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总复习语文知识专辑二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8/07/1B/wKhkGWdGiW-AYNK1AAE6li2mJAw643.jpg)
![2024年中考总复习语文知识专辑二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8/07/1B/wKhkGWdGiW-AYNK1AAE6li2mJAw6432.jpg)
![2024年中考总复习语文知识专辑二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8/07/1B/wKhkGWdGiW-AYNK1AAE6li2mJAw6433.jpg)
![2024年中考总复习语文知识专辑二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8/07/1B/wKhkGWdGiW-AYNK1AAE6li2mJAw6434.jpg)
![2024年中考总复习语文知识专辑二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8/07/1B/wKhkGWdGiW-AYNK1AAE6li2mJAw643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总复习语文知识专辑(2)
八年级下册
归省: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
太公:对曾祖父一辈人的称呼。
犯上:触犯长辈或者地位比自己高的人。
生旦净丑:戏曲的行当,老生扮演中年以上男子,小旦扮演年轻
女子,小生扮演年轻男子,小丑扮演滑稽人物,老旦扮演老年女
子。
姑奶奶:娘家人称呼已经出嫁的姑娘。
鸡毛信:一种粘附有鸡毛以表示需要迅速传递的紧急信件。
金吾不禁:指元宵节开放夜禁,允许人们终夜观灯。金吾,古代
官名,掌管京城戒备防务。
宫灯:八角或六角形的灯,每面糊绢或镶玻璃,并绘有彩色图画,
下面悬挂流苏。原为宫廷使用,故名。
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用来指老人。
垂髯: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弥勒:佛教菩萨之一,佛寺中常有他的塑像,袒胸露腹,笑容满
面°
三秦:指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把秦故地分封给秦国的三名降
将,故称“三秦”。
五津:指岷江上的五个渡口,即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
津、江南津。
狗皮膏药:药膏涂在小块狗皮上的一种膏药,疗效比一般膏药好。
旧时走江湖的人常假造这种膏药来骗取钱财,因而用来比喻骗人
的货色。
乌托邦:原为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尔所著书名的简称。
作者在书中描写了他所想象的实行公有制的理想社会,并把这种
社会叫作“乌托邦”,意即“没有的地方”。后来泛指不能实现的愿
望、计划等。
霓裳羽衣:指仙人的衣服。
海运:海水运动。古代有“六月海动”之说,海动必有大风。
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矜寡孤独废疾:矜,同“鳏”,老而无妻。寡,老而无夫。孤,幼
而无父。独,老而无子。废疾,有残疾而不能做事。
伯乐:本名孙阳,字伯乐,春秋时秦国人,擅长相马。
禅房:僧人住的房舍。
漏断:指深夜。漏,指漏壶,古代计时的器具。深夜壶水渐少,
很难听到滴漏声音了,所以说“漏断”。
九年级上册
秦皇汉武:指秦始皇嬴政和汉武帝刘彻。
唐宗宋祖:指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胤。
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
来泛指文章辞藻。
成吉思汗:即元太祖铁木真。
冠冕: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
《老子》:也称《道德经》,道家的主要经典,相传为春秋时期
老子所著。
巴特农神庙:希腊最负盛名的古建筑之一,是雅典卫城的主体建
筑,公元前447年始建,前432年建成,原为供奉雅典娜女神的
神庙。
伏尔泰:法国思想家、文学家。代表作有哲学专著《哲学通信》
《形而上学论》,哲学小说《老实人》《天真汉》等。
江米纸:用淀粉加工制成的像纸一样的薄膜,可以吃,常用作糖
果、糕点或药品等的内层包装。
骚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称屈原或《楚辞》作者为“骚
人”。后泛指文人。
射: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把箭投向壶中,中多者为胜,负
者按照规定的杯数喝酒。
筹: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的筹码。
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个小时。旧
时每晚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定更”。
雾淞:天气寒冷时,雾冻结在树木的枝叶上形成的白色松散冰晶。
相公:旧时对士人的尊称。
值年:封建社会的大家族每年都有祭祀祖先的活动,由各房轮流
住持,轮到的称为“值年”。
五行:即金、木、水、火、土。
拿破仑:十九世纪法国政治家、军事家,历任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第一执政、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
华盛顿:美国政治家、军事家,美国第一任总统。
栈桥:码头上延伸到海面上的长桥,供旅客上下船或装卸货物用。
国联:“国际联盟”的简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于1920年成立的国
际政府间组织。
正史:清高宗(乾隆)诏定从《史记》到《明史》共二十四部纪
传体史书为正史,即二十四史。
三皇五帝:传说中远古时代的帝王,说法不一。有的说,三皇指
伏羲、神农、女娴。据《史记》,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善、唐
瑶、虞舜。
笛卡尔:法国哲学家、物理学家和数学家,解析几何的创始人。
《易经》:又称《周易》,儒家经典之一,其卦辞相传是周文王
在狱中所作。
苏伊士运河:1959年开凿,1869年建成通航。在红海和地中海之
间,是沟通欧、亚、非三洲最重要的国际航道。
莫扎特: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哥伦布:意大利航海家,欧洲人中最早发现美洲大陆者,开辟了
欧洲通向美洲的新航道。
歌德:德国思想家、文学家。代表作有《浮士德》《少年维特之
烦恼》等。
辰时:相当于上午七点到九点。
申时:相当于下午三点到五点。
洒家:宋元时期关西一带男子的自称,相当于“咱”。
贯:旧时用绳穿钱,一千个钱称为“一贯”。
进学:明清科举制度,童生经过县考初试、府考复试,再参加由
学政主持的院考(道考),考取的列名府县学籍,叫进学,也就
成了秀才。又规定每三年举行一次乡试(省一级考试),秀才或
监生应考,考中的就是举人。
相公:对秀才的称呼。
浑家:妻子。
宗师:对一省总管教育的学官的尊称。
文曲星:旧时迷信的说法,文曲星是主管文运的星宿;文章写得
好,能高中做大官的人,都是文曲星下凡。
报帖:旧时向升官或考试得中的人家送去的喜报。
讳:旧时为了对某人表示尊敬,不直呼其名,叫作“避讳”。讳某,
意思是某字本应避去。
亚元:乡试中举,第一名称解元,第二至十名称亚元。
黄甲:殿试录取进士分为三等,叫“三甲”,榜用黄纸写,所以称“黄
甲
星宿:我国古代指星座,共分二十八宿。
郎中:对医生或治病兼卖药的人的称呼。
大红全帖:用大红纸折叠成折子的帖子,共有十面,横阔十倍于
单帖,称为“全帖”。拜客时用全帖表示郑重和恭敬。
世先生:对有世交的平辈的敬称。世,表示世交,指两家世代有
交往。这种称呼是旧时人们拉关系时的客套话。
桑梓:家乡。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代
家乡。
晚生:后进的人在前辈面前谦称自己。
房师:科举时代乡试和会试分房阅卷,由各房考官加批后推荐答
卷给主考官,考中的人称推荐答卷的房考官为“房师”。
华居:对对方住宅的客气称呼。
戎:古时对我国西部民族的称呼。
清客:旧时称在豪富人家帮闲凑趣的人。
廛尾:古人闲谈时拿着驱虫、惮尘的用具。廛,指鹿一类的动物。
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信的神鸟。后为信使的代称。
九年级下册
阎罗:即阎罗王,也称“阎王”,民间传说中掌管阴间的神。
烽烟:古代边境有敌人入境时,在烽火台上点起的报警用的烟火,
后泛指战火或战争。
纸钱:也叫“冥币”,民间烧给死者的纸做的假钱。
翡翠:一种珍贵的玉石,颜色多样,以绿色最为常见。
文:用于计算铜币的基本单位。旧时称一枚铜钱为一文。
短衣帮:旧指短打衣着的劳动人民。
荐头:旧时以介绍佣工为业的人,也泛指介绍职业的人。
年关:旧指阴历年底。旧时商业往来,年底必须结清欠账,欠债
的人过年之难如同过关,所以叫“年关”。
溜索:一种原始的渡河工具,有时也可指原始的渡河方式。
怒江:中国西南地区的大河之一,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
入云南折向南流,进入缅甸,最后注入印度洋。
锚铢:古代重量单位,六铢等于一锚,四锚等于一两。
白无常:迷信说法,指人死的时候,前来勾魂索命的白衣鬼。
四六体:一种文体名,常指骈体文的四字句和六字句的连用。
洗三:旧俗在婴儿出生后第三天要举行沐浴仪式,会集亲朋好友
为婴儿祝福。
石印:平版印刷的一种,利用多孔石质平版,经处理后,做印版
进行印刷。
拍花子的:旧时用迷药拐骗小孩儿的人贩子。
官讳:旧时指尊长或所尊敬的人的名字。
驴打滚儿:高利贷的一种。如果到期不还,计算复利,越滚越多,
如驴打滚,故名。
文庙:孔庙的别称。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封孔子为文宣土,所以
称孔庙为文宣王庙,明代以后称“孔庙”。
魏碑:南北朝时期北魏、东魏和西魏石刻书迹的统称,字体结构
严密,笔力强劲。
口外:长城以北地区,主要指张家口以北的河北省北部和内蒙古
自治区中部。
箪:古代盛饭用的一种圆形竹器。
豆: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
钟:古代的一种量器。
布衣:平民。古代没有官职的人穿麻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长跪: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落在脚跟上。长跪则
是把腰挺直,以表示敬意。
加冠: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
年。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
太学:我国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元、明、清时期不设太学,
设国子学或国子监。
姮娥:即嫦娥,传说中月宫的仙女。
经院哲学:欧洲中世纪在学院中讲授的哲学,注重采用烦琐的抽
象推理的方法,又被称为“烦琐哲学”。
桥境:桥两头靠近平地的地方。
湘夫人:传说尧的女儿、舜的妃子蛾皇、女英在舜死后投湘江而
死,成为湘水之神,称湘夫人。
拜手:古代男子跪拜礼的一种。跪下后,两手拱合,俯头至手与
心平,而不至地,故称“拜手”。
稽首:古代的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
湘妃竹:斑竹,又称“泪竹”“湘竹”。传说帝舜南巡,死于苍梧,
妃子蛾皇、女英哭泣,眼泪洒在竹子上,竹茎上便有了斑点。
东六西四:旧时常见的商业利润分成比例,东家六成,店铺四成。
东,指东家,店铺的所有者。西,古代宾主相见,座位以西为尊,
主东宾西,掌柜受东家聘请,也可尊为西宾。
落子:民间曲艺莲花落的俗称,也泛指北方地区的各种曲艺杂耍。
寓公:古时指寄居他国的诸侯、贵族,后泛指失势寄居他乡的官
僚、绅士等。
尺:战国时期的一尺约等于现在的23.1厘米。
汗青: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虫蛀。因竹片
水分蒸发如汗,所以称之为“汗青”。
灵旗:灵幡,旧时招引亡魂的旗子。
专项六写作知识
七年级上册
热爱生活,热爱写作(P17)
一是平时养成细心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二是多读书看报,收
听广播,观看有意义的电视节目。三是把有趣的、有意义的或者
印象深刻的事情写到作文里。
学会记事(P32)
首先,写清楚是记事的基本要求,一般要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
和结果。其次,要学会写得有感情,关键是要写自己亲身经历的、
有真切感受的事,说发自内心的话。再次,要注意锤炼语言,学
习使用一些能够贴切表达情感的词语或句子,抓住一些感人的细
节。
写人要抓住特征(P59)
要写好一个人物,首先要学会细心观察,抓住人物的特征。接下
来,可以展开具体描写。描写外貌,可写人物的五官、头发与胡
须,也可写脸色、神情,尤其是眼睛;描绘衣着,可写人物某次
的具体穿着,也可写其习惯的颜色搭配、衣服式样等。要把人写
“活”,就要把人放在实践中去写,写他富有个性的语言、动作行
为和心理活动。可写的事情较多,要选择能够表现人物特征的事
来写,可以是一件事,也可以是几件事。
思路要清晰(P87)
一是整体构思,首先想清楚你要表达的中心是什么,再据此取舍
材料,并大致思考文章的整体结构。二是确定写作顺序,是按照
时间、空间的顺序,还是按照事理的逻辑顺序去写,这要根据文
体特点和题材需要来确定。三是列提纲,提纲不仅要呈现文章的
整体框架,也要包括文章各部分的内容要点。
如何突出中心(P116)
中心,是文章中传达出来的作者的基本观点、态度、情感和意图,
也就是作者写作文章的主旨所在。首先,围绕中心写作是作文的
基本要求,写作者要根据确定的中心选择合适的材料,舍弃无关
的内容,并对选定的材料进行一定的剪裁和加工,安排好先后的
次序。其次,为了突出中心,可以设置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第
三,突出中心,要注意安排好内容的主次和详略。第四,突出中
心,可以采用一些具体的方法技巧,如开门见山、卒章显志、前
后呼应、铺垫渲染、抑扬对比等。
发挥联想和想象(P136)
联想和想象是人类特有的思维活动。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与之相
关的另一事物,而想象则是在头脑中创造出来未曾有过的新的形
象。写作时善于运用联想和想象,一是联想要自然恰切,联想到
的事物与其触发点之间要有一定的关联。二是想象要合情合理,
想象所展示的未必是现实生活中有的,但一定要合乎生活的逻辑。
三是联想和想象要有新意。
七年级下册
写出人物的精神(P24)
写人的常见方法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心理描写等。要写出人物的精神,首先可以抓住典型细节来表现
人物的精神风貌,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和精神追求往往在细节处得
以彰显。其次,可以借助对比、衬托、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
合等写作手法来加以突出强调,揭示和突显人物精神。另外,还
可以借助一些抒情议论的句子,对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行点睛式的
概括。
学习抒情(P44)
首先,情贵在真,要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情感的抒发要自然,
水到渠成。其次,恰当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能增强文章的感染
力,并深化主题。第三,常见的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两种,直接抒情效果强烈鲜明,间接抒情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崇尚含蓄美,情感抒发也以间接抒情为主。
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崇尚含蓄美,情感抒发也以间接抒情为主。
抓住细节(P71)
细节描写是对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细微刻画,往往能
起到以小见大、画龙点睛的作用。在写作时学会抓住细节要注意:
一是真实,真实的细节是对生活细致观察的结果。二是典型,要
善于抓住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征的细节来写。三是生动,细节描
写用语要生动简洁,让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如临其境。
怎样选材(P98)
首先,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因为我们对它的感受最直接、最真切,
写起来能得心应手。其次,要学会围绕中心进行选择,跟中心无
关的,舍弃不取;最有利于表现中心的材料要作为重点展开,其
他的可以略写。再次,要注意材料的真实和新颖。真实,是指选
择的材料应该是自己亲历的事情,而不是道听途说或无中生有编
造出来的。新颖,是指新而别致,与众不同,不落俗套。
文从字顺(P121)
文从字顺是写作的基本要求,指的是语言表达清楚明白准确,行
文通顺流畅。要做到文从字顺,首先,语句表达要准确,避免因
为用词产生歧义。其次,要注意语句间的连贯。前后句子在意义
上要有比较明确的关联,文意的承接转折要合乎事理让人容易理
解。最后,写完后要自己读一读,或请别人来读一读。凡是读起
来拗口、含混、不顺畅的,就应修改。累赘的词语要删除,搭配
不当的要更换,语序不顺的要调整,这样改出来的文章才会文从
字顺。
语言简明(P151)
行文时,语言要尽可能精炼,不重复、啰嗦,同时,表达的意思
又要清楚明白,不让人产生误解。首先,行文要围绕中心来写,
不旁生枝节。其次,在没有特殊的表达需要时,要避免词语的重
复。再次,要注意不要堆砌词语。要想写出简洁明了的文章,我
们应该不断地修改、锤炼。
八年级上册
怎样写消息(P14)
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消息
的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写作消息时,首先要确定一
个恰当的标题。标题要准确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还要尽可能重
点突出,简洁醒目。其次,要合理安排正文的结构。消息的正文
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四部分。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
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的,即所谓“倒金字塔结构”。再次,
要学好导语。导语是消息的核心,也是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的重要
特征。最后,要注意语言的准确、简练、易懂,在此基础上,可
适当讲究生动形象。
学写传记(P45)
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一般由别人记叙;自述生平的,
称为“自传”。传记要求真实,凡是文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等都必须是准确的,有时还要引用一些可靠的资料,保证叙
述的真实可信。但是,传记又不是枯燥的生平简介或履历表,作
者可以发挥想象,以填补事实的空隙,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在
记述事件时,要具体表现人物的言行,让人物“自行”展现他们的
思想感情、性格特点等。传记不一定要像散文、小说那样对人物
做细致入微的描摹,记录典型语言和关键行动,往往就能达到所
需要的表达效果。比起一般的传记,小传的记述较简略,篇幅也
较短,因此,作者往往把笔墨集中在传主的主要经历上,通过叙
述一些典型事件,体现人物的特点。
学习描写景物(P62)
描写景物,首先要抓住景物的特征。景物的特征,常常表现在形
状、色彩、声音等方面。描写景物的特征,即可以描述人的视觉
感受,还可以描述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受。为了使景物描
写更加丰满生动,对某一景物,可以俯视、仰视,近观、远望,
可以写静态、动态,还可以写不同时段中的不同形态。写景还要
注意融入情感。相同的景物在不同人笔下往往是不同的,而同一
人笔下的同一景物,在不同的心境下,也会发生变化。描写景物
时恰当地融入情感,能使客观的景物鲜活起来,更具有感染人心
的力量。
语言要连贯(P89)
连贯,是从句子前后逻辑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要求。要做到语言连
贯,首先应该保持前后话题统一,一段话不管有多少句子,都应
围绕共同的话题,而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随兴想到什么就写
什么。其次,围绕一个话题的各个句子,应该有合理的顺序。再
次,语言连贯应注意句子间的衔接过渡,适当地运用关联词、提
示语或过渡句,可以帮助我们衔接句子。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P116)
首先,抓住事物的特征,要善于观察和比较。既要注意事物的总
体面貌,也要观察其局部。事物大都有主体部分或关键部分,而
这往往最能体现它的特征,观察时要特别注意。其次,除了突出
每个事物的独特之处,还要注意表现一类事物的共同特点。再次,
恰当引用资料,有利于说清楚事物的特征。这些资料包括数据、
图表、历史文献、研究资料等。最后,有时还可以运用一些生动
形象的说明方法,既突出事物的特征,同时也避免文章的枯燥乏
味。
表达要得体(P139)
首先,要做到表达得体,应考虑写作的目的。不同的写作目的,
意味着表达方式、态度应有所不同,以适应特定的需求。要表示
感谢,用语应恭敬;想获得对方谅解,表达上应诚恳;想反映某
个问题,应观点鲜明。其次,除了写作的目的外,还要注意读者
对象的特点和应用的场合。读者对象的年龄、性别、职业等不同,
写作时的用语也应有所不同。对长辈说话要尊敬,对平辈用语可
以亲切,在隆重的集会发言要庄重。另外,要注意恰当使用礼貌
用语。
八年级下册
学习仿写(P23)
首先,可以模仿范文的篇章结构。其次,还要注意模仿范文的写
作手法。总之,学习仿写,要根据内容和表达的需要,选择和确
定具体的仿写点。对于你觉得精彩的地方,要细心揣摩,想一想
作者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然后再想想自己怎样去仿写,
最好还能有些变通和创新。
说明的顺序(P47)
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时间顺序多用于介
绍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制作工序等。空间顺序,一般有从上到
下、从前到后、从中间到两边等,常用于介绍建筑物或物品。逻
辑顺序是介绍事理时通常采用的顺序,具体地说,有先总说后分
说、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从主到次等。写作实践中采
取哪一种顺序,并非一成不变,而是要视具体情况而定。通常情
况下,一篇说明文往往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学写读后感(P66)
一是适当引述。要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对自己感触较深的
部分直接引述,也可以对原文加以概括,间接引述。二是感受力
求深入。要反复思考、提炼,把自己的感受明晰化、条理化。三
是联系阅读积累及生活经验。使读后感内容丰富,容易获得读者
的认同。另外,写读后感,要以“感”为主,“感”是作文的重点。
看电影或电视剧时,也会有一些感受和想法,写下来,就是观后
感。观后感的写法与读后感类似。
撰写演讲稿(P93)
第一,要有针对性,做到“心中有听众”。充分考虑听众的年龄、
身份、文化程度、心理需求等,以此来确定演讲的主题、内容和
语言风格,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第二,注意写好开头,吸引
听众的关注。可以从问候或感谢语开始,可以由演讲的缘起、现
场的氛围等引入正题,可以开门见山,可以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第三,明确表达观点,把思路展现出来。要注意用提示性词语、
关联词语和过渡性语句来提示自己的思路,将其更直接、更清晰
地呈现出来。第四,精心设计结语,提升演讲的效果。可以重申
观点,加深印象;可以提出号召,鼓舞人心;也可以幽默调侃,
逗大家一笑。第五,着力锤炼语言,增强演讲的感染力。总体来
说应该尽可能体现口语化、大众化的特点,尽量避免使用听众不
熟悉的文言、方言或生僻词语,多用短句,少用结构复杂的长句。
学写游记(P111)
把游览时的经历和感受写下来,就是游记。游记往往包含两方面
的内容:一是交代游踪,通过游踪记述游览的经过,以此串起全
文;二是描写景物,抒发感受。后者是写作的重点,须详写;前
者则宜简略,只要能起到交代和串联作用即可,不必将游览行动
巨细无遗地叙述出来。写游记要抓住最富有特征或代表性的,或
者是你感受最深的景物来写,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表现手
法,鲜明地呈现其独特、令人难忘之处。游记要写出游览过程中
的所见所闻,其中还会渗透作者的情感。一篇好的游记,往往还
具有知识性。读者不仅能够从中了解景物的美妙和作者的情怀,
还能从中获得相关的知识。
学写故事(P127)
首先,写故事一定要有头有尾,完整地叙述一件事。当然,这件
事不能太简单,看了开头就能猜出结局;也不能平铺直叙,平淡
无奇,否则无法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在情节发展中设置一些小
的悬念,增加一些波折,结尾能出人意料,都是增加故事趣味性
的好办法。其次,故事中的人物要有血有肉,形象丰满,有趣味。
再次,故事允许有联想、想象的成分。设定故事情节后,可以通
过适当的联想和想象去丰富细节,使情节更加曲折,人物更加生
动。
九年级上册
尝试创作诗歌(P12)
首先,写诗可以直抒胸臆,也可以借助具体可感的形象来抒写情
志,更多的时候二者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其次,写诗还要注
意语言的简洁、凝练。第三,写诗还要注意节奏。古代诗歌很讲
究韵律和节奏,现代诗歌虽然形式比较自由,可以押韵,也可以
不押韵,但也要注意保持一定的节奏,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
观点要明确(P38)
首先,要把问题想清楚,围绕题目或按照材料的要求,形成一个
旗帜鲜明的观点,并用一个明确的句子将观点表述出来。这样的
句子,可以是对实际情况的判断,也可以是按事理做出的推断。
其次,有了明确的观点,还要在文章中把它凸现出来。在文章的
什么地方提出观点,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没有一成不变的法则。
观点不明确有几种情况:一是态度不明确,二是论说范围过宽,
三是语言不简洁,拖泥带水,啰里啰嗦。
议论要言之有据(P57)
首先,在使用材料时,要确保材料准确,经得起推敲。列举事例
或引用名言警句等都要真实准确。其次,使用材料还应保证材料
与观点一致。使用事实论据时,不需要详细记叙事件本身,而要
通过概括叙述以及对论据的分析,建立起材料与观点之间的联系;
使用道理论据,可以从正反两方面进行阐发,注意内在的逻辑性。
再次,要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还要注意材料的丰富性。比如可以
用历史事件、生活事例、统计数据等做事实论据,用名言警句、
民间谚语、精辟的理论等做道理论据。
学习缩写(P85)
首先,缩写不等于简单的“减少字数”,动笔前,要先认真阅读原
文,深入体会作品的主旨,理清思路;缩写时,对原文进行高度
概括,但不能改变其中心思想,也不能随意增添内容。其次,缩
写,要分清原作的主干与枝叶,遵循“保持主干,删除枝叶”的原
则,确定取舍和详略。再次,“自成一文”是缩写的另一个要求。
缩写而成的文章既是原文的缩微呈现,也是一篇独立的文章,因
此要以自己的话为主,可适当摘取原句。最后,文体不同,缩写
时的注意点也应有所不同。缩写叙事性文章,要保留原文中的主
要人物和主要情节;缩写说明性文章,要保留体现说明对象主要
特征的内容;缩写议论性文章,要突出原文的观点,体现论证的
思路。
论证要合理(P105)
合理的论证,要求选用恰切的论据,运用适当的论证方法,准确
阐发论据与观点间的逻辑关联。首先,论证要合乎逻辑,观点要
一致,概念要统一。论证是使用道理和事实对观点进行证明,必
须符合逻辑规律。其次,使用的材料要能支持论点,避免出现论
据不相干或论据不足的情况。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要和论点
之间有必然、合理、充分的联系;还要通过必要的分析、阐释,
使读者明白二者之间的联系。再次,要选择恰当的论证方法。根
据内容的需要,选择合理的论证方法,能够增强说服力,增加表
达的丰富性。最后,论证合理,还要求论证结构合理,思路清晰。
为了使论证的结构合理,可以采取设置分论点的形式,从多方面、
多角度展开论证;也可以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结构,层层深入展开论证。
学习改写(P136)
改写的常见形式有改变文体、改变语体、改变叙述角度等。首先,
改写要以原作为基础,不能背离原作“戏说”,这就要求在下笔前
深入体会原作,把握其内容和精神。当然,改写不是原封不动地
照搬,要根据改写的目的,进行适当的再创作。其次,改写时,
要注意行文的协调,注意避免人称不统一和情节上的混乱。最后,
改写和扩写、缩写,都是以原作为基础来写作的。改写时常常会
用到扩写和缩写的一些方法,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选用。
九年级下册
学习扩写(P13)
对本来较为简略、概括的文章或片段加以扩展、补充,使之成为
篇幅更长、内容更充实的文章的写作方式,就是扩写。首先,扩
写要忠于原文。要准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把握原文的主要内
容,遵循原文的体裁,在此基础上发散思维,大胆创造,为原文“添
石专加瓦”。其次,扩写要找准扩写点。要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选
择、确定适合的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扩写。记叙性文章,要忠于
原文的中心思想和人物形象;说明性文章,要忠于原文的说明对
象;议论性文章,要忠于原文的观点。最后,在扩写时,要特别
注意文章内容的一致和连贯。人称和语气要保持前后一致,情节
的发展或论述的推进要合乎逻辑,要有必要的过渡,增添的细节
要和全文相协调,避免枝大于干。
审题立意(P40)
审题,就是审清题目,明确题目要求。立意,就是确立最主要的
思想内容,也就是确立主题。首先,审题时,要注意题目中的限
制条件,明确写作要求。其次,审题时,要注意把握题目中的重
点,分析探究其中的含义。再次,立意有时跟审题同步进行,有
时则在审题之后再立意。无论哪种情形,都要做到立意明确,思
想健康,学会求新,避免思维定式,人云亦云,深入发掘题目的
内涵,变换看问题的角度,甚至从反面立意,都可以使立意新颖。
最后,为了取得好的立意,写作前,可以先列出与题目有关的多
个主题,分析、比较之后,选择一个既新颖自己又能够驾驭的主
题,再进行构思、写作。
布局谋篇(P60)
首先,要围绕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对材料作进一步梳理,拟出
全文的框架。框架合理,文章的层次结构才会清晰,材料的使用
也才能各得其所,即所谓“言之有序”。要依据与主题的契合度、
可能发挥的作用等判断材料的价值,确定材料安排的先后与详略。
这时可利用思维导图,或并列或层层递进地构思全文。其次,在
通盘考虑的基础上,列出写作提纲。列提纲是在写作框架的基础
上,进一步明确文章的全貌,包括怎样开头、怎样结尾、中间部
分怎样展开、如何承接与过渡等,要尽可能考虑清楚。完善的提
纲有助于我们一气呵成地写完全文,避免出现边写边改以致文气
不畅的情况。
修改润色(P88)
修改文章要兼顾“言”和“意”。言,指言辞和表达。意,指立意和
思想内容。词不达意、语句不连贯、布局不合理等,要从“言”上
进行修改;内容肤浅、观点牵强、材料单薄等,就要着重从“意”
上作出修改。“言”的修改包含两个层次,基本要求是改“对”。字
词和标点的错误、病句等,要一一改正,不留硬伤。在此基础上,
还要进一步推敲用词,使之准确恰当,推敲句子,使之通畅连贯。
改“对”,也包括对文章段落的进一步调整和加工。段落安排是否
合理,段与段之间是否衔接,详略安排是否恰当等,都是修改时
应重点关注的。进一步的要求是改“好”。要将“言”的修改与“意”
的修改结合起来,补充内容,加工润色,使文章内容更充实,语
言更富有文米。
有创意地表达(P135)
首先,选材要新颖。从大的方面说,要写社会生活中的新事物,
特别是具有时代特点的事物,能让人感受到清新的时代气息;从
小的方面来说,要写属于自己的东西——只有自己经历、体验、
感受中那些富有个性特征的东西,才是真切的,才能够感染并打
动读者。其次,角度要新颖。新颖的角度,往往能让文章表达出
新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再次,语言表达要新颖。语言新颖,
涉及词语运用、句式选择、修辞手法等诸多方面。最后,选用新
颖的表现形式也很重要。在记叙性文章、议论性文章、说明性文
章之外,如果能够根据内容需要,恰当采用寓言、童话、剧本、
小说、书信等形式,也会给读者带来新鲜地阅读感受。
专项七修辞
比喻(七上P5)
比喻有三种类型,一是明喻,本体和喻体之间用“像”“好像”“仿
佛”“如同”"似的”等比喻词连接;二是暗喻,本体和喻体之间
用“是”“就是”“变成”“成为”“等于”等词语,或者用破折号来连接;
三是借喻,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而是借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
比拟(七上P9)
比拟有两种,一种是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
行为或思想感情;另一种叫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
乙物来写。
恰当运用比拟,不仅能让读者对所描绘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
而且能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排比(七下P40)
排比就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密切相关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
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用排比抒情,可以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用排比说理,可以把论点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一般说来,排
比的各项之间是并列关系,但有时也有先后、大小、轻重等区别,
这时就要注意它们的排列顺序。
夸张(八上P40)
故意言过其实,对人或事做扩大、缩小或超前的描述,以强调或
突出某一方面特点,这种修辞手法我们称之为夸张。
夸张在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中很常见,有些成语其实也带有夸张
的手法。
夸张可以是扩大的夸张,也就是把人或事物故意往大、多、快、
长、强等方面说,使它超出事物本身。夸张也可以是缩小的夸张,
就是把人或事物故意往小、少、慢、短、弱等方面说。夸张还可
以是超前夸张,就是把后出现的事物说成先出现的,或者是同时
出现的。
专项八语法知识
名词(七上P13)
名词有的表示人,有的表示具体事物,有的表示抽象的事物,有
的表示时间,有的表示方位。方位名词用在其他名词性词语的后
边,表示事物所在的位置或范围。
词义与语境(七上P25)
只有一个意义的词叫做单义词。
有两个以上意义的词叫做多义词。
在实际语言运用中,词总是出现在一定的上下文中,我们称其为
语境。语境对于词的意义起限制作用,阅读时要根据上下文确定
多义词在文中的具体意义。语境有时会赋予一个词以临时的意义。
动词(七上P49)
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的词,叫做动词。特殊动词
有三类:一类表示可能、应该、意愿,常常放在一般动词的前面;
一类表示动作趋向,往往放在表示动作行为的动词后边,用来表
示动作行为的方向;一类表示判断,主要是一个“是”。
词语的感情色彩(七上P54)
带有赞美、喜爱、肯定感情色彩的词语,称为褒义词。带有贬抑、
厌恶、否定感情色彩的词语,称为贬义词。不带褒贬色彩的词语,
称为中性词。
同义词(七上P73)
词的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一组词,叫做同义词(近义词)。
有些同义词之间存在词义轻重的差别,有些同义词之间存在用法
或搭配上的区别,有些同义词所指范围有差别,有的同义词存在
集体和个体的不同,还有些同义词在语体风格上存在差异。
形容词(七上P84)
用来描摹人或事物的词,叫做形容词。有的表示状态,有的表示
性质,有的表示颜色,有的表示形状。许多形容词前边可以加
“很”“最”“非常”“十分”“极”“多么”“那么”等表示程度的词来修饰。
反义词(七上P86)
意义相反或相对的一组词,叫做反义词。人们常用反义词构成对
比、映衬,从而使句子具有更为鲜明的感情色彩和更强的说服力。
数词和量词(七上P101)
表示数量的词叫做数词,有的表示确数,有的表示概数,有的表
示序数。
表示单位的词叫做量词。有的表示事物的单位,有的表示度量衡
单位,有的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
在汉语中,数词与量词一般结合起来使用表示数量。
代词(七上P106)
具有指代作用的词叫做代词。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指示代词
具有指示作用,疑问代词表示疑问。
副词(七下P8)
副词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边,起修饰、限制作用,表示程度、
范围、时间、频率或语气等。常用的副词有:很、更、最、都、
只、才、就、没、不、非常、已经、曾经、刚刚、立刻、马上、
忽然、终于、大概、简直、难道等。
介词(七下P21)
介词不能单独使用,而是跟名词或代词结合在一起组成短语,表
示对象、方向、地点、时间、比较等。常用的介词有:自、从、
以、当、为、按照、由于、对于、为了、至h和、跟、把、比、
在、关于、除了、同、对、向、往、朝等。
连词(七下P36)
起连接作用的词叫做连词。常见的连词有:和、跟、同、而、或、
或者、而且、并且、虽然、但是、如果、只有、只要、因为等,
用来表示并列、转折、选择、递进、条件、因果等关系。
叹词和拟声词(七下P68)
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的词叫做叹词。叹词一般都是单用,独立
成句或做独立成分,强化情感的表达。
拟声词是模拟事物声音的词。
助词(一)(七下P86)
助词是起辅助作用的词,不能单用,没有实在意义。助词分为结
构助词、动态助词和语气助词。结构助词主要有
“的”"地''"得所”“似的”。
助词(二)(七下P91)
动态助词包括“着”“了”“过”,附着在动词的后边,表示动作行为
的状态。语气助词主要包括“了”“嘛”“啦”“吗”“呢”“吧”“啊”等,放
在句子末尾,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或感叹等语气。
并列短语(七下P108)
从结构上说,短语主要包括: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
动宾短语、补充短语。
并列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代词、动词或形容词组成,
词和词之间是并列关系,一般没有轻重主次之分。有的直接组合,
有的则靠连词组合在一起。
偏正短语(七下P116)
偏正短语有的由结构助词“的”“地”连接,构成定中关系或状中关
系,也有的不用“的”或“地”连接。
主谓短语(七下P120)
先出现一个被陈述的对象,然后陈述这个对象的动作行为、性质
特征等,都属于主谓短语。主谓短语中,被陈述的对象是主语,
主要由名词和代词充当;用来陈述的是谓语,主要由动词和形容
词充当。
动宾短语(七下P131)
前边是动词,后边是受动词支配的宾语,二者构成动宾关系的短
语,称为动宾短语。在动宾短语中,宾语主要是回答“谁”“什么”“哪
里”等,一般由名词、代词等充当。
补充短语(七下P147)
“得”的前面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是补充性成分的短语,叫做补
充短语。补充短语的前一部分常常是动词或形容词,后一部分起
补充说明作用,主要由动词或形容词性词语充当。“得”是补充短
语的标志,但也有些补充短语没有“得”字做标志。
句子成分(八上P83)
句子成分主要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句子的主干(八上P88)
所谓句子的主干,是指把句子中的定语、状语、补语压缩掉后剩
下的部分。找出句子的的主干,就能看出它的基本句型,并且可
以看出句子的结构是否完整,句子成分之间的搭配是否得当。
句子的主干不等于原来的句子,意思没有原句那样明确,有时意
思甚至跟原句相去甚远。
一个句子中,如果谓语中心语前面有否定词语,要把否定词语放
在主干当中,以免主干和原句的意思相反。
句子的语气(一)(八上P101)
根据不同的语气,我们将句子分为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和祈
使句。陈述句句子结尾用句号或省略号;疑问句句子结尾用问号。
句子的语气(二)(八上P115)
要求别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的句子是祈使句,用来表示某种感情
的句子是感叹句。
一般来说,祈使句有命令、请求、催促、劝说等不同的语气。在
书面上,语气强烈的句子使用叹号,语气较和缓的则用句号。
感叹句句子结尾用叹号。
语序要合理(八下P15)
句子结构要完整(八下P32)
句式不要杂糅(八下P38)
句子成分搭配要恰当(八下P99)
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语义的搭配关系。语义的搭配既
要合乎事理,又要符合语言习惯,才能正确地表达思想。
句子成分的搭配,包括主干的搭配、修饰语和中心语的搭配等。
检查句子成分是否搭配恰当,也可以采用“提取主干”的方法。
主干搭配不当,通常有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动词和宾语搭配不
当、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等几种情况。定语、状语、补语等修饰
成分与中心语的搭配也会出现不恰当的情况。
单句和复句(九上P8)
由词或短语构成,有特定语调,能独立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我
们称之为单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按照某种逻辑联系组合
在一起,构成一个比较复杂的句子,我们称之为复句。
根据分句间的关系,可以将复句分为递进复句、承接复句、并列
复句、选择复句、转折复句、因果复句、假设复句、条件复句等
类型。
递进复句、承接复句(九上P10)
后一分句表示的意思比前一个更进一层的复句是递进复句。各分
句按照时间顺序分别说出连续的动作或相关的情况,具有先后相
承的关系的复句是承接复句。
并列复句、选择复句(九上P24)
几个分句是并列关系,没有主次之分,或表明一正一反两方面的
情况,或说明一件事情的几个方面,或叙述相关的几件事情,这
类复句是并列复句。
各个分句分别叙述一种可能的情况,表示从中选择一个,这类复
句是选择复句。
转折复句、因果复句(九上P28)
后一分句转而陈述与前一分句相反或相对的意思,这类复句是转
折复句。转折复句常用的关联词语有:“虽然/尽管/固然……,但
是/但/可是……”“然而”“却”等。
表示前后分句具有因果关系的复句是因果复句。因果复句常用的
关联词语有:“因为/由于……,所以…………之所以……,是因
为……”“因此”等。
假设复句、条件复句(九上P84)
表示假设某种情况发生会出现怎样的结果的复句是假设复句。假
设复句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倘若”“如果”“假如”“要是倘使假
若”等,后面常与“就”“便”“则”等搭配使用。
表示满足某种条件的话会出现怎样的结果的复句是条件复句。条
件复句常用的关联词语有“无论/不论/不管/任凭……都/总/总是/
也……只要就/总……””只有才……除非……否
则……”等。
恰当使用关联词语(九上P135)
关联词语使用不当,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关联词语搭
配不当,有些关联词语是成对使用的,不能用错;二是误用关联
词语,即该用甲而用了乙;三是缺少或滥用关联词语,即该用而
不用,不该用却滥用。
专项九名著知识
《朝花夕拾》(七上P61)
1926年,鲁迅先生撰写了十篇回忆性散文,并以《旧事重提》为
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1928年结集出版,更名为
《朝花夕拾》。这组散文是鲁迅作品中最富有生活情趣的篇章,
我们可借此了解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朝花夕拾》中的十篇文章,有的侧重写人,有的侧重记事,有
的侧重议论或记事兼议论。比较好读的是写人记事的文章,描写
生动有趣,情感真挚动人。
《朝花夕拾》写的虽然大多是个人生活,但也从一个独特的角度
凸显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与风气,如家庭怎样教育儿童,孩子
读什么书,旧的书塾和新的学堂是怎样的等。
《朝花夕拾》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又不时夹杂着有趣的
议论或犀利的批判;既有温情与童趣,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
这些文章虽然并非专为少年儿童而写,但写了不少孩童之事,语
言简洁明快,形象生动,令人读来兴味盎然。
《朝花夕拾》篇目:《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
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
《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
《城南旧事》(七上P66)
《城南旧事》是一部带有强烈自传色彩的小说,创作于I960年,
由五个既各自独立,又在时间上具有延续性的短篇组成。作品以
一个早熟、聪慧而又童稚未消的小女孩英子的视觉来回忆往事,
记录了她在爱与离别中懵懂成长的历程。
林海音善用白描手法勾勒记忆中的故人往事。没有紧张激烈的矛
盾冲突,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作品所呈现的,是在花树藤
下听宋妈讲故事,到瑞蚊祥替兰姨娘挑选布料等再平常不过的生
活场景,是老北京那淡然、平和、不疾不徐的日子。痴情缠绵的
秀贞、藏在草堆里的小偷儿、骑着小驴回老家的宋妈、不理我们
小孩子的德先叔叔、井边的小伙伴、斜着嘴笑的兰姨娘……人物
的个性和命运,就在淡雅、干净的底布上,温厚、醇和地印染出
来,漾起几丝温暖、几缕哀愁。
《湘行散记》(七上P66)
沅、澧上游,峰峦绵亘、民风质野的湘西,是有着汉、苗、土家
族血统的现代作家沈从文的“文学原点”。
通过《边城》《长河》等一系列乡土小说和散文,沈从文在文学
中完成了对“湘西”的重构。
《湘行散记》这部散文集,创作于1934年初,是他构建“文学湘
西”世界的一块重要拼图。雪夜火光中的夜渔,那似乎亘古不变的
“人与自然战争”,将他带回“四五千年那个,过去,”,体验到人性深
处保有的力量;辰河上今昔的对比,则又令他不能不思考民族衰
败的原因和前途的希望之所在。
湘西的现实与历史,作者的见闻与回忆,美丽纯净的牧歌情感与
包含着深切忧患的思索,如同相互对立而又交织的音乐主题一般,
被精心编织在这部作品中,共同构成了一首深沉奇丽的乐曲。
《西游记》(七上P140)
《西游记》是一部很有趣的书,鲁迅先生称之为“神魔小说”,林
庚先生称之为“童心之作”,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
品之一。小说围绕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前往西天取
经的主线,写了许多降妖除魔的故事。各路神佛妖魔在天上地下、
龙宫冥府、山林湖海,尽情地施展各自神通,如孙悟空就有七十
二变、火眼金睛、筋斗云等超凡能力,其他神妖如猪八戒、二郎
神、牛魔王、红孩儿等也都各有所长,读来令人兴趣盎然。
《西游记》主要讲述唐僧师徒取经路上战胜无数妖怪,历经重重
磨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这些故事大多情节曲折,
扣人心弦,其中的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大战红孩儿、车迟国
斗法、女儿国遇难、真假美猴王、三调芭蕉扇等故事尤为精彩。
孙悟空号称“美猴王”“齐天大圣”,是中国古典小说中塑造得最为
成功、最受人欢迎的艺术形象之一。他本领高强,会七十二变,
一副钢筋铁骨,又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能识破一切妖魔鬼怪。他生性桀瞥不驯,爱憎分明,敢于挑战天
宫的权威,不惮于跟十万天兵天将对阵。后来,他保护唐僧西天
取经,一路上出生入死,忠诚不二,制服了无数的妖魔鬼怪,为
取经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
猪八戒本是天上的天蓬元帅,因醉酒调戏嫦娥,被贬下凡,错投
猪胎,长成一副长嘴大耳、呆头呆脑的样子。他有很多缺点,如
好吃懒做,见识短浅,爱搬弄是非,爱占小便宜,说谎,贪恋女
色,一遇到困难就嚷嚷着散伙等。但猪八戒也不失忠勇和善良,
在与妖魔斗争时,他总是挥舞钉耙,勇猛战斗,而且能干脏活累
活,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他憨厚淳朴,能知错就改,是一个惹
人发笑的喜剧形象。
对今天的青少年来说,《西游记》更像一个励志故事:人生就要
有所追求,为了实现理想而披荆斩棘,不畏任何艰难险阻,以超
强的韧劲和斗志战胜一切困难,直至达到胜利的终点。
《猎人笔记》(七上P146)
俄国作家屠格涅夫以他行猎漫游的所见所闻为线索,串起25篇各
自独立的小说,组成了自己的成名作《猎人笔记》。这些小说广
泛而真实地展现了19世纪30年代俄国外省城乡的社会生活,语
言简洁优美,人物性格生动典型。从中,我们能看到俄国农民的
淳朴聪明、天真友善、满怀理想和多才多艺,即使贫穷、压迫和
侮辱也掩不住他们身上的光彩和个性。我们还能看到工人、学生、
县城医生、小地主、磨坊主、破落贵族等许许多多的人物形象,
他们有的正直善良,有的活泼可爱,有的却愚蠢凶残。作者对当
时的农奴制度有着深刻的认识,在《猎人笔记》中,他将农奴制
度置于一切美好品质的对立面,从而深刻地揭露了这一制度对所
有人性的践踏。
《猎人笔记》被公认为是一部“异常优美”的作品,文笔流畅、细
腻,富有抒情性。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 23649:2025 EN Chemicals for the leather tanning industry - Determination of cyclosiloxanes
- 【正版授权】 ISO 3518:2025 EN Essential oil of sandalwood (Santalum album L.)
- 【正版授权】 ISO 18162:2024 EN Biotechnology - Biobanking - Requirements for human neural stem cells derived from pluripotent stem cells
- 2025年度标准托盘租赁及全程跟踪服务协议
- 二手机械二手交易与环保处理服务合同(2025版)
- 2025年度二手房购房贷款保险合同范本
- 2025年办公设备升级改造项目合作协议
- 生产计划的周期性评审与调整
- 农业生产的安全防护措施计划
- 如何制定子女的教育基金计划
-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
- 2024年广东汕尾市“奔向海陆丰”事业单位(综合岗类)招聘工作人员176人历年高频500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高考万能答题模版】数学答题模板1
- DG-TJ 08-2242-2023 民用建筑外窗应用技术标准
- 2024-2025上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附每周工作安排)
- 【中考真题】202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 YYT 0653-2017 血液分析仪行业标准
- JT-T-445-2021汽车底盘测功机
- 体育科学:田径考试考试题(三)
- 高考英语经常用的七百个词汇
- 不定代词用法总结及配套练习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