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2/15/20/wKhkGWdEBJ-ALg96AAJKUEgDviw206.jpg)
![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2/15/20/wKhkGWdEBJ-ALg96AAJKUEgDviw2062.jpg)
![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2/15/20/wKhkGWdEBJ-ALg96AAJKUEgDviw2063.jpg)
![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2/15/20/wKhkGWdEBJ-ALg96AAJKUEgDviw2064.jpg)
![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2/15/20/wKhkGWdEBJ-ALg96AAJKUEgDviw206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A卷(100分)第I卷(选择题24分)一、基础知识(12分)1.(3分)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蜷伏(quán)题跋(bá)悲天悯人(mǐn) B.缅怀(miǎn)拘泥(nì)藏污纳垢(gòu) C.瞥见(piē)炽热(zhì)怒不可遏(è) D.干涸(hé)虬枝(qiú)两肋插刀(lèi)2.(3分)下列语句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我越过广场,踏着橘黄色花岗石道,徐徐走到纪念碑前,从近处仔细瞻仰纪念碑。 B.我们经过一个荒辟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 C.两个礼拜画了一百多张,这只能浮光略影,不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能创造意境。 D.炼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3.(3分)下面语段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草堂,是杜甫颠沛流离一生中的重要居所。在这里,他看老妻画棋盘,看幼子做钓钩,享受难得的天伦之乐;在这里,他将花、雨、流水等意象信手拈来,巧妙融入诗篇。居住草堂近四年,杜甫写下二百多首令人眼花缭乱的诗作。A.颠沛流离 B.天伦之乐 C.信手拈来 D.眼花缭乱4.(3分)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蜀绣作品通常以自然风景、人物肖像、山水鱼虫等为主题,具有较高收藏价值。 B.“我的锦江我的城”直播活动走进春熙路,带领观众感受百年老街的独特魅力。 C.山水画不仅注重表现山水蕴含的情感和哲理,还注重描绘山水的形态与色彩。 D.环城绿道入选中国十大户外运动精品骑行线路,成为市民首选的户外休闲方式。二、文言文阅读(12分)5.(12分)阅读下面文言材料,完成问题。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选自诸葛亮《诫子书》)乙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选自诸葛亮《出师表》)(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非学无以广才增长B.险躁则不能治性危险C.躬耕于南阳亲自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托付(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夫君子之行马之千里者B.非宁静无以致远皆以美于徐公C.苟全性命于乱世况才之过于余者乎D.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峨冠而多髯者(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A.如今南方已平定,武器装备已充足,应当奖励并率领全军,北伐平定中原。B.如今南方已平定,武器装备已充足,应当鼓励并率领全军,北伐平定中原。C.如今南方已平定,披甲的士兵已充足,应当奖励并率领全军,北伐平定中原。D.如今南方已平定,披甲的士兵已充足,应当鼓励并率领全军,北伐平定中原。(4)诸葛亮立身行事的准则,两文都有体现的是A.不慕荣利B.博学笃志C.忠于职守D.知恩图报第II卷(其他类型题76分)三、默写(6分)6.(6分)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①,于我如浮云。(《<论语>十二章》)②夜阑卧听风吹雨,。(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定风波》)(2)请在杜牧的《赤壁》和谭嗣同的《潼关》中任选一首,在下面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四、现代文阅读(10分)7.(1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甲春熙路的“前世今生”①“城市掘金哪里去,春熙路;品味时尚哪里去,春熙路……哪里都不想去,还是可去春熙路。”这是香港《大公报》对春熙路的评价。②1924年,春熙路开街。作为成都第一条新式街道,春熙路的设计与命名都堪称创新之举。设计仿照西方城市建设,采用“东南西北四段,十字交叉,中辟一街心花园”的布局。建筑参考华西坝上教会医院外立面,使得春熙路建筑群呈现出中西合璧的风格。建成后,学者江子虞从《老子》“众人熙熙,如春登台”中摘取“春熙”二字,命名为春熙路,寓意春意融融、熙来攘往,表达对社会繁荣的憧憬。这也开创了成都以“路”命名街道的先河。③至上世纪四十年代,春熙路俨然已是成都商业中心。其中有成都第一家西餐厅耀华茶点室、成都档次最高的理发厅——大光明美发厅等等。春熙路的“文艺”氛围丝毫不让商业气息。胡开文笔墨庄、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老店,给无数人留下美好回忆。齐白石、李劼人等一大批文化名人也与春熙路有着不解之缘。书与路,文与商,交相辉映……春熙路,很快成为名副其实的“成都第一路”。④2024年,春熙路开街100周年。如今,随着时代发展,春熙路已是成都一张耀眼的名片,吸引着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摘自袁庭栋《成都街巷志》,有删改)乙“百年春熙”青春勃发①“城市掘金哪里去,春熙路;品味时尚哪里去,春熙路……哪里都不想去,还是可去春熙路。”历经岁月变迁,“百年春熙”依旧青春,奥秘何在?②春熙路的生机勃发离不开科学规划。2001年,成都市政府通过春熙路改造计划,让百年老街焕然一新。如频上热搜榜的太古里,在古老街巷与历史建筑间营造了一片开放式、低密度购物街区。最新规划中,锦江区还将对标纽约第五大道等国际商圈,持续优化商圈功能。政府科学的发展规划,为“成都第一路”的繁荣提供了活力支撑。③然而,仅有政府助力就够了吗?当然不是。成都人对春熙路的情感认同才是其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流沙河在《芙蓉秋梦》中曾写道:“上成都来有事无事都去春熙路走一趟,否则不算上过成都。可知春熙路是有些人心理需求的对象。”有朋自远方来,“走!去逛春熙路!”这是成都人对客人的礼遇。在成都人心目中,春熙路是永远不可替代的“城市中心”④无数成都人把对春熙路的热爱转化为建设热情,才有了“逛不完的春熙路”。百年春熙,在熙来攘往中继续锚定“春”的时代意义。(摘自《网易新闻》等,有删改)(1)春熙路为什么能成为“成都第一路”?请联系两文,概括作答。(2)甲、乙两文开头都引用香港《大公报》的评价,作用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3)锦江区正在打造“我的锦江我的城”系列直播活动。如果要将甲、乙两文合并用作“走进春熙路”解说稿,下列哪一句适宜作为主题语?请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A.十里新妆迎客来,春熙路上市容华。B.百年金街春熙路,人来人往笑春风。C.翰墨书香润春熙,清韵悠扬唱蜀都。五、作文(60分)8.(60分)“争”与“不争”,是我们在生活中常会遇到的选择。有时候,“争”是一种进取的姿态,是蓬勃向上的精神;有时候,“不争”是一种宽容的态度,是人性的善良与心胸的旷达。“争”与“不争”,常常牵连着我们的经历,也触动着我们的思考。请以“争”或“不争”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不得抄袭、套作;(4)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B卷(50分)一、诗词鉴赏(4分)9.(4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忆天彭牡丹之盛有感陆游常记彭州送牡丹,祥云径尺照金盘。岂知身老农桑野,一朵妖红梦里看。(1)诗人是如何表现“天彭牡丹之盛”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2)本诗与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均写梦境,二者所反映的诗人心境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二、文言文阅读(12分)10.(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记天彭牡丹谱陆游牡丹在中州,洛阳为第一;在蜀,天彭为第一。天彭之花,皆不详其所自出。曩时,永宁院有僧种花最盛,俗谓之牡丹院,春时赏花者多集于此。大家好事者皆竭其力以养花,而天彭之花遂冠两川。大抵花品种近百种,然著者不过四十,而红花最多。状元红者,重叶深红花,而天姿富贵,彭人以冠花品。祥云者,千叶浅红花,妖艳多态,而花叶最多。花户谓此花如朵云状,故谓之祥云。花时,自太守而下,往往即花盛处张饮,帟幙①车马,歌吹相属,最盛于清明、寒食时。在寒食前者,谓之火前花,其开稍久;火后花则易落。最喜阴晴相半,时谓之养花天。栽接剔治,各有其法,谓之弄花。其俗有“弄花一年,看花十日”之语。故大家例惜花,可就观,不敢轻剪,盖剪花则次年花绝少;惟花户则多植花以牟利。州家岁常以花饷诸台及旁郡。予客成都六年,岁常得饷,然率不能绝佳。淳熙丁酉岁,成都帅②以善价私售于花户,得数百苞。驰骑取之,至成都,露犹未晞,其大径尺。夜宴四楼下,烛焰与花相映,影摇酒中,繁丽动人。嗟乎!天彭之花,要不可望洛中,而其盛已如此。使异时复两京③,王公卿相筑园第以相夸尚,其动荡心目,又宜何如也![注释]①帟幙:帐幕。②帅:地方长官。③两京:北宋以东京开封、西京洛阳为两京,南宋时割让于金朝。(选自《全蜀艺文志》,有删节)(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曩时以往B.歌吹相属连接C.予客成都六年客居D.露犹未晞天明(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故大家例惜花,可就观,不敢轻剪,盖剪花则次年花绝少。②使异时复两京,王公卿相筑园第以相夸尚,其动荡心目,又宜何如也!(3)陆游为彭州牡丹写诗作文,原因是什么?请结合上面的诗、文及相关注释,分点概括。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22分)11.(2分)统编语文教材将白居易的《卖炭翁》与杜甫的《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共同编入《唐诗三首》。翻阅《经典常谈》后,你认为这样编辑的原因在于:;。12.(2分)下面是《艾青诗选》中《向太阳》一诗的节选。它可以用来描述下列哪位人物的人生历程?请作出选择并说明理由。我的身上/酸痛的身上/深刻地留着/风雨的昨夜的/长途奔走的疲劳/……我终于起来/我打开窗/看见了黎明A.简•爱B.范进C.保尔•柯察金13.(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一本书,仍有它出航的必要(自序)张晓风①我从医院打电话回家,问女儿电话留言机里有什么事情没有。她说:“有,出版社催你的书序。”②医院空无一人的长廊上,我的泪哗哗然流了下来。③出书,原是一件美丽的事。三十年前,我二十五岁那年,一本小书已在丛书的森林中冒地成苗。少年岁月中,我曾发誓不容任何轻慢的文字出自我手。多年来,我自信大概可以无愧。④但此刻,我泪下如雨又是为什么?因为父亲在加护病房里,我坐在“家属等候区”,每一秒钟都可能有噩耗传来。而即使医生不宣布新的坏消息,父亲也已昏迷,不省人事。我爱父亲,然而此刻我能给他什么?在他发如残雪气若游丝的晚年,我能给他什么?⑤整个“家属等候区”全是悲伤惊恐的脸。深夜三时,有人来推我,我惊跳而起,去接电话,加护病房专用的那只“坏消息电话”。啊!原来叫的人弄错了,不是我,是另外一个人。那人飞奔而去,不久传来哭声,第二天,我看到一张空了的床。然而,空床也可能是我父亲的那一张啊!⑥每个等候的人都是惊弓之鸟,等待那无可躲避的子弹。⑦我心神俱瘁,然而出版社说:“给我们一篇序——我们等着出书。”⑧我的泪流下来。文学原是我所爱的,但此刻,面对死亡,文学好像全然无力招架。死亡是滔天巨浪,文学的小舟在其间又怎能抵御?“文学算什么?”我第一次问自己。⑨文学,一向如此高华,如此美丽,而现实人生却遍布生命千疮百孔的剧痛。文学一旦面对剧痛,又能如何?我的一本小书是有意义的吗?我在无人的长廊上垂泪。啊,如果文学笨拙到无法触知死亡,如果文学碰不到人生最剧烈的悲情,则文学何益?出书何益?为书写一篇小序又有何益?⑩然后,我回到“家属等候区”,众生悲苦的脸丛聚在那里。我注意到有一个家族坐成一堆讨论病情,其间有个大约五岁的男孩。大人的脸一张张枯索黯败,孩子的脸却光洁似月,两眼闪烁如日头。我被那张脸吓了一跳,多日悲苦,几乎忘了世上还有这样一种幸福放光的脸庞。⑪小孩瞪着那双晶灼好奇的眼睛,听大人说话,表情在迷惑与了解之间。忽然,他很正经地发言了:“妈!是阿公的病厉害,还是糖浆厉害?”别人都不懂他说什么。他的母亲忍不住笑了,一面向家族成员解释:“他感冒,都是吃糖浆,他以为所有的药都是糖浆。”那么,这只小脑袋正在想一则很难解的问题——究竟常见的状况是“药到病除”,还是“药石罔效”?⑫我呆看那孩子。小男孩皮肤光莹透红,和病床上那些比槁木更黑皱的肤表相较,两者简直好像各自属于另一种生物。在死亡的阴影里,那孩子光洁的脸是一种救赎。他提出的问题几乎笨到令人发笑——可是他双目炯炯,他在认真思索。⑬我忽然明白,那孩子恰如文学,在巨大的苦难面前显得稚小蠢笨。可是他双唇似花红,目光如青电,给他一点时间,他未必没有答案。⑭在生命面前,“文学”能说的话无非也像童言,像梦话,破碎而不周全。但那半句童言细听之下或者也隐藏几许玄机吧?⑮文学,仍是可期待的。一本书,仍有它出航的必要,是为序。(选自张晓风《这杯咖啡的温度刚好》,有删改)(1)作者对文学的态度,随人生际遇而不断变化。请联系全文,概括这一变化过程。(2)文章三次写到作者在“家属等候区”的见闻感受,有何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3)一位同学发现文中描写“孩子”的语句很有特点,于是做了一点批注,但分析不够深入,请你帮助他将批注补充完整。摘录批注孩子的脸却光洁似月,两眼闪烁如日头一种幸福放光的脸庞作者用了许多与“光”相关的词句,妙!补充:。那双晶灼好奇的眼睛皮肤光莹透红,光洁的脸双目炯炯双唇似花红,目光如青电(4)本文是一部散文集的序言。作者写这篇文章,有哪些意图?请结合文章内容推断。四、语言运用(12分)14.(12分)锦江区正在举办“辩论教育与人才培养”主题活动。本次活动分为三个项目,请你参与。(1)辩论培训。下面是一份辩论培训资料。请根据图示,补全空缺处。①②③④(2)辩论联赛。辩论赛上,同学们围绕“顺境/逆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展开辩论。正方观点是“顺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下面是部分辩词。作为反方辩手,请找出对方两处逻辑错误(填序号)并说明原因。我方认为,顺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①孩童时期,成长于幸福家庭的孩子往往有更强的自信心。②而在不幸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必然自卑多疑。③青少年阶段,顺境提供的鼓励性教育,更有利于人的认知发展。④如明代文学家宋濂,求师于先达,“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终成一代大儒。⑤成年后,顺境常使人在自我肯定中,获得成长的动力;逆境则易使人意志消沉。错误一:,原因:。错误二:,原因:。(3)主题论坛。论坛邀请到不同学校的辩手及指导老师作为嘉宾,共同讨论辩论的影响和意义。你是论坛主持人,需在嘉宾讨论后发表一段结束语。要求:关联嘉宾观点,语言连贯且有号召力。张宁:通过辩论,会从一些自己从来没想过的角度看问题。周恩:提高了检索资料的能力,也会让自己多读书。赵婷:在比较紧张的状态下,不是冲动地脱口而出,而是有逻辑的表达。孙老师:辩论的重要价值在于思辨过程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
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A卷(100分)第I卷(选择题24分)一、基础知识(12分)1.(3分)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蜷伏(quán)题跋(bá)悲天悯人(mǐn) B.缅怀(miǎn)拘泥(nì)藏污纳垢(gòu) C.瞥见(piē)炽热(zhì)怒不可遏(è) D.干涸(hé)虬枝(qiú)两肋插刀(lèi)【解答】ABD.正确。C.有误,“炽热”的“炽”应读作“chì”。故选:C。2.(3分)下列语句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我越过广场,踏着橘黄色花岗石道,徐徐走到纪念碑前,从近处仔细瞻仰纪念碑。 B.我们经过一个荒辟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 C.两个礼拜画了一百多张,这只能浮光略影,不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能创造意境。 D.炼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解答】A.正确;B.有误,“荒辟”的“辟”应为“僻”;C.有误,“浮光略影”的“略”应为“掠”;D.有误,“炼达”的“炼”应为“练”。故选:A。3.(3分)下面语段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草堂,是杜甫颠沛流离一生中的重要居所。在这里,他看老妻画棋盘,看幼子做钓钩,享受难得的天伦之乐;在这里,他将花、雨、流水等意象信手拈来,巧妙融入诗篇。居住草堂近四年,杜甫写下二百多首令人眼花缭乱的诗作。A.颠沛流离 B.天伦之乐 C.信手拈来 D.眼花缭乱【解答】ABC.正确;D.有误,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用错对象。故选:D。4.(3分)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蜀绣作品通常以自然风景、人物肖像、山水鱼虫等为主题,具有较高收藏价值。 B.“我的锦江我的城”直播活动走进春熙路,带领观众感受百年老街的独特魅力。 C.山水画不仅注重表现山水蕴含的情感和哲理,还注重描绘山水的形态与色彩。 D.环城绿道入选中国十大户外运动精品骑行线路,成为市民首选的户外休闲方式。【解答】A.有误,并列不当,“自然风景”与“山水鱼虫”是包含与被包含关系,不能并列,可删掉“自然风景”;B.正确;C.有误,语序不当,可把“注重表现山水蕴含的情感和哲理”与“注重描绘山水的形态与色彩”调换位置;D.有误,缺主语,可在“成为市民首选的户外休闲方式”之前加上“骑行”。故选:B。二、文言文阅读(12分)5.(12分)阅读下面文言材料,完成问题。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选自诸葛亮《诫子书》)乙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选自诸葛亮《出师表》)(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A.非学无以广才增长B.险躁则不能治性危险C.躬耕于南阳亲自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托付(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A.夫君子之行马之千里者B.非宁静无以致远皆以美于徐公C.苟全性命于乱世况才之过于余者乎D.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峨冠而多髯者(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B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A.如今南方已平定,武器装备已充足,应当奖励并率领全军,北伐平定中原。B.如今南方已平定,武器装备已充足,应当鼓励并率领全军,北伐平定中原。C.如今南方已平定,披甲的士兵已充足,应当奖励并率领全军,北伐平定中原。D.如今南方已平定,披甲的士兵已充足,应当鼓励并率领全军,北伐平定中原。(4)诸葛亮立身行事的准则,两文都有体现的是CA.不慕荣利B.博学笃志C.忠于职守D.知恩图报【解答】(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CD.正确。B.有误,险:轻薄。故选:B。(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不同,前“之”助词,的;后“之”定语后置的标志。B.不同,前“以”连词,表条件;后“以”认为。C.不同,前“于”介词,在;后“于”介词,比。D.相同,两个“而”都是连词,表并列。故选:D。(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重点字词:已定,平定;兵甲,武器装备;奖,鼓励;率,率领;定,平定。A.有误,“奖励”错,应该是“鼓励”,“兵甲”不是“士兵”,是武器装备。B.正确。C.有误,“奖励”错,应该是“鼓励”,“兵甲”不是“士兵”,是武器装备。D.有误,“奖励”错,应该是“鼓励”,“兵甲”不是“士兵”,是武器装备。故选:B。(4)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A项,只有《出师表》中有体现。B项,只有《诫子书》中有体现。C项,诸葛亮立身行事的准则,两文都有体现的是忠于职守。D项,只有《出师表》中有体现。故选:C。答案:(1)B(2)D(3)B(4)C第II卷(其他类型题76分)三、默写(6分)6.(6分)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十二章》)②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苏轼《定风波》)(2)请在杜牧的《赤壁》和谭嗣同的《潼关》中任选一首,在下面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解答】答案:(1)①不义而富且贵②铁马冰河入梦来③何妨吟啸且徐行(易错字:吟)(2)《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易错字:戟、销)《潼关》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易错字:簇、嫌)四、现代文阅读(10分)7.(1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甲春熙路的“前世今生”①“城市掘金哪里去,春熙路;品味时尚哪里去,春熙路……哪里都不想去,还是可去春熙路。”这是香港《大公报》对春熙路的评价。②1924年,春熙路开街。作为成都第一条新式街道,春熙路的设计与命名都堪称创新之举。设计仿照西方城市建设,采用“东南西北四段,十字交叉,中辟一街心花园”的布局。建筑参考华西坝上教会医院外立面,使得春熙路建筑群呈现出中西合璧的风格。建成后,学者江子虞从《老子》“众人熙熙,如春登台”中摘取“春熙”二字,命名为春熙路,寓意春意融融、熙来攘往,表达对社会繁荣的憧憬。这也开创了成都以“路”命名街道的先河。③至上世纪四十年代,春熙路俨然已是成都商业中心。其中有成都第一家西餐厅耀华茶点室、成都档次最高的理发厅——大光明美发厅等等。春熙路的“文艺”氛围丝毫不让商业气息。胡开文笔墨庄、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老店,给无数人留下美好回忆。齐白石、李劼人等一大批文化名人也与春熙路有着不解之缘。书与路,文与商,交相辉映……春熙路,很快成为名副其实的“成都第一路”。④2024年,春熙路开街100周年。如今,随着时代发展,春熙路已是成都一张耀眼的名片,吸引着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摘自袁庭栋《成都街巷志》,有删改)乙“百年春熙”青春勃发①“城市掘金哪里去,春熙路;品味时尚哪里去,春熙路……哪里都不想去,还是可去春熙路。”历经岁月变迁,“百年春熙”依旧青春,奥秘何在?②春熙路的生机勃发离不开科学规划。2001年,成都市政府通过春熙路改造计划,让百年老街焕然一新。如频上热搜榜的太古里,在古老街巷与历史建筑间营造了一片开放式、低密度购物街区。最新规划中,锦江区还将对标纽约第五大道等国际商圈,持续优化商圈功能。政府科学的发展规划,为“成都第一路”的繁荣提供了活力支撑。③然而,仅有政府助力就够了吗?当然不是。成都人对春熙路的情感认同才是其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流沙河在《芙蓉秋梦》中曾写道:“上成都来有事无事都去春熙路走一趟,否则不算上过成都。可知春熙路是有些人心理需求的对象。”有朋自远方来,“走!去逛春熙路!”这是成都人对客人的礼遇。在成都人心目中,春熙路是永远不可替代的“城市中心”④无数成都人把对春熙路的热爱转化为建设热情,才有了“逛不完的春熙路”。百年春熙,在熙来攘往中继续锚定“春”的时代意义。(摘自《网易新闻》等,有删改)(1)春熙路为什么能成为“成都第一路”?请联系两文,概括作答。(2)甲、乙两文开头都引用香港《大公报》的评价,作用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3)锦江区正在打造“我的锦江我的城”系列直播活动。如果要将甲、乙两文合并用作“走进春熙路”解说稿,下列哪一句适宜作为主题语?请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A.十里新妆迎客来,春熙路上市容华。B.百年金街春熙路,人来人往笑春风。C.翰墨书香润春熙,清韵悠扬唱蜀都。【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的概括。春熙路的设计与命名创新。文章提到,春熙路仿照西方城市建设,采用了“东南西北四段,十字交叉,中辟一街心花园”的布局,建筑群呈现出中西合璧的风格。这种设计在当时的成都是非常新颖的,因此春熙路在成都独树一帜。春熙路浓厚的文化氛围。文章提到,春熙路上有许多老店和文化名人,如胡开文笔墨庄、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给无数人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文化名人的参与使得春熙路充满了文艺气息,提升了其文化价值。春熙路得到了政府和成都人民的支持和认同。文章提到,成都市政府通过春熙路改造计划,让百年老街焕然一新。同时,成都人民对春熙路有着深厚的情感认同,认为它是永远不可替代的“城市中心”。这种支持和认同为春熙路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综上所述,春熙路因其独特的设计、浓厚的文化氛围以及政府和人民的支持,成为了“成都第一路”。(2)本题考查引用的作用。相同点:引出说明对象:两篇文章都以《大公报》对春熙路的评价作为开头,直接引出了本文的说明对象——春熙路,让读者一开始就对春熙路有全面的了解。增强文章权威性:引用《大公报》的评价,增加了文章的权威性和可信度,使读者对春熙路的价值和地位有更深的认同。吸引读者阅读:独特的评价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吸引读者继续阅读下去,想知道春熙路究竟有何特殊之处。不同点:甲文引出说明内容:甲文引用评价的作用主要是引出春熙路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为下文详细介绍春熙路的历史、文化和现状作铺垫。乙文引出探讨话题:乙文引用评价的作用则是引出对春熙路百年依旧青春的奥秘的探讨,引发读者思考春熙路能够保持活力的原因。总结来说,甲、乙两文引用《大公报》的评价,都在于突出春熙路的重要性,但甲文更多地是为了引出春熙路的历史和文化内容,而乙文则是为了引出对春熙路持续发展奥秘的探讨。(3)本题考查主题语的拟写。如果要将甲、乙两文合并用作“走进春熙路”解说稿,适宜作为主题语的是:B.百年金街春熙路,人来人往笑春风。理由:主题语需要能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吸引读者的兴趣。选项B中的“百年金街春熙路”既体现了春熙路的历史悠久和其在成都的重要地位,又通过“人来人往笑春风”描绘了春熙路的繁华景象和活泼氛围,符合作为主题语的要求。选项B中的“百年金街”对应了甲文中春熙路开街100周年的信息,强调了春熙路的历史沉淀;而“人来人往笑春风”则对应了乙文中春熙路生机勃勃、时尚繁荣的现状,展现了春熙路的活力。此外,选项B的表述简洁明了,富有节奏感,更容易让人产生共鸣,适合作为引导观众走进春熙路的主题语。综上所述,选项B能够较好地概括甲、乙两文的内容,同时吸引读者的注意,因此适宜作为“走进春熙路”解说稿的主题语。答案:(1)春熙路能成为“成都第一路”的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春熙路的设计与命名创新,仿照西方城市建设,采用“东南西北四段,十字交叉,中辟一街心花园”的布局,建筑群呈现出中西合璧的风格,这使得春熙路在成都独具特色;其次,春熙路吸引了众多文化名人和老店,如齐白石、李劼人、胡开文笔墨庄、商务印书馆等,使得春熙路充满了文艺氛围,提升了其文化价值;最后,春熙路得到了政府和成都人民的支持和认同,政府的科学规划和成都人民对春熙路的情感认同为其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2)甲、乙两文开头都引用香港《大公报》的评价,其作用有异同之处。相同点在于,引用评价都起到了突出春熙路的重要性,增加文章权威性和吸引力的作用。不同点在于,甲文引用评价主要目的是揭示春熙路的社会地位和历史价值,而乙文引用评价则是为了引出对春熙路百年依旧青春的奥秘的探讨。(3)B,因为这句话既体现了春熙路的历史悠久和繁华现状,又表达了人们对春熙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作为主题语能够准确地传达出“走进春熙路”的核心价值和意义。五、作文(60分)8.(60分)“争”与“不争”,是我们在生活中常会遇到的选择。有时候,“争”是一种进取的姿态,是蓬勃向上的精神;有时候,“不争”是一种宽容的态度,是人性的善良与心胸的旷达。“争”与“不争”,常常牵连着我们的经历,也触动着我们的思考。请以“争”或“不争”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不得抄袭、套作;(4)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解答】例文一:争在生活的长河中,我时常面临着各种选择,其中最为常见的便是“争”与“不争”的抉择。我曾在一次班级篮球比赛中,深刻体会到了“争”的力量。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们班级与隔壁班级进行了一场激动人心的篮球比赛。比赛开始前,同学们纷纷摩拳擦掌,眼中闪烁着渴望胜利的光芒。作为班级篮球队的一员,我深知这场比赛的重要性,不仅仅关乎个人荣誉,更关乎整个班级的尊严。比赛开始后,双方队员都展现出了极高的竞技水平。我凭借着速度和技术的优势,频频突破对方防线,为班级得分。然而,随着比赛的进行,我逐渐发现对手的实力并不容小觑。他们凭借着团队合作和默契的配合,不断缩小比分差距。在比赛的关键时刻,我拿到了一次绝佳的进攻机会。我迎着对方的防守球员,奋力冲向篮筐。然而,在即将得分的关键时刻,我却遭到了对方的恶意犯规。我痛苦地倒在地上,感到一阵剧烈的疼痛从脚踝传来。看着裁判的哨声响起,我挣扎着站起来,心中充满了愤怒和不甘。我知道,如果此刻我选择放弃,那么我们将失去这场比赛的胜利。于是,我咬牙坚持着,用尽全力向裁判示意要继续比赛。在接下来的比赛中,我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一次次突破对方的防线,为班级得分。最终,在全班同学的欢呼声中,我们赢得了这场比赛的胜利。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争”的力量。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不能选择逃避和放弃,而应该勇敢地迎难而上。只有敢于“争”,才能激发出我们内心深处的潜能,实现自我超越和成长。当然,“争”并不是盲目的争斗和攀比。在追求个人目标和荣誉的同时,我们更要注重团队合作和集体荣誉。只有团结一心、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和成就。在未来的生活中,我将继续秉持着“争”的精神,勇敢地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我相信,在不断地努力和奋斗中,我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例文二:不争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学校举行了一场盛大的演讲比赛。我因为平时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便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初赛时,我凭借流利的表达和独特的见解,轻松地获得了晋级资格。然而,随着比赛的深入,我渐渐感到了压力。决赛当天,选手们都是各班的佼佼者,他们的演讲内容丰富多彩,有的激昂慷慨,有的深沉内敛。我紧张地坐在台下,手心冒汗,心里不断默念着自己的演讲稿。终于,轮到我上场了。我深吸一口气,走上台去,开始了我的演讲。然而,事情并没有像我想象的那样顺利。我的声音开始颤抖,思路也变得混乱起来。我明显感觉到自己的紧张和不自信。我抬头看向评委和观众,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期待和审视。我更加紧张了,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束缚住了手脚。就在这时,我想起了父亲曾经对我说过的一句话:“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不在乎起点,只在乎过程和终点。重要的是保持自己的节奏,不与他人争抢。”我突然明白了,这场比赛并不是要我和别人争个高下,而是要展现自己的风采和实力。于是,我放松了心态,重新调整了自己的呼吸和节奏。我开始更加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不再关注别人的评价和眼光。我沉浸在自己的演讲中,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了我一个人。当我演讲完毕时,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微笑着走下台去,心中充满了自豪和满足。虽然没有获得第一名,但我收获了比名次更重要的东西——自信和从容。从那以后,我学会了“不争”的智慧。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不再盲目地追求名利和地位,而是更加注重自己的内心和成长。我懂得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和步伐,不应该被他人的眼光和评价所左右。我学会了欣赏自己的独特之处,不再与他人争抢和比较。“不争”并不是消极放弃,而是一种更加积极和从容的生活态度。它让我更加专注于自己的目标和梦想,不再被外界的干扰和诱惑所动摇。它让我更加珍惜和感恩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不再因为羡慕和嫉妒而失去内心的平静和满足。“不争”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境界。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秉持这种态度,面对人生的挑战和机遇。B卷(50分)一、诗词鉴赏(4分)9.(4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忆天彭牡丹之盛有感陆游常记彭州送牡丹,祥云径尺照金盘。岂知身老农桑野,一朵妖红梦里看。(1)诗人是如何表现“天彭牡丹之盛”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2)本诗与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均写梦境,二者所反映的诗人心境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正面描写:首句“常记彭州送牡丹”直接提及天彭牡丹,而“祥云径尺照金盘”则是对牡丹盛开的具体描绘,用“祥云”比喻牡丹花瓣的宽大、美丽,且用“径尺”形容其尺寸之大,进而用“照金盘”表现其光彩夺目,展现出牡丹的繁盛景象。虚实结合:诗中前两句是实写,诗人回忆起当年在彭州看到牡丹盛开的情景,而后两句则转为虚写,写自己现在年老身衰,只能在梦中再见那繁盛的牡丹,通过对比,更加突出了当年牡丹的繁盛。(2)本题考查对诗歌主题的理解。本诗《忆天彭牡丹之盛有感》与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虽然都写到了梦境,但二者所反映的诗人心境并不相同。《忆天彭牡丹之盛有感》中的梦境是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追忆。诗人在诗中回忆起年轻时在彭州观赏牡丹的盛况,那时的牡丹繁盛艳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已经老去,身处农桑之间,再也无法亲眼见到那样的盛景,只能在梦中重温过去的美好。这种梦境反映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无奈,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感慨和反思。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的梦境则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壮志豪情。诗人在风雨交加的夜晚,梦到自己骑着铁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这是他对抗金大业和收复失地的理想在梦境中的体现。这种梦境充满了豪情壮志和爱国热情,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自己壮志未酬的悲愤。因此,虽然两首诗都写到了梦境,但所反映的诗人心境并不相同。前者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追忆,后者则是对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壮志豪情的表达。答案:(1)“祥云径尺照金盘”运用比喻正面描写牡丹繁盛;“一朵妖红梦里看”通过梦境虚写牡丹之盛。(2)《忆天彭牡丹之盛有感》中的梦境是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追忆。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的梦境则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壮志豪情。译文:我时常回忆起彭州送来的牡丹,那时它盛开得如此娇艳,仿佛祥云般的花瓣宽大,几乎能遮住整个金盘。然而,如今我身处农桑之间,年岁已高,那曾经艳丽无比的牡丹花,如今只能在梦中相见,那朵妖艳的红色,仿佛还在我眼前摇曳。二、文言文阅读(12分)10.(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记天彭牡丹谱陆游牡丹在中州,洛阳为第一;在蜀,天彭为第一。天彭之花,皆不详其所自出。曩时,永宁院有僧种花最盛,俗谓之牡丹院,春时赏花者多集于此。大家好事者皆竭其力以养花,而天彭之花遂冠两川。大抵花品种近百种,然著者不过四十,而红花最多。状元红者,重叶深红花,而天姿富贵,彭人以冠花品。祥云者,千叶浅红花,妖艳多态,而花叶最多。花户谓此花如朵云状,故谓之祥云。花时,自太守而下,往往即花盛处张饮,帟幙①车马,歌吹相属,最盛于清明、寒食时。在寒食前者,谓之火前花,其开稍久;火后花则易落。最喜阴晴相半,时谓之养花天。栽接剔治,各有其法,谓之弄花。其俗有“弄花一年,看花十日”之语。故大家例惜花,可就观,不敢轻剪,盖剪花则次年花绝少;惟花户则多植花以牟利。州家岁常以花饷诸台及旁郡。予客成都六年,岁常得饷,然率不能绝佳。淳熙丁酉岁,成都帅②以善价私售于花户,得数百苞。驰骑取之,至成都,露犹未晞,其大径尺。夜宴四楼下,烛焰与花相映,影摇酒中,繁丽动人。嗟乎!天彭之花,要不可望洛中,而其盛已如此。使异时复两京③,王公卿相筑园第以相夸尚,其动荡心目,又宜何如也![注释]①帟幙:帐幕。②帅:地方长官。③两京:北宋以东京开封、西京洛阳为两京,南宋时割让于金朝。(选自《全蜀艺文志》,有删节)(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A.曩时以往B.歌吹相属连接C.予客成都六年客居D.露犹未晞天明(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故大家例惜花,可就观,不敢轻剪,盖剪花则次年花绝少。②使异时复两京,王公卿相筑园第以相夸尚,其动荡心目,又宜何如也!(3)陆游为彭州牡丹写诗作文,原因是什么?请结合上面的诗、文及相关注释,分点概括。【解答】(1)本题考查字词的理解。ABC.正确。D.有误,晞:干。故选:D。(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①中重点词语有:故:所以;惜,珍惜。句意为:所以大家通常都珍惜花,可以就近观赏,不敢轻易剪掉,因为剪掉花后次年的花就会很少。②中重点词语有:使,假如;宜,应当。句意为:假如将来两个京城重新恢复繁华,王公卿相争相夸耀自己的园第,那将是多么震撼人心啊!(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结合“牡丹在中州,洛阳为第一;在蜀,天彭为第一。天彭之花,皆不详其所自出”,可知天彭的牡丹地位很高;结合“嗟乎!天彭之花,要不可望洛中,而其盛已如此。使异时复两京,王公卿相筑园第以相夸尚,其动荡心目,又宜何如也”,可知天彭的牡丹繁丽动人。答案:(1)D(2)①所以大家通常都珍惜花,可以就近观赏,不敢轻易剪掉,因为剪掉花后次年的花就会很少。②假如将来两个京城重新恢复繁华,王公卿相争相夸耀自己的园第,那将是多么震撼人心啊!(3)天彭的牡丹地位很高;天彭的牡丹繁丽动人。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22分)11.(2分)统编语文教材将白居易的《卖炭翁》与杜甫的《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共同编入《唐诗三首》。翻阅《经典常谈》后,你认为这样编辑的原因在于:杜甫和白居易都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这三首诗都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和人民的生活状态。【解答】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结合《经典常谈》原文“而杜甫写民间的实在痛苦,社会的实在问题,国家的实在状况,人生的实在希望与恐惧,更给诗开辟了新世界杜甫的影响直贯到两未时代,没有一个诗人不直接间接学他的,没有一个诗人不发扬光大他的”“后来有元稹、白居易二人在政治上都升沉了一番;他们却继承杜甫写实的表现人生的态度。他们开始将这种态度理论化;主张诗要‘上以补察时政,下以泄导人情’,嘲风雪,弄花草是没有意义的”可知,杜甫和白居易都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们的作品都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和人民的生活状态,具有高度的社会价值和历史意义。答案:杜甫和白居易都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这三首诗都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和人民的生活状态12.(2分)下面是《艾青诗选》中《向太阳》一诗的节选。它可以用来描述下列哪位人物的人生历程?请作出选择并说明理由。我的身上/酸痛的身上/深刻地留着/风雨的昨夜的/长途奔走的疲劳/……我终于起来/我打开窗/看见了黎明A.简•爱B.范进C.保尔•柯察金【解答】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向太阳》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我”在经历风雨、长途奔走的疲劳后,终于打开窗户,看见了黎明的情景,表达了对希望和光明的向往。简•爱是《简•爱》中的主人公,她的人生虽然也充满了挑战和困难,但她主要是一个关于爱情、尊严和独立性的故事,与《向太阳》中表达的主题不完全吻合。范进则是《范进中举》中的人物,他的故事主要围绕科举制度和封建社会的弊端展开,与诗中的主题也相去甚远。因此,这首诗最适合用来描述保尔•柯察金的人生历程。他的人生充满了挑战和奋斗,但他始终坚持不懈,最终迎来了胜利和光明。答案:示例:选C,保尔•柯察金。保尔•柯察金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他虽然双目失明、全身瘫痪,但他仍然坚持不懈,用笔当作自己的武器,一刻也不停地跟上无产阶级前进的步伐。保尔•柯察金的人生就像《向太阳》所描述的,历经风雨和磨难,终于看到了黎明。13.(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一本书,仍有它出航的必要(自序)张晓风①我从医院打电话回家,问女儿电话留言机里有什么事情没有。她说:“有,出版社催你的书序。”②医院空无一人的长廊上,我的泪哗哗然流了下来。③出书,原是一件美丽的事。三十年前,我二十五岁那年,一本小书已在丛书的森林中冒地成苗。少年岁月中,我曾发誓不容任何轻慢的文字出自我手。多年来,我自信大概可以无愧。④但此刻,我泪下如雨又是为什么?因为父亲在加护病房里,我坐在“家属等候区”,每一秒钟都可能有噩耗传来。而即使医生不宣布新的坏消息,父亲也已昏迷,不省人事。我爱父亲,然而此刻我能给他什么?在他发如残雪气若游丝的晚年,我能给他什么?⑤整个“家属等候区”全是悲伤惊恐的脸。深夜三时,有人来推我,我惊跳而起,去接电话,加护病房专用的那只“坏消息电话”。啊!原来叫的人弄错了,不是我,是另外一个人。那人飞奔而去,不久传来哭声,第二天,我看到一张空了的床。然而,空床也可能是我父亲的那一张啊!⑥每个等候的人都是惊弓之鸟,等待那无可躲避的子弹。⑦我心神俱瘁,然而出版社说:“给我们一篇序——我们等着出书。”⑧我的泪流下来。文学原是我所爱的,但此刻,面对死亡,文学好像全然无力招架。死亡是滔天巨浪,文学的小舟在其间又怎能抵御?“文学算什么?”我第一次问自己。⑨文学,一向如此高华,如此美丽,而现实人生却遍布生命千疮百孔的剧痛。文学一旦面对剧痛,又能如何?我的一本小书是有意义的吗?我在无人的长廊上垂泪。啊,如果文学笨拙到无法触知死亡,如果文学碰不到人生最剧烈的悲情,则文学何益?出书何益?为书写一篇小序又有何益?⑩然后,我回到“家属等候区”,众生悲苦的脸丛聚在那里。我注意到有一个家族坐成一堆讨论病情,其间有个大约五岁的男孩。大人的脸一张张枯索黯败,孩子的脸却光洁似月,两眼闪烁如日头。我被那张脸吓了一跳,多日悲苦,几乎忘了世上还有这样一种幸福放光的脸庞。⑪小孩瞪着那双晶灼好奇的眼睛,听大人说话,表情在迷惑与了解之间。忽然,他很正经地发言了:“妈!是阿公的病厉害,还是糖浆厉害?”别人都不懂他说什么。他的母亲忍不住笑了,一面向家族成员解释:“他感冒,都是吃糖浆,他以为所有的药都是糖浆。”那么,这只小脑袋正在想一则很难解的问题——究竟常见的状况是“药到病除”,还是“药石罔效”?⑫我呆看那孩子。小男孩皮肤光莹透红,和病床上那些比槁木更黑皱的肤表相较,两者简直好像各自属于另一种生物。在死亡的阴影里,那孩子光洁的脸是一种救赎。他提出的问题几乎笨到令人发笑——可是他双目炯炯,他在认真思索。⑬我忽然明白,那孩子恰如文学,在巨大的苦难面前显得稚小蠢笨。可是他双唇似花红,目光如青电,给他一点时间,他未必没有答案。⑭在生命面前,“文学”能说的话无非也像童言,像梦话,破碎而不周全。但那半句童言细听之下或者也隐藏几许玄机吧?⑮文学,仍是可期待的。一本书,仍有它出航的必要,是为序。(选自张晓风《这杯咖啡的温度刚好》,有删改)(1)作者对文学的态度,随人生际遇而不断变化。请联系全文,概括这一变化过程。(2)文章三次写到作者在“家属等候区”的见闻感受,有何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3)一位同学发现文中描写“孩子”的语句很有特点,于是做了一点批注,但分析不够深入,请你帮助他将批注补充完整。摘录批注孩子的脸却光洁似月,两眼闪烁如日头一种幸福放光的脸庞作者用了许多与“光”相关的词句,妙!补充:这些描写“孩子”的语句,不仅形象地展示了孩子天真可爱的外貌,而且通过“光”这一象征,传达出孩子在苦难中的明亮和希望。孩子的脸光洁似月,闪烁如日头,犹如一束光芒在黑暗中闪耀,给人以温暖和力量。这种描写既体现了作者对孩子们的喜爱,也寓意着文学在困境中的求生和对未来的期待。那双晶灼好奇的眼睛皮肤光莹透红,光洁的脸双目炯炯双唇似花红,目光如青电(4)本文是一部散文集的序言。作者写这篇文章,有哪些意图?请结合文章内容推断。【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的概括分析。首先,在年轻时,作者对文学充满自信,认为自己的作品不容轻慢,多年来,作者自信大概可以无愧。这表明作者对自己的文学创作有着坚定的信念和自豪感。然而,面对父亲的重病和生死问题,作者开始怀疑文学的力量,认为文学在死亡面前显得无力。作者用“文学算什么?”来表达自己对文学意义的质疑,这反映出作者在困境中对文学作用的困惑和怀疑。最后,作者从一个小男孩的天真提问中得到启发,意识到文学虽然稚嫩,但在巨大的苦难面前仍有潜力。作者比喻文学就像那孩子一样,在苦难面前显得稚嫩,但仍有期待和希望。这表明作者重新找到了文学的价值和意义,对文学充满了期待。综上所述,作者对文学的态度从最初的自信,到面对困境时的怀疑,最后重新找到了期待和信心。(2)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第一次写作者在“家属等候区”的见闻感受,展示了作者在父亲重病期间内心的痛苦和对文学的怀疑。这种痛苦和怀疑通过对比文学的高华美丽和现实人生的剧痛,突出了文学在死亡面前的无力感。第二次写作者在“家属等候区”的见闻感受,强调了作者在生死问题面前对文学的反思。这种反思使得作者意识到文学在面对苦难时的局限性,进一步加深了对文学的怀疑。第三次写作者在“家属等候区”的见闻感受,通过描述一个小男孩的天真提问和他的光洁脸庞,给作者带来了启示。这个小男孩的光洁脸庞和明亮眼睛象征着文学的力量,让作者重新燃起了对文学的期待。综上所述,这三次见闻感受的描写在文章中起到了突出作者内心的痛苦和怀疑,展示文学在现实生活中的无力感,以及为作者重新找到文学的意义和价值的作用。(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孩子的脸却光洁似月,两眼闪烁如日头一种幸福放光的脸庞”这句话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孩子的脸比作光洁的月亮,眼睛比作闪烁的太阳,形象地描绘出孩子纯洁无瑕、充满活力的面容,反映出孩子在困境中的乐观和幸福。“那双晶灼好奇的眼睛”这里用“晶灼”形容孩子的眼睛,表现出孩子的好奇心和天真无邪,同时也暗示孩子在面对困境时充满探究和思考的态度。“皮肤光莹透红,光洁的脸双目炯炯”这句话通过形容孩子的皮肤光洁红润,脸庞光洁,以及眼睛炯炯有神,进一步描绘出孩子健康、活泼的形象,展现出孩子在困境中的坚强和乐观。“双唇似花红,目光如青电”这里用“花红”和“青电”来形容孩子的嘴唇和眼睛,分别表现了孩子的美丽和活力,同时传达出孩子给人们带来的希望和喜悦。这些描写都在强调孩子的纯洁、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预防传染病安全教育
- 8雾和云(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科学六年级上册人教鄂教版
- Unit 6 My clothes,My style Period 7 further study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译林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
- 4 试种一粒籽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统编版
- 七年级生物下册复习提纲济南版
- 西藏拉萨河直孔水电站混凝土坝及引水发电系统工程施工组织
- 现代平面设计教育的挑战与机遇
- 8《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 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智能化与个性化发展
- 2024机械制图基础知识
- 2025年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高职单招数学历年(2016-2024)频考点试题含答案解析
- 《证券法培训》课件
- 心律失常介入并发症及预防
- 2024年铁岭卫生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语文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大班美术活动:传统的节日
- 口腔医院市场营销新入职员工培训
- 鞋类代理合作协议
- 防滑防摔倒安全教育
- 乳腺癌课件教学课件
- 连续性肾替代治疗抗菌药物剂量调整专家共识(2024年版)解读
- 脑梗死临床表现护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