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建平县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语文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5.本卷主要考查内容: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二单元,古诗词诵读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我昨天刚握过世界女子壁球冠军的手,她把她的微生物组传给我,现在我又把它传给了你。"吉尔伯特一边说,一边和我握手。

“凭借这双手我就能变成壁球‘高手’了吗?”我问道。

“只是右手而已,"他说,“如果你是左撇子的话,我只好说声抱歉啦。”

我们与猎狗、大象和獾一样,会把细菌的气味释放到周围的空气中,其实我们也释放了细菌本身。我们所有人都在不断地向外界播撒自己的微生物。坐在吉尔伯特的车上,我会把微生物留在车座上。现在我靠在他的厨房料理台上,在上面留下了微生物,其中写满了我的信息。为了分析这些信息,吉尔伯特最近擦拭了家里的开关、把手、厨房料理台、卧室地板。他的研究团队招募并培训了六组家庭。这项名为“家庭微生物组计划"的研究表明,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微生物组,这些微生物来自其家庭中的每个人。人们手上的微生物会附着在开关和把手上,脚上的微生物会覆满地板,皮肤里的微生物则蹭上了厨房台面。所有这一切都以惊人的速度发生。其中三名志愿者在研究过程中变更了住处,而他们的新住所也迅速有了老房子里的微生物特征,即使换到了酒店房间也是如此。在进入新地方的24小时内我们自己的微生物便覆盖了这个地方,使其成为自身的映射。当别人试图让你觉得“宾至如归”时,人们真的都没有什么自主权,因为微生物会首先帮我们制造一个“家"。

我们也会改变室友身上的微生物。吉尔伯特的团队发现,同居一室的不同人,彼此之间所分享的微生物要多于分开居住的人,而一对夫妇在微生物层面也更相似。如果家里养狗的话,微生物之间的连接还会增强。狗把微生物从户外带入室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大的物种库,丰富了家庭微生物组。他们做了一个实验:把这些与狗相关的尘埃中的微生物喂给小鼠,发现这些啮齿动物变得对各种过敏源都不那么敏感。这些灰尘大餐让小鼠的肠道增加了一百多种细菌,且其中至少有一种可以保护小鼠免受过敏源侵害。

团队中的生态学家杰西卡·格林对漂浮在医院普通病房内的微生物进行了研究。我原本以为室内空气中的微生物群落是室外空气中微生物群落中的“子集”,“他说,“然而真相让我大吃一惊。二者之间很少甚至没有重叠的部分。室外空气中充满了来自植物和土地的无害微生物,室内空气中则含有大量不成比例的潜在病原体,主要来自患者的口腔和皮肤。"可以说,患者把自己浸泡在了“自己的有害微生物汤”里,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方式很简单:开窗通风。新鲜空气会带来无害的环境微生物,占据病原体的生存空间。但是医院特意把微生物引入病房的想法与我们惯常认为的保持医院卫生存在矛盾。

我们一直试图从建筑物和公共空间中排除微生物,但也许是时候欢迎它们光临了。2014年,格林的团队参观了一栋闪亮而崭新的大学建筑,他们从教室、办公室、卫生间等300个场所收集灰尘样本。分析表明,许多设计会影响灰尘中的微生物,比如房间的大小、房间之间的联通关系、被占用的频率、通风方式等。几乎每种建筑系统设计选择都会影响建筑物中的微生物生态,从而影响居住者的微生物生态。或者正如温斯顿·丘吉尔说过的:“我们塑造了建筑,而建筑也塑造了我们。"格林认为,通过“生物信息化设计”可以控制这个过程。同样,我们可以在其他领域看到类似的实践。农民可以在田垄边缘种一排野花,从而增加投粉昆虫的数量。格林希望找到类似的建筑设计窍门,从而提高有益微生物的多样性。

吉尔伯特同意格林的想法,而他有着更宏伟的计划。他想在建筑物内“播种"细菌,而不是直接喷洒或涂抹在墙壁上。他在建筑师赞助的几件作品中精心设计了新风系统,使流经它们的空气会穿过一面种满绿植的墙壁,绿植捆满了微生物小球,小球上密密麻麻地分布着微小的裂缝和凹点。这些小球在充满有益细菌并能滋养细菌的营养液内浸泡过:这不仅是一道养眼的景观,同时也可以过滤空气。

另外最重要的是,他还组织了地球微生物组计划。该团队正在接触研究海洋、草原、洪泛区的科学家,试图说服他们共享样本和数据。团队的终极目标是通过给定温度、植被、风速和光照条件等基本变量来预测生活在某个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种类。他们最近甚至到白宫请愿,希望推动各方的协调,促成不同领域间科学家的合作,能开发出用于微生物组研究的更好的工具。

是时候思考微生物应用的更大的图景了!参与研究的家庭已经同意让研究人员擦拭他们的房子;水族馆的经理能够像关心他们的宝贝海豚一样,关心水族箱中的隐形生命;医院也在认真考虑往墙壁上添加,而不是消灭微生物……人们迎来了新时代的开端,大家终于准备好去拥抱这个充满微生物的世界!

(摘编自埃德·扬《我包罗万象》,郑李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微生物会首先帮我们制造一个‘家’”,指的是在我们的心理适应新住所之前,我们携带的微生物已经先行占领了这个新的住所。

B.“狗把微生物从户外带入室内”,意味着一个家庭在养宠物之后,可能会因为宠物而拥有更多的微生物物种,丰富微生物组。

C.“室内空气中的微生物群落是室外空气中微生物群落中的‘子集’”,指户外空气中的微生物群落包含了医院普通病房室内空气中的微生物。

D.“他想在建筑物内‘播种’细菌”,指的是让空气穿过微生物小球,利用小球上密密麻麻的微小的裂缝和凹点来吸附污染物,过滤空气。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养宠物的家庭比不养宠物的家庭拥有更多的微生物物种。

B.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会拥有与其他成员相似的微生物组。

C.接触更广泛的微生物可以有效抑制人体自身过敏性炎症。

D.医院特意设法把微生物引入病房的想法其实是有道理的。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微生物应用更大的图景”的一项是(3分)()

A.应用于生活领域:通过开窗通风来减少教室内的潜在病原体,保障师生健康。

B.应用于司法领域:通过提取嫌疑人留下的微生物痕迹对他们进行追踪和抓捕。

C.应用于医疗领域:通过增加或者减少体内的微生物种类来提高人类健康水平。

D.应用于建筑领域:通过改变建筑物的设计来改善人类居住环境的微生物生态。

4.下面的图表梳理了吉尔伯特研究团队的研究计划及其目的,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图表中,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家庭微生物组计划;②将无害微生物引入普通病房,助力患者康复;

③通过建筑设计,提高有益微生物多样性;④促成科学家合作,预测生态系统微生物。

A.②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③D.④①②③

5.为保证知识传播的准确科学,表达应做到严谨客观。而本文以对话开篇,以抒情笔调结尾,这样处理是否合适?请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七根火柴

王愿坚

天亮的时候,雨停了。

草地的气候就是怪,明明是月朗星稀的好天气,忽然一阵冷风吹来,浓云像从平地上冒出来的,霎时把天遮得严严的,接着,就有一场暴雨,夹杂着栗子般大的冰雹,不分点地倾泻下来。

卢进勇从树丛里探出头,四下里望了望。整个草地都沉浸在一片迷蒙的雨雾里,看不见人影,听不到人声。被暴雨冲洗过的荒草,像用梳子梳理过似的,光滑地躺倒在烂泥里,连路也给遮没了。天,还是阴沉沉的,偶尔有几粒冰雹撒落下来,打在那浑浊的绿色水面上,溅起一撮撮浪花。他苦恼地叹了口气。因为小腿伤口发炎,他掉队了。两天来,他日夜赶路,原想在今天赶上大队的,却又碰上了这倒霉的暴雨,耽误了半个晚上。

他咒骂着这鬼天气,从树丛里钻出来,长长地伸了个懒腰,一阵凉风吹得他冷不丁地连打了几个寒战。他这才发现衣服已经完全湿透了。

“要是有堆火烤,该多好啊!"他使劲绞着衣服,望着那顺着裤脚流下的水滴想到。他也知道这是妄想——不但是现在,就在他掉队的前一天,他们连里已经因为没有引火的东西而只好吃生干粮了。可是他仍然下意识地把手插进裤袋里。突然,他的手触到了一点黏黏的东西。他心里一喜,连忙蹲下身,把裤袋翻过来。果然,在裤袋底部粘着一小撮青稞面粉;面粉被雨水一泡,成了稀糊了。他小心地把这些稀糊刮下来,居然有鸡蛋那么大的一团。他吝惜地捏着这块面团,一会儿捏成长形,一会儿又捏成圆的,心里不由得暗自庆幸:“幸亏昨天早晨我没有发现它!”已经是一昼夜没有吃东西了,这会儿看见了可吃的东西,更觉得饿得难以忍受。他正要把它送到嘴边,蓦地听见了一声低低的叫声:“同志!——"

这声音那么微弱、低沉,就像从地底下发出来的。他略略愣了一下,便一瘸一拐地向着那声音走去。卢进勇蹒跚地跨过两道水沟,来到一棵小树底下,才看清楚那个打招呼的人。他倚着树根半躺在那里,身子底下贮满了一汪浑浊的污水,看来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挪动了。他的脸色更是怕人,被雨打湿了的头发像一块黑毡糊贴在前额上,雨水沿着头发、脸颊滴滴答答地流着。眼眶深深地塌陷下去,眼睛无力地闭着,只有腭下的喉结在一上一下地抖动,干裂的嘴唇一张一合地发出低低的声音:“同志!——同志!——”

听见卢进勇的脚步声,那个同志吃力地睁开眼睛,习惯地挣扎了一下,似乎想坐起来,但却没有动得了。

卢进勇看着这情景,眼睛像揉进了什么,一阵酸涩。在掉队的两天里,他这已经是第三次看见战友倒下来了。“这一定是饿坏了!"他想,连忙抢上一步,搂住那个同志的肩膀,把那点青稞面递到那同志的嘴边说:“同志,快吃点吧!”

那同志抬起一双失神的眼睛,呆滞地望了卢进勇一眼,吃力地抬起手推开他的胳膊,嘴唇翕动了好几下,齿缝里挤出了几个字:“不,没……没用了。"

卢进勇的手停在半空,一时不知怎么好。他望着那张被寒风冷雨冻得乌青的脸,和那脸上挂着的雨滴,痛苦地想:“要是有一堆火,有一杯热水,也许他能活下去!”他抬起头,望望那雾蒙蒙的远处,随即拉住那同志的手腕说:“走,我扶你走吧!"

那同志闭着眼睛摇了摇头,没有回答,看来是在积攒着浑身的力量。好大一会儿,他忽然睁开了眼,右手指着自己的左腋窝,急急地说:“这……这里!”

卢进勇惶惑地把手插进那湿漉漉的衣服。这一刹那,他觉得那同志的胸口和衣服一样冰冷了。在那人腋窝里,他摸出了一个硬硬的纸包,递到那个同志的手里。

那同志一只手抖抖索索地打开了纸包,那是一个党证。揭开党证,里面并排着一小堆火柴,焦干的火柴。红红的火柴头簇集在一起,正压在那朱红的印章的中心,像一簇火焰在跳。

“同志,你看着……"那同志向卢进勇招招手,等他凑近了,便伸开一个僵直的手指,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拨弄着火柴,口里小声数着:“一,二,三,四……”

一共只有七根火柴,他却数了很长时间。数完了,又询问地向卢进勇望了一眼,意思好像说:“看明白了?"

“是,看明白了!”卢进勇高兴地点点头,心想:“这下子可好办了!"他仿佛看见了一个通红的火堆,他正抱着这个同志偎依在火旁……

就在这一瞬间,他发现那个同志的脸色好像舒展开来,眼睛里那死灰般的颜色忽然不见了,爆发着一种喜悦的光。只见他合起党证,双手捧起了它,像擎着一只贮满水的碗一样,小心地放到卢进勇的手里,紧紧地把它连手握在一起,两眼直直地盯着他的脸。

“记住,这,这是,大家的!”他蓦地抽回手去,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用尽所有的力气举起手来,直指着正北方向:“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带给……"话就在这里停住了。卢进勇觉得自己的臂弯猛然沉了下去!他的眼睛模糊了。远处的树、近处的草,那湿漉漉的衣服、那双紧闭的眼睛……一切都像整个草地一样,雾蒙蒙的。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擎着,像一只路标,笔直地指向长征部队前进的方向……

这以后的路,卢进勇走得特别快。天黑的时候,他追上了后卫部队。

在无边的暗夜里,一簇簇的篝火烧起来了。在风雨中、在烂泥里跌滚了几天的战士们,围着这熊熊的野火谈笑着,湿透的衣服上冒着一层雾气,洋瓷碗里的野菜“噬——噉——”地响着……

卢进勇悄悄走到后卫连指导员的身边。映着那闪闪跳动的火光,他用颤抖的手指打开了那个党证,把其余的六根火柴一根根递到指导员的手里,同时,又以一种异样的声调在数着:

“一,二,三,四……"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既交代了时间、天气,也陈述了卢进勇行程耽误的原因,推动了情节发展。

B.“一会儿捏成长形,一会儿又捏成圆的”表现了卢进勇过分爱惜面团,可见艰难之中食物的珍贵。

C.“卢进勇的手停在半空"说明他认同无名战士的话,食物对一个垂死之人已经没有用处了。

D.“他的眼睛模糊了”说明此时卢进勇悲痛难忍,这与后文“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并不矛盾。

7.关于文中卢进勇赶上后卫部队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卢进勇走得特别快不是因为小腿伤口好转了,而是因为受无名战士的精神鼓舞,无畏向前。

B.篝火、谈笑、野菜描绘了一幅风雨后的安适画面,是为了烘托卢进勇转交火柴时的沉痛心情。

C.天黑时追上了后卫部队一面说明他走得很快,只一天就追上了;另一面说明他没有落下太远。

D.小说结尾部分在情节上与前文相呼应,如“他追上了后卫部队”,使文章内容完整,结构严谨。

8.小说中有两处数火柴的情节,卢进勇和无名战士在数数时的心理有何异同?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概括。(5分)

9.有评论家认为,本文作者借鉴了雕塑和抒情诗的创作艺术,使小说人物有雕塑的分明线条,也使主题有抒情诗的深远意境。请结合文本举例说明。(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哀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之急者,莫大乎使民富且寿也。"公曰:“为之奈何?”孔子曰:“省力役,薄默敛,则民富矣;敦礼教,远罪疾,则民寿矣。"公曰:“寡人欲行夫子之言,恐吾国贫矣。”孔子曰:“《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未有子富而父母贫者也。"

卫灵公问于孔子曰:“有语寡人曰:‘有国家者,计之于庙堂之上,则政治矣。’何如?”孔子曰:“其可也。爱人者,则人爱之;恶人者,则人恶之;知得之己者,则知得之人。所谓不出环堵之室而知天下者,知及己之谓也。"

孔子见宋君,君问孔子曰:“吾欲使长有国而列都得之,吾欲使民无惑,吾欲使士竭力,吾欲使日月当时,吾欲使圣人自来,吾欲使官府治理。为之奈何?”孔子对曰:“千乘之君,问丘者多矣,而未有若主君之问问之悉也,然主君所欲者尽可得也。丘闻之,邻国相亲,则长有国;君惠臣忠,则列都得之;不杀无辜,无释罪人,则民不惑;士益之禄,则皆竭力;尊天敬鬼,则日月当时;崇道责德,则圣人自来;任能黜否,则官府治理。"宋君曰:“善哉!岂不然乎?寡人不佞,不足以致之也。”孔子曰:“此事非难,唯欲行之云耳。"

(节选自《孔子家语·贤君》)

材料二:

圣人见本然之政,知必然之理,故其制民也,如以高下制水,如以燥湿制火。故曰:仁者能仁于人而不能使人仁义者能爱于人而不能使人爱。是以知仁义之不足以治天下也。圣人有必信之性,又有使天下不得不信之法。所谓义者,为人臣忠,为人子孝,少长有礼,男女有别;非其义也,饿不苟食,死不苟生。此乃有法之常也。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则已矣。

(节选自《商君书·画策》)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仁者A能仁B于人C而不能使D人仁E义者能F爱于人G而不能使H人爱。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急,紧急,急迫,与“林教头是个性急的人”中“急"的含义不同。

B.计,谋划,盘算,与《六国论》“至丹以荆卿为计”中“计"含义不同。

C.善,好,与《大学之道》“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中“善"用法相同。

D.苟,随便,苟且,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中“苟"含义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面对鲁哀公的问询,孔子的建议是让民众富裕且长寿。鲁哀公却因为国家贫穷而不想做,孔子顺势指出,百姓富裕了,国家也会富裕。

B.孔子对卫灵公的问题,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否定,而是委婉说出了自己的谏言:单纯在朝堂上策划是治理不好国家的,还要爱人和懂得反省。

C.作为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君,宋国君主对治国的事问得比任何人都详细。针对宋国国君的谦虚,孔子鼓励他说,只要想做就都可以做到。

D.材料二以利用高低地势控制水流和用易燃物品的干湿来控制火来设喻,形象地指出,圣人治理百姓,就应当明白政治的准则和社会发展规律。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省力役,薄赋敛,则民富矣;敦礼教,远罪疾,则民寿矣。(4分)

(2)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则已矣。(4分)

14.两则材料都涉及为政问题,它们的观点有何不同?请概括作答。(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①

韦应物

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

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

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风。

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②与心同。

【注】①韦应物于大历八年(773)秋冬之间[在“安史之乱”(755—763)之后十年],曾南下江淮,准备到广陵(今江苏扬州)去谋事。在广陵盘桓了八九个月,一事无成,于大历九年(774)秋天,怀着怅然若失的心情北归,在淮水边上遇见了过去在洛阳的同僚李主簿,写下了这首七律。②《庄子·列御寇》中有“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之语。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首联照应了诗题,“路向东”“大河通"表明了诗人的行踪。

B.“乱流”表面写流水在夕阳映照下起伏不定,实则表现内心之乱。

C.颈联中“孤村"一词,表现出安史之乱后伊水岸边残破萧条的景象。

D.本诗是诗人即景抒怀之作,写给僚友以表旅途之苦与思念之意。

16.简要说说你对“扁舟不系与心同”一句的理解。(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将进酒》中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2)《将进酒》中表现诗人对封建统治阶级埋没人才的揭露,诗人不再抱有幻想、逃于酒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3)《将进酒》中表现诗人对权贵的否定,又无法改变现实,以消极的办法反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4)《春江花月夜》中写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闪烁,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5)《春江花月夜》中诗人以白云、青枫浦托物言情,写出游子像一片白云般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上独自忧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6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一年一度的牡丹花节,将______的游客汇聚于洛阳。人们穿着汉服,乘着诗兴,徜徉于牡丹花中、洛桥月下,远眺于明堂之上、丽景门前,仿佛穿越回了大唐盛世的繁华东都。马蹄声在洛阳道上轻快响起,驼铃声在东城的铜驼陌上悠然回荡,空渺的梵音在白马寺久久萦绕,而美妙的词章自诗人们的绣口中徐徐地吐出。气势磅礴的唐朝、宏伟浪漫的洛都、才华横溢的诗人,共同构成了一个时空交错的梦幻境界,令人______。我在牡丹花的香气中沉醉迷失,我在唐诗的意象中消除思虑。①我依稀看到盛世故都的朦胧身影,看到诗人激情澎湃的可爱形象。

②诗豪刘禹锡是位个性十足的诗人,被贬谪于巴山楚水二十三年之久,后回到洛阳终老。“庭前芍药妖无格”“唯有牡丹真国色”,正因为他______,所以看不上妖娆谄媚的芍药,对大气端庄的牡丹情有独钟。常与刘禹锡唱和的白居易,也在洛阳终老,他在香山的隐居之所正对着龙门石窟,旁边就是香山寺,风景秀丽,恬静宜人。③牡丹花会的盛况从古延续至今:④古代时人们会为牡丹花而“疯狂”;如今的牡丹花会期间,也是摩肩接踵,人如潮涌,人们如痴如醉,情迷于牡丹的国色天香之中。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五湖四海梦寐以求恃才傲物B.络绎不绝心驰神往恃才傲物

C.五湖四海心驰神往傲骨铮铮D.络绎不绝梦寐以求傲骨铮铮

19.下列句子中的“自"与文中加点的“自”,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他自北京出发,在火车上好几天。B.我们要自力更生,不能指望别人。

C.两人久别重逢,自有许多话说。D.公道自在人心,大家早晚会知道。

20.“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这两句古诗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3分)()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中国的知识分子向来有从军报国的优良传统。春秋时的先轸、孙武,汉代的班固、班超,三国时的周瑜、陆逊,西晋时的杜预、刘琨,宋代的辛弃疾、岳飞等,这些赫赫有名的将领,皆为书生出身。他们或发出“大丈夫安能久事笔砚间乎”的豪言壮语;或在关键时刻投笔从戎,做出“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人生选择;或立志“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或以无畏的战斗“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近代国家危难之际,大批学生走出校园,寻找救亡之路。他们抱着“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要爬到延安城”的决心,冲破国民党设置的一个个关卡,义无反顾地“到延安去,到抗日前线去"。抗美援朝期间,全国的大学生、中学生高呼着“为祖国和人民建功立业的时机到了”,纷纷报名参军。仅从1950年年底到1951年年初,全国各地参加报名的学生就多达58万,实际入伍10多万人。这次知识青年从军潮,我军的文化结构得以大大改善,有力地促进了我军各技术兵种部队的发展和建立。新时代要实现强军目标,必须实施科技强军、人才强军战略。大学生纷纷走入军营,他们脚踏实地,不好高骛远,在实干中增长才干、创造业绩,为提高部队战斗力做出应有的贡献。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他们在书写文化史上的许多壮美篇章的同时,也创造出了军事史上辉煌的业绩。

B.他们在创造出军事史上辉煌业绩的同时,也书写出了文化史上的许多壮美篇章。

C.军事史上的辉煌业绩由他们创造,文化史上的许多壮美篇章同时也由他们书写。

D.文化史上的许多壮美篇章由他们书写,军事史上的辉煌业绩同时也由他们创造。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是1917年周恩来东渡求学时的立志豪言。“面壁”需内敛、沉潜,“破壁"要敢于突破、创新。

作为青少年的你,对“面壁”“破壁"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结合你的体验和感悟,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建平县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D(D.“利用小球上密密麻麻的微小的裂缝和凹点来吸附污染物”错误。应是利用微生物来过滤空气。)

2.C(C.“有效抑制人体自身过敏性炎症"错误。“抑制过敏性炎症”只是在小鼠实验中得到的结论,并不一定适用于人类。)

3.A(A.“通过开窗通风来减少教室内的潜在病原体"是已经实现的应用图景,不是“更大的图景”。)

4.B(依据图中“促进家人健康,研究家庭微生物组"可知,①处可填:家庭微生物组计划。依据“患者把自己浸泡在了‘自己的有害微生物汤’里,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方式很简单:开窗通风。新鲜空气会带来无害的环境微生物,占据病原体的生存空间”可知,②处可填:将无害微生物引入普通病房,助力患者康复。依据“格林希望找到类似的建筑设计窍门,从而提高有益微生物的多样性"可知,③处可填:通过建筑设计,提高有益微生物多样性。依据“该团队正在接触研究海洋、草原、洪泛区的科学家,试图说服他们共享样本和数据……他们最近甚至到白宫请愿,希望推动各方的协调,促成不同领域间科学家的合作,能开发出用于微生物组研究的更好的工具”可知,④处可填:促成科学家合作,预测生态系统微生物。)

5.恰当。①科普作品传播和识,既要科学严谨,也要生动通俗。②开头的对话描写,借吉尔伯特和“我"开玩笑,传达了“我们会向周围释放自身携带的微生物”的观点,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可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③结尾运用抒情笔调,热切展望了微生物应用的更大的图景,能感染读者,引发共鸣。(每点2分,只答“恰当"而没有具体分析不得分)

6.C(“卢进勇的手停在半空”是因为他认为相比食物,无名战士更需要的是热水、温暖,现在的他因无法满足而感到失措。)

7.B(篝火、谈笑、野菜的场面描写是为了说明无名战士在生命垂危之际保存下来的七根火柴发挥了巨大作用。)

8.同:两人内心都有对火柴的珍视和面对严峻形势的沉重。(2分)

异:无名战士心怀能为长征队伍带来温暖和生存的希望;(1分)卢进勇内心有着对无名战士牺牲的沉痛,对战士无私精神的崇敬,及完成战士遗愿的欣慰。(2分)

9.雕塑的分明线条:①无名战士那只高高擎起的紧握着党证和火柴的手指向长征方向,运用神态描写,线条分明,像一尊塑像,威严、刚劲。②无名战士被雨水打湿了的头发,滴着雨水的脸颊,深深下陷的眼眶和干裂的嘴唇,运用肖像描写,使无名战士那生命垂危、饥寒交迫的形象如一人物雕塑,线条分明地跃然纸上。③卢进勇连忙抢上一步,搂住那个同志的肩膀,把那点青稞面递到了那同志的嘴边,运用动作描写,使红军战士团结友爱,关心他人远胜于自己的形象呼之欲出,宛如雕塑。(3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抒情诗的深远意境:①卢进勇映着火光转交“其余的六根火柴”,象征着革命精神的传递,激情饱满,寄寓深远。②在小说结尾,通过描写在无边的黑夜中燃起篝火,欢笑的战士群像,寄寓了革命火种必将燎原的革命乐观主义信念。(3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10.CEG(句中第二个“仁”是动词,其宾语是“人";因此C处断开;“人仁”是“使"的宾语,在E处断开;“爱于人”中,“爱"是谓语动词,宾语是“人”,因此在G处断开。)

11.C(A项,紧急/着急。B项,谋划/策略。C项,两个“善"的用法不同。前者是形容词,表示对某种观点、言论的肯定评价;后者是名词,用于描述一种极致的、理想的状态或境界。D项,随便,苟且/如果。)

12.A(“鲁哀公却因为国家贫穷而不想做”理解不当,原文说的是“寡人欲行夫子之言,恐吾国贫矣”,意思是想做,却又担心国家会贫穷。)

13.(1)减少劳役,减轻赋税,民众就会富裕;敦促礼仪教化,远离罪恶疾病,民众就会长寿。(“薄”“远"寿”各1分,句意1分)

(2)圣明的帝王不重视道义而重视法律,而且法律必定要严明,君主的命令一定要贯彻执行,那就可以了。(“贵"明”“行"各1分,句意1分)

14.材料一强调国君要实行仁政;(2分)材料二则强调以法律治理国家。(1分)(意思对即可)

15.D(“以表旅途之苦与思念之意”分析不当,从诗中看不出“旅途之苦与思念之意”,更多的是表达诗人对自己仕途的思考。)

16.①本句字面意思是:我的心思就像不拴系的小船随波逐流。②这句诗借庄子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超脱境界的追求。③同时也表现诗人感到一事无成而怅然若失之情。(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7.(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3)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4)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5)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18.C(第一空,根据语境应是将各地游客汇聚到洛阳,填“五湖四海”合适,排除B、D;第三空,应填与“妖娆谄媚"意思相反的成语,“傲骨铮铮”合适,排除A、B。)

19.A(文中的“自"为介词,从;A项,介词,从;B项,代词,自己;C项,副词,自然;D项,副词,自然。)

20.D(④处语境强调古人痴迷牡丹,为牡丹而“疯狂”,符合诗句的意思。)

21.B(上文陈述的主语为“他们”,后文应该保持一致,排除C、D。该处为段尾总结句,按照文段的叙述逻辑,他们首先作为军事将领,创造了丰功伟绩,然后才作为文学家,在文学史上书写了许多壮美篇章,排除A。故选B。)

22.这次知识青年从军潮,大大改善了我军的文化结构,有力地促进了我军各技术兵种部队的建立和发展。(每处2分。一是结构混乱,“这次知识青年从军潮,我军的文化结构得以大大改善”中途易辙,应改为“这次知识青年从军潮,大大改善了我军的文化结构”,或“这次知识青年从军潮,使我军的文化结构得以大大改善”。二是“发展和建立"语序不当,应先“建立”后“发展"。)

23.【写作指导】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本题要求围绕“面壁”和“破壁"展开思考和论述。题目材料分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的内容是周恩来东渡求学时,为救国图强而立下的壮志——“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本句话为引子,不是立意的根本所在。第二个层面的内容是进一步展开阐释“面壁"与“破壁”的内涵,是立意的关键所在。“面壁"指人生事业面临的波澜、困境与壁障,此时需要沉淀、低调、内敛的做法。面壁独处,就要隔绝世间的纷扰和内心的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