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4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10课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_第1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4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10课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_第2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4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10课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_第3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4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10课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_第4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4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10课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4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沟通课时分层作业(十)(建议用时:40分钟)1.有学者认为,15、16世纪世界首次出现了“南北美洲和东欧(包括西伯利亚)生产原料,非洲供应人力,亚洲供应各种奢侈品,西欧则指挥这些全球性活动”的现象。这表明当时()A.亚非拉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B.世界市场的雏形起先出现C.殖民斗争被经济贸易活动取代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B[由“15、16世纪”可知,此时为新航路开拓时期,世界市场的雏形起先出现,这与材料描述的经济现象相符,故选B项;亚非拉地区当时还没有出现资本主义经济,解除A项;15、16世纪殖民斗争刚刚起先,解除C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才最终确立,解除D项。]2.它以东印度公司为组织形式,逐步占据了跨越非洲和亚洲的诸多重要贸易据点,1619年在巴达维亚(今雅加达)建立第一座城市,并以此为基地在东方编织起囊括中国台湾在内的浩大商业贸易网络。材料中的“它”是()A.西班牙B.葡萄牙C.英国D.荷兰D[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略中国台湾,17世纪上半期,荷兰建立的东印度公司盛极一时,故选D项;1619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已经衰落,解除A、B两项;英国在17世纪中后期通过三次英荷斗争战胜荷兰,夺取了荷兰的大量殖民地,解除C项。]3.海权不但涉及以武力限制海洋的海军,也包括平常的商业与航运。“海权理论之父”马汉认为获得制海权的国家就驾驭了历史主动权。17世纪驾驭“历史主动权”的是()A.西班牙B.法国C.荷兰 D.英国C[17世纪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获得了制海权,故选C项;17世纪时,西班牙丢失了海上主动权,解除A项;法国拥有强大的陆军,没有获得过制海权,解除B项;17世纪后期,英国战胜荷兰,驾驭海上霸权,解除D项。]4.据统计,英国在1700年至1851年,制成品在进口商品中的比例从14%下降到4.9%,原料从45%上升到58.2%,1831年更是高达70.4%,食品从5%上升到9%,英国进口商品结构出现如此改变主要是因为()A.工业革命开展带来的客观影响B.殖民扩张加剧掠夺了更多的原料C.工业制成品国内市场日益饱和D.圈地运动造成农业生产持续下降A[由材料“制成品在进口商品中的比例从14%下降到4.9%”“原料从45%上升到58.2%”可知,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英国制成品进口削减、原料进口增加,故选A项;制成品进口比例下降与殖民扩张史实不符,解除B项;“市场日益饱和”与史实不符,解除C项;圈地运动为当时工业革命供应了劳动力和原料,与“进口商品结构改变”无关,解除D项。]5.据统计,1870—1913年,世界贸易总量增长了3倍多,铁路途长度增长了4倍,世界船舶总吨位增长1倍以上。这表明()A.国家之间经济争夺更加猛烈B.世界各地区间联系的加强C.世界各地获得同等发展机会D.蒸汽机广泛用于各个领域B[世界贸易总量增长,铁路途长度增长,世界船舶总吨位增长,世界各地区间联系加强,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世界经济的发展状况,没有涉及详细的国家,解除A项;C项说法过于肯定,解除;1870—1913年间是其次次工业革命期间,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独创,解除D项。]6.1947年后的40多年里,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从36%减到4.7%,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平均关税在同期也下降到13%。世界贸易总额增长了10倍以上。这主要得益于()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B.联合国的成立C.关贸总协定的生效 D.经济全球化的完成C[1947年成立的关贸总协定,其宗旨是降低关税,削减贸易壁垒,在实施互惠和非卑视的基础上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它客观上创建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了战后世界贸易的发展,因而“世界贸易总额增长了10倍以上”,故选C项;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国际金融体系,解除A项;联合国的成立是政治方面的内容,解除B项;D项与史实不符,解除。]7.17世纪60年头,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一般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崇尚东部的生活方式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扩大了与东部的贸易D[由“18世纪末”可知,英国已经起先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起先之后,须要大量的原料,促进了英国与东方贸易的发展,也使得以茶叶为代表的中国产品在英国普及,故选D项;题干信息与等级观念无关,解除A项;仅由题干信息无法推断出B项结论;工业革命之后,社会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解除C项。]8.下列关于中山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中山装是民国初年最具特色的服装B.它因孙中山创制而得名C.中山装融合了中西服装的特点D.中山装刚设计时就有特别的含义D[中山装刚设计出来的时候,并没有特别的含义,故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A、B、C三项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29年10月,美国爆发经济危机。长期萧条的农业部门和受到严峻打击的工业企业同时猛烈要求增加关税爱护。1930年,美国出台了出名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对两万多种进口产品征收高额关税。这项法律的出台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报复,各国对进口都实行严管,竞相提高关税,以爱护本国产业,引发了一场大张旗鼓的国际贸易战。——《经济危机下的贸易爱护主义》材料二关贸总协定是人类为建立世界多边贸易体系而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旷日长久的成功试验。它证明,通过法律与政治相结合的方式,人类不仅可以切实可行地协调与管制各国政府的贸易政策行为,而且必将能够实现国际贸易关系中规则取向的国际贸易政策对实力取向的国家贸易政策的成功。——《关贸总协定的历史地位》(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学问,分析经济危机与贸易爱护之间的关系。(2)关贸总协定的宗旨是什么?依据材料一、二和所学学问指出,关贸总协定的达成反映出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有哪些?[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美国爆发经济危机。长期萧条的农业部门和受到严峻打击的工业企业同时猛烈要求增加关税爱护”“这项法律的出台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报复,各国对进口都实行严管”等信息分析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所学学问回答即可;其次小问,依据所学学问可知,关贸总协定的达成标记着战后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答案](1)关系:危机助长了贸易爱护主义的抬头。从长远看,贸易爱护主义又加深了经济危机。(2)宗旨:各缔约国通过相互削减关税和清除贸易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卑视待遇,以促进自由贸易。趋势:全球化、体系化、法制化(或规范化)等。10.下图所反映的现象出现的主要缘由是()A.工业革命的发展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得以初步形成B.欧洲早期殖民扩张使亚非拉地区的小农经济快速解体C.两次工业革命中独创的交通通信工具便利了世界联系D.新航路开拓引起“商业革命”,促进了世界贸易的扩展A[由图表可知,1800—1880年,世界贸易量不断增加,这说明工业革命的发展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故选A项;早期殖民扩张主要是在16、17世纪,解除B项;贸易量增加的主要缘由是生产力的进步,交通通信工具只是手段,解除C项;新航路开拓是在14、15世纪,解除D项。]11.某一时期,非洲、美洲、亚洲和澳大利亚供应自然资源和农产品,英国、欧洲和美国加工或者消费这些原材料,带动了海上运输和陆地运输的发展。人类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而这一新体系所带来的利润主要流向欧洲、北美洲和日本。这一时期是()A.新航路开拓时期 B.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时期C.早期殖民扩张时期 D.其次次工业革命时期D[其次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各地分工日益明显,形成了“利润主要流向欧洲、北美洲和日本”的状况,故选D项;新航路开拓时期,亚洲供应奢侈品,美洲为欧洲的殖民地,解除A项;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时期即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日本还处于幕府统治阶段,不会产生“利润主要流向……日本”的状况,解除B项;早期殖民扩张时期,美洲还是殖民地,解除C项。]12.2024年11月,有媒体报道,世界贸易组织(WTO)21日确定成立一个仲裁小组,调解六个国家和欧盟跟美国之间由于美国对钢铝产品加征关税而引起的争端。这说明世贸组织()A.消退了美国贸易爱护主义B.是解决贸易争端的唯一机构C.顺应了全球化的发展趋势D.促进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发展C[调解贸易争端是WTO的重要职能之一,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自由化组织,WTO调解六个国家和欧盟跟美国之间的贸易争端,明显顺应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故选C项;A、B两项说法都过于肯定,解除;材料体现的是经济全球化,而不是政治多极化,解除D项。]13.保罗·波烈(右图)是时装界的幻想主义者,但他的幻想持续影响至今。他推出的一种中国大袍式宽松女外套很快获得巴黎女性的欢迎,他为它命名“孔子”。以后又推出以“自由”命名的两件套装亦是汲取了东方服装的剪裁方法。关于他设计的服饰,说法错误的是()A.受俄国和古典希腊文化的影响B.受亚洲文化的影响C.奠定了20世纪西方女装流行的基调D.使法国时装业进入巅峰时期D[由所学学问可知,A、B、C三项都是关于保罗·波烈服装设计的正确说法,不符合题意,解除;D项没有史实依据,符合题意。]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图1张骞第一次通西域来回路途图2麦哲伦环球航行路途图319世纪晚期英国海外殖民掠夺和贸易路途图从以上三幅图片中任选两幅地图,结合所学学问提炼一个主题,并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解析]题干中供应了三幅图片,图1是古代中国的张骞第一次通西域的来回路途,图2是近代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路途,图3是19世纪末英国在海外进行殖民掠夺和贸易沟通的图片。题干的要求是任选两幅图片,提炼一个主题:假如选择图1和图2,我们可以把主题定位为“交通线路的开拓,推动人类文明的沟通与联系”,假如选择图1和图3,我们可以把主题定位为“中西方选择了不同对外贸易方式”,假如选择图2和图3,我们可以把主题定位为“世界经济发展走向一体化、整体化”。在详细论述的时候,要着重分析所选择的两幅图片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在此基础之上,还要进一步分析二者的相同点或者不同点;在结尾之处,要做一个小结,来照应论题,使得结构更加完整。[答案]示例一:选择:图1和图2主题:交通线路的开拓,推动人类文明的沟通与联系。说明:汉代张骞通西域,由此开拓丝绸之路。丝绸之路连接中国和中亚、西亚地区、南亚地区,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沟通。中国先进的丝织品、造纸术渐渐向外传播,推动欧洲、印度的发展。同时西域的葡萄、苜蓿等农作物品种,印度的佛教等传入中原地区,影响中国文化。16世纪初,新航路开拓,第一次把世界各大洲连为一个整体。人类文明联系进一步加强,欧洲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思想文化渐渐渗透到亚非拉地区。美洲的高产农作物、玉米、马铃薯等传播到世界各地,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总之,交通线路的开拓成为联结各民族各地区的纽带,是东西方经济文化沟通的重要通道,有力地推动了不同文明相互沟通与发展。示例二:选择:图2和图3主题:世界经济发展走向一体化、整体化。说明:16世纪初,麦哲伦等航海家开拓新航路,第一次把世界各大洲连为一个整体,欧洲的殖民扩张、殖民掠夺登上历史舞台,世界市场的雏形起先出现。19世纪末,在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以英国为主的西方国家以廉价的商品在世界范围内扩张,使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成为西方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资本输出场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渐渐形成。工业革命带来交通运输业的革命,轮船等交通工具先后独创,远洋运输公司大量出现,不仅促进国际间人口和资本流淌,还促进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不断加强。总之,新航路开拓以后,在西方国家的殖民折服、殖民掠夺下,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经济渐渐走向一体化、整体化。示例三:选择:图1和图3主题:中西方选择了不同对外贸易方式。说明:中国古代以和平友好的方式绽开对外贸易。丝绸之路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不仅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也是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情之路。自从张骞通西域之后,中国同中亚和欧洲的商业往来快速增加。中国的丝、绸、绫、绢等丝织品源源不断地运向中亚和欧洲,西域的玉石、汗血马、石榴等货物源源不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