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州省遵义市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评分一、听力与表达(认真听材料两遍,完成练习)(5分)1.听力题(1)故事中的大黄龙作恶多端,它都做了哪些坏事?(多选)()A.呼风唤雨破坏庄稼 B.吞云吐雾残害生灵C.发怒作恶 D.强迫人们献上贡品(2)请给大家推荐一个你最喜欢的民间故事,并说说你的理由。二、积累与运用(25分)2.根据语境,读拼音,写词语。书,人类文明的“长生果”。在书中,我认识了怒发冲冠的蔺相如、fùjīngqǐngzuì的廉颇、守岛的海防战士……他们是我精神的qǐdí者;在书中,我结交了许多动物朋友,有身段shìyí的白鳖,有小巧línglóng的松鼠……它们是人类的好伙伴;在书中,我见识了圆明园建筑的jīnbìhuīhuáng,享受了月夜给我带来的xiányì……真可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字音、词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恩惠理索当然颓败(tuí)酬谢(chóu)B.平衡震天动地凛冽(lǐn)间隔(jiàn)C.夜幕不计其数勉强(mián)冤枉(wàng)D.消毁迎接不瑕酵母(jiào)嫉妒(jì)4.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①战争年代的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中,过不上安稳的日子。②我把妈妈新买的花瓶放安稳后,就去写作业了。B.①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②记者对新鲜的事物都有敏锐的洞察力。C.①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②这篇文章中作者对人物的心理描写细腻生动。D.①松鼠的窝,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②突然降温,去年买的羽绒服已经偏小,只能勉强穿一下了。5.下列句子中,画线部分不可以用括号里的词语替换的一项是()A.俗话说得好: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要做懂得感恩的人。(饮水思源)B.东西好不好要大家说,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是没有用的。(直言不讳)C.人活着要有理想,有作为,切不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D.像这样前怕狼后怕虎,我们必将一事无成。(畏首畏尾)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洞里经常准备开水、干粮、被子、灯火,在里面住个三五天不成问题。B.过去、现在、未来,中国、外国,都是相互影响、联系、制约的。C.松鼠面容清秀、眼睛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讨人喜欢。D.圆明园内有武陵春色、蓬岛瑶台、平湖秋色等景物。7.将下列句子按一定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从春花读到秋月,从旭日东升读到夕阳西沉。②在日夜无声流转中,或悟人生道理,或叹人生苍凉,都不失为人生之快事。③在春秋默默交替里,心情因书时而大悲,时而微喜,一波三折,起伏不定。④坚持读书,是生命中最好的习惯。A.④①③② B.①③②④ C.①②③④ D.④③②①8.按要求完成练习。(1)选择一个词语,用具体的情景描述词语的意思。足智多谋处心积虑得意忘形举世闻名:(2)读例句,体会作者是如何把一个画面写具体的,仿照例句写一写。例:夕阳西下,乌鸦归巢。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巢里飞去。夜晚,月亮升起来了。9.背诵与默写。经典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象征着少年中国的灿烂前程和发展无可限量;“,不拘一格降人材”是龚自珍对优秀杰出人物涌现的期待;“默而识之,学而不厌,”劝勉我们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面不倦息;“莫等闲,,”激励我们趁着年少而奋发向上,不要把大好青春等闲虚度。三、综合性学习(5分)10.新学期开始,王小明作为班级图书管理员,制定了班级《图书借阅公约》,可同学们却说里面有“霸王条款”,请你读一读该公约,指出不合理的条款,并改正。图书借阅公约一、要爱护图书,不在书上乱涂乱画。二、借阅图书要登记,每人每次限惜阈一本。三、图书归还日期由管理员确定,让何时还就何时还。四、图书如果被损坏,借书人应照价赔偿。(1)我认为该公约第条不合理,我会这样修改:。(2)为了使同学们从图书角读到更多更好的课外书,我还有一个金点子:四、阅读与理解(35分)村夜[唐]白居易霜草①苍苍虫切切②,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注释】①霜草:被秋霜打过的草。②切切;虫叫声。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12.用自己的话描绘“月明荞麦花如雪”一句展现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寓情于景,诗人匠心独运地借自然景物的变换。写出了自己的情感变化。B.诗歌首句通过描绘苍苍苍霜草和切切虫鸣,展现了一幅宁静优美、富有生机的秋夜图景。C.“村南村北行人绝”一句描绘了村庄空寂无声的景象,流露出一种孤独寂寞的情绪。D.“独出门前望野田”是诗歌的过渡,诗人将视野由村庄转向田野,景物的氛围也随之变化。非连续性文本【材料一】2023年11月16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新一代海洋水色观测卫星01星,主要任务是通过对海洋中海水的颜色进行观测,从而反演海洋水体成分,可满足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交通和气象等行业的应用,助力海洋环境保护,维护我国海洋权益。从太空看地球,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地球表面被蓝色的海洋占据。海洋中的水有十三亿五千万立方千来,是地球总水量的97%。地球被称为蓝色星球,就是因为海洋的那片蓝色。海洋是一个巨大的系统,海洋正常运转保证了地球的气候、温度等环境的稳定。然而近几十年,人类文明的发展逐步对海洋造成了污染。工业污染物排放、生活垃圾污染、过度捕捞等对海洋环境的破坏愈演愈烈。【材料二】海洋塑料污染是全球海洋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海洋中漂浮的塑料垃圾在物理和化学共同作用下,逐渐破碎形成微塑料,并吸附重金属、酸碱和有机污染物,被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鱼类摄食后进入海洋生物链,影响所有的海洋生物,破坏整体的海洋生态环境,同时也危害人类。【材料三】国家发改委提供的数据显示,现在我国每年用于商品包装的塑料袋总量约为160万吨。据测算,生产1吨塑料需要耗3吨石油,那么一年仅塑料袋就需要将近480万吨石油。记者调查某超市19:15-19:35的20分钟内购买者的塑料袋使用情况,其间共有57个人付款,下面是他们使用塑料袋情况统计图:14.读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海洋中的塑料垃圾只会破坏整体的海洋生态环境。B.太空看海洋主要通过卫星来观测海洋水体的颜色。C.“据测算,生产1吨塑料需要耗3吨石油,那么一年仅塑料袋就需要将近480万吨石油。”句子中的“仅”删掉后,意思不会改变。D.从【材料三】中的统计图可知,使用塑料袋的人最多。15.【材料一】中的画线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塑料垃圾是如何污染海洋的?结合【材料二】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污染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结合材料,写一条宣传标语,号召大家保护海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墨菱塘(节选)①故乡的菱塘是散漫的,远眺像一幅幅大大小小的水墨画,零零散散地侧卧于村边地头,大的有几十亩,小的仅半亩多。每年初春,热过了一冬的菱塘便渐渐有了生机,起初疏疏朗朗的,细小的菱叶漂浮于碧水间;一过“黄梅”,菱叶们便争先恐后地长满菱塘,拼得密密匝匝的。此时,一张张翠绿的菱叶被支棱得翘了起来,菱盘上缀满了一丛丛白色的、淡红色的小花,微风送来缕缕馨香,红蜻蜓、花蝴蝶、小青蛇,还有鼓眼睛的青蛙,在菱盘上尽情地嬉戏。几个心急的孩子,时常在放学后奔到菱塘边,折一根树枝拨开两三块菱盘,看看结了菱角没有。②临近中秋节,故乡的采菱女便开始采“头朝菱”了。穿着各色衣裙的采菱女有的划一叶扁舟,有的满一只水盆,穿行在绿色的“水巷”里。她们一只手掀起一块水淋淋的菱盘,另一只手的两根手指轻轻一掐,一只小小的菱角就采撷下来了。刚起水的菱角,鲜嫩、清甜。剥一只丢进嘴里,脆生生、甜津津的,胜似苹果、柑橘。站在岸边的孩子早已等不及了,走向凉冽冽的水里。采菱女见状,忙把“船”菲过去,抓一把菱角塞进孩子们的衣袋,孩子们这才欢天喜地地返回岸上。③每当这个季节,故乡的每一扇窗户里,都会飘着扑鼻的菱香,芬芳浓郁,和着夜雾,弥漫整个村庄。家家灶上煮着菱,大人小孩剥着菱。第二天一早,故多的街头,摊摊担担,一堆堆滥着余香的菱角,就一个劲儿诱惑你了。④剥着菱角,我又徜徉在故乡的画幅中了。我看到了池塘轻易散不开的浓雾。荡起水盆,我也加入了采菱女的行列,并随手将一只菱角扔进嘴中,细细咀嚼,甜滋滋的,满口生津,齿颊留芳……18.选文第一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菱塘的特点。19.选文以“水墨菱塘”为题,借助这一具体事物,表达了作者之情。20.选文的结尾和下列哪个结尾的写法最接近?两者的共同点在哪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②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③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备份英雄(节选)①在英雄辈出的中国航天员中,有一位看似默默无闻却无愧“英雄”称号的人,他就是邓清明。②1998年,邓清明等14名飞行员经过层层筛选,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③2010年,他以出色的表现成为神舟九号飞行任务的备份航天员。遗憾的是,最后他,落选了,没能飞天。“神九”发射后,他默默地在地面上,一手捧着手册,一手拿着笔,跟天上的航天员一起,把所有程序都仔仔细细地走了一遍,做到哪一步就打一个钩。④2016年神舟十一号任务,邓清明再次成为备份航天员。这次,是他离飞天梦想最近的一次。在备战的三年里,他完成了和正式航天员同样数量、同样标准的训练。在最具挑战的33天模拟实验中,他和另一名航天员住进了不到10平方米的密闭舱内,与外界完全隔绝,机器的震动与噪声环绕不歇。⑤发射前一天,总指挥正式宣布由景海鹏、陈冬执行神舟十一号任务。听定,邓清明呆住了,什么都说不出来。停了一会儿,他转过身紧紧地抱住了景海鹏,说了一句:“海鹏,祝贺你!”这一幕,令在场的许多人流下了泪水。⑥“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这是邓清明挂在书房里的一幅字。做过四次备份航天员的他已经56岁了,但他依旧牢记着“英勇无畏,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甘愿为祖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奋斗终生”的庄严宣誓,坚持训练,时刻准备着。他说:“任务的成功即是我的成功,我宁愿做一块默默无闻的基石,也决不能容忍自己在号角催征时,还没有准备好。”[注]2022年11月29日,邓清明正式执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21.阅读短文,简要概括短文围绕邓清明写了哪几件事。22.短文第③段和第⑥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对邓清明的和描写,从中体会到他是一个的人。23.联系上下文,展开合理想象,写一写文中画波浪线处邓清明的内心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不管主份还是备份,都是航天员的本分,有一种航天精神叫邓清明。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应该如何弘扬航天精神?请你结合自身实际写一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书写与表达(25分)25.习作。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祖国山河广阔壮丽。经典的书籍是一道风景,美丽的大自然是一道风景,父母深情的爱是一道风景,辛勤付出的身影是一道风景……每一道风景都令我们动容。请以“那是一道风景”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用学过的方法把重点部分写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②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③400字左右。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1)A;B;D(2)《八仙过海》,八仙过海讲的是白云仙长在蓬莱仙岛牡丹花盛开之际宴请八仙及五圣前往共享盛宴,归程的时候铁拐李建议不搭船而各自想办法,但是途中遭到东海龙王的阻挠,结果双方以及他们的盟友分成两大队人,展开了一场斗法较量,最后八仙和他们的朋友分别拿出自己的法宝,获得胜利,顺利地越过大海。【解析】【分析】(1)结合材料内容,故事中大黄龙呼风唤雨破坏庄稼,吞云吐雾残害生灵,强迫人们献上一对童男童女和十头大黄牛,一百头猪、羊等物供它享用;结合听力内容,进行选择作答。
(2)结合自己对民间故事的阅读,进行推荐作答,把故事情节写清楚。
故答案为:(1)ABD;(2)《八仙过海》,八仙过海讲的是白云仙长在蓬莱仙岛牡丹花盛开之际宴请八仙及五圣前往共享盛宴,归程的时候铁拐李建议不搭船而各自想办法,但是途中遭到东海龙王的阻挠,结果双方以及他们的盟友分成两大队人,展开了一场斗法较量,最后八仙和他们的朋友分别拿出自己的法宝,获得胜利,顺利地越过大海。
【点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要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书写。作答时要认真审题,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想清楚,然后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
听力材料内容:
庙峡,又名妙峡。两座巍峨雄奇的凤凰大山,拔水擎天,夹江而立,引人入胜的鲤鱼跳龙门,活灵活现,雄奇壮观。进入峡谷,两山雄峙,悬崖叠垒,峭壁峥嵘,壁峰刺天;奇特的岩花,依壁竞开,把峡谷装缀成仙境一般。这个神奇美妙的峡谷,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在很早以前,龙溪河畔的乡民,男耕女织,过着安居乐业的美满生活。
一年,不知从哪儿飞来一条大黄龙,作恶多端。它不是呼风唤雨,就是,把整个峡谷搞得乌烟瘴气,不得安宁。每年六月六日它的生日这天,更是。如若不然,它就发怒作恶,开血盆大口,窜上村庄吞噬人畜,破坏田园,害得宁河黎民怨声载道,叫苦连天。
峡口龙溪镇上,有一位聪明俊美的小姑娘,名叫玉姑,她下决心,非除掉这条恶龙不可。有几次,她登上云台观去找云台仙子求救,都未找着。她仍不灰心,继续去找。这天清晨,她登上云台观,仙子被玉姑心诚志坚的精神感动了,就出现在她眼前,向她指点说:“离这儿千里之外有个鲤鱼洞,你可前去会见一位鲤鱼仙子,她定能相助于你。”
玉姑辞别云台仙子,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来到鲤鱼洞中,找到鲤鱼仙子,说明来意。鲤鱼仙子对玉姑说:“你想为民除害,这是件大好事,可是必须牺牲你自己啊!你能这样做吗?”玉姑毫不犹豫地说:“只要是为乡亲们除害,消灭那恶龙,哪怕是上刀山,下火海,粉身碎骨我也心甘!”鲤鱼仙子见玉姑这样诚恳坚决,十分满意地点了点头,朝玉姑喷了三口白泉,她顿时变成了一条美丽刚劲的红鲤鱼。
小红鲤逆江而上,经过七七四十九天,游回家乡。这天正是六月六日清晨,她摇身变还原貌,见乡亲们已准备就绪:一对童男童女,十头大黄牛,一百头肥羊肥猪。人们敲锣打鼓,宛如一条长龙向祭黄龙的峡口走来,前面那一对身着红衣红裙的童男童女,早已哭成泪人了。
黄龙见百姓送到盛餐佳肴,早已垂涎三尺,得意地张开大口。就在这千钓一发之时,玉姑抢先上前,拦住父老乡亲们说道:“大家在此暂停等着,让我前去收拾这个害人精。”话刚说完,只见玉姑纵身跳下水中,霎时变成一条大红鲤鱼,腾空飞跃,直朝恶龙口中冲去,一下窜进它的肚中,东刺西戳,把龙的五脏六腑捣得稀烂,恶龙拼命挣扎,浑身翻滚,但无济于事,终于被玉姑杀死了。可是,玉姑自己也葬身在黄龙腹中。
从此,宁河人民又过着安居乐业的日子。人们为了缅怀玉姑为民除害,在峡口半山腰修起了一座鲤鱼庙。至今在宁河一带,还广为流传着鲤鱼跳龙门的故事。2.【答案】负荆请罪;启迪;适宜;玲珑;金碧辉煌;闲逸【解析】【分析】“负荆请罪”的“荆”是利刀旁,左右结构;“启迪”的“迪”是走之旁,里面是“由”;“适宜”的“宜”是宝盖头,下面是“且”;“玲珑”都是王字旁,左右结构;“金碧辉煌”的“碧”是上下结构,下面是“石”;“闲逸”的“逸”是走之旁,里面是“兔”;
故答案为:负荆请罪;启迪;适宜;玲珑;金碧辉煌;闲逸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拼音的正确拼读和词语书写能力。作答时要首先把拼音拼读正确,注意区分有同音字和同音词的情况;书写时要注意易错字的笔画和结构,把每个字写正确,即可顺利作答。3.【答案】B【解析】【分析】A项中“理索当然”应写作“理所当然”;
B项中加点字读音以及词形全部正确;
C项中“勉强(mián)”应读miǎn;“冤枉(wàng)”应读wǎng;
D项中“消毁”应写作“销毁”;“迎接不瑕”应写作“应接不暇”;“嫉妒(jì)”应读jí;
故答案为:B
【点评】题目考查对词语读音和词形辨析能力。作答是要结合题目要求,根据平时学习积累对每一选项中词语进行检查分析,做出正确鉴别和修改。4.【答案】D【解析】【分析】A项中“安稳的日子”中“安稳”指平静;安定的意思;“新买的花瓶放安稳后”中“安稳”指稳当;平稳;
B项中“桂花,朵朵完整、新鲜”中“新鲜”指没有枯萎;“记者对新鲜的事物都有敏锐的洞察力”中“新鲜”指出现不久,还不普遍;少见的;稀罕;
C项中“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这句中“细腻”指①精细光滑;“这篇文章中作者对人物的心理描写细腻生动”这句中“细腻”指文艺作品的描写或表演细致入微;
D项中“勉强”都是指将就或凑合、不充足的意思。
故答案为:D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词语理解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学习课文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词语的含义。作答时要注意词语的本意和引申义的区别,进行正确作答。5.【答案】B【解析】【分析】阅读各项中句子和词语,ACD三项中句子划线部分与词语的替换都是正确的;词语意思与句子表达的意思一致。
B项中“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是自己夸耀自己的意思;“直言不讳”指直截了当地说出来,没有丝毫顾忌。这句中词语替换不恰当。
故答案为:B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学习对成语的理解,根据每个句子所表达的主要意思判断成语的运用是否恰当,然后做出正确判断,做出选择。6.【答案】A【解析】【分析】阅读各项中句子,A项中“在里面住个三五天”后面应该用逗号;
BCD三项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符合句子表达的意思;
故答案为:A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使用能力。作答时要根据平时学习对标点符号的认识,结合标点符号的用法和句子表达的主要意思,确定恰当的标点符号,进行作答。7.【答案】A【解析】【分析】“坚持读书,是生命中最好的习惯。”这是第一句,讲要表达的主要意思;“从春花读到秋月,从旭日东升读到夕阳西沉。”这是第二句,讲时间的跨度;“在春秋默默交替里,心情因书时而大悲,时而微喜,一波三折,起伏不定。”这是第三句,讲在季节的更替变换中读书;“在日夜无声流转中,或悟人生道理,或叹人生苍凉,都不失为人生之快事。”这是第四句,讲白天和夜晚的交替中读书。结合句子表达的意思,进行排序作答。
故答案为:A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作答时要读懂每个句子根据每个句子之间在语义上的内在联系,理清表达的思路,然后再确定正确的表达顺利,结合自己的学习积累和认知,进行排序。排序完成后,要认真读一读,看语段会是否通顺,即可顺利作答。8.【答案】(1)足智多谋;诸葛亮用草船诱敌,"借"到十万余支箭完成了周瑜提出的近乎不可能完成的要求。(2)夜幕降临,皎洁明亮的月亮缓缓升起,洒下一片银光。【解析】【分析】(1)结合词语的意思,选择自己熟悉的词语,进行描写作答。(2)结合例句中的表述,运用描述、说明性的词语,把事物的特点写清楚,进行表述作答。
故答案为:(1)足智多谋;诸葛亮用草船诱敌,"借"到十万余支箭完成了周瑜提出的近乎不可能完成的要求。(2)夜幕降临,皎洁明亮的月亮缓缓升起,洒下一片银光。
【点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要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书写。作答时要认真审题,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想清楚,然后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9.【答案】一泄汪洋;我劝天公重抖擞;诲人不倦;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解析】【分析】结合课文《少年中国说》,“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书写时“泻”是三点水,右边是“写”;“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出自龚自珍《己亥杂诗》,意思是我奉劝皇上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选取更多的人才。“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意思是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出自《论语·述而》。“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意思是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
故答案为:一泄汪洋;我劝天公重抖擞;诲人不倦;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古诗和古代文学作品中名句的背诵和默写能力,也涉及格言和课文理解的内容。作答时要结合题目要求,根据对诗句和课文的理解,以及自己课外阅读中积累的古代文学知识进行准确作答,答案要规范,书写要正确。10.【答案】(1)③;和管理员约定归还日期,到了归还日期,必须进行归还。(2)多渠道筹集图书,丰富图书角藏书。【解析】【分析】(1)结合《图书借阅公约》相关内容,第三条“图书归还日期由管理员确定,让何时还就何时还。”这一条不合理,应该由借阅者和管理员约定确定归还的日期,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作答。
(2)结合图书阅读的相关知识,提出合理的建议,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1)③;和管理员约定归还日期,到了归还日期,必须进行归还。(2)多渠道筹集图书,丰富图书角藏书。
【点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要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书写。作答时要认真审题,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想清楚,然后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答案】11.绝迹;独自12.明月映照下的荞麦花洁白如莹。13.B【解析】【点评】本题为古诗阅读题,考查学生的古诗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古诗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古诗诗句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古诗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11.“村南村北行人绝”意思是山村周围行人绝迹,“绝”是指绝迹的意思;“独出门前望野田”意思是独自一人来到前门眺望田野,“独”是独自的意思;
故答案为:绝迹;独自12.“月明荞麦花如雪”意思是只见皎洁的月光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满地的荞麦花简直就像一片耀眼的白雪。结合对诗句的阅读理解,进行表述作答。
故答案为:明月映照下的荞麦花洁白如莹。13.结合诗句表达的意思,ACD三项中句子的表述正确,符合诗句表达的意思;
B项中这首诗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出了一个常见的乡村之夜。前两句写村夜秋色的浓重,后两句描绘出乡村之夜的美景。诗人通过秋夜的凄清,透露了孤独寂寞的心情。这项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B【答案】14.B15.列数字;运用数字十三亿五千万准确说明了海洋中总量及其在地球总水量中的比重。16.塑料垃圾破碎形成微塑料,吸附重金属、酸碱和有机污染物后,被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鱼类摄食进入海洋生物链,从而污染海洋。17.保护碧水蓝天,共建绿色家园【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14.结合材料内容,A项中海洋中的塑料垃圾不仅会破坏整体的海洋生态环境,还会危害人类,这项表述错误;
B项中结合“新一代海洋水色观测卫星01星,主要任务是通过对海洋中海水的颜色进行观测,从而反演海洋水体成分”这项表述正确;
C项中“据测算,生产1吨塑料需要耗3吨石油,那么一年仅塑料袋就需要将近480万吨石油。”句子中的“仅”说明生产1顿塑料需要的原料不仅仅是塑料袋,还有其他的资源,这句中“仅”去掉后句子表达的意思有变化;
D项结合材料三,“买环保袋”的人最多,这项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B15."海洋中的水有十三亿五千万立方千来,是地球总水量的97%。”这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有力地说明了海洋中水的总量在地球总水量中的占比。结合对句子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列数字;运用数字十三亿五千万准确说明了海洋中总量及其在地球总水量中的比重。16.结合材料二中的表述,海洋中的塑料垃圾首先形成微塑料,吸附重金属、酸碱和有机污染物进入海洋生物链,从而破坏和污染海洋环境。
故答案为:塑料垃圾破碎形成微塑料,吸附重金属、酸碱和有机污染物后,被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鱼类摄食进入海洋生物链,从而污染海洋。17.结合材料内容,根据材料中海洋塑料对海洋环境的恶劣影响,进行表述作答。
故答案为:保护碧水蓝天,共建绿色家园【答案】18.比喻;拟人;美丽、零散19.菱;对故乡菱塘的赞美、热爱20.①的写法接近。都是借助一种事物(菱角或桂花)抒发自己对故乡的怀念之情,把这样的感情寄托在充满回忆的事物之中。【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18.“故乡的菱塘是散漫的,远眺像一幅幅大大小小的水墨画,零零散散地侧卧于村边地头,大的有几十亩,小的仅半亩多。”这句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菱塘美丽、零散分布的特点。结合对句子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比喻;拟人;美丽、零散19.结合短文内容,文中通过描写家乡的菱塘以及采菱、吃菱等内容,表现了对故乡菱塘的赞美和热爱。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菱;对故乡菱塘的赞美、热爱20.结合短文结尾,以及各项中的表述,文中结尾与《桂花雨》的结尾相似,都是通过对家乡代表性的事物的描写,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阅读各项,应该选择①项。
故答案为:①的写法接近。都是借助一种事物(菱角或桂花)抒发自己对故乡的怀念之情,把这样的感情寄托在充满回忆的事物之中。【答案】21.经过筛选,成为航天员;遗憾落选,地面走程序;再次落选,祝贺同事。22.动作描写;语言;守住梦想,永不言弃23.这是我里航天梦最近的一次,为什么我没有能够入选?24.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应该积极弘扬航天精神,将其融入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通过培养科学精神、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坚韧不拔的毅力、注重团队协作和追求卓越品质等方面的努力,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21.结合短文内容,主要描写了1998年邓清明经过筛选成为首批航天员;2010年后来遗憾落选,没能飞天,他在地面上走程序;2016年再次落选,向战友表述祝贺这件事。
故答案为:经过筛选,成为航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精神卫生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探讨
- 远程教育教师的职责创新
- 2025年机械设备租赁服务项目发展计划
- 数学教师职业发展培训计划
- 六年级第一学期德育工作计划
- 小学2025年春季学期少先队活动方案
- 体育场馆观众安全防范措施
- 国际合作项目反腐倡廉的心得体会
- 信息技术行业的环保管理措施探析
- 旅游业项目实施工期及奖罚措施
- 宇电温控器ai 500 501用户手册s 6中文说明书
- 免疫学检验技术-抗原抗体反应
- 客户关系管理-程广见介绍
- 《一本书读懂采购》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 海南省养老托育设施项目分析
- 山东省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 国内首次生产工艺安全可靠性论证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 设备管理评价标准
- 固结试验-e-lgp曲线图表41-1
- HY/T 0273.5-2021海洋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导则第5部分:海平面上升
- GB/T 9101-2017锦纶66浸胶帘子布
- 人物志学习撒迦利亚201509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