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种间关系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选择性必修2_第1页
13种间关系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选择性必修2_第2页
13种间关系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选择性必修2_第3页
13种间关系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选择性必修2_第4页
13种间关系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选择性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种内关系1、种内互助同种生物生活在一起,通力合作,共同维护群体的生存。2、种内斗争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栖所、配偶等而发生斗争。生物学(新苏教版)第一章种群第三节

种间关系概念:生态学上把

的生物种群之间的关系称为种间关系。分类种间的负相互作用不同物种竞争捕食寄生种间的正相互作用互利共生偏利共生种间关系01种间的负相互作用资料:

1934年,生态学家高斯进行了关于种间关系的实验研究。他选取两种亲缘关系和生活习性上都很接近的草履虫——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进行了以下实验:取相等数目的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以同一种枯草杆菌为饲料,放在容器中培养。结果发现:与单独培养不同,混合培养开始时两个种群的数量也都有增长,但随后双小核草履虫个体数继续增加,而大草履虫个体数下降,最后完全消失。这两种草履虫都没有分泌杀死对方的物质。从高斯的实验中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在混合培养时,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之间是竞争关系。1.概念:指生活在同一区域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争夺

而产生

的关系。大象和狮子抢夺水源一、竞争同一资源直接或间接抑制对方森林中不同植物竞争阳光和养分2.结果a.有可能使两个不同种群达到协调的平衡状态;b.激烈的种间竞争有可能使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一方消亡。举例:牛与羊、农作物与杂草、双小核草履虫与大草履虫。(生存能力相同)(生存能力不同)“你死我活”“此消彼长”CAB竞争者营养关系图二、捕食1.概念:指一种生物

另一种生物的种间关系。捕蝇草取食a.周期性波动现象: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种群数量之间相互制约。b.在自然环境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一般不存在单纯一对一的捕食关系。

①捕食者一般是多食性的,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被捕食者,这样既能具有阻

止单一被捕食者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的作用,又能给自身带来更多的生存

机会。②被捕食者会遭到多种捕食者捕食,而当它的种群密度上升较高时,可能

会引来更多种类的捕食者,以影响其数量的继续增加。举例:狼与驼鹿;广义的捕食还包括动物取食植物。2.特点:被捕食者捕食者(先增先减)(后增后减)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AB被捕食者捕食者营养关系图时间个体数概念:指一种生物(寄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宿主)的

从而摄取

以维持生活的现象。

寄生物与宿主既可能是

,也可能是

。噬菌体和大肠杆菌

三、寄生宿主养分植物动物微生物体内体表新冠病毒例如:蛔虫、绦虫、血吸虫等寄生在其它动物的体内;虱和蚤寄生在其它

动物的体表;噬菌体寄生在细菌内部。体

生寄生物与宿主相互影响:a.寄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都会有适应宿主环境的特征。b.对寄生物有利,对宿主有害。如果分开,则寄生物难以单独生存,而宿主会生

活得更好,所以寄生物一般不会导致宿主的灭亡。c.随宿主种群数量的增多,寄生物广泛扩散和传播。宿主寄生物ABBA体表寄生体内寄生营养关系图举例:寄生昆虫把卵产在其他昆虫(宿主)体内,待卵孵化后幼虫以宿主的组织为食,直至宿主死亡。介于寄生和捕食之间的种间关系核心要点点拨名称数量坐标图营养关系图特点竞争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同,数量上呈“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如图甲;生存能力相同,如图乙。捕食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寄生如果分开,寄生物难以单独生存,而宿主会生活得更好。【层级训练评价】(蓝本P22)T1-3、5知识巩固02种间的正相互作用1.概念:指两个生物种群生活在一起,

的关系。

如果分开,双方或一方将不能独立生存。一、互利共生相互依赖相互得益根瘤菌豆科植物通过固氮作用提供含氮养料通过光合作用提供有机养料地衣(真菌和藻类植物的共生体)真菌藻类吸收水、无机盐和CO2通过光合作用提供有机养料清洁鱼和虾以其他鱼类体表和鳃上的寄生物为食,而被清洁的鱼类则免除了寄生物的干扰。其他实例:反刍动物和其瘤胃中的细菌;人体肠道内的某些细菌与人。生物A生物B生物数量时间“同生共死”营养关系图2.特点: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概念:指共生的两种生物的相互作用对其中一方有利,并对另一方无害

也无利的关系。二、偏利共生生活在海绵体内的俪虾附着在鲸体表的藤壶概念: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但是分开后,

各自也能独立生活。鳄鱼与牙签鸟海葵与寄居蟹原始合作1.概念:是指依据_____________的相互关系,用一种生物____________另外

一种生物(或另一类生物)的方法。2.类型:生物种群间抑制或消灭三、种间关系的应用——生物防治主要包括以鸟治虫、以虫治虫和以菌治虫。如图表示三种种间关系(捕食、竞争和互利共生),请据图思考下列问题:【核心探讨】1.以上分别表示哪种种间关系?

;②

;③

;④

。竞争(竞争力明显悬殊)捕食互利共生竞争(竞争力相当)2.如何判断图②中的捕食者和被捕食者?先增加或先减少的是被捕食者,如图②中的a;后增加或后减少的是捕食者,如图②中的b。【核心要点点拨】巧辨几种种间关系曲线类型曲线变化特点互利共生同步性变化,即两种生物存在“同生共死”的关系(如图1)捕食非同步性变化的有规律地增减(但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在捕食数量关系图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断:其一,依两条曲线的关系,捕食者随着被捕食者的变化而变化;其二,依最多个体数,被捕食者的个体数通常多于捕食者(如图2)竞争看最终结果,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下降,甚至降为0(如下图3)或两条曲线呈一增一减的同步变化(如下图4),则为竞争(只要信息中提示两种生物有共同的空间或食物,则必为竞争,竞争激烈程度取决于空间、食物的重叠范围)相关曲线

续表在生物学上,许多生理或生态过程的因果关系是循环性的,也就是说,一定的事件作为引起变化的原因,所导致的结果又会成为新的条件,施加于原来作为原因的事件,使之产生新的结果,如此往复循环。拓展思维训练分析循环因果关系雪兔增多猞猁增多雪兔减少猞猁减少食物充足大量吃雪兔食物缺乏少量吃雪兔湖泊受到了污染鱼类等生物死亡死鱼等腐烂(+)+负反馈调节正反馈调节1.根瘤菌和豆科植物的根生长在一起形成根瘤,根瘤菌的这种生活

方式和对豆科植物的影响分别是(

)A.寄生,破坏豆科植物的根系B.互利共生,为豆科植物提供有机物C.互利共生,为豆科植物提供含氮物质D.腐生,为豆科植物提供水和无机盐C知识巩固A.种间竞争、种内竞争、种内互助B.种间竞争、捕食、互利共生C.互利共生、寄生、捕食D.捕食、种间竞争、互利共生2.如图表示几种生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情况,图甲、乙、丙表示的种间

关系依次是(

)D3.以下诗句中描述的种间关系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螟蛉有子,蜾蠃负之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C.呦呦鹿鸣,食野之苹D.十月鹰出笼,草枯雉兔肥B4.几十年前,欧洲一种百灵鸟被引进美洲,这种鸟的生活习性与当地草地百

灵鸟相似,后来发现草地百灵鸟绝迹了,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A.捕食

B.竞争

C.寄生

D.共生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