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浙东北联盟(ZDB)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15/0A/wKhkGWdEkrCAQb8CAAKfkOf6I4o017.jpg)
![浙江省浙东北联盟(ZDB)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15/0A/wKhkGWdEkrCAQb8CAAKfkOf6I4o0172.jpg)
![浙江省浙东北联盟(ZDB)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15/0A/wKhkGWdEkrCAQb8CAAKfkOf6I4o0173.jpg)
![浙江省浙东北联盟(ZDB)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15/0A/wKhkGWdEkrCAQb8CAAKfkOf6I4o0174.jpg)
![浙江省浙东北联盟(ZDB)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15/0A/wKhkGWdEkrCAQb8CAAKfkOf6I4o017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东北联盟(ZDB)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联考高二年级历史学科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礼记·丧服传》中记载:“诸侯之子(非嫡长子)称公子,公子不得称(祭祀)先君;公子之子称公孙,公孙不得祖(祭祀)诸侯。此自卑别于尊者也。”材料中的规定主要体现的是()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礼乐制【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嫡长子在祭祀中的尊贵地位,这与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亲疏定尊卑息息相关,A项符合题意,选A项;分封制是权力分配制度,材料强调宗族内部尊卑,排除B项;郡县制以地域为纽带,打破宗法血缘关系,排除C项;据材料“诸侯之子(非嫡长子)称公子,公子不得称(祭祀)先君;公子之子称公孙,公孙不得祖(祭祀)诸侯。此自卑别于尊者也。”可知,材料主要强调嫡长子继承制的核心地位,不是礼乐制,排除D项。故选A项。2.秦朝时,南郡(战国时属楚地)的郡守曾向其下属各县道发出文告,声称“民各有乡俗,其所利及好恶不同,或不便于民,害于邦”,而国家制定和颁布“法律令”,可用来“教导民,去其淫僻,除其恶俗,而使之之于为善也”。该文告()A.显示秦律注重尊重民俗 B.警示秦律严刑峻法的危害C.表明秦律重在强调教化 D.强调秦律巩固统一的作用【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民各有乡俗,其所利及好恶不同,或不便于民,害于邦’,而国家制定和颁布‘法律令’,可用来‘教导民,去其淫僻,除其恶俗,而使之之于为善也’”可知,文告强调了地方不同民俗可能对国家治理存在的伤害,要求下属各郡县从化民成俗、导人向善的角度,认真落实国家统一制定的法令的要求,这表明秦律对巩固统一具有重要的作用,D项正确;虽然文告提到了“民各有乡俗”,但紧接着指出这些习俗中可能存在不利于民众和国家的情况,因此需要用法律来教导民众并去除不良习俗。这表明秦律并不是简单地尊重民俗,而是要对其进行引导和改造,排除A项;文告中并未提及秦律的严刑峻法或其危害,而是强调了法律令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强调秦律的作用,而不是说明秦律中某项内容(如教化)在法律中的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3.《汉书》记载,王成担任胶东相时,因政绩突出得到汉宣帝赞扬,后宣帝下诏丞相、御史查问郡国上计,发现王成弄虚作假、谎报政绩,宣帝下诏处罚王成,并要求“上计簿,具文而已,务为欺谩,以避其课”“御史察计簿,疑非实者,按之,使真伪毋相乱”。据此判断()A.御史大夫负责汇总数据制成计簿 B.汉代官员政绩的真实性存疑C.上计考核结果是官员赏罚依据 D.汉代计簿欺瞒现象较为普遍【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汉朝(中国)。据材料可知,王成因政绩突出受赞扬,后被发现弄虚作假、谎报政绩而受处罚,这表明上计考核结果作为官员赏罚的依据,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对官员的考核,而非汇总数据,排除A项;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政绩的真实性是否存疑,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个例,而非普遍现象,排除D项。故选C项。4.《隋书·地理志》记载,因魏晋时期实行州、郡、县三级制,官吏众多,十羊九牧。隋文帝采纳“存要去闲、并大去小”的建议,下诏罢废郡级建置,以州统县,九品以上的官员一律由中央任免。炀帝进一步改州为郡,实行郡、县二级制,同时对郡县大加省并,由隋初211州、508郡减为190郡。上述措施的实行()A.旨在提升地方官员行政效率 B.导致了隋朝政府强干弱枝C.彻底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D.助长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朝(中国)。依据材料,隋文帝废郡级建置,以州统县,隋炀帝时期实行郡、县二级制,这些举措减少了行政层级,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故选A项;虽然中央对地方官员的任免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强干弱枝”通常指的是中央政府过于强大,而地方势力过于弱小,导致地方无法有效治理,材料中的改革并未直接说明这一点,排除B项;这些改革措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但“彻底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的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C项;隋朝初年的行政体制改革适应了统治需要,并非因循保守,排除D项。故选A项。5.史学家陈寅恪指出,综括言之,唐代之史可分前后二期,前期结束南北朝相承之旧局面,后期开启赵宋以降(注:以降表以来)之新局面。下列选项可以支持该观点的是()A.创设藩镇以加强边防 B.设立政事堂,后改为中书门下C.施行儒佛道三教并行 D.重视家族背景的门第观念流行【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唐代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朝代,结合所学知识唐朝在政治制度上继承了魏晋南北朝的三省制度,设立政事堂,后来到宋代改为中书门下,B项正确;唐朝创设藩镇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统治,A项史实错误,排除A项;儒佛道三教并行是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隋唐以来实行的是科举制,重视家族背景的门第观念不在流行,排除D项。故选B项。6.“从汉代至清代中晚期,包括新疆天山南北在内的广大地区统称为西域。自汉代开始,新疆地区正式成为中国版图的一部分。汉朝以后……任何一个王朝都把西域视为故土,行使着对该地区的管辖权。”以下不属于历史上对新疆地区管理措施的()A.设置西域都护府 B.设置北庭都元帅府C.设置安西都护府 D.设置西宁办事大臣【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至清代中晚期(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自汉以来,西北地区归属中央,历代王朝对西域都有一定的管理机构的设置,结合所学知识,设置西宁办事大臣,是清朝对于西藏设置的,不是西域,选D项;西域都护府是西汉设立的管理西北的机构,排除A项;北庭都元帅府是元朝设立的管理西北的机构,排除B项;安西都护府是唐朝设立的管理西北的机构,排除C项。故选D项。7.徐继畬《瀛寰志略》一书在定稿出版时,接受好友张穆建议,将“亚细亚以中国为主”改为“坤舆大地以中国为主”,将《皇清一统舆地图》置于《亚细亚图》前。在“凡例”中,谨慎地申明“此书专详域外”。这反映了徐继畬()A.民族国家意识浓厚 B.受传统观念的影响C.积极倡导学习西方 D.具备广阔国际视野【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徐继畲将‘亚细亚以中国为主’改为‘坤舆大地以中国为主’,将《皇清一统舆地图》置于《亚细亚图》前”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徐继畲受传统的华夷观念、“天朝上国”思想的影响,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徐继畲的“天朝上国”思想,未体现其民族国家意识,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徐继畲受到传统天朝上国的思想观念影响,并未体现其积极倡导学习西方,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徐继畲的“天朝上国”思想,具备广阔的国际视野并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8.中国共产党某份文件指出:“凡军事行动已经结束,土地改革已经彻底实现……即应实行普选,召开大行政区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选举大行政区人民政府委员会”。据此判断该文件发布的时期应为()A.土地革命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新中国成立后【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解放战争期间,随着战局的发展变化和解放区的日益扩大,中国共产党在政权建设上采取在解放区设置行政区的办法,巩固新兴的人民政权,东北、华北、中南、西北等行政区先后建立起来,行政区设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各自管辖若干省级及以下行政单位,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C项正确;设置行政区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制度探索,与土地革命时期无关,排除A项;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暂停土地革命,改为实行减租减息,与材料所述“土地改革已经彻底实现”不符,排除B项;新中国成立后,与“正式选举大行政区人民政府委员会”信息不符,故选D项。故选C项。9.20世纪60年代,在工农业生产中,逐渐派生出女拖拉机手、女子测量队、女子地勘队等以女性为主体的工人队伍,她们被称为“铁姑娘”,成为那个时代怒放的铿锵玫瑰。“铁姑娘”群体的出现反映了()A.妇女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改造 B.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主要力量C.经济利益激发劳动者积极性 D.艰苦奋斗的社会主义精神风尚【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60年代中国。材料中“女拖机手、女子测量队、女子地勘队等以女性为主体的工人队伍”的出现,说明妇女参与社会生产的广度拓展,当时正处于国家困难时期,因此女性积极参与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来,体现了艰苦奋斗的社会主义精神风尚,D项正确;材料中“20世纪60年代”,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排除A项;材料只能证明女性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但是不能证明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主要力量,排除B项;材料中“大批女青年以'铁姑娘’之名被整合到工农业生产当中”,说明妇女参与社会生产的广度拓展,再加上当时是计划经济体制,对于当时的劳动者而言,对经济利益的考量占比很小,因此并不能说明经济利益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10.下表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外交关键词的变化情况。通过这一变化可以看出()年代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关键词韬光养晦战略伙伴关系负责任的大国A.中国已成为当今国际关系的主导者 B.时代主题的不断变化C.中国的综合国力与影响力不断增强 D.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据本题表格信息可知,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外交越来越主动、开放、自信,这与中国综合国力与影响力增加密不可分,C项正确。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主导地位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当今时代主题仍然是和平与发展,排除B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标志中国外交政策成熟,排除D项。故选C项。11.人民教师张桂梅,为改变贫困地区女孩失学辍学状况,创建了一所免费招收贫困女生的高中。她用知识改变贫困山区女孩命运,用爱心和智慧点亮乡村女孩的人生梦想。张桂梅老师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主要是()A.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B.体现了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C.推动了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 D.闪耀着共产主义的光辉思想【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张桂梅老师通过创建免费招收贫困女生的高中,帮助贫困地区的女孩获得教育机会,改变她们的命运。这种行为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平等”和“公正”,以及对教育公平的追求,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她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主要是因为她的行为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A项正确;虽然张桂梅老师用知识改变贫困山区女孩命运,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她艰苦奋斗的精神,但这不是其主要原因,排除B项;题目要求回答张桂梅被授予“时代楷模”的原因,不是影响,仅凭张桂梅老师个人无法推动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排除C项;共产主义主要是指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和理想的社会制度,D项有所夸大其时代楷模的内涵,排除D项。故选A项。12.公元前29年,屋大维获得“元首”称号,不久元老院授予他“奥古斯都(意为至圣至尊)尊称,取得了罗马帝国的军政大权。公元前12年,担任作为宗教最高职务的大祭祀长,公元前2年,担任执政官,并获得“祖国之父”的荣誉称号。这表明,屋大维建立的元首制()①弱化了罗马元老院的权力②实质是隐蔽的专制君主制③维护了罗马国家共和体制④标志着罗马进入鼎盛时期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29年至公元前2年(古罗马)。据材料,屋大维担任了多个重要职务,获得了军政大权,并获得了极高的荣誉和地位,这弱化了罗马元老院的权力,故①正确;虽然屋大维没有直接采用君主制的称号,但是掌握政治、军事、祭祀等实权,这实质上是一种隐蔽的专制统治,故②正确;随着屋大维的权力的逐渐增强,共和体制下的权力分散和制衡原则被逐渐打破,这加速了罗马共和制的瓦解,故③排除;从公元前二世纪到公元二世纪,古罗马处于鼎盛时期,与本题时空不符,故④排除;排除B、C、D项。故本题选A项。13.13世纪,英国贵族发动反叛,他们“自始无意推翻封建王权,仅是对王权范围作了界定,把国王与贵族之间的关系维持在正常的封建秩序之中”。该事件的解决方案()①反映了资产阶级的需求②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③肯定了国王的合法地位④照顾了骑士和市民利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13世纪英国。据材料可知,英国贵族发动的反叛无意推翻封建王权,把国王与贵族之间的关系维持在正常的封建秩序之中,这肯定了国王在封建秩序中的合法地位,同时也一定程度上照顾了骑士和市民利益,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根据材料“仅是对王权范围作了界定,把国王与贵族之间的关系维持在正常的封建秩序之中”可知,英国贵族发动的反叛并没有破坏封君封臣制度,①不符合题意,排除AB项;英国议会至上原则的确立是在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之后,②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14.有学者认为,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在崛起过程中,以自由、民主等标准嫁接“民族国家”的概念,一方面以此标准肢解大规模的古文明国家,另一方面也以此干预“落伍国家”。从该观点中可以推论()A.西方民族国家是自由民主的 B.“民族国家”概念的提出带有政治性目的C.民族国家产生是历史的必然 D.世界古文明国家毁于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西方。根据材料“一方面以此标准肢解大规模的古文明国家,另一方面也以此干预‘落伍国家’”可知,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崛起,向古文明国家强制推行西方的价值观,干预其文明进程,说明“民族国家”概念的提出带有政治性目的,B项正确;材料强调西方民族国家崛起对古文明国家的影响,没有强调西方民族国家的性质和特点,排除A项;民族国家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强调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趋势,材料并未涉及,排除C项;世界古文明毁于西方近代民族国家说法过于绝对,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15.21世纪以来,“府会分治”(即白宫和国会分别被两个不同政党控制)已成为美国政治的常见特征。在当前两党严重对立的政治背景下,掌握行政权的总统提出的法案很难在国会获得通过,所谓“制衡体制”变成了“否决型体制”。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总统施政受制于国会 B.“三权分立”体制遭到严重破坏C.权利制衡保障了民主 D.“府会分治”影响国家治理效能【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21世纪以来美国。从材料“制衡体制”变成了“否决型体制”,可看出“府会分治”产生效率低下的问题,影响国家治理效能,D项正确;A项表述在材料中有所体现,材料重点强调的是“府会分治”影响国家治理效能,排除A项;“府会分治”体现了美国政治体制在新形势下的调整,但三权分立体制并未遭到严重破坏,排除B项;C项说法不严谨,权利制衡有助于美国的民主,“保障”说法绝对化,材料强调的不是分权制衡对美国民主的作用,材料强调的是“府会分治”影响国家治理效能,排除C项。故选D项。二、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6.下表是秦汉公文大体分类及主要形式。可见,秦汉时期()分类主要形式御用公文制、诏、策、敕(戒)书等官僚奏疏章、奏、表、驳议等行移公文檄书、牒书、府书、记、爰书、变事书、奔命书、报书、举书、劾书等管理公文吏卒名籍、病卒名籍、日迹簿、受俸名籍、钱谷出入簿、文书收发记录、财务登记簿等A.官员文化水平较高 B.政府统治效能不断加强C.文书系统效率较高 D.行政事务运作比较规范【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汉(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秦汉公文分类处理,主要形式多种多样,相关事务均有具体对应的文书,表明秦汉时期行政事务运作比较规范,D项正确;公文是行政事务运作的保证,体现不出官员文化水平较高,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对于具体公文的运用,无法体现政府统治效能加强,排除B项;材料信息涉及的是文书分类,未涉及具体的邮传系统的影响,无法得出文书系统效率较高,排除C项。故选D项。17.如表20世纪早期湖南省醴陵县部分物价情况表,据此可推知辛亥革命后()名称年代谷(石)鸡(斤)鸡蛋(斤)鱼(斤)布(尺)19092000文120文4文70文60文19122800文250文10文90文90文A.社会结构尚未发生变化 B.民生问题仍存在着困难C.国内阶级矛盾非常尖锐 D.农业生产发展停滞不前【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20世纪早期中国。根据材料数据可以看出,湖南省醴陵县物价在辛亥革命时期出现了明显的上升,而物价上涨会使得百姓生活更加困苦,由此可以推断辛亥革命后,民生问题依然存在困难,B项正确;社会结构在材料中并不能反映,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物价情况,并不能看出阶级矛盾情况,排除C项;物价上升不等于农业发展停滞不前,两者不存在因果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18.20世纪20年代,顾颉刚推动疑古思潮,主张“打破民族出于一元的观念”。但是到了30年代之后,他重视对“中华民族是一个”理论的阐述,提出“莫分中原与边疆,整个中华本一邦”。这主要是因为()A.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B.史学研究方法的进步C.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D.考古出土史料的丰富【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背景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20世纪30年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从国内阶级矛盾为主转变为民族矛盾为主。在这种情况下,强调中华民族的整体性和统一性,有利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抵抗外敌,这很可能是导致顾颉刚观念转变的重要原因,C项正确;经世致用思想主要强调学问要对社会实际有作用,但题干中并没有明确体现出这种思想对顾颉刚观念转变的直接影响,排除A项;史学研究方法的进步可能会影响他的研究成果,但不一定能直接导致他对民族观念有如此大的转变,排除B项;考古出土史料的丰富可能会对他的研究有一定帮助,但同样不一定能直接导致这种观念上的重大变化,排除D项。故选C项。19.在中世纪的英国,国王单独向每一位重要的封臣发出召集议会的令状,封臣以个人身份出席议会。国王向各地郡守和城守发出集体召令,骑士与市民分别以郡和城市代表的身份出席议会。据此可知()A.议会是国王的议会 B.国王统治基础薄弱C.封臣权力大于骑士 D.政府管理能力低下【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英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无论是向封臣单独发出令状还是向地方官员发出集体召令,都是由国王发起的,封臣和地方代表也是以响应国王的召集而出席议会的。这表明议会是在国王的主导下召开的,是国王的议会,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供足够的信息来支持这一结论。相反,国王能够召集封臣和地方代表开会,表明他有一定的统治权威和基础,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直接比较封臣和骑士的权力大小。封臣和骑士在议会中代表不同的群体和利益,但无法从材料中得出封臣权力大于骑士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提供足够的信息来支持政府管理能力低下的结论。议会的召开本身就是一种管理形式,表明国王在尝试通过某种机制来管理国家事务,排除D项。故选A项。20.某学者曾经这样评价:“这些会议的政治家们所迫求的政治力量平衡(均势),是在各大国之间谋取力量对比的大致平衡,完全是大国主义强权政治的表现,在历史上开了恶劣的先例。”该学者评价的应是()A.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B.维也纳体系 C.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D.雅尔塔体系【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现代(世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维也纳体系是指19世纪初拿破仑战争结束后,欧洲各国在维也纳会议上确立的新均势体系,维持各个欧洲国家的力量平衡,符合题目描述,B项正确;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是指1648年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所确立的欧洲国际关系体系,强调国家主权与国际关系,与题目中的描述不符,排除A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在巴黎和会上确立的国际关系体系,强调对战败国的制约,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雅尔塔体系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英、苏三国在雅尔塔会议上确立的国际关系体系。其本质是美苏两分天下,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1.有学者认为,研究中国近代史有两个基本点:一是以“近代性”(科学与民主)区分近代史与晚清史;二是把中国近代史当作世界史,这两个点是我们看历史的“眼睛”,它是立体的、全方位的“眼睛”。该学者的研究突出强调了()A.唯物史观的科学性 B.家国情怀的实践性C.史料实证的探源性 D.时空观念的特定性【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科学与民主的视角区分近代史与晚清史两个时期;同时空间上把中国近代史纳入世界史的范围,该学者的研究突出强调了时空观念的特定性,D项正确。唯物史观的内容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原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原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原理、阶级斗争学说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等,材料未涉及,排除A项;据材料未涉及包括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等内涵的家国情怀,排除B项;材料未强调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正确、客观的认识历史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三、非选择题22.“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代,知贡举官赴贡院时,允许台阁近臣“公荐”某某举人。唐代的科举考试实行公卷制,在正式考试之前,考生将自己平日的诗文送给有学问的官员品评,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作为录取时的参考。这两种做法流弊甚大,宋太祖下诏废除了公荐制。庆历元年(1014年),公卷制被正式废除。——摘编自李思瑶《中国科举制度简史(三)——宋代改革》材料二殿试是由皇帝在宫殿亲自主持的最高一级的考试。唐代武则天首创该制度,但未成定制。开宝六年(973年),宋太祖在省试之外又举行了最高级别的殿试,并且从此将殿试定为了“常式”。此外,北宋政府还严格规范殿试进程,进一步杜绝权贵对科场的干预和操纵。对于宋朝的士子而言,凡是参加过殿试,就能以“天子门生”自居。这些天子门生常常能得到皇帝赐宴、赐诗、赐物等隆重礼遇。——摘编自王磊《唐宋比较视域下的科举殿试》材料三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牛津、剑桥两校于19世纪前期分别采取措施,推行改革,建立起科学系统的学位考试与授予制度,校务委员会的委员改用公开、自由竞争办法选拔,以保证学校领导权掌握在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手中,直接推动了英国文官制度的改革。19世纪三四十年代,近代机械化大生产取代了传统的手工劳动,本来无足轻重的工业资产阶级势力大增,他们要求国家政府管理工作像工业生产一样,尽可能地提高效率,削减不必要的行政开支,发展经济。据统计,文官队伍的行政费用开支从19世50年代初到70年代初增长了近一倍,由1150万英镑增加到1800万英镑。文官人员的增长加剧了文官队伍的混乱状况,把改革问题更尖锐地提到人们面前。——摘编自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科举制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历史因素。(3)综合所学,请你谈一谈中外选官制度发展历程中的“变”与“不变”。(要求:逻辑清晰,表述涵盖史实)【答案】(1)不同:唐朝实行公荐制和公卷制;虽实行殿试,但未成定制。宋朝废除公荐制和公卷制,实行殿试,并将殿试定为“常式”。原因:唐代世家大族仍对政治有重要影响力,宋代士族势力已经严重削弱;宋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加强;宋代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大力提倡文治;宋代印刷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书院教育的发展。(2)因素:牛津、剑桥两校制度改革推动;工业革命的推动;工业资产阶级对政府管理工作的要求;旧有制度的弊端。(3)选官制度作为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国家和时代经历了丰富多样的发展与变革。然而,在这漫长的历程中,既有显著的变化,也存在一些不变的因素。在这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变化是显而易见的。选官标准不断变化。中国从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标准从品德、门第到才学,一直在不断发展变化;英国文官制度从依赖贵族推荐到通过公开、自由竞争选拔。另外选官方式日益多样化和科学化。中国科举制的考试内容和形式不断改进,英国文官制度建立起系统的考试与授予制度。然而,不变的是选官制度都旨在选拔优秀人才,为国家和社会服务;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都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总之,中外选官制度在发展中既有与时俱进的变革,又有始终坚守的核心原则和目标,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篇章。【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对比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宋时期(中国)。据材料一、二“唐代,知贡举官赴贡院时,允许台阁近臣‘公荐’某某举人。唐代的科举考试实行公卷制,在正式考试之前,考生将自己平日的诗文送给有学问的官员品评,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作为录取时的参考”可得出“唐朝实行公荐制和公卷制”;“殿试是由皇帝在宫殿亲自主持的最高一级的考试。唐代武则天首创该制度,但未成定制”可得出“唐朝虽实行殿试,但未成定制”;“宋太祖下诏废除了公荐制。庆历元年(1014年),公卷制被正式废除”“宋太祖在省试之外又举行了最高级别的殿试,并且从此将殿试定为了‘常式’”可得出“宋朝废除公荐制和公卷制,实行殿试,并将殿试定为‘常式’”。根据所学知识,从唐宋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进行分析可得出原因:唐代世家大族仍对政治有重要影响力,宋代士族势力已经严重削弱;宋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加强;宋代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大力提倡文治;宋代印刷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书院教育的发展。【小问2详解】本题是原因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英国)。据材料一“牛津、剑桥两校于19世纪前期分别采取措施,推行改革,建立起科学系统的学位考试与授予制度”可知,牛津、剑桥两校制度改革的推动;据材料一“19世纪三四十年代,近代机械化大生产取代了传统的手工劳动”可知,“工业革命的推动”;据材料一“他们要求国家政府管理工作像工业生产一样,尽可能地提高效率,削减不必要的行政开支”可知“工业资产阶级对政府管理工作的要求”;据材料一“文官人员的增长加剧了文官队伍的混乱状况,把改革问题更尖锐地提到人们面前”可知,“旧有制度的弊端”。【小问3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古代近代现代(世界)。首先,说一说“变”:可以从选官标准、选官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同时列举相应的中国与英国的史实进行证明。首先,说一说“不变”:可以从选官的目的、影响等角度分析,强调它们都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最后总结升华,中外选官制度在发展中既有与时俱进的变革,又有始终坚守的核心原则和目标,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篇章。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针对春秋决狱,吕思勉认为“汉人每有援经义以折狱的。现代的人都以为奇谈,其实这不过是广泛的应用习惯。当时儒家盛行,儒家的学说自然要被应用到法律上去了。”于语和、尚绪芝认为“汉代的统治者之所以倡导‘春秋决狱’,是因为‘春秋决狱’可以抛开法律法令而以儒家经典特别是以《春秋》所表达的观点作为判案的根据,便于统治者根据需要作出各种解释。”封志晔则认为“否定‘春秋决狱’不合理,忽视了它内在的深远而巨大的历史价值。”——摘编自朱宏才《“春秋决狱”研究述评》材料二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国家的统治工具,着眼于防范与惩处。教化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着眼于教育和引导。两者相辅相成。中国古代法律最早成文于春秋时期,确立于秦,成熟于隋唐。——《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根据材料,结合所学,从中华法系发展的角度评价古代中国汉魏以来的“律令儒家化”。【答案】汉魏时期,儒家思想成为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法律逐渐吸收儒家伦理观念,形成“律令儒家化”的趋势。这一过程使法律不仅是统治工具,还成为社会教化的手段,强调道德教化与法律惩罚的结合。儒家化的法律体系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法律的严酷性,注重人伦关系和道德教化,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同时,这种结合也反映了统治者利用儒家经典进行灵活解释,以适应政治需要的策略。尽管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但“律令儒家化”在历史上推动了中华法系的独特发展,影响深远。【解析】【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魏以来的中国。题目要求从中华法系发展的角度评价古代中国汉魏以来的“律令儒家化”。应首先从汉魏以来的时代背景分析,根据材料“当时儒家盛行,儒家的学说自然要被应用到法律上去了。”得出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然后分析儒家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根据材料“汉代的统治者之所以倡导‘春秋决狱’,是因为‘春秋决狱’可以抛开法律法令而以儒家经典特别是以《春秋》所表达的观点作为判案的根据,便于统治者根据需要作出各种解释。”得出这一过程使法律不仅是统治工具,还成为社会教化的手段,强调道德教化与法律惩罚的结合。儒家化的法律体系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法律的严酷性,注重人伦关系和道德教化,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同时,这种结合也反映了统治者利用儒家经典进行灵活解释,以适应政治需要的策略。同时根据材料“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国家的统治工具,着眼于防范与惩处。”还要分析其局限性,最后小结尽管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但“律令儒家化”在历史上推动了中华法系的独特发展,影响深远。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以下材料是有关郡县制的部分史料记载内容出处公元前285年“我邦、其成,初县”《史记》公二年(前493年),赵简子誓曰:“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左传》秦孝公(公元前381年一前338年)年间商鞅变法:“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史记》材料二唐朝柳宗元《封建论》说:“今国家尽制郡邑,连置守宰,其不可变也固矣。”明末清初顾炎武《郡县论》也说:“封建之废,非一日之故也,虽圣人起,亦将变而为郡县。”——《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1)根据材料一,列举可以推断的历史结论。(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位思想家观点的相通之处,结合所学,从作用的角度谈谈该观点的合理性,并以史实论证。【答案】(1)春秋战国时期,已经设县。(2)柳宗元与顾炎武都认为郡县制的形成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合理性: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免,从而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以来分封割据的状况,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解析】【24题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高压液压柱塞泵马达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年度新能源材料研发保密与共享合同
- 2025年度绿色建筑项目财产赠与合同
- 2025年(半)干式烟气脱硫成套设备项目建议书
- 2025年度出境领队带团操作规范合同范本
- 水务生态保护规划计划
- 2025年食品分离机械项目合作计划书
- 持续改进教学工作的机制计划
- 高危行业的安全防控计划
- 合理安排急诊排班的重要性计划
- 2024化工园区危险品运输车辆停车场建设规范
- 自然辩证法概论之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 我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行业发展痛点和方向,机械工程论文
- 临床中药学-课件
- 2023年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单招综合素质考试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警察行政法课件
- 数学与生活小报
- 挖掘数学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以空间解析几何为例
- 人力资源管理手册(全集)
- 儿科学教学课件肾病综合征
- 2023高中物理步步高大一轮 第四章 专题强化七 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