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第五十四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达标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河北省唐山市第五十四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达标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河北省唐山市第五十四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达标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河北省唐山市第五十四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达标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河北省唐山市第五十四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达标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10月学业水平达标测试七年级语文学科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6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涂在试卷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3.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书写请用黑色笔。4.请按答题卡“注意事项”作答,考试结束,答题卡收回,试卷考生保留。第一部分积累运用(1—5题共30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共6分)【甲】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_____(jiànshǎng),这是荒园,少有人来,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______(zhuósh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乙】你是否有过在海上被浓雾包围的经历?那些似乎可以触摸得到的白色的黑暗将你吞噬,而那艘大船则无比焦急而紧张地摸索着向岸边行进,……就在那个时候,我明白“水”的意思,那就是流过我手心的那种美妙沁凉的东西。(《再塑生命的人》)(1)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①(jiànshǎng)②(zhuóshí)(2)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拼音。(2分)①吞噬________②沁凉_________(3)结合甲段划线句子内容,写出一成语。(2分)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共6分)大地因生命而精彩,人生因丰富而甜美,心灵则因书籍而清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是智慧的源泉,“读一本好书,如同和一位智者说话”;书是兴趣的源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是才华的表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中不仅有华美的句子,绚丽的文字,还有动人的情感。书,如同春天的绵绵细雨,伴随着我成长。(1)请为文中的“精彩”“绚丽”写出同义词。(2分)(2)结合语境分析“生命”是什么词性?在文中再写出一个这样词性的词。(2分)(3)结合你的阅读感受,用符号标出画线句子重音和停连。(2分)3.阅读下面文字,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内容。(8分)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大自然生生不息,四时之景美不胜收。如“_____①____,百草丰茂。”让我感受到了即使在秋季依然生机勃发的景象。“______②_____,影入平羌江水流。”江中的秋月就如同和水一起流动,陪着诗人远行。“_______③___,受降城外月如霜。”写出了大漠似雪,月华如霜,让人凄神寒骨。“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④_____。”诗人把富有特征的景物组合,营造了特别的氛围。“______⑤____,_____⑥_____。”(《次北固山下》)让我感受到了江面开阔、帆船竞发的景象。“____⑦____,_____⑧_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点明了时节,渲染了凄凉的氛围。4.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共4分)小时候,___________。这只是一幅极普通的画,清晨看到,晚上看到,一天少说看到三四次,竟百看不厌。有时凝视久了,自己也仿佛进入画中,"徜徉于山水之间",甚得其乐。入了神,自然乐在其中……这一切,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好像就是家乡长江边焦山一带。那时读《水浒传》,_______________,我似乎目睹何涛、黄安率领的官军在茫茫荡荡的焦山下,在芦苇水港中走投无路、狼狈逃窜,犹如身历其境,真是津津有味。节选《往事依依》(1)选文依次填入语段两处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2分)①我住的小屋里挂着一幅山水画②然我住的小屋里挂着一幅山水画③会不知不觉把焦山一带风景当做梁山泊背景④不把焦山一带风景当做梁山泊背景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2)选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达欠妥,请修改。(2分)5.阅读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共6分)在“阅读综合实践”活动中,你和同学就“阅读方法”,展开了讨论,请根据情境补全对话。小文:学完这单元后,我觉得默读和朗读有很多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我在阅读时总是两种方法交替使用。你:是的,但我想默读的优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语:我想适用的场合也不同,安静的环境,我们在阅读时就要采用“默读”。你:我同意,所以我认为默读时要做到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冀:你能把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学习之道”分享给我吗?你:可以,我的“学习之道”是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部分阅读理解(6—22题共55分)一、古诗文阅读,共27分。(一)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诗句,回答6-8题。(12分)【甲】【乙】江南逢李龟年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6.两首诗的作者分别是_______、______。体裁是________。(3分)7.(1)“落花”一词有何表达效果?(3分)(2)“怜”可否改成“爱”字,为什么?(2分)8.两首诗分别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9-13题。(15分)【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节选(《论语十二章》)【乙】刘某邻叟①愤然至,以杖②击牛曰:渠③父堕河,何预于汝,使随波漂流充鱼鳖食,岂不大善。汝无故多事,引之使出,多活十余年。致渠生奉养,病医药,死棺敛④,且留此一坟,岁需祭发⑤,为董氏子孙无穷累,汝罪大矣。就死汝分,牟牟⑥者何为?盖其父尝堕深水中,牛随之跃入,牵其尾得出也。董初不知此事,闻之大惭,自批其颊⑦曰:我乃非人,急引归。此叟殊有滑稽风,与东方朔救汉武帝乳母事,竟暗合也。《邻叟滑稽》纪昀(清代)注释:①叟:老头。②杖:棍棒③渠:他④棺敛:棺木盛敛⑤祭发:祭祀扫墓⑥牟牟:拟声词,牛的鸣叫声⑦颊:脸的两侧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1)思而不学则殆殆:____________(2)不逾矩逾:____________(3)闻之大惭闻:____________(4)岂不大善善:____________10.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2分)…………()A.盖/其父/尝堕深水中,牛/随之跃入,牵/其尾得出也。B.盖/其父/尝堕深水中,牛/随之跃入,牵其尾/得出也。C.盖其父尝堕/深水中,牛/随之跃入,牵其尾/得出也。D.盖/其父尝堕/深水中,牛/随之跃入,牵/其尾得出也。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温故而知新。(2)我乃非人,急引归。12.结合学习实际,写出选文中“好”的学习方法。(3分)13.分析乙文“老叟”的“滑稽”的表现。(2分)二、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16题。(10分)资料一:雨静悄悄地下着,只有一点细细的淅沥沥的声音。橘红色的房屋,像披着鲜艳袈裟的老僧,垂头合目,受着雨的洗礼。那潮湿的红砖,发出有刺激性的猪血的颜色和墙下绿油油的桂叶成为强烈的对照。灰色的癞蛤蟆,在湿了发霉的泥地里跳跃着;在秋雨的沉闷的网底,只有它是唯一的充满愉快的生气的东西。它背上灰黄斑的花纹,跟沉闷的天空遥遥相应,造成和谐的色调。雨,像银灰色黏濡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张爱玲《秋雨》资料二: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那末,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了。以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脚是镶着各色条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上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顶的颜色不同还不重要,山腰中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忽然又温暖一会儿,这个变动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得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忽然黄色更真了一些,忽然又暗了一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合着彩色,轻轻的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的天,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晴暖得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凉风,正像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老舍《济南的秋天》资料三: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梧桐是秋的信使。梧桐叶大,易受风。叶柄甚长,叶柄与树枝连接不很结实,好像是粘上去的。风一吹,树叶极易脱落。立秋那天,梧桐树本来好好的,碧绿碧绿,忽然一阵小风,欻的一声,飘下一片叶子,无事的诗人吃了一惊:啊!秋天了其实只是桐叶易落,并不是对于时序有特别敏感的“物性”。梧桐落叶早,但不是很快就落尽。《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证明秋后梧桐还是有叶子的,否则雨落在光秃秃的枝干上,不会发出使多情的皇帝伤感的声音。据我的印象,梧桐大批地落叶,已是深秋,树叶已干,梧桐籽已熟。往往是一夜大风,第二天起来一看,满地桐叶,树上一片也不剩了。——汪曾祺《人间草木》14.体会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1)橘红色的房屋,像披着鲜艳袈裟的老僧,垂头合目,受着雨的洗礼。(2)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梧桐是秋的信使。15.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资料二”画线句子内容。(3分)16.下列对资料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资料一”作者从视觉和听觉不同感官角度,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雨的特点和样子。B.“资料二”作者按空间顺序写山中颜色的变化,用词、用语精妙、活泼。C.“资料三”采用对比的方式,用一夜前后树上叶子多与一点不剩比较,写出了梧桐叶的特点。D.三个资料各从不同角度表现秋的特点,均表现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7-20题(12分)鸣沙山记宗璞西行归来很久了,有些印象已经淡漠;也有些印象经过时间的酿造,轮廓反更分明,意思也更浓郁。这从记忆里时常浮现的画面之一,是鸣沙山。鸣沙山在敦煌市城南。我们下榻在城东。城东果木成荫,绿色满眼,和华北的夏日无异。可是驱车不到半小时,下得车来,我忽然发现自己落入了沙的世界。眼前是一座沙山,脚下是厚厚的积沙,沙粒很细,踩上去如同在海滩行走。也许亿万年前,这里曾是海底罢。眼前的沙山就是鸣沙山了。当时是晚上八时许,正值黄昏,那天天色似乎不是很晴朗,在灰暗的天空下,巨大的沙山默默地站着,显得孤寂而遥远,山光光的,除了数不尽的细沙,什么也没有。因为有山,甚至也没有沙漠的瀚海无垠的气魄。但是好像有一种什么力量,使我们都肃然。那感觉不是空间上的,而是时间上的。时间退回到遥远的遥远的过去,那时生命还没有发生,没有动物的踪迹,也没有植物的覆被。有的只是永恒的静谧,和对未来的期待。我们在沙漠上走,把鞋子拿在手中。风从耳边吹过。我看见风也向沙山上吹着,在半山腰把沙粒向上扬起,似乎是帮助沙山长得更高。我恍然,风若总是从这个方向这样吹,自不会湮没山脚下的泉水。鸣沙山脚下有一个月牙泉,是与山齐名的。我们走了一段路再向右转,便看见四面黄沙之中那一弯明亮的水。水面据说较前小多了,也浅多了,但还清澈。水边有几株芦苇,大有江南水乡的意味。对岸有几处断墙残壁。那是以前庙宇的遗迹;还有一株枯树,巍然处于瓦砾之中。这一切,很像一幅纸色已经发黄,笔墨也已模糊的古画。这时有一个并没有骑驴的壮年人,安详地走进这幅画面,一点不理会这边的笑嚷,只顾穿过废墟,一直向远处走去。“他一个人,往哪儿去?”我不禁问,望着远处的山,山那边当然还有山。没有人能回答,我也不能去问个究竟。于是这孤寂的投向洪荒的身影,便和碧水黄沙一起,在记忆中留了下来。这时天色更暗,鸣沙山显得更高了,仿佛离天空很近。风扬起细沙,在山腰形成一团团烟雾,又飘飘扬扬地散了。我转身向山脚走去,把伙伴们留在泉边。我真想爬上沙山,再从山上滑下来,据说就可以听到沙粒相撞的声音,但我还是适可而止了。我孤零零地站在山脚下,举目尽是灰色的沙,心中充满莫名其妙的喜悦。那感觉好像是在白茫茫的雪原上,正想扑进雪里抚摸雪的清凉,又如同在浩漫漫的大海边,正想站在起伏的海浪上随着波涛远去。“我们在这里!”我喊着,当然,连在月牙泉边的伙伴也听不见,更何况那远去的人。我们确实在这里。我们在这里生活、战斗、成长。戈壁滩上有一座锁阳城遗址,据说现在夜晚仍有厮杀呐喊之声。记录着人类文明发展的敦煌文化,现在仍在呼吸,仍在散发着光辉。我看见那妙相庄严的菩萨,才忽然懂得“容光照人”这四个字。我看着著名的三兔藻井,真觉得画中的云在旋转、流动,就像眼前灰暗的天空上,大片的,缓缓流动着的,活着的云一样。我们在这里,我们还要在这里长久地、更好地生活下去。归途上大家踩着坎坷不平的阡陌,不觉议论道,千万不该在这样的山川中开这几亩不打粮食的田地,还抽用月牙泉水来浇田!做了多年的不肖子孙,现在总该明白一点了罢。“我们在这里。”我默默地说。恐再无来鸣沙山的机缘了。我愿听到它的消息,使这一片景色在我的记忆中,苍茫的更苍茫,妩媚的更妩媚……17.文章首段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3分)18.结合全文,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1)在灰暗的天空下,巨大的沙山默默地站着,显得孤寂而遥远。(2)在半山腰把沙粒向上扬起,似乎是帮助沙山长得更高。19.“千万不该在这样的山川中开这几亩不打粮食的田地,还抽用月牙泉水来浇田!”原因是什么?(2分)20.最后一段有何作用?请结合文章分析。(3分)三、整本书阅读结合整本书的阅读,回答21-22题。(6分)21.读完《无常》后,同学们对“无常”的形象很感兴趣。请结合你的阅读获得的信息,完成“名片”。(3分)“活无常”形象名片外形:浑身雪白;粉面朱唇;眉黑如漆;头发披下来;眉眼外梢向下,像一个八字。打扮:戴着白纸的高帽子;手里拿着__________和算盘、铁索;腰间系着________;脚穿草鞋,肩膀耸起;品质:同情冤魂;_________22.阅读《父亲的病》,你主要采用了哪种读书方法?有怎样的阅读收获?(3分)

第三部分写作实践(23题共35分)23.同学们你一定有走出校园的经历吧?或旅游,或购物,或走亲访友……其中的一些场景、细节、对话是否触动了你的心,引发你的思考呢?请以“走出校园”为话题,自拟题目,完成习作。提示:段落设置4-6段,条理清晰,有铺垫的手法。2.开门见山,结尾呼应,详略得当。3.合理使用修辞、细节描写。4.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5.不少于500字。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一部分积累运用(1—5题共30分)1.共6分(1)①鉴赏②啄食(每小题1分,共2分)(2)①tūnshì②qìnliáng(每小题1分,共2分)(3)人迹罕至2.共6分,每小题2分(1)漂亮(美好)秀美(富丽)(意近即可)(一词1分)(2)名词(1分)如大地;心灵;春天等(1分)(3)示例:书,如同/春天的⌒/绵绵细雨⌒,伴随着⌒/我/成长。(至少标4处,每处0.5分)3.共8分,一空一分①树木丛生②峨眉山月半轮秋③回乐烽前沙似雪④小桥流水人家⑤潮平两岸阔⑥风正一帆悬⑦杨花落尽子规啼⑧闻道龙标过五溪4.共4分,每小题2分(1)B解析:②句用到“然”表转折,结合语境来看,上一句与词句的关系不是转折关系,故不选,④句内容与作者的愿意表达是违背的,也不选。所以选B。(2)句子成分残缺,缺宾语,在“逃窜”后加“的情景”5.共6分,每空2分示例:①速度快,默读的速度能达到每分钟400-600字,而朗读速度一般为150-200字左右。用心专,默读除了口、耳的介入,信息直接由眼传递给大脑有利于集中精神,迅速把握文本内容,对于品味语言、理解内涵等也有帮助。另外,在默读的过程中,可以圈点勾画做批注。(叙述表达有自己的想法,能正确写出默读的优点可得分)(2分)②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会看,要注意力集中,一口气读完全文。(2分)③亲近自然,向自然学习;向劳动人民学习;尊敬老师;尊重天性。(有自己的学习心得也可,要言之有理)(2分)第二部分阅读理解(6—22题共55分)一、古诗文阅读:(共27分)(一)古代诗歌阅读(12分)6.(共3分):杜甫岑参绝句(一空1分)7.(共5分):(1)既有个人身世之悲,也包含了一个时代衰落的慨叹、悲叹。(意近即可,3分)(2)不可以,因为“怜”还有有怜惜、同情之意,(1分)对菊花的怜惜,对百姓的同情之情。(意近即可,1分)8.(共4分)甲诗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盛世的怀念和对当前衰败世事的感慨。(2分)乙诗对饱经战乱之苦的百姓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2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5分)9.(共4分,每小题1分):(1)疑惑(2)越过(3)听说(4)好10.(共2分):B解析:盖用于句首停顿,其父是主语停顿,牛是主语停顿,牵其尾是一活动,得出是另一个活动所以应该分开。故选B。11.(共4分):(1)温习旧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2分,温、故、新等字要翻译准确)(2)我不是人!赶紧拉了牛回家。(急、引等要翻译准确。2分)12.(共3分):学习要按时温习;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交往;每日要乐于反思;学习和思考相结合。(写出三点即可,一点1分)13.(2分)委婉劝说,没有直接指出董氏的问题,而是借批评牛来指出董氏的问题(1分);语言幽默诙谐;达到了劝说不杀牛的目的。(1分,意近即可,言之有理即可)参考译文:邻居老叟刘某气愤愤地到来,用棍棒打牛说:“他的父亲掉在河里,同你有什么相干?让他随着波浪漂流淹没,充作鱼鳖的食粮,岂不大好?你无缘无故地多事,让他抓着你的尾巴上岸,使他多活十几年,以致他活着受奉养,病了须医药,死去要棺木盛敛,而且留下一个坟头,每年需要祭祀扫墓,成为董氏子孙无穷的’拖累。你的罪可大了,走向死亡这是你的本分,牟牟地叫着为了什么!”原来董某的父亲曾经掉人深水中,牛跟着跳进去,牵住它的尾巴才得以出来。董起初不知道这件事,听说以后大为惭愧,自己打着耳光说:“我不是人!”赶紧拉了牛回家。几个月之后,牛病死,董哭泣着把它埋了。这个老叟很有滑稽之风,同东方朔救汉武帝乳母的事竟然暗合。二、现代文阅读:(共22分)(一)(共10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