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版《马原》 第六章-名词解释_第1页
23版《马原》 第六章-名词解释_第2页
23版《马原》 第六章-名词解释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3版《马原》|第六章——名词解释1.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是指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中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关于改造人类社会的思想体系。它是现代无产阶级先驱者的独立运动的理论表现,是一种不现实的关于改造人类社会的思想体系,也称“乌托邦”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在理论上致力于社会制度的分析,是早期无产阶级意识和利益的先声,反映了早期无产阶级迫切要求改造现存社会、建立理想的新社会的愿望。2.科学社会主义亦称“科学共产主义”。广义为“马克思主义”的同义语。狭义指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科学社会主义是研究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及其相互关系的规律的科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这个特定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亦即研究推翻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指导世界革命进程一般规律的科学。3.一国胜利论即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列宁在《论欧洲联邦口号》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他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就应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列宁的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为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做了理论准备。十月革命的胜利及其后中国等一系列国家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证明了一国胜利论的正确性。4.巴黎公社1871年,巴黎人民通过革命建立起全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巴黎公社是经过民主选举产生的政权机关。它是社会主义开天辟地的试点,被马克思称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公社打碎资产阶级军事官僚机器,废除征兵制,取消旧警察机构、法院、旧的官僚制度和高薪制等。但因缺乏正确和坚强的领导,犯了一系列错误:没有建立工农联盟和发动农民革命,没有及时进攻凡尔赛和坚决镇压反革命,未没收法兰西银行等。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时曾指出:必须用无产阶级专政来代替被打碎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是巴黎公社所提供的最主要的经验。5.第一国际亦称“国际工人协会”。国际性的工人联合组织。其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最高权力机构为代表大会。马克思为它起草了成立宣言和共同章程等重要文件,规定其任务是:团结各国工人,共同行动,保卫工人阶级利益,为完全解放工人阶级并消灭任何阶级统治而斗争。在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导下,它团结了各国的工人阶级队伍,传播了科学社会主义,开展了对各种机会主义和分裂主义的斗争;培养了一批工人运动干部,为欧美各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奠定了基础。6.十月革命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改变了俄国历史的发展方向,用社会主义方式改造俄国的道路,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7.苏联模式苏联模式,即指苏联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的制度、体制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的方针、政策。该模式在当时巩固了社会主义制度,推动了生产力发展,确保了重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这种模式在二战中为苏联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提供了物质和人员保障。但苏联模式的弊端逐步显现,主要是集中过多、管得过死、否定市场的作用,束缚了企业,打击了劳动者积极性。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证明,苏联模式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不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8.战时共产主义战时共产主义又称“军事共产主义”。十月革命后的俄国于一九一八年到一九二年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所实行的经济政策。其目的是为了在当时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动员国内的一切资源供应前线的需要,把全国的经济生活都置于苏维埃政权的控制之下,使之服从保卫苏维埃的利益。9.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在深刻分析俄国当时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形势的基础之上,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创造性地制定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科学政策。新经济政策是对传统的社会主义观念的一种大胆的突破,大大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的影响较为深远的经济改革政策。它所反映的是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这一社会发展规律。新经济政策探索了在小农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和方法,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经验和教训。10.“两个必然”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提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就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两个必然”。“两个必然”的提出极大鼓舞了19世纪末欧洲各国工人阶级,掀起了欧洲大革命。列宁对“两个必然”在落后的东方农业国家如何跨越“卡夫丁”峡谷进行了实践探索,以革命大无畏精神向帝国主义世界宣战,并在帝国主义链条的薄弱环节实现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同时,也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11.“两个决不会”马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