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儿童心理学
项目一心理学与小学儿童心理学目录1心理学与小学儿童心理学概述2小学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3小学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方法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小学儿童心理学的概念,了解小学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技能目标:掌握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能运用各种方法研究小学儿童的心理。
素养目标: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提高对小学儿童心理学的重视程度。心理学与小学儿童心理学概述任务一一、心理学概述任务一(一)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及客观规律的科学。个体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心理活动,形成心理现象,心理学研究者的任务就是将这些简单或复杂的心理现象总结出一定的规律,然后将这些规律应用于现实生活中。(二)研究对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其基本任务就是解释和了解人的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规律,达到预测、指导、控制和调节人的心理行为的目的。(三)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心理学是在思维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合点上形成的一门具有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它与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二、小学儿童心理学概述任务一(一)概念小学儿童心理学是心理科学与小学教育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独立学科。(二)研究内容:1.描述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2.解释和测量小学儿童的个体差异。3.解释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4.探究不同的外在环境对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5.提出帮助与指导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具体方法。小学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二任务二一、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泛指心理操作的加工程序,包括心理事件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加工程序。心理过程相对于个性心理而言,是不断变化的、暂时性的心理现象。大多数心理学家将人的心理过程分为三大部分,即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一)认识过程认识过程又称认知过程,是指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为了弄清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而产生的心理现象,也就是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认识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是人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发展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过程。任务二(二)情感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都属于人的认识过程。在认识基础上产生的喜、怒、哀、乐等态度体验,心理学上称之为情感过程。(三)意志过程人不仅能认识客观事物,并对它产生一定的情感体验,而且还能够自觉地改造客观世界。为了认识和改造世界,人总是主动地确定目标、制定计划,并树立信心,坚持不懈地去战胜困难和挫折,以达到预期的目的,这种心理活动的过程叫做意志过程。认识、情感和意志过程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整体。一般说来,认识过程是情感、意志过程的基础,没有认识,人的情感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任务二二、个性心理个性心理是每个个体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现象,个性是指一个人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性特征,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个性倾向性个体倾向性主要指个体的意识倾向性,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是人的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决定着人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态度的选择。(二)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这是人的个性心理的具体表现,是个体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体现着人的心理的鲜明差异性,是人的多种心理特征的独特组合,是集中反映一个人精神面貌的稳定的类型差异。任务二(三)自我自我即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他人关系的意识,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从意识的活动形式上来看,自我意识表现为具有认知的、情绪的和意志的形式。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的联系非常紧密。心理过程在每个人身上表现时,总具有个人的特点,也就是说,个性心理是通过心理过程形成的。个性心理要通过人的心理过程表现出来,并制约着心理过程的发展。正是因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相互融汇、相互制约,才能形成一个人完整的心理面貌。小学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方法任务三01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是指小学儿童心理学研究要贯彻实事求是的精神,即根据心理现象的本来面貌来研究小学儿童心理的本质、规律与机制。一、研究原则02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是指在研究心理现象时,应把小学儿童的心理作为一个开放的、动态的、整体的系统加以综合考虑,这样才有可能把握各种心理现象之间的本质及其必然联系。任务三0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小学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应从小学教育的实际出发,解决小学教育中的实际问题。
04教育性原则教育性原则是指对小学儿童心理的研究要符合教育的要求,要有利于小学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有利于对小学儿童的教育。任务三二、研究方法任务三小学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描述性研究,它描述小学教育教学活动中发生的特定情境中的事实和关系;另一种是实验性研究,它是指研究者从某种理论或假设出发,为突出研究的自变量,有意地控制某些条件,促使一定的现象产生,然后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得出有关自变量的科学结论。除了这两种方法外,还有测验法和作品分析法。观察法观察法是指研究者在自然情境下,直接观察被试者的行为和行为特征,并予以记录,以便提供可用作分析的素材的一种方法。优点:在自然情境下研究小学儿童的心理,不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正常行为,所得的资料相对真实,比较简便易行。缺点:基本是描述性的,难以让人们对各因素间的关系做出推论,特别是难以锁定行为的起因。(一)描述性研究方法01任务三调查法——访谈法访谈法是通过研究者与被研究者面对面的交流、谈论,从被研究者那里收集到第一手资料的方法。优点:灵活性大、适用范围广;访谈题目基本相同时,可根据回答进行不同的提问。缺点:费时费力,费用开支大;访谈者由于心存顾虑,真实程度会受到限制。02任务三调查法——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法是通过书面形式,由研究人员事先设计问卷,让小学儿童据实报告他们的行为或对所提问题的看法,根据收回的问卷,经过统计处理或文字总结了解小学儿童心理特点或规律的方法。优点:简便易行,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资料与数据,便于统计处理,较易得出结论。缺点:缺乏灵活性,不够深入;对研究者的专业要求高;被调查者可能会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03任务三调查法——个案法个案法实际上是研究方法的综合,是指对一个人或一组人的问题进行研究的方法。研究者的任务是长时间对这个研究对象进行不间断的追踪研究,最后确定其行为发展变化的规律。04任务三实验室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是指在特别创设的情境下,引起或改变一种或几种影响小学儿童心理变化的条件,从而观察小学儿童行为变化的方法。优点:能严格控制和操纵变量,解释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对自变量和因变量能做准确测定,实验结果可以重复且精确度高。缺点:研究情境的人为性,有时难以将结论推广到日常情境中去。(二)实验性研究方法01任务三自然实验法自然实验法是指在儿童日常生活和活动的自然条件下,引起或改变影响儿童的某些条件来研究儿童心理特征的变化。优点:实验寓于小学儿童真实的生活和学习情境中,研究所得到的结果更符合小学儿童实际;结合教育、教学实际,研究结果为教育、教学服务,针对性强。缺点:容易出现不易控制的因素;花费较多,所需技能较复杂。02任务三测验法测验法是指采用一套标准化的测验题目,按规定的程序,对个体心理的某一方面进行测定,然后将测量结果与常模做比较,对儿童心理发展水平或特点作出评定或诊断的研究方法。优点:测验量表的编制严谨科学,便于评分和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有现成的常模可进行直接对比研究。缺点:灵活性较差,对施测者要求高;被试者的成绩可能会受练习和测验经验的影响。03任务三作品分析法作品分析法指通过对被试者创造的作品进行分析来了解其心理过程的方法。由于人们的心理活动总是表现在人们的活动中,而活动的结果往往通过人们在活动中创造的作品反映出来,因此分析这些作品也有利于人们了解其心理结构。通过对作品的心理分析,可以了解小学儿童的观察、记忆、想象和思维的某些过程和特点,也可以作为评定小学儿童兴趣、性格等方面的材料。04任务三小学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课后思考小学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小学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有哪些?Thanks谢谢观看小学儿童心理学
项目二儿童心理发展基本理论目录1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2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3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技能目标:掌握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及发展的动力,能运用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及规律,为儿童设计活动和课程的内容。
素养目标: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相关理论,学会用联系、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任务一一、儿童心理发展的概念和表现任务一(一)概念儿童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连续成长的心理变化过程。(二)表现1.心理活动从简单、具体到复杂、概括和高级。2.心理活动自觉性逐渐加强。3.由笼统、弥散到分化、确定性。二、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任务一(一)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概念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包括儿童生理的年龄特征和儿童心理的年龄特征。1.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往往以年龄为标志一方面,儿童生理年龄是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形成的自然前提。另一方面,儿童心理是在成人的教育影响下,在儿童自己的活动中通过掌握社会知识经验、技能技巧来发展的。2.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形成的由于社会和教育条件的不同,儿童的年龄特征会出现差异。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不是随着年龄增长自发出现的,而是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形成的。任务一(二)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的稳定性和可变性一般来说,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即阶段的顺序,每一阶段的变化过程和速度等大都是稳定的、共同的。由于每个儿童所处环境和所受教育的不同,社会环境和教育在儿童身上作用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因此,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和速度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是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的可变性。01连续性和阶段性连续性是指儿童心理的发展在持续不断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依赖于前一阶段的基础,且后一阶段包括了前一阶段的因素,又为下一阶段做准备。阶段性是指儿童心理每一时期表现出某些稳定的、共同的、典型的心理特征,在心理学上常用心理年龄特征来表示。心理年龄特征是指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共同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三、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02方向性和顺序性一般来说,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既不可逾越,也不可逆转。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但发展的顺序一般不会改变。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基因型在环境的影响下,不断把遗传程序编制显现出来的过程。任务一03不平衡性个体从出生到成熟,不总是等速率直线发展。一方面表现在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速度、发展起止时间、到达成熟时期的不同进程;另一方面表现在同一心理现象在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速度。04差异性心理发展的差异性,是指不同个体在心理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优势领域、心理速度、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别。虽然儿童的发展会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发展的个体差异仍然十分明显,每个人的发展优势、发展的速度、发展的高度往往是千差万别的。这些差异的存在,导致了儿童在心理发展上的差异。任务一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任务二任务二一、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特点是由其心理发展的条件所决定的,生理特别是脑和神经系统的均匀和平稳的发育,构成了小学儿童心理的协调发展。学习成为主导活动,不仅使小学儿童的智力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而且也使他们的社会性和个性获得了迅速的发展。01小学儿童心理发展是迅速的02小学儿童心理发展是协调的03小学儿童心理发展是开放的04小学儿童心理发展是可塑的任务二遗传因素家庭因素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因素任务二二、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任务二三、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一)儿童心理内部矛盾的产生一般认为,在儿童主体与客观事物(客体)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即在儿童不断积极活动的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儿童提出的要求,引起新的需求和儿童已有的心理水平或心理状态之间的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这对内部矛盾,一个是新的需要,一个是原有的心理水平。儿童心理上的需要和原有的水平或状态是统一的、相互依存的,又是互相斗争、互相否定的。新的需要总是否定着原有的心理水平或状态。心理水平提高了,原来的需要也就逐步被否定了,在心理水平或状态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就会不断产生新的需要。任务二(二)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因素——内因,是推动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内部矛盾的运动在任何时候都离不开一定的外因。教育是儿童心理发展最主要的外因,是儿童心理发展最主要的条件。内因和外因共同推动儿童的发展,任何一方面都是不可缺少的。如果只有外因的作用,儿童没有相应的需要,教育就无法发挥作用;如果只有内因,没有适当的教育,儿童的心理也无法得到发展。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任务三一、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任务三(一)发展的实质皮亚杰认为,发展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他既强调内外因相互作用,又强调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心理不断产生量和质的变化。人们把皮亚杰的发展理论称为“相互作用论”。1.动作皮亚杰认为,心理、智力和思维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皮亚杰强调儿童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正是这种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儿童的心理得以不断地发展。而这种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正是通过儿童的动作来完成的,这种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
任务三2.认知结构认知结构也称为“图式”,是用来应对或解释某种经验的有组织的思维或行为模式,皮亚杰认为认知结构是用来解释某种经验的系统。认知结构决定儿童的认知水平,决定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或限度。认知结构随年龄的变化而变化,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认知结构,这体现出认知发展的阶段性。认知结构的基本单位为“图式”,是个体通过组合而形成的思维以及行为的方式,它有助于人们适应外在的环境,并可能表征着行动和经验的某种固定形式。
任务三3.同化与顺应同化与顺应是个体适应环境时,因环境的需要而产生的两种彼此互补的心理过程。同化是指个体将外界信息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的过程,是认知结构不断丰富的过程,也是既有知识的类推运用。顺应是指主体通过调整自己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使其与外界信息相适应的过程。是在既有图式不能直接同化新知识时,个体为了适应环境的要求,主动修改既有图式,从而达到认知目的的心理过程
01感知运动阶段(0~2岁)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只有动作层面上的智慧,而没有表象与运算的智慧。在这个阶段,他们主要是用感知、运动来探索环境,获得关于环境的基本知识,并初步认识动作与效果之间的关系。
02前运算阶段(2~7岁)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已经可以凭借表象来进行思维,开始使用符号代表和理解环境中的事物,符号功能的出现是这一阶段的标志。但是他们的思维仍然是直觉性的,缺乏逻辑并且表现出明显的自我中心特征。特征:自我中心性;泛灵论;相对的具体性;刻板性;不可逆性。任务三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0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已经获得了认知操作能力,并能运用这些重要的新技能思考事物,快速跨越了前运算阶段儿童思维的局限性,具体来说有以下四个方面:思维具有可逆,获得了守恒性;能进行关系推理;去自我中心性;掌握了类包含的概念。
04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上)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经过不断的同化、顺应、平衡,在具体运算思维结果的基础上逐渐出现新的运算结构,即和成人思维接近的、达到成熟的形式运算思维。儿童的思维可以离开具体事物,根据假设将形式和内容分开来进行逻辑推演,解决抽象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具有逻辑性和系统性。
任务三二、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任务三(一)心理发展的实质维果斯基将心理机能分为两种:低级心理机能和高级心理机能。维果斯基认为,心理发展实质上指一个人的心理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低级心理机能,是指依靠生物进化而获得的心理机能,是指个体早期以直接的方式与外界相互作用时表现出来的特征。高级心理机能是社会发展的结果,以人类特有的语言和符号作为中介,受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制约。
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
所谓随意机能,就是指心理活动的引起是主动的、随意的,是由主体按照预定目的而自觉引起的。以抽象符号为中介的高级心理机能
在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组合,形成了间接的、以符号或词为中介的更高级的心理结构。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
抽象概括机能,就是指各种机能由于思维的参与而高级化。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人的意识发展不仅是个别机能由某一年龄向另一年龄过渡时的增长和发展,而且是其个性的增长与发展以及整个意识的增长与发展。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任务三任务三(二)语言与认知的发展维果斯基认为,语言在认知发展中有两个主要作用:第一,在文化传承中,语言是成人把有价值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传递给儿童的主要工具。第二,语言本身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思维工具,可以促进以后的认知发展。
皮亚杰的观念皮亚杰认为,要把处在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跟自己讲话的自言自语称为自我中心言语,即讲话不指向任何特定的人,也不会为了使同伴理解做任何有意义的调整。皮亚杰认为这只是儿童对事物认知思维的一种表达方式,仅仅反映了儿童正在进行着的心理活动,对认知发展的作用很小,与思维发展没有必然的联系。
维果斯基的观念维果斯基认为,儿童的这种自言自语的行为并不会随时随地发生。他发现儿童在试图解决问题或完成有目的的活动时,特别是在遇到困难时,这种“与自己对话”的行为出现得更多,也更加频繁。这种现象说明,儿童是在通过自言自语帮助自己思考,以求解决问题。任务三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任务三(三)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维果斯基认为,儿童真正有价值的重要发现是在与教师或指导者的交流和合作中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动作等来传递信息,儿童不断地去理解教学内容,然后将这些信息内化,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在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方面,维果斯基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观点:最近发展区、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学习的最佳时期。
任务三1.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现有发展水平,即由儿童已经完成的、一定发展系统的结果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即将到达的发展水平,即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别人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与儿童在成人的指导下所能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往往存在差距,这一段距离或差距,就称为最近发展区。
任务三2.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维果斯基指出,面向儿童发展的“昨天的教学”是没有积极作用的,它不会引起发展过程,只是充当发展的尾巴。所以,教学应面向儿童未来的发展可能,他提出“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主张教学内容应该略高于儿童现有的水平,这样教学才能促进发展。3.学习的最佳时期维果斯基认为,发挥教学最大作用的途径就是抓住“学习的最佳时期”。他认为儿童在学习任何内容时都有一个最佳年龄,如果脱离了最佳年龄,过早或过迟的学习都不利于发展,会造成儿童智力发展的障碍。因此,开始某一教学必须以儿童的成熟发育为前提,要在相应的关键期内进行,走在心理机能形成的前面。
任务三(四)认知发展的内化说内化说是维果斯基心理发展观的核心思想,他用内化说来解释人类高级心理机能的形成,即“一切高级心理机能都是内化了的社会关系”。他认为人类的高级心理机能起源于外部活动,然后才内化为个人内部的心理机能。他指出教学的最重要的特征是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这一事实,也就是教学激起与推动儿童一系列学习的发展过程,从而使儿童通过教学将全人类的经验内化为自身的财富。
三、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任务三埃里克森认为,考察儿童发展,要同时考虑生物学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儿童的自我是一种独立的力量,其作用在于帮助个体适应社会,儿童逐渐形成的自我,在儿童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起着中和作用。儿童心理发展阶段,是儿童按照某一方式被社会化的结果。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与社会环境普遍存在冲突,即儿童自我心理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矛盾,也叫心理社会危机。
01婴儿期(0~1岁)婴儿期的任务是满足个体基本生理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如果需要得到满足,婴儿就会对周围世界,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蒸锅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2024年度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及运营合同
- 轴间隙测试仪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自行车用驮篮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2024年度光学仪器玻璃制造与安装合同
- 健身用拉筋板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血管加压药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2024年度版权许可使用合同termsandconditions
- 2024年度便利店财务管理加盟合同
- 自行车车把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资料台账
-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传感器制作
- 10以内加减法口算题(13套100道题-可直接打印)
- 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最新投标书密封条
-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卷
- 汽车维修价格表格模板
- 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教案
-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解读.ppt
- 科学课程中的概念教学浅探
- 施工单位资质报审表(共4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