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湘教版(同步训练)试题合集目录《第一节人口分布》同步训练......................................1《第二节人口迁移》同步训练.....................................18《第三节人口容量》同步训练.....................................32《第一节城乡空间结构》同步训练.................................49《第二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同步训练...........................66《第三节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同步训练...........................82《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同步训练.......................98《第二节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布局》同步训练......................115《第三节服务业的区位选择》同步训练............................131《第一节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同步训练..........................149《第二节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同步训练............................166《第三节海洋权益与我国海洋发展战略》同步训练..................183《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同步训练......................202《第二节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步训练................219《第一节人口分布》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世界人口分布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世界人口分布均匀,各地人口密度基本相同B、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赤道地区,因为那里气候适宜C、世界人口分布不均,沿海、沿河、沿湖地区以及平原和盆地地区人口较多D、世界人口分布与地形地貌无关,主要受气候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2、以下哪个因素对人口分布影响最小:A、气候条件B、地形地貌C、经济发达程度D、交通运输条件3、下列哪一项不是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A.出生率B.死亡率C.经济发展水平D.迁移率4、关于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亚洲东部和南部地区人口密度较高B.欧洲西部人口密度相对较低C.极地地区和高山区人口稀少D.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人口密度较低5、以下哪个因素对人口分布影响最小?A.自然资源B.交通便利程度C.经济发展水平D.地理环境6、以下哪个地区的人口密度最大?A.高原地区B.沿海地区C.沙漠地区D.高山地区7、题干:下列关于世界人口分布格局的描述,正确的是()A.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人口密度分布相对均衡B.南美洲、非洲和澳大利亚的人口密度分布相对均衡C.人口密度高、自然增长率高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中高纬度地区D.人口密度低、自然增长率低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8、题干:关于我国人口分布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B.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密度大,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密度小C.城市化程度高的地区人口密度大,城市化程度低的地区人口密度小D.东北地区人口密度大,南方地区人口密度小9、下列关于世界人口分布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以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人口密集。B、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通常是沿海、沿河、沿湖地区以及平原地区。C、气候寒冷、地形崎岖的地区人口分布较少。D、世界人口分布呈现“高—低—高”的曲线分布特点。10、下列国家中,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是:A、日本B、尼日利亚C、德国D、中国11、根据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下列哪个地区不属于人口密集区?A.华北平原B.长江中下游平原C.西南高原D.东北平原12、我国人口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是:A.历史文化因素B.经济发展水平C.自然环境条件D.政策调整13、根据人口分布的相关知识,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A.自然资源B.地理环境C.经济发展水平D.历史文化背景14、在人口分布不均的地区,以下哪种现象是人口密集区常见的?A.人口密度低,分布均匀B.人口密度高,分布集中C.人口密度低,分布分散D.人口密度高,分布分散15、根据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人口分布的不均衡现象?()A.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B.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快,农村人口增长速度慢C.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增长速度快,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增长速度慢D.高海拔地区人口密度大,平原地区人口密度小16、以下哪个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小?()A.自然资源B.气候条件C.经济发展水平D.交通条件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背景材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我国总人口为141178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我国的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且这种趋势有进一步加剧的迹象。材料二: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城镇化率持续上升,从2010年的49.95%提高到2020年的63.89%。城镇常住人口增加了2.36亿人,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题目要求:(1)根据材料一,简述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形成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6分)(2)结合材料二,说明城镇化对我国人口分布的影响,并提出至少两项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建议。(9分)第二题题目:分析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以下是我国某地区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图)请根据材料一,指出该地区人口密度分布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原因。(1)东部地区地形平坦,气候适宜,土壤肥沃,自然资源丰富,有利于农业生产和人类居住;(2)东部地区交通便利,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3)西部地区地形崎岖,气候干旱,自然资源相对匮乏,不利于人类居住和发展。结合材料一,简要说明我国人口分布的总体格局。第三题题目描述:根据下表提供的数据,分析并回答问题。国家面积(万平方千米)人口数量(万人)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中国960140000146印度328135000411俄罗斯1710144008澳大利亚76925003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哪个国家的人口密度最高?最低?分析中国与印度的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试述人口密度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影响,并结合俄罗斯和澳大利亚的情况加以说明。《第一节人口分布》同步训练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世界人口分布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世界人口分布均匀,各地人口密度基本相同B、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赤道地区,因为那里气候适宜C、世界人口分布不均,沿海、沿河、沿湖地区以及平原和盆地地区人口较多D、世界人口分布与地形地貌无关,主要受气候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答案:C解析: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受多种因素影响。沿海、沿河、沿湖地区以及平原和盆地地区由于自然条件优越,通常人口较多。而山区、高原和沙漠等地区由于自然条件恶劣,人口相对较少。因此,选项C正确。2、以下哪个因素对人口分布影响最小:A、气候条件B、地形地貌C、经济发达程度D、交通运输条件答案:D解析: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和经济发达程度都是影响人口分布的重要因素。气候适宜、地形平坦、经济发达的地区通常人口较多。而交通运输条件虽然对人口流动有影响,但对人口分布的长期影响相对较小。因此,选项D正确。3、下列哪一项不是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A.出生率B.死亡率C.经济发展水平D.迁移率答案:D解析: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包括出生率和死亡率,而经济发展水平可以间接影响这两个因素。迁移率虽然会影响一个地区的总人口数,但它并不直接影响人口的自然增长,因此本题选D。4、关于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亚洲东部和南部地区人口密度较高B.欧洲西部人口密度相对较低C.极地地区和高山区人口稀少D.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人口密度较低答案:B解析: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等地因为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达等因素,成为世界上人口密度较高的区域。极地地区由于气候极端寒冷,高山区因地形崎岖,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水资源匮乏,这些地方的人口密度普遍较低。因此,选项B描述的情况实际上与事实相反,欧洲西部的人口密度实际上是相对较高的,故本题选B。5、以下哪个因素对人口分布影响最小?A.自然资源B.交通便利程度C.经济发展水平D.地理环境答案:D解析:在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中,自然资源、交通便利程度、经济发展水平都是重要因素。地理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相对较小,因为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人们可以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生存和发展。因此,选项D是正确答案。6、以下哪个地区的人口密度最大?A.高原地区B.沿海地区C.沙漠地区D.高山地区答案:B解析: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量。沿海地区由于地形平坦、气候适宜、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等优势,吸引了大量人口聚集,因此人口密度最大。选项B是正确答案。高原地区、沙漠地区和高山地区由于自然条件恶劣,人口密度相对较低。7、题干:下列关于世界人口分布格局的描述,正确的是()A.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人口密度分布相对均衡B.南美洲、非洲和澳大利亚的人口密度分布相对均衡C.人口密度高、自然增长率高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中高纬度地区D.人口密度低、自然增长率低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世界人口分布格局。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人口密度分布相对均衡,因为这些地区经济发达,城市化程度高,人口分布相对均匀。南美洲、非洲和澳大利亚的人口密度分布不均衡,非洲和南美洲的自然增长率较高,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而澳大利亚人口密度较低。人口密度高、自然增长率高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如印度、巴西等国家。人口密度低、自然增长率低的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和北美洲。因此,选项A正确。8、题干:关于我国人口分布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B.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密度大,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密度小C.城市化程度高的地区人口密度大,城市化程度低的地区人口密度小D.东北地区人口密度大,南方地区人口密度小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这是由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城市化程度高,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西部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人口密度较低。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密度大,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密度小,这与城市化程度和经济水平密切相关。城市化程度高的地区人口密度大,城市化程度低的地区人口密度小,这是因为城市化进程加速,人口向城市集中。东北地区人口密度大,南方地区人口密度小,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南方地区(如广东、福建等地)人口密度也较高。因此,选项D不正确。9、下列关于世界人口分布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以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人口密集。B、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通常是沿海、沿河、沿湖地区以及平原地区。C、气候寒冷、地形崎岖的地区人口分布较少。D、世界人口分布呈现“高—低—高”的曲线分布特点。答案:D解析:选项A、B、C都是关于世界人口分布的正确描述。选项D中提到的“高—低—高”的曲线分布特点实际上是指人口密度在不同地区的变化规律,通常表现为沿海、沿河等地区人口密集(高),内陆地区人口密度逐渐降低,但在某些地区(如高原、盆地等)又会出现人口密度相对较高的现象,并不是全球性的分布特点。因此,D选项描述不正确。10、下列国家中,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是:A、日本B、尼日利亚C、德国D、中国答案:B解析:人口增长速度通常与出生率、死亡率以及移民等因素有关。在选项中,尼日利亚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其出生率较高,死亡率相对较低,且移民因素对其人口增长也有一定贡献,因此尼日利亚的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相比之下,日本和德国作为发达国家,其人口增长速度较慢,而中国虽然人口基数大,但近年来人口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因此,正确答案是B、尼日利亚。11、根据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下列哪个地区不属于人口密集区?A.华北平原B.长江中下游平原C.西南高原D.东北平原答案:C解析:我国人口分布呈现出东多西少的特点,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北平原都是人口密集区,而西南高原由于地形复杂、气候条件恶劣,人口密度相对较低,因此选C。12、我国人口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是:A.历史文化因素B.经济发展水平C.自然环境条件D.政策调整答案:C解析:我国人口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条件,包括地形、气候、水资源等因素。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人口的生存和繁衍,从而导致了人口分布的不均衡。因此选C。13、根据人口分布的相关知识,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A.自然资源B.地理环境C.经济发展水平D.历史文化背景答案:D解析:自然资源、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都是影响人口分布的重要因素。历史文化背景虽然也会对人口分布产生一定影响,但它不是主要因素。因此,正确答案是D。14、在人口分布不均的地区,以下哪种现象是人口密集区常见的?A.人口密度低,分布均匀B.人口密度高,分布集中C.人口密度低,分布分散D.人口密度高,分布分散答案:B解析:人口分布不均的地区,通常人口密集区的人口密度会较高,且分布相对集中。这是由于这些地区可能拥有较好的自然资源、便利的交通条件或者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吸引了大量人口聚集。因此,正确答案是B。15、根据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人口分布的不均衡现象?()A.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B.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快,农村人口增长速度慢C.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增长速度快,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增长速度慢D.高海拔地区人口密度大,平原地区人口密度小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人口分布的不均衡现象。我国人口分布的不均衡现象主要表现在: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快,农村人口增长速度慢;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增长速度快,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增长速度慢。而高海拔地区人口密度大,平原地区人口密度小这一说法是错误的,因此答案选D。16、以下哪个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小?()A.自然资源B.气候条件C.经济发展水平D.交通条件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自然资源、气候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其中,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经济发展水平则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就业机会。而交通条件虽然对人口分布有一定影响,但相对于其他因素来说影响较小,因此答案选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背景材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我国总人口为141178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我国的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且这种趋势有进一步加剧的迹象。材料二: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城镇化率持续上升,从2010年的49.95%提高到2020年的63.89%。城镇常住人口增加了2.36亿人,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题目要求:(1)根据材料一,简述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形成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6分)(2)结合材料二,说明城镇化对我国人口分布的影响,并提出至少两项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建议。(9分)参考答案:(1)答案要点:我国人口分布呈现东密西疏的特点,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集,而西部内陆地区人口稀少。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主要包括:自然条件差异、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交通便利程度以及历史因素等。东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吸引了大量人口居住;而西部地区自然环境较为恶劣,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交通不便,导致人口较少。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解。要求学生能够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个角度分析造成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这不仅需要掌握相关地理知识,还要求具备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2)答案要点:城镇化促进了人口向城市集中,尤其是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人口增长迅速,进一步加剧了人口分布的不平衡性。为了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吸引人才回流;二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乡村经济,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三是实施差别化的户籍政策,减少城乡之间的户籍壁垒,促进人口合理流动。解析:本题旨在考察学生对于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人口分布变化及其对城乡关系影响的认识。通过分析城镇化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有效的政策措施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题题目:分析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以下是我国某地区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图)请根据材料一,指出该地区人口密度分布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原因。答案:该地区人口密度分布的特点是:东部地区人口密度高,西部地区人口密度低。原因如下:(1)东部地区地形平坦,气候适宜,土壤肥沃,自然资源丰富,有利于农业生产和人类居住;(2)东部地区交通便利,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3)西部地区地形崎岖,气候干旱,自然资源相对匮乏,不利于人类居住和发展。结合材料一,简要说明我国人口分布的总体格局。答案:我国人口分布的总体格局为:东多西少。东部地区由于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密度较大;而西部地区由于自然条件较差、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人口密度较小。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人口密度分布特点及其原因的能力。通过观察材料一,学生需要识别人口密度分布的规律,并能够结合所学知识,从地形、气候、资源、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分析其原因。同时,学生还需要结合我国人口分布的总体格局,说明东多西少的分布特点。解答本题时,要注意逻辑清晰,理由充分。第三题题目描述:根据下表提供的数据,分析并回答问题。国家面积(万平方千米)人口数量(万人)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中国960140000146印度328135000411俄罗斯1710144008澳大利亚76925003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哪个国家的人口密度最高?最低?分析中国与印度的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试述人口密度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影响,并结合俄罗斯和澳大利亚的情况加以说明。参考答案: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是印度,每平方千米有411人;人口密度最低的国家是澳大利亚,每平方千米仅有3人。中国与印度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但两国的人口分布特点有所不同。中国的人口分布极不均匀,东部沿海地区由于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等因素吸引了大量人口,而西部内陆地区则因自然条件恶劣、经济相对落后而人口稀少。印度的人口分布虽然也存在不均衡现象,但总体上比中国更加平均一些。这种人口分布特点对两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对于中国而言,东部地区的高人口密度促进了城市化进程,但也带来了资源紧张、环境污染等问题;而对于印度来说,相对平均的人口分布有助于减少区域发展差异,但同时也限制了大城市的发展潜力。人口密度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高人口密度通常意味着资源需求量大,可能会导致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等社会问题,但也可能促进服务业的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相反,低人口密度可能导致劳动力短缺、市场规模受限等问题,但也有利于保护自然环境,减少生态破坏。以俄罗斯和澳大利亚为例,两国都拥有广阔的领土,但人口密度很低。这使得它们在自然资源开发方面具有优势,如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等。然而,由于地广人稀,这些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供等方面面临挑战,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发展受到了较大限制。解析:本题旨在通过具体的数据对比,让学生理解不同国家之间人口密度的差异,并探讨人口密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通过分析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人口大国,以及俄罗斯和澳大利亚这样地广人稀的国家,可以加深学生对人口分布规律及其背后原因的认识。同时,这样的练习也能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第二节人口迁移》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下哪种因素不是导致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A.经济发展水平B.政治因素C.自然灾害D.个人意愿2、在以下哪种情况下,人口迁移可能会导致迁出地区人口结构失衡?()A.迁出地区经济快速发展B.迁出地区自然灾害严重C.迁出地区人口增长过快D.迁出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3、下列哪一项不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A.经济机会B.自然灾害C.社会文化D.个人爱好4、在人口迁移的研究中,“推拉理论”中的“拉力”指的是什么?A.迁移者离开原居住地的原因B.迁移者前往新居住地的原因C.原居住地的社会压力D.新居住地的就业困难5、下列哪个因素不是导致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A.经济发展水平差异B.自然灾害C.家庭成员数量变化D.战争与政治冲突6、在国际移民中,哪个地区的移民最倾向于向发达国家迁移?A.欧洲B.北美C.南美D.非洲7、题干: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导致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A、经济因素B、政治因素C、宗教因素D、自然因素8、题干:以下哪种人口迁移类型属于国际人口迁移?A、国内人口迁移B、跨国人口迁移C、城乡人口迁移D、季节性人口迁移9、下列哪一项不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A.经济收入B.家庭和个人因素C.地形地貌D.政策与法律10、在国际人口迁移中,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的人口主要属于哪种类型?A.劳动力输出型B.技术移民型C.教育留学型D.避难者型11、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导致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A.经济因素B.社会因素C.自然因素D.精神因素12、在人口迁移过程中,以下哪种现象通常会导致迁出地人口老龄化?A.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迁移B.老龄人口主动迁移C.青少年学生集体迁移D.临时工季节性迁移13、以下哪种人口迁移现象是由于资源枯竭导致的?A.城市化进程加快B.贫困地区人口向发达地区迁移C.工业革命后大量农民迁往城市D.某些地区资源枯竭导致人口迁出14、以下哪个国家在20世纪后半叶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不是战争和自然灾害?A.德国B.印度C.俄罗斯D.日本15、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导致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A.经济发展B.教育资源C.政治变革D.自然灾害16、关于人口迁移的影响,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人口迁移有助于缓解地区间人口不平衡B.人口迁移会加重城市基础设施负担C.人口迁移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D.人口迁移会导致人口老龄化加剧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近年来,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因素,人口流动方向总体上是由农村向城市、由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迁移。材料二:随着人口迁移,我国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密度不断上升,同时,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1)根据材料一,简述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分析人口迁移对城市规模和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影响。第二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年来,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从中西部向东部沿海地区迁移。材料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中西部内陆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低,经济欠发达,就业机会较少。问题:分析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内陆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第三题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年来,我国某城市为了吸引人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提供住房补贴、子女教育优惠政策、医疗保障等。材料二:以下是我国某城市人口迁移示意图。(1)根据材料一,分析该城市吸引人才的主要措施。(2)根据材料二,分析该城市人口迁移的特点。(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该城市吸引人才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第二节人口迁移》同步训练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下哪种因素不是导致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A.经济发展水平B.政治因素C.自然灾害D.个人意愿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因素和自然灾害都是导致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而个人意愿虽然可以影响个人是否迁移,但不是主要原因。因此,选项D是正确答案。2、在以下哪种情况下,人口迁移可能会导致迁出地区人口结构失衡?()A.迁出地区经济快速发展B.迁出地区自然灾害严重C.迁出地区人口增长过快D.迁出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区的影响。在迁出地区自然灾害严重的情况下,为了生存和发展,人们可能会选择离开该地区,从而导致迁出地区人口结构失衡。因此,选项B是正确答案。其他选项中的情况可能会导致人口迁移,但不会直接导致人口结构失衡。3、下列哪一项不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A.经济机会B.自然灾害C.社会文化D.个人爱好答案:D解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众多,主要包括经济机会、自然灾害、社会文化和政治因素等。这些因素往往与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而个人爱好虽然也可能对少数人的迁移决策产生影响,但它并不是主要的人口迁移驱动因素。4、在人口迁移的研究中,“推拉理论”中的“拉力”指的是什么?A.迁移者离开原居住地的原因B.迁移者前往新居住地的原因C.原居住地的社会压力D.新居住地的就业困难答案:B解析:“推拉理论”是解释人口迁移的重要理论之一。“推力”是指促使人们离开原居住地的因素,如经济困境、自然灾害等;而“拉力”则是指吸引人们迁往新居住地的因素,比如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生活水平等。因此,“拉力”具体指的是迁移者前往新居住地的原因。5、下列哪个因素不是导致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A.经济发展水平差异B.自然灾害C.家庭成员数量变化D.战争与政治冲突答案:C解析: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通常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自然灾害、战争与政治冲突等。而家庭成员数量的变化虽然可能对个人的生活质量产生影响,但它不是推动大范围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6、在国际移民中,哪个地区的移民最倾向于向发达国家迁移?A.欧洲B.北美C.南美D.非洲答案:D解析:虽然欧洲、北美和南美的居民也会移居到其他发达国家,但非洲由于其相对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一些国家存在的社会不稳定因素,使得该地区的人口更有可能寻求通过移民到发达国家来改善生活条件。因此,在国际移民模式中,非洲地区向发达国家迁移的人数较多。7、题干: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导致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A、经济因素B、政治因素C、宗教因素D、自然因素答案:D解析: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通常包括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宗教因素。自然因素虽然有时也会导致人口迁移(如自然灾害),但它不是主要原因。因此,选项D是正确答案。8、题干:以下哪种人口迁移类型属于国际人口迁移?A、国内人口迁移B、跨国人口迁移C、城乡人口迁移D、季节性人口迁移答案:B解析:国际人口迁移是指跨越国界的人口迁移,因此属于跨国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是指在同一国家内的人口迁移,城乡人口迁移是指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人口迁移,季节性人口迁移是指因季节变化而发生的周期性人口迁移。因此,选项B是正确答案。9、下列哪一项不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A.经济收入B.家庭和个人因素C.地形地貌D.政策与法律答案:C解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政治因素等。地形地貌虽然对人们的生活环境有重要影响,但它并不是直接导致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因此,选项C正确。10、在国际人口迁移中,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的人口主要属于哪种类型?A.劳动力输出型B.技术移民型C.教育留学型D.避难者型答案:A解析:国际人口迁移中,由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较大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多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人口为了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而迁移到发达国家,这类迁移主要表现为劳动力输出。虽然技术移民、教育留学和避难者也是国际迁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数量上劳动力输出型占比较大。因此,选项A正确。11、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导致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A.经济因素B.社会因素C.自然因素D.精神因素答案:D解析: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包括就业机会、收入水平等;社会因素包括政治稳定、社会治安等;自然因素包括自然灾害、环境变化等。精神因素虽然可能影响个体迁移的意愿,但通常不是导致大规模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因此,选项D是正确答案。12、在人口迁移过程中,以下哪种现象通常会导致迁出地人口老龄化?A.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迁移B.老龄人口主动迁移C.青少年学生集体迁移D.临时工季节性迁移答案:A解析:在人口迁移过程中,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迁移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会导致迁出地人口中老年人口比例相对增加,从而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选项A描述的情况正是这种情况,因此是正确答案。选项B的老龄人口主动迁移可能会缓解老龄化问题,选项C和D的迁移类型通常不会导致迁出地人口老龄化。13、以下哪种人口迁移现象是由于资源枯竭导致的?A.城市化进程加快B.贫困地区人口向发达地区迁移C.工业革命后大量农民迁往城市D.某些地区资源枯竭导致人口迁出答案:D解析:资源枯竭导致人口迁出,即某些地区由于资源枯竭而无法维持原有人口的生活,迫使这些人口向资源丰富的地区迁移。因此,选项D是正确答案。城市化进程加快(选项A)是由于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导致的;贫困地区人口向发达地区迁移(选项B)是由于经济差异和生活条件差异导致的;工业革命后大量农民迁往城市(选项C)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结果,而非资源枯竭所致。14、以下哪个国家在20世纪后半叶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不是战争和自然灾害?A.德国B.印度C.俄罗斯D.日本答案:B解析:印度在20世纪后半叶的人口迁移主要原因是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政治因素,而非战争和自然灾害。因此,选项B是正确答案。德国(选项A)在20世纪后半叶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导致大量人口迁移;俄罗斯(选项C)也受到战争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自然灾害导致的人口迁移;日本(选项D)虽然战争和自然灾害不是主要原因,但在战争时期和自然灾害时期也有大量人口迁移。15、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导致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A.经济发展B.教育资源C.政治变革D.自然灾害答案:B解析:经济发展、政治变革和自然灾害都是导致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教育资源虽然也会影响人口迁移,但不是主要原因。本题选B。16、关于人口迁移的影响,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人口迁移有助于缓解地区间人口不平衡B.人口迁移会加重城市基础设施负担C.人口迁移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D.人口迁移会导致人口老龄化加剧答案:D解析:人口迁移有助于缓解地区间人口不平衡,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但不会导致人口老龄化加剧。人口老龄化加剧通常是由于生育率下降和人口寿命延长所导致的。本题选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近年来,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因素,人口流动方向总体上是由农村向城市、由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迁移。材料二:随着人口迁移,我国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密度不断上升,同时,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1)根据材料一,简述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分析人口迁移对城市规模和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影响。答案:(1)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因素,即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收入和更好的生活条件。(2)人口迁移对城市规模的影响: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密度不断上升。对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影响:人口迁移导致劳动力人口减少,加剧人口老龄化现象。解析:(1)根据材料一,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因素。这是因为人们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收入和更好的生活条件,纷纷从农村向城市、从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迁移。(2)根据材料二,我们可以看到人口迁移对城市规模和人口老龄化现象有显著影响。首先,人口迁移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其次,人口密度不断上升,这也是因为大量人口从农村和西部地区迁移到城市。此外,人口迁移还导致劳动力人口减少,加剧了人口老龄化现象,因为年轻人口的大量流出使得老年人口比例增加。第二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年来,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从中西部向东部沿海地区迁移。材料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中西部内陆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低,经济欠发达,就业机会较少。问题:分析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内陆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答案: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内陆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多,生活条件较好,吸引了大量中西部内陆地区的人口迁移。就业机会差异:东部沿海地区产业集聚,就业岗位丰富,而中西部内陆地区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就业岗位较少。基础设施建设:东部沿海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交通便利,有利于人口迁移。生活水平差异:东部沿海地区居民生活水平较高,中西部内陆地区居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质量,人口向东部沿海地区迁移。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内陆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解答时,需要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从经济发展水平、就业机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活水平等方面进行分析。解答过程如下:首先,根据材料一,了解到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从中西部向东部沿海地区迁移。其次,根据材料二,得知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多,生活条件较好,而中西部内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就业机会较少。再次,分析东部沿海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交通便利,有利于人口迁移。最后,结合材料二,了解到东部沿海地区居民生活水平较高,中西部内陆地区居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质量,人口向东部沿海地区迁移。综上所述,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内陆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就业机会差异、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活水平差异。第三题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年来,我国某城市为了吸引人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提供住房补贴、子女教育优惠政策、医疗保障等。材料二:以下是我国某城市人口迁移示意图。(1)根据材料一,分析该城市吸引人才的主要措施。(2)根据材料二,分析该城市人口迁移的特点。(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该城市吸引人才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答案:(1)该城市吸引人才的主要措施有:提供住房补贴、子女教育优惠政策、医疗保障等。(2)该城市人口迁移的特点有:人口迁移方向主要是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到沿海地区;人口迁移规模较大;人口迁移原因主要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3)该城市吸引人才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有:有利于优化城市产业结构,提高城市竞争力;有利于提升城市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城市和谐发展。《第三节人口容量》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1、我国人口容量受多种因素影响,以下哪项因素不是影响我国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A.资源总量B.环境承载力C.科技发展水平D.人口素质2、2、以下哪项措施有助于提高我国的人口容量?A.提高人口素质B.控制人口增长C.开发新资源D.限制资源开发3、下列哪项不是影响一个地区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A.自然资源B.科技发展水平C.居民消费水平D.地区面积4、关于合理人口容量的说法,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合理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B.合理人口容量与经济水平无关。C.合理人口容量是一个固定的数值,不会随时间变化。D.合理人口容量的大小与科技发展水平成反比。5、下列哪一项不是影响一个地区环境承载力的因素?A.自然资源B.科技水平C.文化传统D.消费水平6、关于合理人口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合理人口容量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值。B.合理人口容量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C.合理人口容量总是大于环境承载力。D.合理人口容量需要考虑到生活质量等因素。7、关于人口容量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能够维持的人口数量的最大值,与资源、科技水平无关。B.人口容量是一个静态的概念,不受外界因素影响。C.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可以增加一个地区的粮食产量,从而提高该地区的人口容量。D.地区的人口容量主要取决于自然环境条件,人文社会因素对其没有影响。8、下列哪项措施不利于提高城市的人口容量?A.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B.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C.大力开发房地产项目,增加住房供应。D.实施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减少污染排放。9、下列关于人口容量影响因素的说法,错误的是:A.自然资源丰富程度B.经济发展水平C.环境承载能力D.人类对环境的影响10、假设我国某地区年粮食产量为1亿吨,人均消费量为400公斤,则该地区最大人口容量约为:A.2.5亿B.2.0亿C.1.5亿D.1.0亿11、我国人口容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哪项不是影响我国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A.自然资源丰富程度B.科技发展水平C.环境承载能力D.政治体制稳定性12、关于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可以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B.人口合理容量是指一个地区可以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C.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可以维持的人口数量D.人口合理容量是指一个地区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可以维持的人口数量13、下列哪一项不是影响一个地区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A.自然资源B.科技水平C.社会经济条件D.居民消费水平E.政策调控14、关于人口合理容量的说法,错误的是:A.它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支持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B.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理想状态,具有不确定性。C.人口合理容量与自然资源、科技发展水平等因素正相关。D.人口合理容量一旦确定就不会改变。E.提高人口合理容量可以通过提高科技水平、改善教育等方式实现。15、一个地区的人口容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影响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A.水资源B.土地资源C.矿产资源D.科技水平16、以下哪种人口增长模式与“高-低-高”的人口增长曲线相对应?A.梯形增长模式B.J型增长模式C.S型增长模式D.抛物线增长模式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假设一个地区的自然资源丰富,技术水平较高,环境承载能力较强,但人口增长速度过快,导致资源压力加大,环境恶化。请分析以下措施对该地区人口容量可能产生的影响,并说明理由。(1)实施计划生育政策;(2)加大环保力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推广可持续发展理念,发展循环经济;(4)鼓励人口向其他地区迁移。第二题假设一个国家的土地面积是100万平方公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2000立方米,人均耕地面积是0.1公顷,森林覆盖率为30%。请根据以下条件,计算该国的环境人口容量。(1)如果该国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环境人口容量会增加多少?(2)如果该国将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0%,环境人口容量会增加多少?第三题题目:假设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该地区目前人口为100万,若要保持人口稳定,该地区在50年内需要减少多少人口?请计算并说明计算过程。《第三节人口容量》同步训练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1、我国人口容量受多种因素影响,以下哪项因素不是影响我国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A.资源总量B.环境承载力C.科技发展水平D.人口素质答案:D解析:人口素质是指人口的科学文化水平、健康状况等,虽然它是影响人口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直接影响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人口容量主要受资源总量、环境承载力、科技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资源总量和环境承载力决定了人口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而科技发展水平则影响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能力。因此,选项D不是主要因素。2、2、以下哪项措施有助于提高我国的人口容量?A.提高人口素质B.控制人口增长C.开发新资源D.限制资源开发答案:C解析:提高人口容量意味着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地区或国家能够容纳更多的人口而不过度消耗资源和破坏环境。以下措施有助于提高人口容量:A.提高人口素质:虽然有助于提高人口的整体生活质量,但并不是直接提高人口容量的措施。B.控制人口增长:这是防止人口过度增长,避免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从而间接提高人口容量的措施。C.开发新资源:通过开发新的自然资源,可以扩大资源总量,为更多的人口提供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从而提高人口容量。D.限制资源开发:这反而会限制资源总量,不利于提高人口容量。因此,选项C是正确答案。3、下列哪项不是影响一个地区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A.自然资源B.科技发展水平C.居民消费水平D.地区面积答案:D解析:影响一个地区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包括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科技的发展水平以及居民的生活消费水平等。而地区面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该地区的自然资源总量,但它并不是直接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关键因素。因此,正确答案为D选项。4、关于合理人口容量的说法,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合理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B.合理人口容量与经济水平无关。C.合理人口容量是一个固定的数值,不会随时间变化。D.合理人口容量的大小与科技发展水平成反比。答案:A解析:合理人口容量指的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够持续供养的最大人口数,也就是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故A选项正确。合理人口容量与经济水平密切相关,经济越发达,科技越进步,其合理人口容量往往越大,因此B和D选项错误。同时,合理人口容量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值,它会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所以C选项也是错误的。5、下列哪一项不是影响一个地区环境承载力的因素?A.自然资源B.科技水平C.文化传统D.消费水平答案:C解析:影响一个地区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包括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消费模式等。文化传统虽然对社会有深远的影响,但它并不直接决定一个地区的环境承载力。6、关于合理人口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合理人口容量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值。B.合理人口容量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C.合理人口容量总是大于环境承载力。D.合理人口容量需要考虑到生活质量等因素。答案:D解析:合理人口容量是指在保证人们享有较高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它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而是随着经济条件、技术水平和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因此,选项D正确地指出了合理人口容量需要考虑生活质量等因素。而选项B中的描述更符合环境承载力的概念,而非合理人口容量。7、关于人口容量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能够维持的人口数量的最大值,与资源、科技水平无关。B.人口容量是一个静态的概念,不受外界因素影响。C.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可以增加一个地区的粮食产量,从而提高该地区的人口容量。D.地区的人口容量主要取决于自然环境条件,人文社会因素对其没有影响。答案:C解析:人口容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区域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最大人口数。它不仅受到自然资源如土地、水等的影响,还与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选项A和B的说法不准确。而选项D忽略了人文社会因素对人口容量的影响,也是错误的。选项C指出通过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可以增加粮食产量,进而提高人口容量,这是正确的。8、下列哪项措施不利于提高城市的人口容量?A.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B.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C.大力开发房地产项目,增加住房供应。D.实施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减少污染排放。答案:C解析:城市的人口容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基础设施、资源利用效率、环境保护等。选项A提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这有助于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从而提高城市的人口容量;选项B发展循环经济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同样能增加城市的人口容量;选项D实施严格的环保政策,减少污染,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也有利于提高人口容量。然而,选项C中大力开发房地产项目虽然短期内可能增加住房供应,但如果缺乏合理的规划和管理,可能会导致城市过度扩张,增加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反而不利于提高城市的人口容量。因此,选项C是正确答案。9、下列关于人口容量影响因素的说法,错误的是:A.自然资源丰富程度B.经济发展水平C.环境承载能力D.人类对环境的影响答案:D解析: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在特定条件下,能够持续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自然资源丰富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承载能力,而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是人口容量变化的结果,而非影响因素。因此,选项D错误。10、假设我国某地区年粮食产量为1亿吨,人均消费量为400公斤,则该地区最大人口容量约为:A.2.5亿B.2.0亿C.1.5亿D.1.0亿答案:A解析:最大人口容量可以通过粮食产量除以人均消费量来计算。所以,该地区最大人口容量约为1亿吨÷400公斤/人=2.5亿人。因此,选项A正确。11、我国人口容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哪项不是影响我国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A.自然资源丰富程度B.科技发展水平C.环境承载能力D.政治体制稳定性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自然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和环境承载能力都是影响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政治体制稳定性虽然对人口政策有影响,但不是直接影响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因此,选项D不是影响我国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12、关于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可以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B.人口合理容量是指一个地区可以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C.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可以维持的人口数量D.人口合理容量是指一个地区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可以维持的人口数量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可以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而人口合理容量是指一个地区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可以维持的人口数量,即可持续发展的最大人口规模。因此,选项D正确,选项A、B、C描述不准确。13、下列哪一项不是影响一个地区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A.自然资源B.科技水平C.社会经济条件D.居民消费水平E.政策调控答案:D解析:影响一个地区的环境承载力的因素包括自然资源、科技水平、社会经济条件以及政策调控等,而居民消费水平虽然对资源需求有影响,但并不是直接决定环境承载力的因素。因此,D选项居民消费水平不是直接影响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14、关于人口合理容量的说法,错误的是:A.它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支持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B.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理想状态,具有不确定性。C.人口合理容量与自然资源、科技发展水平等因素正相关。D.人口合理容量一旦确定就不会改变。E.提高人口合理容量可以通过提高科技水平、改善教育等方式实现。答案:D解析:人口合理容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其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能够持续地支持的最大人口数。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且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因此,D选项说人口合理容量一旦确定就不会改变是错误的。实际上,通过科技进步、教育提升等手段可以提高人口合理容量。15、一个地区的人口容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影响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A.水资源B.土地资源C.矿产资源D.科技水平答案:C解析:人口容量主要受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科技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直接影响一个地区的农业生产能力,而科技水平则影响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能力。矿产资源虽然对地区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但不是直接影响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因此,选项C不是影响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16、以下哪种人口增长模式与“高-低-高”的人口增长曲线相对应?A.梯形增长模式B.J型增长模式C.S型增长模式D.抛物线增长模式答案:B解析:人口增长曲线中,“高-低-高”曲线通常对应J型增长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初期人口增长缓慢,随后进入快速增长阶段,最后趋于稳定。梯形增长模式通常表示人口增长缓慢,但后期增长速度加快;S型增长模式表示人口增长先快后慢,最终趋于稳定;抛物线增长模式则表示人口增长速度先快后慢,呈抛物线形状。因此,选项B与“高-低-高”的人口增长曲线相对应。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假设一个地区的自然资源丰富,技术水平较高,环境承载能力较强,但人口增长速度过快,导致资源压力加大,环境恶化。请分析以下措施对该地区人口容量可能产生的影响,并说明理由。(1)实施计划生育政策;(2)加大环保力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推广可持续发展理念,发展循环经济;(4)鼓励人口向其他地区迁移。答案:(1)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有利于降低人口增长速度,缓解资源压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该地区的人口容量。因为人口增长速度过快会导致资源消耗加剧,环境恶化,而计划生育政策可以控制人口数量,使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协调。(2)加大环保力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有助于改善环境质量,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增强该地区的环境承载力,进而提高人口容量。因为环保措施可以减少污染,保护生态平衡,使环境更加适宜居住,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口。(3)推广可持续发展理念,发展循环经济:有助于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降低资源消耗,从而提高该地区的环境承载力,进而提高人口容量。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循环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4)鼓励人口向其他地区迁移:短期内可能会降低该地区的人口密度,缓解资源压力,但长期来看,如果其他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有限,可能会加剧人口迁移地的资源环境压力,不利于提高该地区的人口容量。解析:本题考查了对人口容量影响因素的理解。通过对计划生育政策、环保力度、可持续发展理念、人口迁移等措施的分析,考生需要能够识别这些措施对人口容量可能产生的影响,并说明理由。解答本题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第二题假设一个国家的土地面积是100万平方公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2000立方米,人均耕地面积是0.1公顷,森林覆盖率为30%。请根据以下条件,计算该国的环境人口容量。(1)如果该国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环境人口容量会增加多少?(2)如果该国将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0%,环境人口容量会增加多少?答案:(1)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后,假设国际先进水平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是80%,原来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2000立方米,提高后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将是2000立方米/80%=2500立方米。因此,环境人口容量将增加50%。计算原始环境人口容量:100万平方公里×0.1公顷/人=10000平方公里/人计算提高后环境人口容量:100万平方公里×0.1公顷/人×1.5=15000平方公里/人增加的环境人口容量:15000平方公里/人-10000平方公里/人=5000平方公里/人(2)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0%后,其他条件不变,环境人口容量会增加。由于森林覆盖率提高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相对复杂,需要考虑森林对气候调节、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这里我们假设森林覆盖率每提高10%,环境人口容量增加5%。原始环境人口容量:100万平方公里×0.1公顷/人=10000平方公里/人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0%,相当于提高了10%,因此环境人口容量增加5%。增加的环境人口容量:10000平方公里/人×5%=500平方公里/人解析:(1)本题考察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可以增加水资源的有效供给,从而提高环境人口容量。(2)本题考察了森林覆盖率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森林覆盖率提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生物多样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环境人口容量。需要注意的是,森林覆盖率提高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种生态因素。第三题题目:假设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该地区目前人口为100万,若要保持人口稳定,该地区在50年内需要减少多少人口?请计算并说明计算过程。答案:在50年内,该地区人口数量将减少约5.9万人。解析:首先,根据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定义,我们知道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每年人口自然增长数与该年平均人口数的比率。公式为: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100。在本题中,题目给出了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我们可以认为出生率和死亡率大致相等,因此可以假设出生率=死亡率=0.5%。接下来,我们需要计算50年内的人口增长数。由于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因此每年人口增长率为0.5%。50年内的人口增长数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人口增长数=初始人口×(1+人口增长率)^年数-初始人口。将题目中的数据代入公式,得到:初始人口=100万人口增长率=0.5%年数=50因此,50年内的人口增长数=100万×(1+0.5%)^50-100万。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得到50年内的人口增长数约为5.9万人。最后,由于要保持人口稳定,即50年后的人口数量与现在相同,因此需要减少的人口数量即为50年内的人口增长数,即约为5.9万人。《第一节城乡空间结构》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1、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A.地理位置与地形B.经济发展水平C.人口密度D.历史文化背景2、2、下列关于城市功能分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城市功能分区是城市空间结构的特征之一B.城市功能分区有利于城市资源的合理配置C.城市功能分区会导致城市内部出现明显的界限D.城市功能分区有利于城市居民的生活便利3、题干:下列哪个选项描述的不是城市空间结构的特征?A、城市功能区之间的相互依赖B、城市空间结构的动态变化C、城市人口密度分布均匀D、城市交通网络的形成与完善4、题干:以下哪项措施不利于改善城市空间结构?A、建设绿色生态廊道B、推广公共交通系统C、增加住宅区的绿地面积D、扩大商业区的规模5、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A、地形地貌B、气候条件C、经济发展水平D、宗教信仰6、下列哪种城市功能分区是按照活动类型进行划分的?A、住宅区B、工业区C、商业区D、行政区7、题干:以下哪个城市属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A.西安B.重庆C.武汉D.上海8、题干:以下哪个地理现象是由于城乡空间结构的变化而引起的?A.森林覆盖率增加B.气候变暖C.土地沙漠化D.城市化9、关于城市功能区的描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商业区通常位于城市中心,因为这里交通便利,人流量大。B.居住区一般靠近工业区,便于工人上下班。C.工业区多设在城市边缘,主要原因是土地成本较低且对环境影响较小。D.文教区往往与居住区分隔开,减少噪音干扰。10、下列关于城乡空间结构变化趋势的描述,哪一项不符合实际情况?A.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规模逐渐扩大。B.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远程工作越来越普遍,导致城市中心区人口密度下降。C.乡村地区由于产业转型,出现了人口回流的现象。D.城市边缘区因为环境污染严重,居民纷纷迁往城市中心。11、关于城市空间结构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A.中心商务区通常位于城市的边缘地带。B.居住区一般分布在工业区附近,便于工人上下班。C.城市的空间结构受到自然条件、经济活动等因素的影响。D.商业区与居住区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12、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下列哪项措施不利于促进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A.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条件。B.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C.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鼓励乡村地区大规模兴办工厂。D.开展乡村环境整治,保护自然生态资源。13、城市功能区布局中,通常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设有绿化带,其主要作用是?A.提升城市美观度B.减少交通拥堵C.降低噪音污染和大气污染D.扩大绿地面积14、关于城乡结合部的发展特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经济活动较为活跃B.社会结构复杂多样C.基础设施完善程度高D.环境问题较为突出15、关于城市功能区的分布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商业区多位于城市中心,交通便利,地价最高B.居住区通常位于工业区与商业区之间,以减少污染影响C.工业区一般布局在城市边缘,沿河流或铁路线分布D.文教区通常设在城市外围,远离市区喧嚣16、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下列哪项措施不利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A.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交通条件B.实施严格的户籍制度,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C.推动农业科技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D.发展乡村旅游业,增加农民收入来源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某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材料二:我国某农村地区空间结构示意图问题:分析材料一中城市空间结构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空间结构的异同,并说明原因。第二题题目:分析我国城乡空间结构演变的特点,并结合实例说明。第三题题目:分析以下材料,阐述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材料: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城市功能区分布图要求:(1)简述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形式。(2)分析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原因。(3)列举并说明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第一节城乡空间结构》同步训练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1、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A.地理位置与地形B.经济发展水平C.人口密度D.历史文化背景答案:C解析:地理位置与地形、经济发展水平和历史文化背景都是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人口密度虽然对城市空间结构有一定影响,但它更多的是反映在人口分布和城市规模上,不是决定性的主要因素。因此,C选项是正确答案。2、2、下列关于城市功能分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城市功能分区是城市空间结构的特征之一B.城市功能分区有利于城市资源的合理配置C.城市功能分区会导致城市内部出现明显的界限D.城市功能分区有利于城市居民的生活便利答案:C解析:城市功能分区确实是城市空间结构的特征之一,它有利于城市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城市居民的生活便利。然而,城市功能分区并不是说城市内部会出现明显的界限,实际上,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城市功能区之间可能会存在一定的交叉和渗透。因此,C选项是错误的。3、题干:下列哪个选项描述的不是城市空间结构的特征?A、城市功能区之间的相互依赖B、城市空间结构的动态变化C、城市人口密度分布均匀D、城市交通网络的形成与完善答案:C解析:城市空间结构的特征包括城市功能区之间的相互依赖、动态变化、以及交通网络的形成与完善。然而,城市人口密度分布均匀并不是一个普遍的特征,因为城市人口密度往往在不同功能区之间有差异,如商业区人口密度通常高于住宅区。因此,C选项描述的不是城市空间结构的特征。4、题干:以下哪项措施不利于改善城市空间结构?A、建设绿色生态廊道B、推广公共交通系统C、增加住宅区的绿地面积D、扩大商业区的规模答案:D解析:改善城市空间结构的目标之一是促进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和可持续发展。建设绿色生态廊道、推广公共交通系统和增加住宅区的绿地面积都有助于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改善城市环境。然而,扩大商业区的规模可能会导致城市空间结构失衡,增加交通拥堵,加剧环境污染,不利于城市的整体可持续发展。因此,D选项是不利于改善城市空间结构的措施。5、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A、地形地貌B、气候条件C、经济发展水平D、宗教信仰答案:D解析: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宗教信仰虽然可能对城市的文化和建筑风格有一定影响,但它不是直接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决定性因素。因此,选项D是正确答案。6、下列哪种城市功能分区是按照活动类型进行划分的?A、住宅区B、工业区C、商业区D、行政区答案:C解析:城市功能分区通常按照不同的活动类型进行划分,以便于城市功能的合理布局和居民生活的便利。商业区是专门为商业活动设计的区域,因此它是按照活动类型进行划分的。选项A的住宅区、选项B的工业区、选项D的行政区则是按照居住、生产和行政管理的需要划分的。所以,正确答案是C。7、题干:以下哪个城市属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A.西安B.重庆C.武汉D.上海答案:D解析:上海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拥有发达的铁路、公路、水运和航空运输网络。其他选项中的城市虽然也是重要的交通枢纽,但它们并不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因此,正确答案是D。8、题干:以下哪个地理现象是由于城乡空间结构的变化而引起的?A.森林覆盖率增加B.气候变暖C.土地沙漠化D.城市化答案:D解析: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移,以及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和城市人口增加的过程。这一现象是城乡空间结构变化的重要表现。选项A、B和C分别是生态环境、气候和土地问题,它们与城乡空间结构的变化没有直接关系。因此,正确答案是D。9、关于城市功能区的描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商业区通常位于城市中心,因为这里交通便利,人流量大。B.居住区一般靠近工业区,便于工人上下班。C.工业区多设在城市边缘,主要原因是土地成本较低且对环境影响较小。D.文教区往往与居住区分隔开,减少噪音干扰。答案:A解析:商业区通常位于城市中心,因为这一区域交通便捷,能够吸引大量消费者,促进商业活动的发展。选项B不正确,因为居住区通常不会紧邻工业区,以避免污染和噪音的影响。选项C虽然提到工业区的位置选择考虑到了土地成本和环境保护,但这不是最准确的答案。选项D也不完全正确,文教区与居住区可以相邻,通过合理规划来减少相互之间的干扰。10、下列关于城乡空间结构变化趋势的描述,哪一项不符合实际情况?A.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规模逐渐扩大。B.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远程工作越来越普遍,导致城市中心区人口密度下降。C.乡村地区由于产业转型,出现了人口回流的现象。D.城市边缘区因为环境污染严重,居民纷纷迁往城市中心。答案:D解析:实际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边缘区因其相对低廉的生活成本和较好的自然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口居住,而非因为环境污染导致居民向市中心迁移。选项A反映了城市化的基本趋势;选项B指出了信息技术进步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选项C则说明了乡村地区通过发展特色经济等途径实现人口的正向流动,这些都符合当前城乡空间结构的变化趋势。因此,选项D表述的情况并不常见,故为错误选项。11、关于城市空间结构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A.中心商务区通常位于城市的边缘地带。B.居住区一般分布在工业区附近,便于工人上下班。C.城市的空间结构受到自然条件、经济活动等因素的影响。D.商业区与居住区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答案:C解析:城市空间结构确实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自然条件(如地形、气候)、社会经济因素(如交通便利性、土地成本)等。中心商务区通常位于城市中心而非边缘地带;居住区为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一般不会紧邻工业区;而商业区与居住区之间通常会有一定的功能分区,因此选项C正确。12、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下列哪项措施不利于促进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A.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条件。B.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C.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鼓励乡村地区大规模兴办工厂。D.开展乡村环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统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金色的鱼钩》精美课件
- 个人车辆抵押合同范本
- 二零二四年度计算机软件开发及服务外包合同3篇
- 建筑工地植筋合同
- 铝板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协议(2024版)
- 《我的建筑》课件
- 红砖购销合同电子版
- 财务自查报告范文
- 股权转让涉及2024年度夫妻共有财产协议
- 哺乳期辞职报告范文
- 曾明荣新安全生产法培训
- 济宁学院《休闲体育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期中测试卷
- 2024-2025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阅读7两件宝
- 2024年精细化工行业现状分析:上海是我国精细化工产业重心
- 东南亚文化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东钱湖完整版本
- 颌面骨骨折-颌骨骨折的诊疗(口腔颌面外科)
- 设备设施大中修的界定和内容
- 追觅科技在线测评题
- 2024中国华电集团限公司校招+社招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