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53表格实验设计与评价_第1页
专项53表格实验设计与评价_第2页
专项53表格实验设计与评价_第3页
专项53表格实验设计与评价_第4页
专项53表格实验设计与评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篇化学实验专项53表格实验设计与评价近年来出现以表格形式呈现的实验设计与评价选择题,它与元素化合物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进行命题,通过对实验设计、方案的评价分析,考查考生对化学实验知识的掌握程度。命题点主要涉及:①物质的制备、纯化和收集;②溶液的配制;③物质性质的实验探究;④化学常见仪器的使用安全问题;⑤实验流程、方案的分析与评价等。试题隐含因果关系,迷惑性大,涉及知识较多,综合性强,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迁移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及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核心素养。在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时,要分析实验方案是否科学可行,实验方案是否遵循化学理论和实验方法要求,在实际操作时能否做到可控易行。实验设计方案的评价一般程序:1.(2022•全国甲卷)根据实验目的,下列实验及现象、结论都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及现象结论A比较CH3COO和HCO3的水解常数分别测浓度均为0.1mol·L1的CH3COONH4和NaHCO3溶液的pH,后者大于前者Kh(CH3COO)<Kh(HCO3)B检验铁锈中是否含有二价铁将铁锈溶于浓盐酸,滴入KMnO4溶液,紫色褪去铁锈中含有二价铁C探究氢离子浓度对CrO42、Cr2O72相互转化的影响向K2CrO4溶液中缓慢滴加硫酸,黄色变为橙红色增大氢离子浓度,转化平衡向生成Cr2O72的方向移动D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向乙醇中加入一小粒金属钠,产生无色气体乙醇中含有水【答案】C【解析】A项,CH3COONH4中NH4+水解,NH4++H2ONH3·H2O+H+,会消耗CH3COO水解生成的OH,测定相同浓度的CH3COONH4和NaHCO3溶液的pH,后者大于前者,不能说明Kh(CH3COO)<Kh(HCO3),A错误;B项,浓盐酸也能与KMnO4发生反应,使溶液紫色褪去,B错误;C项,K2CrO4中存在平衡2CrO42(黄色)+2H+Cr2O72(橙红色)+H2O,缓慢滴加硫酸,H+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故溶液黄色变成橙红色,C正确;D项,乙醇和水均会与金属钠发生反应生成氢气,故不能说明乙醇中含有水,D错误;故选C。2.(2022•全国乙卷)由实验操作和现象,可得出相应正确结论的是()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向NaBr溶液中滴加过量氯水,再加入淀粉KI溶液先变橙色,后变蓝色氧化性:Cl2Br2I2B向蔗糖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水浴加热,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无砖红色沉淀蔗糖未发生水解C石蜡油加强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Br2的CCl4溶液溶液红棕色变无色气体中含有不饱和烃D加热试管中的聚氯乙烯薄膜碎片试管口润湿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氯乙烯加聚是可逆反应【答案】C【解析】A项,向NaBr溶液中滴加过量氯水,溴离子被氧化为溴单质,但氯水过量,再加入淀粉KI溶液,过量的氯水可以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无法证明溴单质的氧化性强于碘单质,A错误;B项,向蔗糖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水浴加热后,应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使体系呈碱性,若不加氢氧化钠,未反应的稀硫酸会和新制氢氧化铜反应,则不会产生砖红色沉淀,不能说明蔗糖没有发生水解,B错误;C项,石蜡油加强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气体中含有不饱和烃,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正确;D项,聚氯乙烯加强热产生能使湿润蓝色湿润试纸变红的气体,说明产生了氯化氢,不能说明氯乙烯加聚是可逆反应,可逆反应是指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的方向进行的反应,而氯乙烯加聚和聚氯乙烯加强热分解条件不同,D错误;故选C。3.(2022·浙江省1月选考)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有不正确的是()目的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A检验硫酸厂周边空气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硫用注射器多次抽取空气,慢慢注入盛有酸性KMnO4稀溶液的同一试管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溶液不变色,说明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硫B鉴定某涂改液中是否存在含氯化合物取涂改液与KOH溶液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取上层清液,硝酸酸化,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现象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涂改液中存在含氯化合物C检验牙膏中是否含有甘油将适量牙膏样品与蒸馏水混合,搅拌,静置一段时间,取上层清液,加入新制的Cu(OH)2,振荡,观察现象溶液出现绛蓝色,说明牙膏中含有甘油D鉴别食盐与亚硝酸钠各取少量固体加水溶解,分别滴加含淀粉的KI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变化溶液变蓝色的为亚硝酸钠;溶液不变蓝的为食盐【答案】D【解析】A项,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酸性KMnO4稀溶液具有氧化性,两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无色的Mn2+,若溶液不变色,说明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硫,A正确;B项,涂改液与KOH溶液混合加热可得KCl于溶液中,取上层清液,硝酸酸化,加入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证明有氯元素存在,B正确;C项,甘油能够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反应生成绛蓝色溶液,所以可用新制的Cu(OH)2悬浊液检验甘油,C正确;D项,亚硝酸钠在酸性条件下具有氧化性,滴加含淀粉的酸性KI溶液,生成了碘单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O2+2I+4H+═2NO+I2+2H2O,该实验没有酸化,D错误;故选D。4.(2022·浙江省6月选考)亚硝酸钠俗称“工业盐”,其外观、口感与食盐相似,人若误服会中毒。现将适量某样品(成分为亚硝酸钠或氯化钠)溶于水配成溶液,分别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实验。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A先加入少量K溶液,再加溶液和足量稀硝酸,振荡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样品为亚硝酸钠B加到少量KMO4溶液中,再加硫酸酸化,振荡若溶液褪色,则样品为亚硝酸钠C先加到少量溶液中,再加入稀盐酸酸化,振荡若溶液变黄色,则样品为亚硝酸钠D先加入少量Na2SO3溶液,再加入a溶液和稀硝酸,振荡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样品为亚硝酸钠【答案】C【解析】A项,K与亚硝酸钠会发生反应:K+3NaNO2=KCl+3NaNO3,滴加硝酸银和足量稀硝酸也能生成白色沉淀,A错误;B项,氯化钠电离出的氯离子也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而使其褪色,B错误;C项,亚硝酸有氧化性,可以把二价铁氧化为三价铁,溶液变为黄色,C正确;D项,稀硝酸可以把亚硫酸根离子氧化为硫酸根离子,再加入氯化钡可以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D错误;故选C。5.(2022•辽宁省选择性考试)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实验目的实验方法或操作A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酸碱中和滴定的同时,用温度传感器采集锥形瓶内溶液的温度B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量取同体积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分别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Na2SO3溶液,对比现象C判断反应后是否沉淀完全将Na2CO3溶液与BaCl2溶液混合,反应后静置,向上层清液中再加1滴Na2CO3溶液D检验淀粉是否发生了水解向淀粉水解液中加入碘水【答案】C【解析】A项,酸碱中和滴定操作中没有很好的保温措施,热量损失较多,不能用于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A错误;B项,NaClO和Na2SO3反应无明显现象,无法根据现象进行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的探究,B错误;C项,将Na2CO3溶液与BaCl2溶液混合,反应后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1滴Na2CO3溶液,若有浑浊产生,则说明Ba2+没有沉淀完全,反之,则沉淀完全,C正确;D项,检验淀粉是否发生了水解,应检验是否有淀粉的水解产物(葡萄糖)存在,可选用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碘水是用来检验淀粉的试剂,可用于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D错误。故选C。6.(2022•海南省选择性考试)依据下列实验,预测的实验现象正确的是()选项实验内容预测的实验现象AMgCl2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消失BFeCl2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血红色CAgI悬浊液中滴加NaCl溶液至过量黄色沉淀全部转化为白色沉淀D酸性KMnO4溶液中滴加乙醇至过量溶液紫红色褪去【答案】D【解析】A项,MgCl2济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两者发生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为氢氧化镁,氢氧化镁为中强碱,其不与过量的NaOH溶液发生反应,因此,沉淀不消失,A不正确;B项,FeCl3溶液中滴加KSCN洛液,溶液变血红色,实验室通常用这种方法检验的Fe3+存在;FeCl2溶液中滴加KSCN洛液,溶液不变色,B不正确;C项,AgI的溶解度远远小于AgCl,因此,向AgI悬浊液中滴加NaCl溶液至过量,黄色沉淀不可能全部转化为白色沉淀,C不正确;D项,酸性KMnO4溶液呈紫红色,其具有强氧化性,而乙醇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因此,酸性KMnO4溶液中滴加乙醇至过量后溶液紫红色褪去,D正确;故选D。7.(2021•辽宁选择性考试)由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向KBr、KI混合溶液中依次加入少量氯水和CCl4,振荡,静置溶液分层,下层呈紫红色氧化性::Cl2>Br2>I2B在火焰上灼烧搅拌过某无色溶液的玻璃棒火焰出现黄色溶液中含Na元素C用pH计测定pH:①NaHCO3溶液②CH3COONa溶液pH:①>②H2CO3酸性弱于CH3COOHD把水滴入盛有少量Na2O2的试管中,立即把带火星木条放在试管口木条复燃反应生成了O2【答案】D【解析】A项,向KBr、KI混合溶液中依次加入少量氯水和CCl4,振荡,静置,溶液分层,下层呈紫红色,说明反应产生I2,发生反应:2KI+Cl2=2KCl+I2,证明氧化性:Cl2>I2,Br2>I2,但不能比较Br2与Cl2的氧化性强弱,A错误;B项,玻璃中含有Na元素,因此灼烧时使火焰呈黄色,不能证明溶液中含Na元素,B错误;C项,应该采用对照方法进行实验,但两种溶液的浓度未知,盐的种类也不同,因此不能通过测定溶液的pH来判断H2CO3、CH3COOH的酸性强弱,C错误;D项,氧气有助燃性,把水滴入盛有少量Na2O2的试管中,立即把带火星木条放在试管口,木条复燃,可以证明Na2O2与水反应产生了O2,D正确;故选D。1.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2.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的解题思路和方法(1)巧审题,明确实验目的和原理。实验原理是解答实验题的核心,是实验设计的依据和起点。实验原理可从题给的化学情境(或题中所给实验目的),结合元素及其化合物等有关知识获取。在此基础上,遵循科学性、安全性、可行性、简约性的原则,确定符合实验目的、要求的方案。(2)想过程,理清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根据由实验原理所确定的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操作步骤,把握各步实验操作的要点,理清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3)看准图,分析各实验装置的作用。有许多综合实验题图文结合,思考容量大。在分析解答过程中,要认真细致地分析图中所示的装置,并结合实验目的和原理,确定它们在实验中的作用。(4)细分析,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实验现象(或数据)是化学原理的外在表现。在分析实验现象(或数据)的过程中,要善于找出影响实验成功的关键,以及产生误差的原因等。1.(2023届·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三开学考试)下列实验目的对应的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实验目的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A探究金属钠在氧气中燃烧所得固体粉末的成分取少量固体粉末,加入2~3mL蒸馏水若无气体生成,则固体粉末为Na2O;若有气体生成,则固体粉末为Na2O2B比较AgCl和AgI的Ksp相对大小向等体积饱和AgCl溶液和饱和AgI溶液中分别滴加等量的浓AgNO3溶液得到沉淀n(AgCl)>n(AgI),则Ksp(AgCl)>Ksp(AgI)C比较Cl2、Br2、I2的氧化性向KBr、KI混合溶液中依次加入少量氯水和CCl4,振荡,静置溶液分层,下层呈紫红色,证明氧化性:Cl2>Br2>I2D比较H2CO3与CH3COOH的酸性用pH计测定pH:①NaHCO3溶液②CH3COONa溶液pH①>②,证明H2CO3酸性弱于CH3COOH【答案】B【解析】A项,若Na没有完全反应,向固体粉末中加水会产生H2,若有气体生成,不能说明固体粉末为Na2O2,A错误;B项,向等体积饱和AgCl溶液和饱和AgI溶液中分别滴加等量的浓AgNO3溶液,AgCl(s)→Ag+(aq)+Cl(aq),AgI(s)=Ag+(aq)+I(aq)平衡逆向移动产生AgCl和AgI,由得到沉淀n(AgC1)>n(AgI)可知,原饱和溶液AgCl浓度更大,故Ksp(AgCl)>Ksp(AgI),B正确;C项,向KBr、KI混合溶液中依次加入少量氯水和CCl4,振荡,由于I的还原性比Br强,故少量氯水和KI反应,静置分层后,下层溶液呈紫红色,只能说明氧化性:Cl2>I2,C错误;D项,溶液浓度相同时,测得pH:①(NaHCO3溶液)>②(CH3COONa溶液),可证明H2CO3酸性弱于CH3COOH,D错误;故选B。2.(2023届·河北省唐山市高三摸底考试)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的解释或结论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A将SO2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SO2具有漂白性B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充分加热铝不能滴落下来铝熔点高不能熔化C将稀硫酸滴入淀粉溶液中,加热一段时间,再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并加热溶液中未出现砖红色沉淀淀粉未水解D向盛有20mL0.1mol·L1的NaCl溶液的试管中滴加4~5滴0.1mol·L1AgNO3溶液,再向其中滴加4~5滴0.1mol·L1的溶液先有白色沉淀成,后又产生黄色沉淀【答案】D【解析】A项,SO2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其褪色,体现SO2的还原性,SO2的漂白原理为化合型漂白,A错误;B项,金属Al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的熔点高,则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熔化但不滴落,不是铝的熔点高,B错误;C项,稀硫酸是淀粉水解反应的催化剂,检验水解产物葡萄糖的存在时应该先向水解后的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中和催化剂硫酸,使溶液显碱性,然后再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并加热,根据溶液是否产生砖红色沉淀进行判断,该实验操作中没有中和硫酸,因此未出现砖红色沉淀,而不能由此判断出淀粉未发生水解反应,C错误;D项,硝酸银与氯化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AgCl,根据题中所给量,Ag+几乎完全反应,在加入KI溶液,出现黄色沉淀,说明AgCl与I反应生成AgI,从而推出Ksp(AgCl)>Ksp(AgI),D正确;故选D。3.(2023届·河南省豫东名校高三摸底联考)下列实验操作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将过量铁粉加入到稀硝酸中,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有气体生成,溶液呈红色Fe被氧化为Fe3+B向淀粉水解液中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并加热有砖红色固体出现淀粉水解完全C向饱和CuCl2溶液中加入CaCO3粉末有气泡及蓝色沉淀生成Cu2+发生水解D室温下,测量KA、KB两种弱酸盐溶液的pHpH(KA)=9、pH(KB)=10水解能力:A<B【答案】C【解析】A项,Fe3+能与铁反应,故铁过量时不可能得到Fe3+,A项错误;B项,淀粉水解是否完全应通过检验水解液中是否有淀粉判断,B项错误;C项,CuCl2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Cu2++2H2OCu(OH)2+2H+,CaCO3与H+反应生成CO2,平衡向右移动导致Cu(OH)2沉淀析出,C项正确;D项,由于两种盐溶液的浓度未知,故无法得出该结论,D项错误;故选C。4.(2023届·江苏南省南京市高三学情调研)室温下,下列实验探究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探究方案实验目的A向2mL1mol·L1CH3COOH溶液中滴加1mol·L1Na2CO3溶液,观察现象比较Ka(CH3COOH)和Ka1(H2CO3)的大小B向4mL0.1mol·L1CuSO4溶液中滴加1mol·L1氨水至沉淀溶解,再加入8mL95%乙醇,过滤制备[Cu(NH3)4]SO4•H2O晶体C把两个体积相同、封装有等量NO2和N2O4混合气体的烧瓶分别同时浸泡在热水和冰水中,观察混合气体的颜色变化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D向溶液X中滴加少量稀硝酸,然后滴入几滴Ba(NO3)2溶液,观察现象检验溶液X是否含有SO【答案】D【解析】A项,碳酸钠和乙酸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说明乙酸酸性强于碳酸,Ka(CH3COOH)大于Ka1(H2CO3),A项不符合题意;B项,向4mL0.1mol·L1CuSO4溶液中滴加1mol·L1氨水至沉淀溶解,得到铜氨溶液,再加入8mL95%乙醇[Cu(NH3)4]SO4溶解度减小析出[Cu(NH3)4]SO4•H2O晶体,B项不符合题意;C项,NO2和N2O4分别为红棕色和无色气体,且两者转化为可逆反应,把两个体积相同、封装有等量NO2和N2O4混合气体的烧瓶分别同时浸泡在热水和冰水中,观察混合气体的颜色变化可以判断平衡移动情况,能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C项不符合题意;D项,若溶液中含有亚硫酸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会被硝酸氧化为硫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生成硫酸钡沉淀,故不能检验溶液X是否含有SO42,D项符合题意。故选D。5.(2023届·河南省TOP二十名校高三摸底考试)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测定未知NaOH溶液的浓度向20.00mL待测NaOH溶液中加入甲基橙指示剂,用0.1mol·L1醋酸标准溶液滴定,记下指示剂变色时耗酸量并计算B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用导线连接Zn和Fe,浸入酸化的NaCl溶液中,用胶头滴管从Fe电极区域取少量溶液于试管,滴入两滴铁氰化钾溶液C验证草酸电离吸热将0.1mol·L1草酸溶液加热,并用传感器监测pH变化D比较AgCl和AgBr的Ksp大小分别向等体积AgCl和AgBr饱和溶液中加入足量AgNO3溶液,比较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答案】A【解析】A项,醋酸与NaOH滴定终点溶质为CH3COONa,溶液呈碱性,甲基橙指示剂不能准确指示滴定终点,A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项,Zn作原电池负极可以保护Fe不被腐蚀,Fe电极区溶液检验不到Fe2+,B能达到实验目的;C项,将草酸溶液加热,草酸电离程度增大,pH减小,C能达到实验目的;D项,AgCl的Ksp较大,等体积的饱和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大于Br,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AgCl>AgBr,D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A。6.(2023届·广东省高三学情调研)下列实验不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实验目的A室温下,用pH计测定浓度均为0.1mol/L的NaHCO3溶液和CH3COONa溶液的pH比较H2CO3和CH3COOH的酸性强弱B向盛有1mL0.2mol·L1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加2滴0.1mol/L的Mg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后,再滴加2滴0.1mol/L的FeCl3溶液,又产生红褐色沉淀验证该温度下C用铁片、铜片、稀硫酸等组成原电池比较铁、铜的金属性强弱D室温下,分别向2支试管中加入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Na2S2O3溶液,再分别加入相同体积、不同浓度的稀硫酸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答案】B【解析】A项,室温下,用pH计测定浓度均为0.1mol/L的NaHCO3溶液和CH3COONa溶液的pH,醋酸酸性强,醋酸钠水解能力弱,pH小,可以比较H2CO3和CH3COOH的酸性强弱,故A正确;B项,向盛有1mL0.2mol·L1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加2滴0.1mol/L的Mg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后,再滴加2滴0.1mol/L的FeCl3溶液,又产生红褐色沉淀,由于NaOH过量,直接与氯化铁作用产生氢氧化铁沉淀,不能说明该温度下,故B错误;C项,用铁片、铜片、稀硫酸等组成原电池,活性强的金属作负极,铜作正极,上有气泡产生,可以比较铁、铜的金属性强弱,故C正确;D项,室温下,分别向2支试管中加入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Na2S2O3溶液,再分别加入相同体积、不同浓度的稀硫酸,根据产生沉淀所需的时间多少,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D正确;故选B。7.(2023届·浙江省Z20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目的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A比较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取相同大小两支试管,各加2mL0.1mol/LNa2S2O3溶液,再同时加入浓度、体积相等稀硫酸,然后分别置于冷水、热水中,观察现象置于热水中试管比冷水中先出现沉淀.说明在其它条件相同情况下,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B验证卤代烃的消去反应在圆底烧瓶中加入适量NaOH乙醇溶液、1-溴丁烷和几片碎瓷片,加热.将产生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现象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证明1-溴丁烷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了1-丁烯C确定Mg、Al元素的金属性强弱分别将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MgCl2、AlCl3溶液中,直至过量,观察现象两者均出现白色沉淀:然后AlCl3溶液中沉淀逐渐溶解,MgCl2溶液中沉淀不溶.说明Mg比Al金属性强D检验阿司匹林中的酯基()取2mL阿司匹林溶液,滴入2滴硫酸,加热,振荡。再向反应液中滴入几滴FeCl3溶液,观察颜色变化滴入FeCl3溶液,反应液变为血红色。证明阿司匹林分子中含有酯基【答案】C【解析】A项,该实验方案中首先将两溶液混合,反应迅速发生、溶液中会出现浑浊,导致实验现象没有区分度,A错误;B项,由于乙醇在加热下成为蒸气混在1-丁烯中,乙醇也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而使溶液褪色,不能证明产生了1-丁烯,B错误;C项,由于氢氧化铝具有两性,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而溶解,则过量NaOH溶液与AlCl3溶液反应不产生沉淀,而氢氧化镁不能溶于NaOH溶液,则说明Mg比Al金属性强,C正确;D项,滴入2滴稀硫酸,酯基发生水解生成酚羟基,再滴入2滴FeCl3溶液,溶液变为紫色,D错误;故选C。8.(2023届·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返校联考)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目的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A探究有机物基团间的相互影响向苯和甲苯中分别加入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并观察现象若甲苯中溶液紫红色褪去,说明甲苯分子中甲基对苯环有影响B判断有机物是否含有醛基取2mL10%氢氧化钠溶液,加入5滴5%硫酸铜溶液,振荡后加入少量有机物溶液,加热,观察实验现象若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该有机物中含有醛基C判断固体样品是否是铵盐用试管取少量样品,加水溶解,加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后加热,试管口放一张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观察现象若试纸变蓝,说明固体样品属于铵盐D探究不同沉淀间的转化取硝酸银溶液,硝酸酸化,依次滴加3滴氯化钠溶液和碘化钾溶液,观察并记录现象若出现白色沉淀,后转变为黄色沉淀,说明【答案】B【解析】A项,甲苯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红色褪去,是酸性高锰酸钾氧化甲基的结果,能说明苯环对甲基有影响,A错误;B项,醛基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和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若出现砖红色沉淀,则证明有机物含有醛基,B正确;C项,该固体样品的成分不确定,如果是混合物其中含有铵盐,也会出现实验中的现象,但不能说该混合物就是铵盐,C错误;D项,该实验中硝酸银过量,因此加入氯化钠和碘化钾后,发生的是沉淀的生成而不是沉淀的转化,不能比较两者Ksp的大小,D错误;故选B。9.(2023届·浙江省山水联盟高三开学考试)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有不正确的是()目的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A检验未知溶液中是否含有铵盐取一定量未知溶液于试管,滴入NaOH溶液并加热,试管口放置湿润红色石蕊试纸试纸变蓝,说明溶液中含有铵盐B探究碳酸钠溶液碱性是CO32水解导致取2CO3溶液,滴入3滴酚酸,观察现象,再滴入3滴lmol/LBaCl2溶液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再滴入BaCl2后出现白色沉淀,溶液颜色变浅C比较AgCl和AgI的Ksp大小向溶液中滴入2滴0.lmol/LAgNO3溶液,振荡静置,再滴入4滴0.1mol/LKI溶液,观察现象先出现白色沉淀,后出现黄色沉淀,说明Ksp(AgCl)>Ksp(AgI)D检验乙醇发生消去反应是否有乙烯生成将乙醇在浓硫酸、170℃条件下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足量NaOH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到酸性高锰酸钾褪色,可说明有乙烯生成【答案】A【解析】A项,试纸变蓝,说明溶液中含有铵盐也有可能是氨水,故A错误;B项,CO32水解显碱性,再滴入3滴lmol/LBaCl2溶液生成碳酸钡沉淀,酚酞溶液变浅,说明碳酸钠溶液碱性是CO32水解导致,故B正确;C项,向溶液中滴入2滴0.lmol/LAgNO3溶液,生成AgCl沉淀,再滴入4滴0.1mol/LKI溶液,白色沉淀生成AgI,说明AgCl沉淀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AgI,所以说明Ksp(AgCl)>Ksp(AgI),故C正确;D项,乙醇发生消去反应有可能产生SO2杂质气体,通入足量NaOH溶液可以吸收SO2和挥发出来的乙醇,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可说明有乙烯生成,故D正确;故选A。10.(2023届·浙江省名校协作体高三开学考试)下列实验方案设计、预期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目的实验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A比较AgCl和AgI的Ksp大小向NaCl和NaI的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观察现象若溶液中产生黄色沉淀Ksp(AgI)<Ksp(AgCl)B比较C和Si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将碳单质和二氧化硅固体混合置于硬质玻璃管内高温加热,并检验反应后产物若反应后有灰黑色金属光泽的硅单质生成,则非金属性:C>SiC检验苯中是否含有苯酚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浓溴水,观察现象若未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说明苯中不含有苯酚D验证KI3溶液中含有的含碘微粒向两支盛有KI3溶液的试管中,分别滴加淀粉溶液和AgNO3溶液,观察现象若前者溶液变蓝,后者有黄色沉淀,则KI3溶液中存在和【答案】D【解析】A项,NaCl和NaI的混合溶液的浓度未知,滴加少量AgNO3溶液,无法比较AgCl和AgI的Ksp大小,A错误;B项,碳和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和一氧化碳,碳置换出了硅,碳失电子,此反应不能用来说明非金属性:C>Si,B错误;C项,溴水与苯酚反应生成三溴苯酚,三溴苯酚易溶于苯,因此无论有没有苯酚,都不会出现白色沉淀,C错误;D项,向两支盛有KI3溶液的试管中,分别滴加淀粉溶液和AgNO3溶液,前者溶液变蓝,说明KI3溶液中含有I2,后者有黄色沉淀,说明KI3溶液中含有I,D正确;故选D。11.(2022·湘豫名校高三联考)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选项实验预期目的A在蒸馏装置中对工业酒精进行蒸馏制备无水酒精B测量浓度均为0.001mol·L1的硫酸、高氯酸溶液的pH确定H2SO4、HClO4酸性的相对强弱C将铁片分别插入ZnCl2·CuSO4溶液中验证活动性:Zn>Fe>CuD在麦芽糖溶液中加入麦芽糖酶,反应一段时间后,再加入适量新制Cu(OH)2浊液并加热至沸腾确定麦芽糖水解产物中含有葡萄糖【答案】C【解析】A项,酒精与水形成共沸物,直接蒸馏不能制备无水乙醇,需要加入氧化钙,再进行蒸馏,A项错误;B项,两种酸同为强酸,在水中完全电离,且硫酸中H+浓度大,酸性较强,所以根据pH大小可确定酸溶液酸性的强弱,不能确定酸的强弱,B项错误;C项,铁可与CuSO4溶液反应但不能与ZnCl2溶液反应,说明活动性Zn>Fe>Cu,C项正确;D项,麦芽糖、葡萄糖均能与新制的Cu(OH)2浊液反应得到红色沉淀,无法确定麦芽糖水解产物中含有葡萄糖,D项错误;故选C。12.(2022·浙江省杭州二中、温州中学、金华一中高三选考模拟)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有不正确的是()目的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A比较HCO3与Al(OH)3的酸性向NaAlO2溶液中滴加NaHC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能确定:酸性HCO3>Al(OH)3B比较Mg(OH)2、Fe(OH)3溶解度2mL0.1mol·L1的NaOH溶液中滴加2滴0.1mol·L1的MgCl2溶液,再滴加2滴0.1mol·L1的FeCl3溶液白色沉淀转化为红褐色沉淀能确定:溶解度Mg(OH)2>Fe(OH)3C判断基团之间的影响试管1、2、3中分别装有3mL的苯、甲基环己烷、甲苯,分别滴加3滴0.1mol·L1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试管1、2不褪色,3褪色不能确定:苯环影响甲基D比较Fe3+和I2的氧化性强弱向含有淀粉的KI溶液中滴入Fe(NO3)3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溶液变蓝不能确定:氧化性Fe3+>I2【答案】B【解析】A项,向NaAlO2溶液中滴加NaHC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AlO2+HCO3=Al(OH)3↓+CO32,能确定:酸性HCO3>Al(OH)3,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均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B项,2mL0.1mol·L1的NaOH溶液中滴加2滴0.1mol·L1的MgCl2溶液,白色沉淀,此时溶液中碱过量,再滴加2滴0.1mol·L1的FeCl3溶液,直接与过量的氢氧化钠反应,红褐色沉淀,不能确定:溶解度Mg(OH)2>Fe(OH)3,方案设计有问题,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有不正确,故B符合题意;C项,试管1、2、3中分别装有3mL的苯、甲基环己烷、甲苯,分别滴加3滴0.1mol·L1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盛甲苯的试管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试管1、2不褪色,3褪色,无法证明环己烷不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能确定:苯环影响甲基,使甲基变得更容易被氧化,题中不正确的方案设计,得到的现象、结论正确,故C不符合题意;D项,向含有淀粉的KI溶液中滴入Fe(NO3)3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Fe3+和NO3均能将I氧化,溶液变蓝,不能确定:氧化性Fe3+>I2,题中不正确的方案设计,得到的现象和结论正确,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3.(2022·浙江省宁波市高三选考适应性测试)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A常温下,用pH计测得Mg(OH)2饱和溶液pH值为a,Al(OH)3饱和溶液pH值为ba>b金属性:Mg>AlB常温下,用pH计分别测定1mol·L-1的CH3COONH4溶液和0.1mol·L-1的CH3COONH4溶液的pH测得pH都等于7同温下,不同浓度的CH3COONH4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C缓缓加热0.5mol·L-1CH3COONa溶液到60℃,并用pH传感器测定溶液的pH溶液的pH逐渐减小溶液中c(H+)逐渐增大,c(OH―)逐渐减小,说明温度升高,水解平衡逆向移动D利用电导仪测定碱性条件下乙酸乙酯水解反应中导电能力的变化(溶液温度不变)随着反应进行,导电能力逐渐减小相同浓度的OH的导电能力强于CH3COO【答案】D【解析】A项,由溶液的碱性强弱推断金属性强弱时,两种碱的浓度必须相同,而Mg(OH)2、Al(OH)3饱和溶液的浓度不同,所以不能通过比较溶液的pH推断Mg、Al的金属性强弱,A不正确;B项,醋酸与一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