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第1页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第2页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第3页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第4页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有理数》单元备课

一、单元教材分析:

1.本章的主要内容:

对正、负数的认识;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相反数与绝对值的概念及求法;

数轴的概念、画法及其与相反数与绝对值的关系;比较两个有理数大小的方法;

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法则及相关运算律;科学计数法、近似数、

有效数字的概念及求法。

理解。

2.本章的地位及作用:

本章的知识是本册教材乃至整个初中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它一方面是算术到

代数的过渡,另一方面是学好初中数学及与之相关学科的关键,尤其有理数的

运算在整个数学及相关学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可以说这一章内容是构建

“数学大厦”的地基。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

难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对结果符号的确定及对科学计数法、有效数

字的认识。

三、教学关键

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有理数的两种分类经常用到,应注意它们的区别;

(2)数轴的三要素缺一不可,利用数轴可直观地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3)相反数指的是两个仅符号不同的数,数轴上表示一对相反数的两个点

到原点的距离相等,它们的和为0;而倒数指的是两个乘积为1的数;

(4)一个数的绝对值总是非负数,数a的绝对值是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

原点的距离;

(5)要熟练掌握运算法则,在法则的指导下进行运算,做到有理有据;要

时刻注意运算的顺序,在计算前,要认真观察式子,选择正确的顺序进行运算;

在每一步的计算过程中,要先确定符号,再进行绝对值的计算;灵活运用运算

律可以提高运算的速度和正确率,运算律可以正向用也可以逆向用。

四、本章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及方法:

1.分类讨论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有理数的分类及绝对值一节课的教学中。

2.数形结合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数轴一节课的学习上,用数字表示数轴(图

-1-

形)的形态,反过来用数轴(图形)反映数字的具体意义,达到数字与图形微

观与宏观的统一,具体与抽象的结合,即用数说明图形的形象,用图形说明数

字的具体,尤其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理解相反数与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更是形象直观。

3.化归转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有理数的减法转化为有理数的加法,有理

数的乘法转化为有理数的除法。

4.类比法:对于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可类比小学学过的加、

减、乘、除、混合运算等内容学习,总的来说计算方法不变,只是把数字的范

围扩大了,增加了负数。在学习过程中要时时考虑符号问题。用类比的方法去

学习会对新知识有“似曾相识”之感,不会觉得陌生,学起来自然会轻松的多。

五、教法建议

1.在学完数轴一节课后,把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补充进来,提前讲

解,在讲完绝对值后,在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这样做既可以体会

到数轴的用途,也可以避免两种方法放在一起给学生造成的混乱,而利用绝对

值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写法上学生一般情况下掌握不好,这样可以着重训练学

生的写法,分散难点。

2.注重联系实际:这本教材的编排更注重了知识来源于生活,反过来又应

用到生活中去的思想。充分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人人都学有用的数学的

理念。因此,在每课的“创设情境”这一环节中,要充分注意这一点,充分利

用生活实例引入新知识,使学生充分体现到学好数学是有用的,因而提高学生

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常见题型的处理建议:

1.赋值法:在学生遇到一些含有字母的式子中,往往很难判断结果,这时

采用此方法,比较简单易行。但要注意赋值的范围。

2.数轴法:例如:有理数a,b,a<0,b>0,且a的绝对值<b的绝对值,试

比较a,b,-a,-b的大小。借助数轴,学生很容易得到答案。

3.非负数性质的应用:这一章中我们已经接触了两种非负数:a的绝对值和

a的平方.它们在计算中经常遇到,特别注意。

-2-

课时教案

课题:1.1正数和负数(1)上课时间年月日

教知识目标:通过对数“零”的意义的探讨,进一步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学能力目标:利用正负数正确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规定了指定方向变化的量)

目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体验正负数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广泛应用,

标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表示向指定方向变化的量。

教学难点:深化对正负数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参与,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1

教学设计二次备课

一、情境引入

回顾: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着两

种不同意义的量,为了区分这两种量,我们用正数表示其中一

种意义的量,那么另一种意义的量就用负数来表示.这就是说:

数的范围扩大了(数有正数和负数之分).那么,有没有一种既

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的数呢?

二、自主探究

1、问题1:有没有一种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的数呢?

2、学生思考并讨论.

(数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是

基准.这个道理学生并不容易理解,可视学生的讨论情况作些

启发和引导,下面的例子供参考)

例如:在温度的表示中,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是两种不同

意义的量,通常规定零上温度用正数来表示,零下温度用负数

来表示。那么某一天某地的最高温度是零上7℃,最低温度是

零下5℃时,就应该表示为+7℃

和一5℃,这里+7℃和一5℃就分别称为正数和负数.

-3-

那么当温度是零度时,我们应该怎样表示呢?(表示为

0℃),它是正数还是负数呢?由于零度既不是零上温度也不是

零下温度,所以,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三、合作交流

1、问题2:引入负数后,数按照“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来

分,可以分成几类?

2、学生在各小组内互相交流各自的想法。

3、问题3:教科书第6页例题

(1)学生先阅读题目及解题过程。

(2)同桌之间互相交流各自的想法。

说明:这是一个用正负数描述向指定方向变化情况的例子,

通常向指定方向变化用正数表示;向指定方向的相反方向变化

用负数表示。这种描述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应予以重

视。教学中,应让学生体验“增长”和“减少”是两种相反意

义的量,要求写出“体重的增长值”和“进出口额的增长率”,

就暗示着用正数来表示增长的量。

4、归纳: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

有相反的意义(教科书第6页).

5、学生举例。类似的例子很多,如:

水位上升一3m,实际表示什么意思呢?

收入增加一10%,实际表示什么意思呢?等等。

四、当堂训练

1、课后练习题。

2、《配套练习册》练习一

3、反馈矫正。

作业必做教科书第7页习题1.1第3,6,7,8题

设计选做

教学

反思

-4-

课时教案

课题:1.2.1有理数上课时间年月日

教知识目标:掌握有理数的概念,会对有理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培

学养分类能力;

目能力目标:了解分类的标准与分类结果的相关性,初步了解“集合”的含

标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分类是数学上的常用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分类的标准和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方法:分类是数学中解决问题的常用手段,这个引入具有开放的特点,

学生乐于参与

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1

教学设计二次备课

一、情境引入

在前两个学段,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不同类型的数,通过

上两节课的学习,又知道了现在的数包括了负数,现在请同学

们在草稿纸上任意写出3个数(同时请3个同学在黑板上写出).

二、探究新知

1、问题1:观察黑板上的9个数,并给它们进行分类.

2、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分类的情况.

学生可能只给出很粗略的分类,如只分为“正数”和“负数”

或“零”三类,此时,教师应给予引导和鼓励.

例如,对于数5,可这样问:5和5.1有相同的类型吗?5

可以表示5个人,而5.1可以表示人数吗?(不可以)所以它

们是不同类型的数,数5是正数中整个的数,我们就称它为“正

整数”,而5.1不是整个的数,称为“正分数,.(由于小

数可化为分数,以后把小数和分数都称为分数)

3、通过教师的引导、鼓励和不断完善,以及学生自己的概

括,最后归纳出我们已经学过的5类不同的数,它们分别是“正

整数,零,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

4、按照书本的说法,得出“整数”“分数”和“有理数”的

概念.

5、看书了解有理数名称的由来.“统称”是指“合起来总的

-5-

名称”的意思.

6、试一试:按照以上的分类,你能画出一张有理数的分类

表吗?你能说出以上有理数的分类是以什么为标准的吗?(是

按照整数和分数来划分的)

三、当堂训练

1、任意写出三个有理数,并说出是什么类型的数,与同伴

进行交流.

2、教科书第10页练习.

此练习中出现了集合的概念,可向学生作如下的说明.

把一些数放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数的集合,简称“数集”,

所有有理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有理数集.类似地,所有整数组成

的数集叫做整数集,所有负数组成的数集叫做负数集……;

数集一般用圆圈或大括号表示,因为集合中的数是无限的,而

本题中只填了所给的几个数,所以应该加上省略号.

3、思考:上面练习中的四个集合合并在一起就是全体有理

数的集合吗?问题2:有理数可分为正数和负数两大类,对吗?

为什么?

教学时,要让学生总结已经学过的数,鼓励学生概括,通

过交流和讨论,教师作适当的指导,逐步得到如下的分类表。

四、小结:

本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

教科书第18页习题1.2第1题

作业必做

设计

选做

-6-

课时备课

课题:1.2.2数轴上课时间年月日

知识目标:1、掌握数轴的概念,理解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对应关系;

教能力目标:会正确地画出数轴,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给定的有理数,会根

学据数轴上的点读出所表示的有理数

目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在特定的条件下数与形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体

标验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重点:数轴的概念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教学难点:数轴的概念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教学方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

教学设计二次备课

一、情境引入

教师通过实例、课件演示得到温度计读数.

问题1:温度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用来测量温度的重要工具,

你会读温度计吗?请你尝试读出图中三个温度计所表示的温

度?

(多媒体出示3幅图,三个温度分别为零上、零度和零下)

问题2: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

3m和7.5m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m和4.8m

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

二、探究新知

1、提问:由上述两问题我们得到什么启发?你能用一条直

线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吗?

2、动手操作: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动手操作,在操作

的基础上归纳出:可以表示有理数的直线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从而得出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3、做游戏:教师准备一根绳子,请8个同学走上来,把位

置调整为等距离,规定第4个同学为原点,由西向东为正方向,

每个同学都有一个整数编号,请大家记住,现在请第一排的同

学依次发出口令,口令为数字时,该数对应的同学要回答“到”;

-7-

口令为该同学的名字时,该同学要报出他对应的“数字”,如果

规定第3个同学为原点,游戏还能进行吗?

4、小组讨论,交流合作

(1)你能举出一些在现实生活中用直线表示数的实际例子

吗?

(2)如果给你一些数,你能相应地在数轴上找出它们的准确

位置吗?如果给你数轴上的点,你能读出它所表示的数吗?

(3)哪些数在原点的左边,哪些数在原点的右边,由此你

会发现什么规律?

(4)每个数到原点的距离是多少?由此你会发现了什么规

律?(小组讨论,交流归纳)

5、归纳出一般结论,教科书第12的归纳。

三、当堂训练

1、课后练习题。

2、《配套练习册》练习一

3、反馈矫正。

四、小结:

本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

必做教科书第18页习题1.2第2题

作业

设计

选做

教学

反思

-8-

课时备课

课题:1.2.3相反数上课时间年月日

教知识目标:掌握相反数的概念,进一步理解数轴上的点与数的对应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归纳相反数在数轴上所表示的点的特征,培养归纳能力;

标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相反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归纳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的点的特征

教学方法:以开放的形式创设情境,以学生进行讨论,并培养分类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

教学设计二次备课

一、情境引入

问题1:请将下列4个数分成两类,并说出为什么要这样

分类。(5,—2,—5,+2)

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分法,只要能说出道理,都要难予鼓励,

但教师要做适当的引导,逐渐得出5和-5,+2和一2分别归

类是具有较特征的分法。

二、自主探究

1、引导学生观察与原点的距离。

2、思考结论:教科书第13页的思考

3、再换2个类似的数试一试。

4、归纳结论:教科书第13页的归纳。给出相反数的定义

三、合作交流

-9-

1、问题2:你怎样理解相反数定义中的“只有符号不同”

和“互为”一词的含义?零的相反数是什么?为什么?

2、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教师归纳总结。

规律:一般地,数a的相反数可以表示为一a。

3、思考: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和原点有什么关系?

4、问题3:-(+5)和一(一5)分别表示什么意思?你

能化简它们吗?学生交流。

四、当堂训练

1、练一练:教科书第14页第一个练习

2、练一练:教科书第14页第二个练习

五、课堂小结

1、相反数的定义

2、互为相反数的数在数轴上表示的点的特征

3、怎样求一个数的相反数?怎样表示一个数的相反数?

作业必做教科书第18页习题1.2第3题

设计选做

-10-

课时备课

课题:1.2.4绝对值上课时间年月日

教知识目标:掌握绝对值的概念,有理数大小比较法则

学能力目标:学会绝对值的计算,会比较两个或多个有理数的大小

标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数学的概念、法则来自于实际生活,渗透

数形结合和分类思想.

教学重点:绝对值的概念

教学难点:两个负数大小的比较

教学方法: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

教学设计二次备课

一、情境引入

1、播放课件:

星期天黄老师从学校出发,开车去游玩,她先向东行20千

米,到朱家尖,下午她又向西行30千米,回到家中(学校、朱

家尖、家在同一直线上),如果规定向东为正,①用有理数表示

黄老师两次所行的路程;②如果汽车每公里耗油0.15升,计算

这天汽车共耗油多少升?

2、观察并思考:画一条数轴,原点表示学校,在数轴上画

出表示朱家尖和黄老师家的点,观察图形,说出朱家尖黄老师

家与学校的距离.

3、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如下:

数轴上表示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只与这个点离开原点的

长度有关,而与它所表示的数的正负性无关;

4、归纳: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

做数a的绝对值,记做|a|。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1

(1)播放课件:

例1求下列各数的绝对值,并归纳求有理数a的绝对值有

什么规律?

—3,5,0,+58,0.6

(2)要求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绝对值的意义先求出答案,然后观察原

数与它的绝对值这两个数据的特征,并结合相反数的意义,最

后总结得出求绝对值法则(见教科书第15页).

-11-

(3)巩固练习:教科书第15页练习.

其中第1题按法则直接写出答案,是求绝对值的基本训练;

第2题是对相反数和绝对值概念进行辨别,对学生的分析、判

断能力有较高要求,要注意思考的周密性,要让学生体会出不

同说法之间的区别.

2、引导学生看教科书第16页的图,并回答相关问题:

(1)把14个气温从低到高排列;

(2)把这14个数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

(3)观察并思考:观察这些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并思考它

们与温度的高低之间的关系,由此你觉得两个有理数可以比较

大小吗?

(4)应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呢?

(5)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

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

的顺序,即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

在上面14个数中,选两个数比较,再选两个数试试,通过

比较,归纳得出有理数大小比较法则

(6)想象练习:想象头脑中有一条数轴,其上有两个点,

分别表示数一100和-90,体会这两个点到原点的距离(即它

们的绝对值)以及这两个数的大小之间的关系.

(7)要求学生在头脑中有清晰的图形

3、学习例1

(1)播放课件:

例2、比较下列各数的大小(教科书第17页例)

(2)学生自主学习。比较大小的过程要紧扣法则进行,注

意书写格式。

(3)检验学习效果。练习:第18页练习怎样求一个数的

绝对值,怎样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四、当堂训练

1、课后练习题。

2、《配套练习册》练习五

3、反我•矫正。

作业必做教科书第19页习题1,2,第4,5,6,10

设计选做

教学

反思

-12-

课时备课

课题:1.3.1有理数的加法(1)上课时间年月日

教知识目标:理解有理数加法的实际意义;

目能力目标:会作简单的加法计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用减法算的问题现在也可以用加法算.

教学重点:有理数的运算结果,既要考虑它的符号,又要考虑它的绝对值。

教学难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参与,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

教学设计二次备课

一、情境引入

播放课件:

(1)某仓库第一天运进300吨化肥,第二天又运进200吨化

肥,两天一共运进多少吨?

(2)某仓库第一天运进300吨化肥,第二天运出200吨化肥,

两天总的结果一共运进多少吨?

(3)某仓库第一天运进300吨化肥,第二天又运进-200吨化

肥,两天一共运进多少吨?

(4)把第⑶题的算式列为300+(-200),有道理吗?

(5)某仓库第一天运进a吨化肥,第二天又运进b吨化肥,两

天一共运进多少吨?

二、探究新知

1、播放课件

(1)提出问题: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再向右运动,那么两次

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

-13-

(2)动手操作:假设原点为运动起点,用下面的数轴检验你

的答案.

2、小游戏

(请一位同学到黑板前)前进5步,又前进-3步,那么两次运

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若是后退-1步,又后退3步呢?

三、当堂训练

1.登山队员第一天向上攀登,第二天又向上攀登(天气恶

劣!),两天一共向上攀登多少米?

2.第一天营业赢利90元,第二天亏本80元,两天一共赢利多

少元?

3.借助数轴用加法计算:

(1)前进,又前进,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

(2)上午8时的气温是,下午5时的气温比上午8时下降,下

午5时的气温是多少?

3.某潜水员先潜入水下,他的位置记为.然后又上升,这时他

处在什么位置?

四、当堂训练

1、课后练习题。

2、《配套练习册》练习五

3、反馈矫正。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

作业必做教科书P15:9

设计选做

教学

反思

-14-

课时备课

课题:1.3.1有理数的加法(2)上课时间年月日

教知识目标:1.进一步理解有理数加法的实际意义;

学能力目标: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

目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数学模型的思想;2、养成认真计算的

标习惯.

教学重点:有理数加法运算律及其运用。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运算律

教学方法:主要学习有理数加法运算律及其运用,主要用到的思想方法是类

比思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

教学设计二次备课

一、情境引入

1、播放课件:

(1)第一天赢利,第二天还赢利,两天合起来算,是赢利还是

亏本?

(2)第一天亏本,第二天还是亏本,两天合起来算,是赢利还

是亏本?

(3)一个物体作左右方向的运动,规定向右为正.如果物体先

向左运动,再向左运动,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

2、假设原点为运动起点,用数轴检验你的答案.

二、探究新知

1、探究法则第1条

有理数加法法则第1条是:同号两数相加,取____________,

并把绝对值__________.

这条法则包括两种情况:

(1)两个正数相加,显然取正号,并把绝对值相加,例

(+3)+(+5)=+8;

(2)两个负数相加,取_____号,并把_______相力口.例如

(-3)+(-5)=-(3+5)=-8.答案"-8"之所以取"-"号,是因为

_____________,"8"是由_____的绝对值和_______的绝对值相

_______而得.

仿照(-3)+(-5)=-(3+5)=-8的格式解答:

-15-

(1)-10+(-30)=

(2)(-100)+(-200)=

(3)(-188)+(-309)=

2、探究法则第2条

(1)有理数加法法则第2条的前半部分是:绝对值不相等的

异号两数相加,取___________________的符号,并用

_________________减去___________________.

(2)例如(+6)+(-2)=+(6-2)=+4.答案"+4"之所以取"+"

号,是因为两个加数(+6与-2)中________的绝对值较大;答案

"+4”的绝对值4是由加数中较大的绝对值______减去较小的绝

对值____得到.

(3)又例,计算(-8)+(+3)时,先取_______号,这是因为两个

加数中,______的绝对值较大.然后再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

较小的绝对值____,得_____,于是最后得到答案是______.计算

的过程可以写成(-8)+(+3)=-(8-3)=-5.

仿照(-8)+(+3)=-(8-3)=-5的格式解题:

⑴(-3)+(+8)=

(2)-5+(+4)=

⑶(700)+(+30)=

(4)(-100)+(+109)=

3、探究法则第3条

有理数加法法则第2条的后半部分是: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

相加得_____.

例如(+3)+(-3)=_____,(-108)+(+108)=______.

三、当堂训练

1、P21.例1,例2,由学生尝试独立完成。

2、P22.练习2(按例1格式算.)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

作业必做P29.习题1,P32.习题8,9,10

设计选做教科书P20:5

教学

反思

-16-

课题:1.3.1有理数的加法(3)上课时间年月日

教知识目标:理解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学能力目标:.能用运算律简化有理数加法的运算.

标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数学模型的思想;2、养成认真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教学难点:能用运算律简化有理数加法的运算.

教学方法:主要学习有理数加法运算律及其运用,主要用到的思想方法是类

比思想

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1

教学设计二次备课

一、情境引入

1.小学时已学过的加法运算律有哪几条?

2.猜一猜:在有理数的加法中,这两条运算律仍然适用吗?

3.(1)计算30+(-20)=__________二______,

-20+30=__________=_____;

(2)[8+(-5)]+(-4)=_______二_______,

8+[(-5)+(-4)]=_______二_______.

你猜对了吗?

二、探究新知

1、试一■试

(1)你会用文字表述加法的两条运算律吗?

(2)你会用字母表示加法的这两条运算律吗?

2、例题学习

(1)播放课件

P23.例4.

(2)选派2名学生有两种方法计算。

(3)你认为例4的两种解法哪一种比较好?

3、合作交流

(1)两个数都是负数,它们的和一定是负数吗?为什么?

(2)两个数的和是负数,这两个数一定都是负数吗?为什

么?

(3)两个有理数相加,和一定大于每一个加数.对吗?

(4)两个数的和是0,这两个数都是2对吗?

三、当堂训练

1、P23.练习1

2.用简便方法计算:

(1)1033.78+(-26)+(-39)+(-38);

(2)12.7+(-24.6)+(-29.1)+6.8;

(3)1.3+0.5+(-0.5)+0.3+(-0.7)+3.2+(-0.3)+0.7;

(4)(-109)+(-267)+(+108)+268;

3.小钱上周五以收盘价买进股票1000股,每股20元.下

表为本周每日股票的涨跌情况:

星期■二三四五

每股涨价(元)+0.6-1.3+1+0.7-2

(1)到本周三收盘时,小钱所持股票每股多少元?

⑵本周内,股票最高价出现在星期几?是多少元?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

作业必做教科书P23.练习2,P30.习题2

设计选做

-18-

课时备课

课题:1.3.2有理数的减法(1)上课时间年月日

知识目标: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能较为熟练地进行两个有理

数减法的运算;

能力目标: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渗透化归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

系O

教学重点:依据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准确迅速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省略加号的代数和的计算

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参与,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

教学设计二次备课

一、情境引入

【探索1】播放课件

1、某地一天的气温是-3〜4℃,求这天的温差。

2、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展示温度计,让学生观察并回答

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探索2】如何计算4-(-3)呢?

(1)4+?=7?从而得出4-(-3)=4+(+3)。

(2)计算9-8,9+(-8),15-7,15+(-7),你发现了什么?

2、归纳:有理数的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来进行。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3、【探索3]

你能够用字母把法则表示出来吗?[a-b=a+(-b)]

4、学习例题:

(1)播放课件P22例5.

(1)(-3)-(-5)⑵0-7

(3)7.2-(-4.8)(4)(-3-)"

24

(2)教师示范第(1)小题。

(3)学生尝试完成其余小题。

-19-

三、当堂训练

1、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其海拔高度大约是

8848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大约是-155米,两处高度相差

多少米?

2、课后练习题

3、《数学配套练习册》练习八

四、课堂小结

1、有理数的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

2、减正数即加负数,减负数即加正数。

作业必做【练习】P23练习1,2

设计选做

-20-

课时备课

课题:1.3.2有理数的减法(2)上课时间年月日

知识目标:1、了解代数和的概念,理解有理数加减法可以互相转化,会进

行加减混合运算;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一切加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继续渗透

数学的转化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加法运算练习,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依据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准确迅速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省略加号的代数和的计算

教学方法:通过学习一切加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继续渗透数

学的转化思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

教学设计二次备课

一、情境引入

【探索1】播放课件

思考:以前只有在a大于或等于b时,我们会做减法a-b

(例如27,1-1)o现在你会在a小于b时做减法a-b(例如

1-2,-1-0)吗?小数减大数所得的差事什么数?先研究例题再

回答。

二、探究新知

1、播放课件

例题:P23例6

计算(-20)+(+3)+(+5)-(+7)

2、思考:这个式子中有加法,也有减法,可以根据有理数

减法法则,能否把它改写为几个有理数的加法呢?

3、归纳:引入相反数后,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加法运

算。

4、思考:a+b-c=a+b+(-c)

5、【探索2】式子(-20)+(+3)+(+5)+(-7)有没有

更简便的书写方法呢?

提出可以省略式中的括号和加号,把它写成:-20+3+5-7

-21-

读法是什么呢?有两种。(负20正3正5负7的和或者负20

加3加5减7)注意:符号不要搞错。

三、当堂训练

1、课后练习题

2、《数学配套练习册》练习八

3、补充练习:

⑴2.75-(-g)+(--|)-(-1)+4;

(2)-12---(-51)—3—2一

3234

(3)-0.5+3i+2.6-5i+1.15

42

3712

(4)---+(——)-(——)-1

4263

四、课堂小结

引入相反数后,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加法运算。

a+b-c=a+b+(-c)

作业必做P24练习1P25习题1.3第5题

设计选做

-22-

课时备课

课题:1.4.1有理数的乘法(1)上课时间年月日

教知识目标:了解有理数的倒数定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学能力目标:2、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目情感、态度、价值观: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

标归纳、猜测的能力

教学重点: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教学难点:积的符号的确定

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参与,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

教学设计二次备课

一、情境引入

播放课件【探索1】

一只蜗牛沿直线I爬行,它现在的位置恰在I上的点0。(用

数轴表示。为区分方向,向左为负,向右为正,为区分时间,

现在前为正,现在后为负)

(1)如果蜗牛一只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后它在什

么位置?

(2)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后它在什

么位置?

(3)如果蜗牛一只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前它在什

么位置?

(4)如果蜗牛一■只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前它在什

么位置?

二、探究新知

1、学生先独立思考:

正数乘正数积为_____数:负数乘正数积为______数;

正数乘负数积为_____数;负数乘负数积为______数。

乘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_______0

2、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

3、【法则归纳】

-23-

两数相乘,同号得______,异号得________,并把_________相

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_______.

4、播放课件【探索2】

(1)满足什么条件的两个数互为倒数?0.2的倒数是多

少?1|■的倒数呢?【数a(aWO)的倒数是什么?】

(2)满足什么条件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0.2的相反数是

多少?2.呢?

8

(3)归纳结论

在有理数范围内,我们仍然规定: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

数._________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________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若a+b=O,则a、b互为_____数,若ab=1,则a、b互为______数。

5、学习例题:

P30例1计算

(1)(-3)x9(2))x(-2)

2

三、当堂训练

1、课后练习题

2、《数学配套练习册》练习九

四、课堂小结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3、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作业必做P30练习1,2,3

设计选做

-24-

课时备课

课题:1.4.1有理数的乘法(2)上课时间年月日

教知识目标:经历探索多个有理数乘法过程,发展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