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永川区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5/3D/3B/wKhkGWdDCDyAaSZpAAHyQ3Hp1JA464.jpg)
![重庆市永川区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5/3D/3B/wKhkGWdDCDyAaSZpAAHyQ3Hp1JA4642.jpg)
![重庆市永川区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5/3D/3B/wKhkGWdDCDyAaSZpAAHyQ3Hp1JA4643.jpg)
![重庆市永川区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5/3D/3B/wKhkGWdDCDyAaSZpAAHyQ3Hp1JA4644.jpg)
![重庆市永川区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5/3D/3B/wKhkGWdDCDyAaSZpAAHyQ3Hp1JA464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永川区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总分评分一、语文知识运用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小题。(1)【学低碳】学校开展“倡导低碳生活”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①班委会准备制作一期海报,请你为下面的海报配上一则宣传标语。(要求符合图旨,10字以内。)(2)【谈诗人】老师推荐大家采用选择性阅读的方法阅读《经典常谈》。小语选择了《诗第十二》进行专题阅读,下面是小语做的读书笔记,请你补充完整,使诗人与特点介绍相符。诗人特点介绍①他的生活态度是出世的;他作诗也全任自然。人家称他为“天上谪仙人”。陆游他是个爱君爱国的诗人。他的诗有两种:一种是感激豪宕,沉郁深婉之作;一种是流连光景,清新刻露之作。②他是第一个人将田园生活描写在诗里。他作诗也只求明白诚恳,不排不典;他的诗是散文化的。他后来成了千古“隐逸诗人之宗”。杜甫③(3)【论经典】读了《经典常谈》后,小文同学表达了关于阅读经典的看法(如下)。你需要针对小文的观点进行反驳,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字数80字以内。青少年花时间阅读经典作品不值得。首先,经典作品内容过时,已经被时代抛弃。其次,在现在的信息时代,读经典作品没有实际的作用。根据《傅雷家书》和《骆驼祥子》的相关内容,按要求答题。2.下面是对《傅雷家书》中“君子人格”的探究提纲,请你将内容补充完整。君子人格举例①傅雷告诫儿子每次登台都与国家面子有关,个人的荣辱得失事小,国家的荣辱得失事大。谦虚恭谨傅雷教育儿子做人要谦虚,要认识到成绩是大家促成的,不是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反躬自省②3.老马祖孙俩在《骆驼祥子》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祥子的命运和小说的主旨进行分析。综合性学习。请你参加以“书香满校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4.小民同学搜集到了下面三则材料,请你提取并整合这三则材料的主要信息,用一句话写出你的结论。材料一:西班牙儿童发育研究协会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从较低年龄段开始阅读的孩子在一些智力测试中的得分会更高,掌握的词汇量也更大。材料二:某研究院的一项研究以近2000名64岁以上的人为对象,分析了阅读作为一项智力活动的价值。研究指出,阅读是一项典型的智力活动。与体育锻炼或社交活动等其他休闲活动相比,阅读是更加静态和孤立的。阅读是孩子锻炼思维的最好方式,因为在阅读的过程中,孩子是一直处于思考状态的。一个经常思考的孩子,大脑细胞必定处于活跃状态。材料三:多伦多大学的一项研究得出了类似结论,认为阅读小说有助于培养同理心。因为阅读小说时,大脑的工作原理与处理有关他人信息时的原理完全相同。加拿大研究人员在报告中指出:“理解小说故事情节时激活的大脑区域与我们理解他人时激活的区域相同。”5.下面是QQ阅读发布的关于居民阅读习惯的调查结果统计图,仔细读图,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你的发现。6.围绕“互联网时代,我们是否还要读纸质书”这个话题,同学们展开了辩论。你作为正方的发言人,请你围绕正方的观点“互联网时代,我们还要读纸质书。”写一段辩论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7.按提示要求填写相关的内容。作者题目批注诗文佚名《关雎》绵绵不断的思念,叫人翻来覆去难入睡。求之不得,寤寐思服。,。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运用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友情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孟浩然《》运用“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含蓄地表达了希望对方举荐自己的心情。,。《小石潭记》冷清的环境使作者内心充满了忧伤和凄凉,表达出遭贬谪后无法摆脱的落寞。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⑴有仙则名⑵惟吾德馨⑶谈笑有鸿儒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⑴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③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④,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孔子家语·六本》)[注]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的弟子。②益:长进。③说:谈论。④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⑴赐好说不若己者⑵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11.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12.【乙】文表达作者什么观点?针对作者这一观点,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日子严风华①早晨,天未亮,山里便嘈杂起来了。②那是鸟叫声。③不知是什么鸟,也不知有多少,个头有多大,就在屋边的树丛里叽叽喳喳地叫。叫声很欢快,很清脆,也很灵动。每天清晨,我在鸟叫声中醒来,神清气爽。④天亮后,鸟儿轻盈地从这枝头飞到那枝头,啼鸣声便像风一样从这儿飘到那儿,旋转个不停。⑤土育树,树生风,风生雨,而生云。云为鹤家乡,树为鸟天地。⑥这里树多,老伯上山时种了很多树。⑦老伯在这里种了两棵很漂亮的树。⑧一棵是牛甘果树。⑨这棵树,就像一个看守寨门的卫士,立在屋下那道坡中段的路边。树干已有手臂粗了,有些弯曲。树身上有寄生虫,树皮被咬出了一个个伤疤,伤疤上又长成了瘤,树身便疙疙瘩瘩的,有一种古老、苍劲的神韵。⑩这种树,滥生、贱生,广西南方荒山野岭到处可见。一般有一两米高,春天长叶,七月结果。一张枝叶,丫杈纷繁。丫杈上的叶子,只有蛾翅般大小,到深秋,转青变黄。所结之果,如小孩玩的玻珠球般大小,浑圆,青中泛黄,如润玉般有透明之质感。⑪另一棵是柠檬树。⑫它就长在老伯的厨房门口。树皮灰黑,带白斑点。树茎挺直,有手臂粗。从树根到树顶,两米多高,直溜溜竟无枝丫,但到了树顶,枝丫繁茂,亭亭如盖,像一把绿伞。所结之果,初呈青色,熟后呈黄色,如乒乓球般大小,煞是好看。⑬这棵漂亮的树,无论远看近看,其貌其形其神其态,皆如盆景,有缩龙成寸、以小见大之妙。这样的树,若长在庭院,便显富贵;而长在山野,则显慧雅,有幽幽仙气,令人心生敬意。⑭柠檬树终日伴着老伯,老伯与人言无二三,却能与树倾心交谈。树下嗅雨,孤屋御风,与鹿为群,同草木为伴,这就是老伯的日子。老伯的日子清淡,却不乏诗意。⑮只是,仅过了一年多,那棵柠檬树就死了。⑯张岱的《陶庵梦忆》,有一篇《朱文懿家桂》,记载了朱文懿家的后院里,种有一棵桂树,“干大如斗,枝叶溟蒙(茂盛),樾荫(树荫)亩许,下可坐客三四十席。”此树之所以能如此壮观,是因为主人在树下“不亭、不屋、不台、不栏、不砌……”,“花时不许人入看,而主人亦禁足勿往,听其自开自谢。”也就是说,这颗树始终保持原生状态,没有受到人为干扰。老伯种的柠檬树,正好就在厨房门口,火烟熏扰,枯死就不足为奇了。⑰同样,人不能太热闹,太热闹的日子会乱心;心乱则惘。⑱山多草木,亦多草虫。热天住在山间,虫子让人备受困扰。晚上刚躺下,刚盖上被子,手脚、身上就痒痒的。先是有一两个小虫不知从哪儿偷袭上来,轻手轻脚的,然后就是闲庭信步,悠然自得,实在是胆大妄为。我轻轻伸出手往痒痒的地方捏,想把那虫子捏住,却总也捏不到。不一会儿,这儿也痒,那儿也痒。一抓,便起疙瘩。一折腾,睡意全消。⑲我把对虫子的厌烦与老伯说了,希望老伯能把这些虫子灭了。可老伯却说,唉,别跟它们计较,我吃鸡,鸡吃虫,虫咬我,过日子就是这样的啦……⑳至此,我渐渐明了,我到山里偶作闲居的原因了。在山里,草木也罢,蛇虫也罢,都是山的公民,彼此相依相偎,当可善待……㉑这个理,我们这些所谓的文化人,未必比老伯明白。(选自《一座山,两个人》,有改动)13.文章主要叙写了两类景物和一个事件,请梳理全文内容,将下面的图补充完整。14.结合上下文和你的生活体验,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人不能太热闹,太热闹的日子会乱心;心乱则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先是有一两个小虫不知从哪儿偷袭上来,轻手轻脚的,然后就是闲庭信步,悠然自得,实在是胆大妄为。(品味句中加点部分的用词之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这棵漂亮的树,无论远看近看,其貌其形其神其态,皆如盆景,有缩龙成寸、以小见大之妙。(画线句语言极具表现力,请品析其表达效果。提示:可参考《湖心亭看雪》中“天与云与山与水”的品析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联系上下文,分析第⑯段作者引用张岱《陶庵梦忆》中的内容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本文意蕴丰富,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多种感悟,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材料一: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①明代高启满衣血泪②与尘埃,乱后③还乡亦可哀。风雨梨花寒食④过⑤,几家坟上子孙来?[注]①省(xǐng)墓:扫墓,祭奠故去的亲人;②血泪:极度悲痛时流出的眼泪;③乱后:指元末战乱以后,有长达二十余年的农民军与政府军和地主武装之间的大混战;④寒食:寒食节,清明前两天(一说前一天),旧习俗这天扫墓、祭祖;⑤过:过去了,尽了。材料二:梨花风起正清明(节选)丁立梅①祖母走后,祖父对家门口的两棵梨树,特别地上心起来。有事没事,他爱绕着它们转,给它们松土、剪枝、施肥、捉虫子,对着它们喃喃说话。②这两棵梨树,一棵结苹果梨,又甜又脆,水分极多。一棵结木梨,口感稍逊一些,得等长熟了才能吃。我们总是等不得熟,就偷偷摘下来吃,吃得满嘴都是渣渣,不喜,全扔了。被祖母用笤帚追着打。败家子啊,糟啊,响雷要打头的啊!祖母跺着小脚骂。③我家穷,但两棵梨树,很为我们赚回一些自尊。不消说果实成熟时,逗引得村里孩子没日没夜地围着它们转。单单是清明前后,它们一头一身的洁白,如瑶池仙子落凡尘,就足够吸人眼球。我们玩耍,掐菜花,掐桃花,掐蚕豆花,掐荠菜花,却从来不掐梨花。梨花白得太圣洁了,真正是“雪作肌肤玉作容”的,连小孩也懂得敬畏。只是语气里,却有着霸道,我家还有梨花的。——我家的!多骄傲。④祖母会坐在一树的梨花下,叠纸钱。那是要烧给婆老太的。她一边叠纸钱,一边仰头看向梨树,嘴里念叨,今年又开这许多的花,该结不少梨了,你婆老太可有得吃了。婆老太是在我五岁那年过世的。过世前,她要吃梨,父亲跑遍了整条老街,也没找到梨。后来,我家屋前就多出两棵梨树来,是祖母用一只银镯换回栽下的。每年,梨子成熟时,祖母都挑树上最好的梨,给婆老太供上。我们再馋,也不去动婆老太的梨。⑤祖母走后,换成祖父坐在一树的梨花下叠纸钱。祖父手脚不利索了,他慢慢叠着,一边仰头望向梨树,说,今年又开这许多的花,该结不少梨了,你奶奶肯定会欢喜的。语气酷似祖母生前。⑥祖母走后三年,祖父也跟着去了。他们在梨花风起时,合葬到一起。他们躺在故土的怀抱中,再不分离。材料三:关于积极参加清明祭英烈活动的倡议全体少先队员们:清明节快要到了。这是一个缅怀逝者、祭扫追思的时节。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100年间,有2000多万名烈士,为了民族解放、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是民族的脊梁、人民的英雄。习近平总书记说:“对为国牺牲、为民牺牲的英雄烈士,我们要永远怀念他们。”党和国家十分重视英雄烈士的褒扬纪念工作,目前全国共修建了5000多处烈士陵园等纪念设施,成为一个个屹立在祖国大地上的英雄坐标。为此,全国少工委向全体少先队员发出倡议,号召大家在少先队组织的带领下,到就近的烈士陵园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交流、走访活动,努力让全国所有烈士纪念设施都有红领巾祭扫致敬的身影。少先队员们,行动起来吧!希望你们积极参加所在少先队组织的祭扫活动,同时在家长帮助下参与网上献花活动(通过“全国少工委”微信公众号参与),让我们以实际行动告慰英烈:每一个你,我们都记得。红色基因,代代永传承!全国少工委2021年3月29日19.从以上材料看,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和对战争的厌恶。B.材料二中的两棵梨树,凝结了一家三代人的深厚情感。C.材料三体现了党和国家重视英雄烈士的褒扬纪念工作。D.三则材料表明,清明节传承了中华文化中的祭祀文化。20.请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乱后还乡亦可哀”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文字的表达效果。单单是清明前后,它们一头一身洁白,如瑶池仙子落凡尘,就足够吸人眼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说说“清明节”寄寓着中国人的哪些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写作题23.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一个题目写作。邓稼先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研造的第一线;闻一多先生用自己的毕生精力和生命,横眉冷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手枪;鲁迅先生感到自己身体不是很好,就更没有花多余的时间注意身体,反而做得更多,做得更快;魏巍与战士谈话时,被战士“我在这里蹲防空洞,祖国的人民就可以不蹲防空洞啊”的话语打动。这一切可能都源于一个词:责任。你感受到了责任吗?你是如何做的?你对责任有什么思考?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记叙文。题目一:从那时起,我担起了责任题目二:在▲中尽责要求:①如果选择题目二,请先补全题目,然后作文;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④不少于600字。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1)低碳生活,绿色出行(2)李白;陶渊明;他是现实主义诗人,他写的是“民间的实在痛苦,社会的实在问题,国家的实在状况,人生的实在希望与恐惧”。(3)示例:青少年花时间阅读经典是有必要的。经典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失去光彩,它常读常新,能走进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阅读经典可以涵养情性,启迪人生。我们要养成阅读经典的习惯。【解析】【分析】(1)宣传标语要围绕海报内容展开,字不要多要精简,语言通顺即可。海报上一朵绿色的树叶,还有两辆自行车,强调绿色低碳。可以拟写为低碳生活,绿色出行。
(2)①贺知章在长安见到李白时,称呼他为“谪仙人”。李白在《对酒忆贺监二首》中有提到: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②陶渊明告别仕途,走入山水田野之间,开始了“不以躬耕为耻”的幽居生活。隐居生活使陶渊明的精神得到彻底的解放,他每日弹琴读书以消忧,著文赋诗以明志,时常与乡里邻居聚集一堂,相互切磋。这样的生活使陶渊明对山水田园、风土民情有了真切的体会,他吟诵出一首首清新隽秀的山水田园诗,开创了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重要流派。南朝钟嵘称陶渊明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③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
(3)针对小文的观点进行反驳语言简洁明了,表达你对阅读经典的看法,有逻辑,突出重点即可。如:经典代表了人类文明和智慧,阅读经典可以帮助我们从前人的经历中获得经验,为个人发展提供更好的方向。
故答案为:(1)低碳生活,绿色出行
(2)①李白②陶渊明③他是现实主义诗人,他写的是“民间的实在痛苦,社会的实在问题,国家的实在状况,人生的实在希望与恐惧”。(3)青少年花时间阅读经典是有必要的。经典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失去光彩,它常读常新,能走进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阅读经典可以涵养情性,启迪人生。我们要养成阅读经典的习惯。
【点评】(1)本题考查拟定宣传标语。宣传标语要围绕海报内容展开,字不要多要精简,语言通顺即可。
(2)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注意名著作者的文学常识,包括作者字号、时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朝代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还有作品的故事梗概,重要章节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作品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作品的大致主旨等。
(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根据题目要求,针对小文的观点进行反驳语言简洁明了,表达你对阅读经典的看法,有逻辑,突出重点即可。语言表达题要注意说话分寸,语言得体,避免因语言不当产生冲突。【答案】2.热爱祖国;傅雷希望儿子时时检讨、反省自己,正视错误,要及时检查并改正自己的过失。3.老马祖孙的命运成为祥子人生态度转变的关键因素之一;表现勤劳工作却不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劳动者的共同命运,揭露不让好人有出路的黑暗社会现实。【解析】【点评】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重要情节及人物的掌握程度。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注意人物在作品中重要的故事情节。2.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识记。《傅雷家书》收录了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100多封,教育他们先做人,后成“家”。信件主要内容:生活和艺术追求方面,以自己的经历为例,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谨慎、礼仪要得,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誉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生活问题和成长问题方面,对儿子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比如如何劳逸结合,如何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的问题,都提出意见和建议;艺术方面:用大量篇幅谈美术音乐作品,谈表现技巧和艺术修养等,鼓励儿子多从诗歌、戏剧、艺术等艺术门类中汲取营养,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第一空,根据题干中“谦虚恭谨”“反躬自省”可知,此题答案应组织为四字词语格式,联系“傅雷告诫儿子每次登台都与国家面子有关,个人的荣辱得失事小,国家的荣辱得失事大”可知,傅雷教育傅聪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誉感,热爱祖国;第二空,根据“反躬自省”可知,列举傅雷告诫儿子要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言行得失的内容即可。
故答案为:热爱祖国;傅雷希望儿子时时检讨、反省自己,正视错误,要及时检查并改正自己的过失。3.本题考查名著中人物形象的作用。《骆驼祥子》中,老马是一个自己有车的车夫,却依旧没有改变自己的命运,小马最终因为没钱治疗病死在老马的怀里。而没有小马儿的帮助,老马也拉不动车了,所以他只能摆个摊卖茶和烧饼了。老马祖孙的悲惨遭遇给祥子最大的希望蒙上了一层阴影,成为了祥子人生态度转变的关键因素之一,祥子似乎从老马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将来,他开始对理想产生了动摇,对靠个人奋斗可以摆脱贫穷的命运产生了怀疑。老马祖孙的命运揭示了勤苦而不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劳动者的共同命运,也揭露了不让好人有出路的黑暗社会现实。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老马祖孙的命运成为祥子人生态度转变的关键因素之一;表现勤劳工作却不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劳动者的共同命运,揭露不让好人有出路的黑暗社会现实。【答案】4.示例一:阅读能够锻炼大脑,有助于提升智力,培养同理心。示例二:孩子可以通过阅读锻炼思维、提升智力、培养同理心。5.示例:在17:00—22:00的时间段,阅读用户呈现增长趋势,而凌晨读书的人数随着时间推移在不断减少。6.示例:在网上“碎片化”“快餐式”的阅读中,我们可以快速获得信息,但所得都是非常浅显的,缺乏独立思考。而纸质书的阅读会让我们在阅读时沉淀下来,如在阅读纸质的经典作品时,我们可以静下心来读书,独立思考,获得新的感悟,提高个人修养。(言之有理即可)【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材料,明确材料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材料段落(语句)中的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解答时要仔细观察材料中所给出的图表,找出图表中的规律以及所揭示的实际问题。由于图文转换大多属于说明文的范畴,表述过程中应注意用词的准确、严密。
(3)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观点明确即可。注意联系生活实际阐述理由。言之成理,言之成文即可。4.仔细阅读每则材料,理解其主旨和关键信息。材料一:低年龄段开始阅读的孩子在智力测试中得分更高,词汇量更大。材料二:阅读是一项智力活动,能锻炼孩子思维,使大脑细胞处于活跃状态。材料三:阅读小说有助于培养同理心,因为阅读小说时大脑的工作原理与处理他人信息时相同。提取关键信息:从每则材料中提取出与阅读效果相关的关键信息。材料一的关键信息是阅读提升智力和词汇量。材料二的关键信息是阅读锻炼思维,使大脑活跃。材料三的关键信息是阅读小说培养同理心。整合信息并得出结论:将提取出的关键信息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句完整的结论。结论应包含阅读对智力、思维和同理心的积极影响。
故答案为:示例一:阅读能够锻炼大脑,有助于提升智力,培养同理心。示例二:孩子可以通过阅读锻炼思维、提升智力、培养同理心。5.首先,需要仔细观察图表,注意时间段的划分和各个时间段内阅读用户数量的变化。分析趋势:接着,分析各个时间段内阅读用户数量的增减趋势,特别关注是否有明显的增长或减少。总结概括:最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阅读用户在不同时间段的阅读趋势。
故答案为:示例:在17:00—22:00的时间段,阅读用户呈现增长趋势,而凌晨读书的人数随着时间推移在不断减少。6.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即支持在互联网时代仍然要读纸质书。列出论据:列出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如纸质书带来的阅读体验、阅读纸质书对个人修养的提升等。组织语言:将理由组织成连贯的辩论词,注意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和说服力。
故答案为:示例:在网上“碎片化”“快餐式”的阅读中,我们可以快速获得信息,但所得都是非常浅显的,缺乏独立思考。而纸质书的阅读会让我们在阅读时沉淀下来,如在阅读纸质的经典作品时,我们可以静下心来读书,独立思考,获得新的感悟,提高个人修养。(言之有理即可)7.【答案】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柳宗元;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邃、寒、羡、辗、赠故答案为: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柳宗元;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答案】8.著名,出名;品德高尚;博学的人9.⑴苔痕布满阶石,一片翠绿;草色映入帘栊,满室葱青。⑵没有嘈杂的音乐声使耳朵被扰乱,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参考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来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著书时居住过的草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8.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解释。⑴有仙则名:有了仙人(居住),(那山)就出名了。其中,“名”指著名,出名。⑵惟吾德馨: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了)。其中,“馨”指品德高尚。⑶谈笑有鸿儒: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其中,“鸿儒”指博学的人。故答案为:著名,出名;品德高尚;博学的人9.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1)重点词为:苔痕:苔藓的痕迹。上:长到。阶:台阶。(2)重点词为:乱:使……乱,扰乱。耳:耳朵。案牍:官府的公文。劳:使...劳累。
故答案为:⑴苔痕布满阶石,一片翠绿;草色映入帘栊,满室葱青。⑵没有嘈杂的音乐声使耳朵被扰乱,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答案】10.如;因此11.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12.观点:同比自己贤能的人交往。看法示例:要保持君子本色,除了自身修养之外,朋友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多与“善人”“鸿儒”交往,有助于修身养性。【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3)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参考译文】孔子说:“死之后,子夏会比以前更有进步,而子贡会比以前有所退步。”曾子问:“为什么呢?”孔子说:“子夏喜爱同比自己贤明的人在一起,所以他的道德修养将日有提高;子贡喜欢同才智比不上自己的人相处,因此他的道德修养将日渐丧失。不了解孩子如何,看看孩子的父亲就知道孩子将来的情况了,不了解本人,看他周围的朋友就可以了。所以说,“常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沐浴在种植芝兰散满香气的屋子里一样,时间长了便闻不到香味,但本身已经充满香气了;和品行低劣的人在一起,就像到了卖咸鱼的店铺,时间长了也闻不到臭了,也是融入到环境里了;藏丹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红,藏漆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黑,所以说真正的君子必须谨慎地选择自己处身的环境。”10.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⑴句意为:赐(指孔子的学生子贡)喜欢同不如自己的人谈论。若:如⑵句意为:因此君子必须慎重地选择同他相处的人。是以:因此
故答案为:如;因此1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句意为:不了解孩子如何,看看孩子的父亲就知道了;不了解本人,看看他周围的朋友就可以了。
故答案为: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12.本题考查理解内容理解和概括。结合选文内容,从“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可知,本文阐述的观点是:同比自己贤能的人交往。第二问没有固定答案,但要做到符合原文含义,是交朋友方面,言之有理。
故答案为:观点:同比自己贤能的人交往。看法示例:要保持君子本色,除了自身修养之外,朋友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多与“善人”“鸿儒”交往,有助于修身养性。【答案】13.①繁茂漂亮的树木;②柠檬树受烟熏而死。14.人要学会远离喧哗,懂得静心,心乱了就会迷惘,这于我们的人生无益,甚至让我们的人生如同那株被烟火熏扰而枯死的柠檬树一般枯死。上个五一假期,老师叮嘱我们节后有测验,要在假期中静心复习,而我却在假期与朋友到处循着热闹去放松自己,临近开学才手忙脚乱地复习,最终成绩一落千丈。这次经历让我明白了,只有静心,才能坚定目标前行。15.“闲庭信步”采用拟人修辞,赋予了两只小虫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虫在床上爬动仿佛散步一般,表现山间别致的住宿生活。16.连用四个“其”字,全面地写出了柠檬树的貌、形、神、态,由内而外都如同精心培育的盆景一般,极富有韵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柠檬树的漂亮,表现“我”对柠檬树的欣赏。17.承接上文,解释了柠檬树死亡的原因是受到了烟火的熏扰;引起下文,借朱文懿家的桂树不受干扰而生长茂盛的故事,引出后文人也要远离热闹,才能静心的主题;丰富文章内容,激发读者阅读兴趣。18.世间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太热闹的日子会乱人心,对人生无益;万物依存,我们应当善待自然万物;要善于从他人身上学习,汲取他人的人生智慧。【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解答句子理解的试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情感分析、区位分析、主旨分析、修辞分析。作答时学生可自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即可。
(3)(4)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5)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分析句段的作用需要关注两点:一是句段所处的位置来分析。二是从句子的表达内容来分析。
(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1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及概括。第一空,根据题干中“两类景物和一个事件”可知,此空应仿照“欢快活泼的群鸟”,将文中叙写的景物组织成“特点(四字词语)+景物”的形式。根据第⑦段“老伯在这里种了两棵很漂亮的树”及后文两棵树的描写,可组织答案为:繁茂漂亮的树木;第二空,审题可知,此空应概括文中叙写的事件,根据第11至15段对柠檬树的叙写,联系第11段“老伯种的柠檬树,正好就在厨房门口,火烟熏扰,枯死就不足为奇了”可概括力:柠檬树受烟熏而死。
故答案为:①繁茂漂亮的树木;②柠檬树受烟熏而死。14.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含义。结合“柠檬树终日伴着老伯,老伯与人言无二三,却能与树倾心交谈。树下嗅雨,孤屋御风,与鹿为群,同草木为伴,这就是老伯的日子。老伯的日子清淡,却不乏诗意”“只是,仅过了一年多,那棵柠檬树就死了”“也就是说,这颗树始终保持原生状态,没有受到人为干扰。老伯种的柠檬树,正好就在厨房门口,火烟熏扰,枯死就不足为奇了”可知,柠檬树因为受到外界的干扰太多死掉了,人也和树一样,如果受到的干扰多就会迷失自我。
故答案为:人要学会远离喧哗,懂得静心,心乱了就会迷惘,这于我们的人生无益,甚至让我们的人生如同那株被烟火熏扰而枯死的柠檬树一般枯死。上个五一假期,老师叮嘱我们节后有测验,要在假期中静心复习,而我却在假期与朋友到处循着热闹去放松自己,临近开学才手忙脚乱地复习,最终成绩一落千丈。这次经历让我明白了,只有静心,才能坚定目标前行。15.本题考查语言赏析。“偷袭”“轻手轻脚”“闲庭信步”都是拟人,把小虫赋予人的动作和神态,“闲庭信步”本义是在很大的院子里散步,形容很清闲的样子,有时也形容信心十足。这种对小虫的拟人化描写,实际上也在间接地表达出作者对于山间别致住宿生活的喜爱和欣赏。小虫的行为,在作者看来,是自由、无拘无束的象征,这也正是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
故答案为:“闲庭信步”采用拟人修辞,赋予了两只小虫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虫在床上爬动仿佛散步一般,表现山间别致的住宿生活。16.句子中连续使用了四个“其”字,形成了排比句式,这种修辞手法使得句子节奏感强,语气连贯,突出了对柠檬树各个方面特点的全面描述。这种修辞手法在《湖心亭看雪》的“天与云与山与水”中也有体现,通过并列的方式强调了各个元素的存在。描述内容:句子中“其貌其形其神其态”这四个方面,分别对应了柠檬树的外观、形态、神态和状态。这样的描述涵盖了柠檬树的各个方面,展示了作者对柠檬树深入细致的观察和了解。这种全方位的描述也增加了句子的信息量和表现力。比喻手法:句子中将柠檬树比作“盆景”,并用了“缩龙成寸、以小见大”的成语来形容,这种比喻手法使得柠檬树的特点更加鲜明,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柠檬树的高度评价。这种比喻手法在《湖心亭看雪》中也有体现,通过比喻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效果。情感表达:通过对柠檬树全面而细致的描述,以及对柠檬树的高度评价,可以看出作者对柠檬树的喜爱和欣赏之情。这种情感在句子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使得句子更加富有感染力。
故答案为:连用四个“其”字,全面地写出了柠檬树的貌、形、神、态,由内而外都如同精心培育的盆景一般,极富有韵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柠檬树的漂亮,表现“我”对柠檬树的欣赏。17.本题考查文章的构思之妙。引用张岱的《陶庵梦忆》中的《朱文懿家桂》,表明了树的茂盛是因为“始终保持原生状态,没有受到人为干扰”。这与“老伯种的柠檬树,正好就在厨房门口,火烟熏扰,枯死就不足为奇了”形成对比,说明了老伯的柠檬树的死因,引出“同样,人不能太热闹,太热闹的日子会乱心;心乱则惘”的感慨。
故答案为:承接上文,解释了柠檬树死亡的原因是受到了烟火的熏扰;引起下文,借朱文懿家的桂树不受干扰而生长茂盛的故事,引出后文人也要远离热闹,才能静心的主题;丰富文章内容,激发读者阅读兴趣。18.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结合“老伯在这里种了两棵很漂亮的树”“一棵是牛甘果树”“这棵树,就像一个看守寨门的卫士,立在屋下那道坡中段的路边。树干已有手臂粗了,有些弯曲。树身上有寄生虫,树皮被咬出了一个个伤疤,伤疤上又长成了瘤,树身便疙疙瘩瘩的,有一种古老、苍劲的神韵”“另一棵是柠檬树”“只是,仅过了一年多,那棵柠檬树就死了”“同样,人不能太热闹,太热闹的日子会乱心;心乱则惘”概括为:人不要因为外界的干扰而迷失自我;结合“可老伯却说,唉,别跟它们计较,我吃鸡,鸡吃虫,虫咬我,过日子就是这样的啦”“至此,我渐渐明了,我到山里偶作闲居的原因了。在山里,草木也罢,蛇虫也罢,都是山的公民,彼此相依相偎,当可善待”概括为:自然万物应和谐相处。
故答案为:世间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太热闹的日子会乱人心,对人生无益;万物依存,我们应当善待自然万物;要善于从他人身上学习,汲取他人的人生智慧。【答案】19.B20.战乱使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痛苦不堪,这是“乱后还乡亦可哀”的原因。2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将开满花的梨树比作跌落凡尘的瑶池仙子,传神地写出了梨花盛开时的美丽景象,表达作者对梨树的喜爱之情。22.示例:对先人的追思和浓浓的乡愁;对故去亲人的怀念;对革命先烈的敬仰、怀念。【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涉及的内容,在文中找到对应的语句将信息进行比较,判断正误。
(2)(4)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材料,明确材料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材料段落(语句)中的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3)本题考查语言特点。说明文语言主要有两个特点,准确和生动,准确性从列数字和具体词语分析,生动性从修辞、用词、句式等方面分析。19.ACD.正确;
B.有误,材料二中的两棵梨树,凝结了一家四代人的深厚情感。
故答案为:B20.仔细阅读诗歌可知,“满衣血泪与尘埃”是陈秀才本人的形象,陈秀才虽能“乱后还乡”,但历经战乱,劫后余生,狼狈潦倒,即使回到故乡“亦可哀”。诗人想到“风雨梨花寒食过”,到了祭奠先人的日子,但“乱后”广大百姓家破人亡,尚不可知“几家坟上子孙来”。据此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战乱使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痛苦不堪,这是“乱后还乡亦可哀”的原因。21.解答此题,要先确定赏析的角度,再结合句子分析其表达作用。“它们一头一身的洁白,如瑶池仙子落凡尘”将开满花的梨树比作跌落凡尘的瑶池仙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写出梨花盛开时的洁白美丽,吸引人们的目光,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
故答案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将开满花的梨树比作跌落凡尘的瑶池仙子,传神地写出了梨花盛开时的美丽景象,表达作者对梨树的喜爱之情。22.由材料一陈秀才战后还乡祭奠故去的亲人可知,清明寄托着对先人的追思和浓浓的乡愁;由材料二“祖母会坐在一树的梨花下,叠纸钱。那是要烧给婆老太的。她一边叠纸钱,一边仰头看向梨树,嘴里念叨,今年又开这许多的花,该结不少梨了,你婆老太可有得吃了”“祖母走后,换成祖父坐在一树的梨花下叠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化工生产工厂技术许可合同协议
- 2025年城市管道天然气项目建议书
- 设备管理科设备维护与更新计划
- 提升仓库服务质量的个人策略计划
- 社区个人工作计划改善社区供水设施
- 2025年特种大型铝合金型材合作协议书
- 新闻媒体安全管理的必要性计划
- 社团交流合作的网络平台计划
- 2025年中大型重载轴承项目建议书
- 2025年理发、美容服务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4年山东理工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语文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生命与宗教》课件
- 2024年河南省《辅警招聘考试必刷500题》考试题库含答案【综合卷】
- 三叉神经痛的护理问题
- 2025北京平谷初三(上)期末数学真题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4-2025学年成都市金牛区九年级上期末(一诊)英语试题(含答案)
- 2025年高压电工资格考试国家总局模拟题库及答案(共四套)
- 2024年01月河北2024沧州银行总行科技开发部招考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自动化电气元器件介绍与使用
- 广东2024年广东金融学院招聘专职辅导员9人笔试历年典型考点(频考版试卷)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研究生考试考研英语(二204)试卷与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