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自然教案_第1页
五年级(上)自然教案_第2页
五年级(上)自然教案_第3页
五年级(上)自然教案_第4页
五年级(上)自然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物质的变化——神奇的变化年级五年级第一学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实验与观察,知道不同的两种物质混合后,有些会产生新的物质,有些则不会。技能目标:通过做隐形墨水的实验,初步认识物质变化的多样性。情感目标:初步培养学生探究事物本质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物质变化的多样性,知道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有的会生成新的物质,有的则不会。教学难点指导学生从现象上发现事物变化的多样性。教学具准备水、牛奶、白醋、食用油、泡腾片、橙子、白纸、毛笔、台灯、生锈的物品、纸和纸灰等。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活动一比较几组物质混合后的现象。要求:把下列各种物质进行混合,描述混合物,比较它们各有什么不同。(教师要启发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其它例子,让学生了解物质变化的多样性。特别注意,这里只讨论现象,不出现概念。)2、小结。操作:(1)水和油(水和油混合后不会生成新的物质。)(2)牛奶和醋(牛奶和醋的混合会产生沉淀物,没有生成新的物质。)(3)泡腾片和水(泡腾片和水混合会生成新的物质。)2、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完成活动作业。(教师要启发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其它例子,让学生了解物质变化的多样性。特别注意,这里只讨论现象,不出现概念。)活动二认识几种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简介活动的目的。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认识物质变化中的一类,既在一定条件下某一物质会在变化中生成新的物质。2、归纳。1、观察图片或实物。讨论:1)铁锈是如何产生的?2)铁锈和铁是同一种物质吗?3)纸燃烧后会怎样变化?活动三做隐形墨水。实验要求与过程;讨论:为什么纸上的字可以显现出来?(热量能使橙汁发生化学变化,变成棕色,这是因为液体中的糖分变成焦糖的缘故。)3、还可以使用哪些液体来做隐形墨水?、1、实验操作:*把橙子切开榨出的汁,装在盘子里;*用橙子汁在白纸上写字;*

把写好的字晾干;*把纸放在白炽灯上加热;*

纸上的字变成棕色,显现出来;3、(西柚汁、酸橙汁、洋葱汁、牛奶等)(引导学生讨论出任何含有糖份的液体都可以用来做隐性墨水。)课题1、物质的变化——“魔幻”液体年级五年级第一学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会利用红甘蓝汁变色情况区分酸性、碱性及中性物质。技能目标:学会榨红甘蓝汁。情感目标:体会到身边蕴藏着很多科学奥秘,产生探究兴趣。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利用红甘蓝汁变色情况区分酸性、碱性及中性物质。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初步学会用试剂检测物质的酸碱性。教学具准备红甘蓝、沙子、水、研钵、纱布、水、白醋、小苏打、牛奶、洗洁精、橙子、维生素C片、试管、番茄汁等。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活动一制造“魔幻液体”。师:蔬菜汁有各种色彩,你们知道有的还会变色吗?比如红甘蓝菜,大家试试看先榨出红甘蓝汁,看谁榨的又多又好。2、刚才制造的红甘蓝汁体验,讨论还有其他什么办法制造红甘蓝汁。3、小结。1、操作:分三步:切细、加水和沙研磨、挤汁装瓶。最后贴上标签。交流:(也可以就用手撕使叶片变小。用榨汁机可以更快更好地得到红甘蓝汁。加入水量不能太多,否则溶液太稀释变色效果不明显。)(*指导学生使用小刀注意安全。)活动二变色实验。1、师:现在我们利用自己制造的红甘蓝汁试一试,它能怎么变色?2、师:演示操作,在三个透明烧杯里分别加相同量的自来水、加了白醋的水、加了一茶匙小苏打的水,再各加入几滴红甘蓝汁,对比颜色的变化。

3、

师:你们用自己做的红甘蓝汁来试试,周围有哪些物品能让红甘蓝汁变色?怎么变色?生:依照操作要求,选取物品,溶解或分散在水里,滴入红甘蓝汁,观察变色,结果填入活动记录。小结:活动三用红甘蓝汁检测液体的酸碱性。师:大量生活中的常用物品,都可以用来测试酸碱性,如洗洁精、番茄酱、盐、各种水果、饮料等。师:控制加水量,在配制成溶液后,才可以测试酸碱性活动记录上填写上述操作的结果。实验操作:小结:滴入红甘蓝汁后变成红色的物质是酸性物质,变成蓝绿色的称作碱性物质,不变色的是中性物质。(*引导学生理解物质酸碱性的判别方法。)课题1、物质的变化——变化和复原年级五年级第一学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研究白糖加热与冷却产生的变化,初步认识物质的变化有些可逆,有些不可逆。技能目标:通过制作石膏和黏土模型的活动,初步培养学生对比不同事物性质的能力。情感目标:初步培养学生动手制作的能力。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对比不同事物性质的能力。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初步认识物质的变化有些可逆,有些不可逆。教学具准备酒精灯、白糖、不锈钢勺、黏土、石膏粉、水、卡纸相关的资料或图片等。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活动一研究白糖加热与冷却后的变化。

分组实验要求:讨论:交流各自的实验现象,进行对比。小结:加热白糖要注意火焰的温度不要过高,加热过程中可以用小棒搅拌,保持白糖受热的均匀性。

1、分组实验:A组:加热白糖到变成清亮的液体(物理变化),开始冷却,发现可以变成糖块;B组:加热白糖到变成清亮的液体后继续加热,直到发黄变焦,最后炭化成一块黑色的炭块。(化学变化)(*注意加热方法的指导。)活动二用黏土和石膏制作模型。分组实验:凉干各自制作的模型。3、将两种不同材料的模型敲碎,观察在重新加入水后,是否还能继续制作。1、分组实验:A组:按照教材所要求的实验步骤制作黏土模型。B组:按照教材所要求的实验步骤制作石膏模型。教师可事先准备好石膏和黏土制作的模型,当场敲碎后进行对比。活动三哪些物质的变化可以恢复原样。教材中的插图。讨论:(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

1、观察教材中的插图。2、思考:1)图中哪些变化是可逆的,哪些是不可逆的,你还能举出其它例子吗?。2)如果所有的变化都是可逆的,会发生什么情况?(*用以拓展学生思维。)

课题2、生命的延续——动物的繁殖和哺育年级五年级第一学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初步知道新生命是从受精卵发育开始。技能目标:知道受精卵在母体内发育的叫胎生;直接将卵产在体外,不在母体内发育的叫卵生。情感目标:初步知道有些小动物出生不需要父母照顾,有的需要;不同动物哺育方式也不同。教学重点初步知道新生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教学难点

各种动物的繁殖和哺育方式是不一样的,这与长期适应环境有关。教学具准备新生命形成、鱼、鸟和猫的繁殖和哺育的投影片等。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活动一新生命的形成。师:创设一段情景,让学生提出问题。讨论:生命是如何产生的?先观察,再出示投影片。3、总结:新生命的形成过程。1、小组讨论:2、观察和交流:新生命的形成过程。(*仔细观察和交流。)活动二比较鱼、鸟和猫的繁殖和哺育。1、师:引导学生从上往下、从左至右仔细观察鱼的繁殖过程。2、交流:3、鱼能一次产很多卵,这对繁衍后代有什么好处?4、观察交流:鸟是怎样繁殖和哺育后代的?5、比较:鸟和鱼繁殖后代方面有什么区别?6、观察交流:猫是怎样繁殖和哺育后代的?

1、观察交流:鱼是怎样繁殖后代的?2、(1)鱼的生活环境(2)雌鱼和雄鱼会产生大量的卵子和精子(3)受精卵在水中形成(4)受精卵发育成鱼宝宝不需要照顾。3、(1)水的流动,不能使所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2)受精卵在发育过程中,容易受水环境变化,而不能正常发育成鱼宝宝(3)当鱼宝宝出生后,生活在水中的其它动物将它们当食物吃掉等。看投影片。(1)它们都是卵生的动物(2)鱼的产卵量大,鸟的产卵量少(3)鱼的受精卵在水中发育,鸟的受精卵在鸟窝内(4)鱼不照顾后代,鸟可以孵卵、给宝宝喂食等。6、记录鱼、鸟、猫的繁殖和哺育后代是怎样的?(设计一张表格)(*仔细观察和交流。)课题2、生命的延续——从亲代到后代年级五年级第一学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遗传、变异”的概念,了解到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技能目标:了解到生物性状是由细胞中的基因控制。情感目标:

感受到生命科学的发展和生物新技术的研究和运用。教学重点初步了解科学家运用“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规律”造福人类。教学难点知道生物上下代之间和同代生物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叫变异。教学具准备全家福照片、投影片等。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活动一遗传和变异。1、师:创设一段情景,从“英国皇室的故事”开始。2、引导学生关注到:遗传观察:南瓜、鸡、斑马和一家三口照片,发现在生物传宗接代过程中,你发现什么?4、总结:什么是遗传和变异。1、阅读故事。(了解通婚、血友病是怎么回事)2、小组讨论:为什么欧洲皇室会相继出现血友病?3、(1)生物的物种是相对稳定的:(2)它们的后代不是完全和亲代的特征一样,有差异。4、学生交流。(*仔细观察和交流。)活动二遗传学的诞生和发展。师:讲述孟德尔的故事。2、讨论:是什么控制了生物的各种性状?1、孟德尔对遗传学的贡献;研究碗豆长达八年之久的坚持不懈科学精神;研究碗豆性状时,科学控制变量的故事。2、细胞中染色体、DNA、基因等。(*仔细观察和交流。)活动三生物技术的运用。1、师:提问:(1)杂交水稻的成功,是运用了什么科学规律?(2)运用现代生物技术的意义在哪里?2、介绍克隆技术对现代医学的用处。3、随着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的许多设想正在逐渐实现。4、指导学生撰写科技小论文的方法。1、阅读杂交水稻的资料,谈体会。2、阅读克隆技术文字,谈认识和体会。3、阅读转基因技术资料,谈认识和体会。4、活动作业:按要求写一篇科技小论文。(*认真撰写科技小论文。)课题3、我们周围的大气——空气的成分年级五年级第一学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空气中含有一定比例的氧气,氧气支持燃烧,了解空气的组成,知道空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技能目标:

通过实验,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知道一种证明二氧化碳的方法。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教学重点通过实验和阅读,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教学难点活动一:玻璃杯内的水面升高的原因。教学具准备橡皮泥、瓶盖、盘子、玻璃杯、蜡烛、水、火材、空气成分图、烧杯、麦管、石灰水等。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活动一空气中的氧气。师:预想:在有水的盘子里放入一支点燃的蜡烛,将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可能产生什么现象。2、实验:将玻璃杯罩在燃烧的蜡烛上。3、分析:实验现象和记录的数据。4、小结:空气中有一定比例的氧气支持燃烧。鼓励学生充分预想。2、引导学生关注蜡烛是立即熄灭还是一段时间后熄灭。观察杯中水面的变化。3、多次实验,并做好记录,为分析做好准备。4、学生交流。(*仔细观察和交流。)活动二空气的组成。1、师:讨论:除了氧气,大气中还有什么?2、

在学生交流后教师可介绍一些其他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学生在预想中一般会提到。3、介绍证明二氧化碳的方法,提醒学生不要吮吸吸管。4、鼓励学生课后收集大气对地球和地球生命的作用。1、讨论时可让学生讲依据。观察:空气成分图。2、交流:空气的组成。思考:如何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3、实验:向石灰水吹气。4、阅读:小资料。(*仔细交流和实验。)课题3、我们周围的大气——大气的作用年级五年级第一学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收集资料、交流讨论和制作小报,了解大气对地球及地球上生命的意义。技能目标:

通过设计制作小报,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和设计制作小报的技能。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大气的作用,树立保护大气的环保意识。教学重点了解大气对地球及地球上生命的意义。教学难点整理资料,将内容条例清晰的反应在小报上,使读者明了并赏心悦目。教学具准备课前师生共同收集“大气对大气及其生命意义”的资料、制作小报用纸、彩色笔等。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活动一讨论大气对地球及其生命的作用。1、课前收集资料的学生。(鼓励

要求学生注意倾听,并加以归纳,教师可将学生的归纳板书罗列。)2、在观看录像或老师收集的资料前,提醒学生注意刚才交流时没有提及的。3、可用板书帮助学生梳理归纳。1、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大气对地球和地球上生命作用的资料。2、观看:关于大气对地球和地球上生命作用的录像。3、归纳:大气对地球和地球上生命的作用。

(*仔细观察和交流。)活动二制作大气对地球生命意义的小报。1、师:指导学生考虑各个内容在纸上的位置,把想强调的地方设计得引人注目。先用铅笔画设计图,以便修改。2、

要求学生根据版面设计,将标题、正文、图表等先用铅笔画个框架,等做好后再擦掉。3、

提醒学生认真校对,保证内容正确。4、可让学生将小报贴在规定的地方,注意整体美观,然后组织学生观看同伴制作的小报。1、设计:小报版面并在活动作业上画出设计图。2、制作:小报。3、校对:小报内容。4、交流:小报。(*仔细交流和制作。)课题3、我们周围的大气——保护大气年级五年级第一学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保护大气的重要性,树立保护大气的意识。技能目标:

通过实验和收集资料,了解一些因人类活动而造成的大气污染实例。情感目标:

通过讨论,了解一些力所能及的减少空气污染的做法,培养从我做起的习惯。教学重点了解一些空气污染的危害和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教学难点了解一些空气污染的实例,认识空气污染的危害,感受防止空气污染的紧迫感。教学具准备课前师生收集关于空气污染的实例及其危害的资料、蜡烛、玻璃杯、橡皮泥、瓶盖、盘子、火材等。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活动一空气污染的危害。1、预想:在燃烧的蜡烛上罩上杯子,杯底会怎样?2、实验时引导学生关注火材的气味。3、学生解释可能有困难,教师可向学生进行讲解。4、小结:不完全燃烧会引起空气污染。(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相应的图片或录像,在学生交流后进行补充。)1、交流、预想。2、实验:在燃烧的蜡烛上罩上杯子,观察现象。3、解释:杯底污物和刺鼻气味是从哪里来的。4、交流:空气污染的实例及其危害。(*仔细观察和实验。)活动二减少空气污染。1、师:要求学生讲明理由,教师在此基础上加以补充。2、

组织学生小组交流,并引导学生针对难以落实的方法设想办法,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努力践行。1、讨论: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2、交流:平时已经做的和今后准备做的方法。(*仔细交流和实践。)课题4、岩石与土壤—岩石、沙和黏土的形成年级五年级第一学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阅读和整理资料,了解岩石的成因和它们之间的转化,知道按岩石形成类型,可将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技能目标:

通过模拟实验,知道天气的冷热和水流作用,会使岩石变成沙和黏土。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学得生动。教学重点通过阅读和实验,了解岩石、沙和黏土的形成。教学难点对与岩石的种类、成因和它们之间转化的学习,提供实物和媒体资料。教学具准备黑曜岩、花岗岩、玄武岩、砂岩、页岩、石灰岩、板岩、片麻岩、大理岩;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形成的录像;有裂缝的岩石、光滑的岩石、酒精灯、钳子、水槽、冰水,玻璃瓶、有棱角的碎砖块、沙和水等。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活动一岩石的形成。提供标有名称的岩石让学生观察。2、预想:3、组织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像4、交流:5、在填表前,可让学生先根据岩石的成因将之前所观察的岩石分类。1、观察:黑曜岩、花岗岩、玄武岩、砂岩、页岩、石灰岩、板岩、片麻岩、大理岩的特征。2、预想:这些岩石的由来。3、阅读:小资料――岩石的形成。4、交流:这些岩石的成因。5、填表:根据岩石的成因,填写岩石的名称和种类。(*仔细观察和交流。)活动二沙和黏土的形成。1、观察:2、讨论:3、根据学生的预想,引导学生设计模拟实验加以验证,并明确实验器材所模拟的对象。4、教师演示天气冷热对岩石影响的实验。5、引导学生抓住实验现象,如岩石出现裂缝,有小石块产生,砖块棱角被磨去,不仅解决情境中的问题,还发现岩石变小的事实。6、小结:天气的冷热和水流作用,会使岩石变成沙和黏土。(

提醒学生这些变化在自然界中是缓慢形成的。)1、观察:有裂缝的岩石和光滑的岩石。2、讨论:为什么有的岩石有裂缝,有的岩石很光滑。3、设计:模拟实验。4、观察:5、交流:实验现象。6、思考:还有哪些因素也能使岩石慢慢变成沙和黏土。(*仔细交流和实验。)课题4、岩石与土壤—土壤的成分年级五年级第一学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探究,了解土壤是沙、黏土、水、空气和腐殖质的混合物。技能目标:

通过探究土壤的成分,培养预想、设计和实施方案、分析实验现象、记录过程结果的能力和大胆推测的精神。情感目标:

激发亲近土壤的情感。教学重点探究土壤的成分。教学难点观察土壤做出预想,并设计方案加以验证。教学具准备放大镜,土壤、烧杯、玻璃棒、水、干土壤、铁架台、陶土网、酒精灯、烧杯、玻璃板、滴管、试管夹、砂粒、黏土和土壤各少量,三脚架、三个坩埚等。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活动一检验沙、黏土、水和空气。1、观察: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现象进行推测。2、

针对有空隙说明有空气,手感觉湿说明有水的推测,教师可引导学生设想其他方法,再次加以证实。3、设计:4、实施:5、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土壤成分并加以记录。1、观察:土壤,推测土壤由哪些成分组成。2、交流:推测的结果。3、设计:方案验证推测。4、实施:向土壤中加水。搅拌、静置。加热干土。5、记录:土壤的成分和发现的方法。6.交流:探究结果。(*仔细观察和设计。)活动二检验盐分和腐殖质。1、思考:土壤中还有什么。2、演示实验-加热土壤溶液。(可用铝片代替玻璃片,使实验更为安全)3、演示实验-加热沙、黏土和土壤。(教师可告诉学生:其原因是土壤中有盐分。)交流:加热后三种物体的气味。(教师可告诉学生:其原因是土壤中含有腐殖质。)5、小结:土壤的成分。1、思考:2、观察:3、.交流:实验现象。4、观察:(在学生观察到铝片上的残留物。)观察:(在学生闻到土壤中有特殊气味后。)(*仔细交流和实验。)课题4、岩石与土壤——保护土壤年级五年级第一学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和讨论,了解土壤污染的危害及其原因以及水土流失的危害。技能目标:

通过模拟实验,知道流水与水土流失的关系,以及植物在防止水土流失中的作用。情感目标:进一步提高实施对比实验的能力和爱护绿化的意识。教学重点了解土壤污染和水土流失的危害,树立保护土壤的意识。教学难点通过模拟实验,知道流水与水土流失的关系,以及植物在防止水土流失中的作用。教学具准备土壤污染和水土流失的相关录像或图片、水槽、鞋盒盖子(去一侧短边)、水壶,适量土壤,适量带草皮的土壤等。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活动一土壤污染。1、比较:未受污染和已受污染中玉米的生长情况。2、讨论:人们的哪些行为会造成土壤污染。3、观察:P27图片或相关录像。4.交流:观察结果。5.观察:6、小结:人类活动造成土壤污染的途径。

1、比较:讨论:3、观察:4、交流:5、观察:P27图片或相关录像。(*仔细观察和交流。)活动二水土流失。1、观察:2、交流:水土流失的危害。3、设想:保护土壤不被水流冲刷的方法。4、实施:模拟对比实验并记录。5、交流:实验结果。6、介绍:防止水土流失的做法。7、讨论:我们可以为保护土壤做些什么。

1、观察:P28图片。2、交流:3、设想:4、模拟对比实验并记录。(强调可比性)5、交流:实验现象。6、在比较流下的水的多少、状况和泥沙的多少的基础上,分析植物在防止水土流失中的作用。7、引导学生针对土壤污染的原因和防止水土流失的做法进行讨论。(*仔细交流和实验。)课题5、感知外部世界——眼睛的作用年级五年级第一学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人的眼睛是人获取认识客观世界信息的主要器官之一。技能目标:用视角测量仪测量双眼视角大小。情感目标:爱护自己眼睛,给自己眼睛有一个正常的生活环境、良好的生活习性。教学重点初步知道人眼睛的基本结构与其功能。教学难点双眼视觉视野的正确测量。教学具准备视角测量仪、老式照相机、阅读有关的书籍与资料等。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活动一观察、认识眼睛的结构。1、师:说一说:你了解自己的眼睛吗?(让学生自由议论,甚至可从文学的角度议论。)2、提问:人的眼睛的结构是怎样的?3、小结。1、说一说:(1)观察:p31页上人的眼睛。(2)小组议论。2、回答:人的眼睛的结构是怎样的?(1)观察:p31页上人眼的结构图或模型。(人的眼睛基本有角膜、晶状体、瞳孔、视网膜与视神经构成。)3、交流:角膜、晶状体、瞳孔、视网膜与视神经的作用。要求课前去阅读有关的书籍与资料,便于课堂交流。活动二模拟、人眼的工作原理。1、师:提问:人眼是如何来工作?2、模拟实验:(1)实验中的仪器各代表人眼的哪个部分?(2)实验的结果:留在屏幕上的像是倒的,人眼看到的为什么是正的?(3)阅读:白玉兰博士的话。3、探讨:照相机是不是模仿人的眼睛结构与功能创造出来的?(最好提供一个能拆卸的照相机。)1、小组讨论。2、操作模拟实验:(1)操作活动的器材要精确地准备好。(2)汇报实验的结果。(3)阅读:白玉兰博士的话。3、小组交流:(1)找一找照相机的结构与人眼结构相似的地方。通过照相机的机构与功能与人眼结构与功能相似的教学,其目的是为了加深人烟结构与功能的理解。活动三操作、双眼的本领大。活动四资料阅读、眼睛的功能。1、师:既然“一目(能)了然”为什么人还要生双眼?2、试一试:用一个眼睛和两个眼睛看广阔的远景有什么不同?(1)小结:两个眼睛的视野大。3.制作:视角测量仪。4.测量:5.总结:人的双眼视角大。1、师:提问:双眼除了视角大以外还有什么本领?2、这是什么道理?小结:双眼视觉有立体知觉,能准确判定物体所处的空间位置。3.人的双眼的功能很大,怎样保护好自己的眼睛.1、议一议:2、试一试:(1)实地观察。3、制作:4、(1)测量自己的双眼视野并记录;(2)交流:测量结果;(3)统计测算:全班学生的双眼的视野的平均角度。1、思考。(1)讨论:(2)验证小实验:A:对笔尖;(3)验证小实验:B:进瓶口;(4)自行设计实验,并介绍。2、小组交流。3、自由交谈。双眼视角的测试,教师要正确的示范,指导学生多次练习。引导学生认识保护眼睛,给自己的眼睛一个正常的生活环境,良好的学习习惯。注:眼睛结构模型:1.角膜:眼球最外面的一层透明体,用来收集图像。2.晶状体:透明而有弹性,能收缩和舒张,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准确成像在视网膜上。3.瞳孔:在角膜和晶状体之间,中央有小孔,小孔能放大和缩小,从而调节进入眼睛的光线强弱。4.视网膜:眼睛最里面一层,能呈现图像,信息,但是倒图像。5.视神经:能把双眼获得的图像大小、形状、色彩、动与静等信息传递给大脑。6.大脑:一是把颠倒的图像重新翻转,二是将来自左右双眼的二个图像组合成一个图像。课题5、感知外部世界——我们的双耳年级五年级第一学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初步了解人的耳朵的结构与各部分的功能,以及人的耳朵是双耳结构。技能目标:单耳听觉本领(功能)与双耳听觉眼本领(功能)的比较。情感目标:爱护自己耳朵,给自己耳朵有一个正常的生活环境、良好的生活习性。教学重点初步知道人耳朵的基本结构与其功能。教学难点理解耳朵具有控制人体平衡的特殊生理功能。教学具准备耳朵的内部结构、手电筒、阅读有关的书籍与资料等。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活动一观察、耳朵的内部结构。1、师:说一说:你了解自己的耳朵吗?(让学生自由议论,甚至可从文学的角度议论。)2、提问:人的耳朵的结构是怎样的?3、小结。1、说一说:(1)观察:p33页上人的耳朵。(2)小组自由议论。2、回答:人的耳朵的结构是怎样的?(1)观察:p33页上人耳朵的结构图或模型。(人的耳朵基本有耳廓、耳道、鼓膜、听小骨、耳涡与听觉神经构成。)3、交流:耳廓、耳道、鼓膜、听小骨、耳涡与听觉神经的作用。要求课前去阅读有关的书籍与资料,便于课堂交流。活动二模拟、鼓膜的工作。1、师:提问:人耳是如何来工作?2、模拟实验:3、小结:鼓膜受声振动而产生人能听到声音。(1、小组讨论。2、操作模拟实验:(1)小组合作按p33的顺序模拟实验。(2)观察:手电筒的反射光柱的变化。3、实验的结果。在实验中注意拿手电筒的学生不能发生位置的变化。活动三操作、双耳的作用。1、师:提问:人长两只耳朵有什么好处?2、用一个耳和两个耳听声音从哪个方向传来有什么不同?3、小结:两个耳朵能准确判断发音的位置。1、议一议:2、试一试:(1)分组实验并记录练习册p15页。(2)交流:实验结果。3、小组讨论。总结:声音到达左、右耳的时间不同,所以耳朵能辨别声音的方向。要求学生一定要蒙上双眼,才能开始实验,教育学生要认识到这是一个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活动四资料阅读、耳朵的平衡功能。。1、师:提问:耳朵除了有辨别声音方向的功能还有什么其他的功能?2、人的双耳的功能很重要,怎样保护好自己的耳朵.1、阅读资料:p34页耳朵的平衡功能。2、小组自由交谈。在航天员的选拔中耳朵的平衡功能是重要的一项指标,可结合神州飞船的升空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注:耳朵内部结构模型1.耳廓:耳廓是突出在外的部分,一般就是称为耳朵。2.耳道:是一条呈S形弯曲的、长约2.5厘米的管道。3.鼓膜:是一层椭圆形半透明的薄膜,直径约10毫米,厚约0.1毫米。受到外来的声波会产生震动。4.听小骨:听小骨有三块,能把外来的声波传到内耳,引起听觉。5.耳涡:是一片蜗牛壳状的内腔,耳涡内排列着许多听觉细胞。6.听觉神经:是把声音传送到大脑的通道。课题5、感知外部世界——味觉和嗅觉年级五年级第一学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人的舌头与鼻子也是人感知外部世界必不可少的重要器官;了解人的舌头与鼻子结构与功能。技能目标:初步了解“嗅觉影响味觉”的生理功能。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科学方法去探究人体的科学。教学重点初步知道人舌头与鼻子基本结构与其功能。教学难点理解“嗅觉影响味觉”的生理功能。教学具准备舌头与鼻子结构与功能模型、阅读有关的书籍与资料等。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活动一舌头的感觉。实验:分辨糖水和柠檬水。说一说:哪些部位感受到了哪些味道?观察:p35页舌头的不同的味觉区的结构图。阅读p35页资料:舌头还能产生什么感觉?1、实验:(1)分辨糖水和柠檬水。(2)小组自由议论。2、将水点在舌头的不同部位。3、观察:p35页舌头的不同的味觉区的结构图。(甜、酸、咸、苦四种味道)4、p35页资料:舌头还能产生冷、热与疼的感觉。要求注意食用的卫生安全。活动二尝味道。实验:尝味道。(要求学生一定要蒙上双眼,捏住鼻子,才能开始实验)2、记录:实验结果。3、交流:我的发现-----4.小结:嗅觉能影响味觉。实验:尝味道:辨别柠檬水和可乐。2、汇报记录实验的结果。3、交流:我的发现-----4、小结:嗅觉能影响味觉.培养学生能通过实验、科学方法去探究人体的科学。活动三鼻子的结构。1、师:提问:鼻子是怎样感觉气味的?2、了解人鼻子结构。3、小结:人的鼻子也是人感知外部世界必不可少的重要器官。1、议一议:2、观察:p36页的鼻子结构图或模型。3、小组讨论交流:鼻黏膜(含有嗅觉感受器)、嗅球与嗅觉神经。要求课前去阅读有关的书籍与资料,便于课堂交流。课题5、感知外部世界——感觉与神经系统年级五年级第一学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人的皮肤是人感知外部世界最大的感觉器官。初步了解皮肤的结构与功能。(2)知道由脑、脊髓与广泛分布在全身各个地方的周围神经组成的神经系统,是人体一个重要的系统。初步了解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技能目标:通过实验初步理解感觉器官与神经系统的统一性。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科学方法去探究人体的科学。教学重点初步知道皮肤与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其功能。教学难点理解感觉器官与神经系统的统一性。教学具准备米尺、阅读有关的书籍与资料等。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活动一皮肤有哪些感觉。1、问题:为什么我们在夏天会感到热,而在冬天会感到冷?2、皮肤有哪些感觉?3、小结:皮肤是人的感觉器官,可感受到触、压、痛、冷、热等5种感觉。1、小组自由议论。2、试一试:触、压、痛、冷、热5种感觉。注意学生的安全,不要弄破皮肤。活动二皮肤的结构。1、认识皮肤。2、观察:p37页上人的皮肤的结构图或模型。3、问题:人的皮肤结构是怎样的?说一说:你了解自己的皮肤吗?2、议论:3、交流:我的发现-----表皮,真皮,皮下组织,神经的作用。要求学生课前去阅读有关的书籍与资料,便于课堂交流。活动三人的神经系统。师:提问:人体的神经系统是有哪些组成的?2、小结:人体的其他系统由神经系统统一调控。1、人体的神经系统组成。(1)观察:p38页上人体的神经系统的结构图(2)议论:----(3)阅读:了解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的作用.要求学生课前去阅读有关的书籍与资料,便于课堂交流。活动四实验:抓米尺,测反应。对学生进行实验方法的指导。讨论:抓米尺时,眼睛,手和神经系统是怎样协调工作的?1、实验:抓米尺,测反应。(1)实验(2)记录实验数据练习册p16页(3)交流:我的发现------2、通过抓米尺,测反应实验初步理解感觉器官与神经系统的统一性。米尺的零刻度朝下,起始位置为食指和拇指的中央课题6、身体的律动——呼吸年级五年级第一学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初步知道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作用。技能目标:初步知道呼吸是由呼吸器官各器官协同进行的。情感目标:

知道呼吸系统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应该保护好呼吸器官。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初步知道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作用。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知道这些呼吸系统的器官是协调工作进行呼吸的。教学具准备呼吸系统挂图或模型、肺呼吸模拟实验:钟罩、Y型玻璃管、气球、橡皮薄膜等。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活动一认识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1、问题:在“深呼吸”活动中,感觉身体哪些部位在一起运动。2、说说:你知道哪些器官组成了呼吸系统?3、观察:呼吸系统图。4、这些呼吸器官在呼吸中各起了什么作用?1、学生“深呼吸”活动。2、小组交流。观看图片:认识一些呼吸器官。小组讨论。

学生进行深呼吸活动前,应指导他们静心地去体验,才会有一定的感觉。活动二肺和其他器官协同呼吸。1、观察模拟肺呼吸的实验器材。2、模拟装置中钟罩、玻璃管、气球、橡皮薄膜各替代呼吸系统中什么器官?3、向下拉橡皮薄膜时,钟罩里的气球大小有什么变化?4、观察呼气和吸气的示意图。观察实验器材:各是替代了什么?小组讨论。仔细观察。4、讨论:肺是怎样和其他器官协同进行呼吸的?观察模拟实验后的讨论,教师可引导他们同时观察教材中“呼吸的示意图,”去理解呼吸时肺和其他器官协同工作的。活动三保护呼吸器官。1、师:提问:怎样才能保护好呼吸器官?2、保护呼吸器官的措施。1、小组交流。2、小组讨论。教师可从提高人的肌体素质和周围环境两方面引导学生思考保护呼吸器官的措施。课题6、身体的律动——血液循环年级五年级第一学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初步知道循环系统主要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技能目标:初步知道人的心脏将血液通过血管送到全身各处,它总是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情感目标:初步知道血液循环对生命地重要意义,激发学生探究人体内脏器官奥秘的兴趣。教学重点了解人的心脏的功能,以及血液循环的过程与作用。教学难点了解人的心脏的功能,以及血液循环的过程与作用。教学具准备循环系统挂图、血液循环挂图、听诊器、秒表或钟表等。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活动一循环系统的组成。1、测量并记录自己每分钟心跳和脉搏次数。2、从测量结果来看,说说脉搏和心跳之间有什么联系?3、观察: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图。1、测量并记录。2、小组交流。3、观看图片:认识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到循环系统是一个密闭的管道系统。。活动二心脏的功能。1、观察:人的血液循环示意图。2、师提问|:人的血液怎么会不停地循环着?3、观察:心脏模型或图(或水泵的演示)4、讨论:心脏的功能。观察:人的血液循环示意图。2、小组思考并讨论:3、小组观察:4、小组讨论:关于心脏的功能,教师最好通过光盘或挂图和学生一起讨论,并作解释。活动三血液循环系统对生命的意义。1、观察:血液在人体中循环的漫画图。说说:血液在人体中是怎样循环的?血液在人体内循环的不同阶段中,承担着什么任务?血液循环系统对生命具有什么重要意义?你对于血液还知道些什么?它还有什么功能?1、小组观察:2、小组思考并讨论:指出循环过程的路线(二个循环路线)3、小组讨论:小组思考并讨论:阅读资料并交流:关于血液组成的认识,这里不作要求,但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等方式拓展学习。课题6、身体的律动——骨骼和肌肉年级五年级第一学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初步知道骨骼由206块骨组成以及骨骼的功能;初步知道人体中有600多块肌肉,以及骨骼肌的作用。技能目标:通过观察和体验,初步知道骨骼配合骨骼肌使人体运动。情感目标:知道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利骨骼和肌肉的生长。教学重点了解人的运动离不开肌肉和骨骼。教学难点理解骨骼是怎样配合肌肉完成运动的。教学具准备人体的骨骼和肌肉的挂图或模型等。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活动一认识人体的骨骼。1、摸摸、捏捏自己的手臂和手指,体验有什么感觉,想想里面有什么?2、说说感觉到手臂或手指里硬硬的是什么、又软又有弹性的是什么?3、观察:鸡翅的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成。4、观察:人体的骨骼图或模型,说说这些骨头的名称。5、运动你的肩部、肘部和手指、颈等部位,感受一下不同部位骨与骨是靠什么连结的?6、用直尺和胶布固定手指或手腕关节,然后活动或做事,感觉有什么影响,从而进一步体验关节的作用。1、摸摸、捏捏自己的手臂和手指。2、交流自己的感受。3、仔细观察。4、边观看图片边讨论:人体中的骨骼又哪些功能?5、在活动中感受。6、观察骨骼模型或图,说说人体不同部位的关节,其运动有什么特点?

骨骼在人体内部,学生是看不见的,因此教师必须向学生提供模型或图,便于学生观察、认识。活动二认识人体的肌肉。1、观察:人体肌肉的挂图,说说它们都一样吗?活动:感觉哪个部位的肌肉鼓胀起来了?1、观察:人体肌肉的挂图。2、活动:右手握紧拳头,或用劲弯曲手臂,同时用左手摸摸右手的上臂或下臂,感觉哪个部位的肌肉鼓胀起来了?人的各种运动都由肌肉运动来完成,骨骼肌在全身有600多块,约占体重40%。活动三骨骼肌的锻炼。1、观察:骨骼配合肌肉运动的活动模型。2、说说人体的运动是靠什么进行的?3、体验怎样的运动,可使某一部位的肌肉和骨骼得到锻炼。4、运动中怎样避免骨骼和肌肉受伤?1、观察发现:“骨骼肌”的收缩、舒张使手臂曲伸。2、小组思考并讨论:3、小组讨论:做一些不同的运动来体验。4、小组思考并讨论:理解由于骨骼肌的收缩、舒张,才使人体的身体能够活动。除了让学生自己体验外,可配活动模型或图便于学生认识。课题6、身体的律动——运动与身体的变化年级五年级第一学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运用观察、模拟等方法,了解与运动相关系统的器官。技能目标:

能向同学交流自己对运动需要许多系统相互协调、配合的体验和感受。情感目标:通过知识学习提高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教学重点保护好各个系统中的器官很重要,必须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教学难点能运用观察、模拟等方法,了解与运动相关系统的器官。教学具准备测量肺活量、心跳、体重用的器具等。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活动一肺活量及一分钟心跳的测量。1、测量一分钟心跳。2、测量肺活量。3、比较两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1、男女生测量一分钟心跳,并记录。2、男女生测量肺活量,并记录。3、仔细观察。(男女生数据分开比较)分成经常运动与不经常运动两组学生,进行比较。活动二经常运动的好处。1、观察:人体剧烈运动后,会产生什么现象?2、小结。1、小组交流。2、人体在做剧烈运动时,需要的养料和氧气也相应增多;血液循环加快;呼吸变得急促等。人体剧烈运动后的正常反应。活动三保护身体的运动。1、观看运动员运动的录像。2、说说人体的运动时要注意些什么?3、小结。观看录像。2、小组思考并讨论:3、从保护身体角度而言:运动前应充分做好准备活动,避免肌肉拉伤;有难度的运动,一定有老师保护;运动后要及时把汗檫干,注意保暖。4、充足的睡眠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促使大脑消除疲劳等。充足的睡眠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促使大脑消除疲劳等。课题7、营养与消化——食物与营养年级五年级第一学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初步了解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知道各种食物中包含的营养成分都不是单一的。技能目标:学会用简易的方法检测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情感目标:教育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教学重点知道各种食物中包含的营养成分都不是单一的。教学难点用简单的方法检测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教学具准备土豆、碘液、酒精灯、猪肉、花生、餐巾纸等。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活动一根据所含营养成分对食物分类。1、罗列出一天中所吃的食物。出示食物营养成分表。(糖类这个词在概念上等同与通常说的碳水化合物,其中包含了淀粉。)3、交流小结。1、记录一天中所吃的食物。2、根据食物营养成分表找出含蛋白质、脂肪、糖类较高的食物。3、填写活动作业。

糖等同与碳水化合物,其中包含了淀粉,教学中教师要加以说明,检测食物中的淀粉做准备。活动二检测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1、分组实验:(1)用碘液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碘液能使淀粉变成蓝紫色,然后再根据这个性质来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2、用燃烧的方法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较多的蛋白质。3、用挤压的方法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脂肪。用碘液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1)切开一个土豆;2)将碘液涂抹在切面上;3)观察碘液颜色的变化。2、用燃烧的方法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将一小块猪肉用镊子夹住放在明火中加热。3、用挤压的方法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脂肪。将一粒花生用餐巾纸包裹住,用一硬的物体将花生压碎,打开餐巾纸,观察纸上的痕迹。不要把检测变成验证。课题7、营养与消化——食物的旅行年级五年级第一学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不仅指消化道器官也包括分泌消化液的器官。技能目标:初步认识食物的消化过程,知道食物只有经过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情感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探究食物消化的奥秘。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食物的消化过程,知道食物只有经过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教学难点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探究食物消化的奥秘。教学具准备人体消化器官解剖图或人体内脏模型、烧杯、鸡蛋、开水、多酶片等。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活动一观察人体消化器官。1、观察食物在人体内的“旅行”。2、根据食物的旅行线路,说出人体消化道的几个器官名称。3、认识分泌消化液的几个消化器官。4、食物在人体内要经过哪些器官?5、除了消化道器官外,还有哪些器官也是人体的消化器官,为什么?1、

观察与讨论:(通过模型)2、(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3、(唾液腺、肝脏、胆囊、胰腺)。4、

完成活动作业。(按顺序填写出人体消化道器官)5、小组讨论:(食物的消化不仅要靠在消化道内被研磨,还需要肝脏、胆囊等器官分泌的消化液帮助消化,所以这些器官也是人体的消化器官。)

要引导学生了解食物必须先经过消化,才能被吸收,口腔、胃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器官,营养主要是靠小肠来吸收的。活动二模拟食物在胃中的消化。1、实验:(1)模拟蛋白质在胃中的消化过程。2、小结。食物的消化过程除了物理消化主要是靠消化液进行化学消化。知道食物在消化过程中被咀嚼、研磨成“食糜”仅仅是物理变化,这时食物中的营养还是不能被人体吸收的,必须通过消化液的作用,才能使它们变化成能溶于水的营养(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实验:1)将蛋清拌匀,倒入沸水中,出现白色丝状物,说明不能溶于水2)在杯中加入碾碎的“多酶片”(模拟胃蛋白酶的作用)搅拌。3)观察:丝状物逐渐消失,说明溶解在水中了。2、小结。食物的消化过程除了物理消化主要是靠消化液进行化学消化。课题7、营养与消化——营养与健康年级五年级第一学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初步认识食物中六大营养成分的作用;初步了解饮食结构与人体体重变化的一般规律。技能目标:通过调查、评估家庭饮食结构情况,知道要注意饮食结构,讲究合理的食物搭配。情感目标: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通过调查、评估家庭饮食结构情况,知道要注意饮食结构,讲究合理的食物搭配。理解营养与热量之间的关系。教学具准备学生对自己家庭一天的饮食情况进行调查,记录调查的结果等。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活动一讨论食物中各营养成分的作用。1、食物中各营养成分的主要作用是怎样的?2、交流。1、

阅读资料并讨论。2、小组交流。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网站或其它类型的资料供学生阅读。活动二调查并评估自己家庭的饮食情况。1、汇报。根据营养成分的作用重点评估一位同学的调查情况。交流小结。1、汇报各自调查的家庭饮食情况。2、(集体评估)3、

学生自己评估各自的调查情况并完成活动作业。务必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准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一张调查表,便于学生操作和交流。活动三讨论体重与饮食结构的关系。1、说说哪些食物是高热量的,哪些是低热量的?2、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计符合自己的食谱。3、

交流小结。1、观察教材中的插图。2、设计符合自己的食谱。3、阅读小资料。本活动的难点是要帮助学生理解营养与热量之间的关系。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阅读课文中的资料。课题8、卫生与健康——常见疾病年级五年级第一学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初步了解一些致病微生物引起的疾病;了解常见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技能目标:知道疾病带来的变化有些很显著有些需要借助仪器来发现。情感目标:关注自己的健康。教学重点了解常见传染疾病的传染途径。教学难点知道疾病带来的变化有些很显著有些需要借助仪器来发现。教学具准备听诊器、体温计、酒精棉球、X-光片;与非典流行有关的资料(报纸、网页等)等。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活动一讨论常见疾病以及相应身体变化。1、师:你生过什么病?生病的时候和平时有什么不同?2、师:去医院的时候医生会怎么检查身体?(身体的变化有的显著有的不明显,要借助工具和仪器。)1、

小组交流:讨论疾病带来的变化。完成活动作业P26。3、操作听诊器、体温计等;观察X-光片。

关注身体的变化,有病及时去医院就诊。活动二讨论传染性疾病传播途径。1、出示教材P59几种致病微生物图片。2、师:介绍非典型性肺炎资料。3、师:总结传染病的几种传播主要有空气、食物与水、生物媒介、接触传播等,另外血制品传播也是一种途径。1、小组讨论:它们所导致的疾病的情况,包括疾病的名称、症状、流行季节、易感人群等。2、完成活动作业P26,举例说明一种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以及防止其传播的方法。3、讨论:感冒多发季节如何减少感冒传播?传染病流行三要素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等。课题8、卫生与健康——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年级五年级第一学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知道人有一定的免疫能力,知道提高人的免疫能力的主要途径。技能目标:预防接种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制作个人预防接种记录表。情感目标:关注自己的健康。教学重点了解合理用药的重要性。教学难点药物不良反应,了解自己有无药物过敏史。教学具准备预防接种证、常见药物(有外包装及说明书)等。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活动一认识预防接种可以增强免疫力。1、

师:为什么有人经常生病,有的人很少生病?为什么有时生了病不吃药也会好?2、师:有没有办法让人不得病?介绍预防接种。3、师:介绍天花与牛痘资料。1、

小组交流:讨论自己的健康状况。2、查找个人预防接种资料,制作近两年接种项目与预防疾病的对照表,完成活动记录P27。

人体有免疫力,如白细胞是一种免疫细胞。活动二阅读药物说明书,讨论合理用药。1、出示药物适用的病症,用法与用量,药物不良反应,个人有无对该药物过敏史等都是关键信息。2、讨论服药的注意事项。1、阅读药物说明书,圈出其中对于服药重要的信息。2、服用药物时要遵医嘱用药,按时按量,一般不与牛奶、果汁同服,注意药品有效期,定期整理家庭药箱等。3、整理完成活动记录P27,制作一张合理用药的注意事项清单。提醒学生过期药物不能随意丢弃,会污染环境,应回收到指定地点。课题8、卫生与健康——吸烟和酗酒的危害年级五年级第一学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了解吸烟、酗酒对身体的主要危害。技能目标:

初步学习对比实验方法。情感目标:关注自己的健康并初步培养社会责任感。教学重点认识香烟中物质对生物的毒性。教学难点认识香烟中物质对生物的毒性。教学具准备两株有蚜虫的植物、收集烟蒂、香烟外包装、杯子等。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活动一试验烟蒂浸出液对昆虫的影响。1、师:吸烟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