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5小题。材料一:在《红楼梦》那可说而未经人说的就是那悲剧之演成。悲剧为什么演成?辛酸泪的解说在哪里?曰:一在人生见地之冲突,一在兴亡盛衰之无常。我们先说第一个。“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余者皆无大异。”仁者秉天地之正气,恶者秉天地之邪气,至于那第三种却是正邪央攻中的结晶品。《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便是这第三种人的基型。普通分三种人为善恶与灰色。悲剧之演成常以这三种人的互相攻伐而致成,惟《红楼梦》之悲剧,不是如此。《红楼梦》里边,没有大凶大恶的角色,也没有投机骑墙的灰色人。悲剧之演成,既然不是善恶之攻伐,然则是由于什么?曰:这是性格之不同,思想之不同,人生见地之不同。在为人上说,都是好人,都是可爱,都有可原谅可同情之处,惟所爱各有不同,而各人性格与思想又各互不了解,各人站在个人的立场上说话,不能反躬,不能设身处地,遂至情有未通,而欲亦未遂。悲剧就在这未通未遂上各人饮泣以终。这是最悲惨的结局。在当事人,固然不能无所恨,然在旁观者看来,他们又何所恨?希腊悲剧正与此同。国王因国法而处之于死地,公主因其为情人而犯罪而自杀,其妹因其为兄长而犯罪而自杀。发于情,尽于义,求仁而得仁,将何所怨?是谓真正之悲剧。善恶对抗的悲剧是直线的,显然的;这种冲突矛盾所造成的悲剧是曲线的,令人失望的。《红楼梦》写悲剧已奇了,复写成思想冲突的真正悲剧更奇,《红楼梦》感人之深即在这一点。(摘编自年宗三《<红楼梦>悲剧之演成》)材料二:鲁迅先生曾经说,“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有意义的人生一定建立在对某些价值的相信之上,正因为如此,价值的毁灭才构成真正的悲剧。以曹雪芹笔下的金陵十二钗为例,她们认同不同的价值,选择不同的生活,但所有的这些价值最后都无一例外地落空。《红楼梦》描述的毁灭,针对的不是某一种价值或人生,而是几乎所有的价值和人生。不是某一个人的毁灭,而是大观园的灰飞烟灭。《红楼梦》被视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悲剧作品,原因正在于这种彻底的毁灭。构成悲剧的诸要素中,不幸和死亡一定是不可或缺的。在欧洲,最早的古希腊悲剧表现了命运的不可抗拒,基于神的意志和人的性格,无奈或者悲惨的结局都无法避免。同时,其中蕴含的人对于自由、正义和伦理的追求,与命运的冲突和抗争,让悲剧充满了崇高的意味。而在莎士比亚的悲剧中,人世间内在于人性和社会的矛盾,无一例外把罗密欧和朱丽叶、奥赛罗、安东尼和克里奥佩特拉等主人公带入死亡。比较起来,《红楼梦》似乎更接近于莎士比亚作品。虽然有一个神话的背景,但整部小说描述的不过是处在欲望、情感、秩序、伦理、宗教之间的心灵冲突和生命挣扎,不幸和死亡贯穿其中。十二钗中,元春、迎春、秦可卿、王熙凤、林黛玉的生命各个不同,却都无法躲过香消玉殒的结局。而在十二钗之外,作者不断地安排着冯渊、贾瑞、林如海、宝珠、秦钟、秦业、金钏儿、尤三姐、尤二姐、晴雯等的死亡,让那些刻意营造的成功或者欢乐显得非常苍白和脆弱。每个人的悲剧被安放得自然而然又合情合理,更突出了生命和世界之间无法克服的矛盾。(摘编自王博《<红楼梦>的悲剧让美好的东西获得根基》)材料三:我认为《红楼梦》是康、雍、乾三朝的社会生活、社会矛盾、历史趋向的一个艺术的总概括和总反映。《红楼梦》里写了两种毁灭,一种是新生事物的毁灭,这就是贾宝玉、林黛玉爱情的毁灭;另一种是古老的荣国府、宁国府的毁灭。前者的毁灭是新的生命由于它还未成熟,经不起狂风恶浪的摧折而毁灭,但它健壮的根系和茁壮的幼芽仍在适宜的土壤里保存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只要有适当的气候,它会继续生长,最终长成大树;而后一种毁灭,是腐朽加腐烂,是生命的尽头,最终是化为粪壤,永远成为过去、不可能再生。所以这两种毁灭,具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意义。前者反映的是历史前进的客观趋势,后者反映的是由荣、宁二府象征的那种腐朽势力的必然死亡。曹雪芹的笔是非常狡绘的,他一再声称此书“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表面上说得非常好听,都是对封建皇帝和朝廷的歌功颂德,但一开头他就写了一桩贪赃枉法的人命案,同时带出了炙手可热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此开头,也就开始了他对封建社会的大揭露、大批判。贪赃枉法的贪官贾雨村,是全靠贾府一手提拔起来的,他枉断了薛蟠所犯的人命案以后,还直接向贾府和王子腾报告,这说明一切横行不法的事,都与“四大家族”有关。通过对这个具体的“贾”府的描写,也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这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具体情况,而且“各省皆然,倘若不知,一时触犯了这样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连性命还保不成呢!”这就是封建社会政治势力的一张关系网。所以“葫芦僧乱判”一案,实际上是对封建社会、封建官场的一个总揭露和总批判。当然《红楼梦》最最动人之处,是贾宝玉、林黛玉的生死不渝的爱情和他们的爱情悲剧,《红楼梦》是以宝、黛的爱情悲剧来贯通全局的。这个爱情悲剧的内涵是誓死捍卫爱情和婚姻的自主、自择权,主张爱情和婚姻的自由。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悲剧之演成常以善恶与灰色三种人的互相攻伐而致成。惟《红楼梦》之悲剧,不仅如此,还在兴亡盛衰之无常。B.鲁迅认为有意义的人生一定要建立在对某些价值的相信之上,因为只有如此,价值的毁灭才能构成真正的悲剧。C.金陵十二钗认同的价值不同,选择的生活不同,但她们追求的价值和生活最后尽都落空。这体现了小说的悲剧性。D.曹雪芹在《红楼梦》创作中虽有意规避“伤时骂世”,表面上对封建朝廷歌功颂德,但仍有较强的社会批判意义。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红楼梦》的悲剧是各人性格、思想、见地、立场等方面上的冲突矛盾所造成的情有未通、欲亦未遂的真正的悲剧。B.早期的古希腊悲剧蕴含着人在面对不可抗拒的命运时所表现出的对于自由、正义和伦理的追求,与命运的冲突和抗争,赋予悲剧以崇高的意味。C.十二钗的悲剧各有不同,但从根本上看都突出了生命和世界之间无法克服的矛盾,这与莎士比亚的悲剧所反映的人性和社会的矛盾有相似点。D.宝黛爱情的毁灭,反映了新生事物在历史前进中难逃灭亡的客观趋势、荣宁两府的毁灭象征着腐朽势力的必然死亡,两种毁灭的社会意义不同。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与《红楼梦》所体现的“真正之悲剧”不同的一项()(3分)A.《百合花》B.《哈姆莱特》C.《少年闰土》D.《雷雨》4.材料二是如何增强说服力的?请从论证方法、语言、论据中选择两个角度加以说明。(4分)5.材料一认为《红楼梦》的悲剧产生的原因,一是人生见地之不同,二是兴亡盛衰之无常。请结合三则材料,以“宝、黛爱情悲剧”或“宝、钗婚姻悲剧”为例谈谈自己的理解。(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和氏璧(第四场)张晓风卞和妻坐在灯前,正在缝一件小小的衣服,由于衣服极小,使她整个的动作有一种神话似的神秘和童话式的甜蜜,她的微笑,她的隆起的腹部,她的轻柔的动作,都呼应着这一点。卞和:(很惊讶地走入)你在干什么?那么早就起来了。卞和妻:我正在缝一件小娃娃的衣服。卞和:(走近,拿起衣服和针线,他试着用手去比嬰儿的长度)什么时候?卞和妻:什么“什么时候”?(半晌,她会意了)唔,还有三个月。卞和:动得厉害吗?卞和妻:(带着奇异的微笑)厉害!我怀疑他也拿着小锄头小锤子在采玉呢!卞和:(犹豫了半天,终于下了很大的决心)我要出一趟远门!很远很远的远门。卞和妻:(忽地站起)什么?母亲老了,又赶着孩子正要出世,你要到哪里去?卞和:我要去见楚国的国君。卞和妻:什么——我知道,你不告诉我,可是我知道你一定有了什么事。卞和:是的,一件极幸运也极不幸的事,我发现了一块玉——旷古以来所没有过的美玉。不知为什么,我感到我的一生都将因此而成为一出悲剧。可是,我不能推卸,上天要经由我的手传下这块宝贵的玉。卞和妻:玉在哪里?卞和:(默默地递上)卞和妻:这里面真的有玉吗?卞和:(半晌)师弟也是这么问的。卞和妻:连师弟也不相信吗?卞和:别人不会相信,但我的责任在使人相信。卞和妻:这块玉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谁规定我们必须看顾这块玉的?我们不是有我们美好的生活吗?谁敢说我们这样活着不可以呢?去把这块玉丢掉吧!忘掉这块玉吧!或者,整个摆脱玉的行业吧!我们可以种田,我们可以做苦力——总之,离开这块玉,我害怕!卞和:我不能。卞和妻:对于未来,你没有预感吗?你忘了那些凤凰日夜的叫声吗?你不害怕吗?卞和:我害怕,我预感到不幸,但是我不能丢弃这块玉。卞和妻:(激动、愠怒而近乎尖叫)如果你见到楚王,如果楚王不相信,你知道后果会如何?卞和:我知道——那是欺君之罪。卞和妻:不,你不知道,你这一去,我们整个家就碎了——你不能不去吗?谁也不知道这件事——你不能不去吗?卞和:我说过,我不能不去。卞和妻:那么,把璞石凿开,让国君无可怀疑。卞和:不能,我只是一个相玉的人,我不应该经手凿玉——尤其是这样宝贵的玉。我只能把它献给国君,献给社稷,如果他能认识这块玉,这块玉才算真正的被接受了。卞和妻:你也能凿玉的——你为什么不能凿玉,大不了弄出一条瑕疵,那又有什么关系。卞和:我必须把整个的玉,连着璞石,一起呈献,这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东西都必须经过个人自己的认知。卞和妻:看,我们的米缸就要空了,我们的柴也将烧完了,楚宫还在很遥远的地方——玉算什么呢?难道生活不是一切吗?还有什么比生活更真实更辛酸的东西,玉究竟是什么呢?卞和:玉比一切都可贵。玉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具体形象,玉帮助我们忽然之间了解我们自己内在一切对美德的饥渴的需要。世间所有的珠宝都各自炫耀着它们璀璨的光辉,只有玉,是与佩带者合而为一的。用它的清洁,用它的温润,用它的沉重,用它的致密,随时随地提醒着佩带者,唤起他内在的善良。卞和妻:(愤然)人类是邪恶的,他们并不善良——我们只好各人保护自己。(在她的愤怒里有一种霸气的母性,她想保护卞和)卞和:是的,人类是邪恶的,但他们仍然是善良的,他们仍然是按着天神的形象而造的——人类在极大的邪恶中仍然渴望着善良。卞和妻:那么,把玉留给我们自己吧!卞和:不,这样的稀世珍宝,这样的宗庙神器,并不是上苍赐给我卞和的,它必须是天下人所共有的。——从今以后(扳着妻子的肩膀)请你看着我、请你饶恕我,请看这一张你所熟悉的、平静的、幸福的、年轻的脸,因为以后再也不会有了。卞和妻:不,不要——卞和:在污秽的、充满腐烂气味的世界上仍然有一块冰清如水的玉,一块清清洁洁的玉,一块完美无瑕的玉。卞和妻:(良久,哽咽)那么——去吧,但愿有人能认识你的玉。卞和:我到后面去辞别母亲。(有删改)[注]①本剧改编自《韩非子》。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卞和原是一个普通的玉人,一生中三献璞玉,先后遭楚厉王断左足,楚武王断右足,全家因此过着贫苦的生活。卞和最后被楚文王认同,他献的玉就是和氏璧。6.下列对剧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卞和开口前“犹豫了半天”,体现他的两难心理;“请你饶恕我”道出了他对妻子的歉意,他决定牺牲家庭的幸福为崇高的使命献身。B.卞和预言自己的一生“将因此而成为一出悲剧”,“悲剧”的发生出于偶然的情节,又由于他的性格特点而带有必然性。C.本剧揭示了妻子的心理过程,对于卞和献玉的决定,她感到怀疑、恐惧、愤怒、担心,最后充分地理解并坚定地支持。D.“人类是邪恶的,他们并不善良”,从妻子的反驳可见夫妻的冲突表面上在于“要不要献玉”,在深层意义上还有他们对人性看法的不同。7.下列对剧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剧开头“隆起的腹部”“缝一件小小的衣服”“童话式的甜蜜”等舞台说明,塑造了一个怀有身孕因而对安定美好生活有所期待的女性形象。B.妻子的台词采用大量问句,如“你不害怕吗”“你知道后果会如何”。她对丈夫的追问既表现出对丈夫的苦苦挽留,也渲染了本剧的悲剧氛围。C.“玉”不只是重要的道具,还是人物境遇的写照:“玉”的美质不被认可,而卞和的决定也受到怀疑。洁白无瑕的“玉”是卞和高尚人格的象征。D.本剧对人物的动作描写非常精当,如“扳着妻子的肩膀”,准确地表现卞和因妻子迟迟不同意自己献玉急不可耐的心理。8.潜台词指的是戏剧中人物语言的“言外之意”。请据此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丰富意蕴。(4分)9.本剧改编自《韩非子》,原故事并无卞和妻这一角色。作者在本剧增添这一角色,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内容加以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知伯因阴结韩、魏将以伐赵。赵襄子召张孟谈而告之曰:“夫知伯之为人,阳亲而阴疏,今吾安居而可?”张孟谈曰:“夫董安于,简主之才臣也,世治晋阳,君其定居晋阳。”君曰:“诺。”乃使延陵王将车骑先之晋阳,君因从之。至,行城郭,案府库,视仓廪。号令以定,备守以具。三国之兵乘晋阳城,遂战。三月不能拔,因舒军而围之,决晋水而灌之。襄子谓张孟谈曰:“粮食匮,城力尽,士大夫病,吾不能守矣,欲以城下,何如?”张孟谈曰:“臣闻之‘亡不能存,危不能安,则无为贵知士也’。臣请见韩、魏之君。”襄子曰:“诺。”张孟谈于是阴见韩、魏之君,曰:“臣闻‘唇亡则齿寒’,今知伯帅二国之君伐赵,赵将亡矣,亡则二君为之次矣。”二君曰:“我知其然。知伯为人粗中而少亲,我谋未遂而知,则其祸必至,为之奈何?”张孟谈曰:“谋出二君之口,入臣之耳,人莫之知也。”二君即与张孟谈阴约三军,与之期日。张孟谈因朝知伯而出,遇知过辕门之外。知过入见知伯,曰:“二主殆将有变。”君曰:“何如?”对曰:“臣遇张孟谈于辕门之外,其志矜,其行高。”知伯曰:“不然,吾与二主约谨矣破赵三分其地寡人所亲之必不欺也。子释之,勿出于口,”知过见君之不用也,出,更其姓为辅氏,遂去不见。张孟谈闻之,入见襄子曰:“臣遇知过于辕门之外,其视有疑臣之心,入见知伯,出更其姓。今暮不击,必后之矣。”襄子曰:“诺。”使张孟谈见韩、魏之君曰:“夜期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知伯军。”知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展子将卒犯其前,大败知伯军而禽知伯。(选自《战国策·赵策一》)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吾与二主A约谨矣B破国赵C三分其地D寡人E所亲F之G必不H欺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阴,在“阳亲而阴疏”和“二君即与张孟谈阴约三军”两句中,意思相同。B.郭,指外城,与《过故人庄》中“青山郭外斜”的“郭”意思不同。C.拔,指攻克,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势拔五岳掩赤城”的“拔”意思不同。D.期,指约定,与《陈太丘与友期行》中“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知伯即将和韩魏两国一起讨伐赵国,赵襄子惴惴不安,他在张孟谈的建议下移居晋阳,并做好了迎战的准备。B.知伯采取了水攻,赵国发岌可危,赵襄子感到守城无望,想要投降,而张孟谈请求面见韩魏的国君,以求生机。C.知过为人严谨,见微知著,他觉察到韩魏两国有叛变的可能,但知伯并不相信他的说法,知过大怒,改名离去。D.张孟谈建议赵襄子抓住时机,并与韩魏两国商定在当天晚上就袭击知伯,杀掉守堤的士兵,决水去淹知伯军队。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知伯为人粗中而少亲,我谋未遂而知,则其祸必至,为之奈何?(4分)(2)知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知伯军而禽知伯。(4分)14.韩魏两国答应张孟谈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御街行·秋日怀旧范仲淹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的上片主要是描绘秋夜寒寂的景象,下片则抒写词人孤眠愁思的情怀,由景入情,情景交融。B.“寒声碎”这三个字,运用通感手法,打通了视觉与听觉,由落叶而感知秋时之声,由秋声而感知寒意。C.“天淡银河垂地”与《鹊桥仙》中“银汉迢迢暗度”,皆用“银河(银汉)”此意象表达相似情感。D.“都来此事”一句中,“都来”即“向来”,充分表达了词人对这种无法回避的愁绪的无奈和感慨。16.词评家们评价此词下片:“愁更难堪,情更凄切,真可谓善写愁思者也。”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苏轼《赤壁赋》中“,”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的气势之雄、军容之盛。(2)姚鼎在《登泰山记》中仅以两句“,”写出了雪中登泰山的艰辛甚至危险,用语精准洗练。(3)《静女》中“,”两句,描摹了恋爱中女子躲藏起来,男子挠着头、徘徊不安的细节,十分生动。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在雪水的馈赠下,阿尔泰山区有着丰富的径流,额尔齐斯河、乌伦古河、吉木乃山溪三大水系,从阿勒泰奔腾而过,A,滋润出这丰茂的千里草场,使新疆成为畜牧业的重要基地,阿勒泰也因此而成为我国北境的“水塔”。值得一提的是,额尔齐斯河的流向与众不同,B,而额尔齐斯河则向西流淌,这一流向在中国的河流中是格外特别的。额尔齐斯河一路向西注入斋桑湖,最后流入北冰洋,成为中国唯一一条注入北冰洋的河流。阿勒泰独特的地理位置,也带来了别地少见的极地风光。①当出现猛烈的太阳风暴时,②凭借地处极北的地理优势,③让阿勒泰成为良好的极光观赏区。④大地磁暴会造成绚丽多彩的极光,⑤此时的阿勒泰地区,⑥整个天空会呈现出肉眼可见的粉红色,⑦你还能看到各种极光柱在不断变化,除了河流、草场等美景,阿勒泰的惊喜之处,C。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19.文中第三段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活着,被需要,是一种幸福;活着,让周围的生命更舒服地活,也是一种幸福。谁有资格拥有上述幸福?每一个还在呼吸的人,只要有一颗成就自己的心,奉献众生的心,就可以。譬如,早晨和朝霞一起灿烂的人,晚上和星辰一起明亮的人。这世上的一切,皆是道具,谁人可以占有?你拥有过,就该知足,你不知足,必将痛苦。所有的道具都是共有的,你用,别人也要用。(甲)再小的房子,也能住下一生;再大的别墅,最终都会易主。这世界,处处坦途,又处处陷阱。(乙)我匍匐,是为了吮吸大地的营养;我仰望,是为了承接日月的精华。千万年我只一瞬,不能白白闪过;万千人我是唯一,要能独立风骚。你当然可以活成夏日的骄阳,光芒万丈呼眈人世;你也可以活成秋日的暖阳,丝丝终续慰帖人心。你活着,被人需要,与人分享,成为这个世界的不可或缺,你就是一个有意义的人。20.“风骚”在中国文化中是个意蕴丰富的词语,下列和选文中的“风骚”内涵相同的一项是()(3分)A.昆曲在明清戏坛独领风骚二百年。B.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C.(王熙凤)身量苗条,体格风骚。D.晚晴催翰墨,秋兴引风骚。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直接表述为:“你可以建立伟大功业,傲视众人;或者关怀他人,能给他人温暖,也能为他人做出贡献。”相比之下,原句的表达好在哪里?请概括回答。(4分)22.文中画横线的两处句子运用了相同的修辞手法,指出手法,并任选一处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尚书》有言“大矜细行,终累大德。”意为不注意小节方面的修养,到头来会伤及大的道德节操。而《鸿门宴》中说“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意为做大事不必理会细枝末节,行大礼不用回避小的责备。以上材料对青年自身的认识和发展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语文试题答案1.C【解析】A“惟《红楼梦》之悲剧,不只如此”错,曲解文意。根据原文“惟《红楼梦》之悲剧,不是如此”“《红楼梦》里边,没有大凶大恶的角色,也没有投机骑墙的灰色人”可见,原文是“不是如此”,而非“不只如此”。B“鲁迅认为有意义的人生一定要建立在对某些价值的相信之上”错,曲解文意,“有意义的人生一定建立在对某些价值的相信之上,正因为如此,价值的毁灭才构成真正的悲剧”这是作者的观点,而非鲁迅的观点。D“有意规避‘伤时骂世’”错,根据原文“他一再声称此书‘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表面上说得非常好听……”可知,是表面上说“伤时骂世”,“有意规避”的说法错误。2.D【解析】“难逃灭亡的客观趋势”错,曲解文意,过于绝对。根据原文“《红楼梦》里写了两种毁灭,一种是新生事物的毁灭,这就是贾宝玉、林黛玉爱情的毁灭……前者的毁灭是新的生命由于它还未成熟,经不起狂风恶浪的摧折而毁灭,但它健壮的根系和茁壮的幼芽仍在适宜的土壤里保存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只要有适当的气候,它会继续生长,最终长成大树”可知,作者认为新生事物的毁灭是新的生命由于它还未成熟的缘故。而且只要有适当的气候,它会继续生长,最终长成大树。“难逃灭亡的客观趋势”说法曲解文意,且过于绝对。3.B【解析】根据材料一“悲剧之演成常以这三种人的互相攻伐而致成,惟《红楼梦》之悲剧,不是如此。《红楼梦》里边,没有大凶大恶的角色,也没有投机骑墙的灰色人。悲剧之演成,既然不是善恶之攻伐,然则是由于什么?曰:这是性格之不同,思想之不同,人生见地之不同”分析可知,《红楼梦》的悲剧不是三种人的互相攻伐而致成,是性格之不同,思想之不同,人生见地之不同而造就的悲剧。ACD中《百合花》《少年闰土》《雷雨》中的悲剧均源于社会以及个人之思想、性格、人生见地之不同,都未涉及善恶之攻伐。B.《哈姆莱特》讲的是克劳狄斯谋害了哈姆雷特的父亲,篡取了王位,并娶了国王的遗孀乔特鲁德,哈姆雷特王子因此为父王向叔叔复仇的故事。这已经涉及到了善恶之征伐。4.①综合运用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如开篇引用鲁迅对悲剧的阐述,论证有力。②论证语言严谨。如“几乎所有的”“似乎更接近于”等,表述严谨。③论据选择典型,文中选择了莎士比亚悲剧和《红楼梦》以及其中的代表性人物为论据,说服力强。5.示例一:①宝、黛的爱情悲剧,主要源自于他们对自由爱情的追求与当时周围人的人生见地不同。贾府人看重封建大家族政治势力关系网的维系,而宝黛誓死捍卫爱情和婚姻的自主、自择权,主张爱情和婚姻的自由,最终的结局只能是毁灭。②宝、黛爱情是发生在古老的荣国府、宁国府这一大环境中的,封建大家族的兴亡盛衰直接影响到生活于其中的人物的命运,而这一腐朽势力的必然灭亡,也加剧了宝、黛的爱情悲剧。示例二:①宝、钗的婚姻悲剧,主要源自于宝、钗二人的人生见地不同。宝玉追求自由本真,厌恶仕途经济,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而宝钗却理性现实,是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支持者。二人志趣见地不同,最终也只能是悲剧。②宝、钗婚姻是发生在古老的荣国府、宁国府这一大环境中的,封建大家族的兴亡盛衰直接影响到生活于其中的人物的命运,而这一腐朽势力的必然灭亡,也加剧了宝、钗的婚姻悲剧。【解析】结合“《红楼梦》是以宝、黛的爱情悲剧来贯通全局的。这个爱情悲剧的内涵是誓死捍卫爱情和婚姻的自主自择权,主张爱情和婚姻的自由”分析可知,宝、黛追求爱情自由,而他们的这种追求与身边人的思想是格格不入的,最终的结局只能是毁灭。结合“这是性格之不同,思想之不同,人生见地之不同”“各人站在个人的立场上说话,不能反躬,不能设身处地,遂至情有未通,而欲亦未遂”“悲剧就在这未通未遂上各人饮泣以终”分析可知,宝、钗的婚姻悲剧主要源自于宝、钗二人的人生见地不同。宝玉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而宝钗却是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支持者。二人志趣见地不同,最终也只能是悲剧。结合“《红楼梦》里写了两种毁灭,一种是新生事物的毁灭,这就是贾宝玉林黛玉爱情的毁灭;另一种是古老的荣国府、宁国府的毁灭”“后者反映的是由荣、宁二府象征的那种腐朽势力的必然死亡”分析可知,荣国府、宁国府的毁灭是“腐朽加腐烂,是生命的尽头,最终是化为粪壤,永远成为过去、不可能再生”,是必然的,而宝黛爱情是发生在古老的荣国府、宁国府这一大环境中的,封建大家族的兴亡盛衰直接影响到生活于其中的人物的命运,而这一腐朽势力的必然灭亡,也加剧了宝黛爱情的灭亡。(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6.C“充分地理解并坚定地支持”说法错,应该是无奈之下接受了丈夫离家献玉的决定。故选C。7.D“因妻子迟迟不同意自己献玉急不可耐的心理”说法错,这里表现出卞和对妻子的哀求和歉疚。故选D。8.①卞和要前往遥远的楚宫,向楚王献玉。②卞和希望楚王相信自己献上的璞石中包含着美玉,而这个过程可能是漫长的。③卞和甘愿舍弃幸福安定的家庭生活,决心履行玉人的职责。【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体会戏剧语言的能力。画线句“我要出一趟远门!很远很远的远门”是卞和对妻子说的话。①结合“我要去见楚国的国君”可知,“出一趟远门”是指卞和要前往遥远的楚宫,向楚王献玉。②结合舞台说明“犹豫了半天”可知,卞和知道向楚王献玉会过程艰辛,因为楚王不一定会相信自己献上的璞石中包含着美玉,“很远很远的远门”强化了这种担忧,但卞和希望楚王相信,而这个过程可能是漫长的。③结合舞台说明“犹豫了半天,终于下了很大的决心”可知,“我要出一趟远门!很远很远的远门”语气坚定,表明卞和甘愿舍弃幸福安定的家庭生活,决心履行玉人的职责。9.①衬托卞和的人物形象。卞和妻为捍卫家庭,极力反对卞和献玉,而卞和坚持要为社稷献玉,突出卞和的奉献精神和崇高的使命感。②暗示人物的悲惨命运。卞和妻反复提醒献玉将带来不幸,呼应后来下和多次献玉所遭受的苦难。③有助于揭示作品的主题。面对妻子关于“玉”的内涵的质问,卞和坚持“玉”可以唤醒人心的美德,体现作者对美好人性的向往。【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和作用的能力。①衬托卞和的人物形象。结合“这块玉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谁规定我们必须看顾这块玉的?我们不是有我们美好的生活吗?谁敢说我们这样活着不可以呢?去把这块玉丢掉吧!忘掉这块玉吧!或者,整个摆脱玉的行业吧!我们可以种田,我们可以做苦力——总之,离开这块玉,我害怕!”可知,卞和妻听到卞和要献玉的决定,为捍卫家庭,极力反对卞和献玉,她先后以有没有玉,不幸的预兆,希望卞和忘掉玉、放弃玉,以及整个家要碎了等作出挽留。而卞和坚持要为社稷献玉,突出卞和的奉献精神和崇高的使命感。②暗示人物的悲惨命运。结合“对于未来,你没有预感吗?你忘了那些凤凰日夜的叫声吗?你不害怕吗?”可知,卞和妻反复提醒献玉将带来不幸,呼应后来卞和多次献玉所遭受的苦难。③有助于揭示作品的主题。结合“玉比一切都可贵。玉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具体形象,玉帮助我们忽然之间了解我们自己内在一切对美德的饥渴的需要。世间所有的珠宝都各自炫耀着它们璀璨的光辉,只有玉,是与佩带者合而为一的。用它的清洁,用它的温润,用它的沉重,用它的致密,随时随地提醒着佩带者,唤起他内在的善良”可知,面对妻子关于“玉”的内涵的质问,卞和坚持“玉”可以唤醒人心的美德,体现作者对美好人性的向往。(三)古代诗文阅读(35分)10.BDG句意:我和韩、魏的君主已经订好盟约,破赵后三家平分它的土地,这是我和他们亲自约定的,他们一定不会欺骗我。“矣”句末语气词,其后断句;“其地”作“分”的宾语,其后断句;“之”做“亲”的宾语,其后断句。故选BDG。11.BA.正确。都是“暗中,秘密”的意思。句意:表面对您友好,暗中却和您保持着距离。/他们俩就和张孟谈秘密部署好部队。B.“‘郭'意思不同”错误,含义相同,都是“指外城”。句意:巡视城郭。/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C.正确。攻克;超出、超过。意思不同。句意:三个月不能攻克晋阳。/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D.正确。期,指约定。意思相同。句意:跟人约定一起出行,却丢下我自己走了。故选B。12.C“知过大怒”错误,于文无据。由原文“知过见君之不用也,出,更其姓为辅氏,遂去不见”可知,原文没有说知过大怒。故选C13.①“粗”,粗鄙;“遂”,实现;“知”,被知道,表被动;“奈何”,怎么办呢。译文:知伯为人内心粗鄙缺少仁义,我的计谋还没实现却被知道,那么祸患一定会来,对这件事情怎么办呢?②“翼”,名词作状语,从两侧;“将”,率领;“犯”,攻击;“禽”,捉拿。译文:知伯军忙于救水乱成一团,韩魏从两侧攻打,赵襄子率领士兵在前面攻击,大败知伯军捉拿了知伯。14:①意识到如果赵国灭亡,韩魏就有危险。②张孟谈许诺对密谋之事保密。【详解】结合“臣闻'唇亡则齿寒’,今知伯帅二国之君伐赵,赵将亡矣,亡则二君为之次矣”可知,意识到如果赵国灭亡,韩魏就有危险。结合“张孟谈曰:‘谋出二君之口,入臣之耳,人莫之知也’”可知,张孟谈许诺对密谋之事保密。译文:知伯就暗中约好韩、魏准备去讨伐赵国。赵襄子召来张孟谈,告诉他说:“知伯的为人,表面对您友好,暗中却和您保持着距离,现在我们在哪里据守为好?”张孟谈说:“那董安于是先君简主得力的臣子,世代治理晋阳,您就驻守在晋阳吧。”赵襄子说:“就这么办。”于是派延陵生率领车骑先到晋阳,赵襄子接着也去了。到晋阳后,巡视城郭,察看府库,检查粮仓,号令已经定好,防御的物资已经齐备。三国的军队开到晋阳城下,战斗就打响了。三个月不能攻克晋阳,他们就散开军队把城包围起来,决晋阳之水来灌城。赵襄子对张孟谈说:“粮食匮乏,财力用尽,官员体弱多病,我怕不能守住城了,我准备开城投降,您看怎么样?”张孟谈说:“我听说'国家将亡而不能使它保存,局势危险而不能使它安定,那就用不着重视智谋之士了’。我要求去见韩、魏的君主。”襄子说:“好。”张孟谈就秘密地会见了韩、魏两国的君主,对他们说:“我听说“唇亡齿寒”,如今知伯率领二位伐赵,赵氏即将灭亡。赵亡就会轮到二位了啊。”他俩说:“我们知道会是这样。知伯为人内心粗鄙缺少仁义,我的计谋还没实现却被知道,那么祸患一定会来,对这件事情怎么办呢?”张孟谈说:“计谋从二位口中说出,进入我的耳里,别人是不会知道的。”他们俩就和张孟谈秘密部署好部队,约定了举事的日期。张孟谈拜见知伯出来,在辕门外遇见了知过。知过进去见知伯说:“韩、魏的君主恐怕要变卦。”知伯说:“为什么?”回答说:“我在辕门外遇到张孟谈,他的神情傲慢,走路脚抬得过高。”知伯说:“不会这样。我和韩、魏的君主已经订好盟约,破赵后三家平分它的土地,这是我和他们亲自约定的,他们一定不会欺骗我。请您放下这件事,不要再说了。”知过见君主不能用他的计谋,出来以后,就把他的姓改为辅氏,于是就离开,不再去见知伯。张孟谈听说这件事后,进见赵襄子,说:“我在辕门外碰到知过,他眼中露出怀疑我的神色,他去进见知伯,出来后就改变了自己的姓氏,今天晚上如不进攻知伯,必然会落到知伯的行动后面了。"襄子说:“好吧。”就派张孟谈去见韩、魏两国君主说:“约定就在夜里杀守堤人,放水去淹智伯的军营。”知伯军忙于救水乱成一团,韩魏从两侧攻打,赵襄子率领士兵在前面攻击,大败知伯军捉拿了知伯。15.C(“表达相似的情感”错误。前者以天阔来衬托出内心的落寞,后者表现了短暂相聚时的诗情画意。)16.①借酒解忧是古诗词中常咏的题材,范仲淹写酒化为泪,别出新意,酒虽未到愁肠,已先化泪。②“残灯明灭枕头欹”,写出了词人倚枕对灯寂然凝思的神态,与辗转反侧的动态不同,以静态显愁思。③“谙尽孤眠滋味”,意为尝尽孤眠滋味,表现愁思程度之深。④词的结尾句,写词人之愁不是在心头萦绕,就是在眉头攒聚,借描摹愁容来深化愁绪难遣之意。(每点2分,任答三点)17、①舳舻千里,旌旗蔽空②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③爱而不见,搔首踟蹰18.A:为这片广袤的土地带来了充沛的水量B:中国的大多数河流是向东奔流C:还在于这样的宇宙物理学现象或者还在于这样绚丽的极光19.②删去“凭借”或者③删去“让”;④“造成”改成“产生”或“形成”(“造成”后面常跟不好的结果)20.A【解析】选文中的“风骚”指超群出众、独树一帜的个性风采、精神品格、业绩成就等。B.此指文采、才情。C.俏丽的姿容。D.风骚本指《诗经》的《国风》和《楚辞》的《离骚》,后来泛称文学,此指诗歌。21.①原句用词精练典雅,以诗意与美感给人视觉与情感的冲击。②原句运用比喻(象征)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不同的人生状态和追求。③原句采用并列(对称)句式,以整饬优美的形式呼唤大爱。22.对偶和对比.(甲)上下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对,语意相反,“小房子能住”“大别墅易主”形成对比,表达人生的意义不在占有多少,而在知足和共享。(乙)上下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对,语意相对,“匍匐”和“仰望”对比,坦然面对生命的起伏,充分吸取天地的精华以充实和成就自我。23.审题:【答案】例文:扬“细行”之帆,行致远大道《尚书》曾言,“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可《史记》又言,“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二者关于“小”“大”之辨,看似矛盾,实则是不同角度看问题的不同呈现。无细行,无以成大德,扬“细行”之帆,方能行致远大道。“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技术服务合同标的保密协议
- 2024年度加盟连锁合同
- 2024年度互联网服务合同标的为云存储服务3篇
- 二零二四年度专利许可使用合同模板范本
- 2024年度互联网金融业务合同2篇
- 二零二四年度XX企业股权转让合同
- 2024年度电子商务企业社会责任与合规合同2篇
- 二零二四年度货物运输合同运输路线及标的
- 专有技术开发与改进协议2024年度
- 2024年度广告制作发布协议3篇
- 《小小快递站》课件劳动四年级下册苏科版
- 院内突发心跳呼吸骤停、昏迷、跌倒事件应急预案及程序
- 非暴力沟通课件
- 2024至2030年中国建筑工程检测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 年产5万吨高密度聚乙烯聚合工段基本工艺设计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全册单元测试卷课件
- 气体摩尔体积动画版市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获奖课件
- 五年级上册小学高年级学生读本第11讲《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教学设计
- 马克思主义原理教案(2021版):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 2024年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笔试历年职业技能测验典型例题与考点解析含答案
- 术后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