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高一历史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30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高一历史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30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高一历史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30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高一历史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30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高一历史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0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新课导学·预习提示

知识点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知识点二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知识点三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推进各项

事业

知识点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推动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教材拓展·素养落实【课标】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认识“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大意义【学习要点】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知识点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课导学·预习提示学习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1.背景:2015年10月,习近平在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要下大气力破解制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问题,强调“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新课导学·预习提示2.过程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

2013年,习近平提出了“精准扶贫”理念

2020年11月,我国最后九个贫困县实现贫困退出,这标志着我国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2021年2月,习近平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新课导学·预习提示3.结果(1)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2)我国发展具备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新课导学·预习提示[概念阐释]脱贫攻坚精神: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图解历史]小康之“发展历程”新课导学·预习提示

[思考点]教材P195,打赢脱贫攻坚战,消灭绝对贫困,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什么意义?提示:打赢脱贫攻坚战,消除绝对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解决贫困问题,更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经济发展和构建高质量发展模式的重要举措,为国家的长期稳定与繁荣作出积极贡献。知识点二综合国力显著提升新课导学·预习提示学习聚焦:我国综合国力、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发展的基础更牢、条件更优、动力更足,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1.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1)国内生产总值2021年达到114万亿元,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比重达18.5%,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到8.1万元,接近高收入国家门槛。(2)制造业规模、外汇储备、谷物总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位。(3)基础设施建设在众多领域走在世界前列。新课导学·预习提示2.国家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1)全社会研发经费居世界第二位,增速明显快于发达国家,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首位。(2)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新课导学·预习提示3.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1)人均预期寿命增长到78.2岁。(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3.5万元。(3)国家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4)我国还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卫生体系,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4.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1)重构人民军队领导指挥体制、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和军事政策制度。(2)全面推进国防科技创新。新课导学·预习提示

[图解历史]综合国力显著提升新课导学·预习提示

[历史纵横]教材P196,结合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取得新进展”,理解其重要意义。提示:维护社会稳定与公平正义、促进经济发展和市场秩序稳定、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保障人权和公民自由、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等。知识点三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推进各项事业新课导学·预习提示学习聚焦:应对各类风险挑战,重点要防控那些可能迟滞或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全局性风险。党和国家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推进各项事业发展。1.外部形势(1)风险挑战:美国单方面执意挑起中美经贸摩擦,对我国进行遏制打压,给我国经济运行带来不利影响。(2)应对:我国采取有力反制措施,坚决捍卫自身合法利益,捍卫自由贸易和多边体制,坚定地站在历史前进的正确一边。新课导学·预习提示2.香港问题(1)风险挑战:2019年6月,香港爆发“修例风波”。(2)应对:中央政府坚定支持香港特别行政区依法打击和惩治暴力犯罪活动;2020年6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国家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香港、澳门发展经济。新课导学·预习提示3.台湾问题(1)风险挑战:2016年民进党上台后,“台独”势力猖獗。(2)应对:中共十九大鲜明地提出,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中共二十大重申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强调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国人来决定。新课导学·预习提示4.公共卫生事件(1)风险挑战: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暴发。(2)应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科学精准防控,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措施,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铸就了伟大抗疫精神。新课导学·预习提示[历史纵横]教材P198,结合教材谈谈你对“中国对全球抗疫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理解。提示: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国率先控制住本土新冠肺炎疫情,保证了14亿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为世界抗疫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中国在做好本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主动向其他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体现了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新课导学·预习提示[知识拓展]伟大抗疫精神及内涵(1)抗疫精神: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2)内涵: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守望相助精神;闻令而动、雷厉风行的英勇战斗精神;顾全大局、壮士断腕的“一盘棋”精神;舍生忘死、逆行而上的英雄主义精神;充满信心、敢于胜利的积极乐观精神。新课导学·预习提示[思考点]教材P198,结合“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谈一谈中国为什么始终不渝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提示:中华民族一贯追求和睦和谐,历来就是爱好和平的民族。近代百年的民族解放斗争,让中国人民对和平安定更为珍视。和平发展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和平发展符合当今世界的潮流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总之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的国家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这符合中国的长远利益,也有助于构建和谐稳定的国际环境。知识点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课导学·预习提示学习聚焦: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就是使中国对外工作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复杂问题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1.理念(1)中国特色大国外交:2014年11月,习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战略思想。新课导学·预习提示(2)人类命运共同体①2013年3月,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首次向国际社会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②2015年9月,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的演讲,全面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内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被写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③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我国宪法序言。新课导学·预习提示2.践行(1)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反对一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以及任何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行径。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2)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3)中国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和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方向。新课导学·预习提示[问题探究]教材P199,结合身边的变化,分析为什么这样说。提示:从新时代十年取得的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进行分析。(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2)中国人民焕发出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推进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3)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成功应对巨大风险挑战,如期实现了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4)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5)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史料中共十八大以来,周边外交的一个巨大进展就是将中亚和东盟确定为两个优先方向,①两个板块,一东一西,一个在海上一个在陆上,体现了周边外交的立体感。②中亚和东盟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两个重点地区,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两个首倡之地。③在经贸合作领域,东盟连续3年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额自建交起已增长100多倍。④地区政策的形成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进展,表明在中国的思维方式里,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互动不再只聚焦于中国自身的利益诉求,而是以整个地区的共同利益为目标。更为关键的是,中国积极参与地区制度化建设,不断深化与周边地区的合作机制。——摘编自方长平等《新时代中国周边外交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成就》教材拓展·素养落实[解读]史料主要分析将中亚和东盟确定为两个优先方向的必要性。①从这两个地区的地理位置,②从两地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关系,③从两地与中国的经济合作,④从中国外交的诉求聚焦的变化及对深化合作机制的追求等角度分析。教材拓展·素养落实【典题试练1】

[2023·浙江7月学考]习近平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上讲道,“5年来,我们同‘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货物贸易额累计超过5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超过600亿美元,为当地创造20多万个就业岗位”。这可以直接说明中国 (

)A.形成了与非洲国家休戚与共、共同发展、文明互鉴的关系B.对控制局部战争扩大、解决地区冲突发挥了积极有效作用C.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D.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动和平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教材拓展·素养落实C[解析]据材料中国同“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货物贸易额累计超过5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超过600亿美元”“为当地创造20多万个就业岗位”可知,“一带一路”平台密切了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经贸联系,共建“一带一路”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故选C项;“非洲国家”不符合题意,2017年时“一带一路”成员国有65个,非洲国家仅有埃及,排除A项;“控制局部战争扩大、解决地区冲突”“和平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侧重政治、外交领域,与“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侧重经济合作不符,排除B、D项。教材拓展·素养落实1.中国农村扶贫工作取得成就的原因(1)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2)国家战略布局的科学精准。(3)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4)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