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07 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谈三次工业(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解析版)_第1页
热点07 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谈三次工业(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解析版)_第2页
热点07 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谈三次工业(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解析版)_第3页
热点07 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谈三次工业(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解析版)_第4页
热点07 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谈三次工业(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热点07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谈三次工业(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过去一年“人民币汇率在全球主要货币中表现相对稳健”;今年,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货币国际化反映国家的综合实力,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取得显著进展,目前人民币是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第五大国际储备货币,人民币外汇交易在全球市场份额增至7%,成为近3年来市场份额上升最快的货币。当前人民币国际化推进的成果表现在:一是人民币在本外币跨境收付总额中占了约50%,2022年跨境人民币收付总额是42万亿元,比2017年增长了3.4倍。二是人民币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的权重排名现在是第三,全世界有80多个国家和经济体将人民币纳入储备货币,位列全球第五位主要储备货币。三是人民币在金融交易中的使用不断扩大,我国债券先后被纳入三大主要国际债券指数,到去年底,境外主体持有境内人民币资产的余额为9.6万亿元,较2017年增长1.2倍,其中股票和债券的规模分别为3.2万亿元和3.5万亿元。境外发行人累计在我国债券市场发行熊猫债6300亿元人民币。四是人民银行先后与40个国家和地区的央行或货币当局签署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协议总额超过4万亿元。去年与香港金管局签了常备互换协议,把互换规模扩大到8000亿元人民币。同时,扩展境外人民币清算行安排,目前已在29个国家和地区授权31家人民币清算行,覆盖了全球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本专题是历年中考的重点和热点,2023年的中考依然会以各种题型来考查。本专题梳理了近现代世界三次工业(科技)革命、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经济全球化发展历程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原因、表现、影响,旨在说明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任何国家想要在未来世界有更好的发展,就必须站在科技的前沿,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中。纵观近年来全国各省市的中考,以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工业化国家变化、对工业化的评价、新航路开辟、世界贸易组织建立、“一带一路”等历史重大事件为切入点,考查不同时期的人类不同文明之间的交往、交流成为中考的重要考点。一般会通过情景展示、中外联系等途径,以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等形式出现。丝绸之路、新航路开辟、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全球性和区域性的经济组织形成、第三次科技革命等是长效考点,一直是江苏、江西、广东、湖南、河南、陕西、山西、河北、安徽、山西、湖北等地中考历史的重点和热点。结合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的热度,可能考察:(1)新航路开辟、三角贸易、两次工业革命(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国对外开放等。(2)国际组织与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WTO、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APEC、欧盟、上合组织、RCEP)跨国公司、亚投行、一带一路),战后日本经济发展、逆全球化的贸易保护主义。(一)主题概览: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二)三次工业(科技)革命1.第一次工业革命(1)背景:A.政治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B.市场需求: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手工工场生产效率无法满足市场需求。C.资本条件:海外殖民和奴隶贸易积累了大量的原始资本。D.劳动力:圈地运动和农业经营商业化,城市出现了大量自由劳动力。E.理论基础: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2)概念:手工生产——机器生产;手工工场——工厂制度。(3)实质:生产方式的变革,即大机器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生产。(4)时间、国家:A.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是英国。B.18世纪后期起,法国、美国、德国等其他西方国家先后进行工业革命。(5)动力:蒸汽动力。(6)能源:煤炭。(7)进程:A.棉纺织业:1765年-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B.蒸汽动力: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①开始标志——珍妮纺纱机;主要标志——蒸汽机的改良和应用。②是改良蒸汽机,不是发明;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C.交通运输:铁路——1825年——英国人斯蒂芬森——蒸汽机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8)特点:A.技术发明多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积累,科学与技术尚未紧密结合。B.首先发生在英国,随后扩展到其他国家。C.以轻工业为突破口,以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为核心。D.新的生产组织形式——现代工厂制度确立。(9)意义:A.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B.实现了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重要变革,英国实现工业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C.现代工厂制度建立,城市化进程加快。D.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10)对资本主义国家: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英国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加强了对外殖民与扩张的实力)。B.推动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C.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工人运动兴起。D.产生了诸多社会问题(犯罪率上升;公共卫生状况恶化;工业污染、环境破坏等)。(11)对亚非拉国家:A.加速了弱小国家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进程,加剧了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B.亚洲各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国际关系形成。*英国——为扩大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被迫卷入世界市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激发国人探求新知,向西方学习,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2.第二次工业革命(1)背景:A.政治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B.经济基础: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C.理论基础:自然科学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D.市场基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2)时间、领先国家:19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德国。(3)主要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电力、石油和煤炭构成了世界三大能源)。(4)理论基础: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5)突出成就:A.电力方面:a.发明早期发电机和电动机——19世纪70年代,发电机进入生产领域,电力开始作为动力带动机器。b.爱迪生(发明大王)——发明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在纽约建立了美国第一座火力发电站。c.电焊机、电钻、电话、电车、电报等。d.电力的广泛应用,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B.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a.内燃机:德国-奥托煤气内燃机,德国-戴姆勒-汽油内燃机,德国-狄塞尔-柴油内燃机;促进交通运输领域变革;推动了石油开采业发展。b.交通工具:19世纪80年代-德国-本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1913年-美国-福特-流水线生产汽车;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世界上第一架飞机;中国-冯如-飞机,被誉为“中国始创飞行大家”。这些交通工具大大扩展了人们的生活空间,缩短了人类的空间距离,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便利。C.化学工业和新材料:19世纪60~80年代-碱、硫酸、人造染料;1867年-瑞典-诺贝尔-现代炸药、无烟炸药;1869年-美国-海厄特-赛璐璐制造技术,现代塑料工业由此诞生;1884年-法国-夏尔多内-人造纤维,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6)特点:A.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B.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美、德领先。C.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如俄国、日本)。D.促进了工业生产结构的巨大变化,重工业占据主导地位。(7)影响、意义:A.对社会: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B.对资本主义国家: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跨越式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C.对世界:资本主义对外扩张实力增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列强重新分配世界的矛盾激化。D.对世界:资本主义对外扩张实力增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列强重新分配世界的矛盾激化。E.对中国:a.政治: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b.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再一次得到发展,实业救国的口号开始出现,客观上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为后来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C.生活:西方发明的火车、汽车、电灯、电报等传入中国,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8)启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推动社会进步;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发展科技的同时要保护环境。(9)社会进步:A.人口增长—原因:①工业革命促进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②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出生率上升和死亡率下降;③政局稳定。B.劳动力结构发生变化—表现:农业人口减少,工业劳动力人数增加。C.大众教育—作用: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D.妇女角色:妇女成为工业劳动者,为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创造了条件。E.城市化进程加快。*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①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生态环境;②加强城市管理,合理规划城市建设;③注意均衡发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10)社会问题:A.环境污染严重。B.贫富分化加剧,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工人的反抗斗争日益激烈。3.第三次科技革命(计算机网络)(1)背景: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普及。(三次社会变革: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信息时代)(2)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3)普及:20世纪90年代。(4)影响:A.积极:①将世界各地联结成一个整体,创造了人类新的生活模式和文化观念。②拓展了人类的生活空间,还推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B.消极:①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例如网络“黑客”、网络诈骗等),引发社会广泛关注。②对广大网民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伤害(例如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青少年该如何应对:增强网络道德意识,提高自身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网络观,营造文明、安全的网络环境,自觉抵制不文明行为。(三)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1.新航路开辟(经济全球化的开端)(1)主要史实:A.迪亚士在葡萄牙支持下,发现了好望角。B.达·伽马在葡萄牙支持下,到达印度西海岸。C.哥伦布在西班牙支持下,发现新大陆。D.麦哲伦在西班牙支持下,实现了环球航行。(2)影响:新航路的开辟,把世界各个地区连在一起,打破了以往世界各个地区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一场持续了数百年的殖民掠夺、殖民扩张和侵略活动开始,欧洲资本主义的触角开始伸向世界各地。欧洲大西洋沿岸的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2.资本原始积累(资本主义市场进一步拓展)(1)开始时期:新航路开辟后(最早进行殖民国家是葡萄牙与西班牙)。(2)方式:殖民扩张、殖民战争、建立特许的商业公司、劫掠殖民地、贩卖黑人奴隶等方式。(3)殖民掠夺史实:A.葡萄牙与西班牙:①葡萄牙人控制从印度洋到太平洋的海上通道,建立殖民据点和商站,控制商路;暴力抢劫、欺诈贸易(葡萄牙-16世纪中叶-澳门)。②16世纪,西班牙组建“无敌舰队”,控制地中海大西洋海上通道,建殖民地、掠夺金银、武力建立种植园、黑奴贸易。B.荷兰:17世纪时,成为世界范围的殖民帝国(荷兰-海上马车夫;荷兰-17世纪初-台湾)。C.英国:①1588年,英国打败牙“无敌舰队”逐渐成为海上霸主。②方式:在北美建立殖民地和大种植园;“三角贸易”贩卖黑奴;在印度进行殖民侵略活动。(4)影响:A.对欧洲:加速了欧洲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B.对殖民地: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造成殖民地国家长期落后贫穷;资本主义的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文化等传至殖民地,冲击了殖民地旧思想、旧体制。C.对世界:有助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促进了全球经济、文化交流。(5)认识:A.欧洲资本原始积累以殖民掠夺为主要手段,带有野蛮性和残酷性。B.资本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要条件,是资本主义国家崛起的重要途径。3.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资产阶级统治的扩大和巩固17—18世纪,英、美、法等国先后爆发资产阶级革命,从而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取代封建的生产方式扫清了道路。开端于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机器大工业取代工场手工业,为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一些国家为摆脱统治危机和解决内部矛盾,适应工业革命发展的需要,掀起了一场国家体制改革和革命的狂潮,相继出现了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和日本明治维新等。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得以迅速扩展。4.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帝国主义时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结束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俄国十月革命则吹响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始的号角。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给资本主义重大打击,各国纷纷寻找出路,罗斯福新政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政策纷纷做出调整。(四)经济全球化1.原因:(1)世界局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2)生产力和科技水平的提高(3)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2.表现: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世界贸易组织成立。*(1)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中国该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①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②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③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④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2)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实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G20杭州峰会等。3.影响:(1)积极:A.有利于商品和资本的流动;B.有利于高新技术的扩散和推广;C.有利于世界各国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国家经济发展(2)消极:A.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B.造成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C.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加大。4.阻碍: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五)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六)国际经济组织推动全球经济发展A命题趋势:三次工业(科技)革命难度:★★建议用时:30分钟1.下图所示纺纱机据说是发明者“一脚踩出的灵感”,并以其女儿“珍妮”的名字命名。该纺纱机的发明者是(

)A.瓦特 B.哈格里夫斯 C.奥托 D.戴姆勒【答案】B【详解】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将它命名为“珍妮机”,B项正确;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排除A项;奥拓和戴姆勒分别研制出煤气内燃机和汽油内燃机,排除CD项。故选B项。2.最初的实用蒸汽机主要用于提水。瓦特的创造性工作是使原来只能提水的机械,成为了可以普遍应用的蒸汽机。不仅在采矿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冶炼、纺织、机器制造等行业中也都获得迅速推广。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首先出现在采矿业 B.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确立C.铁路运输率先实现了现代化 D.创新意识推动技术变革【答案】D【详解】根据题干“瓦特的创造性工作是使原来只能提水的机械,成为了可以普遍应用的蒸汽机。不仅在采矿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冶炼、纺织、机器制造等行业中也都获得迅速推广。”可知,瓦特的创造性工作是将蒸汽机应用到多种行业中,D项正确;工业革命首先出现在采矿业、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确立、铁路运输率先实现了现代化都无法从题干中得出,排除ABC项。故选D项。3.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许多生产领域和行业开始使用机器。一些资本家花钱购买机器、原料,雇佣大批工人在一个巨大的工厂里生产,进入19世纪,传统的工场被大工厂替代,一种新的制度诞生了。这里的“新的制度”指的是(

)A.八小时工作制度 B.纳税制度C.现代工厂制度 D.资本主义制度【答案】C【详解】依据“进入19世纪,传统的工场被大工厂替代,一种新的制度诞生了”可知“新的制度”指的是工业革命时期产生了现代工厂制度,使用机器生产的大工厂取代了传统的手工工场,C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八小时工作制度或纳税制度,排除AB项;工业革命之前英国已经通过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4.从1770年到1840年,英国工人的日生产率提高了20倍。原棉消耗量从1800年的5200万磅增加到1840年的4.59亿磅。生铁产量1720年为2.5万吨,1840年增至139.64万吨。煤产量1700年为260万吨,1836年增至3000万吨。上述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

)A.改变了生产组织形式 B.提高了工人生活质量C.引起了社会结构变化 D.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从1770年到1840年,英国工人的日生产率提高了20倍。原棉消耗量从1800年的5200万磅增加到1840年的4.59亿磅。煤产量1700年为260万吨,1836年增至3000万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受工业革命开展的影响,英国工人的日生产率、原棉消耗量、生铁和煤的产量都有了极大的增长,说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的提高了英国的社会生产力,D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改变了生产组织形式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工人生活质量提高与否,排除B项;材料无法证实社会结构变化与否,排除C项。故选D项。5.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对第二次工业革命表述正确的是(

)①它使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②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③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

④人造纤维的发明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明了内燃机,而内燃机的出现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核心问题。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1884年,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了人造纤维,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故②③④表述正确,B项符合题意;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①表述不符合史实。故可排除ACD项。故选B项。6.根据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1880年-1920年世界汽油年产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年份1880190019101920产量(万吨)400210046009400A.蒸汽机的改良与应用 B.火车与轮船的发明C.内燃机的不断增加 D.电力的发明与使用【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是第二次科技革命中除了电力的发明和应用以外又一项重要发明,这直接刺激了汽油产量的提升,C项正确;蒸汽机的改良与应用,引起了煤炭的开采量的猛增,排除A项;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发明的火车与轮船的动力机器是蒸汽机,以煤炭为燃料,引起煤炭的开采量的增加,排除B项;电力的发明与使用是第二次科技革命中一项重要发明,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与石油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7.下图为中国上海某外企的招聘简章,所招聘职位最早出现在(

)A.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B.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C.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明 D.美国与苏联冷战时期【答案】B【详解】从招聘的工人中有“电力工”“汽车工”可以看出,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是以电力为代表,同时出现了如汽车等新式交通工具,B项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没有电力,排除A项;CD项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不是最早,排除CD项。故选B项。8.以下示意图方框中应填入(

)A.蒸汽机的发明 B.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C.建立垄断组织 D.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极大改善人民的生活,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使资本主义对外扩张增强,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在生产组织和管理方式方面,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建立垄断组织,C项正确;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排除A项;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与示意图中“生产组织和管理方式的变化”无关,排除B项;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与示意图中“生产组织和管理方式的变化”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9.工业化的迅速发展,虽然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进步,但是也产生了许多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疾病蔓延,人口死亡率高

②生态环境遭到破坏③产生噪声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④城市人口密集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答案】C【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工业化进程中,西方国家出现了许多问题,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环境污染严重,②符合题意;工厂排放大量的废气和废水,严重污染了大气、河流和土壤,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③符合题意;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人口越来越密集,④符合题意。因为②③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出生率上升,死亡率下降,人口迅速增长,①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B项;因为②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10.历史学家用“城市化的浪潮”“教育的大众化”“人口数量的激增”等来描述19世纪后期(

)A.西欧封建社会的演变 B.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C.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巨变 D.欧洲早期资本主义的萌芽【答案】C【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描述的是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巨变,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巨变主要表现为“城市化的浪潮”、“教育的大众化”、“人口数量的激增”、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等,C项正确;西欧封建社会的演变在中世纪,排除A项;17、18世纪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排除B项;14世纪中期,欧洲早期资本主义的萌芽首先在意大利,排除D项。故选C项。11.下列两张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人口增长带来危机 B.工业城市卫生堪忧 C.城市化与环境污染 D.城市贫富分化加剧【答案】C【详解】根据图片,左图反映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人口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体现了城市化进程加快,右图反映了城市的卫生状况不佳,出现了环境污染,所以,下列两张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城市化与环境污染,C项正确;左图没有反映人口增长带来危机,排除A项;左图没有反映工业城市卫生堪忧,排除B项;图片没有反映城市贫富分化加剧,排除D项。故选C项。12.你知道基尼指数(GiniIIndex)么?它是国际上通用的、用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标,最早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与1912年提出的。基尼制定这一指标旨在对当时工业社会造成的什么弊端进行研究?(

)A.贫富分化 B.环境污染 C.全球化加剧 D.资源匮乏【答案】A【详解】根据题干“你知道基尼指数(GiniIIndex)么?它是国际上通用的、用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标”可知,道基尼指数体现居民收入的差距,能够说明贫富分化,A项正确;环境污染、全球化加剧、资源匮乏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13.20世纪90年代,全球掀起了建立“信息高速公路”的热潮。这种高速度、大容量、多媒体的信息传输网络,使网络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声音、数据、图像或影像等多媒体方式相互传递信息。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B.电力进入生产生活领域C.大众教育的不断普及 D.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成【答案】A【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信息高速公路”“高速度、大容量、多媒体的信息传输网络”得益于二战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普及,数据库和互联网建立起来,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A项正确;电力进入生产生活领域是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排除B项;大众教育的不断普及提高的是劳动者的素质,排除C项;科技发展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而不是全球经济一体化推动网络的普及,排除D项。故选A项。14.计算机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催生了许多新兴产业给人类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同时网络成瘾,网络诈骗,网络暴力等问题也随之出现,以上现象说明了()A.互联网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唯一途径B.网络给青少年学生的精神健康带来危害,弊大于利C.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D.互联网已经完全取代了传统的信息交流方式【答案】C【详解】材料中说明计算机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催生新兴产业,但也导致网络暴力等问题出现,说明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C项正确;互联网并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唯一途径,排除A项;材料没有说明网络对于青少年的弊大于利,排除B项;互联网并没有完全取代了传统的信息交流方式,排除D项。故选C项。15.“互联网+”是近年流行的新概念。“+”就是跨界,指“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即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渗透、融合,促使传统行业改造升级。“互联网+”最能反映现代科技发展的哪一特点?()A.信息时代的经济全球化 B.高新科技成果不断涌现C.新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D.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多个领域的变革【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信息,“互联网+”指“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即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渗透、融合,促使传统行业改造升级,催化新兴产业,可以看出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多个领域的变革,D项正确;材料没体现信息时代的全球化,排除A项;材料没体现高新科技成果不断涌现,排除B项;新技术早已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排除C项。故选D项。16.人类历史是一个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科技则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动力的革命解放了人的手,运输的革命又使人类远距离的生产与销售成为可能,这便是在英国兴起的广泛而深刻的工业革命。……正是这场工业革命使英国由农业—乡村经济体制转变为工业—城市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即开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刘宗绪《世界近代史》(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举“动力革命”和“运输革命”的具体表现。材料二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美国抛弃了英国模式,转向重工业发展……凭借其在科学技术上的领先,以及生产技术和生产能力上无法比拟的优势,成为了新的“世界工厂”。——周斌、李水凤《中国:做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工厂”》(2)据材料二,指出美国的“世界工厂”与英国相比有何不同?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美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原因。材料三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网是亚洲最大的购物网站,也是最常用、最受欢迎的网络购物平台。拥有近5亿的注册用户数,日活跃用户超1.2亿,在线商品数量达到10亿,平均每分钟售出4.8万件商品。——某新闻报刊(3)材料三中的“网络购物”是哪次科技革命的产物?这次科技革命为“网络购物”的实现提供的最为突出的核心技术是什么?材料四(4)材料四反映了人类历史上工业化进程中的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该如何应对这一现象?【答案】(1)动力革命:蒸汽机的广泛使用;运输革命:火车的发明。(2)美国主要发展重工业;科学技术领先;生产技术和生产能力有巨大优势;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任举两例即可)(3)第三次科技革命;计算机网络技术。(4)环境污染;发展经济的同时,要重视保护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言之有理即可)【详解】(1)动力革命:材料中的革命指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其中“动力革命指的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运输革命:结合上述分析可知,第一工业革命时期,运输领域的变化是火车的发明。(2)不同:根据材料“美国抛弃了英国模式,转向重工业发展”可知,美国主要发展重工业;原因:根据材料“凭借其在科学技术上的领先,以及生产技术和生产能力上无法比拟的优势”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科学技术领先、生产技术和生产能力有巨大优势及南北战争的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3)科技革命及核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网络购物”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物,其核心是计算机网络技术。(4)现象:根据材料中的工厂污染及太空垃圾可知,环境污染;应对:本题相对开放,如发展经济的同时,要重视保护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言之有理即可)B命题趋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国际经济组织推动全球经济发展。难度:★★★建议用时:60分钟1.《全球通史》中描述道:“人口压力加之诸国家和城市国家之间的竞争的促进力,驱使商人们去寻找新的产地、新的路线和新的市场。”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的(

)A.经济根源B.积极影响 C.直接原因 D.人口压力【答案】A【详解】“人口压力”“诸国家和城市国家之间的竞争”说明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寻找新的产地”“新的市场”均与经济发展有关,A项正确;题干描述的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而不是影响,排除B项;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是商业危机,原有的陆上通道受阻,排除C项;人口压力不是新航路开辟的唯一原因,应包括在经济根源之中,排除D项。故选A项。2.运用多元史观来评价同一历史现象,能够使我们对历史现象的理解更透彻。可以采取下列史观,从不同角度分析的历史现象是(

)革命史观——早期殖民扩张文明史观——人类文明链接,交流碰撞发展整体史观(全球史观)——市场雏形出现,分散走向整体现代化史观——资本主义扩展,落后地区开发社会史观——促进物种交流,丰富人民生活A.古代科技发展 B.文艺复兴C.新航路开辟 D.郑和下西洋【答案】C【详解】依据材料中的关键词“早期殖民扩张”“文明衔接”“分散走向政体”等可以判断出是新航路开辟,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3.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殖民地为迅速产生的工场手工业保证了销售市场,保证了对通过市场的垄断而加速的积累。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而夺得的财富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马克思强调的是()A.文艺复兴的积极作用 B.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市场的产生C.殖民活动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过程【答案】C【详解】依据题干信息“殖民地为迅速产生的手工工场工业保证了销售市场,保证了通过对市场的垄断而加速的积累,在欧洲以外…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中关键信息“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可知,这段话说明殖民扩张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资本,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所以C项符合题意;而ABD三项均在题干信息中体现不出来,排除。故选C。4.马克思说:“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由此可见,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是()A.世界隔绝状态被完全打破 B.欧洲人口大量移居美洲C.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 D.加速了新旧社会的转型更替【答案】D【详解】依据“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可见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推动了欧洲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从而有利于新旧社会的转型更替,D项正确;新航路的开辟开始打破世界各大洲相互隔绝的状态,“完全打破”的说法过于绝对化,也不是题干的主旨,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对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不是强调欧洲人口大量移居美洲,排除B项;“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也并非题干的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5.某次论坛中“汽船的出现”“清朝的衰落和鸦片战争““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形成”等短语,此论坛研究的主题有可能是()A.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B.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C.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现实 D.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汽船的出现”“清朝的衰落和鸦片战争““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形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中,发明了汽船。工业革命完成,使资本主义世界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国际工人运动兴起。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市场开始形成。英国为了开辟市场,发动了鸦片战争。据此可知,该论坛研究的主题应该是工业革命文明下的世界,A项正确;B项与汽船出现、“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形成”无关,排除B项;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的是十月革命,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中的事件没有联系,排除D项。故选A项。6.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推动了历史发展。下列表格________处应填写(

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力改良蒸汽机——蒸汽时代电力广泛应用——电气时代生产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大工厂制

________A.手工作坊 B.手工工场 C.垄断组织 D.智能工厂【答案】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组织形式变化,使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出现了垄断组织,C项正确;手工作坊是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后的生产组织形式,而不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A项;手工工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前的生产组织方式,排除B项;智能工程出现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7.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这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下列发展趋势出现于这一阶段的是()①蒸汽机使用导致环境污染问题开始出现②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③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交通更加发达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A【详解】依据题干关键词“1870年”可知,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交通更加发达;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因此②③④符合题意,A项正确;蒸汽机使用是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排除含有①的BCD项。故选A项。8.《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在下面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抢占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

)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加强了海外贸易B.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D.确立海上霸权,成为“日不落帝国”【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抢占先机”指的是英国发动资产阶级革命建立君主立宪制。“傲视全球”指的是通过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C项正确;海外贸易不能傲视全球,排除A项;英国没有加入新航路开辟,排除B项;确立海上霸权,成为“日不落帝国”不能体系抢占先机,排除D项。故选C项。9.有关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统计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联邦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日本美国6.7%5.6%5.3%2.9%9.6%3.5%A.日本经济增长速度最快 B.美国由此失去了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C.各国经济增长速度不均衡 D.联邦德国在西欧四国中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分析,看不出美国失去霸主地位,只看得到增长率,看不到具体数据,B项分析的不正确,符合题意,选择B项;日本经济增长为9.6%,是最快的,各国数据都不一样说明经济增长速度不均衡,在联邦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四个西欧国家中,联邦德国经济增长速度最快,ACD三项分析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10.阅读下图漫画,指出变化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时代特征(

)A.美国援助遏制苏联 B.欧日崛起三足鼎立C.美苏争霸抱团取暖 D.欧日同盟对抗美国【答案】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凭借原有的工业基础和马歇尔计划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993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而基础之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日本政府利用当时有利的外部环境,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大力引进先进技术,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1968年,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随着西欧、日本经济实力不断加强,冲击美国的霸主地位,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美、欧、日三足鼎立的局面,冲击两极格局,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发展。因此变化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时代特征欧日崛起三足鼎立。B项正确;美国援助遏制苏联,与日本崛起史实不符,排除A项;美苏争霸抱团取暖、欧日同盟对抗美国,不符合史实,排除CD项。故选B项。11.某同学在历史课后设计了知识卡片(见下图)。据此判断本课的主要内容是()A.两极格局的发展变迁 B.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C.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 D.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答案】B【详解】依据图片可以看到“全球联系加强”以及“世贸组织国际投资”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些都是经济全球化的内容,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国家间经济往来的障碍逐渐减少,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经济全球化给各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与挑战,同时世界贸易组织等机构的出现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也在客观上推动了全球化向更深层次发展。因此本课的主要内容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B项正确;ACD项与图片信息不符,排除。故选B项。12.《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白皮书指出,中国有世界上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中国既是“世界工厂”,也是“全球市场”。这反映出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是()A.政治格局多极化 B.全球经济一体化C.社会生活现代化 D.文明发展多元化【答案】B【详解】根据题干“中国既是‘世界工厂’,也是‘全球市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体现世界发展趋势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日趋紧密的今天,中国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世界,同时,世界的繁荣也越来越离不开中国。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及整体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既为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稳定之锚”注入了强劲动力,也使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市场”转型、持续提升全球市场需求成为了现实可能,B正确;ACD与题干描述的不符,排除。故选B。13.欧洲联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北美自由贸易区是当今世界三大著名区域集团,欧洲联盟与后两者相比,主要不同点是()A.典型的反映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B.合作程度最高,合作领域最广泛,合作成效最显著C.典型地反映了世界经济的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D.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合作组织【答案】B【详解】欧洲联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北美自由贸易区是当今世界三大著名区域集团,欧洲联盟与后两者相比,主要不同点是合作程度最高,合作领域最广泛,合作成效最显著。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本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欧盟各国将逐步使用单一货币──欧元,欧盟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成员国公民有统一的欧洲护照,不同国家的人可以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或居住。欧盟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B项正确;欧洲联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北美自由贸易区都反映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排除A项;三大区域集团反映的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特征,而不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排除C项;欧盟不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而是全部由欧洲发达国家组成的,排除D项。故选B项。14.1999年,世界上一种全新的货币诞生,2002年它正式使用。其票面由窗、门和桥梁三个基本建筑形态构成。对该货币使用说法不正确的是()A.使用地区区域经济力量壮大B.促进区域经济联系更加紧密C.使用地区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D.使用该货币的地区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答案】C【详解】图片是欧元。1993年欧盟成立,其成员国是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等12个欧洲国家。欧盟的作用:欧盟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欧盟将所有的欧洲国家都紧紧地整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欧元的使用使成员国经济力量壮大,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但欧盟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而是一个联合组织,C项正确;欧元的使用使欧洲地区区域经济力量壮大,促进了区域经济联系更加紧密,AB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欧元的使用使欧洲地区之间实现恶劣资源共享、优势互补,D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项。15.某历史论文中呈现了如下“实证图示”。据此推断,此论文的中心论题是(

)A.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实现 B.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C.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加强 D.现代社会信息化的趋势【答案】B【详解】地理大发现后,欧亚非美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早期殖民扩张有助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两次工业革命都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加快了世界市场的发展,关贸总协定和布雷顿森林体系为二战后世界各国稳定恢复经济奠定基础,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促进了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地理大发现与资本主义工业化没有直接联系,排除A项;材料主要反映经济,不能反映世界格局多极化,排除C项;材料反映经济发展,与信息化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6.世界工厂为世界制造,世界工厂因创新而不断变迁,创新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不竭动力。【工业革命与世界工厂】材料一《工业革命与世界工厂的变迁》18世纪60年代19世纪六七十年代20芤纪中期(二战以后)20世纪末工业革命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世界工厂英国美国日本特点制造中心科技中心贸易中心制造中心科技中心制造中心分散化——搞编自孙林岩《全球视角下的中国制造业发展》(1)依据材料一,“世界工厂”的产生起源于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首先成为“世界工厂”的政治条件(原因)。【工业革命与社会变化】材料二看图知史(2)材料二中图一反映的历史现象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这一现象的出现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结合图一图二请你说说工业革命给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变化。【世界格局与世界工厂】材料三在全球电子通迅干涉系统中,最先进的监控系统要数美国控制的“梯队系统”,每日监控着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对主流网络服务器的数据库和各国政要的通话进行监控。这一系统起源于冷战时期的20世纪70年代末,之后为了应对日渐猖獗的恐怖活动和有组织的犯罪,加速了这些组织的最终灭亡。——据《从投石索到无人机》(4)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干涉系统的利与弊。【中国与世界工厂】材料四中国商品充斥于世界各个角落,以至于有“离开中国,世界就无法生活”的说法…但是中国的关键技术、核心零部件、品牌、市场网络、管理诀窍还在欧美日等跨国公司手中,这就出现了“中国发展,外国赚钱”的局面,利润流向国外…一个公认的事实是,中国的制造业处于价值链的低端。——摘编自陶金珏《当代中国世界工厂问题研究》(5)根据材料四,“离开中国,世界就无法生活”说明了什么?谈谈你对改变“中国发展,外国赚钱”的现状的建议。【答案】(1)工业革命;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或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明治维新时期或1868年以后;促进日本教育发展,提高人口素质,有利于日本发展。(3)工业革命使大众化教育的得到推广(教育发展);环境污染严重。(4)利:有利于打击恐怖活动和有组织的犯罪;弊:不利于保护人们的隐私和国家安全。(5)中国的制造业发达或世界经济相互联系、相互影响;顺应经济发展潮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等。【详解】(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世界工厂”的产生起源于工业革命;结合所学可知,英国承购成为“世界工厂”,在政治上的条件主要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图一反映的是近代日本推广新式教育,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在明治维新时期;推广新式教育带来的影响主要是促进日本教育发展,提高人口素质,有利于日本发展。(3)综合所学内容可知,工业革命的推行使大众化教育的得到推广,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4)根据“对主流网络服务器的数据库和各国政要的通话进行监控”、“之后为了应对日渐猖獗的恐怖活动和有组织的犯罪,加速了这些组织的最终灭亡”可知这一干涉系统的有利之处在于有利于打击恐怖活动和有组织的犯罪;弊端主要是不利于保护人们的隐私和国家安全。(5)根据“中国商品充斥于世界各个角落”可知,“离开中国,世界就无法生活”说明中国的制造业发达,世界经济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成为一个整体;根据“一个公认的事实是,中国的制造业处于价值链的低端”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要改变“中国发展,外国赚钱”的现状就应该顺应经济发展潮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等。17.随着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和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经济全球化已不可逆转,也遇到一些困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材料二材料三英、美、德、法四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的比重表(单位:%)国家比例年份英国美国德国法国187031.82313.21019131438166材料四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不仅是受益者,而且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最大贡献者……面对“逆全球化”潮流,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置之度外……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将会矢志不渝地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将会继续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将会继续以积极的态度和责任应对“逆全球化”所带来的危机。——刘玉峰《逆全球化形势下中国如何再出发》(1)材料一中,“美洲发现”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当时市场扩大为“世界市场”主要方式有哪些?(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以上两幅图片所反映史实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世界市场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归纳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呈现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国家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