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中历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提分集训中国古代史材料分析题专练50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地方行政体制上,废除地方分权的封建制,建立直属于中央的郡、县两级行政区划。郡的长宫是郡守,其副职是郡尉(分管军事),另外还配备郡监(监郡御史)——直属于中央的御史大夫,代表中央监控地方。这些官僚都是由皇帝任免的,概不世袭。县以下设乡、里和亭,皇帝的政令,通过三公九卿,直达于郡、县、乡、亭、里。——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分封制的特征。(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始皇在地方行政体制上采取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东周前半期称为春秋,公元前475年以后即战国时期。……春秋时期的社会状况较西周发生了很大变化。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动,同样也表现在学术文化领域。各国君主出于政治需要,对各家学派基本上能采取较为公允的态度,由此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二
……士人周游列国,颇受重用。他们的活跃推动了学术文化的繁荣,当时出现众多学说、学派,各自提出对政治、社会乃至宇宙万物的看法,彼此论战辩驳。——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上)(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战国时期儒家学派和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百家争鸣的影响。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发展材料二根据《汉书》记载: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大约有“千八百国”。到春秋时期,还剩140多个诸侯国;到战国初期,就只剩下十几个诸侯国了。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1)根据材料一,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一现象对周王朝的统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材料二中诸侯国数量不断减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分为二”的唯物史观简要评述这一变化。(3)材料三这些学派“互相辩论”的目的是什么?并说明其历史意义?(4)材料三中的局面形成与材料一、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和文化遗存分布示意图材料二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是以诸子百家的学术文化为载体。诸子百家通过不同的角度、方法和途径对文化进行重建.形成不同的文化转型模式。礼乐文化精神向理性和人
(民)本文化精神的转变.是先秦诸子学术文化转型的核心内容。—摘编自潘俊杰《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中古人类遗址和文化遗存分布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新现象。(3)说明材料二与材料三之间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先秦人(民)本文化的内容。(4)综合以上变化,你认为作为统治者最需要注重什么?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西周时,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掌握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权力,还能在自己的封地内修建城池,征集军队,成为相对独立的政权。——摘编自阴法鲁等《中国古代文化史》材料二
从春秋以至战国,诸侯之间相互并吞,大国争霸激烈。这看起来像是由于周室衰微而出现的一种分裂局面,其实正是在这个过程……形成了地区性的统一王国,战国七雄进一步兼并的结果,是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首次统一的秦,汉皇朝。——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三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议定皇帝尊号,初建封建朝廷之后不久,秦始皇和公卿大臣们便提出了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地方行政机构的问题。——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政治制度。(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大国争霸”出现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客观进步作用。(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解决“问题”的措施及成效。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战国时期,“天下共苦战斗不休”,诸如马陵之战、长平之战这样伤亡数万乃至数十万的战役屡见不鲜。——摘编自《史记》材料二(1)根据材料一,推断当时人民的共同诉求。(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的意义。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秦汉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时期,奠定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1)请按要求完成下列表格。(2)根据所学知识,列举西汉为巩固统治、维护国家统一在经济和思想上采取的主要措施。(3)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秦汉在我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地位。8.汉武帝时期,中国的“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局面得到巩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汉帝国的版图空前扩大,拥有84个郡和18个诸侯国……皇帝无与伦比的地位在很多制度和规范中得以体现……汉朝廷续了秦的很多做法。然而,汉朝之所以能够国祚长久,得益于它善于通过摸索或者以渐进的方式变通秦的举措,而且经常颇不情愿地采用一些新的控制手段。——摘自【美】陆威仪:《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材料二
(汉武帝)继位之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又于第五年设置五经博士,启用好儒术的田蚡为相。田蚡把博士中不治儒学的人一律开除,招聘数百名儒生补充进来……到了西汉末期,超过三万名儒生进入皇家学术机构。——改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1)指出材料一中汉朝廷续秦朝的两项政治制度。为了巩固空前扩大的疆域,汉武帝在监察制度方面采取了什么新举措?(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提升儒学地位的措施,并简述这些措施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局面的影响。9.不断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是中国古代政治的一大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周朝的分封则主要是由统治部族对被征服地区主动进行的武装拓展,大大加强了王室对全国疆域的控制,巩固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即所谓“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二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司马迁《史记·秦始皇纪》材料三
(西汉初年)以海内初定,子弟少(年少),激秦孤立亡(无)藩辅,故大封同姓,以填(镇)天下。——班固《汉书·高五王传》(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说明西周分封制的影响。(2)为解决材料二的问题,秦朝实行郡县制,请简要概括郡县制的影响。(3)据材料三概括汉初“大封同姓”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西汉初年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并说明此制度的影响是什么?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史称“汉承秦制”,但地方行政制度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制。……汉高祖“惩亡秦孤立之败”,陆续分封了一批同姓诸侯王。……给汉王朝的统治和稳定埋下了隐患。——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材料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初的地方行政制度,简述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措施。(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董仲舒的思想主张被哪位君主采纳,对儒学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是什么?11.材料题材料一:周朝的分封则主要是由统治部族对被征服地区主动进行的武装拓展,大大加强了王室对全国疆域的控制,巩固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即所谓“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二: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司马迁《史记·秦始皇纪》材料三:(西汉初年)以海内初定,子弟少(年少),激秦孤立亡(无)藩辅,故大封同姓,以填(镇)天下。——班固《汉书·高五王传》材料四: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班固《汉书·主父偃传》(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西周分封制的影响。(2)为解决材料二的问题,秦朝实行郡县制,请简要概括郡县制的影响。(3)据材料三概括汉初“大封同姓”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西汉初年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4)据材料四,指出汉武帝针对王国问题采取的对策是什么?12.秦汉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时期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而郡县之制,无改于秦。——《隋书·地理志》材料三
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汉书·艺文志》材料四
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投降的人),皆言匈奴破月氏王,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匈奴)。汉方欲事灭胡(匈奴),闻此言,因欲通使(月氏)。道必更(经过)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史记·大宛列传》(1)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秦始皇是如何改变这一现状的?(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3)根据材料三,指出儒学在秦朝的境遇,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对待儒学态度发生怎样的变化,并阐述其影响。(4)指出材料四“骞以郎应募,使月氏”的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使月氏”的历史意义。(5)综上以上材料,概括秦始皇和汉武帝在统一多民族国家道路上所作出的历史贡献。1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三国和两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氏、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一次南迁的浪潮。材料二: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与当地的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定居生活,他们不断向汉族人民学习…民族隔阂不断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到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一次南迁浪潮”的主要原因,这一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鲜卑拓跋部建立了什么政权?该政权统治者为了顺应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进行了哪些改革?简述其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公元492年,北魏孝文帝进行爵制改革,开始推行实封的王爵、开国爵与虚封的散爵并行的爵位制度。孝文帝实行的散爵是承袭北魏前期虚封的五等爵制而来的。而实行的实封爵,则是新推行的爵制。由于虚封的散爵制与实封的王爵、开国爵制并行,所以,尽管散爵的封地依然与北魏前期五等爵的封地一样,都具有虚封的性质,但在实封爵封地存在的影响下,却出现了一些变化。虽然这种变化不能改变散爵封地的虚封性质,但北魏国家要使散爵封地适应两种不同性质爵制同时并存状况的做法,构成北魏国家封授散爵封地的一些特点。……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散爵封地由原来以晋代郡、县为名称,改为以北魏所设郡、县为名称。并且,由于散爵封地由郡太守、县令进行治理,还可以被作为开国爵的封地来封授,散爵的封地与爵位等级已经没有联系。但散爵封地的封授与开国爵相同,也实行籍贯回避。总体而言,孝文帝爵位改革后实行的是以实封爵为主导的分封制,散爵封地的封授只是这种分封制的补充。——摘编自张鹤泉《孝文帝爵制改革后的北魏散爵封地》(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爵制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孝文帝爵制改革的影响。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隋唐时期,国力强盛,疆域拓展,经济繁荣,民族往来和对外交往活跃,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1)请按要求完成下列表格。(2)根据上述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时期国家强盛的主要表现。(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唐朝时期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有突出贡献的三位中外代表人物。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吕思勉《中国制度史》材料二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隋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材料三
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的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朝及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及其标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创立科举制的社会原因并概括科举制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特点。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太宗作为一个开明的政治家,民族隔阂、民族偏见和民族歧视的思想是很少的,他基本上把少数民族和汉族看作一家,他从以德治为主,即以静为主的治国思想出发,对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很少动用武力,而是对少数民族采取安抚、和亲政策,以此来巩固唐朝的封建统治。——摘编自李钦《论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及对当今民族问题的借鉴意义》材料二清代有着辽阔的陆疆与漫长海岸线,边疆地区居住着众多的少数民族,清朝统治者为求得边疆安宁、民族关系和谐,制定了包括多方面内容的边疆民族统治政策,总起来说,大体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设立理藩院为主管边疆地区少数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并针对不同少数民族地区颁布不同律令,以加强民族地区的统治。第二,根据不同边疆地区的情况设置不同的行政机构,加强中央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管辖,正所谓因俗而治。如在新疆地区设立伊犁将军;在蒙古族聚居的北疆地区,实行盟旗制度。第三,利用藏传佛教(喇嘛教)对蒙藏地区进行精神统治。——摘编自马汝珩《清代边疆民族政策简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处理边疆民族问题的措施。18.人才选拔一直是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阅读下面表格,回答问题。
朝代选官制度选拔方式①察举制推荐魏晋南北朝②地方品评隋唐科举制考试(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①、②处的内容。(2)结合所学知识,为表格内容拟定一个恰当主题。(3)根据表格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国古代的科举制。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作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即《兰亭序》。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材料二:颜真卿所作楷书端庄浑厚、笔势开张、雍容大度。他创制的“颜体”,是丰裕的盛唐气息、忠贞的个人品格以及高超艺术手段的完美统一,成为后世师法的楷模。材料三:唐代选人才,有四项考察标准,一曰身,二曰言,三曰书,四曰判。对书的要求必须是“楷法遒美”。朝廷又开创性地在最高学府中设立书学,形成书学与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算学比肩并立的格局。——摘编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羲之书法的特点。(2)楷书字形方正,规矩严整,颜真卿又融入怎样的时代气息?其原因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概括唐代书法艺术走向鼎盛的原因。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西汉初年,汉文帝开始采用由各地推荐人才的方法进行选官。汉武帝在位期间,将这种新的选官方法定为制度。这一制度先考察后推举,重点考察被举者在乡里的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然后推荐为官或提拔任用。这一制度为两汉政权选拔了大批人才。——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材料二
(隋唐开始的)科举选官制度,以分科考试选拔人才为特点,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以来,促进了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对历代封建国家政权的稳定发挥了巨大作用。——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选官制度的名称与选拔标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唐时期的选官制度,简析其积极影响。21.隋唐时期,中央官制有了重大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书省为天子的秘书官,司掌起草诏令敕书、批答臣下的奏章。这些诏书或的颁发或敕令的下行要取得门下省的同意,门下省有反驳的权利,若中书省起草的文稿有不当之处,门下省可以批驳,甚至将其封还……材料二
群体的宰相,协同议事,分工合作,互相监督,提高了办事效率,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唐朝前期三省六部制结构与特点的探讨》材料三
这既有利于发挥臣下才智,又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帝的权力。宰相办公的政事堂会议是协助皇帝统治全国的决策机关,一切军国大政都在这里商定,最后由皇帝裁决实行。——《对唐朝前期三省六部制结构与特点的探讨》(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三省六部制中“三省”具体指哪三个?分别负责什么?六部具体指什么?(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三省六部制有何特点?(3)综合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三省六部制的积极作用。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秦汉时期的长久统一为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秦、汉政府鼓励农民垦荒,调动了农民开发土地的积极性,而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也使更大面积的土地开发成为可能。土壤耕作技术、水利灌溉技术、作物栽培技术、蚕桑培育技术都比前代有了明显的提高。此外,黄河流域出现了水稻的种植,麦、菽也在南方有了一定推广,单位粮食生产量较先秦时期也提高了3倍左右。黄河套区、河湟谷地、河西走廊、天山南部以及长江中下游等地区逐渐成为新的粮食产区。——摘编自王双怀《关于秦汉农业的若干问题》材料二
西晋末年,北方陷入了少数民族割据混战的局面,中原地区人民被迫四处流迁。而东晋的建立,为南迁百姓提供了一个庇护所。在南迁人民的影响下,南方农业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获得了较大的提高,使得南方自然条件的优越性得以体现。此外,麦、菽等北方农作物在南方大量种植,使江南地区由水稻一收转向稻麦双收,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长江流域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区,江南地区的经济地位也日益提高。——摘编自刘璐《试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农业快速发展的具体表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时期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粮食产区的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认识23.某历史兴趣小组举行以“唐朝的兴衰”为主题的探究活动,搜集到以下材料,并提出了一些探究问题,邀请同学们帮忙解决。(政治制度篇)材料一(经济发展篇)材料二时间人口数(单位:万人)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年)约1900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26年)约4142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约4532唐玄宗天宝二十三年(755年)约5291唐玄宗上元元年(760年)约1699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约1576(走向衰亡篇)材料三公元755年12月,边镇将领安禄山、史思明见朝廷空虚,联合同罗、契丹、突厥等民族组成共约15万士兵,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发动了长达8年的战乱。……战乱对中国后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对外关系的发展均产生了极为深远而巨大的影响。(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该制度有何积极作用?(2)根据材料二表格中的相关数据分析,从649年至742年,唐朝人口数量呈现什么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有哪些?材料三中的“战乱”指的是什么?24.读史阅世,提升历史学科素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谈教育者,不可不知孔子。其收徒讲学,传承礼乐文化,倡“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影响至深且远。汉兴,选用儒学之士,设立太学,由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据《中国政治史大纲》《历史·选修》整理材料二
关于科举制,学术界有不同的认识:①往流行的看法认为,以科举考试为目的的应试教育,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扼杀了创新精神。②20世纪末叶,一些学者发现以前对科举制的看法,过于简单化。放在古代的历史上考察,它打破了社会、阶级之间不可跨越的鸿沟,使平民子弟通过苦读,也有可能成为状元、榜眼、探花。仪凭这一点,都应该为它谱上一曲赞歌。——选自李伯重《八股之外》等(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孔子“收徒讲学”与西汉“设立太学”办学性质的不同,概括孔子的教育目标。(2)在历史的变迁中,科举制留下深刻的烙印。对材料二中的两种看法,您更倾向于哪一种?请结合所学谈谈自己的认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察举制到了东汉末年,已为地方门阀士族所操纵和利用,他们左右了当时的乡闾舆论,使察举滋生了种种腐败现象,即所谓“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曹操在北方稳定统治后,急需人才。曹操死后,曹丕在采纳陈群的建议后,开创了九品中正制,这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所谓中正,就是对某一地区人物进行品评的负责人,也就是中正官。晋以后,中正改由朝廷三公中的司徒选授。在一般情况下,州郡的大小中正官是由司徒举荐的现任中央官员兼任,有时司徒或吏部尚书还直接兼任州的大中正官,这保证了中央对选举的直接控制,避免他人对中正事务进行干扰。——摘编自张旭华《九品中正制研究》材料二
魏晋时代,士族势力强大,常影响中正官考核人才,后来甚至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于是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现象,这不但堵塞了从民间取才,还让士族得以把持朝廷取才。隋朝在结束魏晋南北朝国家分裂局面后,百废待兴,而首先是解决国家所需的用人问题,于是科举制应运而生。科举制度是封建时代所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它扩展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吸收了大量出身中下层社会的人士进入统治阶级。特别是唐宋时期,科举制度之初,显示出生气勃勃的进步性,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摘编自刘海峰《中国科举文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曹魏选官制度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隋朝实行科举制的历史背景。(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的历史启示。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汉文帝时,贯谊上《治安策》。提出了"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主张,汉景专时,昆错上《削潘策》,主张削夺王国封地,——演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二
北宋初年,宋太祖问计宰相越普:"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之计。其道何如?"越普答曰:"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类。今所以制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接编自司马光《谏水纪闻》(1)贾谊和晃错上书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什么?指出导致问题的制度根源。(2)根据材料二,说明宋太祖“问计赵普”的背景。(3)宋太祖采纳了赵普的建议后,采取了哪些措施?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从三幅图片中自行选取其中之一,并对此类文物作一简要介绍。(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物的价值。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宋朝社会与前代相比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新变化,包括门第观念淡化、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等。
——《中外历史纲要(下)》(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朝社会的新变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社会出现了这些重要新变化的原因。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凌晨五更,酒家楼下的各种行商便开始活动了。市场买卖的物品有“衣物、书画、珍玩、犀玉”……吃过早点,人们便可以去附近的瓦子勾栏里观看说唱、杂耍等各色表演。从这里出来,沿着龙津桥往南走,就到了夜市一条街,“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摘编自李基《北宋东京集市贸易活动——基于对<东京梦华录>的解读》材料二:北宋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在100多年时间内中国保持相对的稳定。农业生产的发展、商品性农业促使经济作物扩种;在手工业方面,北宋的生产规模和种类都超过以往。佃农的封建依附性减弱,“和雇”“招募”为官方手工业普遍采用,手工业者所受的封建束缚亦有所放松。商业的发展,正是以此为发展前提。——摘编自任继愈《中国古代商业》(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宋商业繁荣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简析北宋商业发展的原因。30.中原王朝在与北方少数民族关系的交流中,积累了经验,提供了借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太平兴国二年,始令镇、易、雄、霸、沧州,各置榷务,辇香料犀象及茶与交易。⋯⋯景德三年,诏民以书籍赴沿边榷场博易者,非九经书疏悉禁之。凡官鬻物如旧,而增缯帛、漆器、粳糯(糯米),所入者有银钱、布、羊马、橐驼(骆驼),岁获四十余万。——《宋史·食货志》(1)阅读材料一图,分别写出图中①②③三个政权的名称,结合所学概括政权③处理北方边境问题的两种方式。(2)根据材料二,概括“榷务”贸易的特点。结合所学,概述这种贸易的积极意义。综合本题信息,谈谈你对处理好中原王朝与周边政权关系的认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摘自《陆游集》材料二时间人口比例北方南方742年3042万人2036万人3:21080年956万人2368万人2:5材料三
(吴越王)募民能垦荒田者,勿收其税,由是境内无弃田……国人皆悦。——摘自《资治通鉴》(1)材料一描述的这种现象出现在哪一时期?“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了这一时期的什么特征?(2)材料二、三呈现的内容分别说明了什么?与材料一描述的现象之间有何关系?(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32.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传承与创新蕴涵中国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唐代中书省与门下省共掌中枢决策,号称两省,又合称北省。为了避免决策过程的失误,唐代两省还设有一批谏官,他们是左右散骑常侍、左右谏议大夫、左右补阙和拾遗,“左”隶中书省,“右”隶门下省。唐代尚书省位于长安皇城中央纵横南北的承天门街东侧,中书、门下二省之南,故别称南省、南宫。中书门下发出的制敕,皆由这里转发到中央各部门及地方州县,或者根据制敕精神制为政令,下达到有关部门。
唐朝三省位置图——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写出“唐朝三省位置图”A、B、C处对应的三省机构名称及其职能,并概括三省职权关系的特点。材料二
元朝形势图(1330年)
(2)结合材料二,分别写出元代管辖吐蕃地区和琉球的机构名称。元代在地方管理上实行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简述这一制度的积极影响。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今欲治之,惟稍夺其权,制其钱粮,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材料二
宋代海上交通路线图(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说明宋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是如何“稍夺其权,制其钱粮,收其精兵”的?分析其政策的特点。(2)写出宋朝三个重要的港口城市。分析宋朝对外贸易繁荣的影响。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北宋)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管军事)、提举常平(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只有安抚使用武人。——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材料二(北宋)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七十二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材料三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摘编自[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宋地方官制呈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地方官制对北宋王朝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宋城市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3)根据材料三,概括该学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结合所学找出支持该观点的史实。35.辽宋夏金元是北方少数民族活跃的时期。阅读表格,回答问题。民族政权相关制度建设汉宋、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台谏并行;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契丹辽实行南、北面官制度党项西夏基本模仿北宋,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①金沿袭唐宋制度,同时推行猛安谋克制度蒙古元在地方实行②(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处的内容。(2)结合所学知识,为表格内容拟定一个主题。(3)文化名人余秋雨曾说:“我最向往的朝代是宋朝。”请从两宋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方面任选两个方面内容谈谈你的看法。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时人描述王安石变法开始后的情景说:今介甫为政,尽变更祖宗旧法,先者后之,上者下之,右者左之,成者毁之,弃者取之,砣砣焉穷日力,继之以夜,而不得息。使上自朝廷,下及田野,内起京师,外周四海,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司马光《传家集》卷60二三年间,开阖动摇,举天地之内,无一民一物得安其所……数十百事交举并作,欲以岁.月变化天下。——刘挚《忠肃集》卷3概括两段材料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该观点。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大契丹皇帝陛下:共遵诚信,虔奉观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二
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英豪,皆为其用。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署,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意为赠送财物)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之下矣。——苏洵《嘉祐集》(1)材料一中的“大宋皇帝”是指谁?“北朝”是指什么?(2)从材料二可看出,辽、西夏的政治制度有什么特点?产生了什么历史作用?说明辽、西夏与北宋是如何在碰撞中交融。(3)材料三中苏询“证史”的目的是什么?它与材料一所述的史实有何联系?38.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传承与创新蕴涵着中国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元朝形势图(1330年)材料二
清朝形势图(1820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代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名称。简析元代在地方管理制度上的创新及积极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名称。简述清朝前期经略、治理边疆的重要意义。39.16——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6、17世纪(即明朝中叶以后)的中国,封建主义、专制主义社会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变动,它不仅表现在经济上产生有别于封建生产关系的资本主义萌芽,还表现在文化上涌现出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摘编自刘志琴《明清之际文化近代化的萌动与夭折》(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16、17世纪的中国“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若干思想家(要求至少列出三位),指出这一时期这股新思想的特点?材料二:他们的思想无疑是进步的,但他们终究没有跳出儒家思想的圈子。从他们至死不食清朝俸禄的行为来看,他们的救世方案和实用学问的思想意义和学术意义大于社会意义,至少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一百多年里,无论中国的政治、经济还是思想文化,都沿袭着过去的“惯性”,几乎看不到他们的影响。——摘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们终究没有跳出儒家思想的圈子”的原因,并谈谈对“思想意义和学术意义大于社会意义”的看法?40.明清之际,随着时代的变迁,一批新思想家崛起,他们既继承了宋明理学的许多思想观念,又对宋明理学中不少陈腐之处不满,力求有所更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理论,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顾炎武认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也强调治学的目的是寻求治理国家拯救社会的根本方法。——摘编自陈翠芳《中国儒家史论》材料二
17、18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进步思想的经济因素。(2)指出材料二中的“先天不足”有哪些含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理解。41.瓷器是中华文明的物质象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汝窑的天青、官窑的灰蓝、定窑的粉白、哥窑的米黄、钧窑的玫瑰紫,这些醒目的颜色是宋瓷中五大名窑的标志性成色,也是中国瓷器史上令人难忘的“年代秀”。宋元时期,瓷器成为继丝绸之后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整编自教育部组织编写《中外历史纲要》(上)等材料二
明清四大名镇:朱仙镇主产木版年画;汉口镇因交通而商业繁荣;佛山镇长于冶铁;景德镇精于制瓷。明朝后期,以景德镇为例,制瓷业规模很大,有官窑约五十八座,民窑达九百座。瓷窑内部已有很细的分工,有陶工、匣工、土工之分,有利坯、车坯、釉坯之分。镇内佣工每日不下数万人,其中一部分人在民窑内劳作,工资是按日以白银计算的。民窑生产的瓷器是为了售卖,有着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当时中国外销世界各地的瓷器主要是青花瓷。澳门作为中外贸易窗口,葡萄牙人入居后开辟了多条海上国际贸易航线。重要的是,航线延伸到美洲。西班牙占据马尼拉,大帆船横跨太平洋,把青花瓷带到了墨西哥。——整编自邓广铭等《中国通史:从上古传说到1949》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五大名窑瓷器的特点。结合所学,从市场需求的角度分析宋朝制瓷业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朝后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指出明朝后期中国青花瓷销往海外获取大量白银的两条主要航线。4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为巩固统一,元朝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设立驿站,为公差人员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务,也用来运输官府物资;又隔一定距离分设急递铺,负责传递公文。在地方管理上,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当时中央的宰相机构是中书省,委派官员代表中书省处理地方事务,逐渐固定常设,称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除今天的河北、山西、山东地区由中书省直辖外,全国共设10个行省。——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材料二
清朝前期开拓和巩固边疆的举措简表东北打击沙俄,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北方入关前打败并收降漠南蒙古,后在漠北、漠南蒙古地区设内蒙古盟旗、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西北打败漠西蒙古准噶尔叛乱,设立伊犁将军管辖西方册封五世达赖和五世班禅,设立驻藏大臣,实行金瓶掣签制度西南大规模进行改土归流东南打败郑氏政权,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根据《中外历史纲要》(上)整理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元朝在管理边疆方面的重大举措,并分析其历史作用。(2)根据材料二,归纳清朝前期开拓和经略边疆举措的特点。(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4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比相邻的其他少数民族先进,自称为“华夏”。华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彼此犬牙交错,杂居共处,各民族之间加强了经济文化联系……华夏作为政治、文化实体,逐渐被少数民族认同,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得到发展。——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材料二
秦汉可以称为中国历史上的奠基时代,原因有:其一,从诸侯争霸到统一王朝,莫定了两千年的基本制度格局。其二,这个时代孕育出了皇帝制度、等级官僚制、郡县乡里制,还有律令、文书等制度运作方式……——摘编自侯旭东《泰汉称为中国历史上的奠基时代的原因》材料三
清朝建立了一个与现代中国版图基本吻合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并整合在同一个王朝秩序之中,以保持历史的延续性。——摘编自许纪霖《华夏与边疆:另一种视野看“中国”》(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华夏作为政治、文化实体,被少数民族认同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建立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3)根据材料三,分析清朝前期疆域的确定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意义。44.明代白银货币化与中外贸易材料一
明朝中期,随着商品交换的频繁与海外市场的不断开拓,对货币的需求量大为增加,客观上要求自身价值较高的贵金属充当货币。明初,赋税征收以米麦等实物为主,钱钞的数额及比重并不大。英宗即位后,驰用银之禁,折收“金花银”。至万历九年(1581年),张居正在全国性的赋役改革中,推行“一条鞭法”制度,将丁役、土贡等各项均归并于田赋之中,“计亩征银”。这些赋役制度的变革,无疑确立了白银的重要地位,成了社会不可或缺的支付手段。——摘编自孙良玉《试论明代的白银货币化》材料二
16世纪,海洋成为时代的主题。全球化从海上拉开帷幕,一个整体世界从海上连接了起来。白银是促使全球贸易诞生的重要因素。布罗代尔曾说:“贵金属涉及全球,使我们登上交换的最高层。”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也是最大的白银需求国之一,直接影响了白银作为国际通用结算方式用于世界贸易。这种国际交换关系,一端联系的是中国商品,另一端联系的是白银,中国市场网络的延伸,主要特征就是将世界各处的白银吸纳进来。与此同时,中国商品走向世界,市场扩大到了全球范围,形成了市场网络的全球性链接。——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的总体视野》(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白银货币化对中外贸易的影响。4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相权在历代皇权主持下的改革和裁抑过程中逐步萎缩,最终从体制上被废除……而皇权也在逐步集权的过程中达到登峰造极的境地。——摘编自任怀国等著《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材料二
历代的统一政权,尤其是清朝的统一,无疑对现代中国和中华民族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清朝能够最终确立统一中国的政权,完成这一巨大的历史性工程,与它成功地实行了适合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地方行政制度是分不开的。——摘编自葛剑雄著《统一与分裂》清朝统治者的治边思想既有继承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治边思想大成的一面,又有根据时代需要和自身民族特点创新发展的一面,颇具特色,且自成体系。——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以秦、唐、明为例,写出与“独相”“群相”“兼相”相对应的制度名称,并指出“兼相”对应的制度是由哪个皇帝设立的以及该制度的性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采取民族政策的原则。对于不同的少数民族,清朝采取了不同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在新疆、蒙古、西藏分别采取的管理措施。4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唐前期,粟仍然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其次是麦。……从唐中叶起,由于北人南迁以及耕作技术的进步等,水稻在全国粮食生产中开始占了首位,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益州和扬州地区并称为“扬一益二”,居全国首位。——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材料二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使许多耕地可改种棉花、蚕桑等经济作物。催生枫泾镇成为棉纺业专业市镇。随着工商业市镇的勃兴,由中小商人和手工业者构成的市民阶层形成,明代阶级结构发生新变化。——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主要粮食生产的重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中后期农业发展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一时期农业发展的原因。47.中国古代的政制设计以加强君主专制为中心,然而往往事与愿违。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嘉庆皇帝)谕:军机处为办理枢务承写密旨之地,首以严密为要,军机大臣传述朕旨,令章京缮写,均不应稍有泄漏。自去年正月以后,军机处颇觉整饬严肃,闲杂人等亦觉稀少。近日又觉废弛,军机处台阶上下,窗外廊边,拥挤多人,借回事画稿为名,探听消息。折稿未达于宫廷,新闻早传于街市,广为谈说,信口批评,实非政体。——《枢垣记略》卷一四材料二作为清朝中央决策特色机构,军机处的出现绝非针对内阁,而是试图将已经形成的皇帝“乾纲独断”局面制度化和规范化。然而,决策制度化在方便皇帝独裁的同时,在另一方面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全新网络游戏开发合同2篇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 2025不动产登记信息化改造项目合同3篇
- 2025年微信小程序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合同3篇
- 2024销售人员职业发展保障劳动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医疗设施临时借款合同参考样本4篇
- 2025高温粘合剂产业链金融服务平台合作合同3篇
- 2025年度电信设备知识产权保护合同3篇
- 2025年度食品行业退换货质量保证协议书
- 二零二五年度高层建筑楼顶广告位使用权租赁合同3篇
- 台资企业A股上市相关资料
- 电 梯 工 程 预 算 书
- 罗盘超高清图
- 参会嘉宾签到表
- 机械车间员工绩效考核表
- 形式发票格式2 INVOICE
- 2.48低危胸痛患者后继治疗评估流程图
- 人力资源管理之绩效考核 一、什么是绩效 所谓绩效简单的讲就是对
- 山东省医院目录
- 云南地方本科高校部分基础研究
- 废品管理流程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