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信二中高一上学期11月语文检测卷(含答案)_第1页
广信二中高一上学期11月语文检测卷(含答案)_第2页
广信二中高一上学期11月语文检测卷(含答案)_第3页
广信二中高一上学期11月语文检测卷(含答案)_第4页
广信二中高一上学期11月语文检测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信二中高一上学期11月语文检测卷(含答案)江西省上饶市广信二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

语文检测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博物书写越来越受读者欢迎。这类作品科普自然知识,传播生态理念,兼具科学性和文学性。这些博物书写,有的长于咏物抒怀,饱含人文情愫,有的则长于科普,充满理性哲思。

咏物抒怀类博物写作的作者一般是作家、诗人。作者拥有较深文学功底和丰富写作经验,善于把“热爱大自然"的主题具象化为对万物生灵、一枝一叶的描写,用通感、拟人等手法写出“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意蕴。另一方面,他们不断拓展视野,钻研博物学经典著作,在写作对象、创作手法上吸收博物学记录描摹、对比说明、汇总整理自然万物的方式,为作品增添知识含量。如阿来的《草木的理想国》观察细腻,语言精到,被广大读者和文学界、博物学界认可。

科普类博物书写将专业内容进行通俗化表达。作者大多具有相关学术背景,一般为科技史和科技哲学学者或博物学家、植物学家等,甚至是护林员、保育员。他们用严谨科学的语言和以小见大的写法,将看似枯燥的自然知识饶有趣味地介绍给读者。这类写作并不容易,往往凝聚着作者多年科学研究的经验,还要用浅白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比如付新华的《萤火虫在中国》,记述作者在天台山、西双版纳、海南等地寻找、研究萤火虫的丰富经历,通过朴实的文字和精美的图片,读者能够领略小小萤火虫的有趣知识。此外,作者还讲述了自己初见萤火虫的悸动和对故乡童年的回忆,让读者领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

不同于既往生态文学“代自然立言”,博物书写更强调让自然说话,呈现自然之美,让读者发自内心地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的今天,博物书写在记录自然之美、普及科学知识、提升生态保护意识方面,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摘编自艾莲《博物书写,让大自然“说话”》)

材料二:

博物书写从中国文学传统来看有其深厚的根源。有的明清小说就涉及了当时钞关货币、丝织品、食品水果、车马船交通工具等。《红楼梦》则成为博物书写的顶峰,红学研究也有从人物到博物的趋向,饮食、中药、建筑、器皿等物都有了不少研究成果。当代文学的博物书写也不遑多让。阿来的书写就被评论界称为“博物志"。在《草木的理想国》中,动植物拥有了灵气和生命。林白的《北流》中出现的南方母系民间经验、粤地方言、异辞的民间语汇等,都是博物的表达。

博物概念的再度兴起,与生态主义、环境意识的觉醒有关。作家从关注自我、内在、生命经验转向关注自然中各种植物、动物,很多博物书写都在表达这样一种生态思维。还有一些物的书写是对现代文明的深度反思,这些书写在介绍新鲜事物的时候,更多带有一层焦虑和担忧,是文学的敏锐性和使命的必然要求。博物书写还具有一种参照价值,物往往具有恒常性,见证着人的变迁。王安忆的《天香》《考工记》等作品中关于物的书写就有此意味,人随着时间的流逝浮浮沉沉,而老宅、刺绣等物却始终在冷眼旁观。物同时是人的延伸,是人的情感的寄托与归宿。

当然,物极必反。有些作家存在一种对物过分崇拜的心态,由“物”滑向一种“物欲"。诸如类《小时代》的青春写作等,充斥着对各种物大量的、细致的描绘,对物欲进行无节制的抒发。博物书写的泛化和滥用也需要引起重视。在文本中罗列掌握的所有知识,容易变成一种堆砌,长此以往,文学写作就成为一种百科词条,知识填塞进文本,并不表达文学的意义。一些作家追求大部头的写作,各种物的书写仅仅作为一种填充材料,物的无序介入冲击了人物、故事、情节等文学的基本要素。

(摘编自刘小波《文学是“人”学,也是“物"学》)

材料三:

凤仙花可染指甲,故又名指甲花。凤仙花捣烂,少入矾,敷于指尖,即以凤仙叶裹之,隔一夜,指甲即红。凤仙花茎可长得很粗,湖南人或以入臭坛腌渍,以佐粥,味似臭苋菜秆。

秋海棠北京甚多,齐白石喜画之。齐白石所画,花梗颇长,这在我家那里叫做“灵芝海棠”。诸花多为五瓣,惟秋海棠为四瓣。北京有银星海棠,大叶甚坚厚,上洒银星,杆亦高壮,简直近似木本。我对这种孙二娘似的海棠不大感兴趣。我所不忘的秋海棠总是伶仃瘦弱的。

我的生母得了肺病,怕传染别人,独自卧病,在一座偏房里,我们都叫那间小屋为“小房"。她不让人去看她,她死后,这间“小房”成了堆放她的嫁妆的储藏室,成年锁着。“小房"外面有一个秋叶形的小花坛,不知道是谁种了两三棵秋海棠,它在秋天竟也开花。花色苍白,样子很可怜。不论在哪里,我每看到秋海棠,总要想起我的母亲。

(摘编自汪曾祺《人间草木》之《北京的秋花》)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科普类博物书写需要将专业内容进行通俗化表达,作者必须是具有相关学术背景和多年科学研究经验的专业人员而非作家、诗人。

B.博物书写中的“物”不单指自然界中的动植物,还包括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吃、穿、住、行用物以及与文化相关的民俗、方言等。

C.博物书写的主题多元,有对现代文明的深度反思,有对人事变迁的感慨,但它们都表达了一种从关注自我转向关注自然的生态思维。

D.博物书写应该描写物,但不应该对物进行大量的、细致的描绘,否则会由“物"滑向“物欲”,或者成为知识堆砌,失去文学意义。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介绍了两种类型的博物书写,写出了它们的共性与差别,并肯定了这类作品的现实意义。

B.材料二从博物书写的发展演变谈起,接着分别从正反两面阐述了博物写作的具体创作原则。

C.《草木的理想国》是博物书写的典范著作,材料一和材料二均以之为例,但论证的观点不同。

D.材料一重在谈论博物书写的特点,材料二重在谈论文学作品中的博物书写,二者切入角度不同。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物书写受到读者欢迎,与当今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不无关系。

B.如果想通过图片和文字去了解关于萤火虫的一些科学知识,可以去阅读付新华的《萤火虫在中国》。

C.为保证人物、故事、情节等文学基本要素不受冲击,大部头创作最好不要在作品中书写各种物。

D.依照《北京的秋花》的写作风格判断,汪曾祺《人间草木》中的博物书写应该属于咏物抒怀类。

4.请结合文意简要说明材料一中两个加点短语的含义。

5.材料三体现出了博物书写类作品的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简要评析。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假装是一棵桃树(节选)

蔡测海

①那个时候,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村里住进几个陌生人,有一个戴眼镜的大学生,说是学医的,会看病。他脖子上挂着听筒,村里人挤过来让他看病。那听筒,会听见身体里的虫子说话。听到虫子说话,病根子就找到了。

②我们古树村有很多虫子。虫子也是要过日子的,它们兴旺,日子就坏不到哪里去。它们也是生机。它们不会被赶走,也不会绝灭。戴眼镜的大学生,与我们不同,他怕虫子。

③能给人看病治病的人,是个好人。我们这些小孩子就跟他成了朋友。

④我们有好吃的食物,会和他分享。我们也领他认识一些草木、虫和鸟。和我们相熟的,也要与他相熟,这样才算好朋友。他说,以后不要叫他四眼,这是人身攻击。我们都有不好听的名字。板凳、巴篓、猪鼻孔、卷舌头……叫你四眼,算是好听的。我们叫他四眼,是为了记住他。一张缺腿的桌子比一张完好的桌子更能让人记住。我们容易记住一些残缺,与记忆里的恶意一起永世长存。

⑤我们古树村人,有善心,爱房屋,爱土地,爱邻人,也爱过客。爱牛和农具,爱果木和庄稼。我们的屋不漏雨,火塘里有千年不断的火种,我们爱屋,虫和鸟也爱古树村的木屋。蜘蛛在壁上结网,燕子在檐下筑巢,麻雀在屋顶下躲雨。也有老鼠和蜈蚣,水缸底下会有几只蟋蟀。我们爱土地,把坡土变成梯土。一道一道的土坎,是一代又一代的人砌成的。石砌的土坎,牢实。种庄稼,也蓄树木,水土不会流失。水丰土厚,在这样的地方,插根扁担也会发芽。农历四月八,是牛节,给牛吃放了盐的青草,还洒上一些甜酒。大年三十,用刀给果树切一个嘴巴,喂米饭,一个人问果树,一个装作果树的人答。结不结?结。多不多?多。大不大?大。甜不甜?甜。

⑥戴眼镜的大学生装过一回果树,他和别的几个知青还演了一出果树戏,有说有唱有扮相,有花有果,有香有甜。离开古树村那天,他们在一棵梨树下同我们合影,还哭了一场。梨树开花,离开的意思。分梨就是分离。我做了树叶盒子,棕叶编织的,放了一只金甲虫,叫凤凰,很漂亮,我还在盒子里放了几块柏脂和桃树脂,那是金甲虫的粮食。戴眼镜的大学生很喜欢,他让金甲虫在手上爬了一会儿,让它飞走了。他说,金甲虫吃完盒子里的食物,找不到吃的,会饿死。他只带了那只棕树叶盒子。他走了好远,回头向我们招手。我们一齐喊他:四眼——

⑦几年过去,古树村没人进来,有路过的手艺人、算命先生、牛客,一年也只来过几次。古树村出去的人,也杳无音讯。这天,我在路边看蚂蚁搬家,一群黑蚂蚁,由一只大蚂蚁领头,从一个地方去另一个地方,很长的蚂蚁队伍。想象它们的目的地很遥远,像是从一个国度到另一个国度。有的蚂蚁还托着一粒蚂蚁蛋,那是它未出生的孩子。它将获得蚂蚁知识,成为蚂蚁先生。扶老携幼,蚂蚁艰难地行走,去哪里便去哪里,没有争论。

⑧这时候,来了个邮递员,他从邮包里取出一封信,还有几本书,说是我的。

⑨信和书,是四眼从省城寄来的。那封信写了什么,我早忘记了,但收到信的感觉,就像他当初来到古树村一样,忽然多出来了一个人。寄来的书叫《昆虫记》,是一个叫法布尔的人写的。是法国人还是英国人?我读过小学,上过地理课。老师把地球仪放在讲台上,讲五大洲四大洋,讲地球是圆的。我还是认为地球是平的,和我的祖先一样,人站在地上,房屋立在地上,山河生在地上,月亮是圆的,太阳也是圆的。地理老师转动地球仪,世界分许多国家,给不同的人住,像不同的村落。出了中国,就是外国,出了古树村,就是别的村。

⑩小学语文课,学汉语拼音,我们用古树村的方言,把“中国"的国,念成gué,四眼费了好大的力气,纠正我的汉语发音。他教我查字典,到他离开古树村,我认识字典里所有的字,和他在一起,我会讲标准普通话。他离开时,把翻烂了的字典留给我。他离开不久,我又说起古树村的方言,普通话在古树村不流行。

那个时候,古树村还没通电,《昆虫记》损害了我的眼睛。四眼寄给我《昆虫记》的时候,还寄了一只大号手电筒,装四节大号电池。等电池用完,我再没用过它。它慢慢变暗,后来熄了。我不知道换新电池,以为它死了。机器也有寿命。再说,我也没钱买电池。能在夜里发光的都贵。星星很值钱。

一开始,我以为《昆虫记》是讲蚂蚁打架的故事,或者讲虫子的交配、争食、开会、历险、攻击,有时说谎,让一些虫子信以为真,或者复仇、相害。我要读让人着迷的故事。应该有一只叫凤凰的金甲虫,有一只从古树村出去而又回来的蚂蚁。这些,《昆虫记》没写,这是一本让我失望的书。我读这样一本书,损害了眼睛。我总也读不完满天的星星。

不过,在省城几年,我一直在找四眼。怎么能找到四眼?如果他是一位成功人士,在报纸上、电视上能见到他,至少也有些蛛丝马迹。他不是。到处都是人,四眼在哪里?

我回到古树村的时候,发现一棵新桃树。我不记得那粒桃核是不是我吐的。它发芽,长成一棵桃树,开花,结果。黄桃又大又甜。等四眼回到古树村,我要让他先吃一个大桃子。

不管他变成什么样子,桃子是甜的。给桃树喂饭的时候,你假装是一棵桃树。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与“四眼”分享吃食,教他认识草木、虫和鸟,这是儿童眼中“友谊"的体现,也让他很快融入了古树村的生活。

B.小说在描述古树村风俗时,将人与动物同等看待,体现了乡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万物有灵,众生平等。

C.“四眼”为古树村打开外面的世界,但他也受乡村文化熏染,这在他对虫子态度变化和扮作果树的情节中均有体现。

D.“我"没有在《昆虫记》中读到想读的内容和令人着迷的故事,失望之余,它和《新华字典》一样淡出了“我”的生活。

7.下列对文中相关语段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⑤段点面结合,先描写古树村人的爱与善,又聚焦几个当地节日风俗,表现村人对自然的亲近与热爱。

B.第⑦段写到“我"对蚂蚁搬家的观察和思考,暗示“我”产生了“离开古树村"的想法,想在城市安家立命。

C.第⑨段后半部分追忆“我”幼年学习的过程,表明“我"对外部世界的想象和认知与古树村的生活体验相关。

D.第段结尾处的“星星”,既可代指自然的奥秘,又可象征童年的回忆,与前文“星星很值钱"巧妙勾连。

8.第段画线句有怎样的意蕴?请结合全文分析。

9.简要概括本文儿童视角的两种具体表现,并各举一例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白,字太白。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有删改)

材料二: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节选自《唐才子传·李白》,有删改)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纸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时宋若思A将吴兵B三千赴河南C道D寻阳E释囚辟F为参谋G未几辞职。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用,与《短歌行》中“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

B.辟,征召,与《鱼我所欲也》中“故患有所不辟也"的“辟”词义不相同。

C.奇,以……为奇,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栗深林兮惊层巅"的“栗”用法相同。

D.引,拉,与《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友人惭,下车引之"的“引”词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州里推举李白做官,李白不应举;益州长史苏颋见到李白而感到奇异,认为他已能比肩司马相如;后来李白到了长安,贺知章称赞他的诗文。

B.唐玄宗诏命李白为翰林院供奉,皇帝曾突然心有感慨,想叫李白撰制乐章,于是召他入宫,当时李白已经醉倒,他稍稍醒酒后挥笔成文。

C.永王李璘兵败,李白应当被处死。郭子仪为李白赎罪,皇帝就下诏将李白流放夜郎。恰逢大赦,李白回到寻阳,又因事获罪而下狱。

D.李白带着醉意跨在驴身上,路过县衙门,县令十分生气,派人把李白带到公堂上审问,李白在供词中写有“贵妃捧砚,力士脱靴"等。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

(2)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

14.“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出自杜甫的《赠李白》。“飞扬跋扈”在此处的意思是“不守常规,狂放不羁"。试结合材料分析李白的狂放不羁之处。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送人游杭

石延年

激激霜风吹墨貂,男儿醉别气飘飘。

五湖载酒期吴客,六代成诗倍楚桥。

水荇渐青含晚意,江云初白向春娇。

前秋亦拟钱塘去,共看龙山八月潮。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离别之地冷风劲疾,吹动貂衣,气候尚冷,而友人要去的杭州却已水草泛绿,春意融融。

B.“气飘飘”显示出“别而不伤"的格调,本诗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似,诗意洒脱。

C.诗人运用虚笔,细致描写了杭州五湖、楚桥、水荇、云彩等景物,想象丰富,色调明丽。

D.本诗不仅体现了空间的跨度,时间也由眼下转向将来,最后又回到“前秋”,诗境开阔。

16.对于友人“游杭”,诗人表达了哪些情感?请结合诗意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共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高》中道出郁积于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从肖像仪态上描写周瑜装束儒雅,风度翩翩的诗句是:“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长征的伟大首先体现在军事史上的独创性,美国作家史沫特莱在《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中称赞长征是独一无二的事件。她还认为:A,汉尼拔跨越阿尔卑斯山则相形见绌,拿破仑自莫斯科的撤退是灾难性的失败,而长征则是最后胜利的前奏曲。

长征让世人惊叹和赞扬,B?这一点可以从毛泽东的谈话中读出:“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途中,宣传了我们党的主张,播撒下革命的火种,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吹响了全民族奋起和觉醒的号角。对其精神内涵的解读,《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斯诺所言更形象。他说:“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烈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不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这一切以及还有更多的东西,都体现在现代史上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的历史中了。”

18.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0.下列四副对联中,歌颂长征的一项是()

A.念当年烽火连天,忍看震旦金瓯缺纵盛世韶光满眼,勿忘卢沟晓月寒

B.跨越五岭攀登乌蒙志壮千山强渡金沙飞夺泸定功盖万年

C.南湖旗灿,一百年峥嵘岁月,改天换地北斗星辉,九千万优秀先锋,继往开来

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万里河山终再造扶助农工,唤醒民众,千秋功业足垂新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我们把使用过的塑料制品分类投放到回收箱中,塑料的再生之旅就开始了。收集到的塑料将被运输到回收中心。在这里,①,再清洗去除残留物、破碎成小片等。不同的塑料类型和预期用途,会采用不同的技术进行处理。物理回收是最常见的方法,它通过熔融和重塑将塑料加工成新的颗粒。化学回收则通过化学过程将塑料分解为其基本成分,再重新合成。

再生后的塑料能否重新回到我们的身边,②。只有其物理和化学特性都通过检测,确保它们能满足新产品的清洁度和功能性要求后,才可以安全地用于制造新的产品。要想实现从塑料废弃物到汽车、纺织、日化品甚至是食品接触级的使用,不仅对再生过程有较高的要求,③。如果想再生为食品接触级塑料,废塑料本身就需要足够纯净。换句话说,本来做垃圾桶的塑料,往往难以回收成为高价值产品。只有塑料产品本身品质好,才有可能经过复杂的再生工艺,应用到高值化场景中。

再生塑料虽然源自被丢弃的垃圾,但并不意味着再生塑料就是垃圾。经过科学的回收和严格的处理流程下,它们可以被转化成高品质,其性能、安全性和价值甚至可以与原生材料相媲美。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大家对这句话耳熟能详,逐渐对其中真意熟视无睹。

从字源上看,“学”的大篆字形为“":上面以两手扶助,两手之间是交叉的木条“爻”(古代组成八卦),表示物象变化,知识与技能无穷;下面表示孩子在受教。学,作动词时,一般可理解为:仿效和觉悟。

“习"的大篆字形为“”,其字形表示小鸟在日光里反复试飞,《说文解字》说“习,数飞也"。后引申为学过之后再反复练或者实践。“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也有人认为“时"是“时常”。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对“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所蕴含的学习之道有什么亲身体验,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文题自拟,立意角度自定,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2.B3.C

4.①代自然立言,指替自然发声,作者把大自然的需求借助文字传达给读者。

②让自然说话,是作者用文字呈现自然之美,让读者自觉热爱自然、保护自然。

5.①材料三介绍了凤仙花的功用、秋海棠的外形特征等,有自然知识含量。

②材料三由秋海棠写到母亲及对母亲的思念,物成为人的延伸,成为人的情感寄托。

③材料三句式长短错落,运用了比喻、拟人修辞,富有文学色彩。

6.D7.B

8.①“给桃树喂饭”为古树村旧俗,表现“我"对古树村传统农耕文化的眷恋。②“你”或为“四眼”,想象将来与四眼相聚时二人为桃树喂饭的场景,表达“我”对四眼的挂念。③强调“你假装是一棵桃树”,凸显“我”对古树村尊重自然、万物平等的朴素价值观的肯定。

9.①以儿童的心理(认知)来看待万事万物。例如,“我"希望《昆虫记》记录虫子间相斗的有趣故事,与成人期待在《昆虫记》中学到知识不同,体现了儿童对书籍的独特认知与评价。②用儿童的语言来描述所见所感。例如,第⑤段结尾的一组设问句,语言直白简单,句式简短,符合儿童的语言习惯。

10.CEG11.C12.A

13.(1)皇帝要给李白官做,杨贵妃总是阻止。李白自知不被皇帝亲近的人容忍,更加傲慢并放荡不羁。

(2)县令(看后)又吃惊又惭愧,行礼道歉说:“不知道翰林学士来到此地。”李白大笑着离开了。

14.(1)行为豪放:他“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喜好纵横之术与击剑,行侠仗义,对钱财看得很轻,乐于施舍,有侠客的豪放做派。

(2)醉酒随性:在宫中侍奉皇帝时,“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即使身为供奉翰林,依然和酒友在街市中酣醉。皇帝在沉香亭想要李白创作乐章,李白却已喝醉,被侍从用水洗脸醒酒之后才援笔成文。

(3)不畏权贵:李白让高力士为他脱靴,丝毫不顾及高力士身份尊贵,这一行为体现了他不向权贵低头的狂放。并且他在面对华阴县令的质问时,毫不畏惧,自报曾让“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等经历,尽显狂傲。

(4)辞官纵游:他深知自己不被皇帝身边的人容纳后,主动“恳求还山”,离开官场,浮游四方,不受官场约束,以天地为家,自由地游历各处,这种行为也体现了他狂放不羁的性格。

15.C

16.①颔联写杭州自古是文人交游宴饮、吟诗作赋的胜地,对友人游杭充满羡慕。

②颈联想象杭州水清草绿、江阔云白的美丽春景,希望友人尽情欣赏游玩。

③尾联写自己不能按计划去钱塘,无法与友人共赏“八月潮”,充满遗憾。

17.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18.长征宣传了我们党的主张,播撒下革命的火种,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吹响了全民族觉醒和奋起的号角。

19.A.与长征比较起来B.其存在着什么样的意义

20.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