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7 实验探究题专项训练(11大题型)(原卷版)-备战2024-2025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人教版)_第1页
专题07 实验探究题专项训练(11大题型)(原卷版)-备战2024-2025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人教版)_第2页
专题07 实验探究题专项训练(11大题型)(原卷版)-备战2024-2025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人教版)_第3页
专题07 实验探究题专项训练(11大题型)(原卷版)-备战2024-2025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人教版)_第4页
专题07 实验探究题专项训练(11大题型)(原卷版)-备战2024-2025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7实验探究题专项训练考点一扩散现象、分子间作用力1.(23-24九年级上·广东佛山·期中)在学习了“分子动理论”后,小宇进行了以下几个小实验:(1)如图甲所示,小宇在一个量筒中依次倒入蓝色的硫酸铜溶液和无色的水,放置30天后,液体变为均匀的淡蓝色,这是现象;(2)如图乙所示,这是水和酒精混合前后的实验现象,说明了分子间存在;(3)如图丙所示,小宇用弹簧测力计将玻璃板平放在水面上与水面刚好接触,向上拉弹簧测力计时,发现测力计的示数(选填“变大”“变小”“不变”)。2.(23-24九年级上·湖北荆州·期中)在“走进分子世界”探究选择一种分子模型的活动中,李老师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然后再注入染成红色的酒精直至充满,可以观察到分层现象(图a)。用食指堵住管口,将玻璃管反复翻转,使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发现刚开始时管内出现大量小“气泡”逐渐聚集成一个大“气泡”,“气泡”上升时会越来越大(图b)。最后李老师松开手,发现玻璃管被“吸”挂在食指上(图c)。(1)将酒精染成红色,目的是为了,加入酒精后出现分层现象是因为酒精的比水小。(2)“气泡”的出现说明混合后酒精和水的总体积(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混合前酒精和水的总体积,最终玻璃管被“吸”挂在食指上是由于的作用;(3)为了便于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有空隙,李老师做了一个模拟实验。分别两个杯子装满细颗粒小米和大颗粒鹰嘴豆(图d),接着将小米和鹰嘴豆混合后再分装,发现装不满两杯(图e),该实验这里李老师运用了(选填“控制变量”、“转换”或“类比”)的实验方法,由此我们猜想酒精分子和水分子的大小(选填“相等”或“不相等”)。3.(23-24九年级上·广东深圳·期中)下图是我们在学习分子动理论时做过的一些实验:图a:浓硫酸铜溶液与清水开始界面十分清晰,若干天之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图b: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发现拉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图c:将红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它在水中慢慢晕开;图d: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两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1)图a和图c两个实验的现象属于现象;(2)图b和图d两个实验现象相同,证明分子之间存在。4.(23-24九年级上·甘肃陇南·期中)亲爱的同学,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下列问题。(1)如图甲所示的是小云同学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质在三种状态下的内部结构,可以说明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观察到的A、B、C三幅图中,所处的状态为液态的是图;(2)如图乙所示的装置中,一个瓶子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个瓶子装有空气,在探究扩散现象时应该把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放在(选填“上”或“下”)方,当把中间的玻璃板拿走后,发现两个瓶中的气体逐渐变为均匀的浅棕色,这个实验可以说明:;(3)如图丙所示,把两块表面干净的铅块压在一起就很难再分开,说明分子间存在,但铅块也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考点二探究改变物体内能方式5.(23-24九年级上·山西晋城·期中)如图甲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团小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去,棉花被点燃。如图乙所示,瓶内装有一些水,用瓶塞将瓶口塞紧,瓶塞通过导管与打气筒相连。用打气筒给瓶中打气,当瓶塞跳起来时,瓶口周围冒“白气”。(1)甲、乙两实验说明可以改变内能;(2)在甲实验中,把活塞迅速压下去时棉花被点燃,这是将能转化内能;(3)如图丙所示,B是一个被销钉锁住的活塞,气缸A密封有压缩空气,C是一支温度计.若活塞与气缸壁之间没有摩擦,当把销钉K拔出后,将观察到活塞向右移动,温度计的示数(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你的分析依据是。6.(23-24九年级上·安徽滁州·期中)如图所示,用打气筒向装有少量水的瓶内打气,进行实验探究。【实验步骤】(1)在瓶内装入少量的水;(2)用打气筒向瓶内充入气体,直到瓶塞从瓶口跳出;【实验现象】当瓶塞从瓶口跳出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分析与论证】实验现象说明此时瓶内气体的温度降低,内能减少。由此可得结论:7.(23-24九年级上·山西晋中·期中)为了探究做功与物体内能变化的关系,创新小组同学利用气压式喷雾器、数字式温度计、小叶轮等进行实验,如图所示。【提出问题】做功与物体内能的变化存在怎样的关系?【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1)先用温度计测出气压式喷雾器内气体的温度,如图甲所示;(2)关闭喷嘴处的阀门,接着用手按压活塞快速打气,并用温度计测出喷雾器内部气体的温度,如图乙所示;(3)打开喷嘴处的阀门,迅速放出壶内一部分气体,并用温度计测出喷雾器内部气体的温度。如图丙所示。【分析与论证】(1)该实验通过观察来反映气体内能的变化;(2)打开喷嘴处的阀门,迅速放出壶内一部分气体时,内能(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实验结论】(3)比较甲、乙两图可知:;(4)比较乙、丙两图可知:。考点三比较不同物质吸热情况8.(23-24九年级上·吉林·期中)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将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烧杯内,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同时加热。记录相关数据,并绘制出如图所示的图像。(不计热量损失)(1)实验时,选用和均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2)加热10min,甲吸收的热量(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吸收的热量。9.(23-24九年级上·云南昆明·期中)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加热时间/min0123456a的温度/℃20242832364044b的温度/℃20263238445056(1)实验中,在两烧杯中倒入相同的a和b两种液体,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两种液体加热,目的是通过比较(填“加热时间”或“液体升高的温度”)来比较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2)在两种液体都不沸腾的情况下,小明认为要使a和b升高相同的温度然后进行比较;小红认为要加热相同的时间然后进行比较。你认为可行的是(填“小明”“小红”或“都可行”)。(3)上表是小孟同学实验记录的数据:①加热6min,a吸收的热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b吸收的热量。②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吸热能力更强的是(填“a”或“b”),若这种物质是水,则另一种物质的比热容是J/(kg•℃)。(4)小睿同学也利用图1装置对水和食用油进行了探究,正确记录数据并绘出了两种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则图2中(填“甲”或“乙”)表示的物质是水,分析图象可知:小睿实验中水和食用油的质量关系是m水m油(填“>”“=”或“<”)。10.(23-24九年级上·广东东莞·期中)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在两支相同的试管中分别加入水和沙子,用同一酒精灯加热(如图所示),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材料升高10℃所需时间/s升高20℃所需时间/s升高30℃所需时间/s水54110167沙子112336(1)除了图中所示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2)试管中加入的水和沙子应保证(选填“体积”或“质量”)相等;(3)采用水浴法来加热可以更好的控制在相同的时间内水和沙;(4)实验中,物质吸热的多少是通过(选填“升高的温度”或“加热的时间”)来反映的;(5)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加热相同的时间,的温度变化较快,说明这两种物质吸热能力较强的是(选填“水”或“沙”);(6)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11.(23-24九年级上·广东佛山·期中)冬天,小林的爷爷和奶奶分别穿上了羽绒衣和棉衣,他们都说自己的衣服很保暖。小林想知道到底是羽绒保温性能好还是棉絮保温性能好,于是她找来了两只相同的密闭烧瓶各盛80℃的热水l.5kg,瓶内备插入一只温度计,瓶外分别用大小和厚度都相同的羽绒和棉絮包好,放在同一地点使其自然冷却,然后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并记录水温于下表中(c水=4.2×103J/(kg•℃)时间t/min0102030…140150160包羽绒的瓶内水温T1/℃80706452…121110包棉絮的瓶内水温T2/℃80676452…101010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1)保温性能较好的是。(2)经过160min,包羽绒瓶中的热水向外界放出了J的热量。(3)从表中水温变化的快慢情况分析,瓶中热水放热的规律是。(4)另一位同学小夏想知道“物质的放热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于是,分别用质量相等的水和另一种液体进行了实验,并用图像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如图所示。实验中,水和另种液体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分析图像可以得出:物质为水,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为J/(kg•℃)12.(23-24九年级上·广东佛山·期中)某同学做“比较不同液体吸热能力”的实验时,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液体甲和乙加热。液体次数质量m/kg升高的温度/℃加热时间t/min甲10.15120.110230.2104乙40.110150.120260.2204(1)分析第1、4次,第2、5次或第3、6次实验数据,某同学认为:加热相同的时间时,乙升高的温度高一些,这说明乙吸收的热量多一些。这位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答:(错误/正确),因为;(2)分析第2、3次或第5、6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物质的越大,吸收的热量就越(选填“多”或“少”);(3)通过比较第2、4次实验数据可知,液体吸收的热量多少与液体的有关,的吸热能力更强(选填“甲”或“乙”);(4)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甲和乙,放出相等的热量后相互接触,内能将______。A.一定从甲传给乙 B.一定从乙传给甲C.不会发生热传递 D.不能确定是否发生热传递考点四比较不同燃料热值大小13.(23-24九年级上·广东东莞·期中)为比较酒精和碎纸片这两种燃料的热值,小明采用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他将一定质量的酒精和碎纸片分别放入两个燃烧皿中,点燃它们,分别给装有质量相等的水的两个相同烧杯加热,直至酒精和碎纸片完全燃烧。燃料加热前水温/℃①10g酒精②(1)小明设计了一张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其中①②两项内容漏写了,请你帮他补充完整①、②;(2)实验后小明根据实验数据利用公式Q=算出来水吸收的热量,结合“10g酒精”这一数据算出来酒精的热值,算出的结果比真实值(选填“偏大”或“偏小”),请说明理由:;(3)小明发现分别使10g酒精和10g的碎纸片充分燃烧后,被它们加热的各200g,25℃的水的温度分别上升80℃和45℃,这最终证明______(填字母)。A.燃烧酒精比燃烧碎纸片放出的热量多B.酒精含有的热量比碎纸片大得多C.酒精的内能比碎纸片的内能大得多D.酒精的热值比碎纸片的热值大14.(23-24九年级上·广西柳州·期中)小明学习了燃料的热值后,自己设计实验来研究煤油和花生油热值的大小关系,他组装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套完全相同的装置,加热两个烧杯中质量相等、初温都是的25℃的水,燃料燃尽时,甲装置的水温为44℃,乙装置的水温度为34℃:(1)小明在实验中应控制煤油和花生油的相同;(2)由实验分析得出:这两种燃料中,热值较大的是;(3)小明同学还想利用这种实验方案计算出两种燃料的热值,应该还要测出水和燃料的,那么还需增加的实验仪器是;利用此实验方法计算出的热值将比真实值(选填“偏大”或“偏小”),原因是。15.(23-24九年级上·江苏南通·期中)探究小组利用如图两套装置探究①“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以及②“不同燃料充分燃烧放热的现象”,液体和燃料的质量及种类根据实验需要和方便进行选取。(1)在组装器材时应先调节(选填“A”或“B”)的高度:两个实验中都要控制(填“燃料”或“杯中液体”)质量相等;(2)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现象”,物质吸热多少是通过反映;(3)在两个探究中根据所测数据都画出了如图丙中的图像(不计热量的损失),根据图像可计算:①“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若图像一所对应的物质的比热容为1.6×103J/(kg•℃),则图像二所对应的物质的比热容为J/(kg•℃);②“不同燃料充分燃烧放热的现象”,图像一和图像二表示两种燃料的热值之比为。考点五摩擦起电现象、电荷间相互作用16.(23-24九年级上·福建泉州·期中)小闽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细水流时,发现橡胶棒能把水流吸引到一边,其示意图如图所示,他思考后根据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做出了猜想:猜想一:摩擦过的橡胶棒对水流的吸引效果可能与水流的粗细有关;猜想二:摩擦过的橡胶棒对水流的吸引效果可能与橡胶棒距水流的距离有关;猜想三:摩擦过的橡胶棒对水流的吸引效果可能与摩擦次数有关;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他从实验室借来了橡胶棒和毛皮,在老师和同学的协助下完成了实验,并将实验现象及数据记录在如表中:实验序号摩擦次数/次水流粗细距水流的距离/cm水流偏离竖直方向的水平距离s/cm110较细14210较粗12310较细2145较细12(1)橡胶棒能把水流吸引到一边是因为橡胶棒在与毛皮摩擦过程中带上了(选填“正”或“负”)电荷,从而具有吸引的性质;(2)1、2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摩擦过的橡胶棒对水流的吸引效果与的关系,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初步得出的结论:在橡胶棒与毛皮的摩擦次数和距水流距离相同的情况下,水流越细,橡胶棒对水流的吸引效果越(选填“明显”或“不明显”);(3)分析两次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在橡胶棒与毛皮的摩擦次数和水流粗细相同的情况下,摩擦过的橡胶棒距离水流的距离越近,对水流的吸引效果越明显;(4)分析1、4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在一定程度内,当水流粗细和距水流距离相同的情况下,。17.(23-24九年级上·湖南长沙·期中)在“探究带电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活动中:小明用干燥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和用干燥毛皮摩擦的橡胶棒分别完成了甲、乙、丙三次实验;(1)实验发现,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作电荷;在与丝绸摩擦过程中,玻璃棒电子。(2)将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验电器的两个金属箔片张开。金属箔片张开的原因是同种电荷互相。18.(23-24九年级上·福建南平·期中)有关静电现象的小实验:(1)如图甲所示,用餐巾纸摩擦吸管可以使其带电,这是现象;现用另一带电的物体靠近吸管带电的一端,发现它们互相排斥,说明:它们带的是(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2)用一根摩擦过的气球靠近空易拉罐,如图乙所示,发现空易拉罐向气球方向滚动,这是利用了带电体具有的性质;(3)下表是研究摩擦起电得出的物体带电次序,表中任何两种物体相互摩擦时,次序在前的带正电,次序在后的带负电。研究资料1石棉玻璃羊毛木棉石蜡研究资料2羊毛尼龙木棉火碱树脂由表中可知玻璃与石棉摩擦后,玻璃将带(选填“正”或“负”)电;羊毛对电子的束缚能力要比木棉(选填“强”或“弱”)。19.(23-24九年级上·山西太原·期中)下表为两位科学家研究摩擦起电得出的物体带电能力的次序。已知表中任何两种物体相互摩擦时都会带电且次序在后的物体对电子的束缚能力更强。请你解答:科学家1234567西耳斯石棉玻璃云母羊毛猫皮纸木棉赫西蒙科马利羊毛尼龙粘胶丝木棉火碱丙烯树脂聚乙烯醇(1)物理学中把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电荷;由表中排序可知,玻璃与石棉摩擦后,石棉带电荷(两空均选填“正”或“负”);(2)石棉与羊毛相互摩擦,尼龙与丙烯树脂相互摩擦后,石棉与尼龙将相互(选填“吸引”或“排斥”);(3)利用表中信息判断与玻璃摩擦后的尼龙带电荷(选填“正”或“负”)。考点六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20.(23-24九年级上·云南昆明·期中)如图1甲是小明“探究串联电路电流规律”的实验电路图。电流表的位置ABC电流I/A0.320.321.60(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实验中,选择两个小灯泡的规格应该是(填“相同”或“不相同”)的;(2)小吉、小林两位同学进行分组实验,小吉同学在闭合开关前,发现电流表如图1乙所示,则小吉的问题是;小林同学在闭合开关试触时,发现电流表如图1丙所示,小林的问题是;(3)用电流表测电流时,电流表应与被测电路联,某同学在实验中测得的三个不同位置的电流值如上表所示,有一个位置的电流测量明显有误,造成这一错误的原因是;(4)实验中,某同学发现两个串联的小灯泡中,一个发光,造成其中一个小灯泡不发光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填字母);A.通过两小灯泡的电流不相等B.该小灯泡的灯丝断了C.该小灯泡短路D.该小灯泡靠近电源负极(5)只需改动一根导线就可测并联电路中干路的电流,请在图2中用“×”号指出需改动的导线,并在图2中画出改动后正确的连线。21.(23-24九年级上·河南信阳·期中)小华在探究并联电路电流规律的实验中,如图10甲所示是实验的电路图。(1)电流表在使用时必须(选填“串联”或“并联”)在被测电路中;(2)小华刚接好最后一根导线,电流表的指针就发生了偏转,原因是;(3)他先将电流表接A处,闭合开关后,观察到灯L2发光,但灯L1不发光,电流表的示数为零,电路可能存在的仪器故障是;(4)测量B处的电流时,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如图乙所示,原因是。另一组的小明同学在实验开始前,检查器材时,也发现了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如图乙所示,原因是;(5)下表是小华同学在实验中用两盏规格相同的灯泡得出的实验结论。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且各支路的电流相等,请指出小华的探究过程的两点不妥之处:A点的电流B点的电流C点的电流0.16A0.16A0.32A①;②。你对此实验提出的改进建议是③。22.(23-24九年级上·黑龙江双鸭山·期中)小宁在做探究并联电路电流规律的实验,如图甲所示是实验的电路图。(1)在连接电路时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在图乙的位置,是因为没有。纠正后继续接好电路,闭合开关,指针又偏转到图乙的位置,是因为;(2)小宁在解决了以上问题后,先将电流表接到A处,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电流表的示数为A。再将电流表分别接到B、C两处,测出了一组完整的电流值并记录在表格中,立即得出了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请你指出小宁实验应改进的方法是;(3)实验结束后,小宁又利用原有器材换了一个电源后按如图丁所示的电路图连接了电路,当开关S由断开到闭合时,电流表A1的示数(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小宁惊奇地发现闭合开关后两个灯都亮,并且两个表都偏转了22个小格,请帮小宁推算出流过灯L2的电流是A。23.(23-24九年级上·江苏苏州·期中)小明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电路“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1)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状态;(2)小明同学先将电流表接在A点处,闭合开关后,观察到灯发光,但灯不发光,电流表的示数为零,电路可能存在的故障是:;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试触时,又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如图乙所示,原因是;(3)小明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为支路电流的2倍。老师指出这个结论不一定成立,为了得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小明应该。考点七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24.(23-24九年级上·重庆江津·期中)在“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的实验中,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用一个电流表分别接在a、b、c三处去测量电流。

(1)小明最好选择两个小灯泡的规格(填“相同”或“不相同”);(2)小明连电路时,刚连完最后一条导线,灯泡L1、L2就亮了,他在实验操作中不当之处:;

(3)小明把L1、L2串联起来(如图甲),他把电流表接入电路中a点时,闭合开关后发现L1和L2均不发光,电流表无示数。为了找出故障原因,小红用一根导线进行检测,发现将导线连ab两点时,L1不亮,L2亮,连bc两点时两灯都不亮。则电路故障可能是(选填序号);A.L1断路

B.L1短路

C.L2断路

D.L2短路(4)小明又改变灯泡的规格进行实验,发现灯L1比灯L2亮,你认为通过灯L1中的电流(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通过灯L2中电流;(5)小明用电压表分别测出a与b、b与c、a与c两点间的电压为Uab、Ubc、Uac。测L2两端的电压Ubc时,电压表示数突然变为0,如果此时观察到有一只灯亮,则发生的故障是;(6)小明认为用一块电压表分别测L1两端的电压和L2两端的电压时,需要对电路进行改接,为了不反复拆接电压表,他小明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电路。他的思路是:闭合开关S和S1,电压表测L1两端的电压;闭合开关S和S2,电压表就可以测L2两端的电压,这种设计思路是(“正确”或“错误”)的,原因是。(7)小明换规格不同的灯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25.(23-24九年级上·重庆长寿·期中)小明同学用图所示电路探究“串联电路电压规律”:甲

丙(1)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应该(选填“断开”或“闭合”);(2)实验中发现两个小灯泡,一个很亮,一个发光微弱,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A.通过两个灯泡的电流大小不同

B.发光微弱的灯泡的灯丝断了C.灯泡的规格不同

D.发光微弱的灯泡被短路(3)在测量两端电压时,保持电压表B接点不动,只断开A接点,并改接到C接点上,闭合开关后,会出现电压表;A.超过电压表量程

B.指针反偏

C.正确测出灯泡两端的电压(4)在用电压表测量两端电压时,发现两灯都不亮,电压表示数为电源电压3V,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A.短路

B.断路

C.短路

D.断路(5)测量的电压时,小明连接了如图丙所示的电路,小明发现电压表的示数始终为3V,请你在图丙上改动一根线的连接,帮助小明完成对两端的电压的测量(在改动的线旁上打×,再用笔画出正确的接线)。26.(23-24九年级上·四川眉山·期中)在做“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的实验时,有多个灯泡可供选择,小明把两只灯泡L1、L2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上:(1)连接电路时,闭合开关前,发现电压表如图1所示,原因是;闭合开关后,两灯均不亮,当分别把电压表并联接在图2中AB两点、BC两点及AC两点时,测得的数据是:UAB=0,UBC=4.5V,UAC=4.5V,故障只有一处,则故障可能是。(2)排除后,实验正常进行,完成第一组数据采集后,你认为他需要进行的操作顺序是。(请按先后排序);A.换不同型号的灯泡替换L1、L2,并连接好电路;B.断开开关;C.闭合开关(3)分别把电压表连在图中AB两点、BC两点及AC两点,观察电压表示数,并记录数据,通过测量得到了三组实验数据如表:实验次数AB间电压U1/VBC间电压U2/VAC间电压U3/V12.02.54.522.42.14.531.92.64.5分析三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U总=(用U1,U2表达)。(4)实验完成后,同组的小杨同学认为,每次操作都需要将电压表拆接至AB、BC、AC两端,太过繁琐,她认为只需进行两个简单的操作就可以了,如图2所示:①在测L2两端的电压时,只需将电压表所接的B接点不动,只断开A接点,并改接到C接点上;②测总电压时,只需将电压表所接的A接点不动,只断开B接点,并改接到C接点上。小亮同学马上对她的方法给予了否定,他认为在进行操作①的错误是,而在进行操作②的错误错是。27.(23-24九年级上·重庆长寿·期中)小轩利用如图甲所示电路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实验中保持电源电压不变。(1)正确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前,小轩发现电压表指针如图乙所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2)检查好电路后,小轩应选择多只规格(选填“相同”或“不同”)的小灯泡进行多次测量,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填符号);A.避免偶然性,寻找普遍规律

B.减小电压测量的误差(3)在某次测量的电压后,小轩保持电压表的B连接点不动,只断开A连接点,并改接到C连接点上,她(选填“能”或“不能”)测量出两端电压,理由是;(4)多次实验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数据得出的结论:在串联电路中,(用和U表示)。实验次数两端电压两端电压与两端总电压U/V11.51.53.021.21.83.031.11.93.0考点八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因素28.(23-24九年级上·陕西渭南·期中)在“探究电阻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甲、乙、丙三位同学做出如下猜想:甲:导体电阻跟导体的长度有关;乙:导体电阻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丙:导体电阻跟导体的材料有关。(1)如图所示,是为进行探究实验连接的电路,实验中通过观察来比较电阻丝电阻的大小,达到验证猜想的目的。如果将本实验进行优化,应该将更换为,使实验结果更准确;(2)若要验证乙同学的猜想,则应该选用两根电阻丝进行对比实验;(3)选用A、B两根电阻丝进行对比实验,是为了验证同学的猜想。29.(23-24九年级上·海南·期中)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时,小强、小丽两位同学的猜想如下:①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有关;②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③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有关。实验室提供了4根电阻丝(规格、材料如表)。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编号材料长度/m横截面积mm2A镍铬合金0.50.5B镍铬合金1.00.5C镍铬合金0.51.0D锰铜合金0.50.5(1)为了验证上述猜想①,应该选用编号为两根电阻丝进行实验;如果选用编号为A、C两根电阻丝进行实验,是为了验证猜想(填序号)。分别将A和D两电阻丝接入电路中M、N两点间时,电流表示数不相同,由此,初步得到的结论是: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时,;(2)在最近几年,我国城乡许多地区进行了输电线路的改造,将原来细的铝质输电线换成较粗的铝质输电线,这样是为了输电线的电阻(选填“增大”或“减小”)。30.(23-24九年级上·重庆长寿·期中)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时,实验室提供了4根电阻丝,规格、材料如表中所示,小海、小棠两位同学做出了如下猜想:①导体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有关;②导体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③导体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编号材料长度横截面积A镍铬合金0.50.5B镍铬合金1.00.5C镍铬合金0.51.0D锰铜合金0.50.5(1)连接实物电路时,开关应处于状态;(2)如图所示“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因素”的实验,在M、N之间分别接上不同的导体,则通过观察来比较导体电阻的大小,这种研究方法叫做法;(3)为了验证上述猜想③,应该选用编号两根电阻丝进行实验;(4)如果选用编号为A、C两根电阻丝进行实验,是为了验证猜想(填序号);(5)为了验证猜想①,分别将A和B两电阻丝接入电路中M、N两点间时,电阻丝A接入时电流表示数较大,由此得到的结论是:材料与横截面积相同的导体,长度越,电阻越大(选填“长”或“短”)。考点九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关系31.(23-24九年级上·吉林长春·期中)小军用如下器材:可调的学生电源、电压表、电流表、阻值为5Ω、10Ω、20Ω的定值电阻、开关、导线,滑动变阻器“10Ω、1A”,小军现将电源调成4V,探究电流和电阻的关系。(1)小军连接了如图甲所示电路,开关闭合前,滑片应调到最(填“左”或“右”)端;(2)闭合开关前,小军发现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在图甲中错误的导线上画“×”;(3)纠正错误后,小军先把5Ω电阻接入电路后,闭合开关,电流表指针指在如图乙所示位置,记录数据。然后把5Ω电阻换成10Ω电阻后,调滑动变阻器滑片,直到电压表为V,并记录电流表示数。当把20Ω电阻接入电路后,小军无论怎样调滑动变阻器都无法把电压表调到控制电压值,需要把电源调成不高于V才能完成此次实验;(4)根据多次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32.(23-24九年级上·四川泸州·期中)在探究“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过程中,小潞和同学们用6V的直流电源,电流表(0~0.6A),电压表(0~3V),开关,阻值分别为5Ω、10Ω、15Ω、20Ω和25Ω的定值电阻各1个,滑动变阻器1个(50Ω1A),导线若干,进行了以下实验:(1)小潞连接的实物电路如图甲所示,有一根导线没有连接,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帮他连接完整。要求:开关闭合前无需移动滑片;(2)小潞连好电路并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3V,此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接入的定值电阻为Ω;(3)接着小潞将(2)问中的定值电阻换成15Ω电阻,接下来她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填“左”或“右”)移动,当观察到电压表示数为3V时,再次记录电流表示数;(4)为了用上所有的定值电阻正确完成五次实验,所选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不能小于Ω;(5)为了用上所有的定值电阻正确完成五次实验,并保证电路及元件安全,电压表示数设置的范围为V~3V;(6)小潞完成五次实验后,根据所得数据画出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图像如图丙,且实验中各电路元件完好,读数、记录均正确。但老师发现五次实验中有一次未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控制电压表示数一定,根据图丙中的数据分析,阻值为的定值电阻连入电路时未移动滑片;(7)去掉出错的实验数据,分析可得到的结论是:当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比。33.(23-24九年级上·河北邯郸·期中)“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准备的电学器材如下:电源是、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R标有“”、定值电阻(、、、)、开关、导线若干。(1)“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①按如图甲所示电路图连接实物,某同学闭合开关前,发现电流表指针如图乙所示,则原因是:;②纠正错误后开始实验,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阻两端电压由逐渐增大到2V、,读出所对应的电流值。其中第二次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示为A.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实验次序1232I/A③分析数据,得出结论:;④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该同学所用的定值电阻阻值为Ω。(2)“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①将的定值电阻接入A、B两点间,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电压表示数为2V,读出电流表示数;②接下来用的电阻替换的电阻,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滑片向移动(选填“左”或“右”),使电压表示数保持2V不变,读出电流表示数;③将实验器材中(选填“、、、”)定值电阻接入A、B两点间,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都无法完成实验。34.(23-24九年级上·广东佛山·期中)小华同学为了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设计了如图甲的实验电路,她在学校实验室找来了如下一些实验器材:电压恒为3V的电源,电流表、电压表各一只,一个开关,阻值分别为10Ω,20Ω,50Ω的定值电阻各一个,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0Ω;1A”字样,导线若干。(1)小华在检查仪器时,发现电流表指针如图乙所示,则接下来的操作是;(2)小华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后,移动滑变阻器滑片时,发现电流表指针正常偏转,电压表示数为零,则发生这种故障的原因可能是;(3)故障排除后,小华先把10Ω的电阻接入电路,移动滑变阻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2V,读出电流表示数后,断开开关,她直接拆下10Ω的电阻,改换成阻值为20Ω的电阻继续做实验,闭合开关,电压表示数将(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要完成这次实验,接下来她应将变阻器滑片向端(选填“左”或“右”)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V;(4)当小华改用50Ω的电阻继续实验时,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都无法使电压表示数达到实验要求的值,你认为“电压表的示数无法达到实验要求的值”的原因可能是()A.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太大 B.电压表量程选小了C.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太小 D.滑动变阻器烧坏了(5)小华解决了上述问题后,完成了实验。利用收集到的多组数据。作出了如图丙所示的电流I随电阻R变化的关系图象。分析图象得出了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是。35.(23-24九年级上·重庆长寿·期中)初三年级的两位同学根据如图所示电路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实验中,所用器材有:6V的电源、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和定值电阻R若干。(1)请根据图甲,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时,电路中的电流变小,且导线不能交叉)(2)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检查好电路,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且接近电源电压,此时电路中只有一处电路故障,可能是(选填“R断路”或“断路”);(3)排除故障后,他们先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闭合开关,移动滑片依次测得5组数据,其中第5次实验中电压表的指针如图丙所示,其示数为V。他们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分析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在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比;表:电流与电压关系实验序号12345电压/V1.01.21.82电流/A0.200.240.360.400.44(4)他们继续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选用5Ω、10Ω、15Ω、20Ω、30Ω五个定值电阻依次进行实验。先将5Ω电阻接入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2V时,记录数据。接着把5Ω换成10Ω的电阻时,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的示数(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此时应将滑片向(选填“左”或“右”)移动,直到电压表示数保持2V不变,记录数据;(5)当把30Ω的电阻接入电路进行实验时,发现无论怎么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都不能使电压表示数保持2V不变,为了完成实验,只调整电压表的示数,则应控制的范围为V。考点十伏安法测量电阻实验36.(23-24九年级上·湖北宜昌·期中)小明同学想测量当小灯泡两端电压为2.5V时的电阻,实物电路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恒为4.5V。(1)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原理是(用公式表示);(2)请在图甲中将电路补充完整,要求导线不能交叉;(3)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置于(填“A”或“B”)端;(4)实验中某时刻电压表示数为2.2V,为了完成实验,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端移动,同时眼睛观察;(5)同组的小丽还想测量当小灯泡两端电压为3.8V时的电阻,但发现电压表0∼15V量程损坏,在不改变原有器材的情况下,请写出你的做法:;(6)小明还测量了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电流,并根据所测得的数据绘制了小灯泡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在这个图像中,横轴应该表示的是(填“电压”或“电流”)。37.(23-24九年级上·山东临沂·期中)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电源电压为3V,待测小灯泡的正常工作电压为2.5V。(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图甲中实物电路的连接,要求:①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流表示数变小;②连线不能交叉;()(2)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端(选填“A”或“B”);闭合开关后,两表均有示数但灯泡不亮,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选填序号);

A.灯泡断路

B.灯泡开路

C.滑动变阻器阻值太大(3)如图乙所示,此时灯泡两端的电压为V;

要测量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移动(选填“左”或“右”);(4)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小灯泡的Ⅰ-U图像如图丙所示,则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为Ω。38.(23-24九年级上·江西南昌·期中)【实验名称】测量未知电阻的阻值【实验器材】学生电源(电压恒为)、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待测电阻(阻值约为),导线若干。【实验原理】【实验步骤】(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滑动时,电流表示数变大);(2)连接电路之前,应该开关,检查电表指针是否;(3)闭合开关,某同学发现两电表均无示数。为了查找故障,他将电压表拆下,保持电路其他部分连接完好,再将电压表分别接在电源、待测电阻、滑动变阻器两端,然后依次闭合开关,发现只有接在待测电阻两端时,电压表无示数,则故障可能是;(4)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移动变阻器的滑片P至某一位置,此时电压表示数为,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未知电阻;【拓展】某同学想继续利用此电路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实验中换用了不同的电阻进行多次实验,对应数据图像如图丙所示,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的物理量是。39.(23-24九年级上·北京·期中)小东计划用电源电压为6V的学生电源,测量某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他观察到小灯泡标注的正常工作电压为2.5V,咨询老师得知小灯泡电阻约为10Ω。他找来了“A、B”两个不同规格的滑动变阻器,铭牌分别标有“10Ω1A”和“20Ω2A”字样。(1)本实验中小东应该选择(选填“A”或“B”)滑动变阻器;(2)他连接了图所示的实验电路,其中滑动变阻器还没有接入电路。若实现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滑动时,小灯泡发光变亮,他应该接滑动变阻器的(选填“a”或“b”)端;(3)闭合开关后,发现小灯泡不发光,电流表、电压表指针偏转角度都很小,则可能的原因是;(4)若闭合开关后,电压表的示数为2.2V,则下一步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选填“左”或“右”)端移动;(5)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时,(选填“需要”或“不需要”)测量平均值,原因是;(6)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时,多次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的目的是。40.(23-24九年级上·山西运城·期中)下面是测量标有电压为2.5V的某小灯泡的电阻的实验过程。(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图甲的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时,小灯泡变亮);(2)闭合开关,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要测量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移动(选填“左”或“右”),直到电压表示数为2.5V;(3)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记录多组数据,并作出了如图丙所示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4)由图丙图象可知利用图甲中的器材(选填“能”或“不能”)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理由是;(5)请你进一步思考:如果没有电流表,利用一个阻值为的定值电阻,按照如图丁所示的电路,如何测量这个标有电压为2.5V的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呢?请将下面步骤补充完整:①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2.5V;②断开开关,(选填“保持滑片的位置不变”或“改变滑片的位置”),将电压表B点的接线改接到C点,闭合开关,记录电压表示数为U;③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用已知量和测量量表示)。考点十一特殊法测量电阻实验41.(23-24九年级上·内蒙古通辽·期中)小红同学在用“伏安法”测量定值电阻R阻值的实验中:(1)她按照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将图乙连接好电路,刚闭合开关就发现电流表示数很大,电压表示数几乎超过量程,则她在实验操作中犯下的错误是:,从而不能有效保护电路。滑动变阻器在此实验操作过程中还有另一个主要的作用是;(2)排除故障后,当电压表示数为2.5V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示,则定值电阻R的阻值是Ω;(3)如图几个同学在只有电流表或电压表时,利用一个已知阻值的电阻R0设计了四个测未知电阻Rx的电路,其中不可行的是。A.B.C.D.42.(23-24九年级上·河北石家庄·期中)欢欢与乐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电路测量未知电阻Rx的阻值。(1)请你根据甲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帮助欢欢同学在图乙中完成实验电路的连接,电流表示数变小;()(2)将滑片P置于阻值最大位置,闭合开关S,欢欢同学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电流表的示数始终为零,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则电路中存在的故障可能是(选填“Rx短路”或“Rx断路”);(3)排除故障后,需要移动滑片P,改变Rx两端电压,多次测量的目的是,记录多组数据后画出待测电阻的R的I﹣U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得Rx=Ω;(4)乐乐觉得不使用电压表也能测出Rx的阻值,于是设计了另一种方案,电路如图丁所示。定值电阻R0已知,电源电压未知且恒定不变。测量步骤如下:①只闭合开关S1时,电流表读数为I1;②当开关S1、S2都闭合时,电流表读数为I2;③待测电阻Rx=(用已知和测出的物理量R0、I1、I2表示)。43.(23-24九年级上·河北邯郸·期中)小聪同学用伏安法测电阻,实验电路如图甲所示。(1)正准备闭合开关时,同组的成员小兰拦住他,说导线接错了。请你检查一下电路,把接错的那一根导线找出来,打上“×”,再画线把它改到正确的位置上;(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滑片P应置于端(选填“a”或“b”);(3)正确连接电路后,实验时刚一“试触”,就发现电流表的指针迅速摆动到最大刻度,其原因可能是:①;②;(4)小聪同学正确连接后,进行实验,某次实验中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示,被测电阻Ω;(5)实验过程中电流表突然烧坏,不能正常使用了,他想出一个方法,应用现有的器材,也能测出电阻的阻值。他设计了如图丁所示的电路,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已知为R,被测电阻的阻值为,实验步骤如下:①将滑动变阻器滑到最左端a时,闭合开关S,读出电压表的读数,记为U;②;③则被测电阻的阻值为:(写出表达式。44.(23-24九年级上·江苏泰州·期中)几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用不同的方法测量Rx的阻值,电源电压恒为3V,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R0,还有电压表、电流表、电阻箱、导线可以选用。(1)第一组同学操作步骤如下:①将单刀双掷开关拨至a位置,在乙位置连接电流表;②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当电压表示数为1.5V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③则Rx=Ω。(2)第二组同学操作步骤如下:①将电阻箱接入甲位置,乙位置用导线连接,先将单刀双掷开关S1拨至位置;②闭合开关S,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到某一合适位置时,记下此时电压表示数为2V;③断开开关S,将单刀双掷开关S1拨至位置;④闭合开关S,调节,使电压表示数仍为2V;⑤读出电阻箱示数,即等于Rx的阻值。(3)第三组同学操作步骤如下:①将单刀双掷开关S1拨至a位置:②乙位置用导线连接,将滑动变阻器调至阻值最小端,闭合开关S,读出此时电压表的示数记为U1;③,读出此时电压表示数记为U2;④则Rx=(用测得的和已知的物理量符号表示)。45.(23-24九年级上·河北石家庄·期中)如图所示,是几个同学在没有电压表的情况下,利用电流表和已知阻值的电阻R0设计的四个测未知电阻Rx阻值的电路,其中不可行的是()A. B.C. D.46.(23-24九年级上·四川成都·期中)下列电路中,R0是已知的定值电阻,电源电压未知。下列电路中不能测出未知电阻Rx的是()A. B.C. D.47.(22-23九年级上·江苏宿迁·期中)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四种电路,其中电源电压不变且未知,R0是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在实验中不拆改电路的情况下,能够测量出未知电阻Rx阻值的电路是(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②③④ C.只有②③ D.①②③④都可以48.(23-24九年级上·福建泉州·期中)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图中的装置完全相同,燃料的质量相等,烧杯内液体的质量和初温也相等.燃料充分燃烧后,三支温度计的示数:.(1)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应选择两图进行实验,其中图燃料的热值较大,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多少是通过来反映的.(2)经过讨论和实验,用图甲所示的实验方法进行数据测量,并求出燃料的热值。求出的热值比真实值偏(选填“大”或“小”),造成较大误差的原因可能是。(3)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时,选用质量相同的a、b两种液体进行实验,实验时液体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丁所示,若液体b是水则液体a的比热容为【】49.(23-24九年级上·广东深圳·期中)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图中的装置完全相同,燃料的质量都是10g,烧杯内的液体质量和初温也相同。(1)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应选择两图进行实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通过(选填“温度计上升示数”或“加热时间”)来反映的,这里应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法;(2)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特点:①应选择两图进行实验;②不同物质吸热的多少是通过(选填“温度计上升示数”或“加热时间”)来反映的。(3)若图甲烧杯中为50mL的水,当200mg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时,温度计示数升高了20℃,水的比热容为,则酒精的热值为J/kg。50.(23-24九年级上·河南周口·期中)小明在探究“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1)为了防止损坏电流表,在不能事先估计电流大小的情况下,应先选用(选填“大量程”或“小量程”)进行,以正确选择电流表的量程。电流表必须(选填“并联”或“串联”)在被测电路中;(2)连接正确后,测出如图甲所示电路中A、B、C三点的电流并记录数据,请将电流表的读数(如图丙所示)填入下列表格中、C处的电流B处的电流A处的电流第一次测量0.520.3(3)分析上表的数据,小明得出了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你认为他缺少的实验步骤是;(4)小亮认为实验中频繁更换电流表位置太过麻烦,就设计了如图丁所示电路,通过用导线连接不同的接线柱,达到测量不同位置电流的目的,若要测量支路的电流,接线柱的连接情况应该是。51.(23-24九年级上·湖北武汉·期中)为了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的关系”,小武同学使用了3块电流表同时测量三个位置的电流,连接的电路如图一所示。(1)小武同学闭合开关,发现有两个电流表指针偏转如图二所示位置,如果另一个电流表的示数为;则图二中甲图电流表为(选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