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三四单元教案_第1页
五下三四单元教案_第2页
五下三四单元教案_第3页
五下三四单元教案_第4页
五下三四单元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级五年级科目语文主备人参备人课题10、杨氏之子教学内容教科书48页——49页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过程与方法:参考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教学重点1.能理解课文意思,做到感情朗读。2.能在生活中运用精妙语言。教学难点体会语言的巧妙性。预习要求初次接触文言文,预习时能读通课文,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方法应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让学生自读自悟,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较多的质疑问难,交流讨论,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时间。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行为学习行为二次备课一、学习单元导读

1.我们语文课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就是学习语言,学习怎样与人交流,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段话,幻灯出示:精练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和别人沟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助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活跃我们的生活。这就是合理使用语言的艺术。(板书:语言的艺术)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这组课文,如何学好这个单元呢?读了单元提示你就明白了。

2.读“单元导读语”后简单交流。3、导入新课、理解课题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孕育了历代许多杰出人才,他们从小就在生活学习中展露出他们的聪明才智,如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曹植做七步诗等。

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古代文献记载中的一个孩子的言谈机智的故事。(板书课题:杨氏之子。)这个孩子就是杨氏之子。

齐读课题。说说课题的意思:姓杨人家的孩子。氏,姓氏。

引导学生说说议议,比较“×氏之子”与“×氏之女”的区别。

二、熟读课文,读懂故事1、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故事的内容。可出示思考提示:你对杨氏之子了解了多少?故事中除了杨氏之子,还有谁?他们谈了些什么?你从哪句中知道的?2、结合注释,逐句理解课文。教师相机在学生不理解的地方点拨。结合课文的理解,说说课题怎样理解更为准确。四、总结

老师相信,“语言的艺术”这一组课文的学习以及综合性学习活动一定能使我们感受到汉语的无穷魅力,并且通过学习能让我们更准确、巧妙的使用汉语。

(附录:学生撰写的提示语和广告词

学校餐厅中:除了餐具,什么都别留下!——曹晓

水龙头前:只要再紧一点,我就不用流泪了。——韩佳文

班级管理:请给纸屑找个家。——黄璐

学习上:“学习”两个字的拼音中,都有“X”,“X”代表着十字路口,请在认真思索后再做抉择。——顾孟伟

鼓励学生阅读《世说新语》中其他小故事,大体了解内容,体会语言妙在哪里。思考并回答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2、理解“氏”“之”的意思。1、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给把握不准读音的字做上记号。2、指名读课文。3、练习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故事的内容。2、结合注释,逐句理解课文。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想象表达。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板书课题,读题,通过读课题,让学生知道要把握好停顿和节奏。学生试着划节奏,教师幻灯片展示正确结果。交流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用结合注释和插图的方法初步翻译课文。作业1.写一写对精彩语言的体会。

2.默写课文。

3.看《世说新语》。板书设计10、杨氏之子杨氏之子孔君平孔雀杨梅聪慧教学反思课题11.晏子使楚教学内容教科书50页——53页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字,认识“侮辱、规矩、笑嘻嘻、大臣、柑橘”等词语。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宴子出使楚国国,有力的反击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的故事,由衷的佩服宴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过程与方法: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晏子说的话,体会晏子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智慧。教学重点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了解楚王三次是怎样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反驳的,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教学难点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预习要求查字典自学生字,理解词语,熟读课文。学法指导观察法、读悟法。教学方法启发诱导法、以读代讲法、问导法。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行为学习行为二次备课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出现过许多政治家、思想家,晏子就是其中一位。(板书:晏子)他原名叫做晏婴,你知道人们为什么称呼他“晏子”吗?古时候哪些人的称呼中有“子”?为什么这样称呼他们呢?

简单交流后小结:孔子、孟子等都是古代的大学问家,晏婴称为“晏子”定有他过人之处。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写晏子出使楚国的故事,来看看他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板书:使楚)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初读要求:(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2)想想课文讲了哪几件事。2.课堂交流(1)课文讲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驳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学生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3.尝试给课文分段(1)那些段落是写三件事的?(2)分段三、再读课文,走近晏子1.大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让你感到最气愤的是什么?让你感到最高兴的又是什么?2.从楚王的变化中,你能说说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四、深入阅读,体会智慧1.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一回合较量(1)找出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如何反驳的句子。(2)自由朗读这句话,你认为晏子反驳的话中哪一句最厉害。(让学生自由说理)转折点:由狗洞推想到狗国,向楚王质问:楚国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3)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他又会怎样对接待的人说这番话呢?请选择合适的提示语,然后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选择?(怒发冲冲地心平气和地冷静地)。2.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1.生读课题。2.生思考:你知道中国古代还有哪些著名的人物。3.说课题的意思。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哪几件事?3.给课文分段,写段意。1.大声朗读课文。2.读后,你说说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1.读晏子,如何反驳楚王的句子。2.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导入板书课题后让学生初步理解课题意思。交流预习收获,质疑问难。教师相机抓住重要问题进入课文学习。试着给课文加小标题。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行为学习行为二次备课一、复习导入

简单复述前两次交锋的内容。一、深入阅读,体会智慧(一)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二回合较量1.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说说你最喜欢读哪句话?为什么?2.课堂交流,随机点拨。(1)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都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插肩,脚碰脚。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了呢?①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齐国首都临淄的人多。②这句话为后文做好伏笔,引诱楚王上当。(2)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了。①理解这句话的推理,隐含了“楚国是一个下等国家”。②体会晏子的智慧和说话的技巧。他为什么不明说?3.有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二)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三回合较量1.自由朗读第五自然段,找出宴子说的话,想想说的是什么意思?2.出示:“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这种柑橘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1)理解:水土不服①柑橘因为水土不服,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②齐国人因为水土不服,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2)这段话中隐含了什么意思?(楚国的社会风气不好)3.有感情的朗读第五自然段。二、感情朗读,理解晏子1.用一个词语来说说晏子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临危不惧口齿伶俐热爱祖国足智多谋能言善辩……2.想象一下,晏子长什么样?面对楚王他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让学生充分的说,并能结合课文的有关语言说出理由。3.尝试分角色朗读课文。先分组准备,再课堂朗读。三、观照全文,理解结构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的开头、中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抓住重点句:“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趁机侮辱晏子,显现楚国的威风。”“从此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理解首尾呼应的关系。2.比较课文中间每一次较量中楚王前后态度的对比,理解和开头结尾的关系。四、总结导读。

正是晏子的能言善辩让楚王自取其辱,正是晏子的爱国热情让他不辱使命,正是晏子的凛然正气使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不敢不尊重齐国了,更是这些原因让晏子其人其事永载史册千载传诵!

幻灯出示《晏子春秋》简介:

《晏子使楚》这个小故事选自于中国最古老的传说故事集——《晏子春秋》。《晏子春秋》是记叙春秋时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晏婴言行的一部书。全书共8卷,记录了晏子的215个小故事,通过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故事,塑造了主人公晏婴和众多陪衬者的形象。

相信同学们读了此书,会对晏子有更充分的了解。

1.生读课文第四自然段。2.小组课堂交流。并读相关的句子。体会宴子的智慧和说话的技巧。3.有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1.自由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想想晏子讲了哪件事?2.课堂交流并读一读难读的句子。3.有感情的朗读第五自然段。1.大声朗读课文。2.小组交流,并朗读相应的课文。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后你说说宴子是一个怎样的人?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的前后有什么联系?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理解和开头结尾的关系。拓展补充周总理的外交故事。作业摘录晏子反驳楚王的话板书设计11.晏子使楚楚王晏子让钻洞访问狗国齐国没有人我最不中用齐人没出息水土不同自取其辱聪明机智课后反思课题12.半截蜡烛教学内容教科书54页——56页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读课文,了解剧本的形式和特点,和一般记叙文比较写法上的不同。.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演一演。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伯诺德一家对德国鬼子的仇恨。过程与方法:默读课文,明白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剧本提示,理解人物的行为和心理,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把握剧情,体会人物的对话。教学难点通过人物的对话,体会人物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情怀。预习要求熟读课文,通过朗读感受本文的不同。学法指导自读、分角色读、小组合作交流。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组织学生讨论.。教具准备课前查阅、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法西斯对德国人的残酷迫害的资料。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行为学习行为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半截蜡烛,齐读课题。看到半截蜡烛,我们自然会想到光明、美好和奉献,你肯定会想这半截蜡烛怎么会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关呢?就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畅谈感受1.出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写法上很特殊的课文──《半截蜡烛》,请大家读读课文,看看有哪些特别的地方?2.学生读课文,自由交换意见。3.课堂交流每个人自己的看法。学生的意见会主要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1)课文开头列出了时间、地点和人物。(2)整篇课文是对话的形式。(3)课文的中间用括号的形式提示当时的情景、人物的动作、神态等。4.教师随机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一种新的文体──剧本。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1.我们今天读的是剧本,读剧本和读课文有点不一样,你能读懂这个剧本吗?轻声地读一读。想想这个剧本讲了一个怎么样的故事?2.课堂交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大意。具体的说法可以有很多种,不要过于强调概括和简练,只要能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转述出来,并能说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经过,都应该得到鼓励。3.说说读剧本和读课文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从剧本里读懂这个故事的?学生可能会有各种回答,教学重要尊重学生自己的阅读感觉和体验,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认识到(不一定能明确的说出)读剧本更要联系上下文,联系具体的情景。四、深入阅读,感受形象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保护半截蜡烛的?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2.想象体验:半截蜡烛被点燃了,正在一点一点的熔化,如果秘密被德国鬼子发现,那会怎样呢?想象的空间很大,大致包括这样几个方面:(1)德国鬼子对伯诺德一家的迫害;(2)德国鬼子对地下活动的破坏等。对学生的想象要有引导,要求用具体形象的语言而不是用概念化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想象。3.在这样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怎么做,怎么说?她当时的神情会是怎么样?心情又是怎么样?尝试朗读“太对不起了,先生们,忘了点灯。瞧,这灯亮些,可以把这个昏暗的小蜡烛熄了。”4.在这样的情况下,杰克怎么做,怎么说?她当时的神情会是怎么样?心情又是怎么样?尝试朗读“天真冷。先生们,我去柴房抱些柴来生火吧。”5.在这样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怎么做,怎么说?她当时的神情会是怎么样?心情又是怎么样?尝试朗读“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6.自由组合成小组,表演这段故事。五、小结设疑

当杰奎琳慢慢端着蜡烛走上楼去,在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剧本到此戛然而止,留给了我们许多想象的空间,此时同学们又会产生哪些想法呢?

六、拓展作业

每一种猜想都可能会是另一出精彩戏剧的开始,这就是剧本的魅力,这就是语言的艺术。

(幻灯出示)选择完成以下作业:

1.为《半截蜡烛》续写一幕。

2.将《晏子使楚》改编成剧本。1.初读课文,看看有哪些特别的地方?2.生读课文,合作交流。3.交流每个人自己的看法。4.教师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特点,认识一种新的文体──剧本。1.轻声地读课文。想想这个剧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2.课堂交流。3.说说剧本和课文有什么不同?1.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2.想象体验。3.思考:伯诺德夫人当时的神情、心情是怎么样?4.思考:杰克当时的神情、心情又是怎么样?5.回答,伯诺德夫人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6.自由组合成小组,试演这段故事。1.试着用自己的话来写一写你脑中的人物形象。有感情的朗读。并说一说,对你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当你第一次读到课题时,你会想些什么?通过初步预习后你又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课文结尾有何妙处?

板书设计12.半截蜡烛点燃熄灭重新点燃端走夺回拿上楼课后反思课题13.打电话教学内容教科书57页——61页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读课文,体会故事中的人说话啰嗦的特点,明白简洁明快地说话的重要性。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相声是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语言表演艺术,能对相声感兴趣。过程与方法:边听录音边浏览课文,了解相声的艺术特点和语言特色。教学重点在笑声中得到启迪;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还要说得简练得体。教学难点了解相声语言表达上的特点。预习要求借助工具书熟读课文,初步了解相声的语言特色。学法指导观察法、读悟法。教学方法启发诱导法、以读代讲法、问导法、创设情景法。教学准备视频:相声《打电话》。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行为学习行为二次备课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每年的春节晚会上,都会有精彩的相声节目。今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中的相声《疯狂的股民》、《学跳水》就博得了观众的阵阵欢笑。

你看过相声表演吗?你有什么感受?(副板书:幽默、搞笑……)

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确定搜集相声的小组向大家介绍几个相声节目。

2、我们国家有许多优秀的相声演员。老师先向你们介绍一位相声界的老前辈。(幻灯片)最后定格在马季与郭启儒

3、揭题:今天,我们来欣赏这两位著名相声演员合说的相声《打电话》(板题)

二、模拟表演,为对比语言作铺垫

1、大家都打过电话,电话使人们的交流变得方便快捷,那么打电话时说话要注意什么呢?(板书:省时、简明、得体)

2、如果你要给好朋友打电话,约他晚上七点在北仑影剧院门口见面,一块看电影,你会怎么说呢?

3、计时表演。板书:分钟

三、浏览课文,了解相声的艺术特点1.边浏览课文,边听相声《打电话》的录音。2.说说各自听后的感受。学生的感受可能来自于相声本身的特点,更多的可能是来自于这则相声的内容,教师都要充分的肯定。3.边看课文边思考:相声有什么特点?教学中不一定要给学生一个标准的答案,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随机引导概括,比如:相声是两个人说的(其实还有一个人说的单口相声和多个人说的群口相声);相声的语言很幽默,引人发笑;相声不仅是说,还要唱……四、默读课文,体会相声中人物说话的特点1.默读课文,相声中的那个人是怎样打电话的?找出“打电话”的句子。2.把这些句子,连起来读读,有什么感受,举例说明?(1)你贵姓呀?哦,老胡呀。呃,不是老胡?老张呀。哎呀,我没听……呃,不是老张,是老刘呀。呃,不是老刘。是耗子呀。……对,是我,我找小王讲话……(2)对,是我,我找小王讲话,我的未婚妻,他是女的呀。(3)我正找你呢。今天晚上有什么事吗?学习吗?不学习呀。开会吗?……不开会。(4)……票价八毛一张的,我买了两张,一块六。是一块六,我给了他五块,他找我三块四。3.联系生活,思考如果生活中说话啰嗦,会有什么后果。五、课堂表演。

1、同桌练习表演相声。(将文中相声节选两段,第一段:P58——60;第二段:P60——61)

2、推荐两组上台表演。3、评价表演。(副板书的标准)

4、了解相声,出示幻灯片介绍,齐读。

1.生听。2.说说学习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要求?1.浏览课文,了解相声的艺术特点。2.说说各自听后的感受。3.边看课文边思考:相声有什么特点?1.默读课文,思考:相声中的那个人是怎样打电话的?2.读句子,谈感受。(1)说话绕圈子。(2)明知故说。(3)没话找话。(4)东拉西扯。3.生谈生活中说话啰嗦,会有什么后果?自由组合,学说相声。你看过相声表演吗?你有什么感受?(副板书:幽默、搞笑)

检查预习情况:是否了解本文作者。初读课文后的收获等。作业搜集相声。板书设计13.打电话说话的特点相声的启发相声的艺术特点课后反思教学内容口语交际·习作三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交际中学会怎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劝说别人,了解规劝语言的特点,体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2.让学生学会写发言稿,体会发言稿在生活中的作用。

3.继续引导学生练习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具体清楚,把句子写通顺。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了解规劝语言的特点,体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学会根据具体情景、具体需要写发言稿。课时三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第一课时(口语交际)一、谈话导入,揭示话题1.展示图片:(幻灯片展示本校水资源浪费的新闻图片,图片下配有简短的文字说明。)2.画外音,引出讨论。导语:最近,我在校园内发现了这样一些现象,有些同学水龙头打开后不关上,任水白白流淌;有些人关不紧,任水滴漏;还有些同学洗手时,水龙头开得很大……发生了这样的事该怎么解决?3.生畅所欲言,导出话题。学生各抒己见(倡议书、报告老师、劝说、写警示牌、开班会……)教师归纳,并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办法之一──劝告(板书)。二、小组交流,探究方法导语:劝告人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以理服人。那么,怎样才能以理服人呢?让我们来讨论一下。(准备:各小组领写字板一块。)1.小组就怎样以理服人展开讨论,小组负责人负责记录本组发言提纲。2.小组上台交流。各小组汇集共同点写在黑板上,不同点留在写字板上。)共同点:用水资源的宝贵来劝说。(生成、不可再生)用水的用途来劝说。用积水成渊的故事劝说。不同点:(留在写字板上)3.教师补充: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做出相应的补充。师小结:劝说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仅靠理由的充分是不够的,诚恳的态度、婉转地表达是让人接受的前提。三、创设情境,尝试实践要求:同桌分别扮演劝说者和被劝说者,他生当群众。尝试实践:生应用劝说提纲展开劝说工作,他生适时插话补充。师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依据提纲有理有节地劝说,提醒学生不要扯与话题无关的事。四、组织评价,促进提高1.评一评:对话理由是否充分,态度是否诚恳,被说服者是否心悦诚服,还有哪些道理没有讲清楚?2.利用媒体适时补充出示关于水资源的资料,各个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摘录、补充自己的提纲。3.擂台赛。(1)推荐两组4人上台,展示劝说本领。(2)评一评。评价标准:态度是否诚恳、调理是否清晰、理由是否充分、表达是否婉转,被全者是否心悦诚服。五、创设情境,拓展劝说1.生活中,需要劝说别人的情况有哪些?(爸爸的烟瘾很大,妈妈多次劝爸爸戒烟,可他就是不听;走到大街上,好朋友把果皮随手乱丢,其实不远处就有果皮箱;剧院里,大家都在静静地看戏,可身旁的两个人就是说个没完没了;邻居的大哥哥一放学就玩电子游戏,顾不上吃饭,既影响学习,以伤身体……)2.每位同学选择一种情况,分小组练习劝说。3.小组推荐两位同学面对全班同学展示他们的劝说情况,组织评价。六、作业生活中我们一定遇到不少这样那样的不该发生的事情,有些事情我们有能力和义务对当事人进行劝告。请从小事做起,从周围的朋友们开始,选定一件你认为必须劝告但经过自己或他人多次尝试都未成功的事情进行劝告。注意:先收集相关的资料,再拟提纲,然后找一个人一起练习一下,准备充分后带着诚意去劝说,祝你成功。第二课时(习作指导)一、观赏中引题1.上课一开始,伴随着《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多媒体大屏幕播放:“学校大队干部竞选演说”的场景录象资料。2.仔细观看录象,重点体会参加队干竞选选手的发言技巧和发言内容。3.引导学生畅谈观后感。4.学习和生活中,需要发言的时候很多,比如:“六一”联欢会上,你将代表全班同学做一个简短发言;重阳节,少先队员到敬老院慰问老人,请你代表少先队员讲话;学校要竞选大队委,你打算竞选其中的一个职位。班上要竞选语文组长,你打算参加竞选……要发言,通常要写发言稿,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一种情境,展开想象,写一篇发言稿。二、分组讨论,明确内容与写法1.过渡:请选择同一种情境的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在小组内讨论,各组的发言稿应写什么和怎样写。2.小组汇报。教师小结。(屏幕提示习作要求以及注意要点)(1)开门见山提出本人要谈的问题。然后说明理由,最后照应开头对全文做简明扼要的总结。(2)对问题持什么看法,要明确表态。对尚未认识清楚的问题,要实事求是说明,不要含糊其词,如果是汇报性的发言,要中心明确,重点突出,不必面面俱到。(3)条理清楚。一篇发言稿要谈几方面的问题,每一方面问题要讲哪些内容,都要考虑清楚,安排得有条有理,让人听起来容易抓住重点。(4)语言通俗易懂。发言是直接面向听众,话要说得准确、易懂,最好运用大众语言。三、学生撰写,教师指导学生自主选材感兴趣的内容动笔写作,师巡视指导。第三课时(习作讲评)一、对照比较,发现问题1.教师发一份事先准备的发言稿(见附),让学生和自己的发言稿比较,发现什么?2.课堂交流,各自的发现。教师要在学生发言时,随机归纳:(1)发言稿的格式:称呼、问候、致谢等。(2)发言稿的语言风格:诚恳,坦率,简洁等。(3)发言的吸引力:条理清楚,有创意等。3.学生根据新的发现,各自修改自己的发言稿。二、尝试发言,不断完善1.学生自由准备发言。2.课堂模拟竞选,学生上台发言。3.师生共同评议。评议的重点:1)发言稿的语言是否适合发言: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口语化等。(2)发言人的情绪状态等。4.学生再次修改发言稿。三、拓展延伸,学写其他发言稿1.学生阅读其他情况下的发言稿,说说有什么发现。3.课堂交流、评议。与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身边浪费现象的调查研究》进行学科整合,以交流汇报课的形式开展交际活动。本学期要重新竞选班干部,自己准备发言稿。交流发言稿格式,内容该写些什么?写好发言稿后利用班队会时间在班上进行演说。教学内容回顾.拓展三教学目标1.回顾本单元的课文,交流学文的感受、体会与收获,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2.交流搜集、积累的相声、剧本、快板等语言材料,不断丰富语言积累,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课前准备整理在综合性学习中搜集到的各类语言材料。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第一课时(交流平台)一、激情导入师:在本单元的课文学习中,我们时时处处可以感受到机智巧妙、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小林和小东两位小朋友学完课文后很有自己的感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二、读对话,交流感受1.学生自读“交流平台”,想想是否也有同感,或者还有自己的独特的体会与感受。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文感受。(教师巡视课堂,使小组内的交流能围绕“说话”这个话题展开。)3.全班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第二课时(日积月累和展示台)一、导入同学们,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有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那就是对联。(请学生谈谈对对联的了解。)1.读对子,读准字音,想想意思。2.出示文中的四句对联,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流利。3.指名读,正音。二、感悟对联特点教师点拨:你们再认真读读这几句对联,看你有什么发现。1.生自读,反复吟诵,感悟特点。2.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3.全班交流讨论。回文联:由前往后读,由后往前读都可以。数字联:中有数字,并且对仗整齐。叠字联:联中有叠词出现,并且对仗整齐。顶针联:前一句的尾字为后一句的首字。4.全班再读这些对联,体会特点,大致了解对联的内容。5.全班交流。师适时点拨。6.课外拓展:(1)教师提供对联,学生诵读,感悟特点。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2)交流课外收集的对联。(3)说说你喜欢这些对联吗?为什么?三、背诵积累1.学生读课文中的对联,试着背诵。2.同桌互相背诵。3.指名背诵。4.自由选择老师提供或同学交流的对联抄写背诵。四、展示台展示、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可以1.表演课文中剧本或故事中的片断。2.相声表演。3.展示自己收集的谚语、歇后语、广告词等等,并交流看法。4.播放收集的相声或小品,观看并交流。5.动手设计广告词、提示语等。反思14、再见了,亲人教材68页——71页知识与能力:1.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会认8个字,会写12个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噩耗、战役、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的意思及课文重点句子的含义。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那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感情。过程与方法:学习文章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学习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到了哪些“亲人”?从哪些事情中可以感受到他们是“亲人”?观察法、迁移法、读悟法。启发诱导法、迁移法、以读代讲法问导法、暗示法、创设情景法。生字卡片、收集有关朝鲜战争的图片。2课时一、直接导入,整体感知

1.展示有关抗美援朝战争的资料。(师朗读)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妄想以朝鲜为跳板,先侵占朝鲜,进而侵略中国,达到他控制整个亚洲的野心。为了抵抗美帝国主义者的侵略,在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浩浩荡荡地踏过鸭绿江,开赴朝鲜,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在两年零九个月的战争中,有200万优秀的中华儿女奔赴朝鲜战场,其中36万余人将热血洒在了朝鲜的三千里江山。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中朝两国人民经历了1000多个日日夜夜,终于打败了美国侵略军。1958年10月撤离朝鲜。

我们的课文讲的就是他们分别的这一天的情景。2.今天我们来学习《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展示学生收集到的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指名学生用一两句话介绍。2.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战士浴血奋战。八年来,与朝鲜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在分别之际,他们无限深情地喊着(师指课题,生齐读)──再见了,亲人!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提出初读要求。(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词多读两遍。(2)思考:课文中“亲人”指谁,想想作者写了他们什么事?2.学生初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亲人”指谁,想想作者写了他们什么事?教师巡视,适时指导。3.反馈、交流。(1)教师抽读生词,强调“妮”(ní)、“耗”(hào)等生字读音。(2)让学生汇报本课写到的亲人有:大娘、小金花、大嫂(师板书),并用课文的语句说出她们为志愿军战士做了什么事。4.速读课文。(1)找出直接体现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段落,放声读读。(2)指名学生读直接体现依依惜别情的段落(4~6)。四、激情朗读,引发悬念1.是啊,分别的时刻令人肝肠寸断,你从这段文字又明白了什么?有感情朗读并交流汇报。2.小结:从刚才的朗读中,老师也深深地体会到志愿军战士不忍心离开朝鲜的亲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呢?按常理说,志愿军战士离开祖国,离开家乡长达八年之久,“归心似箭”,志愿军们是多么想回到妻儿身边、白发双亲身边。可是他们却希望──(齐读)列车啊,请开得慢些,……4.那么还有什么比亲人的等待还更让人割舍不了,还有什么比祖国的召唤还令人留恋?课文1-3段会让我们明白其中的原因,下节课,我们再细细品味1~3段内容。1.生认真观察,注意人物的衣着、神态、动作,用一两句话描述图意。2.甲、乙、丙等学生描述。3.师小结,生读课题。思考:谁跟谁再见?1.展示学生收集的有关的资料,指名学生用一两句话介绍。2.师指课题,生齐读)──再见了,亲人!三、初读课文1.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2.学生初读课文,并思考。3.生交流、反馈。(1)生读生词。(2)学生汇报本课写到的亲人有:大娘、小金花、大嫂。生说。4.速读课文。(1)生放声读读。(2)指名读。四、激情朗读。1.汇报、交流(看送别图、有感情朗读)。2.思考并回答。(生齐读)抄写本课生字新词。一、复习巩固,激情导课1.志愿军叔叔们在回国之际,不忍心离开朝鲜亲人,火车即将开动了,他们拼命挥手,深情地呼唤。(全班齐背4~6段)2.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牵动着志愿军战士们的心呢?这节课,我们将细细品味课文1~3段。二、精读品味,体现真情(一)教学第一自然段1.请同学们放声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圈出你认为最重要的词语。并细细体会体会。2.反馈交流(师根据学生发言,出示句子)(1)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①齐读,读了这一句话,你有什么要问的吗?引导学生提出“什么事能比山还高比海还深”。②再读课文,划出能表现出志愿军展示与朝鲜人民之间比山高比海深的事例。③总结:枪林弹雨送打糕;为救亲人失孙儿;为救亲人勇献身;为了亲人失双腿。(2)出示句子:您带着全村妇女,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顶着打糕,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①学生可抓住“冒”、“穿”、“顶”、“送”等动词展开想象,体会大娘的真情。②指出“雪中送炭”这个词,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③指导学生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④指导朗读,体会感情。(二)迁移学法,合作学习第二、三段。1.总结学法:①放声读,划句子。②读重点句,抓重点词,展开想像,体会真情。③有感情朗读,读中悟情。(小黑板出示)2.按以上学法,小组合作学习第二、三段。3.反馈交流。根据学生读的句子,随机点拨。例如,(1)你回到村里,焦急地等待着妈妈。第二天传来噩耗,你妈妈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尽。(抓住“噩耗”、“同归于尽”两个词品味。)(2)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抓住“代价”一词,说说“代价”具体指什么?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比较表达情感的不同。)(3)讨论:前三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都用第二人称;都先用一个称呼语;这样写好像面向对方说话,更便于表达感情,都是通过具体事例直接抒发作者的感情。)三、回归整体,感受“亲人”1.大娘、小金花、大嫂的事例真是感人肺腑,志愿军怎能忘怀呢?让我们走进志愿军叔叔,跟他们一起和朝鲜人民话别,愿意读的同学可以站起来读。(感情朗读1~3段)2.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板书:用鲜血凝成的深情厚谊),是经受过战火洗礼的。当年,志愿军战士雄纠纠、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在两年零九个月的战争中,有200万优秀的中华儿女奔赴朝鲜战场,其中36万余人将热血洒在了朝鲜的三千里江山。同学们可以结合学过的课文,展开想像,说一说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做了什么?可以采用第二人称来讲。3.指名生讲志愿军战士的感人事迹。4.填空、交流,然后全班齐读。在朝鲜战场上,__________(谁)为了__________(谁)浴血奋战,__________(谁)为了__________(谁)也付出了很高的代价。两国人民用__________凝成了__________的情谊,因此两国人民不是胜似__________。5.列车越开越远再也看不到亲人熟悉的身影,再也听不到亲人亲切的叮咛,战士们在心里深情地呼唤,朝鲜人民也在心里深情地呼喊,请男生担任战士们深情背诵4-6段,女生充当朝鲜人民可模仿课文语言向志愿军战士深情话别。1全班齐背4~6段。2.思考: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牵动着志愿军战士们的心呢?1.学习第一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圈出你认为重要的词语。2.反馈交流,学生发言。(1)齐读: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引导学生思考“什么事能比山还高比海还深”。②再读课文,划出能表现出志愿军展示与朝鲜人民之间比山高比海深的事例。①学生可抓住动词展开想象,体会大娘的真情。②让学生解释:“雪中送炭”这个词,并理解词意。③指导学生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①放声读重点句,抓重点词,展开想像,体会真情。2.小组合作学习第二、三段。3.反馈交流。品味“噩耗”、“同归于尽”两个词。抓住“代价”一词,说说“代价”具体指什么?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再讨论:前三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1.有感情朗读1~3段,体会大娘、小金花、大嫂的感人事例。2.同学们可以结合学过的课文,展开想像,说一说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做了什么?3.指名生讲志愿军战士的感人事迹。4.出示填空题:学生在练习本上填空、交流,然后全班齐读。5.分角色读:请男生担任战士们深情背诵4-6段,女生充当朝鲜人民模仿课文语言向志愿军战士深情话别。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收集有关抗美援朝中出现的感人小故事,开故事会。再见了,亲人洗补衣服→几夜没合眼比山高比大娘:送打糕→昏倒海深的情再见了亲人救伤员→失去小孙孙谊、我们小金花:和妈妈救老王→失去妈妈的心永远大嫂:挖野菜→失去双腿在一起15.金色的鱼钩教材72页——77页知识与能力:认识本课12个生字和新词,理解“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红军战士团结友爱、顾全大局、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过程与方法:.抓住描写老班长的外貌、动作、语言等重点词句。品读重点语段,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熟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把令你感动的部分找出来,有感情地多读几遍。读、说、写相结合。引导、点拨、评议相结合。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长征途中一个老班长的故事——《金色的鱼钩》!(板书)

二、出示课题,初读课文1.出示课题:金色的鱼钩。(1)朗读课题,应该强调哪个词?(2)读到“金色”这个词语,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语感,说自己想到的,教师可以引导:光明、灿烂、永垂不朽等。2.快速默读课文。(1)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语言表达可以多种多样,也不要求过分简练,大致的意思是: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2)读了课文你有哪些疑问?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重点出示两个问题:①为什么说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②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鱼钩”为题?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1.默读课文,思考: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当“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跟不上队伍时,老班长接受了一个什么任务?当时指导员是怎么嘱咐的?2.出示句子:“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上级”就是“领导”,“上级”怎么会又是“保姆”和“勤务员”呢?指导员的意思是什么?老班长既是“上级”,要在遇到困难时安抚小战士的情绪,要不断鼓励病号战胜困难,走出草地,要在重重困难面前想方设法。又要像“保姆”和“勤务员”一样时时处处关心照顾小战士们。3.同学们,要完成这一任务容易吗?再读课文,想想老班长在完成任务时要碰到哪些困难?4.为了完成他既是“上级”,又是“保姆、勤务员”的任务,老班长是怎么做的?学生抓住课文句子和内容自由讨论。5.这是一位怎么样的老班长?舍己为人,忠于革命,忠于职守……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1.课文主要是抓住老班长的什么来表现他既是“上级”,又是“保姆、勤务员”的呢?(外貌、动作、神态等)小组合作学习,请再读课文,找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句子,划下来,深入体会理解。交流,品读:小组汇报,出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句子,重点讲解: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为什么不到四十岁的炊事班长会显得那么苍老?这说明了什么?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老班长吃得多吗?“嚼”字写出了什么?(食物少,难吃,硬)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说说:读后你有什么感受?3.研读“笑”意。

他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点儿。唉!一条好大的鱼已经上了钩,又跑了!”

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疙瘩。

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鱼汤这么少,为什么老班长还“笑着说”?从“笑”到“收敛了笑容”,再到“露出了一丝笑意”,你读懂了什么?4.长时间的辛苦劳累,长时间的饥饿折磨,终于把老班长累跨了,饿跨了。他终于支撑不住昏倒在黑水潭边。同学们,当我好不容易钓到了小鱼,做好了救命的鱼汤送到老班长面前时,老班长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出示句子:“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奄奄一息”是什么意思?既然是“奄奄一息”了,为什么他说的话中还用了两个“!”?是的,生命垂危的老班长,即使在最后一刻,也没忘记要鼓励三个小战士克服困难走出草地,也没忘记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也没忘记一个共产党员忠于职守的职责。多么可敬的老班长啊!5.把最让你感动的地方用最富深情的朗读来体现。四、前呼后应,解困释疑1.出示最后一段话。思考:“我”为什么要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象征着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一个小小的鱼钩,象征着老班长那忠于革命,忠于人民,舍己为人的金子般的心,也象征着千百万革命前辈的英雄事迹。所以,这篇课文要以“金色的鱼钩”为题。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句话。3.总结: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创造了军事史上的伟大奇迹,历时两年,行程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胜利结束,揭开了中国近代抗战史上崭新的一页!而这一枚金色的鱼钩,却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辈用他们的青春与热血换来的。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1.朗读课题。2.快速默读课文。(1)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读课文,提疑问?1.默读课文,思考指导员的嘱咐是什么?2.读出示的句子。理解“上级,保姆,勤务员”的意思。3.再读课文,想想老班长在完成任务时碰到的困难。4.回答为了完成,老班长是怎么做的?品读课文,主要抓住老班长的外貌、动作、神态等。小组合作学习,请再读课文。2.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说读后的感受?3.研读“笑”意,谈对“笑”的理解和感受。4.当鱼汤送到老班长面前时,老班长是怎么说,怎么做的?说说“奄奄一息”是什么意思?既然是“奄奄一息”了,为什么他说的话中还用了两个“!”?5.用最富深情的语气来朗读课文中最让你感动的句子。1.思考最后一段话。2.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句话。复述课文。15.金色的鱼钩(外表)(内心)接受任务合不拢眼喝道鱼汤喜出望外回味支吾轻声发现秘密摇摇头严厉金色的鱼钩舒展皱纹露出笑意忠于革命命令喝汤收敛笑容拧成疙瘩舍己为人别浪费光荣献身一定要走出草地鱼钩闪光金色的光芒16桥教材78页——81页知识与能力:认识6个生字,学会本课新词、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特色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学习重点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和学习老支书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和学习老支书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2课时一、揭题,创设情景

1.同学们喜欢读小说吗?小说往往以情节曲折、故事扣人心弦,吸引读者。尤其是一篇好的小说,它的魅力是感动我们的心灵,给我们许多人生的启迪!

2.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篇小说,板书:桥。

二.自学课文,要求:(1)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2)想一想:课文写了怎么样一件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深夜,当洪水袭来时,老村支书记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三、再读课文,感受“感动”1.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描写洪水的凶猛的句子?2.交流:(1)出示句子进行对比:①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②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2)理解:“咆哮”是什么意思?山洪是怎么咆哮的?理解“势不可挡”(3)知道学生读出洪水的凶猛。(4)还有哪些句子写出了洪水的凶猛?找出来说一说,读一读。(理解词语:跳舞、狞笑)3.过渡:当洪水袭来时,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踏在水里。惊慌失措的人们你拥我挤地逃跑,寻找生路?他们找到了吗?(找到了,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这是一座普通的桥吗?不,这不是一座普通的桥,因为它窄窄的身躯上将承载一百多号人的生命,整个村庄的生命啊!于是,急于求生的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4.讨论: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么的结果?(学生自由猜测可能发生的结果,感受形势的紧张)5.是的,在危急关头,年迈的村支书没有因为惊慌而失去理智。他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请再读课文,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读一读,说一说。(1)先村民到木桥前,便于指挥。(2)号召党员同志排后,体现党员同志的先进性。(3)不顾私情,支持让非党员村民先行,先人后己。(4)舍己为人,壮烈牺牲。6.你觉得这是一名怎么样的老汉?老汉用自己和儿子的生命换来了一百多号村民的生命,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共产党员先人后己、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他是真正的共产党员!我们学习的一篇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2.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1.自由读课文,找描写洪水凶猛的句子。2.小组合作交流。读出示的句子。(2)、解释:“咆哮”是什么意思?山洪是怎么咆哮的?理解“势不可挡”的含义。(3、4)、读洪水的凶猛的句子。3.说一说,读一读过渡句。4.讨论:如果,大家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么的结果?5.读一读年迈村支书在危急关头,他是怎么做?读怎么说的句子。6.请再读课文,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读一读,说一说。一、抓住言行,研读体会1.指名读第七到第二十三自然段,找出描写老汉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仔细读一读,然后再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2.课堂交流,教师随机指导。(1)出示句子:“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大山。”①老汉“不说话”,却使人们停住了脚步,不再疯一样地拥上木桥。老汉真是“一座山”吗?为什么?老汉先村民到来到木桥前,却没有夺路而逃生,真是一个为村着想,为民着想的好书记,怪不得他受人“拥戴”,老汉在村民中的威信“像一座山”。②联系上下文,理解:拥戴。老汉为什么会受村民“拥戴”呢?想象老村书为村着想,为民着想的事例。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2)出示句子:“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①比较句子: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老汉突然跑上前,从队伍里拉出一个小伙子,叫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很。“冲、揪、吼、像只豹子”写出了什么?(动作果断,不容置疑。)②老汉明知道这是自己的儿子,是自己生命的后代,为什么还一定要小伙子排到最后去?这是一个怎么样的老汉?(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不殉私情,舍己为人)③有感情地朗读句子。(3)出示句子:“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①老汉如果能喊,要喊的是什么?写下来。交流朗读学生所写的句子。②这是一位怎么的老汉?老汉是村支书记,也是一位父亲,他血气方钢,他也充满父爱。但是,当个人与大家的利益相冲突时,他毅然选择的是“先人后己”!所以,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想说的太多太多……3.再读加深感受:选择第七到二十三自然段中令你最感动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二、启发想象,体验感悟1.洪水退了,村民们得救了。但老汉却与自己的儿子却永远离开了自己的亲人。齐读最后四自然段。2.同学们,老汉牺牲后,村民们会怎么做,怎么说?想象当时的一个场景,以不同的身份,写个片断。参考题目:爷爷,我们想您!老支书,慢走!挥泪送别老支书!我们永远纪念您!洪水退后……四、升华感情,总结全文

同学们,现在你知道题目为何是“桥”?

感谢这座桥,让我们读懂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共产党员,真正的好父亲!!!

1.指名读第七到第二十三自然段,找出描写老汉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2.小组交流,读出示的句子(1)、(2)、(3)。①生答:老汉“不说话”,为什么?②联系课文,说说老汉为什么会受村民“拥戴”呢?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①比较句子,动词“冲、揪、吼、像只豹子”写出了什么?②老汉明知道这是自己的儿子,为什么还一定要小伙子排到最后去?③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交流朗读。②、生说说这是一位怎么的老汉?3.有感情地再读第七到二十三自然段中令你最感动的句子。1.齐读最后四自然段。2.想象当时的一个场景,以不同的身份,写个片断。1.自由朗读全文。2.学生讨论:课文为什么最后才交代老汉与小伙子的关系?(1)抄写生字词,朗读课文。(2)写一段话,用上环境描写的手法。(3)摘录课文中有特色的句子。17梦想的力量教材82页——85页知识与能力:认识6个生字。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瑞恩的梦想和他为实现梦想而做出的努力,体会瑞恩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心灵。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诵读课文,通过阅读,明白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瑞恩怎样做,这样做的意义何在,我们从瑞恩身上应该学到什么。了解瑞恩的梦想和他为实现梦想而做出的努力,体会瑞恩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心灵。领悟作者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搜集资料了解非洲缺水的状况1课时一、诵读名言,激情入文

教师: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一位主人公就叫瑞恩。他因为自己的一个梦想而改变了非洲一部分孩子的命运。正是这位小男孩用一颗金子般的心帮助了那些急需帮助的人们,让我们深深感动。

板书课题:17﹡梦想的力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准确,圈出自己认为最关键的词语。

2.教师出示文中重点词,让学生进行说话。

自由选择五个以上下面词语,并把他们连成一句通顺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非洲水井额外水泵

攒钱捐款钻井机流泪瑞恩的井

三、感受梦想,感动爱心

1.读第一、二自然段。(1)瑞恩产生梦想的原因是什么?

(2)指名学生说并指名读“在非洲……成千上万的孩子因为喝了受污染的水死去了。”

(3)出示非洲孩子生活的状况资料(图片以及文字资料)。

(4)齐读这段文字。

教师:所以,瑞恩才有这样的一个梦想──(齐读)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我一口井,好让他有干净的水喝。

2.教师:瑞恩梦想仅仅是为了实现挖一口井让非洲孩子喝上干净的水吗?自由读课文3──13自然段。划出瑞恩实现梦想变化的句子,以及瑞恩在实现梦想过程中的所作所为。并在小组中讨论。

3.学生自学。

4.反馈。

(1)小组学习,汇报,讨论。(2)教师让学生把自己富有个性的答案写再题板或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