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课后限时集训(十六)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现代中国政治建设与外交关系(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毛泽东指出:“有了人大,并不阻碍我们成立政协进行政治协商。人大的代表性当然很大,但它不能包括全部方面,所以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这表明我国的政治协商制度()A.必需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是我国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C.与人大职能有许多重合部分D.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前提B[材料“人大的代表性当然很大,但它不能包括全部方面,所以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意在强调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故B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故解除;政协职能与人大职能并不重合,故C项错误;人民政协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并不是前提,故D项错误。]2.(2024·保定摸底)1953年4月,中共中心发出关于《一九五三—一九五四年干部理论教化的指示》,将全体共产党党员干部分别编入高级、中级、初级学习组,业余学习马列主义政治理论,并对学习内容、时间、方法、要求等作了详细规定,非党员干部自愿参与。1954年,中共中心又制定了党员干部离职到党校轮训的安排。这些做法旨在()A.加强党内意识形态建设B.留意加强党群关系建设C.开展群众思想政治教化D.确立马列主义为党的指导思想A[依据材料中加强党员干部理论教化可知,国家重视党内意识形态建设,故选A项;材料中只提到对于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的要求,没有涉及群众关系,解除B项;材料中提到的是党员,没有提到群众,解除C项;中共一大以马列主义为党的指导思想,解除D项。]3.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逐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宪法的颁布和修订()A.反映了社会主要冲突的变更B.变更了国家的基本法律架构C.适应了当时经济建设的须要D.标记着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立C[依据所学学问可知,1954年宪法适应了我国过渡时期经济发展的须要,1982年宪法适应了改革开放初期社会经济发展的须要,故选C项;1954—1982年,我国社会主要冲突没有发生变更,故解除A项;国家的基本法律架构都是以宪法为核心的,不会因为宪法的修改而变更,故解除B项;我国正在向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迈进,而不是已经建立,故解除D项。]4.“五四宪法”第九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在年老、疾病或者丢失劳动实力的时候,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举办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群众卫生事业,并且逐步扩大这些设施,以保证劳动者享受这种权利。这充分体现了宪法的()A.社会主义性 B.完备性C.过渡性 D.人民性D[依据材料“劳动者在年老、疾病或者丢失劳动实力的时候,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保证劳动者享受这种权利”可知,其强调了宪法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具有人民性,故选D项;社会主义性主要是突出党的领导、公有制、马克思主义,但在材料中未体现,故解除A项;材料仅反映了保障公民权利的一个方面,故解除B项;“五四宪法”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不同于“共同纲领”的临时地位性质,故解除C项。]5.1998年吉林省第四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80%以上的农村实行了“海选”方式提名初步候选人,其中梨树县还发展了“海选”方式,实行“一次性投票选举”。即把原来用“海选”提名初步候选人的方式,发展成正式选举。以上尝试说明()A.中国起先实现人民当家作主B.干脆民主选举得到全面贯彻C.基层民主选举获得了新发展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逐步完善C[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变更了过去由上级政府任命村委会干部的做法,推动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各地创建性地发展了各种村民选举制度,其中比较闻名的是创自吉林省的“海选”制度,与材料中“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海选”相符,故选C项;中国起先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在1949年,与材料时间“1998年”不符,解除A项;B、D两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解除。]6.1959年台湾“外交部”发文:今后凡对外提及大陆时,改“红色中国”“共产党中国”为“中国共产党政权”;提及自己时,将“自由中国”改称“中华民国”。这一变更反映出当时台湾()A.对“一国两制”构想的认同B.释放出谋求两岸和解的信号C.放弃了敌视大陆的政治立场D.坚持“一个中国”的政治理念D[依据材料可知,“红色中国”“共产党中国”“自由中国”的称谓有“两个中国”并立之嫌;而“中国共产党政权”和“中华民国”的称谓表明大陆和台湾都是中国的一部分,这反映出坚持“一个中国”的政治理念,故D项正确;“一国两制”构想提出于20世纪80年头初,与材料时间“1959年”不符,故解除A项;1959年海峡两岸仍处于对峙状态,故解除B、C两项。]7.(2024·佛山质检)1949年初,中共中心关于外交关系的工作指示,暂行规定: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使馆、公使馆、领事馆等机关不予承认,其所属人员予以爱护。但对美国武官,则应派兵监视。对苏联使领馆及所属人员,对待他们的看法亦应根本上不同。这反映了()A.国家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B.党处理外交的原则性与敏捷性C.政府保持对外关系的持续性D.美苏两极格局对峙的国际局势B[依据材料“1949年初,中共中心关于外交关系的工作指示,暂行规定: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使馆、公使馆、领事馆等机关不予承认,其所属人员予以爱护。但对美国武官,则应派兵监视。对苏联使领馆及所属人员,对待他们的看法亦应根本上不同”可知,中国共产党对不同国家实行了不同的外交政策,故选B项;“一边倒”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解除A项;材料只提到中国共产党的外交政策,并未体现对外关系的持续性,解除C项;材料中提到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国家外交人员予以爱护;对美国武官监视,对苏联外交人员则不同,这是由于国内形势的变更而不是国际形势,解除D项。]8.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总结发言中宣布:“我们与苏联应当站在一条战线上,是盟友,只要一有机会就要公开发表文告说明此点”,同时指出“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就是在全国成功以后的一个相当时期内也不必急于去解决”。这反映出()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完全成功B.党的工作重心实现全面转移C.外交策略受到国际环境影响D.和平共处成为国际关系准则C[依据材料“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总结发言中宣布:‘我们与苏联应当站在一条战线上,是盟友,只要一有机会就要公开发表文告说明此点’,同时指出‘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就是在全国成功以后的一个相当时期内也不必急于去解决’”可知,1949年随着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中国的外交政策也有所变更,这反映出外交策略受到国际环境影响,故选C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于新中国成立前夕,解除A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党的工作重心起先转移,解除B项;材料说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外交政策,而非国际关系准则,解除D项。]9.1950年2月的中国与苏联缔约谈判中,周恩来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坚持的立场让苏联代表“感到很惊异”,甚至质问他中苏“还算什么同盟者呢?”周恩来的坚持,表明新中国()A.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B.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C.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D.建立了联合反霸统一战线B[依据周恩来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坚持的立场让苏联代表认为中苏“还算什么同盟者呢”可知,虽然双方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但周恩来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坚持自己的立场,这体现了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故选B项;“一边倒”是指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决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但在材料中未体现,解除A项;“求同存异”方针是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的,解除C项;“建立联合反霸统一战线”主要针对的是美国独霸世界,与材料无关,解除D项。]10.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曾写道:“20世纪60年头末,毛泽东的《关于重庆谈判》一文被重新拿出来广为传达。”中国政府当时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复原在联合国的合法权益B.和平解决台湾问题C.调整与美国间的外交关系D.打破欧美经济封锁C[依据材料“毛泽东的《关于重庆谈判》一文被重新拿出来广为传达”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重庆谈判是在美国调解下进行的,当时中国共产党与美国关系还未裂开,再结合题干时间“20世纪60年头末”可知,此时中国出于对抗苏联的须要,渐渐调整对美国的外交政策,中美关系渐渐出现缓和迹象,故选C项;“复原在联合国的合法权益”须要争取众多国家的支持,特殊是第三世界国家,解除A项;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纳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与材料时间不符,解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国渐渐调整对美国的外交政策,希望改善中美外交关系,与“打破欧美经济封锁”无关,解除D项。]11.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在机场对周恩来总理说:“我是跨越太平洋与中国人民握手。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起先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中美两国携手建立多极化格局B.中美两国建立了正常外交关系C.中美两国之间消退了一切分歧D.中美两国关系起先走向正常化D[1972年尼克松正式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联合公报》,体现出中国和美国由敌对关系起先走向正常化,故选D项;世界多极化是指二战后在美苏两极对立的格局之下,出现的影响世界的多个力气,并不是中美两国携手建立的,解除A项;中美两国正式建交是在1979年,解除B项;尼克松访华只是标记着中美两国由敌对走向友好,并不是消退了两国之间的一切分歧,解除C项。]12.(2024·青岛质检)以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外交理念。由此可见()时期外交理念20世纪50年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20世纪70年头对外关系重大发展,“冰释前嫌”20世纪80年头“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观20世纪90年头以“互信、互利、同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平安观21世纪初“和谐世界”2012年以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A.体现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色调B.政策缺乏一以贯之的指导思想C.目的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D.新中国外交理念是一脉相承的D[依据材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与发展”“互信、互利、同等、协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关键信息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外交理念一脉相承,故选D项;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求同存异”突破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色调,解除A项;新中国外交政策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解除B项;不同时期新中国的外交目的依据国际形势有所调整,目的并非仅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解除C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尽管宪政产生的历史条件、生长的社会环境有很大不同,宪政的详细模式和实现机制可以千差万别,但宪政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却是一以贯之的。鸦片斗争的狂风骤雨深深动摇了古老帝国的根基,也唤醒了天朝上国的迷梦。随着清王朝政治危机的渐渐加深、军事外交的接连失败,以及传统文化的日渐式微与解体,救亡图存、富国强兵成为当时中华民族的当务之急。宪政,这一西方的近代文明之物,被视为一剂救世良方起先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也由此拉开了宪政中国化的序幕。虽然宪政运动在近代中国潮声涛起、风起云涌,但却始终如雨打浮萍,命运多舛,终究未能在这块异地他乡安家立命,“宪政”也由此成为中国社会一个未竟的话题。——摘编自苗连营《世界宪政文明体系里的“中国色调”》材料二中国共产党从诞生时起,就特别关注、重视宪法制定和立宪实践。土地革命期间,在苏联宪法的影响下,中国共产党制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奠定了基础。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制定通过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此后由于“左”倾思想的盛行,民主集中的决策机制被专断的领导意志所取代,出现了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肆意侵扰人权的现象。在吸取历史教训的基础上,1982年宪法首次以根本法的形式将“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规定为“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1993年通过的修正案将这一表述修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将近代以来的制宪者所追求的富强幻想与实现民主、文明的现代须要结合起来,既表达了实现中华民族富强和独立的历史使命,又突出了推动民主和文明建设的时代特征。——摘编自何勤华《论中国共产党人的宪法观念与实践历程》等(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近代中国制宪历程的特点,并分析制约近代中国宪政发展的因素。(15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简要评价中国共产党的制宪实践。(10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随着清王朝政治危机的渐渐加深、军事外交的接连失败,以及传统文化的日渐式微与解体,救亡图存、富国强兵成为当时中华民族的当务之急”“虽然宪政运动在近代中国潮声涛起、风起云涌,但却始终如雨打浮萍,命运多舛”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即可。其次小问,依据材料一“鸦片斗争的狂风骤雨深深动摇了古老帝国的根基”并结合所学学问从民族危机的加深、政局动荡、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传统思想根深蒂固等方面分析。第(2)问,依据材料二“在苏联宪法的影响下”“由于‘左’倾思想的盛行,民主集中的决策机制被专断的领导意志所取代,出现了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肆意侵扰人权的现象”“1982年宪法首次以根本法的形式……将近代以来的制宪者所追求的富强幻想与实现民主、文明的现代须要结合起来”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回答。[答案](1)特点:以救亡图存为目的;是不同阶级、集团斗争的结果;受西方宪政思想的影响;制宪过程艰难曲折。(任答三点即可)因素:封建势力的阻碍;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深;军阀混战,政局动荡;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气弱小;传统守旧思想根深蒂固。(任答三点即可)(2)评价:中国共产党在制宪实践中,留意借鉴和学习别国阅历,以实现国家富强为目标,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推动了民主法制的现代化,并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宪政形式;有利于依法治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供应了保障。(任答三点即可)但教训也是深刻的,如“文化大革命”时期“左”倾思想使民主集中制原则遭到破坏,人权意识淡薄,宪政建设还须要不断完善。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有学者指出,美国的亚洲外交好像总是处于“失败——总结教训——再失败——再总结”的无休止轮回中。在欧洲屡试不爽的均势战略、民主改造、和平演化等手段,在亚洲不是遭受失败,就是收效甚微。对于美国来说,亚洲是一个谜,中国更是谜中谜。美国在亚洲的失败,基本集中了美国外交失败的记录。而美国对中国的误判,又成为美国在亚洲全部误判中最带有战略性和经典性的误判。下表记录了二战结束后的70年来,美国对中国的6次重大战略误判第一次误判共产党和国民党,谁能赢得中国其次次误判中国人敢出兵朝鲜吗第三次误判苏联解体,下一个垮台的是中国第四次误判“市场化”必定使中国“自由化”第五次误判中国将在“崛起”中“崩溃”第六次误判中美关系是“其次场冷战”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学问,提炼一个有助于中美关系正常发展的论点,并结合史实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楚)(12分)[解析]依据材料“美国的亚洲外交好像总是处于‘失败——总结教训——再失败——再总结’的无休止轮回中”可知,美国由于对亚洲及中国的误判导致其外交失败,结合设问“有助于中美关系正常发展的论点”,美国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与中国在意识形态方面存在差异,不能客观相识中国,从而导致误判中国,外交失败。可以提炼的观点有“客观相识中国是处理中美关系的前提”“超越意识形态差异是中美关系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城市绿化采购合同生态效益评估与实施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变压器安装与电力设施改造服务合同3篇
- 2024版农田租赁协议模板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经营贷款担保合同范本集2篇
- 2020-2025年中国卫生洁具行业投资研究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2024年网络直播平台运营合同
- 2025版驾校教练学员交通事故处理合同3篇
- 2024年项目介绍人佣金协议
- 2024版电子协议法律风险防范版
- 二零二五年度冷链物流企业电冰箱采购与冷链运输合同3篇
- 2025年国家图书馆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中国重症患者肠外营养治疗临床实践专家共识(2024)解读
- 2018级成考专升本汉语言文学专业12月份考试资料文献学复习资料
- 最新中考英语单词表2200个
- 我的专业成长故事
- 公司管理制度-公司管理制度
- 井用潜水泵的安装
- 花纹钢板理论重量表(精品)
- 疫情索赔公式及相应表格模板Excel
- 夏令营活动日程安排表
- 养老金核定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