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贝马斯与合理性难题_第1页
哈贝马斯与合理性难题_第2页
哈贝马斯与合理性难题_第3页
哈贝马斯与合理性难题_第4页
哈贝马斯与合理性难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整理课件1哈贝马斯与“合理性难题”

报告人:雷德鹏(广西大学)整理课件2雷德鹏教授简介复旦大学外国哲学专业博士2005年晋升为教授,2001年开始担任硕士生导师主讲了10多门研究生、本科生课程主持2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其中1项成果鉴定等级为“优秀”)、2项省部级课题;发表专业学术论文30多篇,在人民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2部,多次获得省级科研成果奖曾任广西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教育评估处处长,物理学院党委书记,现任广西大学政治学院院长兼任广西大学现象学与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广西高校思政理论课建设首席专家,广西哲学学会副会长,广西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常务理事,广西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鉴定专家整理课件3内容提要:引言一、传统西方“合理性难题”二、行动的合理性和社会合理化三、哈贝马斯的“交往合理性”概念尤尔根·哈贝马斯(JürgenHabermas,1929年6月18日-),德国当代最重要的哲学家、社会理论家之一。历任海德堡大学教授、法兰克福大学教授、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所长整理课件4引言:报告人长期致力于科学合理性问题的研究。已主持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课题,已在人民出版社出版2部学术专著(2007,2011)。随着改革开放步入“深水区”,合理性问题是当前我国社会前沿重大热点问题如公平、正义问题中的基础性问题。因此,借鉴西方思想资源的智慧研究合理性问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哈贝马斯是当代西方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其合理性理论具有深远的影响。整理课件5一、传统西方“合理性难题”哈贝马斯说,“从历史起源以来,意见和行动的合理性就是哲学研讨的一个论题。”(《交往行动理论》第一卷,P14)哲学的基本论题就是理性。古代哲学从本体论出发研讨合理性,对世界作出整体解释;而近代哲学则主要解释认识、语言和行动合理性的形式条件。整理课件6不过,哲学家们在理解“理性究竟是什么”时却很难达成一致的意见,所以,正如当代美国科学哲学家希拉里.普特南所言,“合理性是一个很难说清的东西”(《理性、真理与历史》,P129)而哈贝马斯则十分明确地称合理性问题是一个难题。他的《交往行动理论》第一卷的导言部分题目就叫“合理性难题入门”。整理课件7“合理性”是“理性”的派生词,所以,要搞清楚“合理性”的含义,首先必须搞清“理性”一词的含义。在英语中,“理性”(reason)的含义大致有:(1)某事件或情势的理由、缘故、原因,或可以作为解释的东西;(2)思维能力,理解力,判断力,尤其是明智的判断力,形成思想看法的能力,以及这些能力的运用,进行思考,理解,判断,推理等;(3)正确或可行之事,常理,明智的行为。在德语中,“理性”(Vernunft)的含义是:理性,理智,冷静等。(一)传统西方“合理性”概念的词源学考察整理课件8可见,“理性”(英文reason,德文Vernunft)一词的歧义性大。而“合理性”(Rationality,Rationalität/Vernunftigkeit)则是理性的一个衍生词,表示人的某种认识或行为具有理性的品质,因此亦可译为“有理性”。但是,上述的理解还只是通俗意义上的。我们还必须作出更深入的探讨。整理课件9从“理性”这个概念的起源上看,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古希腊人提出的与它十分相近的两个概念,即“逻各斯”(Logos)和“努斯”(Nous)。其实,这两个词的意思也很复杂。“逻各斯”在赫拉克利特的流变思想中经常出现,但他却没有给出它一个确切的定义,因而其意思不甚明朗,大致可以理解为流变的普遍性和规则性。整理课件10后来亚里斯多德提出的主观思维的规则体系——逻辑(Logic),就由此演变而来。复又演变出“-logy”词后缀,表示关于某领域的学问,如sociology(社会学),technology(技术学),biology(生物学),等等。所以,“逻各斯”这个词常被人们赋予了理性、判断、概念、定义、根据、关系等等含义。整理课件11现象学大师海德格尔认为,古希腊“逻各斯”(λογοζ)一词最初的意思是“话语”,而“话语”的意思应当是“让人看某种东西”,“让人看话语所谈及的东西”,即:“把言谈之时‘话题’所及的东西公开出来。”(《存在与时间》,P38)我国哲学家苗力田先生认为,从Logos的词汇本义看,它应当包含会说话,懂道理,以及更多的意义。(《序言:品质、德性与幸福》,载于《亚里士多德选集•伦理学卷》,P11)整理课件12广义上的努斯(Nous)一词,指人的心、灵魂的东西。苏格拉底就曾经崇拜过一位名字叫阿那克萨戈拉的哲学家,他提出应当把心看作是万物的原因,但最终却未能坚持下去。而苏格拉底做到了,形成了一个用“心”的原则来解释世界的秩序和意义的新学问,从而对古希腊德尔菲镇的阿波罗神庙上的“认识你自己”箴言作出了新解。所以,在不很严格的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苏格拉底是第一位先验论哲学家。整理课件13近代欧洲始于文艺复兴运动。在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下,数学自然科学问世并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社会逐步战胜并取代封建制度。在这个过程中,又发生了意义深远的启蒙运动。如何解释数学自然科学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合理性,成为近代欧洲最重大的时代课题。(二)近代欧洲合理性模式整理课件14近代欧洲合理性诠释的两个路径:哈贝马斯说,近代欧洲从两个方向诠释合理性。一是哲学,诠释认识、语言和行动合理性的形式条件;二是科学,“对合理性结构的体现和历史发展的经验分析”。并且,这两个方向在19世纪时交织融合在一起。(《交往行动理论》第一卷,P15-16)整理课件15⒈知识合理性模式。(1)知识合理性模式肇始于启蒙运动。启蒙运动发生在18世纪的欧洲。启蒙就是祛魅。霍克海默说,“就进步思想的最一般意义而言,启蒙自始至终的目标就是使人们摆脱恐惧,树立自主。但是,这个彻底启蒙了的世界却笼罩在一片因胜利而招致的灾难之中。启蒙的纲领是要唤醒世界,祛除神话,用知识来替代幻想。”(《霍克海默集》,P43)整理课件16所以,启蒙时期的理性就是知识。霍克海默说,启蒙的动机和主旨是由弗.培根定下的。“‘实验哲学之父’培根早就限定了它[即启蒙]的主旨”。(《霍克海默集》,P43)而弗.培根为启蒙所限定的主旨:“知识就是力量”。整理课件17培根认为,人类的优越就在于知识,知识改变了人类的命运。他说,人类偶然或碰巧得到的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三个发明,然而,“这三个发明却给那个世界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啊!第一个发明引起了学识的变化,第二个发明引起了战争的变化,第三个发明则引起了金融、商业和航海业的变化!”他又说:“知识中存留着的许多东西是君王们用金银财宝买不到,用金科玉律决定不了的,更是他们的密探和媚臣所打听不到,他们的航海家和探险家所无法达到的。”整理课件18而培根所说的知识,其本质是技术的东西,它是操作的方法,是对他人劳动和资本的利用,是行之有效地解决问题,以此全面地统治自然。培根说:“今天,我们在观念中去把握自然,却又必然地受到自然的束缚:但倘若我们能够在发明创造中为自然所导引,那么我们便会用实践去控制自然。”在培根那里,知识与权力是同义的。整理课件19知识,则成为衡量认识和行动合理性的

唯一标准。休谟曾说,当我们到图书馆拿起一本书,“例如神学书或经院哲学书,那我们就可以问,其中包含着数和量方面的任何抽象推论么?没有。其中包含着关于实在事实和存在的任何经验的推论么?没有。那么我们就把它投在烈火里,因为它所包含的没有别的,只有诡辩和幻想。”(《人类理解研究》,P145)整理课件20(2)康德完成了知识合理性的形式条件解释。康德是启蒙运动的积极推动者,又是启蒙理性的集大成者。他把启蒙规定为:“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是指没有能力运用自己不经他人引导的知性。”“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就是受中世纪宗教裁判所长期统治、压制和束缚而表现出的蒙昧状态;“不经他人引导的知性”,说明知性是先天的东西。整理课件21康德认为,所谓理性是人类形成经验知识,或者是获得科学知识的先天条件或能力(即所谓纯粹理性)。所以,对于这种能力,人们既不能废弃它,也不能夸大它。然而,事实上,启蒙运动后,理性自身却出现了“二律背反”。一方面是理性的狂妄,即提倡理性至上;另一方面则是理性的危机,即人类的理性能力再次遭遇质疑。所以,康德认为,人们既要“悬置知识,以便给信仰腾出位置”,又要建立一个理性法庭,为理性辩护。哲学充当了理性保护神的角色。整理课件22(3)哈贝马斯对知识合理性模式的批评。哈贝马斯:“每当我们运用‘合理的’(rational)这个词时,我们总是认为合理性与知识是有密切关系的。”但是,事实上,合理性却“很少涉及知识的内容,而主要是涉及具有语言能力和行动能力的主体如何获得和运用知识。通过语言表达可以清楚地陈述知识,通过一定目的进行的行动可以表明一种能力,一种有内涵的知识。”(《交往行动理论》第一卷,P22)整理课件23到了19世纪中叶,而所谓合理性,就是有科学知识,这个时候所拒斥和反对的,就不只是神学了,还有哲学。因为哲学没有向人们提供具体的有用知识。当时的孔德实证主义发起一场轰轰烈烈的“拒斥形而上学[即哲学]!”的运动。整理课件24⒉科学合理性模式。

(1)什么是科学合理性模式?现象学创始人胡塞尔说,这种模式最初是由伽利略提出来的。其根本点就是,“伽利略将自然数学化”。(《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P33)一方面,这种模式把“纯几何学方法”引入各门实证科学,将各门自然科学形式化、符号化、数学化,即要求科学的理论表达式以纯几何学的“理念化”方法或归纳法为最严格的标准;另一方面,这种模式又要求作为科学的理论内容来自经验(观察和实验),将各门自然科学“经验化”或“实证化”,以直接经验的直观为其检验的最终标准。整理课件251952年5月7日,爱因斯坦在给朋友M•索洛文的信中,画了一张图:εA(公理体系)直接经验SS″导出命题S′“科学合理性模式”图示:整理课件26“科学合理性”=科学方法。四个阶段及方法:①ε(实验观察)②ε→A(想象力、直觉等)③A→S(逻辑推论)④S→ε(想象力、联想等)εA(公理体系)直接经验SS″导出命题S′整理课件27这样,自然科学的合理性被解释为其方法的性质(实验与数学相结合,归纳法)。进而,自然科学因其自身的巨大胜利,其理念和方法则被奉为一切认知的圭臬,成为一切知识的典范了。再进而,自然科学本身成为“合理性”的化身和代名词了。整理课件28(2)哈贝马斯对科学合理性模式的批判。1)理性和合理性的异化。哈贝马斯说,在哲学的开端上,理性被认为是一种“实质理性”,它能统辖世界本质,并从中识别自身。然而,现代的经验科学却对此进行曲解、消解,最终使其萎缩、异化。整理课件29哈贝马斯说,现代的经验科学只相信自身行为和方法的合理性,亦即科学认识的方法得以可能的抽象前提。这样,理性便萎缩为“形式理性”、结果有效性,因而,在现代的经验科学中,理性被曲解、异化、萎缩了。整理课件30进一步看,这种有效性由于又取决于人们解决问题所遵守的操作程序上的合理性,理性又变成“程序合理性”了。可见,理性在现代的经验科学中是越来越被萎缩,越来越疏离、丧失其本真的意义。“因此,随着认识由实质合理性变为程序合理性,形而上学[即哲学]也陷入了尴尬境地。十九世纪中叶以来,经验科学的权威迫使哲学接受同化。从此以后,此起彼伏地要求回归形而上学的呼声被打上了反动的烙印。”(《后形而上学思想》,2001年,P35)整理课件312)科学合理性模式的实质:

工具合理性。哈贝马斯说,“数学自然科学提供了合理性模式。牛顿的物理学就是这种模式的核心。牛顿的物理学揭示了‘研究自然的真实方法’;‘考察,实验和计算’是物理学借以揭示自然界秘密的三种工具。……物理学成了普遍认识的范例。”(《交往行动理论》第一卷,P196)整理课件323)科学合理性模式泛化为人类历史合理性模式。哈贝马斯指出,首先是孔多塞(1743-1794,法国数学家和哲学家,被称为“最后一位启蒙思想家”)将数学自然科学的合理性模式来理解人类历史的过程。孔多塞的努力包括四个方面:A按照科学进步的模式来解释完善的概念,完善被解释为进步;B用自然科学的模式否定传统的哲学、宗教、道德观点,科学增长了启蒙的职能,启蒙变成了科学知识传播;整理课件33C启蒙的概念,沟通了科学进步的观念与认为科学也为人类道德完善化服务这种信念,人们能够把道德科学置于自然科学已经达到的水平上;D与科学的认识进步一样,我们不仅可以要求在个别人的道德性上有进步,而且要求在文明化的共同生活形式上有进步。整理课件34哈贝马斯对孔多塞模式的四点批评:第一,孔多塞依照自然科学进步而建立起来的合理性模式,属于一种笔直的进步观点。其理论前提是历史累进观,但是这一前提必须由理论内部而不是从外部产生,且过去由宗教或哲学构造出来的这一前提,在当代被证明是假问题。(《交往行动理论》第一卷,P200)言外之意,孔多塞照搬自然科学合理性模式来解释历史和社会的合理性,是不能成立的。整理课件35第二,孔多塞作为18世纪的产儿,当他按照代表现代科学的一种合理性的观点来解释人类历史的统一性时,他是不可能清楚地摆脱普遍主义要求的局限的。(《交往行动理论》第一卷,P200)第三,孔多塞把科学进步的认识方面,独断主义地与一种正式的道德实践方面联系起来。而历史事实已证明,“道德理论和国家理论的规范原理不能从经验科学的原理中推论出来。”(《交往行动理论》第一卷,P201)整理课件36最后,孔多塞照搬自然科学合理性模式解释社会进步,很容易演变为社会达尔文主义和功能主义。从科学家的理论的远景看来,文明的进步表现为可以按照自然规律加以解释的现象,由此在19世纪出现了例如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把社会理解为有机体,把社会进步理解为自然演变的继续,合理化的论题变成了社会演变的论题。而功能主义则认为,社会类似机体可以被看作自我维持的体系。(《交往行动理论》第一卷,P203-204)整理课件37二、行动的合理性和社会合理化引言:哈贝马斯理论研究旨趣1.从认知转向行动。哈贝马斯认为,传统的合理性理论把合理性问题归结为知识合理性或科学合理性问题,即局限于意识领域或认识论,这是十分狭窄的。实际上,即使是认识论问题,其最终解决也必须走出认识论本身,即通过研究社会、语言和行动而建立一种社会理论。他说:“彻底的认识批判只有作为社会理论才是可能的。”(《认识与兴趣》,导言)整理课件38从背景来看,进入20世纪以后,人们的理论兴趣已经从认识论领域转向了语言、文化和生活世界。而自60年代末以来,资本主义社会比较稳定,人们越来越要求在社会心理和文化方面进行投资,社会中的冲突和矛盾主要表现为生活质量问题、平等问题、干预问题和人权问题上。而这些冲突和矛盾又主要是由于人们交往行动中理解上的差异和不一致造成的。因此,必须设计出一种恰当的理论,分析理解的一般结构,为实现人们有效交往行动而奠基规范基础。整理课件391981年,在《交往行动理论》第一版前言中,哈贝马斯说:大约在1970年,他就提出了建立一种交往行动理论的设想,即试图对理解行动的一般结构作出分析,这种分析不再是认识论的,而是社会理论。他说:“我认为,交往行动理论不是理论的理论,而是一种试图提出批判尺度的社会理论的开端。我不把为理解的行动一般结构的分析,理解为借助其他手段进行的认识论的继续。”(《交往行动理论》第一卷,P5)2.建立一种交往行动理论。整理课件401990年,哈贝马斯又说:“我认为,应当把社会批判理论的规范基础建筑得更深一些。交往行为理论应当挖掘出日常交往实践本身蕴藏着的理性潜能。这样,交往行为理论同时也就为从事重建的社会科学铺平了道路”(《转型》,1990版序言,P20)“我想引入一种交往行动理论,这种交往行动理论解释一种批判社会理论的规范基础。”(《交往行动理论》第二卷,P506)整理课件41“我要解决的是如何建立一种现代性理论,一种现代病理学……一种合理性在理性中变形的理论。”(《现代性的地平线:哈贝马斯访谈录》,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P45)整理课件42(一)对以往社会合理化观点的批评第一,关于马克思,哈贝马斯认为,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时,提出了一种社会合理化理论。按照马克思的意见,社会合理化是直接通过生产力的发展而贯彻的,就是说,是通过经验知识的扩展,生产技术的改进,以及对社会作用的劳动力越来越起作用的动员,培训和组织而体现出来的。但是,“马克思的理论的规范基础,直到今天都是很晦涩难懂的。”(《交往行动理论》第一卷,P201)整理课件43第二,关于马克斯.韦伯的社会合理化理论。马克斯•韦伯(1864-1920,德国政治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终生努力解释的问题是普遍历史问题,即为什么在欧洲之外,既没有符合西方合理化道路的科学发展,也没有符合西方合理化道路的艺术发展、国家发展、经济发展。他得出的结论是:欧洲具有新教伦理(伦理理性主义)和资本主义精神(理性的、系统的追求利润的态度——赚取尽可能多的钱,剔除生活中所有享乐)。整理课件44马克斯.韦伯社会合理化思想的特征:“对于马克斯.韦伯来说,是他试图把社会合理化的过程,不按照科学发展的线索,而按照宗教世界的发展进行研究的尝试的一个出发点。”(《交往行动理论》第一卷,P200)韦伯“想把旧欧洲社会的现代化理解为一种一般历史合理化过程的结果”。(《交往行动理论》第一卷,P193)整理课件45韦伯把现代化的一切进程都称之为合理化。例如,新教出现并使神秘解释丧失魔力(祛魅),形成现代世界观;数学化形式化并借助控制的实验加以检验的理论知识;普遍组织的科学的系统的专业活动;机制化的文艺活动;运用线条透视和空间透视画法的现代美术;企业的工业化;城镇化;系统化法制化的国家管理和经营活动;资本主义社会和欧洲国家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等等。(《交往行动理论》第一卷,P209,219,279)韦伯的合理化概念:整理课件46韦伯的三重合理化概念:社会的合理化:社会现代化,即资本主义经济与现代国家的分离。合理的资本主义企业——与家务相分离,借助资本计算,形式上有效安排自由劳动力,技术上利用科学知识;合理的现代国家机构——依据一种集中和和稳定的税赋体系,控制一种集中领导的军事权力,垄断立法和法律权力,一种专职官员统治的形式组织行政管理。(《交往行动理论》第一卷,P211,278-283)文化的合理化:一方面,科学史、技术史和自主的艺术是西方文化的重要方面。“韦伯把经验知识,经验过程的判断能力、机制和组织支配的一切扩大都称为合理化。”(《交往行动理论》第一卷,P211)另一方面,韦伯把法律和道德的认识上的独立化,也称为合理化。(P214)个人的合理化:方法论的生活指导,伦理理性主义——入世的人生态度、理想世俗化、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整理课件47哈贝马斯的批评:韦伯合理化思想的三个局限性:Ⅰ:狭隘的欧洲中心主义;Ⅱ:工具主义的目的合理性观念;Ⅲ:偏重于意识结构方面的考察。整理课件48局限性Ⅰ:狭隘的欧洲中心主义。韦伯说:“我们欧洲和美国的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是以一种特殊的形式和一特殊的意义‘合理化的’。解释这种合理化……是我们原理的主要任务之一。”(《交往行动理论》第一卷,P234)整理课件49韦伯:文化合理化现象只适合于欧洲。韦伯说,我们,“现代欧洲文化世界之子将以不可避免的方式或合理的方式,按照以下问题的提法,研究普遍的历史问题,就是说,是什么复杂的情况导致,刚好是在西方,而且只在这里,出现了——至少我们愿意在这里介绍——在一种发展方向下具有普遍意义和运用性的文化现象?”(《交往行动理论》第一卷,P235)只有西方文化具有合理性(——西方理性主义)和普遍的运用性。整理课件50局限性Ⅱ:工具主义的目的合理性“韦伯在分析社会合理化是如何在现代贯彻的时候,是受到目的合理性这种观念局限的。”(《交往行动理论》第一卷,P194)在韦伯看来,只能按照目的合理性的观点来考察社会合理化的过程。(P346)整理课件51“马克斯.韦伯(MaxWeber)使用‘合理性’或‘理性’(Rationalitaet)这个概念是为了规定资本主义的经济活动形式,即资产阶级的私法所允许的交往形式和官僚统治形式。合理化或理性化(Rationalisierung)的含义首先是指服从于合理决断标准的那些社会领域的扩大。与此相应的是社会劳动的工业化,其结果是工具活动的标准也渗透到生活的其他领域(生活方式的城市化,交通和交往的技术化)。”(《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P38)整理课件52韦伯所说的“目的合理性”,就是对实在的有效控制。一方面是理论上的控制,即“通过越来越精确抽象的概念对实在进行越来越理论化的支配”;另一方面是方法上的控制,“越来越精确的计算”,即行动的主体按照尺度学习控制他们的周围世界。他说:“要目的合理地行动,人们要按照目的、手段和附带的结果来进行行动。”(《交往行动理论》第一卷,P222)整理课件53目的合理性也是一种工具合理性

或技术合理性。韦伯认为,目的的实现取决于手段,而手段的运用则被称为一种“合理的技术”。韦伯的技术概念属于广义上的,即一切规则,或者一切可以引起再生产的规则体系,都可称之为技术。所以,有祈祷的技术,禁欲主义的技术,思维技术和研究技术,记忆技术,教育技术,战争技术,音乐技术,雕刻技术,……。而一切“技术进步”,由于它们都向着并能帮助实现一定的目的,因而都是合理的。(《交往行动理论》第一卷,P223,224)整理课件54局限性Ⅲ:偏重于意识结构的考察。韦伯合理性概念的七个具体表现:a)合理的技术,即“技术进步”;b)手段合理性,即“手段可以干预实在”;c)方法合理性,即“方法可以实现目的”;d)形式合理性,即“按目的要求精确计算”;e)实践合理性,即正确地运用手段,确立目的和价值方向;f)象征性体系(宗教解释、法律和道德观点)的形式上的贯彻,即形成现代世界观和知识体系。g)“价值提高”,一种扩大理论知识意义上的进步,包括经验理论知识,道德实践知识,美学知识。上述表明,“马克斯.韦伯是从意识结构方面提出合理化难题的。”(《交往行动理论》第一卷,P234)整理课件55韦伯把宗教合理化视为西方理性主义的前提。一方面,他注意研究世界观的合理化;另一方面,“韦伯注意研究,通过宗教合理化的途径形成的现代意识结构在机制上的体现,就是说,他注意研究文化合理化转变成的一种社会合理化。”(《交往行动理论》第一卷,P221)整理课件56韦伯以基督教的方法论的生活指导为例,阐述过“实践合理性”概念。但是,“总还是局部的”。他指出了一种合理性的概念,这种合理性概念,包含理论的合理性,和实践的合理性。总之,韦伯是从意识结构上吸取这个概念的,这些意识结构不是直接地通过行动和生活形式,而是首先通过文化传说,通过象征性体系而表达出来的。”(《交往行动理论》第一卷,P229)整理课件57第三,关于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社会合理化理论哈贝马斯说,霍克海默和阿多诺都接受了马克思的社会合理化观点。他们同意马克思的这样一个重要观点:科学和技术,既是一种明显的解放的潜力,但同时又变成了社会镇压的媒体。整理课件58第四,马克思,韦伯,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社会合理化理论的共同弱点。但是,“这三种观点共有的弱点。一方面,马克思,韦伯,霍克海默和阿多诺都把社会合理化与行动联系的工具性和策略性的增长等同起来了;另一方面,他们都幻想,是否通过自由生产者联合的概念,通过伦理方面合理的生活引导的历史典范,或者通过一种兄弟般地与一再出现的本性的交往,会呈现出……一种普遍的社会合理性。”(《交往行动理论》第一卷,P195)整理课件59马克思他们的行动理论,一是框架太狭窄了,二是与实际情况不符合。“就是说,马克思,韦伯,霍克海默和阿多诺作为基础的行动概念不够复合宽广,不能通过社会行动把所有的社会合理化能借以体现的方面都包括在内。另一方面,是因为行动理论基本概念与体系理论基本概念相混淆,就是说,行动方向和生活世界结构的合理化,与行动体系的复合性的增长并不是同样的一回事。”(《交往行动理论》第一卷,P195)整理课件60(二)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如果我们想正确地重新解决韦伯以来社会学专业探讨所提出的,关于社会合理化极为紧迫的难题,就需要制定一个交往行动的理论。”(《交往行动理论》第一卷,P21)整理课件611.什么是行动?“行动就某种意义来说,是通过身体的运动体现出来的,但是只有当行动者遵循一种技术的行动规则,或者一种社会行动规则同时进行这种运动时,这种行动才能体现出来。”身体运动只是行动的一个因素,但不是行动。(《交往行动理论》第一卷,P140)整理课件622.四种行动类型。“在社会科学理论中,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隐含地运用的行动概念的内容,主要地,可以归结为四种从分析上易于区别的基本概念。”它们是:(1)目的论行动;(2)规范调节的行动;(3)戏剧行动;(4)交往行动。(《交往行动理论》第一卷,P119-121)整理课件63(1)目的论行动。以事态世界或客观世界为前提,“行动者通过选择一定状况下有效益的手段,并以适当的方式运用这种手段,而实现一种目的,或者说,促使一种所希望的状况出现。”也叫“工具的活动”或“劳动”。中心概念:以目的合理化为方向,对行动选择的决断,对事态世界或客观世界的干预,预期的成效。策略性或战略性,真实性,效用性,技术规则。整理课件64(2)规范调节的行动。以客观世界,主要是以社会世界(规范的关系组成的)为前提。这种行动不仅涉及孤独的行动者,而且涉及按照共同价值确立自己行动的一种社会集团的成员。行动者遵循社会规范。规范表达了一种社会集团中所存在的相互意见一致的状况。“遵循规范的中心概念,意味着满足一种普遍化的行动要求。”行动要求具有规范性意义,即是说,具有成员们有权利去要求进行一种行动的这种意义。整理课件65(3)戏剧行动。以主观世界为前提,行动者或多或少地表现自己的主观性(自己的意图,思想,观点,愿望,感情等等)东西,在自己遭遇相互构成的公众中号召对自己产生一定的观点和印象,让观众看到和接受自己的东西。中心概念:自我表现或表演,真实表达自己的经历(用事态世界相类似的实在性来要求),公开的引导。整理课件66(4)交往行动。“交往行动的概念所涉及的,是个人之间具有(口头上或外部行动方面)的关系,至少是两个以上的具有语言能力和行动能力的主体的内部活动。行动者试图理解行动状况,以便自己的行动计划和行动得到意见一致的安排。”中心概念:以语言(或符号)为中介的相互作用,理解和承认,意见一致,主体通性。整理课件67在交往行动的概念中,语言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地位。在目的论行动、规范调节行动和戏剧行动等三种行动模式中,语言往往是各按不同的角度被片面构思的。它们把语言或者作为成功的手段,或者作为提供文化价值、取得意见一致的媒体,或者作为自我表演的媒体。整理课件68“只有交往行动模式,首先把语言作为直接理解的一种媒体。”并且,“同时注意到了语言的所有职能”。(《交往行动理论》第一卷,P135)交往行动概念,首先把语言作为参与者与世界发生关系,相互提出可以接受和驳斥的运用要求的理解过程中的一种媒体。整理课件69(5)四种行动概念之间的关系。首先,目的论的结构是所有行动概念的基础。“为了避免误解,我想重复指出,交往行动模式并没有把行动与交往等同起来。语言是一种交往媒体,是为理解服务的,而行动者通过相互理解,使自己的行动得到合作,以实现一定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目的论的结构是所有行动概念的基础。”(《交往行动理论》第一卷,P142)整理课件70其次,交往行动模式的视野更加宽广,同时论及客观世界,社会世界和主观世界。“只有交往行动模式,首先把语言作为直接理解的一种媒体,在这里,发言者和听众,从他们自己所理解的生活世界的视野,同时论及客观世界,社会世界和主观世界中的事物,以研究共同的状况规定。”(《交往行动理论》第一卷,P135)整理课件71三、哈贝马斯的“交往合理性”概念德国著名哲学家、解释学的创始人伽达默尔曾指出,“合理性”这个词表明了“理性同实践的关联”。(《科学时代的理性》,“作者自序”,P3)这里包含有两层意思:(1)合理性是“理性”外化的基本要求;(2)合理性是正当“实践”的内在品质。整理课件72(一)社会学与合理性难题社会学诞生于19世纪中叶,是唯一坚持研究整个社会问题的社会科学原理。“社会学认为,对合理行动方向的理解是理解一切行动方向的关键。”(《交往行动理论》第一卷,P19-20)所以,合理性是社会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范畴。那么,哈贝马斯说,“社会学又怎样解决合理性难题呢?”(P15)整理课件73⒈“合理性”是一个属人的范畴。哈贝马斯:“我们可以把男人和女人,孩子和成年人,部长和公共汽车司机称为‘合理的’,但是不能把鱼或紫丁香丛林,山脉,街道或椅子称为‘合理的’。我们可以把原谅、迟到、外科手术、战争宣言、修缮、建筑计划或大会决议称为‘不合理的’,但不能把暴风雨、事故、中彩票或疾病称为‘不合理的’。”(《交往行动理论》第一卷,P22)整理课件74合理性:人的一种素质。“总之,我们把合理性理解为具有语言能力和行动能力的主体的一种素质。合理性体现在总是具有充分论据的行动方式中。”(《交往行动理论》第一卷,P40)整理课件75⒉对狭隘的合理性概念的批驳。(1)狭隘的合理性概念:表达合理性:为表达的真实性提供了论据。因而合理的表达具有可批判性和可论证性。行动合理性:所选择的行动手段能够适于行动目的的实现。因而合理的行动具有效率。整理课件76行动合理性的三个角度(韦伯的观点):工具合理性:在解决技术任务和构思有效手段时的角度——运用手段。选择合理性:在固定选择行动可能时的角度——确立目的。规范合理性:在解决道德任务,实践任务时,在一种原则指导的伦理学领域内的角度——确立价值方向。整理课件77“一种行动的工具合理性,是根据一定目的下运用手段的有效计划来进行衡量的;一种行动的选择合理性,是根据精确掌握的价值,一定的手段和附带条件下目的计算的正确性来加以衡量的;而一种行动的规范合理性,是根据行动优越性作为基础的价值尺度和原则的统一模式的系统化的力量和渗透力,来衡量的。”(《交往行动理论》第一卷,P227)整理课件78(2)批驳:首先,把表达的合理性归结为可批判性的这种建议,具有两个弱点。一是太抽象,二是太狭窄。“因为我们运用‘合理的’这个词,不只是涉及正确的表达或错误的表达,有效益的表达或无效益的表达。交往实践内含的合理性具有广泛的意义。”(《交往行动理论》第一卷,P24)整理课件79其次,人的合理性,显然不只是通过认可事实和有效行动的能力表现出来的。“有论据的论断和有效的行动,确实是合理性的标志。我们虽然把具有语言能力和行动能力、并具有正确认识事实和目的-手段关系能力的主体称为合理的,但是,显然也有其他一些类型的表达,虽与真实性要求或效益要求无联系,却可被认为是具有充足论据的。”(《交往行动理论》第一卷,P31)整理课件80再次,人的合理性,非常复杂。哈贝马斯指出,在交往联系中,所涉及的合理性十分复杂。(1)我们不仅把那种能提出一种论断,并且针对批判者,通过相当明确的阐述,论证这种论断的人,称为合理的。(2)而且我们把那种能遵循一种认可的规范,并且针对批判者,按照合法行动要求的观点解释现存情况,为自己行动进行辩护的人,也称为合理的。(3)甚至我们把那种坦白表达一种愿望,一种感情或一种情绪,暴露一种秘密,承认一种行动等等,并能针对批判者,根据和坚持实践的结论,肯定所暴露出来的经历具有确实性的人,也称为合理的。(《交往行动理论》第一卷,P31)整理课件81最后,合理性范畴并非仅涉及事实关系。在上述(3)情况中,这些行动和表达不涉及事实关系,而涉及规范和经历。它们所体现出来的知识,并没有表明真实的存在,而是表明了应该运用的规范和表现出来的主体的经历。谈话人借助这些行动和表达,只是涉及共同的社会世界或当时自己主观世界中发生的事物。这里表现出来的行动,就是交往行动。整理课件82(二)什么是交往合理性?“交往合理性的概念本身标明,合理性归根结底就是通过论证演说促使自愿联合和获得认可的力量的中心经验。”(《交往行动理论》第一卷,P25)这段话包含的基本意思有:第一,交往合理性涉及交往行动;第二,交往合理性建构的基本媒介是论证、演说或语言;第三,交往合理性的实质是指交往行动中不同的参与者克服了自己最初仅仅是个人的见解,相互之间建立起了共同的信念和实现力量的认可与自愿联合。整理课件83一个假设的例子:假设意见“P”表达了A和B所掌握的同一知识。现在A(作为许多人中的一个发言人)参与了一种交往,并提出了论断“P”,而B作为(孤独的)行动者,选择了他依据意见“P”,认为它是可达到预期效果的合适手段。对此,表达合理性、行动合理性和交往合理性所作出的理解迥然不同。整理课件84三种不同的解释:表达合理性: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发言人对论断“P”所提出的意见要具有一种可批判性的运用要求,至于听者,既可以接受这种要求,也可以驳斥这种运用要求。行动合理性: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行动者要使自己的行动遵循内含“P”中真实性的计划,只有遵循这种计划,才能在一定情况下实现预期的目的——卓有成效地干预世界。整理课件85交往合理性: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论断“P”所涉及的社会规范的正确性和发言人主体的[经历]真实性。所以,规范正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