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苏徐州中考满分作文《平淡中也有诗》_第1页
2017年江苏徐州中考满分作文《平淡中也有诗》_第2页
2017年江苏徐州中考满分作文《平淡中也有诗》_第3页
2017年江苏徐州中考满分作文《平淡中也有诗》_第4页
2017年江苏徐州中考满分作文《平淡中也有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年江苏徐州中考满分作文【原题回放】要求:①以“平淡中也有诗”为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透露个人身份的信息。平淡中也有诗“一场消黯,永日无言。”窗外的天空是灰色的,那是糅合了雾霾及各种污浊贪念的产物。地王大厦巍然矗立,苏宁广场崛地而起,可又与我何干?回过头来,还不是得对付“之乎者也”、几何定理?真羡慕那些诗人贤者,他们或云游四方、把酒临风,或归隐竹林,与山水为伴,恣意享受着生活的恩赐。那样的人生,如佳酿般酣畅,如诗歌般跌宕,恐怕我穷极一生,也无法触及了。补习班马上就要开始了,我无奈地望了一眼窗外,目光却被死死地钉住了——风筝,竟是风筝!那是怎样的一只风筝啊!它太远了,远到我看不见牵线,不知放飞它的究竟是散学的孩子,还是城郊的居民?那风筝发着光,浅绿,像初春抽芽的嫩草;赤橙,似清晨东升的旭日;鹅黄,如三月绽放的迎春……跃动的色彩已许久不见了。那风筝静静地、孤独地飘着,那么小,那么远,却那么灵动。它不管雾霾有多深重,兀自散发出生命的活力,既照亮一方,也滋润了我干涸的眼眸。那一小束光似是穿透了寰宇,直射入我心底。如此灰暗的天空中,都有风筝飘动,我平淡的日子里,不也应该有诗意弥漫吗?细数过往,我发现了生活中那些有味的丝丝缕缕、点点滴滴:有时是一张满分的化学试卷;有时是看一只懒洋洋的小猫躺在地上,或是看鸟儿蹦蹦跳跳跃过走廊;有时是蔷薇花香穿过操场钻入鼻孔……我这才意识到,生活给了我这么多小小的诗意,它们被时光揉进了点点滴滴的日子里,然后洗礼成粒粒琥珀,再藏进每一栋高楼、每一间教室、每一户人家……人生有味,即是清欢。为什么要刻意追求他人人生中的精彩呢?我们眼下的生活或许平淡,但只要细细找寻,也定能咂出诗的意味来。生活也许不似陈年美酒,但也绝不会像无味的凉白开。它是一盏清茶,初尝也许平淡,但回味起来,其中的诗意定会让你甘之如饴。【点评】开端引用柳永的词句。通过环境描写突出了“我”的生活平淡甚至枯燥,为下文“诗意”的出现做了铺垫。单独成段,吸引读者。这两段从描写风筝发出的光到表现其透露的精神,由表及里,颇有层次感,但是,给人的感觉是语序有点乱。建议将这两段合并,修改为:“它太远了,远到我看不见牵线,不知放飞它的究竟是散学的孩子,还是城郊的居民?那是怎样的一只风筝啊!浅绿,像初春抽芽的嫩草;赤橙,似清晨东升的旭日;鹅黄,如三月绽放的迎春……那风筝发着绚丽的光,照亮了昏暗的苍穹。那跃动的色彩,在这初春的天空里散发着生命的气息。这色彩、这努力向着苍穹的姿势已许久不见了。那风筝静静地、孤独地飘着,那么小,那么远,却那么灵动。它不管雾霾有多深重,兀自散发出生命的活力,既照亮一方,也滋润了我干涸的眼眸。那一小束光似是穿透了寰宇,直射入我心底。”过渡,由写风筝转向写自己。小作者细数生活,表现了生活中像诗一样的美好点滴,但是句式杂乱,建议修改升格为:“细数过往,我发现了生活中那些有味的丝丝缕缕、点点滴滴:有时是获得满分后涌上心头的一丝甜蜜,有时是看到一只小猫躺在地上享受午后阳光时内心的慵懒,有时是看鸟儿蹦蹦跳跳跃过走廊时的欢愉,有时是蔷薇花香穿过操场窜入鼻孔、沁入心田的那一阵阵惬意……”这样,就能给人整齐、朗朗上口之感。结尾的抒情富有诗意,耐读、耐品,令人回味无穷。综合点评:本文构思精巧、扣题严谨。小作者从“平淡”開篇,写自己的生活平淡甚至枯燥,感觉没有明快的色彩。这时,一只风筝出现了,给了小作者一个大大的惊喜。不是风筝真的有生命的活力,而是小作者把对生命的顿悟移到了风筝上,暗示自己已经从平淡中发现了诗。接下来,小作者由风筝引发了对自己过往生活的回顾,细数的那些点点滴滴就像一首首诗,无不令人心动。结尾直抒胸臆,紧扣文题。但是,文中部分描写仍然需要细细打磨。【命题透视】一、引导考生辩证地思考生活写作不是对生活的简单还原,而是对生活的感悟、思考、提炼和重新认识,这其实是在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写作教学,都离不开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平淡中也有诗”这道作文题旨在引导考生辩证地思考生活。文题中的“平淡”可以理解为“平常、普通、平凡的生活”。我们的生活一天一天、一年一年,更多的是平平淡淡、普普通通,没有波澜。平淡是生活的主旋律,而我们又要在这平淡的生活中去寻找、发现“诗”。这里的“诗”简单地说就是“不平淡”,即生活中美好的、动人的人、事、景等,例如美丽的诗画、美好的诗情、高尚的情操、高洁的志趣、高雅的追求等。“平淡”与“诗”在这里看似是矛盾的,其实是矛盾的统一体,要很好地协调这对矛盾统一体,就需要对生活进行辩证的思考,即重新审视生活、思考生活,从而从平淡的生活中发现“诗”、发现“不平淡”。由于不同思维认知水平的考生对“平淡”的理解不同,对“诗”的理解有别,因此,他们在作文中的选材以及所要表现的主题也会有所不同。二、启迪考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平淡中也有诗”中的“诗”,不能简单地从文字表面去理解,而应该深入其内涵。“诗”其实就是生活中一种美的代表,是一种象征、一种比喻。它是美、是善、是温暖、是坚强、是感动、是温馨的时光,还可以有更深层的含义。生活是平淡的,但我们的心灵不应该是平淡的。顾城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在平淡的生活中,如果我们静下心来、放慢脚步,慢慢欣赏,用心品味,总会发现生活中精彩的瞬间、动人的场景、甜蜜的时光、温馨的回忆……命题者以一个“诗”字引导考生从平淡的生活中寻找、发现像诗一样美好的人、事、物,旨在唤醒考生美的意识,让他们学会用饱蘸情感的笔触把“美”表达出来,从而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如果说这道作文题有点难度的话,就在这个“诗”字上。有些考生对“诗”的理解会不够准确。【评卷扫描】阅卷中我们发现,有些考生对文题的理解不够全面、准确,审题不够细致,导致了以下问题的出现:1、一直平淡未见诗。不少考生看到题目后没有沉着审题就草率写作。这些文章全篇只围绕“平淡”而写,没有体现“诗”,即没有写出生活中令人怦然心动的人、事、景、物或者瞬间。例如,有的考生只是写了家庭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一些事情,却没有从这些事件中提炼出“爱、感动”之类的内涵;还有的考生记述了自己初中三年生活中的一些片段,而这些片段中也不存在能让读者感受到一丝美好的动情点。2、没有平淡只有诗。一些考生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全篇诗化。他们把李白的“長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屈原的“众人皆醉我独醒”等诗文罗列在文章中,旨在表明这些古人既是历史长河中的一首首诗,也是现在生活中需要我们去读的诗。整篇文章看起来很美、很抒情,从头至尾满满的都是“诗情”,但绝口不提“平淡”,是典型的扣题不准。3、此“诗”非彼诗。此处的“诗”应该是一种比喻、一种象征,它代表的是像诗一样精致美好的东西,如动人的情感、感人的形象、美妙的故事、怡人的景物、深刻的感悟、高尚的情操、高洁的志趣等。但是,有些考生或者把上课时老师教的诗当作平凡生活中的诗,或者把自己儿时学过的几首诗当作平凡生活中的诗,指出这些诗句给自己的学习、生活带来的益处,就完全是把有形的诗当作了无形的诗,偏离了这道题中“诗”的正确轨道。4、有“诗”却平淡。细节描写是写作中不可回避的老话题,但这也恰恰是很多考生的软肋。他们虽然懂得如何把事件叙述完整,但在叙述的过程中没有波折、没有必要的细节描写,导致文章过于平淡、缺少亮点,让人读后无法产生怦然心动的感觉。例如,有一位考生写自己在繁忙的学习之余,喜欢到操场上走走看看,感受一下操场上生命的气息。这个想法是好的,但小作者最终只是把操场上的绿色生命描述了一番,没有表达出那些绿色给自己带来的喜悦,有“诗”却平淡。【写作导引】一、“平淡”是切入口写好作文,审题很关键。每道作文题都有关键词,或者隐藏的信息。写好考场作文,同学们除了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外,还要仔细研读题目中的关键词,以及文题中所包含的隐藏信息,然后充分调动生活储备,精选材料,并将其加工成文。“平淡中也有诗”这道作文题中的三个关键词都很重要,因此,在写作中都要有所体现。其中,同学们首先要关注的就是“平淡”。因为从题目看,“平淡”是“诗”的背景,“诗”是从“平淡”中产生的,因此,“平淡”是本道题的切入口。同学们要能正确理解“平淡”的内涵,准确表达“平淡”所包含的信息,这一点非常重要。落实到具体的写作中,同学们可以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入手,从身边的普通人、寻常景入手,先为文章拉开平淡的帷幕。例如,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日日轮回;一条小河每天从身边流过,水波不兴;一棵树生长在自己上学必经的路上,每天不见其长高;一座小院从自己懂事以来就一直在这儿;爸爸或者妈妈每天骑着同样的电瓶车接送自己;自己每天经过同样的路口,看到同样的商店、小摊,听见“青菜萝卜卷心菜”的叫卖声……这就是实实在在的生活,这就是平淡的生活。描述完这些之后,下一步,同学们就要从这些普通的生活场景中再去表现“诗”。二、“诗”是表达重点如果不是一个细心且对生活充满情怀的人,很难对生活产生独特的感悟,很难发现生活中的美妙之处。所以,同学们平时就要做一个有情怀的人,要有学校情怀、家庭情怀、国家情怀、自然情怀、人文情怀等,要多用眼睛去观察、多用心灵去感悟。“诗”在这篇文章中是要重点表达的内容,文章的主题也是通过“诗”体现出来的。例如,东风来了,春天冲破严冬,一点点化开。某天清晨,你突然发现迎春花已在无声中绽放,柳树枝头也已发出浅浅的、嫩嫩的新芽。原来,寒冬中已经孕育了蓬勃的生命,平凡的日子里,诗一般的春天已藏满人间。这些,你发现了吗?又如,午后的阳光投射在阳台上,你手捧一本书,静静地躺在躺椅上,慢慢地一页页翻着,享受着墨香,沉浸在书的世界里,与书中的人物共同经历悲欢离合。这样的慢慢阅读、慢慢欣赏,是不是也很有诗意?再如,操場上的漫步、宿舍里的悄悄话、教室里的挑灯夜战、林荫道上的自行车比赛、田野里的风筝飞起……这些看似平凡的日子,酸涩甜蜜都像一首首诗。同学们,做生活的有心人,你会发现,生活中总会有惊喜,总会有“诗”。三、“也”是一种转变同学们,作文题中的副词很重要,如果忽略,往往导致审题不准。以这道作文题为例,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