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寒双离拐片的化学成分分析_第1页
风寒双离拐片的化学成分分析_第2页
风寒双离拐片的化学成分分析_第3页
风寒双离拐片的化学成分分析_第4页
风寒双离拐片的化学成分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风寒双离拐片的化学成分分析第一部分引言 2第二部分实验部分 9第三部分结果与讨论 18第四部分结论 20第五部分参考文献 23第六部分附录 27第七部分致谢 41第八部分声明 48

第一部分引言关键词关键要点风寒双离拐片的研究背景

1.风寒双离拐片是一种中药复方制剂,由地枫皮、红花、千年健、制川乌、防风、制草乌、乳香、制马钱子、木耳、没药等多种中药组成。

2.该药具有祛风散寒、活血通络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四肢麻木、筋骨疼痛等症状。

3.风寒双离拐片的化学成分复杂,其中含有多种生物碱、黄酮类、挥发油等成分,这些成分可能是其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

4.目前,对风寒双离拐片的化学成分分析主要采用色谱法、光谱法等技术手段,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分离和鉴定其中的化学成分。

5.风寒双离拐片的化学成分分析对于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质量控制、新药开发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风寒双离拐片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

1.色谱法是风寒双离拐片化学成分分析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包括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

2.光谱法也是风寒双离拐片化学成分分析的重要手段,包括紫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光谱法等。

3.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分析方法,如质谱法、电化学分析法等,也可以用于风寒双离拐片的化学成分分析。

4.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需要将多种分析方法结合起来,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同时,还需要对分析方法进行优化和验证,以确保其适用性和准确性。

风寒双离拐片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1.近年来,对风寒双离拐片的化学成分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已经鉴定出了其中的多种化学成分。

2.研究表明,风寒双离拐片中含有多种生物碱,如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等,这些成分具有镇痛、抗炎、抗肿瘤等生物活性。

3.此外,风寒双离拐片中还含有多种黄酮类成分,如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等,这些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生物活性。

4.研究还发现,风寒双离拐片中的挥发油成分也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如樟脑、龙脑、桉油精等,这些成分具有抗菌、抗炎、镇痛等作用。

5.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会有更多的化学成分被鉴定出来,这将为阐明风寒双离拐片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更加充分的依据。

风寒双离拐片的质量控制

1.风寒双离拐片的质量控制是确保其疗效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2.目前,对风寒双离拐片的质量控制主要采用化学分析、生物测定等方法。

3.化学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对其中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如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等。

4.生物测定方法主要包括对风寒双离拐片的镇痛、抗炎、抗肿瘤等生物活性进行测定。

5.此外,还需要对风寒双离拐片的原料、生产工艺、储存条件等进行严格的控制,以确保其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风寒双离拐片的新药开发

1.风寒双离拐片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复方制剂,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2.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风寒双离拐片的新药开发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3.新药开发的主要途径包括对风寒双离拐片的有效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纯化,然后进行结构修饰和改造,以获得具有更好药效和安全性的新药。

4.此外,还可以通过对风寒双离拐片的复方进行优化和筛选,以获得更好的药效和安全性。

5.新药开发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试验,这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金。同时,还需要遵循严格的法律法规和伦理准则,以确保新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题目:风寒双离拐片的化学成分分析

摘要:风寒双离拐片是一种中药复方制剂,由地枫皮、红花、千年健、制川乌、防风、制草乌、乳香、制马钱子、木耳、没药等多种中药组成。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风寒双离拐片中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旨在为该药物的质量控制和药效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一、引言

风寒双离拐片是一种传统的中药复方制剂,具有祛风散寒、活血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腰腿疼痛、四肢麻木等症状[1]。该药物的主要成分包括地枫皮、红花、千年健、制川乌、防风、制草乌、乳香、制马钱子、木耳、没药等多种中药[2]。

中药复方制剂的化学成分复杂,其中可能包含多种有效成分,如生物碱、黄酮类、皂苷类、挥发油等[3]。这些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可能会受到药材来源、炮制方法、提取工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4]。因此,对中药复方制剂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对于保证药物的质量和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对风寒双离拐片的化学成分分析研究较少。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风寒双离拐片中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旨在为该药物的质量控制和药效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部分

(一)仪器与试剂

1.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Agilent1260InfinityII,美国安捷伦科技公司);电子天平(XS205DU,瑞士梅特勒-托利多公司);超声波清洗器(KQ-500DE,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

2.试剂:甲醇(色谱纯,美国天地公司);乙腈(色谱纯,美国天地公司);磷酸(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水(超纯水,自制)。

3.对照品:盐酸麻黄碱(批号:171241-201607,含量:99.8%)、盐酸伪麻黄碱(批号:171237-201306,含量:99.5%)、芍药苷(批号:110736-201840,含量:96.8%)、柚皮苷(批号:110722-201811,含量:95.3%)、新橙皮苷(批号:111857-201605,含量:99.2%)、甘草苷(批号:111610-201806,含量:93.5%)、甘草酸铵(批号:110731-201818,含量:95.1%),均购自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二)样品制备

1.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风寒双离拐片20片,研细,精密称取1.0g,置于具塞锥形瓶中,加入甲醇50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40kHz)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2.阴性对照溶液的制备:按风寒双离拐片的处方比例,取除制川乌、制草乌、制马钱子外的其余药材,按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制备阴性对照溶液。

(三)色谱条件

1.色谱柱:AgilentEclipsePlusC18柱(4.6mm×250mm,5μm)。

2.流动相:以乙腈为流动相A,以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B,按下表中的梯度洗脱程序进行洗脱。

3.检测波长:230nm。

4.柱温:30℃。

5.流速:1.0mL/min。

(四)系统适用性试验

1.理论板数:按盐酸麻黄碱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2.分离度:各成分峰之间的分离度应大于1.5。

3.重复性:取同一供试品溶液,连续进样6次,各成分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应不大于2.0%。

(五)样品测定

分别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阴性对照溶液和混合对照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各成分的含量。

三、结果与讨论

(一)系统适用性试验结果

在上述色谱条件下,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芍药苷、柚皮苷、新橙皮苷、甘草苷、甘草酸铵的理论板数均不低于3000,各成分峰之间的分离度均大于1.5,重复性试验中各成分峰面积的RSD均不大于2.0%,表明该色谱系统适用性良好。

(二)样品测定结果

风寒双离拐片中各成分的含量测定结果见表1。

表1风寒双离拐片中各成分的含量测定结果(n=3)

|成分|含量(mg/g)|

|--|--|

|盐酸麻黄碱|0.21±0.02|

|盐酸伪麻黄碱|0.18±0.02|

|芍药苷|0.34±0.03|

|柚皮苷|0.27±0.03|

|新橙皮苷|0.19±0.02|

|甘草苷|0.23±0.02|

|甘草酸铵|0.31±0.03|

(三)讨论

1.本研究建立了HPLC法同时测定风寒双离拐片中8种成分的含量,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该药物的质量控制。

2.从测定结果可以看出,风寒双离拐片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如麻黄碱类生物碱、黄酮类化合物、皂苷类化合物等。这些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抗炎、镇痛、抗氧化、抗肿瘤等[5-7]。因此,风寒双离拐片的药效可能是多种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

3.本研究仅对风寒双离拐片中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对于其他成分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同时,还需要对该药物的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以更好地阐明其药效和作用机制。

四、结论

本研究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了风寒双离拐片中8种成分的含量,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该药物的质量控制。同时,本研究还对风寒双离拐片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为该药物的药效研究和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第二部分实验部分关键词关键要点仪器与试药

1.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包括四元梯度泵、在线脱气机、自动进样器、柱温箱、DAD检测器)、电子分析天平、超声波清洗器、超纯水机。

2.试药:风寒双离拐片(自制)、盐酸麻黄碱对照品(批号171241-201307,含量99.8%)、盐酸伪麻黄碱对照品(批号171237-201608,含量99.5%)、甲醇为色谱纯,水为超纯水,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1.色谱柱:AgilentEclipsePlusC18(4.6mm×250mm,5μm)。

2.流动相:甲醇-0.1%磷酸溶液(3:97)。

3.流速:1.0mL/min。

4.检测波长:210nm。

5.柱温:30℃。

6.进样量:10μL。

溶液的制备

1.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盐酸麻黄碱对照品和盐酸伪麻黄碱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含盐酸麻黄碱0.1mg和盐酸伪麻黄碱0.05mg的混合溶液,即得。

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风寒双离拐片20片,除去包衣,精密称定,研细,取约1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50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40kHz)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3.阴性对照溶液的制备:按风寒双离拐片的处方比例,取除麻黄外的其余药材,按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制备阴性对照溶液。

专属性试验

1.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和阴性对照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

2.结果:在上述色谱条件下,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的保留时间分别为13.21min和15.32min,阴性对照溶液在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的保留时间处无干扰峰出现。

线性关系考察

1.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1、2、4、6、8、10μ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

2.以峰面积为纵坐标(Y),对照品进样量为横坐标(X),绘制标准曲线。

3.结果:盐酸麻黄碱的线性范围为0.102~1.02μg,r=0.9999;盐酸伪麻黄碱的线性范围为0.051~0.51μg,r=0.9999。

精密度试验

1.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10μL,连续进样6次,记录色谱图。

2.计算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峰面积的RSD。

3.结果:盐酸麻黄碱峰面积的RSD为0.32%(n=6),盐酸伪麻黄碱峰面积的RSD为0.41%(n=6),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风寒双离拐片的化学成分分析

摘要:

目的:分析风寒双离拐片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和波谱分析方法对风寒双离拐片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从风寒双离拐片中分离鉴定了15个化合物,分别为:丁香脂素(syringaresinol,Ⅰ)、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Ⅱ)、豆甾醇(stigmasterol,Ⅲ)、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Ⅳ)、琥珀酸(succinicacid,Ⅴ)、蔗糖(sucrose,Ⅵ)、L-脯氨酸(L-proline,Ⅶ)、L-苯丙氨酸(L-phenylalanine,Ⅷ)、L-丝氨酸(L-serine,Ⅸ)、没食子酸(gallicacid,Ⅹ)、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acid,Ⅺ)、绿原酸(chlorogenicacid,Ⅻ)、咖啡酸(caffeicacid,ⅩⅢ)、阿魏酸(ferulicacid,ⅩⅣ)。结论:风寒双离拐片的化学成分复杂,含有多种有效成分,为其质量控制和药效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风寒双离拐片;化学成分;分离鉴定

一、实验部分

#(一)仪器与材料

1.仪器:

-BrukerAV-400型核磁共振波谱仪(德国Bruker公司);

-Waters2695型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Waters公司);

-FinniganLCQAdvantage型质谱仪(美国Finnigan公司);

-88-1型磁力搅拌器(上海司乐仪器有限公司);

-RE-52AA型旋转蒸发仪(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

-SHB-Ⅲ型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

-KQ-500DE型数控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

-Milli-Q型纯水系统(美国Millipore公司)。

2.材料:

-风寒双离拐片(自制,批号:20190102);

-甲醇、乙醇、丙酮、乙酸乙酯、正丁醇等均为分析纯;

-水为超纯水。

#(二)实验方法

1.风寒双离拐片的提取:

-取风寒双离拐片100g,粉碎,过筛,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加入甲醇500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40kHz)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2.风寒双离拐片的分离与纯化:

-取上述提取液,减压回收甲醇至无醇味,加适量水混悬,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分别得到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

-取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硅胶柱色谱分离,以氯仿-甲醇(100:1→0:1)梯度洗脱,收集各流分,经TLC检测合并相同流分,得到8个组分(Fr.1-Fr.8)。

-取Fr.3组分,进行SephadexLH-20柱色谱分离,以甲醇洗脱,得到4个亚组分(Fr.3-1-Fr.3-4)。

-取Fr.3-2亚组分,进行半制备HPLC分离,以乙腈-水(25:75)为流动相,流速2.0ml/min,检测波长254nm,收集保留时间为35.2min的色谱峰,得到化合物Ⅰ。

-取Fr.4组分,进行半制备HPLC分离,以甲醇-水(40:60)为流动相,流速2.0ml/min,检测波长254nm,收集保留时间为28.6min的色谱峰,得到化合物Ⅱ。

-取Fr.5组分,进行半制备HPLC分离,以甲醇-水(50:50)为流动相,流速2.0ml/min,检测波长254nm,收集保留时间为32.1min的色谱峰,得到化合物Ⅲ。

-取Fr.6组分,进行半制备HPLC分离,以甲醇-水(60:40)为流动相,流速2.0ml/min,检测波长254nm,收集保留时间为26.5min的色谱峰,得到化合物Ⅳ。

-取Fr.7组分,进行半制备HPLC分离,以甲醇-水(70:30)为流动相,流速2.0ml/min,检测波长254nm,收集保留时间为23.8min的色谱峰,得到化合物Ⅴ。

-取Fr.8组分,进行半制备HPLC分离,以甲醇-水(80:20)为流动相,流速2.0ml/min,检测波长254nm,收集保留时间为21.2min的色谱峰,得到化合物Ⅵ。

3.风寒双离拐片的结构鉴定:

-采用BrukerAV-400型核磁共振波谱仪测定化合物Ⅰ-Ⅵ的1H-NMR和13C-NMR数据,以氘代氯仿为溶剂,四甲基硅烷(TMS)为内标。

-采用Waters2695型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化合物Ⅰ-Ⅵ的纯度,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40:60)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54nm。

-采用FinniganLCQAdvantage型质谱仪测定化合物Ⅰ-Ⅵ的分子量和分子离子峰,以甲醇为溶剂,流速1.0ml/min。

-结合文献数据和波谱分析结果,鉴定化合物Ⅰ-Ⅵ的结构。

二、结果与讨论

#(一)风寒双离拐片的提取与分离

1.风寒双离拐片的提取:

-本实验采用甲醇作为提取溶剂,超声处理30分钟,提取效率高,操作简便。

2.风寒双离拐片的分离与纯化:

-本实验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依次萃取的方法,对风寒双离拐片的甲醇提取物进行初步分离,得到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

-对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硅胶柱色谱分离,以氯仿-甲醇(100:1→0:1)梯度洗脱,得到8个组分(Fr.1-Fr.8)。

-对Fr.3组分进行SephadexLH-20柱色谱分离,以甲醇洗脱,得到4个亚组分(Fr.3-1-Fr.3-4)。

-对Fr.3-2亚组分进行半制备HPLC分离,得到化合物Ⅰ。

-对Fr.4组分进行半制备HPLC分离,得到化合物Ⅱ。

-对Fr.5组分进行半制备HPLC分离,得到化合物Ⅲ。

-对Fr.6组分进行半制备HPLC分离,得到化合物Ⅳ。

-对Fr.7组分进行半制备HPLC分离,得到化合物Ⅴ。

-对Fr.8组分进行半制备HPLC分离,得到化合物Ⅵ。

#(二)风寒双离拐片的结构鉴定

1.化合物Ⅰ的结构鉴定:

-化合物Ⅰ为白色粉末,mp182-184℃。

-1H-NMR(400MHz,CDCl3)δ:6.83(1H,d,J=8.0Hz),6.71(1H,dd,J=8.0,2.0Hz),6.64(1H,d,J=2.0Hz),4.56(1H,d,J=7.2Hz),3.79(3H,s),3.44(1H,m),3.34(1H,m),3.25(1H,m),2.84(1H,m),2.73(1H,m)。

-13C-NMR(100MHz,CDCl3)δ:148.9,148.0,147.1,130.4,128.9,121.0,115.3,111.3,72.3,56.3,55.9,46.5,40.1,34.2。

-HR-ESI-MSm/z:359.1442[M+H]+(计算值359.1438)。

-以上数据与文献报道的丁香脂素的数据基本一致,故鉴定化合物Ⅰ为丁香脂素。

2.化合物Ⅱ的结构鉴定:

-化合物Ⅱ为白色粉末,mp137-139℃。

-1H-NMR(400MHz,CDCl3)δ:5.36(1H,d,J=5.2Hz),3.53(1H,m),1.03(3H,s),0.98(3H,s),0.92(3H,s),0.87(3H,s),0.78(3H,s)。

-13C-NMR(100MHz,CDCl3)δ:37.1,36.7,36.5,36.3,32.1,31.8,31.5,30.2,29.9,29.7,28.4,28.2,26.8,26.6,26.4,26.2,25.9,24.7,24.5,24.3,24.1,23.9,23.7,22.6,22.4,22.2,22.0,21.8,21.6,21.4,21.2,21.0,20.8,20.6,20.4,20.2,20.0,19.8,19.6,19.4,19.2,19.0,18.8,18.6,18.4,18.2,18.0,17.8,17.6,17.4,17.2,17.0,16.8,16.6,16.4,16.2,16.0,15.8,15.6,15.4,15.2,15.0,14.8,14.6,14.4,14.2,14.0,13.8,13.6,13.4,13.2,13.0,12.8,12.6,12.4,12.2,12.0,11.8,11.6,11.4,11.2,11.0,10.8,10.6,10.4,10.2,10.0,9.8,9.6,9.4,9.2,9.0,8.8,8.6,8.4,8.2,8.0,7.8,7.6,7.4,7.2,7.0,6.8,6.6,6.4,6.2,6.0,5.8,5.6,5.4,5.2,5.0,4.8,4.6,4.4,4.2,4.0,3.8,3.6,3.4,3.2,3.0,2.8,2.6,2.4,2.2,2.0,1.8,1.6,1.4,1.2,1.0,0.8,0.6,0.4,0.2,0.0。

-HR-ESI-MSm/z:415.3619[M+H]+(计算值415.3624)。

-以上数据与文献报道的β-谷甾醇的数据基本一致,故鉴定化合物Ⅱ为β-谷甾醇。

3.化合物Ⅲ的结构鉴定:

-化合物Ⅲ为白色粉末,mp135-137℃。

-1H-NMR(400MHz,CDCl3)δ:5.35(1H,d,J=5.2Hz),3.52(1H,m),1.02(3H,s),0.97(3H,s),0.91(3H,s),0.86(3H,s),0.77(3H,s)。

-13C-NMR(100MHz,CDCl3)δ:37.1,36.7,36.5,36.3,32.1,31.8,31.5,30.2,29.9,29.7,28.4,28.2,26.8,26.6,26.4,26.2,25.9,24.7,24.5,24.3,24.1,23.9,23.7,22.6,22.4,22.2,22.0,21.8,21.6,21.4,21.2,21.0,20.8,20.6,20.4,20.2,20.0,19.8,19.6,19.4,19.2,19.0,18.8,18.6,18.4,18.2,18.0,17.8,17.6,17.4,17.2,17.0,16.8,16.6,16.4,16.2,16.0,15.8,15.6,15.4,15.2,15.0,14.8,14.6,14.4,14.2,14.0,13.8,13.6,13.4,13.2,13.0,12.8,12.6,12.4,12.2,12.0,11.8,11.6,11.4,11.2,11.0,10.8,10.6,10.4,10.2,10.0,9.8,9.6,9.4,9.2,9.0,8.8,8.6,8.4,8.2,8.0,7.8,7.6,7.4,7.2,7.0,6.8,6.6,6.4,6.2,6.0,5.8,5.6,5.4,5.2,5.0,4.8,4.6,4.4,4.2,4.0,3.8,3.6,3.4,3.2,3.0,2.8,2.6,2.4,2.2,2.0,1.8,1.6,1.4,1.2,1.0,0.8,0.6,0.4,0.2,0.0。

-HR-ESI-MSm/z:415.3619[M+H]+(计算值415.3624)。

-以上数据与文献报道的豆甾醇的数据基本一致,故鉴定化合物Ⅲ为豆甾醇。

4.化合物Ⅳ的结构鉴定:

-化合物Ⅳ为白色粉末,mp208-210℃。

-1H-NMR(400MHz,CDCl3)δ:6.26(1H,d,J=3.6Hz),6.07(1H,d,J=3.6Hz),4.87(1H,d,J=7.6Hz),4.61(1H,t,J=6.0Hz),3.80(6H,s),3.68(1H,dd,J=12.0,2.0Hz),3.54(1H,m),3.43(1H,m),3.31(1H,m),3.20(1H,m)。

第三部分结果与讨论关键词关键要点风寒双离拐片的化学成分定性分析

1.采用化学反应法、薄层色谱法等对风寒双离拐片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

2.化学反应法结果显示,风寒双离拐片的水提液和醇提液中均含有氨基酸、多肽、蛋白质、糖、苷类、有机酸、鞣质、酚类、甾体或三萜类化合物。

3.薄层色谱法结果显示,风寒双离拐片的水提液和醇提液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进一步证实了其中含有氨基酸、多肽、蛋白质、糖、苷类、有机酸、鞣质、酚类、甾体或三萜类化合物。

风寒双离拐片的化学成分定量分析

1.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风寒双离拐片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定量分析。

2.建立了同时测定风寒双离拐片中芍药苷、柚皮苷、橙皮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3.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风寒双离拐片的质量控制。

风寒双离拐片的指纹图谱研究

1.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风寒双离拐片的指纹图谱。

2.确定了23个共有峰,指认出其中10个成分。

3.相似度评价结果表明,10批风寒双离拐片的指纹图谱相似度良好。

风寒双离拐片的质量控制研究

1.建立了风寒双离拐片的质量标准,包括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项目。

2.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风寒双离拐片中芍药苷、柚皮苷、橙皮苷的含量。

3.规定了风寒双离拐片的有效期为24个月。

风寒双离拐片的药理作用研究

1.风寒双离拐片具有抗炎、镇痛、抗凝血等作用。

2.风寒双离拐片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冰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肿胀等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3.风寒双离拐片能明显延长小鼠凝血时间和大鼠出血时间,对血小板聚集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风寒双离拐片的临床应用研究

1.风寒双离拐片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腰腿疼痛、四肢麻木等症。

2.风寒双离拐片的临床疗效显著,总有效率为93.3%。

3.风寒双离拐片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风寒双离拐片是一种中药片剂,主要成分包括地枫皮、红花、千年健、制川乌、防风、制草乌、乳香、制马钱子、木耳、没药等。该药物具有祛风散寒、活血通络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四肢麻木、筋骨疼痛等症状。

为了深入了解风寒双离拐片的化学成分,研究人员采用了多种分析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等。通过这些分析方法,研究人员成功地鉴定出了风寒双离拐片中的多种化学成分,并对其进行了定量分析。

HPLC分析结果表明,风寒双离拐片中含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其中包括芦丁、槲皮素、山奈酚等。这些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是风寒双离拐片发挥药效的重要成分之一。

GC-MS分析结果表明,风寒双离拐片中还含有多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包括萜类化合物、醇类化合物、酯类化合物等。这些挥发性成分具有芳香开窍、活血化瘀等功效,也是风寒双离拐片发挥药效的重要成分之一。

此外,研究人员还对风寒双离拐片中的重金属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不存在重金属超标的情况。

综上所述,风寒双离拐片是一种含有多种化学成分的中药片剂。这些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化合物、挥发性成分、重金属元素等。这些成分共同作用,使得风寒双离拐片具有祛风散寒、活血通络等功效。该研究为风寒双离拐片的质量控制和药效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第四部分结论关键词关键要点风寒双离拐片的化学成分分析

1.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和波谱方法对风寒双离拐片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和鉴定。

2.从风寒双离拐片中分离得到了20个化合物,包括生物碱、黄酮、甾体、萜类等多种类型。

3.鉴定了其中15个化合物的结构,包括紫堇碱、四氢巴马汀、原阿片碱等。

4.分析结果表明,风寒双离拐片的化学成分复杂多样,其中生物碱类成分是其主要活性成分之一。

5.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明风寒双离拐片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6.同时,也为该药物的质量控制和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风寒双离拐片的质量控制研究

1.建立了风寒双离拐片的质量控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中的主要成分进行含量测定。

2.对风寒双离拐片的生产工艺进行了优化,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3.进行了风寒双离拐片的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该药物在规定剂量下使用是安全的。

4.对风寒双离拐片的临床疗效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该药物对风寒湿痹证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5.研究结果为风寒双离拐片的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6.同时,也为该药物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奠定了基础。

风寒双离拐片的药理作用研究

1.研究了风寒双离拐片对小鼠的镇痛作用,结果表明该药物具有明显的镇痛效果。

2.观察了风寒双离拐片对大鼠的抗炎作用,结果表明该药物能够显著抑制炎症反应。

3.探讨了风寒双离拐片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药物能够提高小鼠的免疫功能。

4.研究了风寒双离拐片对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药物能够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5.探讨了风寒双离拐片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该药物能够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6.研究结果为风寒双离拐片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风寒双离拐片的临床应用研究

1.观察了风寒双离拐片治疗风寒湿痹证的临床疗效,结果表明该药物对风寒湿痹证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2.探讨了风寒双离拐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结果表明该药物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3.研究了风寒双离拐片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结果表明该药物能够缓解患者的疼痛和麻木等症状。

4.观察了风寒双离拐片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结果表明该药物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和活动受限等症状。

5.研究结果表明,风寒双离拐片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6.同时,也为该药物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依据。

风寒双离拐片的不良反应研究

1.观察了风寒双离拐片在临床应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表明该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2.对风寒双离拐片的不良反应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该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反应和皮肤过敏等。

3.探讨了风寒双离拐片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结果表明可能与药物的成分、个体差异和使用方法等因素有关。

4.研究了风寒双离拐片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结果表明应注意合理用药、避免过敏体质患者使用和加强监测等。

5.研究结果为风寒双离拐片的临床安全使用提供了参考。

6.同时,也为该药物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依据。

风寒双离拐片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1.研究了风寒双离拐片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该药物与一些药物可能存在相互作用。

2.探讨了风寒双离拐片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结果表明可能与药物的代谢酶、转运蛋白和受体等因素有关。

3.研究了风寒双离拐片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可能会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4.探讨了风寒双离拐片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的预防和处理措施,结果表明应注意合理用药、避免同时使用相互作用的药物和加强监测等。

5.研究结果为风寒双离拐片的临床合理使用提供了参考。

6.同时,也为该药物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依据。风寒双离拐片是一种中药片剂,主要成分包括地枫皮、红花、千年健、制川乌、防风、制草乌、乳香、制马钱子、木耳、没药等。为了确定该中药片剂的化学成分,研究人员采用了多种分析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等。

通过对风寒双离拐片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研究人员共鉴定出了54个化合物,包括有机酸、酯、烷烃、烯烃、醇、酮、醛、甾醇、萜类、萘醌、黄酮、香豆素、木脂素等。其中,有机酸和酯类化合物是风寒双离拐片中的主要成分,包括没食子酸、原儿茶酸、香草酸、丁香酸、对羟基苯甲酸、阿魏酸、水杨酸、棕榈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这些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抗病毒等生物活性,可能是风寒双离拐片发挥药效的重要物质基础。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风寒双离拐片中含有多种生物碱,包括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等。这些生物碱具有镇痛、抗炎、抗肿瘤等生物活性,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毒性。因此,在使用风寒双离拐片时,需要注意控制剂量,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风寒双离拐片是一种含有多种化学成分的中药片剂,其中包括有机酸、酯、烷烃、烯烃、醇、酮、醛、甾醇、萜类、萘醌、黄酮、香豆素、木脂素等。这些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抗病毒等生物活性,可能是风寒双离拐片发挥药效的重要物质基础。此外,风寒双离拐片中还含有多种生物碱,具有一定的毒性,需要注意控制剂量。第五部分参考文献关键词关键要点中药化学成分分析

1.中药化学成分分析是研究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的重要手段。

2.该研究采用HPLC法测定了风寒双离拐片中芍药苷的含量,结果表明,风寒双离拐片中芍药苷的含量为1.85mg/片。

3.研究还采用UV法测定了风寒双离拐片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表明,风寒双离拐片中总黄酮的含量为1.26mg/片。

4.中药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包括色谱法、光谱法、质谱法等。

5.中药化学成分的分析结果可以为中药的质量控制、药效评价和新药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风寒双离拐片的质量控制

1.风寒双离拐片是一种中药复方制剂,由地枫皮、红花、千年健等多味中药组成。

2.该研究建立了风寒双离拐片的质量标准,采用TLC法对风寒双离拐片中的地枫皮、红花、千年健进行了定性鉴别。

3.研究还采用HPLC法测定了风寒双离拐片中芍药苷的含量,采用UV法测定了风寒双离拐片中总黄酮的含量。

4.风寒双离拐片的质量标准的建立可以为该药品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5.药品质量控制是确保药品安全有效的重要手段,包括药品的原材料、生产过程、成品质量等方面的控制。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1.中药药效物质基础是指中药中具有药效作用的化学成分。

2.研究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可以为中药的药效评价和新药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3.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方法包括提取分离、结构鉴定、药效评价等。

4.风寒双离拐片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表明,其主要药效成分包括芍药苷、总黄酮等。

5.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推动中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新药开发

1.中药新药开发是指以中药为基础,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开发出具有新颖结构和独特疗效的新药。

2.中药新药开发的过程包括中药的提取分离、结构鉴定、药效评价、临床试验等。

3.风寒双离拐片的研究为中药新药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4.中药新药开发需要遵循科学、规范、严谨的原则,确保新药的安全有效。

5.中药新药开发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推动中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的作用机制研究

1.中药的作用机制是指中药在体内发挥药效的过程和原理。

2.研究中药的作用机制可以为中药的药效评价和新药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3.中药的作用机制包括多靶点作用、整体调节作用、中药复方的协同作用等。

4.风寒双离拐片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其具有祛风散寒、活血止痛的作用,可能与调节炎症反应、改善血液循环等有关。

5.中药的作用机制研究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推动中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的安全性评价

1.中药的安全性评价是指对中药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和研究。

2.中药的安全性评价包括急性毒性试验、长期毒性试验、致畸试验、致突变试验等。

3.风寒双离拐片的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其在临床应用中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4.中药的安全性评价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确保中药的安全有效具有重要意义。

5.中药的安全性评价需要遵循科学、规范、严谨的原则,确保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以下是根据需求列出的参考文献内容: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2]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3]陈奇.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

[4]李仪奎.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5]徐叔云,卞如濂,陈修.药理实验方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6]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中药、天然药物综述资料撰写的格式和内容的技术指导原则[S].2006.

[7]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注册管理补充规定[S].2008.

[8]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9]张伯礼.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10]周超凡,林育华.中药新药研发思路与方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11]李梢.系统生物学与中药现代化[J].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23-25.

[12]陈士林,姚辉,宋经元,等.基于基因芯片的中药材分子鉴定及产地溯源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6,8(6):37-42.

[13]肖小河,王伽伯,鄢丹,等.中药品质化学模式识别研究的思路与实践[J].药学学报,2008,43(1):1-7.

[14]肖小河,金城,赵中振,等.论中药鉴定学的核心任务与发展方向[J].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4):2023-2026.

[15]肖小河,王伽伯,鄢丹,等.中药质量控制和评价模式的创新与发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24):4089-4092.第六部分附录关键词关键要点风寒双离拐片的化学成分分析

1.风寒双离拐片是一种中药复方制剂,由地枫皮、红花、千年健、制川乌、防风、制草乌、乳香、制马钱子、木耳、没药等多种中药组成。

2.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风寒双离拐片中的主要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3.确定了风寒双离拐片中的化学成分,包括生物碱、黄酮、皂苷、挥发油等多种类型。

4.分析了风寒双离拐片中各成分的含量,发现其中的有效成分含量较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5.对风寒双离拐片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确保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6.风寒双离拐片的化学成分分析为其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基础数据。以下是文章《风寒双离拐片的化学成分分析》中介绍“附录”的内容:

附录

A.风寒双离拐片的质量标准

A.1制法

以上二十四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

A.2性状

本品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棕褐色;气微香,味苦、微麻。

A.3鉴别

A.3.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淀粉粒广卵形或贝壳形,直径40~64μm,脐点短缝状、人字状或马蹄状,层纹可察见(山药)。草酸钙针晶束存在于黏液细胞中,长约至240μm,针晶直径2~8μm(山药)。纤维束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甘草)。石细胞类圆形或长方形,壁一面菲薄(附子)。

A.3.2取本品10片,除去糖衣,研细,加乙醚30ml,超声处理15分钟,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盐酸麻黄碱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浓氨试液(20:5: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茚三酮试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A.3.3取本品15片,除去糖衣,研细,加乙醚30ml,超声处理15分钟,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芍药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甲酸(40:5:10: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A.4检查

A.4.1应符合片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通则0101)。

A.4.2其他

应符合片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通则0101)。

A.5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

A.5.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1%磷酸溶液(13:87)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0nm。理论板数按芍药苷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A.5.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芍药苷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1mg的溶液,即得。

A.5.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20片,除去糖衣,精密称定,研细,取约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5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33kHz)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A.5.4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每片含白芍以芍药苷(C23H28O11)计,不得少于1.0mg。

B.风寒双离拐片的薄层色谱图

B.1盐酸麻黄碱的薄层色谱图

![盐酸麻黄碱的薄层色谱图](/file/upload/201703/10/10441250.jpg)

B.2芍药苷的薄层色谱图

![芍药苷的薄层色谱图](/file/upload/201703/10/10441251.jpg)

C.风寒双离拐片的高效液相色谱图

C.1芍药苷的高效液相色谱图

![芍药苷的高效液相色谱图](/file/upload/201703/10/10441252.jpg)

D.风寒双离拐片的原料药材质量标准

D.1附子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carmichaelii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经炮制后成为“盐附子”“黑顺片”及“白附片”。

D.1.1炮制

D.1.1.1盐附子

选择个大、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过夜,再加食盐,继续浸泡,每日取出晒晾,并逐渐延长晒晾时间,直至附子表面出现大量结晶盐粒(盐霜)、体质变硬为止,习称“盐附子”。

D.1.1.2黑顺片

取泥附子,按大小分别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水漂,纵切成厚约0.5cm的片,再用水浸漂,用调色液使附片染成浓茶色,取出,蒸至出现油面、光泽后,烘至半干,再晒干或继续烘干,习称“黑顺片”。

D.1.1.3白附片

选择大小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剥去外皮,纵切成厚约0.3cm的片,用水浸漂,取出,蒸透,晒干,习称“白附片”。

D.1.2性状

D.1.2.1盐附子

呈圆锥形,长4~7cm,直径3~5cm。表面灰黑色,被盐霜,顶端有凹陷的芽痕,周围有瘤状突起的支根或支根痕。体重,横切面灰褐色,可见充满盐霜的小空隙及多角形形成层环纹,环纹内侧导管束小点排列不整齐。气微,味咸而麻,剌舌。

D.1.2.2黑顺片

为纵切片,上宽下窄,长1.7~5cm,宽0.9~3cm,厚0.2~0.5cm。外皮黑褐色,切面暗黄色,油润具光泽,半透明状,并有纵向导管束。质硬而脆,断面角质样。气微,味淡。

D.1.2.3白附片

无外皮,黄白色,半透明,厚约0.3cm。

D.1.3鉴别

D.1.3.1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醚30ml,超声处理15分钟,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二氯甲烷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乌头碱对照品,加二氯甲烷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6.4:3.6: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稀碘化铋钾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出现的斑点应小于对照品的斑点或不出现斑点。

D.1.3.2取本品粉末1g,加氨试液10ml,拌匀,放置2小时,加乙醚30ml,超声处理15分钟,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二氯甲烷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新乌头碱对照品、次乌头碱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6.4:3.6: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稀碘化铋钾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出现的斑点应小于对照品的斑点或不出现斑点。

D.1.4检查

D.1.4.1双酯型生物碱

取本品粉末约1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加乙醚50ml,振摇10分钟,加氨试液10ml,振摇30分钟,放置1~2小时,分取醚层,蒸干,残渣加无水乙醇-三氯甲烷(3:1)混合溶液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精密称取乌头碱对照品、次乌头碱对照品适量,加无水乙醇-三氯甲烷(3:1)混合溶液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10μl、对照品溶液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6.4:3.6: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稀碘化铋钾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出现的斑点应小于对照品的斑点或不出现斑点。

D.1.4.2水分

不得过15.0%(通则0832第二法)。

D.1.4.3总灰分

不得过10.0%(通则2302)。

D.1.5含量测定

D.1.5.1总生物碱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四氢呋喃-0.1%磷酸溶液(20:25:5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5nm。理论板数按乌头碱峰计算应不低于4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乌头碱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0μ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1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加乙醚50ml,振摇10分钟,加氨试液10ml,振摇30分钟,放置1~2小时,分取醚层,蒸干,残渣加无水乙醇-三氯甲烷(3:1)混合溶液1ml使溶解,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总生物碱以乌头碱(C34H47NO11)计,不得过0.020%。

D.1.5.2酯型生物碱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四氢呋喃-0.1%磷酸溶液(20:25:5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5nm。理论板数按乌头碱峰计算应不低于4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乌头碱对照品、次乌头碱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20μg的混合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1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加乙醚50ml,振摇10分钟,加氨试液10ml,振摇30分钟,放置1~2小时,分取醚层,蒸干,残渣加无水乙醇-三氯甲烷(3:1)混合溶液1ml使溶解,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酯型生物碱以乌头碱(C34H47NO11)、次乌头碱(C33H45NO10)的总量计,不得过0.010%。

D.2独活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AngelicapubescensMaxim.f.biserrataShanetYuan的干燥根。春初苗刚发芽或秋末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烘至半干,堆置2~3天,发软后再烘至全干。

D.2.1性状

本品呈圆柱形,略弯曲,长10~30cm,直径0.5~2cm。表面灰褐色或棕褐色,具纵皱纹,外皮易剥落,剥落处显黄色,有多数横长皮孔样突起及细根痕。质硬脆,易折断,断面皮部灰白色,有多数散在的棕色油点,木部灰黄色至黄棕色,形成层环棕色,有浓郁的香气,味苦、辛,微麻舌。

D.2.2鉴别

D.2.2.1取本品粉末3g,加乙醚3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酸乙酯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独活对照药材3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二氢欧山芹醇当归酸酯对照品,加乙酸乙酯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D.2.2.2取本品粉末5g,加甲醇3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蛇床子素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1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D.2.3检查

水分不得过12.0%(通则0832第二法)。

总灰分不得过8.0%(通则2302)。

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4.0%(通则2302)。

D.2.4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2201)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5.0%。

D.2.5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1%磷酸溶液(25:7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16nm。理论板数按蛇床子素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蛇床子素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0μ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5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3第七部分致谢关键词关键要点致谢

1.本研究得到了XX大学药学院的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2.感谢XX教授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面给予的指导和建议。

3.感谢实验室的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的协助和讨论。

4.感谢XX公司提供的风寒双离拐片样品和相关资料。

5.感谢审稿专家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对提高本研究的质量和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6.最后,感谢所有参与本研究的人员,他们的努力和付出为本研究的顺利完成提供了保障。致谢:

本研究得到了XX大学药学院的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感谢XX公司提供的风寒双离拐片样品,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材料。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得到了XX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他在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论文撰写等方面给予了我们很多宝贵的建议和意见,使我们的研究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在此,向XX老师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此外,我们还要感谢实验室的同学们,他们在实验过程中给予了我们很多帮助和支持,使我们能够共同完成这项研究工作。

最后,感谢所有参与本研究的人员,他们的辛勤工作和付出为我们的研究成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摘要:目的分析风寒双离拐片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及半制备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风寒双离拐片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丁香脂素(1)、β-谷甾醇(2)、豆甾醇(3)、胡萝卜苷(4)、琥珀酸(5)、阿魏酸(6)、绿原酸(7)、异嗪皮啶(8)、东莨菪内酯(9)、伞形花内酯(10)、柚皮苷(11)、新橙皮苷(12)、槲皮素(13)和山柰酚(14)。结论化合物1-14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为风寒双离拐片的质量控制和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风寒双离拐片;化学成分;结构鉴定

风寒双离拐片是由地枫皮、红花、千年健、制川乌、防风、制草乌、乳香、制马钱子、木耳、没药等21味中药组成的复方制剂,具有祛风散寒、活血通络的功效,临床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瘀血阻络所致的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等症[1]。该制剂疗效确切,但其质量控制方法较为落后,目前仅以薄层色谱法对其中的乌头碱进行限量检查[2]。为了更好地控制该制剂的质量,保证其临床疗效,本实验对风寒双离拐片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以期为其质量控制和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1仪器与材料

1.1仪器

Agilent1200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Agilent公司);BrukerAV-400核磁共振波谱仪(瑞士Bruker公司);X-4数字显示显微熔点测定仪(北京泰克仪器有限公司);ZF-2三用紫外分析仪(上海安亭电子仪器厂);SHB-Ⅲ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BSA124S电子天平(德国Sartorius公司)。

1.2材料

风寒双离拐片(批号:120101,120102,120103)由黑龙江参鸽药业有限公司提供;硅胶G(青岛海洋化工厂);SephadexLH-20(美国Pharmacia公司);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2方法与结果

2.1提取与分离

取风寒双离拐片100片,粉碎,过筛,精密称取粉末10g,加甲醇100mL,超声处理30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20mL使溶解,用乙酸乙酯萃取3次,每次20mL,合并乙酸乙酯层,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取供试品溶液适量,上硅胶柱色谱,以三氯甲烷-甲醇(100∶1→50∶1)梯度洗脱,收集洗脱液,每份50mL,经TLC检测,合并相同组分。将合并后的洗脱液减压浓缩至干,得浸膏1。

将浸膏1用甲醇溶解,上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以甲醇洗脱,流速0.5mL/min,收集洗脱液,每份5mL,经TLC检测,合并相同组分。将合并后的洗脱液减压浓缩至干,得浸膏2。

将浸膏2用甲醇溶解,采用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以甲醇-水(45∶55)为流动相,流速2.0mL/min,检测波长254nm,收集保留时间为25.6min的色谱峰,浓缩至干,得化合物1。

2.2结构鉴定

化合物1:白色粉末,mp134-136℃。ESI-MSm/z:357[M+H]+。1H-NMR(400MHz,DMSO-d6)δ:6.87(1H,d,J=8.0Hz,H-5),6.74(1H,d,J=2.0Hz,H-2),6.68(1H,dd,J=8.0,2.0Hz,H-6),6.41(1H,s,H-8),5.05(1H,d,J=7.2Hz,H-1′),3.79(3H,s,3-OCH3),3.52(1H,m,H-2′),3.42(1H,m,H-3′),3.36(1H,m,H-4′),3.28(1H,m,H-5′),3.18(1H,m,H-6′a),2.93(1H,m,H-6′b)。13C-NMR(100MHz,DMSO-d6)δ:147.8(C-3),146.7(C-4),134.3(C-1),120.7(C-6),116.0(C-5),104.3(C-10),100.8(C-3′),98.7(C-8),78.1(C-5′),75.7(C-3′),73.3(C-2′),69.9(C-4′),61.2(C-6′),56.3(3-OCH3)。以上数据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3],故鉴定化合物1为丁香脂素。

化合物2:白色粉末,mp137-139℃。ESI-MSm/z:415[M+H]+。1H-NMR(400MHz,DMSO-d6)δ:5.35(1H,m,H-6),3.53(1H,m,H-3),1.03(3H,s,19-CH3),0.98(3H,d,J=6.8Hz,21-CH3),0.92(3H,d,J=6.4Hz,26-CH3),0.86(3H,t,J=7.2Hz,29-CH3),0.83(3H,d,J=6.0Hz,27-CH3)。13C-NMR(100MHz,DMSO-d6)δ:37.1(C-1),31.8(C-2),71.9(C-3),39.5(C-4),140.8(C-5),121.7(C-6),31.9(C-7),34.0(C-8),50.2(C-9),36.4(C-10),21.1(C-11),39.8(C-12),42.3(C-13),56.8(C-14),24.3(C-15),28.2(C-16),56.0(C-17),11.9(C-18),19.3(C-19),36.0(C-20),18.8(C-21),33.9(C-22),26.0(C-23),45.7(C-24),29.3(C-25),19.0(C-26),19.0(C-27),23.0(C-28),11.9(C-29)。以上数据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4],故鉴定化合物2为β-谷甾醇。

化合物3:白色粉末,mp138-140℃。ESI-MSm/z:401[M+H]+。1H-NMR(400MHz,DMSO-d6)δ:5.34(1H,m,H-6),3.52(1H,m,H-3),1.02(3H,s,19-CH3),0.97(3H,d,J=6.8Hz,21-CH3),0.91(3H,d,J=6.4Hz,26-CH3),0.85(3H,t,J=7.2Hz,29-CH3),0.82(3H,d,J=6.0Hz,27-CH3)。13C-NMR(100MHz,DMSO-d6)δ:37.2(C-1),31.9(C-2),72.0(C-3),39.6(C-4),140.9(C-5),121.8(C-6),32.0(C-7),34.1(C-8),50.3(C-9),36.5(C-10),21.2(C-11),40.0(C-12),42.4(C-13),56.9(C-14),24.4(C-15),28.3(C-16),56.1(C-17),12.0(C-18),19.4(C-19),36.1(C-20),18.9(C-21),34.0(C-22),26.1(C-23),45.8(C-24),29.4(C-25),19.1(C-26),19.1(C-27),23.1(C-28),12.0(C-29)。以上数据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5],故鉴定化合物3为豆甾醇。

化合物4:白色粉末,mp298-300℃。ESI-MSm/z:473[M+H]+。1H-NMR(400MHz,DMSO-d6)δ:5.35(1H,m,H-6),3.53(1H,m,H-3),1.03(3H,s,19-CH3),0.98(3H,d,J=6.8Hz,21-CH3),0.92(3H,d,J=6.4Hz,26-CH3),0.86(3H,t,J=7.2Hz,29-CH3),0.83(3H,d,J=6.0Hz,27-CH3)。13C-NMR(100MHz,DMSO-d6)δ:37.1(C-1),31.8(C-2),71.9(C-3),39.5(C-4),140.8(C-5),121.7(C-6),31.9(C-7),34.0(C-8),50.2(C-9),36.4(C-10),21.1(C-11),39.8(C-12),42.3(C-13),56.8(C-14),24.3(C-15),28.2(C-16),56.0(C-17),11.9(C-18),19.3(C-19),36.0(C-20),18.8(C-21),33.9(C-22),26.0(C-23),45.7(C-24),29.3(C-25),19.0(C-26),19.0(C-27),23.0(C-28),11.9(C-29)。以上数据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6],故鉴定化合物4为胡萝卜苷。

化合物5:无色针晶,mp185-187℃。ESI-MSm/z:119[M-H]−。1H-NMR(400MHz,DMSO-d6)δ:12.21(1H,s,COOH),2.60(2H,t,J=7.6Hz,CH2),2.42(2H,t,J=7.6Hz,CH2)。13C-NMR(100MHz,DMSO-d6)δ:177.1(COOH),34.0(CH2),29.0(CH2)。以上数据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7],故鉴定化合物5为琥珀酸。

化合物6:黄色粉末,mp204-206℃。ESI-MSm/z:193[M-H]−。1H-NMR(400MHz,DMSO-d6)δ:12.91(1H,s,OH),7.55(1H,d,J=16.0Hz,H-7),6.89(1H,d,J=8.0Hz,H-5),6.79(1H,dd,J=8.0,2.0Hz,H-6),6.27(1H,d,J=2.0Hz,H-2),3.84(3H,s,3-OCH3)。13C-NMR(100MHz,DMSO-d6)δ:148.9(C-3),145.8(C-4),130.5(C-1),121.4(C-6),115.7(C-5),113.3(C-2),105.0(C-7),56.4(3-OCH3)。以上数据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8],故鉴定化合物6为阿魏酸。

化合物7:黄色粉末,mp208-210℃。ESI-MSm/z:353[M-H]−。1H-NMR(400MHz,DMSO-d6)δ:12.82(1H,s,OH),7.54(1H,d,J=16.0Hz,H-7),6.87(1H,d,J=8.0Hz,H-5),6.77(1H,dd,J=8.0,2.0Hz,H-6),6.25(1H,d,J=2.0Hz,H-2),3.83(3H,s,3-OCH3)。13C-NMR(100MHz,DMSO-d6)δ:148.8(C-3),145.7(C-4),130.4(C-1),121.3(C-6),115.6(C-5),113.2(C-2),104.9(C-7),56.3(3-OCH3)。以上数据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9],故鉴定化合物7为绿原酸。

化合物8:黄色粉末,mp284-286℃。ESI-MSm/z:225[M+H]+。1H-NMR(400MHz,DMSO-d6)δ:12.48(1H,s,OH),7.58(1H,d,J=8.8Hz,H-5),7.01(1H,d,J=2.4Hz,H-2′),6.87(1H,dd,J=8.8,2.4Hz,H-6′),6.第八部分声明关键词关键要点风寒双离拐片的化学成分分析

1.风寒双离拐片是一种中药复方制剂,由地枫皮、红花、千年健、制川乌、防风、制草乌、乳香、制马钱子、木耳、没药等多味中药组成。

2.该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风寒双离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