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_第1页
1.1 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_第2页
1.1 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_第3页
1.1 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_第4页
1.1 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法律

与生活民法第一单元

民事权利与义务第二单元家庭与婚姻第三单元就业与创业第四单元社会争议解决第一课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第二课

依法有效保护财产权第三课

订约履约诚信为本第四课

侵权责任与权利界限第五课

在和睦家庭中成长第六课

珍惜婚姻关系第七课

做个明白的劳动者第八课

自主创业与诚信经营第九课

纠纷的多元解决方式第十课

诉讼实现公平正义劳动法诉讼法聚焦公民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法律行为,介绍公民一般的民事权利和义务了解婚姻家庭中的法律关系和法律责任劳动关系的法律保障、社会纠纷的解决机制和法律程序进一步发展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法治意识,提供日常生活中的法律常识知识框架第一课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1.1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第一单元

民事权利与义务一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观看视频,思考民法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一、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①法律是社会生活的重要规范,民法在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就业创业无不需要民法的规范;P2②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能够更好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③民法典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具有里程碑意义。民法典规范各类民事主体的各种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涉及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P31.民法典的地位及作用一、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2.民法的调整范围(适用范围)注:①平等主体是指法律地位平等,没有领导和服从、管理与被管理等的关系,任何一方都不得把自己意志强加给另一方。②主体不平等不适用于民法。如《刑法》、《行政法》、《治安管理条例》等不适用平等主体。注意:①国家机关作为平等主体参与民事活动时也属于民法调整范畴(如:政府与组织或自然人的借款、购买合同)②行使公权力,如收税、罚款,则不归民法【思考】同样是公民与政府:下列两种情境下,二者的是否都是平等的主体关系?情境一:政府通过竞标方式,向A商店采购了一批办公电脑。情境二:由于B商店售卖假冒伪劣商品,政府对其进行了罚款,并吊销其营业执照。是否

2021年12月20日,税务部门发布通报,头部网络主播黄薇(网名:薇娅)偷逃税被罚共计13.41亿元。调查显示,黄薇在2019年至2020年期间,通过隐匿个人收入、虚构业务转换收入性质虚假申报等方式偷逃税款6.43亿元,其他少缴税款0.6亿元,依法对黄薇作出税务行政处理处罚决定,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共计13.41亿元。思考:该案例中税务部门与黄薇之间的关系适用民法调整吗?

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是发生在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税务部门与黄薇之间的关系是行政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不是平等主体间的民事法律关系,不适用民法调整。小试牛刀一、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2.民法的调整范围(适用范围)主体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P3非法人组织:是指不具有法人资格,但能够依法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的组织。如: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律师事务所等P3营利法人非营利法人特别法人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公立学校、公立医院等政府机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自然人:生物意义上的人,(自然人≠公民)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自然人根据年龄和智力状态,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P4民事法律关系注意:法人不是人一、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1)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3.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财产关系人身关系物权、债权、知识产权买卖、借贷、继承、转让、赠与等财产所有财产转移生命、健康、姓名、肖像、名誉等人格利益配偶关系、父母子女关系等等人格关系身份关系是指民事主体之间基于人格和身份形成的与人身不可分割民事法律关系。民事主体之间财产归属和财产流转为主要内容的民事法律关系,它直接以物质利益为内容。注意:其他关系如恋爱关系、行政关系、好意施惠关系、劳动关系、犯罪(刑事法律关系)等民法不调整下列情形分别属于什么关系?适合民法调整吗?小试牛刀1.刘某与前妻因为离婚产生的财产纠纷。

2.小米在微信朋友圈辱骂班上某同学。3.某政府因未能及时偿还银行贷款被银行起诉到法院。4.刘某因邮件在运输过程中丢失,与快递公司产生的纠纷。5.甲公司的生产部门与公司签订了生产责任状。6.丙请求税务机关退还其多缴的个人所得税。7.小张许诺女友求职成功就带其出国旅游。√财产关系√人身关系(名誉)√财产关系(借贷)√财产关(买卖)×劳动关系×行政关系×恋爱关系小试牛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条规定:“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下列事例属于民法调整的是(

)①自然人甲与乙结成的婚姻关系

②张某与好朋友经济上的借贷关系③检察院针对李某涉嫌诈骗案对其提起公诉④某税务机关与自然人丁某之间的税款征收关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③:针对李某涉嫌诈骗案对其提起公诉,属于刑法调整的范围,④:税务机关与自然人丁某是行政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不是平等主体间的民事法律关系,不适用民法调整。A一、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2)构成要素:主体、客体、内容3.民事法律关系①含义:民事主体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民事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组织。②类型: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自然人根据年龄和智力状态,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自合法成立时起到终止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民事主体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类型P4A.成年人(18周岁以上的

自然人)B.16周岁以上且以自己的

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

源的未成年人注意: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进行民事行为。

①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A.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B.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注意:①可以独立进行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②进行的纯获利行为有效。(接受奖励、赠予、报酬)③其行为由法定代理人追认后有效,不追认则无效。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③无民事行为能力人A.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B.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C.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注意:①可进行纯获利行为,实施纯获利益法律行为无效。②其民事行为由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如王某15周岁用200元买了“三年高考五年模拟”等书,是可以独立实施的小试牛刀1.7岁的小学生小美意外获得其舅舅赠予的一套房产下列获利情形是否有效?为什么?2.72岁的王某常年患有老年痴呆,他的大女儿以照顾老人为由,哄骗王某在起草好的遗嘱上签字,获得王某的全部财产。小美仅7岁,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但她进行的纯获利行为有效。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民事行为可其由法定代理人如小美的父母代理实施。王某常年患有老年痴呆,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他实施纯获利益法律行为无效。3.某短视频平台主播向其粉丝索要“打赏”。中学生小明在不足两个月的时间里,将妈妈微信钱包中的10万元陆续转账给该主播。小明未满18岁,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他的父母可以通过法律渠道追回钱款4.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初一学生小明用自己的压岁钱买了一根价值30元的冰淇淋。小明虽未满18岁,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但他可以独立进行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民事权利、民事义务、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P4民事权利:是指民法赋予的民事主体为实现某种特定利益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自由。(是一种事实,要通过参与民事活动才能获得。如:财产权)民事义务:是指民事主体为满足民事权利所保护的利益而依法应当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约束。(例:不能高空抛物;不能盗取别人财产。)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赋予的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有没有,强调资格

→自然人从出生始到死亡止)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法律确认的民事主体通过自己的行为从事民事活动、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能不能,强调能力→受年龄、智力限制)注意:自然人要想以自己的行为独立参加民事法律活动,既要有民事权利能力资格,还应具有民事行为能力。所有的自然人都有民事权利能力资格,但不一定都有民事行为能力例:你不满18周岁,你有买股票的民事权利能力,但你没有买股票的民事行为能力。小试牛刀下列具有民事权利能力的是(

)A.7个月的胎儿 B.满月的婴儿

C.会画画的猩猩D.英雄烈士解析:民事权利能力指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取得民事权利义务责任的资格。民事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7个月的胎儿没有民事权利能力,而满月的婴儿具有民事权利能力,A错误,B符合题意。C:动物不属于民事主体,不具有民事权利能力,C错误。D:死亡的人不具有民事权利能力,D错误。B《民法典》第16条“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2)构成要素:主体、客体、内容①含义: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民事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因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而有所不同。②类型: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因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而有所不同。民事客体A.所有权关系的客体是物。(静态)D.人身关系的客体是人身利益B.债权关系的客体是行为。(动态,财产流转关系,具体行为)C.知识产权关系的客体是智力成果和商业标记前不久北京快侦、快速、快判了一起制作盗版“冰墩墩”、“雪容融”玩偶案,犯罪嫌疑人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上海市也查处了两家违规使用“冰墩墩”形象的蛋糕店,对侵权行为一律“零容忍”。压岁钱归孩子所有。压岁钱借给同学,按时如约归还。在某斗殴案件审理中,法院判决:被告人宁某犯故意伤害罪(生命健康权),判处拘役六个月。小试牛刀1.在某离婚财产纠纷中,法院判决:某房产归女方所有。下列情形中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什么?2.在赵某与王某的债权纠纷中,法院判决:限判决生效后十日内被告归还原告借款。3.在某商标使用纠纷中,法院判决:判决生效之日起甲公司立即停止使用乙公司的注册商标,并连带赔偿乙公司经济损失及维权费用。4.在某斗殴案件审理中,法院判决:被告人宁某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拘役六个月。所有权关系的客体是物债权关系的客体是行为知识产权关系的客体是智力成果和商业标记人身关系的客体是人身利益(2)构成要素:主体、客体、内容①含义: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就是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既是相互对立的,也是相互联系的。往往一方的权利就是另一方的义务,一方的义务就是另一方的权利,二者通常是对等的。内容注意:权利可以放弃,义务必须履行注意:一般来说,民事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是对应的对等的,但有些民事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则并不是对等的,比如赠与关系。例如:某有限责任公司和某银行签订贷款合同贷款50万元。某有限责任公司的权利----获得银行提供的50万元贷款;

义务------承担向某银行还款的义务。某银行的权利------要求某有限责任公司还款的权利;义务------提供某有限责任公司50万元贷款。民事权利体系P5财产权人身权民事权利他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物权债权知识产权股权人格权身份权用益物权所有权生命、健康、姓名、肖像、名誉、隐私等人格利益……担保物权

小柯在某购物平台网购了一双价值2085元的雪地靴,收到货后发现商品质量有瑕疵,便要求换货。卖家一口答应,但小柯寄回商品后,左等右等却等不见新靴子。卖家甚至表示不愿意退回货款。眼见钱财两空,小柯一气之下,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介入调查后,小柯提供了当时保存的聊天记录。经过查证,发现双方之前达成的换货协议成立,人民法院要求卖家立即退款,并对卖家予以相应警告。小珂成功的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思考:请分析本案中涉及的民事法律关系的三个要素。①主体:小柯和卖家。

②客体:一双价值2085元的雪地靴和2085元现金。③内容:小柯与卖家的权利与义务小柯:享有的权利是从卖家换回一双价值2085元的无瑕疵的雪地靴或收到卖家退回的2085元现金;承担的义务是向卖家寄回收到的质量有瑕疵的雪地靴。卖家:享有的权利是从小柯那里收回质量有瑕疵的雪地靴;承担的义务是向小珂提供一双价值2085元的雪地靴或退还2085元现金。小试牛刀

小林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捡到一只皮包,里面装有票据和现金。小林和父母商量后,准备第二天交给老师处理。当晚,电台播出一则寻物启事,失主声明,若有人归还拾到的皮包,愿以500元酬谢。小林心想,自己捡到的皮包可能就是这位失主的。当小林准备把皮包归还失主时,他的父母认为应当向失主收取500元钱,可他觉得,如果收钱就不是拾金不昧了。思考:从法律和道德两个层面,评析事例中小林及其父母的观点。参考角度:1:拾金不昧是道德还是法律要求?2:小林能不能要那五百元酬谢金?3:如果小林归还皮包后,失主变卦不肯付酬金怎么办?探究思考参考角度:1:拾金不昧是道德还是法律要求?2:小林能不能要那五百元酬谢金?3:如果小林归还皮包后,失主变卦不肯付酬金怎么办?①根据民法“拾金不昧”既是道德要求,也是法律义务(若据为己有则构成不当得利)。材料中小林准备把皮包归还失主的行为弘扬了传统美德,凸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符合道德层面的拾金不昧。

②当事人小林接受或放弃酬谢报酬都是行使权利的方式。小林认为拾得他人的物品应不计报酬返还失主说明他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但认为收钱就不是拾金不昧了的想法是不正确的。依法行使权利与拾金不昧的道德要求并不矛盾。

③有明确金额作为报酬的寻物启事,在法律上构成“悬赏广告”,具有法律约束力。小林履行了拾得遗失物的义务人的责任,失主同样也应该履行交付承诺酬金的义务,以保障小林获得酬金的权利,否则视为违约,小林有权主张其获得酬金的权利。探究思考解析:《民法典》第三百一十四条

【拾得遗失物的返还】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第三百一十七条规定:“权利人领取遗失物时,应当向拾得人或者有关部门支付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费用。权利人悬赏寻找遗失物的,领取遗失物时应当按照承诺履行义务。"一、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1)原因:①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②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2)体现:①法中有德:我国民法不仅体现法治理念,而且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法律规范,大力弘扬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维护公序良俗。②德中有法:民法强调独立人格、平等地位,追求权利明确、财产关系稳定与交易安全的社会秩序,凸显了文明、和谐、平等、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4.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P5二解析民法基本原则

小学生童童(7岁)偷偷用压岁钱到某商店以明显高于市场的价格购买了一台游戏机。童童父亲知道后便到商店要求退货,遭到售货员的拒绝,童童父亲将商店告上了法院。。思考: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售货员的做法违反了民法的什么原则?公平原则:售货员无视童童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情况,损害了童童的利益,违反了公平原则。诚信原则:售货员以明显高于市场的价格卖游戏机给小学生,违反了诚信原则。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售货员在家长不在场的情况下卖游戏机给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小学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健康成长,违反了守法和公序良俗的原则。探究思考二、解析民法基本原则民法基本原则是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和司法机关审理民事案件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1.民法基本原则的含义(地位)P6(1)社会成员的私人利益之间以及私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可能形成各种利益冲突。(2)民法规定一系列基本原则,旨在确保各成员合理合法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调整各方之间的利益关系。(目的)2、民法确定基本原则的原因P6二、解析民法基本原则①平等原则: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民法的前提和基础(强调没有特权、没有歧视)②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