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_第1页
扬州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_第2页
扬州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_第3页
扬州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_第4页
扬州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扬州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江苏省扬州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

高二语文2024.10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澡雪精神"是中国传统美学的命题,也是中国古代文人的创作品格追求。《庄子·知

北游》中的“疏瀹(沐浴)而心,澡雪而精神”,与《论语》中的“吾日三省吾身"有异

曲同工之意,“以雪洗身,清净神志”的澡雪精神对文艺工作者提出了警省与自省的要求。

修炼艺德,学艺先学德,演人先做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

大开幕式上明确指出了文艺工作者的自身修养对文艺行风,乃至整个文化领域、社会生活

生态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娱乐圈中频频出现的“饭圈文化"娘炮形象”将大众审美一

度引向了畸形发展。在自媒体与互联网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即便是其日常行为中的不当

示范也将引发社会的高度关注与舆论的轩然大波,更不用说那些有违行业准则、触犯公序

良俗、逾越法律底线的行径。拒绝浮躁,去除文艺圈的陋习、幻象与妄念,文艺工作者,

尤其是青年文艺工作者应当认清楚脚下的路,看清前进的方向,甩掉对速成、虚名、捷径

的妄想,脚踏实地地锤炼自己的艺术技艺与自身修养,用心专研每一个角色,用情呈现每

一部作品,用作品说话。

以文化人,以艺通心是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使命,让我们文艺工作者心怀敬畏之心与

赤诚之心,澡雪垢滓,三省吾身,走好自己的道,守好自己的业,静心观察、潜心创作、

用心表达,创作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优秀文艺作品。

(摘编自焦阳《澡雪垢淬,以艺通心——文艺工作者三省》)

材料二:

庄子在《知北游》中记录孔子与老子两位圣人的对话;“孔子问于老聃曰:‘今日晏

闲,敢问至道。’老聃曰:‘汝斋戒,疏瀹而心,澡雪而精神,掊击而知。夫道,窅然难

言哉!’"老子认为追求深远精深之“道”虽然玄妙飘无,但只要具有“澡雪精神”,濯

垢除污,去其所恶,疏浚心中杂念杂质,使神志、思想保持纯正,就能涤荡浮躁、回归本

真。刘勰把“澡雪精神”作为文艺创作想象力的思维原点:“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

疏瀹五藏,澡雪精神,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只有以虚静宁静的心灵去观照现实生

活,不浮不躁、专心致志、深研问题,才能激活艺术创作力。“澡雪精神”成为中国传统

文人加强品行磨炼、保持身心纯洁的座右铭,闪烁着中华文化智慧的光辉。

“澡雪精神"注重创作主体的自我调适与修为。面对纷繁复杂、信息狂潮的大千世界

和网络时代,人的本朴心性难免受到各种名利的影响和刺激,在这些人那里文艺成为纵欲

逐利的工具,艺术的崇高和精神的标高被矮化和消解。针对这股歪风,迫切需要作家艺术

家在洁白无瑕的“雪”里涤垢净化、坚守艺术追求,不断提高学养、涵养,把自己的理想

人格与道德文章融为一体,认真严肃地考虑作品的社会效果,讲品位,重艺德,努力创作

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

1

}

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

“澡雪精神"秉持创作过程的精巧构思与打磨。考察中外文学艺术史,那些流传至今

的经典名著,都经过“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创作过程,用更费时的意志推敲、更

精细的态度打磨、更深刻的思想呈现,成为人类艺术想象力、生命表现力和思想穿透力的

瑰丽篇章和精神宝藏。曹雪芹写《红楼梦》用了10余年;当代作家路遥创作《平凡的世界》

从1982年构思写作到1988年完稿,用了6年;法国作家雨果的《悲惨世界》从搜集资料

到完成用了25年,从中可发现一条艺术精品创作规律:大凡叙事性、巨制型经典的产生都

是与创作者耗费的时间成正比例的。即使那些瞬间迸发的诗絮词羽,虽耗时不多,但也与

作者的才智才情和长期的生活积累是分不开的。写作是一种冥思苦想、反复打磨的过程,

是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深入观察、深邃思考,来不得草率而为、随意铺就,要静下

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沉潜沉稳地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澡雪精神"追求创作效应的审美把握与价值。文艺作品一旦离开创作主体就具有独

立自主的内涵力和影响力。因此,为人民提供什么样的文学艺术作品,就事关社会文明程

度的提升。净化文艺发展空间,也必然关系着净化群众文化生活场景。大凡知道美学目标

所在的艺术家,都能志向坚定而镇静不躁、思虑周详,不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

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都能祛除浮躁,守正创新,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

美德,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

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展现齐家治国、至善盛德的中华审美风范。

(摘编自李明泉《以澡雪精神荡涤浮躁之风》)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艺工作者必须用“以雪洗身,清净神态"的澡雪精神严格自省自律,不放松艺德的

修炼。

B.文艺工作者应拒绝浮躁,抛除陋习、妄念,脚踏实地地追求德艺双馨,以无愧于时代

使命。

C.“澡雪精神”能除污去杂,涤荡浮躁,让人内心宁静,被刘勰视为文艺创作想象力的

思维原点。

D.社会文明程度影响文学艺术作品创作,因此文艺工作者应追求创作效应的审美把握与

价值。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艺工作者只要重视艺德修炼,就能走好自己的路,守好自己的业,创作出真正优秀

的文艺作品。

B.文艺工作者的自身修养不仅关乎个人成败,也对文艺行风甚至整个文化领域、社会生

活生态具有重要影响。

C.那些流传至今的文艺作品都不是瞬间迸发的,越是经典,越是要打磨,创作者耗费的

时间就越多。

D.文艺工作者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不要迷失方向,要通过净化群众文化生活场景来净化文

艺发展空间。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中“澡雪精神"的一项是(3分)

2

}

A.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

B.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

C.十年肺渴今夕平,皓然胸次堆冰雪。(陆游)

D.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杨万里)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结构。(4分)

5.在自媒体与互联网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文艺工作者为什么更应该以“澡雪精神”严格

自省自律?请结合材料内容,对此加以简要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孔子的自白

顾随

孔子南游于楚的时候,有一天,楚国的叶公居然向子路打听孔子的为人来。

——你们的先生,孔仲尼,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呢?为什么你们大家都甘心给他老

先生赶着车,困苦颠连地跟着他东西南北地跑啊?

这问题使子路有些恼了。倘使在他年轻的时节,他会当面给他一顿抢白吧,然而他现

【注】

在确是老了,跟着先生周游了几年,软钉子,硬钉子——长沮、桀溺、丈人,晨门诸人

的话——吃得也着实不少了。他的气质也和平了许多,锋芒也收敛了许多了,抢白叶公的

话,已竟来到嗓子里,又用力地咽了回去。

子路想起这叶公就是相传有着好龙的奇癖的叶公,他的居室的墙上,所使用的器具上,

都雕刻着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龙。

于是天龙们被他的至诚所感动,居然有一条肯从半空中落在叶公的家院里。

但想不到的是叶公,吓得面无人色,一头扎在床底下,紧闭了眼,又把两手夹下死劲

握住两只耳朵,浑身战栗着,泪和鼻涕流满了他的面频,又沾湿了他的胡子。

龙于是伤心了,一个焦雷,震破了屋顶,它乘着云又回到半空去了。这个焦雷,据说

不是龙的怒吼,乃是龙的叹息。

这询问“孔子是怎样一个人物"的叶公,便是好龙而被龙吓坏了的那个叶公。

——他这样好名而不务实的懦夫,也有打听圣人的为人的资格吗?子路这样想。子路

于是装作没有听说,昂然地走出去。

叶公的青脸几乎变成铁色,手脚似乎战栗得骨肉都要散开了的样子。他是愤怒呢?还

是羞愧呢?那只有他自己知道吧。

一个清秋的早晨,金黄色的太阳照着逆旅庭院中那棵银杏树的金黄色的叶子,而且那

叶索索地斜着,仿佛太阳的光线在上面跳舞。

在这样的晨间,孔子早已起来盥漱了多时了,他正在楚国逆旅的屋子里伤感着呢:

——老了哇!真是老了哇!有好些时候,不曾梦见那位老圣人周公了!真是老了哇!

梦也没有了呢!而且……而且……这趟南游,又是白跑了腿啊!回去吧!回去吧!不是有

些天资极好的徒弟么?回家去把他们好好地教育起来。行我的道的如果不是我自己,一定

是我的徒弟们,或是徒弟的徒弟们呢!

3

}

孔子想到这里,他觉得眼前分外的光明,他那为了读《易经》写《春秋》而老花了的

眼睛炯炯地注视着对面的墙上,似乎看见一种东西——环绕着侍立的弟子们所不能看见的

东西。

子路蓦然说起话来了:

——先生!像叶公那样的人物,也要向我打听先生是如何的一个人呢。

孔子把注视着辽远处的眼光立刻收回来,在弟子群里找到了子路。

——你同他说了些什么呢?

——我同他说些什么呢?无论如何说,像那样的人,是不能了解先生的伟大的人格的,

我昨天什么也不曾同他说哩!

孔子有些怃然了。

——由呀!你总是这样的执拗,你便告诉他又有什么妨害呢?你大概也觉得他那种好

龙而又被天龙吓得生了病,有些滑稽,所以才厌恶他的为人么?他好假的龙,岂不比那用

了笼子里装着的鸟儿或手牵着的小狗儿的人们强得多吗?你们有谁不是发现了人世的真实

而觉得恐怖呢?由呀!你是太执拗了!你宿在石门的那一夜,那晨门曾讥讽过我了,你也

不曾同他辩驳;长沮、桀溺在你问津的时候,也曾说过许多不满意于我的话头、你对于他

们也不曾说过什么:那都是对的,因为他们——晨门,长沮,桀溺——都是深知道我的人

们,都是了解我的主义和行为的人们呀!便是前几日,此处的接舆不是也在我的车前唱着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的歌儿跑着过去了吗?我当时虽然想着同他说话而不能,

然而我是不懊悔的啊!我不能使他变为我,犹之他不能使我变为他,我而今是第一次来到

楚国,很愿多有几个人知道我的心迹。由啊!你为什么不答复叶公呢?他是一个富于好奇

心而且不知道我是怎样一个人的人呀!

子路被了先生的抱怨,心里有些着慌了:

——同他说些什么呢?先生!

——你说:我们的先生是一用起功来忘掉了吃饭;欢喜起来忘掉了忧愁;而且不晓得

什么叫作“老"哩!

孔子说这句话的时节,眼睛又从子路身上挪开,仍然注视着对面的墙上,又看见那种

众弟子们所不能看见的东西。

但是子路听了方才的话,却分外地替先生伤悲。先生周游列国已竟二十年了,到处受

人家的欺侮与嘲笑。还用得什么功哩?欢喜从何而来呢?但是“老”的确来了——先生的

两鬓和胡须实在白得令人恐惧,便是颜面也干枯得有如树皮了!但是先生还不知老,也许

是先生不好照镜子的缘故吧?

孔子的眼光,仍然注视着对面的墙上,看那弟子们所不能看见的东西。

(原刊于一九二六年十月《沉钟》第五期,署名葛茅。有删改)

【注】长沮、桀溺:《论语·微子》中写到的人物,他们与孔子思想不合,称孔子是“辟

人之士”,企图说服孔子的弟子改弦易辙,跟随他们一起隐居;丈人:即荷蓧丈人,也是

《论语·微子》中写到的人物,他讥讽孔子不参加生产劳动却热衷于周游列国,称之为“四

体不勤,五谷不分;晨门:守门者,是《论语·宪问》里的人物,他用“知其不可而为之

者”来描述孔子。

4

}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叶公虽以“孔仲尼"尊称孔子,但话里话外的意思,还是将孔子看作庸凡之人,缺少

对圣人的礼敬尊崇,结果惹恼了子路。

B.小说依据“叶公好龙”这一典故,用漫画式笔法描绘叶公见到天龙时的狼狈相,含蓄

表达了作者对好名而不务实者的嘲讽。

C.子路不屑于回答叶公,孔子却认为可借此阐明心志,小说这一细节刻画了师徒的不同

形象,也揭示了处世需要机变的道理。

D.作者采用故事新编的形式,选取《论语》的有关记述进行大胆的糅合创造,使小说达

到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高度融合。

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所表现的子路形象与《论语》中的子路基本一致,都是一个常常受到孔子批评的

鲁莽好勇之人。

B.文中以银杏树“那叶索索地抖着"暗写叶公,与诗句“道是无晴却有晴”写法一样,

都运用双关手法。

C.小说刻画子路这一形象借助丰富的语言、入微的心理以及传神的外貌等方面的描写手

段,将人物真率、忠诚的形象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D.文中孔子所言“发现了人世的真实而觉得恐怖”,这种“现世情怀”在鲁迅小说《祝

福》中的“我"身上也有所体现。

8.小说中孔子的弟子们当时“所不能看见的东西”指什么?请简要说明。(4分)

9.小说通过孔子的“自白"来塑造孔子形象,这样处理有何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

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

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老子》第六十四章(节选)

材料二: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

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

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

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

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

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当是之时,虽

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

不仕,以快吾志焉。”

5

}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节选)

材料三: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

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

‘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

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庄子·外物》(节选)

10.材料三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上填好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3

分)

诺A我B且南游C吴越D之王E激西江F之水G而迎子H可乎?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贵,以……为贵,重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贵”

是指地位显要的人,两者意思不同。

B.B.牺牛,是指古代祭祀用的纯色牛,而供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被总称为“牺牲"。

C.活,让……活下来,使动用法,与“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中的“活"用

法、意思相同。

D.“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的句式与“无恻隐之心,非人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的句式相同。

1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庄子是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期的人,他的学说涉猎范围广泛,核心思想归宗于老子

的学说思想。

B.楚威王听说庄周很有才干,便派使者去请他做卿相。庄周以牺牛为喻,表明自己不再

做官的决心。

C.庄周著书,其思想与老子一脉相承,如《渔父》《盗跖》《畏累虚》《亢桑子》等作

品都是“诋訾孔子之徒”的代表作,内容多用“空言"敷衍而成。

D.活在车轮碾过的小坑洼里,鲋鱼急需斗升的水让自己活下来,比喻处于困境、亟待援

助的庄周。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4分)

(2)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4分)

14.请简要概括材料一体现的思想内容。(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15~16小题。

孟子

王安石

沉魄浮魂不可招,遗编一读想风标。

何妨举世嫌迂阔,故有斯人慰寂寥。

孟子好辩

陈普

禽兽纵横鬼魅多,人间岐路总差讹。

6

}

当时缄口终无语,天理民彝竟若何。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诗第二句直抒胸臆,表达读孟子遗书对其人品格仰慕钦佩之情。

B.王诗第三句用反问句歌颂孟子思想虽脱离现实却不改初衷的坚定。

C.陈诗前两句指出孟子生活的时代特点,为孟子好辩提供背景原因。

D.陈诗后两句假想孟子面对社会小人当道的现实若选择沉默的后果。

16.两首诗都包含了对孟子的评述,但评述内容和写作目的却各有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

要分析。(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大学之道》中,“_________”一句则表明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才能获得知

识,“_________"一句则阐明保持内心安宁才能思虑精详。

(2)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_________”一句写出了夫妻二人

阴阳相隔时间之久,“_________"一句写出二人相隔的距离之远。

(3)《老子四章》中通过站立、走路的姿势,说明了急于表现、贪功冒进,违背自然规

律的人必定无法长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4小题,12分)

18.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焉能攻.之(进攻);②今一朝而鬻.技百金(卖);③天下归.仁焉(称赞)

B.①若火之始然.(这样);②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积累);③先致.其知(获得)

C.①具.此而已矣(完备);②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击破);③自矜.者不长(夸耀)

D.①致知在格.物(推究);②其脆易泮.(同“判");③当.察乱何自起(应当)

1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人而.不仁,如礼何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B.请问其.目其.恕乎

C.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

D.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故亏.兄而自利

A.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B.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C.朝.闻道,夕死可矣___D.虽父之不慈.子

21.下列各项中对特殊句式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为之于未有;②当察乱何自起;③羞恶之心,义之端也;④生于其心,害于其政;⑤请买

其方百金;⑥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⑦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⑧故子墨子曰不可以

7

}

不劝爱人者,此也

A.①②④/③⑧/⑤⑦/⑥B.①②④/③⑧/⑤⑥/⑦

C.①④⑤/②⑦/③⑧/⑥D.①④⑤/②⑧/③⑥/⑦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时读书人对于老花眼的痛苦,现代人很难体会。①,据说汉代就已经有水晶磨成

而具有放大功能的镜片了。只是古人还没把镜片类的那种东西称作眼镜,很可能是由于阿

拉伯的读音写成“叆叇”。南宋《洞天清录》一书中有“叆叇,老人不辨细书,以此掩目则明"

句,这难写的“叆叇”两字,最早表示云彩很厚之意,后则被借代于如琉璃或云母之类的眼

镜片,尽管有镜片的发明,②,我们从未见过李清照或唐伯虎等人有戴眼镜的画面。直

到西人忽然发现双耳可以各助其“一臂之力”,于是晚清民初的精英阶层,如齐白石、章太

炎等,都能戴上时髦的老花眼镜了。

今人比之古人自.然.优越,借助于老花眼镜,读书看人两不误也。然而凡事有一利也必

有一弊,古人没有退路,只得趁“花眼”之前,③,结果成了饱学之士;而我们有眼镜仿

佛有了“后路”,读书不必着急,反而万事成了蹉跎。

22.下列句子中的“自然”和文中加点的“自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生命最好的状态就是顺其自然、任其生长。

B.你记住,只要下足了功夫,自然会取得成效。

C.雨后初晴,彩虹出现,自然的美丽令人陶醉。

D.看到这一幕我就知道,拍照还是要自然一点。

23.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10个字。(3分)

24.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

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分)

四、写作(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巴黎奥运会男子100米自由泳决赛,中国游泳队的潘展乐以46秒40的成绩破世界纪

录夺冠,澳大利亚知名游泳教练霍克却质疑称,这在人类能力范围内不可能做到。对此,

潘展乐淡定表示:“他还是把自己框住了。框是人设的,鼓励和贬低我的话都能化作动力。

好的框我会跳进去,不好的框我会打破它!”

潘展乐的“框框"言论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800字。

8

}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2024.10

1.D(一是前后两句没有因果关系;二是“社会文明程度影响文学艺术作品创造”说法错误。

由原文材料二最后一段“为人民提供什么样的文学艺术作品,事关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

可知,文中强调的是艺术作品对社会文明程度的影响。)

2.B(A项说法过于绝对,根据材料二可知“重视艺德修炼”不一定能创作出优秀作品,还

需要精湛的“艺术技艺";C项“流传至今的文艺作品”扩大了陈述的对象,根据材料二第

三段原文说的是“经典名著"叙事性、巨制型经典”,不是所有的文艺作品,而且选项的

表述也过于绝对;D项“净化群众文化生活场景"不是“净化文化发展空间”的条件,从原

文材料二最后一段“净化文艺发展空间,也必然关系着净化群众文化生活场景"可知“净

化文化发展空间”有利于“净化群众文化生活场景"。)

3.C(C项的大意为:我十年的疾病好了,心中各种不良情绪得以平复,胸怀依然坦荡浩然,

依然如冰雪般纯净。“澡雪精神”,就是指用毫无杂质的雪来洗涤人身,祛除杂念乱欲,保

持纯洁高尚的情操。)

4.①材料二采用总分式的论证结构。开头一段属于总论。后面分三个分论点来展开论证:

②首先阐述“澡雪精神"注重创作主体的自我调适与修为;③接着论证“澡雪精神”秉持

创作过程的精巧构思与打磨;④最后指出“澡雪精神"追求创作效应的审美把握与价值。

(1点1分)

5.①网络时代极易放大文艺界的不当行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文艺工作者应保持自省,

修炼品德。②网络时代信息繁杂,以文艺逐利的歪风邪气难以禁绝,文艺工作者要加群自

我同适与修为,追求艺术的崇高和精神的标杆。③网络时代容易助长对速成、虚名、捷径

的妄想,文艺王作名要秉持创作过程的精巧构思与打磨,多出精品。④网络时代使文艺作

品有更强的影响力,能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文艺工作者牢记使命,以优秀文化作品守护好

文化阵地。(1点2分,3点就可得满分)

6.C(C项“也揭示了处世需要机变的道理”错误,表面上看,子路的不答与孔子的要答的

确存在处世方式的不同,实质上是表现孔子追求理想的执着,这也是本文作为一篇具有故

事新编性质的小说的创作意图,选项中说“揭示了处世需要机变的道理”,无疑是把孔子理

解成一个灵活机变、左右逢源的投机者形象,完全背离文章的创作意图。)

7.D(A项“与《论语》中的子路基本一致”说法不当,本文中的子路陪同孔子出游多年,

“气质也和平了许多,锋芒也收敛了许多了”,也不再“好勇”了。B项“写法一样,都运

用双关手法"错误,小说中描写银杏树“那叶索索地抖着”,是以景衬情,以树叶知秋表现

时光流逝,此处的“叶"与“叶公”毫无瓜葛,自然也就不存在选项所说的“双关";C项

“传神的外貌”表述不当,原文并没有对子路进行外貌描写;D项“发现了人世的真实而觉

得恐怖"一句,其中“人世的真实”主要指仁道不行于世的现实情况,而“恐怖"则主要

指孔子师徒面对这些现实而产生的失落、痛苦、愤懑等心态。《祝福》中,“我”就是发现

了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农村封建意识这一“人世的真实”,才产生了愤怒、悲哀等“恐怖”

之情。)

1

}

8.①孔子结束周游,回到家乡教育弟子的场景;②后代门生实现孔子的理想,仁道行于天

下的景象。(每点2分)

9.①可以写出孔子的自我剖析和心路历程,更深刻地表现孔子的伟大,突出小说赞颂孔子

人格精神的主题;②可以借孔子自述人生经历和理想心迹,更真实立体地塑造孔子执着有

为、坚韧不屈、乐观睿智的形象③可以拉近文本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更真切地感受到孔

子的魅力。(每点2分)

10.AEH(“诺”,同意、答应的话,单独成句,应在A处断开;“我且南游吴越之王”,主谓

宾结构,“且南"为状语修饰谓语“游”,“吴越之王"为宾语,句意完整,应在E处断开;

“激西江之水而迎子”,“而"在此处表修饰,连接前后句,“激西江之水”修饰谓语“迎”,

“子”为宾语,句意完整,应在H处断开。)

11.D(前者为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曾不如早于枯鱼之肆索我";后者为判断句,“也”

表判断。)

12.C(材料二提到“《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但并未说这两篇文章也是

“诋訾孔子之徒”的作品。)

13.(1)事物安然未生变的时候容易持守,问题还没有显露迹象的时候容易解决,事物脆弱

的时候容易分离,事物细微的时候容易散失。(每个分句1分)

(2)(我)也不愿被执政者束缚,终身不做官,以便使我的心志愉快。(“羁”,束缚、拘禁;“仕”,

仕进、做官;“快”,使动用法,使……愉快;“为……所”,表被动。以上每个要点1分)

14.①对待不利之事,洞察先机预兆;②对待大事,抓住细节;③善始慎终;④注重积累;

⑤不妄为,顺应自然。(1点1分)

15.B(“何妨举世嫌迂阔"的意思是何妨被全世界的人视作迂腐。结合全诗内容,作者是借

孟子来表达即使没有人了解自己,视自己为迂腐,也无所畏惧,不会妥协退缩。“虽脱离现

实”说法错误。)

16.王诗:①内容:从孟子的品格修养入手,歌颂他不在乎遭举世嫌恶,坚定推行政治主张

的执着。②目的:王诗借此以自勉,孟子不避世人眼光、坚定推行仁政的勇气,使王安石

坚定了推行变法的决心。

陈诗:①内容:从孟子好辩的原因入手,指出孟子所处时代小人当道,强调孟子好辩对于

时代的重要意义。②目的:陈诗以古鉴今,呼吁人们应敢于为社会发声,以恢复天理和规

范人伦,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17.(1)物格而后知至安而后能虑(2)十年生死两茫茫千里孤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