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04理解实词的含义(文言文阅读)
1.考情探究(考点分布'命题规律及备考策略)3.考点精讲
2.考点梳理4.好题冲关(基础、提升、真题)
I凤.考情探究
1.考点分布
20212024北京卷文言文阅读命题规律
年份题型结构考点关键词选材情况
文言实词
文言虚词
文言翻译
2024客观4+主观1议论性散文
文意理解与推断
概括、分析段落论证思路
文言实词
文言虚词
2023客观4+主观1文言翻译议论性散文
文意理解与推断
文言实词
文言虚词
文言翻译
2022客观4+主观1纪传体
文意理解与推断
概括、分析文章内容
文言实词
文言虚词
文言翻译
2021客观4+主观1议论性散文
文意理解与推断
概括、分析作者的论证思路
2.命悬国规律及备考策略
【整体命题规律】
1.文言文阅读题具有稳定性、基础性、育人性的特点。
(1)题目设置具有稳定性、基础性。北京卷文言文阅读从对文本内容(实词、虚词、句子)的理解、句式
的把握、句子翻译等角度设题,体现出对考生文言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
(2)选材体现育人性。无论是《墨子•非命》《汉书•贾谊传》《论衡•非韩》,还是《史记》《资治通鉴》,
都强调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领悟和传承,体现出了育人的特点。
2.试题内容稳定中有创新,凸显应用性、综合性、创造性。如2022年北京卷第7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亡”
“之”“而”“或”的意义和用法进行判断的能力,将实词和虚词组合在一起考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文
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3.题型上,客观题+主观简答题,采用4+1的模式。
【备考策略】
1.强化文言基础,落实文本内容理解。课外文言文的加点实词解释和虚词的比较判断,来自于平时对课
文中的实、虚词的积累。所以,对课文中的词语、虚词的积累尤为重要。做此题时,要注意把课内的所学
灵活运用到课外。
链接教材
谏逐客书库斯
使命与抱负r与妻书/林觉民实用性阅读文学阅读H舞上自然情怀
与交流与写作促织/蒲松龄——观察与批判
《论语》十二章
百大学之道/《礼记》
家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教
争
-材
《老子》四章一
鸣
中
五石之瓠/《庄子》的劝学/《荀子》
兼爱《墨子》文师说/韩愈上学习之
言
历
屈原列传/司马迁文子路、曾皙、冉有、
史
中
的苏武传/班一公西华侍坐/《论语》
-华
现
过秦论/贾谊中华传统文化思辨性阅齐框晋文之事/《孟子》文
场
_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一经典研习读与表达疱丁解牛/《庄子》明
陈情表/李密烛之武退秦师/法传》之
光
至项脊轩志/归有光鸿门宴/司马迁
J责
情兰亭集序/王羲乏"
任
至-谏太宗十思疏/魏征n
与
性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答司马谏议书/壬去石
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阿房宫赋/杜牧一担
当
-石钟山记点轼六国论/苏询-
从教材的选文看,写人叙事类文本仅6篇:史传4篇,小说1篇,寓言1篇。论辩杂记类文本26篇:其
中诸子散文10篇(儒家6篇、道家3篇、墨家1篇),其余有书信3篇,序文2篇,游记2篇,史论2篇,
赋2篇,辞1篇,表1篇,疏1篇,志1篇,说1篇。
从对教材的梳理分析看,文言文选材众体兼备,议论抒情性文本占比明显大于记叙性文本。这是备考
要关注的。
2.树立、强化语境意识,将语句放在语境中前后勾连理解;
3.树立整体意识,学会提取议论性文言文作者观点,理清行文思路;
4.加强审题,明确题目限制及指向,明确答题对象及答题角度,理清答题语句之间的内在逻辑;
5.规范作答,答案表述应思路清晰。
12.考点梳理
一、考点概述与解题方法
【考点概述】
文言实词主要指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
是阅读浅易文言文的前提。实词理解题,主要考查考生利用上下文对词义进行推断的能力。做好文言实词
题,首先要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和偏义复词这五大知识点。
【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
不论是理解文言文内容,还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重要句子”,最终也要落实到实词的判断上,
因而掌握实词至关重要。那么,如何要正确理解和解释文言实词的意义?
首先,必须通过一定量的诵读,增强语感;
其次,要掌握一批常用实词的常用义项和用法;
再次,就是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把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掌握一些推断文言实词
意义的方法。
方法一字形推断法
汉字是表意文字,“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字多能直接反映出其本义,形声字占汉字总量的
80%以上,它的形旁往往是表意的。我们可以根据字形推断出词的大概意义范畴,再根据上下文来确定词的
具体含义。
例题:
L丰则贵汆[血],歉则贱臬[tido]
译文:粮食丰收时就用高价收购粮食,歉收时就用低价卖出粮食。
2.冀得一归觐
译文:希望能够回去拜见一次。
知识归整:
常见形旁的词义指向:
L形旁从“U(刀)、弓、矛、戈、斤(斧)、殳shtl”者与兵器有关;
2.从“马、牛、羊、豕、才、鸟、虫”者与动物有关;
3.从“I(言)、L(走)、彳(行)”者,词义与人的行为有关;
示例:
⑴用“贝”作偏旁的字与“钱财”有关。
例: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译文: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锐利,仗打得不好,弊病在于割地贿赂秦国。
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
译文:现在听说秦国重金收买将军的头,赏赐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你)打算怎么办?
⑵用“名”作偏旁的字与“丝织品、绳索”有关。
例:①一曲红绡不知数
②自缢于庭树
③夜缱而出,见秦伯
【练一练】
1.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眄:根据“目”和“眄”的对象“庭柯”就可知其大致是“看”的意思。
译文: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看着庭树(使我)露出愉快的神色。
2.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
造:“造”的义符为“L”,与行走、行动有关,联系下文“袁所寓之法华寺”,可推断其意为“到,去”。
译文:谭君本人直接到袁世凯居住的法华寺去。
3.寇恂文武备足,有牧人御众之才,非此子莫可使也。
牧:会意字,左为“牛”(泛指牲畜),右为“人手中拿着
一条鞭子”,即“放牧牲畜”;
引申一下,对象如果是人,自然就是“统治、管理”之意了。
译文:寇恂文武双全,有管理人民、整治军队的才能,除了
他没人可以派遣了。
方法二:通假推断法
通假是文言文的特殊语法现象之一,用了通假的词语从通假的角度去理解才符合语境。当遇某字的
本义、引申义都讲不通时,可以尝试从通假字角度考虑,然后根据通假字与本字大多音同、音近,字形也
相近的特点推知本字。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
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3.张良出,要项伯
知识归整:
1.同音通假。
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孔雀东南飞》)
纫,通“韧”,柔韧
译文:蒲苇像丝一样柔软但坚韧结实,大石也不会转移。
2.双声通假。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鸿门宴》)
内,通“纳”,进入
译文:持戟的卫士想要阻止他进去。
3.叠韵通假。
举酒属客。(《赤壁赋》)
属,通“嘱”,劝酒
译文:举起酒杯劝客人喝酒。
4.形近通假。
彤管有炜,说怪女美。(《静女》)
说,通“悦”,喜悦。女,通“汝”,你,指彤管
译文:彤管色红而光亮,漂亮的笛管真让我喜爱。
练一练
1.崔家顾人刺我,请以闻。
译文:崔家雇人来刺杀我,请让我把情报上报给上级。
2.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
译文:第二天,成名把蟋蟀献给县官,县官见它小,怒斥成名。
3.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译文:君子实行中庸之道,就像走远路一样,必定要从近处开始;就像登高山一样,必定要从低处起步。
方法三:结构对举法
古人行文,喜欢用整齐的句式,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等并列结构多,其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
词性相同而意义相近或相反,运用这种方法很容易由已知推出未知,由易推出难。如“亡国破家相随属,
而圣君治国累世不见者”(《屈原列传》)。上下句以“而”相连,表并列关系,据“亡国破家”这个并列
结构的短语可推知,“圣君治国”亦当为并列关系,译为“圣明之君,治平之国”。若译成“圣明的君主
治理国家”,则为主谓关系,与前句结构显然不相对应。再如“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
也,非天下也”(《阿房宫赋》)。从句式结构来看,属于对仗句,“六国”与“秦”相对,“灭”与“族”
相对,由此可推知,“族”就是“灭族”的意思。
偏义复词,用义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
同义复词是同义复用。
例:
1.追亡逐北
2.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练一练
L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译文】戴着红缨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上佩带白玉环。
2.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译文】忠臣不一定被任用啊,贤者不一定被推荐。
3.臣闻逆龙鳞,忤人主,自古以来难,臣以为不难。
【译文】我听说违背圣意,违抗君王,自古以来都认为是很难的事,我认为这并不困难。
4.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
【译文】不能让家里有多余的钱,不能让外边有剩余的财物。
方法四:语境推断法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古已有之的阅读准则,对于一眼不能识别的文言实词,我们就必须结合具体语
境,有时上下文之间存在着照应、解释或暗示关系,这恰恰是我们要寻找的钥匙。
例:
杨砺,字汝砺。……父丧,绝水浆数日。服除,以禄不足养母,闲居无仕进意,乡旧移书敦谕,砺乃
赴官。岁余,又以母疾弃官。开宝九年,入迁光禄寺丞。丁内艰,(后)起就职。
《宋史•列传第四十六》
丁艰(丁忧):父母的丧事
【译文】杨砺的字叫汝砺。……父亲死后,拒绝喝水浆多天。服丧期满,因为奉禄不足供养母亲,而闲居
没有当官的意向,家乡的老朋友写信催促和开导他,他才去当了官。一年多后,又因为母亲生病而放弃了
官职。开宝九年,进入朝廷任光禄寺丞。因遭遇母亲丧事,后来才被起用并就职。
丁内艰,子遭母丧或承重孙遭祖母丧。(母系亲属去世)
丁外艰,子遭父丧或承重孙遭祖父丧。(父系亲属去世)
练一练
1.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绐(dai):欺骗
【译文】项王到达阴陵,迷了路,去问一个农夫,农夫骗他说:“向左边走。”项王带人向左,陷进了大
沼泽地。因此,汉兵追上了他们。
2.齐武成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聪慧,帝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与东宫相准。帝每面称
之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
黠:聪明
【译文】北齐武成帝的儿子琅邪王,是太子的同母弟弟,他天生聪慧,武成帝和皇后都非常喜爱他,不论
穿的吃的都与东宫太子相同。武成帝经常当面称赞他说:“这是个聪明的孩子,将来应当有所成就。”
方法五:语法分析法
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
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它的词性,进而推
知它的词义。
例:
1.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解析】“应”搭配对象为节拍之“节”,“应节拍”即为“随着节拍、和着节拍”,可释为
“随着,和着”。
2.烟涛微茫信难求
【解析】“难求”为谓语,而“信”修饰了“难求”,作状语。状语一般由副词和形容词充当,
结合语境就可以推断出“信”是实在的意思。
练一练
1.文过饰非(掩饰)严惩不贷(宽恕)孜孜不倦(勤勉的样子)
2.有势者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
【解析】“朱丹”、“黝”都处在谓语的位置并分别带了宾语“门”和“之”,所以就能感知
它们都是形容词用作动词,是“漆成红色”和“涂成黑色”的意思。
3.自放驴,取樵炊爨
【解析】题目中给的词义是:樵一打柴。“樵”字前有动词“取”,后有动词“炊爨”,上下
联系起来,不难推断出它处于宾语的位置,是名词,应该是“木柴”的意思,“打柴”是动词,明
显不当。
4.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
【解析】“意”作“无”的宾语,自然也是名词,应解释为“意图”或“心意”。
方法六:联想推断法(联想课文、联想成语)
即知识迁移法。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
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借助熟知的成语推断词义。
例:
绩曰:“是固有罪,然皆饥羸病乏,不足胜杖,姑涅(用黑色染)臂以戒,亦可已。”使者怒,欲并
劾绩,绩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宋史•徐绩传》)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鸿门宴》(能承受,禁得起)
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改变)
【译文】徐绩说:“他们确实有罪,可是他们都是饥饿体弱多病的人,不能承受杖责,姑且染黑他们
的胳膊来警告他们,也就可以了。”使者非常生气,想一并弹劾徐绩,徐绩据理力争,丝毫不改变,使者
也不能改变他。
练一练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
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隆中对》
联想:
海客谈瀛州,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兰亭集序》
确实
【译文】诸葛亮亲自在田地中耕种,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
比,当时人们都不承认这件事。只有博陵的崔州平,颍川的徐庶与诸葛亮关系甚好,说确实是这样。
2.上欲封昙首等,……昙首曰:“近日之事,衅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臣等虽得仰
凭天光,效其毫露,岂可因国之灾,以为身幸。陛下虽欲私臣,当如直史何?”上不能夺,故封事遂寝。
——《宋书•王昙首传》
联想: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一一偏爱
【译文】皇上想要封赏昙首等人,……昙首说:“近日的事情,叛乱将要形成,凭借陛下英明快速决
断,所以罪人才被诛杀。我等虽然得以仰借天光,报效微薄之力,怎么可以趁国家发生灾难之时,以此作
为自身的幸运。陛下虽然想要偏袒我,面对秉笔直书的史臣怎么办?"皇上不能改变他的想法,所以封官
的事就搁置了。
方法七:代入检验法
代入检验法,即借助题干所给的义项推断词义。对于选择、判断类的词语解释题,最简单的解题方法
莫过于将所给的义项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去贯通文义。如果解释准确无误即为正确答案。
例: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专以射为戏,竟死。竟死:竟然因此而死。
B、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将兵:将领和士兵。
C、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曲折:指行军的弯曲道路。
D、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结发:指刚成年的时候。
解析:A项“竟然”表转折,显然不合文意,“竟”是完毕、终了的意思,“竟死”即一直到死的意思。《廉
颇蔺相如列传》中学过“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竟”即完毕的意思。B项“将兵”为动宾短语,
与前后意思不合。C项“曲折”是说事情的复杂经过。D项中的“结发”在孔雀东南飞中学过“结发同枕席”
的诗句,古时候人到了一定的年龄(男20岁,女15岁)才把头发结起来,算是到了成年。
【范例】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赵简子大猎于中山,有狼当道,人立而啼。简子一发饮羽,狼失声而逋,简子驱车逐之。时墨者东郭
先生将北适中山以下仕,策蹇驴,囊图书,限行失道,望尘惊悸。狼奄至,曰:“先生岂有志于济物哉?
今日之事,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以苟延残喘乎?异时倘得脱颖而出,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敢不努
力输诚哉!”
先生日:“墨之道,'兼爱'为本,吾终当有以活汝,脱有祸,固所不辞也。”乃出图书,空囊橐,
徐徐焉实狼其中,三纳之而未克。狼请目:“事急矣,惟先生速图!”乃躅嘴四足,引绳西束缚之,蛇盘
龟息,以听命先生。先生内狼于囊,引避道左以待赵人之过。
已而简子至,求狼弗得,盛怒。拔剑斩辕端示先生,骂曰:“敢讳狼方向者,有如此辕!”先生匍匐
%进,踞而言日:“行道本人何罪哉?且鄙人虽愚,独不知夫狼乎,性贪而狠;君能除之,固当效微劳,
又肯讳之而不言哉?”简子默於,回车就道。
狼度简子之去远,而作声囊中日:“出我囊,解我缚,我将逝矣。”先生举手出狼,狼咆哮谓先生日:
“我馁甚,馁不得食,亦终必亡而已。先生既墨者,思一利天下,又何吝一躯啖我而全微命乎?”遂鼓吻
奋爪,以向先生。
先生仓卒以手搏之,且搏且可,引蔽驴后,目:“狼负我!”狼曰:“吾非固欲负汝,天生汝辈,固
需吾辈食也。”相持既久,遥望老子杖藜而来,须眉皓将。先生舍狼而前,拜跪啼泣曰:“乞丈人一言而
生。”丈人问故,先生因述始末,顿首杖下。丈人闻之,%杖叩狼曰:“夫人有恩可背之,不祥莫大焉。
儒谓受人恩而不忍背者,其为子必孝;又谓虎狼知父子。今汝背恩如是,则并父子亦无矣。”狼曰:“初,
先生救我时,束缚我足,闭我囊中,压以诗书,我鞠躬不敢息。是安可不喳?"丈人目:“是不足以执信
也。试再囊之,吾观其状果困苦否。”狼欣然从之。先生复缚置囊中,丈人目先生使引匕刺狼。先生日:
“不害狼乎?”丈人笑曰:“禽兽负恩如是,而犹不忍杀,子固仁者,然愚亦甚矣。解衣必适友㈤,于彼
计则得,其如就死地何?先生其此类乎!一仁陷于愚,固君子之所不与也。”言已大笑,先生亦笑,遂举手
助先生操刃共瘦狼,弃道上而去。
(取材于马中锡《中山狼传》)
【注】左伯桃与羊角哀为友,闻楚王善待士,同赴楚。困于途中,值雨雪粮少;伯桃遂绝食,且解己衣与
羊角哀,入树洞中冻饿而死。羊角哀独行仕楚,显名当世;后启树发伯桃尸葬之。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墨者东郭先生将北适中山以干仕干:求取
B.风行失道,望尘惊悸夙:清晨
C.先生仓卒以手搏之,且搏且却去上止步
D.仁陷于愚,固君子之所不与也与:赞同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
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本题把所给选项逐一放回到原文中,就会发现,C项,“先生仓卒以手
搏之,且搏且却”,意思是“先生慌忙用手和它搏斗,边反抗边后退”,因此“却”解释为“止步”与语
境不合,正确的解释应为“后退”。故此题答案为C项。
译文:
赵简子在中山声势浩大地打猎,有只狼在路上,像人一样直立着嚎叫。简子一箭射到狼,箭羽陷入狼
肉中,狼号叫着逃跑,简子驱赶着车子追赶它。当时墨家学者东郭先生要到北方的中山谋官。赶着跛脚驴,
袋子装着图书,清晨赶路迷了路,望见扬起的尘埃非常害怕。狼突然来到(他面前),(对他)说:“先
生是否有志于帮助天下之物呢?今天这情景,何不让我赶紧待在袋子里,得以苟延残喘呢?将来什么时候
(我)如果能出人头地,先生的恩德,是把死救活让白骨长肉(一样的)啊,我怎敢不付出诚心(报答)
呢!”
先生说:“墨家的宗旨,以博爱为本,我终究会有办法救你的。即使有灾祸,我也一定不会推辞。”
便(从袋子里)拿出图书,空出袋子,慢慢地将狼装入其中,再三装它都没成功。狼请求道:“情况紧急
啊!希望先生赶紧想办法啊!”于是蜷缩起四肢,(让东郭先生)拿绳子(把自己)绑起来,像蛇一样盘
曲,龟一样屏息,来听凭先生(处置)。先生将狼装在袋子中,退避到路旁,候赵简子的人过去。
不久简子到了,寻找狼没找到,非常生气。拔出剑斩断车辕的顶端,并指给东郭先生看,骂道:“隐
瞒不报狼的去向的人,就和这车辕一个下场!”先生趴到了地上,匐匐着前进,长跪着说:“(你找不到
狼,)(我这)过路的人有什么罪啊?鄙人虽然愚钝,难道不知道狼吗?它生性贪婪而狠凶狠;您能除掉
它,我本就应当献出微薄之力,又怎么会隐瞒着不说呢!”简子无言以对,回车上路。
狼估计简子去远了,就在袋子里面发出声音说:“把我从袋子里放出来,解掉绑我的绳子,我要走啊!”
先生动手放出狼,狼咆哮着对先生说:“我非常饿,饿了没有食物,也终将死掉。先生既然是墨家学士,
想着为天下作贡献,又何必吝惜一副身躯让我吃掉,而让我保全小命呢?”于是张开利嘴舞动尖爪,向先
生(进攻)。
先生慌忙用手和它搏斗,边反抗边后退,躲避在驴子后面,说:“狼辜负了我!“狼说:“我本来不
想辜负你的,但老天生下你们,本来就是需要我们吃的啊!”相持已经很久,远远望见一个老者拄着木杖
走过来,胡子眉毛雪白。先生又喜又惊,丢下狼迎上前去,哭着下跪拜倒,说道:“乞求老人一句话来救
我活命!”老人询问原故,先生于是讲述了事情的始末,在老人的手杖前磕头。老人听了,用手杖敲打狼
说道:“别人对你有恩而背叛他,没有比这更不好的啊!儒家说,受人恩而不忍心背叛的人,他作为儿子
也一定孝顺;又说虎狼也知道父子之情。如今你背叛有恩的人到如此的地步,就是连父子之情也没了啊。”
狼说:“当初,东郭先生救我的时候,捆绑我的脚,把我关在袋子里,用诗书压我,我曲着身子不敢喘息。
这样的人怎么能不吃他?”老人说:“这都不足以令人信服。试着再把狼装到袋子里,我看那情状果然是
困苦不。”狼欣然按照他说的做。先生又绑了狼放进袋子里。老人用眼神示意先生拿匕首刺狼。先生说:
“这不是害狼吗?”老人笑道:“禽兽背叛恩德如此,还不忍心杀它,您的确是仁者,然而也够愚蠢的啊!
脱下衣服救活朋友,在对方角度来考虑是好,可是置自己于死地,又该怎么办呢?先生大概就是这类人吧!
仁慈得陷入愚蠢,本来就是君子所不赞成的啊。”说完大笑。先生也笑了。于是老者便抬手帮先生操刀一
起杀死了狼,(将狼)丢弃在路上后离去。
考点精讲01:通假字
通假字是古人在书写时用同音代替的办法写成的别字,有三种情况:
一是同音通假,如“以”通“己”;
二是双声通假(两个字声母相同),如“胡”通“河”;
三是叠韵通假(两个字韵母相同)如“属”通“嘱”等。
这是古汉语中特有的一种语言现象,我们在课本中常见的通假字表现形式为“X通义”(或“义同X”)。
通假字与本字一定是音同或音近的,联系上下文字意思讲不通时,可考虑该字为通假字。值得注意的是,
通假字是约定俗成的,不能随意指定某字为通假字。
【高考文言文高频通假字】
L案:同“按”;审察,察看。“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2.板:同“版”;字版。“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3.暴:同“曝”晒。“虽有槁暴,不复挺者,糅使之然也。
4.暴:同“曝”暴露,显露。“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5.倍:通“背”,背叛,忘记。“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6.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7.不:同“否”;不。“或师焉,或不焉。
8.不:同“否”;吗。疑问语气词。“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9.B:同“仇”;仇敌,仇人。“及仇雕已灭,天下已定
10.从:同“纵”;合纵,联合抗秦。“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11.从:同“纵”;与“横”相对。“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12.从:同“纵”;与“横相对。“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
13.当:通“挡”;抵挡。“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
14.度:同“渡”;渡过,越过。“一夜飞度镜湖月
15.颁:通“班”;“斑”;头发花白。“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典例引领
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鼓瑟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赤壁赋》)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齐桓晋文之事》)
D.族庖月更刀(《庖丁解牛》)
[答案]D
[解析]A项,“希”同“稀”,稀疏。B项,“冯”同“凭”,乘。C项,“颁”同“”,头发花白。
2.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奉霜露(《六国论》)暴:同“曝”,暴露。
B.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费(《答司马谏议书》)辨:同“辩”,分辩。
C.等刀而藏之(《庖丁解牛》)善:同“缮”,修理。
D.借言一室之内(《兰亭集序》)悟:同“晤”,面对。
[解析]C项,这里指揩拭。
即时检测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①厘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②学,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③玄忘会稽之
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④赤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有删改)
[答案]①“反"同"返”,返回。②“坐”同“座”,座位。③“女”同“汝”,你。④“振”同“赈”,救
济。
[解析][参考译文]
吴王已经赦免越王,越王勾践返回越国,就忧心苦思,把苦胆挂在座位上,坐处、卧处抬头就能看到苦胆,
吃饭也尝苦胆。自语:“你忘了会稽的耻辱了吗?"(他)亲自耕种,(他的)妻子亲自织布,不吃肉食,不穿
有多种颜色的华美衣服,降低身份礼待贤士,厚待宾客,救济贫苦的人,吊唁死去的人,与百姓共同劳作。
考点精讲02:偏义复词
偏义复词是文言实词运用的一种特殊现象。所谓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有两个意义相近(关)或相对(反)
的语素构成,其中只有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意义,只作陪衬,只具备语法作用。偏义复词
并不固定,它只是在一定语境中,为了句式的整齐或行文的需要,在本应用一个的地方用上了偏义复词。
偏义复词的运用,按词的构成关系来看,常见的有两种形式:
一、两个语素意义相对或相反
如: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石钟山记》)
——“浅深”是反义词,此处只取“深”的意义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出入”是反义词,此处只取“入”的意思
二、两个语素意义相近或相关
如: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墨子•非攻》)
——“园圃”是相近词,分别是“种树的、种菜的地方”,此处只取“园”之意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国家”是相关词,此处只取“国”之意
学习文言文时对此类的词的识别,主要是把它放入语境当中,联系上下文,看它是否符合语境,符
合逻辑关系。如“昼夜勤作息”(《孔雀东南飞》),这句话是用来描写刘兰芝的,刘兰芝是一个知书达
礼、勤劳善良、忠于爱情的妇女形象,所以不分昼夜勤于的只能是“作”,耕作、劳作,而非休息,故此
处只取“作”意,“息”只作陪衬,这样既合语境又合逻辑。再如“刺诸县短长”中,“刺”是指责,指
责的只能是“短”,而不能是“长”,故“长”在此不表意义,只取“短”意。
值得注意的是,在辨别偏义复词是一定要把两个语素相近的偏义复词与同义复词区别开来。如:
谨庠序之教,申之义孝悌之义(《齐桓晋文之事》)
——“庠序”,同义复词,两者都是学校,只是时代不同叫法不同,故合译为“学校”
会不相从许(《孔雀东南飞》)
——“从许”,同义复词,都有“答应”之意,故合译为“答应或允许”
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廉颇蔺相如列传》)
——“恐惧”,同义复词,都有“害怕”之意,故译为“害怕或恐惧”
【示例】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崩殂:“崩”指皇帝死,“殂”指平民死,偏义在“崩”,“殂”是
衬字。
2.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偏义在“骑”,“车”是衬字。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偏义在“入”,“出”是衬字。句意为:防备别的强盗进来和意外的变
故。
4.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偏义在“亡”,“存”是衬字。
5.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偏义在“母”,“父”是衬字;偏义在“兄”,“弟”是衬字。指刘
兰芝的兄长。
6.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偏义在“兄”,“父”是衬字。
7.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偏义在“姥”,“公”是衬字。
8.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偏义在“国”,“家”是衬字。
9.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偏义在“女”,“子”是衬字。
10.去来江口守空船。偏义在“去”,“来”是衬字。
11.孰与君少长?偏义在“长”,“少”是衬字。意谓“谁的年龄大”。
12.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偏义在“死”,牺牲。
13.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偏义在“异”,“同”是衬字,不同。
14.能谤讥于市朝。偏义在“市”,“朝”是衬字,闹市。
典例引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B.便可白公靖,及时相遣归(《孔雀东南飞并序》)
C.行李之彳丰木(《烛之武退秦师》)
D.我有亲父兄(《孔雀东南飞并序》)
[答案]C
[解析]C项,往来:来来往往。A、B、D三项都是偏义复词,C项没有这种用法。
2.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偏义复词并解释。
(1)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石钟山记》)
[答案]浅深,偏义在“深”,"浅”是衬字,深度。
(2)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
[答案]远近,偏义在“远”,“近”是衬字,距离远。
即时检测
窦群字丹列,扶风平陵人。群奏刑部郎中吕温、羊士译为御史,吉甫以羊、吕瞳徐,持之数日不下,
群等孥怨吉甫。群性狠戾,颇复寻依,临事不顾生亚。是时征入,云欲大用,人皆惧骇,闻其卒方安。
(节选自《旧唐书•窦群传》,有删改)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吉甫以羊、吕障躁险躁:轻薄浮躁
B.群等哥尊吉甫怒怨:怨恨
C.群性狠戾,颇复眼仇恩仇:恩泽和仇恨
D.临事不顾弟亚生死:死的危险
[答案]C
[解析]A项是同义复词,从上下文看,应该是形容羊、吕两人性格方面的不足,“险”有“冒险,犯险”之
意,“躁”是“急躁”的意思,都指性格不稳重,即“轻薄浮躁”。B项是同义复词,从上下文看,李吉甫
数日没有批复窦群的奏表,窦群等人心里当然不高兴。“怒”是“发怒”的意思,而“怨”有“怨恨”的
意思,二者意思相近。C项是偏义复词,“颇复恩仇”中的“复”是“报复”的意思,因此“恩仇”一词,
更偏向“仇”,即“仇恨”。D项是偏义复词,“生死”更偏向“死”,即“死的危险”。
[参考译文]
窦群,字丹列,扶风平陵人。窦群奏请刑部郎中吕温、羊士评为御史,李吉甫认为羊、吕二人轻薄浮
躁,接到奏表数日不予批复,窦群等人因此怨恨李吉甫。窦群性情狠毒暴戾,喜欢复仇,碰到事情不考虑
死的危险。当时召他入朝,说要重用,朝中人人惊骇,听说他死了方才心安。
考点精讲03: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
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具体而言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
数词的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名词一般不能直接修饰谓语动词,凡谓语前面的名词如果不能看作主语,则这个名词必然用作状语,
名词状语有以下几种情况:
(1)表比喻。名词作状语,名词前面可以加“如”字来解释,含有“象……那样地(似的、一样)”的意
思。
例:①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因景从。(《过秦论》)
(云:象云那样汇集;响:象声响那样应和;景:象影子那样随从)
②(孤)鸣呼曰。《陈涉世家》(像狐狸一样)
(2)表工具。这种形式名词前可以加介词“以”字来理解,含有“用”的意思。
例:①厚币委质事楚。(《屈原列传》)(厚币:用厚币……)
②余自齐安步行,适临汝。(《石钟山记》)
舟:修饰限制后边的动词“行”,表示“行”的工具“用船行路”“乘船出发”。
(3)表处所。这种形式翻译时名词前可以加介词“于”字来理解,含有“在(从、向)哪儿”的意思。
例:①而相如廷斥之。(《廉颇蔺相如列传》)(廷:在朝廷上)
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上:向上;下:向下)
(4)表示对待人的态度或方式。这种形式翻译时应为“当作……那样”、“象对待……似的”。
例:①倡优蓄之。(《报任安书》)(倡优,像对待乐师优伶一样)
②皆谦而礼交之。(《信陵君窃符救赵》)(礼,按照礼节,有礼貌地与
他交往)
(5)表示动作进行的时间。时间名词作状语,有三中情况,其一,表示时间的阶段性、经常性,含有“每
每”的意思;其二,表示时间的持续性、逐渐性,含有“一天天地”、“一天比一天”的意思;其三,表
示追溯过去,含有“往日”、“从前”、“当时”的意思。
例:①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日:日日;月:月月)
②其后楚日以削(《屈原列传》)(日:一天天地)
③时大风雪,旌旗裂,人马冻死者相望。(时:当时)
(6)方位名词用作副词表示动作的趋向。
例:①天门(中)断楚江开。《望天门山》(从中间)
②碧水(东)流至此回。《望天门山》(向东)
【名词作状语规律总结】
名词出现在动词前,和动词又不是主谓关系。
2、名词作一般动词
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以下几种情况
(1)名词+代词,名词后面如果是代词,往往构成动宾关系,那个句词也就活用为动词了,因为名词不能
修饰代词。
例:①然得而(腊)之以为饵。(《捕蛇者说》)(风干)
②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说出)
③(策)之不以其道。(《马说》)(鞭打)
(2)名词+名词,名词与名词连用,如果不是并列关系或偏正关系,那就要考虑是否主谓关系和动宾关系。
例:①乃丹书帛曰:“陈胜(王)”。(《陈涉世家》)(当王)
②夜(篝)火。(《陈涉世家》)(用笼子罩住)
(3)名词+补语,名词前如果没有动词,而后面又是介宾结构,那么这个名词就活用作动词。
例:①一狼(洞)(于)其中。《狼》(打洞)
(4)副词+名词,名词本来不能前加副词。如果前边是副词,这个名词也就活用为动词。
例:①神弗(福)也。《曹刿论战》(赐福)
②深入不(毛)。《出师表》(长草木)
(5)能愿动词+名词,能愿动词后边一般有动词,组成能愿合成谓语,如果是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游水)
(6)所+名词,所字后面一般是动词,如果是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例: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詈)鱼腹中。《陈涉世家》(用鱼网捕)
【规律总结】
(1)标志:名词出现在副词后;名词出现在能愿动词后;名词出现在“所”字后
(2)语法分析:句中无动词;两个名词连用;名词在句中谓语的位置;名词后为代词。
3、名词使动
名词用作使动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
或事物。
例:①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王:使他为王)
②齐威王欲将孙膑.。(《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将:使孙膑为将)
4、名词意动
名词的意动用法,其特点是名词必带宾语,且是主语把宾语看成这个名词的人或事物,可翻译“把……
看作”“把……当作”。
例:①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廉颇蔺相如
列传》
②粪土当年万户侯(粪土:把……当作粪土)
【规律总结】主语对宾语含有“认为(觉得)宾语怎么样”,或者主语把宾语”当做(看成)什么",即
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如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用作名词
动词的主要作用是充当谓语,但有时也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词的动作行为有关的
人或事,这时它就活用为名词了。例:
①吾射不亦精乎?(欧阳修《卖油翁》)(精:精湛)
②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列论战》)(伏:伏兵)
③弹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出:出产的东西;入:收入的东西)
2、动词的使动
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
作行为。
一般说来,活用作使动的动词,多数是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
带有宾语。例:
①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孟子》)
②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陈涉世家》)
③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④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满井游记》)
及物动词也有活用为使动的,但较少见。
例:①晋侯饮赵盾酒。(《左传》)
②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贾谊《过秦论》)
及物动词本来就带宾语,在形式上与使动用法没有区别,区别只在意义上,这就需要认真具体分析具
体语言环境,根据上下文来分辨。
3、动词的为动
动词的为动用法就是动词对宾语含有“为它怎么样”的意思。为动用法的动词和宾语之间的关系不是
支配关系,而是“动词为宾语而动”的“为动”关系。
识别一个动词在句中是不是为动用法,主要看这个动词和宾语之间的关系是不是“为动”关系,为动
用法的动词对它的宾语含有服务的性质。
从语法结构上看,动词的为动用法是以动宾式来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配电工程招标文件疑问回答
- 酒店设备购销合同样本
- 酒水买卖合同格式
- 银行个人贷款合同样本
- 银行投标合规调整支持
- 阅读大卫科波菲尔的英语感悟
- 防水工程分包施工合同
- 防锈漆原料交易条件
- 零星工程劳务合作协议
- 预制混凝土购销条款
- 汽车电子技术毕业论文
- 吉他六线谱(空白版)
- 世界卫生组织(WHO)饮用水水质标准
- GB 1886.1-20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碳酸钠(高清版)
- 医疗器械购进验收记录
- C语言程序设计习题集沈国荣-参考答案
- 医用耗材分类目录 (低值 ╱ 高值)
- 留学人员学历认证授权声明模板
- 氢气提纯PPT精选文档
- 药店商品分类目录(中西成药类、中药饮片、食品类、剂型)
- 构建中小企业网络常用图标说明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