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繁荣下的危局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程标准: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壹经济发展止萌芽一、经济发展止萌芽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清朝前期玉米、甘薯推广种植图【材料一】自明朝中期起,高产作物玉米、番薯、马铃薯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旱地、山地等处皆可种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增长对土地造成的压力,进一步丰富了农产品结构。农民的家庭生活与商品经济体系的联系日益密切……明朝最高人口数字1.2亿,清朝人口数字相继突破2亿、3亿大关,至鸦片战争爆发时已达4.1亿。——张履祥《补农书》卷上(一)农业发展1.高产粮食作物推广种植丰富农产品结构,大幅提高粮食总产量,缓解土地压力2.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促进人口增长一、经济发展止萌芽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一)农业发展1.高产粮食作物推广种植丰富农产品结构,大幅提高粮食总产量促进人口增长2.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材料二】明朝中期常熟一位地主谭晓,用低价购买了大片空闲的低洼沼泽地,雇佣贫苦乡民加以治理。部分土地被改造为良田,收入大增。所凿水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其余空地种植不同的果木蔬菜,顺便捕捉鸟类和昆虫,此类副产品运到市场,销售所得“视田之入复三倍”。由此,谭晓成功致富。——《中外历史纲要》3.农业经营方式多样化;经济作物品种繁多4.农业种植结构发生变化一、经济发展止萌芽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材料三】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户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明神宗实录》(二)手工业发展【材料四】我吴市民,罔籍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百数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饔飧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蒋以化《西台漫纪》开设工场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自由雇佣劳动计日授值【材料五】人们纺纱、织布已不是停留在自给自足的小农范围,而是将棉纺织品投入市场销售,以获得完纳租税和日用之资,使商品流通得以加强,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陈蕴鸾、曹幸德《明代苏松地区棉纺织业发展考论》投入市场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这一经营方式在明清两朝只出现于局部范围的局部行业,尚不足以成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导向。材料一:

(17世纪初苏州丝织业)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户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明神宗实录》材料二:主要从20世纪50年代展开的这场大辩论,一开始就有一个重大的缺陷,即绕过大前提——什么是“资本主义”的问题而直接讨论所谓“资本主义萌芽”,基本的概念和理论都没有搞清楚,结果出现五花八门的“萌芽论。

——仲伟民《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研

究的学术史回顾与反思》有学者认为,这种生产方式近似于西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早期形态,称之为“资本主义萌芽”(本质不同)。20世纪学术界广泛讨论的重要话题,目前很多学者倾向于不再使用这一概念,但相关历史现象任然值得关注。在明中叶真的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吗?一、经济发展止萌芽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二)手工业发展一、经济发展止萌芽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材料五】在十五六世纪的明朝中期,货币史上发生了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唐、五代以来一直流行于民间的白银,终于取代了明朝政府原来法定的“大明宝钞”,成为通行的主要货币。——袁行霈《中华文明史》(三)商业发展【材料】明清两朝,人口和经济却是在大幅度地扩张。在低价值的铜钱无法满足经济和人口扩张对货币的需要,纸币发行又免不了通货膨胀……也恰在此时,世界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美洲银矿的意外发掘解决了当时中国的货币饥渴问题。——汤金旭、张光:《从纸币帝国到白银帝国——近代中国衰落的货币制度成因》商品经济的发展海外贸易的发展新航路的开辟,白银大量流入原有货币具有劣势白银本身具有货币特点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中外贸易中国处于出超地位,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白银成为市场普遍使用的货币。探究:白银货币化的原因?一、经济发展止萌芽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材料七】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市镇,明代达316个,清代增至479个……这些市镇充斥着牙行、布行与手工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的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材料八】随着南北经济联系的加强和工商业的发展,从明中期到清代,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兼具经济、文化娱乐功能的新型市镇。。到清朝前期,四所规模巨大的专业性市镇——广东佛山镇、江西景德镇、湖北汉口镇、河南朱仙镇合称“天下四大镇”,俨然已成为新兴的城市。——章红妃《明清江南市镇雇佣群体研究》(三)商业发展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出现有利于商业资本的聚集促进全国商业贸易联通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兴起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类别新变化农业手工业商业1.高产粮食作物推广种植【丰富农产品结构,大幅提高粮食总产量,缓解土地压力,促进人口增长,促进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2.农业经营方式多样化;经济作物繁多【促进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引发农业种植结构发生变化】;3.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4.生产区域化;各行业均有进步,部分行业经营方式变化。1.新的经营方式:手工工场的开设;2.新的生产关系:自由雇佣劳动。1.中外贸易中国处于出超地位,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白银成为市场普遍使用的货币(白银货币化);2.出现长途和大额贸易;3.商帮兴盛(南徽北晋);4.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兴起;主体的经济方式、经济政策。不变的是:一、经济发展止萌芽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一、经济发展止萌芽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一)农业发展一、经济发展止萌芽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材料十】在史集中并不乏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积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因此,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和摧毁商业发展的因素。——陈其南在其《明清徽州商人的职业观与家族主义》(四)繁荣悲歌【材料九】相对应于16-18世纪的欧洲商业革命,一些学者认为16-18世纪的中国也发生了一场商业革命……海外白银的大量流入促进了明清社会的白银货币化……中国的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被紧密地联系了起来。但其发展同样受到强大的障碍,最终难以长成一支独立的力量。——张丽《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视角:第一次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欧洲:新航路开辟后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至大西洋沿岸,推动了欧洲的社会转型。明清:规模性的商业经济区域形成,商帮兴起,长途贩运出现,商品经济繁荣,商业市镇增多,农产品商品化水平提高,与世界联系紧密,但最终没有形成社会转型。VS商人资本投入土地,而非再生产社会转型及资本主义萌发发展缓慢思想文化僵化、专制和落后小农经济占压倒性优势(重农抑商政策、生产方式未有根本性变革)专制统治日益僵化西方迅速崛起,进入工业时代;中西力量对比迅速逆转。农业发展手工业发展商业发展商业资本聚集继续投资扩大再生产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义发展路径投资小农经济购置地产小农经济占据压倒优势专制统治僵化,压制社会的进步和转型农耕文明集聚(累积)起来的社会财富,与工业文明创造的社会财富,二者累积的速度与规模,相较而言,无论在总量上和质量上都不能相提并论。

——李学功《被改变的思考》

集中在传统手工业领域一、经济发展止萌芽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四)繁荣悲歌(明清经济发展的局限)

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工商业者阶层壮大,要求反对封建束缚,思想领域开始出现变化。1.经济:生产技术没有重大突破(铁犁牛耕),生产关系未有根本性变革(分散经营、自给自足),小农经济占据优势。2.政治:专制统治阻碍转型。3.思想:程朱理学日益僵化。

纲常礼教重义轻利。4.政策:重农抑商闭关锁国。一、经济发展止萌芽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四)繁荣悲歌(明清经济发展的局限/明清经济发展未能促进中国社会转型的原因)贰承古萌新半理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真理。陆九渊主张先发明本心,而后再博览;朱熹则认为只有先博览,然后才能做到简约。朱、陆二人互相指责,朱熹说陆九渊“太简”,陆九渊说朱熹“支离”。——《朱熹、陆九渊与王守仁理学思想比较:以理、性、心、知四个范畴为中心》二、承古萌新半理论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一)陆王心学南宋

陆九渊二、承古萌新半理论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一)陆王心学【材料十】随着封建制度走向没落,理学已沦变为“游谈无根”,“竭而无余华”完全以抄袭“宋人语录”及“策论”为治学圭臬,严重脱离实际,变成了空疏无用之学,对明清以来的学风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使得一般士人沉湎于空谈心性,不切实际,不谙时务。——王杰:《反省与启蒙:经世实学思潮与社会批判思潮以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群体为例》理学困境,逐渐僵化统治危机个人挫折【材料十一】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之良知,致知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知行不可分作两事。

——王阳明《传习录》宇宙观:良知即天理人生观:“致良知”方法论:“知行合一”评价:①带有主观唯心主义倾向。②陆王心学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③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王阳明明中期,王守仁在南宋陆九渊思想的基础上形成陆王心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认识论

方法论哲学范畴世界本原

实质影响不同点相同点理在心外理在心中格物致知(向外求)致良知、内心反省(向内求)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理是世界的本原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了人的自然欲求;都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性格二、承古萌新半理论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一)陆王心学二、承古萌新半理论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二)李贽【材料十二】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焚书》谓男子之见尽长,女人之见尽短又岂可乎?——《焚书》万世成宪,大半非圣人之言,并非万世之至论。——《藏书》盖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予孔子而后足也。——《焚书》批判理学僵化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影响:①冲击了封建礼教和正统思想,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震动,是我国反封建专制思想的先驱;影响: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二、承古萌新半理论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三)明末清初三大家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读史通鉴》“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批判君主专制主张工商皆本反对君主专制“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日知录》反对君主专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都生逢明清易代之时,都曾参加过抗清斗争,晚年都专注于著书立说共同点:都批判传统主流思想和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思想主张明朝中期王守仁提出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心外无理,良知就是天理;致良知,知行合一,强调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明中后期李贽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明末清初黄宗羲①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称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②反对“重农抑商”,提倡“工商皆本”王夫之①批判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②提出唯物论和辩证法顾炎武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②经世致用唯物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不断变化,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辩证法: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是一种治学思潮,要求将经书研究与社会现实问题联系起来,以解决实际问题,又称经世致用之学。二、承古萌新半理论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三)明末清初三大家①政治因素:君主专制统治加强。②经济因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③阶级因素:工商业者阶层队伍的壮大。④思想因素:宋明理学日益僵化;实行文化专制政策。探究:思想领域出现新变化的背景明末清初三大家思想的评价: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仍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实质)。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升级。对君主专制的抨击,具有早期启蒙性质,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二、承古萌新半理论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材料十三】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具有时代和阶级局限性,未能形成完整思想体系未能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未提出新的社会方案未能推动社会转型【探究】明清批判思想没能实现社会的转型的原因二、承古萌新半理论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文艺领域新变化时间作者代表作品历史地位/意义小说元末明初施耐庵

罗贯中明中期吴承恩清中期吴敬梓曹雪芹

戏曲明汤显祖清孔尚任明清道光《水浒传》《三国志通俗演义》我国最早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开创了章回体的写作体裁。《西游记》神话小说的杰作《儒林外史》讽刺小说的杰作《红楼梦》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也是享誉世界的名著。《牡丹亭》传奇趋向长篇化,情节更加曲折复杂《桃花扇》昆曲长期流行京剧逐渐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二、承古萌新半理论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政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空前强化,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社会危机、社会矛盾加深。经济工商业发展,城市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壮大。社会印刷术、造纸术完善,书坊迅速发展;文化的进一步普及;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根据课本思考点探究明清小说的特点数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