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寿第一中学校(北校区)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仁寿第一中学校(北校区)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仁寿第一中学校(北校区)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仁寿第一中学校(北校区)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仁寿第一中学校(北校区)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仁寿第一中学校(北校区)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25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①积极情绪(PositiveEmotion)可以定义为正面的情绪或者具有正面向上价值的情绪。情绪的认知理论认为,“积极情绪就是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取得进步或得到他人积极评价时所产生的感受。"由此可见,积极情绪就是经历了内在、外在的刺激,正确地解决了问题,达到某种成功与满意度,满足了个体的需求,感觉到个体的存在价值伴有随之而来的愉悦的心情与感受。

②积极情绪并不是消极接受、坦然享受、乐不思蜀的感觉。这些只是浅薄的感受,即时地享乐。积极情绪拓展到更深的层面——从欣赏到热爱。它并不是简单的迷恋,而是一种真心喜欢、经过努力而获得的欢愉、欣喜。

③“积极情绪”这个词,指向了重要的人性瞬间。那些轻微而短暂的愉悦状态,其实要比你想象的强大得多。作为人类,生来就能够体验到微弱短促却愉悦舒畅的积极情绪。它有着不同的形态和滋味。回想一下,当感到与他人或与所爱的人心灵相通时;当感到有趣、有创意或忍俊不禁时;当感到自己的灵魂被蕴含在生命中的纯粹的美所打动时;或者当因一个新颖的主意或爱好而感到活力无限、兴致勃勃时,你都会不由自主地产生爱、喜悦、感激、宁静、兴趣和激励这样的积极情绪,它们会打开你的心扉。

④然而,无论是迷恋、欢笑还是爱,你由衷的积极情绪总是无法持续很长的时间。良好的感觉来了又去,就如同好天气一样,这是人类的本性。积极情绪会逐渐消退,如果它长盛不衰,人们会很难适应变化,无法觉察到好消息和坏消息之间的差异,或是邀请与冒犯之间的差异。

⑤如果你想重塑生活,让它变得更美好,秘诀就是不要把积极情绪抓得太紧,也不要抗拒它稍纵即逝的本性,而是将它更多地植入生活——久而久之,你就会提高积极情绪的分量。我们发现,在这一秘诀中最重要的是积极率,这是用来描述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的数量关系的一种方法。如果用正规的语言来描述,积极率就是:在任意一段时间内,用积极情绪的出现频率除以相同时间段内消极情绪的出现频率。用数学公式来描述,这个系数就是P/N。积极率至关重要,因为它可以预示生活轨迹将把你带向衰落失败还是充满活力。而当积极率超过某一个临界点,人们的生活质量差异会有质的变化。这个临界点为3:1,当积极率超过3:1时,人们会生活得更好,人们会表现出更高的开放性,乐于接受新事物,乐于交朋友,也会在事业上更成功,且拥有更健康的体魄。而对于那些处于2:1甚至1:1的人来说,会经常郁郁不乐,表现出抑郁症的征兆,且容易形成恶性循环。

(摘编自赵天红《开启幸福之门:积极心理学的魅力》)

材料二:

①我们需要承认负面情绪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千万年的进化历史上,在漫长的与各种各样的灾难抗衡的过程中,人类产生了一种特别重要的保护机制——应激反应,即遇到挫折、磨难时,身体三个特别重要的器官:下丘脑、脑下垂体和肾上腺,会分泌出大量的压力激素。压力激素带来的影响使得人紧张、恐惧、愤怒。负面情绪出现其实也是有价值的———愤怒能够促使人保护自己、家人;焦虑让人关注需要面对的风险挑战,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甚至连悲伤都是有作用的,当人悲伤时,发出的其实是求救信号,有利于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和关怀。所以在灾难面前,人出现各种负面情绪,也没有必要特别紧张。

②压力激素使人的心跳加快、血液循环加速、肌肉力量及骨骼力量加强、感觉更加敏锐,眼睛更尖、耳朵更灵、鼻子更灵敏,使我们能够辨别各种风险,做好斗争的准备。这个斗争准备需要通过两个行动慢慢化解压力激素,一个行动是“斗”,一个行动是“逃”,打得赢就斗,打不赢就逃。心理学家发现,人类的这个选择机制在30多万年前发生了一次巨变,即心智革命。人类在进化中,产生了一个特别了不起的能力——思维能力,出现大脑新皮质,结果有些人过度依赖新皮质,出现风险、挑战、磨难时,不是选择“斗"或“逃”,而是选择“躺平”,也就是什么都不做了。压力激素不能靠“躺平”解决,只能靠动起来才能解决。如果“躺"久了,会出现各种身心问题,从心理学上来讲,负面情绪会大量出现。

③虽然负面情绪对人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负面情绪如果持续超过一周,一定会产生各种生理问题,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睡眠都会受影响。

④为什么负面情绪的影响往往比较长久?这涉及人类进化选择出来的一个机制——负面信息加工优势。大家不妨设想一下,如果你是700万年前在非洲草原上行走的人类先祖,突然看见前方风吹草动,这至少有两种可能性,一种可能是虎狼出没,另一种可能是瓜果落地。选择相信哪一种可能性更好?很简单,假设虎狼出没要好得多,因为你觉得有风险就会立刻逃跑,这样就能活下来,否则就可能落入虎口。如果前面真的是瓜果落地,而你因假设是坏事情逃跑了,没有得到瓜果,最多只是留下一个遗憾。所以,忽视负面的事情有非常坏的结果,而且不可逆。忽视好的事情,下一次还可以试一试。这就是人类进化选择出来的负面信息加工优势。

(摘编自彭凯平《负面情绪的本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积极情绪不是浅薄的感受,不是简单的迷恋,而是一种经过努力而获得的欢愉。

B.人生产生积极情绪的情境丰富多样,而能体验到积极情绪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

C.积极率能描述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的数量关系,通常可用数学公式P/N来表示。

D.压力激素使人体出现血液循环加快等现象,从而使人类产生抗击灾难的应激反应。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拥有开放的心态,乐于接受新事物,这会让人的事业更成功,且拥有更健康的体魄。

B.当积极率处于2:1甚至是1:1时,人们会经常郁郁不乐,还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

C.应对风险与挑战,要么选择“斗”,要么选择“逃”,否则,压力激素无法得到解决。

D.负面情绪如持续超过一周会影响我们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睡眠,因此要及时关注。

3.下列俗语不能够用“负面信息加工优势”来进行解释的一项是(3分)

A.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B.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C.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D.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4.文中画线处以“回想一下"不妨设想一下”引出对各种场景的描述,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它们的论证效果。(4分)

5.进入高三,我们身边的一些同学容易产生各种负面情绪,他们应该如何处理?请你结合以上材料的观点提出建议。(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狩猎

师陀

孟安卿有满腔壮志,年轻时候是个大空想家。在刚刚过了二十岁的那一年上,突然离开祖辈世居的果园城——他出发了,开始了生活上的大狩猎。

孟安卿确乎下了决心,决心不再见果园城了。试想他回来何干?看那座城头上的塔吗?尘土极深的街道吗?奸恶的脸吗?还是去看一去不回的河水?

果园城里他的姨表妹,气恼加上悲痛,为他哭了,甚至为这个狠心人病了。“你没良心。走就走吧,谁拦着你了?可是总该、总该……"伤心的把脸埋在枕头上,她在床上想。

朱太太——那个姨母,“为他难过呢!什么好东西?……像他这种人,我们挤上眼也找得来!”

她光火有充分理由。两个小儿女在她眼中长大,正像两棵花儿。所有看见过他们的人早就自然的把他们当做夫妇,全以为他们终有一天要结婚的,在这长久的期待中,她在他们身上耗的苦心多么多,寄的希望多么大!一阵狂风,所有的美梦给吹散了。说真话,她流的眼泪比她的女儿更多。看看她的女儿——这个生了长长的黑脸蛋的美貌小姐,她的两只大眼看人时候从下面滚上去,像在人家心上打闪;破颜一笑,小鼻子鼓动得多逗人爱;①常常,她常常稳重的坐着,眉整起来,严密的闭着的嘴唇稍微向外突出,就像顽固的小花骨朵。从这种特别表情,谁都能看出她有性格,有主见。她的样子仿佛说:“你瞧我多有本事?我准备好了,我在等待着了。"她显著的倾向实际方面,最后两年母亲几乎把家务全交给她,很快就练成了能手。她比母亲处治的更有条理。

可惜正为她处治的更有条理,孟安卿想起这是个爱用秤杆子教育姑娘,专门出产能干老婆的城市,幻梦才深深受了伤。并不是他不爱她了;恰恰因为他仍旧爱她,她的每一个小动作仍旧能牵动他的神魂——那么他怎么能忍受这种打击?怎么能眼看着他的幻象破碎,看着他的偶像跃倒下来,将来看着她专门争斤论两,计算柴米和油盐哪?

孟安卿离开果园城十二年,没有给过果园城消息。年轻人全有这种气度,青春跟雄心支持着他,幻象在他前面,他勇往直前,从不动摇。最后他成了个肖像兼风景画家,他大狩猎的结果。

但是最初的兴奋——由工作顺手激起的兴奋和快乐过去之后,孟安卿的心里渐渐空虚,终于成了一片荒凉,出其不意,有一天他突然回来,回果园城来了。

他在车站下面的旅馆里订了个房间,在里头关两小时,仔细的从鬓角上拔掉几根白头发,随后他走出来,一直上了河堤。郊野上好风光,天色澄蓝,阳光充沛的照耀着新犁起的田地、树林和大路,仿佛向人报告好运。而鸟儿在柳树上鸣唱着,在堤岸旁边,孟安卿没有想到,它们看见他惊骇的飞开了——过去他跟它们那么亲密过的,现在它们不认识他了!就是这个孟安卿,当他做孩子时,他在堤岸上奔跑着,额上出满了汗;再大一些,为偶然跟姨表妹发生口角,哀愁地坐在柳荫下望着河水吹笛……

接着他进城,在果园里,春天他曾陪同姨表妹去掐花,夏天他们曾游玩过的,现在果树大半都衰老卷秃了,有的且被砍伐代以新的小树了。最后他走上市街,在街上,仍旧是尘土,仍旧是狗和猪。“看起来只有这里没有变动,”他心里想。面坊的磨子响着,脚踏箩的撞击声一直传到外边。药铺里的舂药声仍旧是老调子,叮咚叮当,药臼的鸣声活泼而又清脆。

②终于他站在那个一直深埋在记念中的门前,手按在门环上,他迟疑不决。既然已经回来,既然不久就要看见想念的人,何不把这种好心情多保存一会儿?

③一个熟人凑巧解救了他。正在这时候,一个卖纸烟的凑巧从那边走过来。

“卖香烟的!"他走过去。

卖纸烟的原先卖梨糕,他自己小时候是个买零食的好主顾。

“你不卖梨糕了?”

“不,不卖了。现在没有人做了。"卖纸烟的惊异地看着他。

“你可知道朱太太还住在这里?”

卖纸烟的说她仍旧住在老地方,压根儿就没有搬过。

“那么——"孟安卿的心跳起来,气色变了,脸红了。他本来想问另外一个女人,朱太太的女儿,他的姨表妹,忽然他改了口。

“那么,这城里有个孟安卿,你认识吗?”

“不,不认识。"他说他根本不相信有这个人他以为只是爱开玩笑的捏造来骗人的传说。

一阵失望压倒了孟安卿,突然间他感到兴亡变迁,时间加到人身上的变化。他想起他在旅馆里拔掉的白头发,他的终于无可遮掩的皱纹。现在果园城人更进一步告诉他,他们认为根本没有他这么个人,只在人家的笑谈中才存在了。孟安卿毫不动弹的站着,脚踏箩药臼照样响着,——其实连它们也变动过了;狗和猪从旁边走过去,他也不再感到亲切了。他向空中愣好半天,最后,看见卖纸烟的还等着他,他搭讪着买了一包。

他没有再询问他的姨表妹。他珍重的将在果园城买的香烟塞进口袋,然后向车站那边走去。④火车在等候他,一切旅馆和按月出租的房子都在等候他。

一九四三年二月二十日

(选自《果园城记》,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讲孟安卿有“满腔壮志”,年轻的时候就离开祖辈世居的果园城,开启他的“离乡"之旅,也为后文“还乡”张本。

B.在这个专门争斤论两的城市,姨表妹被培养成了“生活能手”,这也是年轻的孟安卿离乡开始生活大狩猎的原因之一。

C.“孟安卿离开果园城十二年,没有给过果园城消息”的原因除了“青春"雄心”,还因为他对故乡的情感淡漠。

D.孟安卿在旅馆里拔白头发的细节,既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也表明了他希望以良好的状态呈现在故乡人面前的心理。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①描写人物笔触细腻,“顽固的小花骨朵般"的嘴唇,细致入微地刻画了个有性格有主见的少女形象。

B.句子②通过孟安卿动作等细节的刻画揭示了他归乡时的迟疑心理,制造合理的悬念,增加了故事的张力。

C.句子③写卖纸烟的“熟人”,说明孟安卿并没有忘却故乡和故乡的人,和“熟人"忘了自己形成了对比。

D.句子④“按月出租”意在暗示外出狩猎是另一种版本的“争斤论两”,他乡与故乡,孟安卿无处可逃。

8.有评论说,孟安卿是理想的化身,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本文和《祝福》都有一个“归乡”模式,文章是怎样叙述这个“归乡"模式的?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也。邕性笃孝,与叔父从弟同居,三世不分财,乡党高其义。少博学,师事太傅胡广。好辞章、数术、天文,妙操音律。中平六年,灵帝崩,董卓为司空,闻邕名高,辟之。称疾不就。卓大怒,詈曰:“我力能族人,蔡邕遂偃蹇者,不旋踵矣。”又切敕州郡举邕诣府,邕不得已,到,署祭酒,甚见敬重。举高第,补侍御史,又转持书御史,迁尚书。三日之间,周历三台。迁巴郡太守,复留为侍中。

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每集宴,辄令邕鼓琴赞事,邕亦每存匡益。然卓多自很用,邕恨其言少从,谓从弟谷曰:“董公性刚而遂非,终难济也。吾欲东奔兖州,若道远难达,且遁逃山东以待之,何如?"谷曰:“君状异恒人,每行观者盈集。以此自匿,不亦难乎”邕乃止。

及卓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殊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允勃然叱之,即收付廷尉治罪。邕陈辞谢,乞黥首刖足,继成汉史。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邕遂死狱中。时年六十一。搢绅诸儒莫不流涕。

(节选自范晔《后汉书·蔡邕传》)

材料二:

卓之死也,左中郎将高阳侯蔡邕在王允坐,闻之惊叹。允勃然,叱之曰:“董卓国之大贼,几亡汉室,君为王臣,所宜同疾,而怀其私遇,反相伤痛,岂不共为逆哉!"即收付廷尉。邕谢曰:“身虽不忠,古今大义,耳所厌闻,口所常玩,岂当背国而向卓也!愿黥首刖足,继成汉史。”

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太尉马日碑谓允曰:“伯喈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而所坐至微,诛之,无乃失人望乎!"允曰:“昔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于后世。方今国祚中衰,戎马在郊,不可令佞臣执笔在幼主左右,既无益圣德,复使吾党蒙其讪议。”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10.材料二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伯喈旷世A逸才B多识C汉事D当续E成后史F为G一代大典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东,向东,与《赤壁赋》中“下江陵,顺流而东也"的“东”字用法不同。

B.谢,告诉、告知,与《孔雀东南飞》中“多谢后世人"的“谢”字意思相同。

C.使,让,与《六国论》中“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的“使”字用法不同。

D.祚,福分,与《陈情表》中“门衰祚薄,晚有儿息"的“祚”字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蔡邕无奈接收董卓征召后,颇受厚待,每每有省察匡正补益之意,多次劝勉进言,只恨说得太少。

B.蔡邕生性极为孝顺,博学多才。董卓听闻其名望很高,想要征召他,蔡邕称病推辞,惹恼了董卓。

C.蔡邕因听闻董卓之死,不经意发出叹惜,被王允交付廷尉去治罪。蔡邕请求刺面砍脚,继续修完汉史。

D.许多士大夫都很同情蔡邕,设法营救他,但都没有成功。蔡邕最终死在狱中,士大夫和学者们没有谁不流泪。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若道远难达,且遁逃山东以待之,何如?(4分)

而所坐至微,诛之,无乃失人望乎!(4分)

14.根据上述两则材料,简要概括王允处死蔡邕的原因。(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春雪呈仲谋【注】

黄庭坚

暮雪霏霏若撒盐,须知千陇麦纤纤。

梦阑半枕听飘瓦,睡起高堂看入帘。

剩与月明分夜砌,即成春溜滴晴檐。

万金一醉张公子,莫道街头酒价添。

【注】仲谋:张询,字仲谋,是诗人的好友.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首联照应题目,借撒盐比喻春雪撒落之态,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春雪的美丽景象。

B.颔联写雪却不直言形神,而是结合情境暗示其特点,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微观察。

C.诗人用正侧面结合的手法描写春雪,以所见所闻多感官交织写出了雪的各种姿态。

D.尾联诗人看似打趣友人,实则借街头酒价向友人倾诉民生疾苦,表达了心忧黎民的情怀。

16.本诗透露出诗人愉悦的心情,你从哪里读出了诗人的愉悦感,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贾谊在《过秦论》中交代陈涉的身份,说他不过是个“_,”,且是被迁戍边的兵卒。

(2)《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作者回顾庄宗由盛转衰的过程,突出庄宗历史悲剧的根由所在,总结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阐述了成败由人的道理。

(3)在《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表明自己本来就希望做官显达,并不顾惜名声节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快步行走是一种简单、方便的体育锻炼方式,它介于散步和跑步之间,不受年龄、性别、体力等方面的限制。步数多少并不完全决定运动效果,在与慢速行走A,每天快走约30分钟能够进一步降低罹患心脏病、癌症、痴呆症和死亡的风险。

研究表明,①每天步行超过1万步并没有显示出额外的好处。②步数越多并不完全等同于健身效果越好。③如果想走路来健身锻炼,④那么除了步数以外,⑤行走时的运动强度也是衡量的重要标准。⑥比如起身倒杯水、丢个垃圾和日常活动中产生的步数,实际上都属于“无效步数”,⑦因为人们在进行这些活动时的行走速度即运动强度往往是不达标的。⑧若是按照这种不达标的强度进行锻炼,⑨就算每天走到一万步,⑩也不会获得很好的运动。

但专家提醒,如果走路过多过快,超过了身体可承受的范围,则容易造成损伤,也并不能提升锻炼效果。所以人们应按照个人的年龄和身体情况,适当安排B。如对青少年来说,每天1万步是保证生长发育的基本活动量;对中老年人来说,每天最好不要超过1万步。在速度上,中青年人群适合以快速行走提高心率,从而达到消耗多余热量的效果;老年人群则适合采用中低速行走。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夏天的那些日子里,天空没有一朵云,______飘来一丝半缕,转眼间就被燃烧殆尽了,化为一股透明的热气,不知消失到了哪里。四周本来有声音,静下来一听,又______。河水哗哗的声音细听下来,也是空空的。还有我的手指甲在林子里的阴影中时,它还是闪着光的,可到了阳光下却透明而苍白,指尖冰凉。我伸着手在太阳下晒了一阵后,皮肤开始发烫了,但分明感觉到里面流淌的血还是凉的。

在河边一个人待着,时间长了,就终于明白为什么总是有人会说“白花花的日头"了。原来它真的是白的!真的,世界只有呈现白的质地时,才能达到极度热烈的氛围,极度强烈的宁静。这种强烈,是人的眼睛、耳朵,以及最轻微的碰触都无力承受的。我们经常见到的那种阳光,只能把人照黑,但这样的太阳,却像是在把人往白里照,越照越透明似的,直到你被照得消失了为止……那种阳光,它的炽热是你经验中的现实感觉之外的炽热。河水是冰冷的,空气也凉幽幽的,只要是有阴影的地方就有寒气飕飕飕地______着……可是,那阳光却在这清凉的整个世界之上,______地强烈炽热着……更像是幻觉中的炽热。

2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偶尔空空荡荡蹿不动声色

B.偶尔空空寂寂蹿无动于衷

C.偶然空空寂寂钻不动声色

D.偶然空空荡荡钻无动于衷

21.文中多处使用了ABB的短语形式,如“白花花”“凉幽幽”,说说它们和“白”“凉"相比,语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4分)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可以改成“才能达到极度热烈的氛围和强烈的宁静”,从语意上看两者基本相同,为什么原文表达效果更好?(3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人说:世间万物,皆有其道,观察与思考,便是领悟哲理的钥匙。

也有人说:世间万物,皆有其时,强求不得,顺其自然。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5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参考答案

1.D【解析】“压力激素……使人类产生抗击灾难的应激反应"错误,由原文“应激反应,即遇到挫折、磨难时,身体三个特别重要的器官:下丘脑、脑下垂体和肾上腺,会分泌出大量的压力激素”可知,是应激反应会让人体分泌压力激素,从而让人心跳加快,血液循环加速,而不是压力激素使人产生应激反应。

2.A【解析】“拥有开放的心态,乐于接受新事物,这会让人……"错误,强加因果,由原文“当积极率超过3:1时,人们会生活得更好,人们会表现出更高的开放性,乐于接受新事物,乐于交朋友,也会在事业上更成功,且拥有更健康的体魄”可知,“更高的开放性,乐于接受新事物"和“事业上的成功”“健康的体魄"是并列关系,都是因为积极情绪的影响。

3.C【解析】根据文段阐述可知,“负面信息加工优势”是指人们总是更容易关注负面信息,赋予负面信息更大的权重,并在注意、记忆、情绪、决策等方面遵循“坏比好重要"的心理原则。

A.“如履薄冰”的意思是像走在薄冰上一样。“战战兢兢"的意思是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这都是极度关注负面信息,从而存有戒心、小心谨慎,符合“负面信息加工优势”。

B.“草木皆兵"指望见八公山上的草木,以为都是晋兵。“风声鹤唳”指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这是对环境中可能存在危险的过度关注,说明人赋予了负面信息更大的权重,符合“负面信息加工优势"。

C.“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比喻虽然暂时遭受损失,却也许因此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可能转变为好事;强调的是坏事可能带来好结果,与“负面信息加工优势"无关。

D.“小洞不补,大洞吃苦”比喻小问题不及时解决,到后来就要酿成大祸患。属于忽视负面的事情有非常坏的结果,而且不可逆的“负面信息加工优势"。

4.①“回想一下”引导读者回忆生活场景/使其体会积极情绪“不同的形态和滋味"(内容1分,答到任意一点都可),容易产生共鸣/提请注意/互动/拉近距离/身临其境/亲切(效果1分,答到任意一点都可)。

②“不妨设想一下”引导读者想象700万年前的场景/有助于读者理解“负面信息加工优势"的内涵(内容1分,答到任意一点都可),引发读者思考/提请注意/代入感/参与感/身临其境/亲切(效果1分,答到任意一点都可)。

5.①关注负面情绪,认识其产生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对人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没必要感到特别紧张。(对负面情绪的必要性的认识,2分)

②当积极率低于临界点或负面情绪持续时间过长,则应该引起关注,进行心理治疗。(关注到负面情绪的危害,2分)

③将积极情绪植入生活,提高积极情绪的分量,体会经过努力获得的欢愉(只要答出积极方面怎么做即可,2分)

或者:可以通过“斗”“躺"这两个行动慢慢化解压力激素,而不能选择“躺平”。

或者:重视负面的事情,选择负面信息加工优势。(第三点,答这三点任意一点都可以)

6.C

7.D

8.①他是有理想的。他是一个有理想的浪漫主义者,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追寻理想中的新生活,他选择了离乡狩猎。②他是理想化人格的化身。他是一个追求完美的理想主义者,他的理想中的生活是没有算计、没有斤斤计较、没有庸俗世故的,然而对生活的城市喜欢算计而不满,害怕自己喜欢的人变成一个争斤论两的庸俗世故之人,现实生活和理想的差距也使他选择了离乡。9.①本文以孟安卿的“离乡、归来、再次远离"为线索(或“归乡”模式为孟安卿的“离乡、归来、再次远离"),体现了孟安卿对生命意义的追问与探索。②采用第三人称叙事,运用全知视角,描绘了孟安卿的心路历程。突出了他既无法在城市找到心灵归宿,也无法回归故乡的精神困境。③回忆与现实交织,“记忆中”和“还乡后"的对比写出了果园城的变与不变,引发读者对人物命运的关照与思考。

10.BDF(根据句意断句。)译文:蔡邕是个旷世奇才,他对汉朝的史事典章有很多的了解,应当让他完成史书,这将是一代大典

11.B(文中的谢为“谢罪”的意思。)A,“顺流而东也"的“东”为方位名词活用作动词,“东行"。C,“使六国各爱其人”的“使"表假设,翻译为“假使”。D,“祚"意思相同,都指“福分、福运”。

12.A(“只恨说得太少"错,应是蔡邕对董卓很少采纳他的意见而深为遗憾。)

13.(1)如果路途遥远难以抵达,暂且逃避到崤山以东地区来等待时机,怎么样?(“山东”“何如"各1分,句意2分。)(2)而且他所犯的罪极小,杀了他,恐怕会失去民心吧!(“坐”“无乃……乎"各1分,句意2分)

14.①蔡邕为董卓之死而叹息,王允认为蔡邕怀念董卓的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