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课件-第十一单元 教师、幼儿的权利与义务_第1页
《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课件-第十一单元 教师、幼儿的权利与义务_第2页
《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课件-第十一单元 教师、幼儿的权利与义务_第3页
《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课件-第十一单元 教师、幼儿的权利与义务_第4页
《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课件-第十一单元 教师、幼儿的权利与义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一单元教师、幼儿的权利与义务目录1模块一幼儿园教师概述2模块二教师的权利与义务3模块三幼儿的权利、义务与保护学习目标1.掌握教师资格制度。2.了解教师的权利和义务。3.了解幼儿的权利及其保护。素养目标1.在实践中保护幼儿的权利。2.根据《教育法》的要求对学生进行保护。模块一幼儿园教师概述王涵是一名大学毕业生,现在在某幼儿园担任教师。虽然工作并不熟练,但是王涵非常认真负责,关心幼儿。有一次,王涵在与家人聚会时说起了自己的职业和工作。王涵的姑姑说:“幼儿园老师不就是阿姨嘛,任何人都可以做,你应该换一份体面的工作。”这让王涵有些郁闷。第二天,王涵在和同事交谈时得知,一周后本市教育局会面向全体青年教师举办一次为期5天的课程培训。王涵很想通过此次培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于是在下班前找园长申请参加培训。但是园长没有同意,并且称王涵只需要好好带班就可以了,不用在意什么培训、科研等工作。引导案例王涵彻底疑惑了:“难道自己真的只是一个负责保育的阿姨吗?除了日常的保育和教育工作以外,真的不能参与任何培训、科研吗?”问题讨论:1.上述案例中,应该如何解答王涵的困惑?2.幼儿园教师是一个怎样的职业?有什么从业要求?3.幼儿园教师有怎样的权利和义务?引导案例幼儿园教师是指在学前教育机构履行教育教学职责、受社会委托对学前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施行特定影响的专业保育和教育工作者,简称幼儿教师。幼儿园教师职业产生于19世纪中叶,是随着专门化的社会学前教育机构的建立而出现的。1840年,福禄贝尔在创办幼儿园以后开始了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幼儿教师逐渐成为一支专门的队伍。我国自1903年湖北幼稚园创办开始有了第一批幼儿教师,当时被称为“保姆”,主要由节妇训练而成。20世纪50年代,我国幼儿教师开始被称为“教养员”“保育员”,社会上习惯称其为“阿姨”。20世纪80年代后,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开始被称为“幼儿园教师”,1995年《教师资格条例》颁布后,“幼儿园教师”这一概念开始广泛、正式地使用。一、幼儿园教师的概念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教师资格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最基本的要求。它规定了从事教师工作必须具备的条件。《教师法》及《教师资格条例》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即中国公民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须依法取得教师资格。《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实行严格的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禁不具有教师资格的人从事教师行业。1.教师资格条件2.幼儿教师资格考试3.幼儿教师资格认定程序4.幼儿教师资格的取消二、教师资格制度1.教师资格条件根据《教师法》第十条的规定,教师资格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必须是中国公民。(2)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3)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4)具有教育教学能力。(5)具备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2.幼儿教师资格考试《教师法》明确规定:“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不具备本法规定的教师资格学历的公民,申请获取教师资格,必须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幼儿教师资格考试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一般每年举行两次。考试科目全部及格的,发给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当年考试不及格的科目,可以在下一年度补考;经补考仍有一门或者一门以上科目不及格的,应当重新参加全部考试科目的考试。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3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2011年教育部在浙江、湖北两省率先启动了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和定期注册试点工作,2012年又将试点范围扩大到河北、上海、海南、广西等6省区市。改革试点的内容不仅统一了教师资格考试的标准和考试大纲,还提出不再直接认定师范毕业生的教师资格,而是将他们统一纳入考试范围,师范类和非师范类毕业的学生要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证都必须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考试。2013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其中第五条规定“教师资格考试实行全国统一考试”。直通国考3.幼儿教师资格认定程序《教师法》第十三条规定:“中小学教师资格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认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的教师资格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有关主管部门认定。普通高等学校的教师资格由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或者由其委托的学校认定。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的公民,要求有关部门认定其教师资格的,有关部门应当依照本法规定的条件予以认定。取得教师资格的人员首次任教时应当有试用期。”幼儿教师资格由申请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申请人任教学校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认定。教育行政部门每年春季、秋季各受理一次教师资格认定申请。具体受理期限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并以适当形式公布。申请人应当在规定的受理期限内提出申请。教育行政部门在接到公民的教师资格认定申请后,应当对申请人的条件进行审查;对符合认定条件的,应当在受理期限终止之日起30日内颁发幼儿教师资格证书;对不符合认定条件的,应当在受理期限终止之日起30日内将认定结论通知申请人。非师范院校毕业或者幼儿教师资格考试合格的公民申请认定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当进行面试和试讲,以考察其教育教学能力;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可以要求申请人补修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申请人符合认定条件的,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为其颁发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印制的幼儿教师资格证书。该证书在全国范围内适用,终身有效。4.幼儿教师资格的取消根据我国教育法律规范的规定,教师资格证书在全国范围内适用且终身有效,但这并不意味着已经取得教师资格者不会丧失教师资格。《教师法》第十四条规定:“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另外,《教师资格条例》第十九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撤销其教师资格:(一)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的;(二)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被撤销教师资格的,自撤销之日起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其教师资格证书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收缴。1.试述幼儿园教师的概念。2.简述教师资格制度的内容。思考与练习模块二教师的权利与义务王丽丽,女,25岁,2021年从某师范大学毕业后应聘到一所民办幼儿园担任教师。幼儿园地处市郊,上下班路程很远,而且工作任务很重,但是每月有3500元的收入,待遇相对来说还可以,这使她感到很欣慰。然而随着元旦的到来,她才知道,该幼儿园有一个规定:幼儿园没有寒暑假和其他节假日,所有教师除了春节休息7天以外,其他时间都要上班。但是如果本班幼儿的月出勤率低于50%,则该班教师当月仅发300元的生活费。王丽丽很是不解:“为什么幼儿园会有这样的规定?这是否合法呢?300元的生活费甚至低于当地最低生活标准。”问题讨论:1.上述案例中,幼儿园的规定是否违法?2.王丽丽应该怎么办?引导案例教师的权利在法律上分为两部分。一、教师的权利(一)教师权利的含义1.教师作为普通公民所享有的权利2.教师作为教育者的权利1.教师作为普通公民所享有的权利作为普通公民,教师享有《宪法》所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如公民的政治权利、宗教信仰自由、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等。2.教师作为教育者的权利作为专业人员,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有其特殊的权利,这是一种职业特定的法律权利。从教师作为一名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专业人员来看,教师的权利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由相关法律对其进行保护的自由和利益,是国家对教师能够做出或不做出一定行为,以及要求他人相应做出或不做出一定行为的许可和保障。法律上的教师权利包括教师实施某种行为的权利及要求义务人履行义务的权利。当教师的权利受到侵害时,教师有权诉诸法律,要求确认和保护其权利。(二)教师的基本权利1.教育教学权2.科学研究权3.管理学生权4.获取报酬权5.民主管理权6.进修培训权1.教育教学权教育教学权是指教师享有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的权利。这是教师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而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权利,教育教学权的内容有:(1)有权依据其所在学校的教学计划、教育工作量等具体要求,结合自身教学特点自主地组织课堂教学。(2)有权依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其教学内容、进度,不断完善教学内容。(3)有权针对不同的教育教学对象,在教育教学的形式、方法、具体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实验。任何人不得非法剥夺在聘教师行使教育教学权。同时,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不得享有这项权利。虽已取得教师资格,但尚未受聘或已被解聘的人员对此项权利的行使处于停顿状态,待被任用时方能行使这一权利。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依法解聘教师的,不属于侵犯教师权利的行为,不承担侵犯教师权利的责任。2.科学研究权《教师法》第七条规定,教师有“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的权利。这是教师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的一项基本权利。科学研究权的内容有:(1)有权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撰写学术论文、著书立说。(2)有权参加相关的学术交流活动,参加依法成立的学术团体并在其中兼任工作。(3)有权在学术研究中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开展学术争鸣。教师从事这些工作,既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政治、业务素质,又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和培养人才,同时将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根据教师的职业特点加以具体化。3.管理学生权教师享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的权利,这是与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相适应的一项基本权利。管理学生权的内容有:(1)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权。教师有权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和特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并在学生的特长、就业、升学等方面给予指导。(2)学生品行评定权。教师有权独立自主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品德修养、举止行为等方面的表现做出公正的综合评定,也有权抵制学校内外和学生本人提出的违背学生实际的品行评定。(3)学生学业成绩评定权。教师有权独立自主地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做出评定,有权抵制来自任何方面的要求在评定学生学业成绩时弄虚作假的行为。教师对学生品行的评定结论和对学业成绩的评定具有法律效力,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教师同意不得更改。教师在行使管理学生权时,要注意加强对学生各方面的管理,将关心、爱护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促进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发展,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干涉教师行使这一占主导地位的基本权利。4.获取报酬权《教师法》第七条规定,教师有“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的权利。这是教师的基本物质保障权利。获取报酬权的内容有:(1)按时获取工资报酬权。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后有权要求所在单位及其主管部门根据教师聘任合同规定按时、足额地支付工资报酬,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无权挪用、克扣和拖欠教师的工资报酬。教师的工资报酬包括基础工资、职务工资、课时报酬、奖金及教龄津贴、班主任津贴及其他各种津贴等工资性收入。(2)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权。教师有权获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减少国家规定的给予教师的福利项目和福利金额。教师的福利待遇一般包括教师在医疗保健、住房、退休等方面依照《教师法》及国家其他有关规定享有的各种待遇和优惠。(3)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权。寒暑假期是由学校教育教学的特殊规律决定的,教育部门应保证教师有足够的时间享受带薪的寒暑期休假,不能随意占用教师的休假时间。5.民主管理权《教师法》第七条规定,教师有“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的权利。民主管理权是教师参与教育管理的民主权利,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1)提出意见和建议权。教师有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直接或间接地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权利。这有利于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对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进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工作。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不得压制教师的批评与建议,更不允许对教师进行打击报复。(2)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会等组织形式及其他适当方式参与学校民主管理,讨论学校改革、发展等方面的重大事项,保障自身的民主权利和切身利益,推进学校的民主建设。以教职工代表大会形式为例,教师的参与管理权体现在以下方面:听取校长的工作报告,讨论学校年度工作计划、发展计划、改革方案、教职工队伍建设等重大问题,讨论教职工奖惩办法及其他有关教职工的福利事项,监督学校管理工作。教师在行使民主管理权时,应注意遵循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并充分发挥自己对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工作的监督作用。目前,多数学校建立了教代会制度,这对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发挥广大教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加强对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工作的监督,促进各级各类学校提高管理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6.进修培训权教师有参加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列入计划的各种形式的进修和其他培训的权利。这是教师享有的接受继续教育的权利。现代社会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要求教师及时更新知识,调整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政治思想和业务水平。进修培训权的内容包括:(1)教师有权参加进修或接受其他形式的培训,不断更新知识,调整知识结构,逐渐完善终身学习体制,从而保障教育教学质量。(2)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开辟多种渠道,保证教师进修培训权的行使,如运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等,为教师提供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的机会。教师在行使这一权利时必须保证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有组织、有安排地进行,不得影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同时,教师进修培训权的行使要服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安排,因地制宜地参加进修和培训。拓展知识申诉权《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教师法》第三十九条对教师申诉进行了规定,确立了教师申诉制度的法律地位,使其成为保障教师权利的一项重要措施。教师申诉制度是我国宪法关于公民申诉权利在教师身上的具体体现。教师的申诉权利是一项依法获得、用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权利,其行使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申诉范围和程序进行。教师的义务是指依照法律规定,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履行的责任。如同教师的权利一样,教师的义务也分为两部分:一是教师作为公民应承担的义务,二是教师作为教育者应承担的义务。二、教师的义务(一)教师义务的含义《教师法》第八条专门对教师的义务做了具体规定。依照《教师法》的规定,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二)教师的基本义务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3.立德树人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5.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6.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宪法和法律是国家、社会组织和公民活动的基本行为准则,任何组织和公民都必须遵守。教师要教书育人,就应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化的职业,有自身的职业道德准则,教师应当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做到爱岗敬业、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博学多才、关心集体、团结奋进。《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规定了中小学教师应当遵守的职业道德准则。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培养下一代的任务,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个性形成有重要影响,所以教师要注意言传身教,为人师表。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做到以下几点:(1)全面贯彻国家关于“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2)自觉遵守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制定的关于教育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3)认真执行学校依据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或教学基本要求制订的具体教学计划。(4)严格履行教师聘任合同中约定的教育教学职责,完成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3.立德树人教师应结合自身教育教学业务特点将道德与法治教育贯穿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不仅是政治思想品德课教师的职责,还是教师的基本义务。在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内容上,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在德育教育的形式和方法上,应注意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采用灵活生动的形式,注重实效,反对形式主义。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人格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由于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居于受教育者的地位,其人格尊严往往容易受到侵犯,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因民族、性别、残疾、学习成绩等因素而歧视学生,尤其是对那些有缺点的学生,教师应给予特别关怀。5.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教师自然更应该负有此项义务。教师履行此项义务具有特定的范围,主要是制止在学校工作和与教育教学工作相关的活动中对侵犯其所负责教育管理的学生的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批评和抵制社会上出现的有碍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不良现象。6.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担负着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平。同时,这也是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发展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为此,教师应加强学习,调整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以适应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教师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基于教育活动而产生,由教育法律规范设定,是一种特定职业的法律权利和特定职业的法律义务。它们之间是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关系。“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教师既是权利的享有者,又是义务的承担者,应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严格履行自己的义务。根据1993年10月颁布的《教师法》和1995年3月颁布的《教育法》的精神,幼儿教师是在幼儿园履行教育职责、对幼儿身心施行特定影响的专业教育工作者,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传播精神文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历史使命。根据《教师法》《教育法》的精神,“教师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1.我国幼儿教师的权利2.我国幼儿教师的义务三、幼儿教师的权利和义务1.我国幼儿教师的权利(1)进行保育教育活动,开展保育教育改革和实验。(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3)指导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幼儿的成长与发展。(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5)参与幼儿园的民主管理。(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2.我国幼儿教师的义务(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幼儿园保教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保育教育工作任务。(3)按国家规定的保教目标,组织、带领幼儿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4)关心、爱护全体幼儿,尊重幼儿人格,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5)制止有害于幼儿的行为或其他侵犯幼儿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幼儿健康成长的现象。(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1.幼儿教师的权利有哪些?2.幼儿教师的义务有哪些?思考与练习模块三幼儿的权利、义务与保护又到幼儿园活动区创设时间了,作为新手的刘老师格外紧张,因为这是她第一次创设活动区,设计、布置、制作玩具……刘老师忙得不可开交,隔壁班的王老师提醒她:“应该多听听孩子们的意见。”刘老师无所谓地说:“他们是小孩子,懂什么呀。我做好了让他们玩就行了。”问题讨论:1.教师在进行环境创设时需要征求幼儿的意见吗?2.案例中,刘老师侵犯了幼儿的什么权利?引导案例幼儿的权利是指幼儿作为民事主体必定具有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法律法规规定的合法权益。《儿童权利公约》中提到的儿童权利多达数十种,其中最基本的权利可以概括为四种:生存权、受保护权、发展权和参与权。根据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儿童除享有以上四项基本权利外,还享有包括肖像权、姓名权在内的很多权利。一、幼儿的权利1.生存权2.受保护权3.发展权4.参与权5.肖像权6.姓名权7.隐私权8.受教育权9.著作权10.获得公正评价的权利(一)幼儿权利的种类1.生存权生存权是首要的人权,是保护人的生命安全和维护生活保障的权利,是享有其他人权的基础。生存权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和医疗保健获得权。幼儿出生后就获得了生命权,享有生命安全不受非法侵害的权利和受特殊保护的权利,以及接受可达到的最高标准的医疗保健服务的权利。健康权是指政府必须创造条件使人人能够尽可能健康。这些条件包括确保获得卫生服务、健康和安全的工作条件、适足的住房和有营养的食物。为了使幼儿的生存权得到保护,我国从法律的角度做了规定:每个幼儿均有固有的生存权,国家应最大限度地确保幼儿的生存与发展。2.受保护权受保护权包括保护儿童免受歧视、剥削、酷刑、虐待或疏忽照料,以及对失去家庭的儿童和难民儿童的基本保证。幼儿有权免受歧视:每个幼儿不应因本人或其父母(包括法定监护人)的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治或其他观点、财产、伤残或其他身份而受到任何歧视。国家应采取一切适当措施确保幼儿得到保护。幼儿有权免遭剥削和虐待:国家应采取一切适当的立法、行政、社会和教育措施,确保幼儿在受父母、法定监护人和其他负责照管幼儿者的照料时,不致受到任何形式的身心摧残、伤害或凌辱、忽视或照料不周、剥削和虐待。在战争、灾难、武装冲突等危机和紧急状态下,幼儿有权获得保护。3.发展权幼儿的发展权包括幼儿接受一切形式的教育(正规和非正规的教育)的权利。每个幼儿有权享有足以促进其身体、心理、精神、道德和社会发展的生活水平。幼儿的父母或负责照顾幼儿的人负有在其经济条件许可范围内确保幼儿发展所需的生活条件的首要任务。《儿童权利公约》的缔约国应在父母或法定监护人履行其抚养幼儿的责任方面给予适当协助。缔约国应采取适当措施,帮助幼儿父母或其他负责照顾幼儿的人实现上述权利。4.参与权幼儿的参与权指的是幼儿获得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幼儿的社会参与不仅是他们的基本权利,还是他们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需要。幼儿参与权的实现经过了从非参与到参与的阶段。在非参与阶段,幼儿完全受成人支配,按照成人的意志行动被动参与,这时幼儿不明白参与的真正含义,一直到象征参与阶段,幼儿都很少有选择的权利。在参与阶段,幼儿的参与根据程度不同依次分为:成人制订计划,幼儿自愿参与;征询幼儿意见,并告知幼儿其意见获得重视;成人出主意,与幼儿共同决定;幼儿出主意和决定,成人给予帮助;幼儿出主意制订计划,邀请成人决定。5.肖像权《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八条规定:“自然人享有肖像权,有权依法制作、使用、公开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幼儿的肖像权由其监护人行使,幼儿园应切实维护其权益,未经同意不得将幼儿的肖像给厂商或报刊媒体做广告宣传之用,也不得非法毁损、玷污、丑化幼儿的肖像。6.姓名权《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二条规定:“自然人享有姓名权,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此规定明确了权利主体依法享有的权利,任何不特定的人都负有不得侵害和不妨碍权利人行使权利的义务。幼儿的姓名由其监护人决定或变更。幼儿园应正确使用幼儿的姓名,不得任意改变其姓名。7.隐私权《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条规定,国家应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权和个人信息。幼儿园应该尊重幼儿的隐私权,不得错误地认为小孩子哪有什么隐私,更不能以幼儿的隐私开玩笑。8.受教育权《宪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教育法》第九条规定:“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六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保障适龄未成年人依法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9.著作权著作权又称版权,是作者及其他著作权人对其创作的文字、科学和艺术作品依法享有的权利。幼儿园在使用儿童作品时应征得幼儿监护人的同意,否则不得任意展览或向报刊投稿。10.获得公正评价的权利幼儿在幼儿园有获得公正评价的权利。《教育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学生应“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幼儿园教师应实事求是地对幼儿进行评定,不得因个人的好恶而有失偏颇。常见的侵犯幼儿权利的行为有以下几种。1.侵犯幼儿的受教育权2.侵犯幼儿的财产权3.侵犯幼儿的著作权4.侵犯幼儿的身体权5.不作为违法侵权(二)常见的侵犯幼儿权利的行为1.侵犯幼儿的受教育权受教育权是幼儿的一项基本权利。常见的侵犯幼儿受教育权行为的主要表现如下:(1)侵犯幼儿受教育机会的平等权。(2)侵犯幼儿的入学权。(3)侵犯幼儿参加活动的权利。(4)随意开除幼儿。2.侵犯幼儿的财产权幼儿的合法财产权受法律保护,教师不得侵占、破坏或非法扣押、没收等。幼儿对教师侵犯其财产权的行为可依法申诉或提起诉讼。教师侵犯幼儿财产权的表现形式包括以下几种:(1)损坏幼儿财物。(2)非法没收幼儿物品。(3)乱罚款。(4)乱摊派。(5)推销商品。3.侵犯幼儿的著作权著作权人对其作品享有发表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发表其作品。不能因为幼儿的作品不成型、不成熟就侵犯幼儿的著作权,不能擅自将幼儿的作品发表或挪用。4.侵犯幼儿的身体权常见的侵犯幼儿身体权行为的主要表现如下:(1)非法搜查身体。无权搜查或者有权搜查的机关或个人违反法律规定,擅自对幼儿身体进行搜查的行为。(2)非法侵扰身体。行为人对幼儿身体以外力进行非法干扰的行为,是对幼儿维护自己身体安全及支配权的侵害。(3)对幼儿身体组织之不疼痛的破坏。对身体组织的破坏,只要不造成严重的痛楚,一般不认为是对健康权的侵害,而认为是对身体权的侵害。如针对人体没有痛觉神经的身体组织(头发、眉毛、体毛、指甲等)实施的行为,尽管不会造成痛楚也不影响健康,但对一个人身体外观所造成的影响是十分严重的,是对身体权的侵害。(4)不破坏幼儿身体组织的殴打。当殴打致受害人的身体组织功能不能完善发挥时,就是侵害健康权;当殴打已经进行但尚未造成上述后果时,就是侵害身体权。(5)违反义务的不作为所产生的侵害幼儿身体。违反义务的不作为所产生的身体侵害均为侵害身体,根据后果而有所不同,但仍要以是否破坏幼儿肌体组织功能完善作为区分标准(未造成伤害后果的,为侵害身体权;造成身体机能伤害的,为侵害健康权)。(6)不当的外科手术。不合法的手术或目的非法,又或者手术施行过度,侵害患者的身体,属于侵害身体权。5.不作为违法侵权根据《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幼儿园和教师负有保护幼儿的法定义务。如果教师没有积极履行保护职责或阻止有害于幼儿的行为即构成不作为侵权。幼儿园和教师的不作为侵权行为的表现如下:(1)对幼儿身体状况关照不力。(2)对生病或受伤幼儿救护不力。(3)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违反工作要求、操作规程。(4)幼儿园活动组织失职。(5)发生饮食安全事故。(6)未及时向幼儿监护人履行告知义务。幼儿的权利与义务是同时存在的,享受一定的权利就应履行一定的义务。但幼儿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与成人有相当大的不同。根据《教育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受教育者应当履行下列义务:(1)遵守法律、法规。(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二、幼儿的义务幼儿权利的法律保护原则即所有有关幼儿保护的法律法规中所体现的关于幼儿相关工作事务的基本要求与准则。《儿童权利公约》第1条、第3条、第6条、第12条和第21条中体现了儿童保护的一般原则,即儿童的最大利益原则、尊重儿童的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最大限度地确保儿童的生命、生存与发展原则。《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条规定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优先保护;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权和个人信息;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听取未成年人的意见;保护与教育相结合。根据二者的规定,幼儿权利保护主要有四个原则。(一)幼儿权利的法律保护原则三、幼儿的保护1.幼儿权益最大化原则幼儿权益最大化原则,即在涉及幼儿的相关事务中,应综合考虑多方因素,尽一切的可能和最大的努力,充分保障幼儿的各项权利。《儿童权利公约》第3条第1款规定:“关于儿童的一切行动,不论是由公私社会福利机构、法院、行政当局或立法机构执行,均应以儿童的最大利益为一种首要考虑。”第21条规定:“凡承认和(或)许可收养制度的国家应确保以儿童的最大利益为首要考虑”。《儿童权利公约》中对儿童最大利益的规定其实是赋予了《儿童权利宣言》中最大利益原则的条约法律效力,对各缔约国产生约束力。根据儿童权益最大化原则,在解决儿童保护问题时,当遇到国家或成人利益与儿童利益相冲突的情况时,要将儿童的利益放在同等重要甚至更高的地位考虑。《儿童权利公约》第4条指出:“缔约国应采取一切适当的立法、行政和其他措施以实现本公约所确认的权利。关于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缔约国应根据其现有资源所允许的最大限度并视需要在国际合作范围内采取此类措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条规定“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优先保护”,第五十六条指出“公共场所发生突发事件时,应当优先救护未成年人”。可见,在生存和发展所需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在儿童的生命安全处于危险之中时,儿童优先不容置疑,这是幼儿利益最大化的体现。2.平等(无歧视)原则所谓不受歧视,是指每一位儿童不因本人或其父母(包括法定监护人)的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治或其他观点、民族、族裔或社会出身、财产、伤残、出生或其他身份而受到区分、排除、限制或冷落等不公平的待遇。《儿童权利宣言》中认为儿童“不因其本人或其家庭之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见或他种意见、族国或家世、财产、出生或其他身份而所轻或歧视”。联合国1989年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最早将儿童不受歧视和虐待作为儿童的一项权利确定下来。《儿童权利公约》第2条第2款规定各缔约国“应采取一切适当措施确保儿童得到保护,不受基于儿童父母、法定监护人或家庭成员的身份、活动、所表达的观点或信仰而加诸的一切形式的歧视或惩罚”,第37条规定“任何儿童不受酷刑或其他形式的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其人格固有尊严应受尊重”我国关于保障儿童不受歧视的法律法规主要体现在以下条文:《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教师法》第八条第(四)款规定教师应该“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幼儿园管理条例》第十七条规定:“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幼儿”。《幼儿园工作规程》第六条规定:“幼儿园教职工应当尊重、爱护幼儿,严禁虐待、歧视、体罚和变相体罚、侮辱幼儿人格等损害幼儿身心健康的行为”。《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在专业理念与师德部分第七条规定:“尊重幼儿人格,维护幼儿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位幼儿。不讽刺、挖苦、歧视幼儿,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3.尊重幼儿原则尊重幼儿的原则,包括尊重幼儿的各项权利、尊重幼儿的人格尊严、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尊重幼儿的意见。《儿童权利公约》中对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和受教育权等权利做了明确的规定。《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教师法》第八条第(四)款规定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人格”。《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三条规定幼儿园应“按照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实施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第六条规定幼儿园教职工应当尊重、爱护幼儿,严禁侮辱幼儿人格。《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在专业理念与师德部分第七条中规定:“尊重幼儿人格,维护幼儿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位幼儿。”《幼儿园管理条例》第十六条中规定:“幼儿园可以根据本园的实际,安排和选择教育内容与方法,但不得进行违背幼儿教育规律,有损于幼儿身心健康的活动。”成人应该正视幼儿的基本权利,不能剥夺幼儿权利。幼儿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儿童观,积极主动地维护幼儿的权利。幼儿的身心发展遵循一个自然的过程,有其内在的规律。在教育活动中,违背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还会对幼儿产生不好的影响,有时甚至会泯灭幼儿的发展潜能,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因此,在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应了解和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幼儿发展。幼儿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独立的人格和自我意识,虽然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会表现出对成人的依赖,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忽视他们的思想和观点。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其发展良好与否关系到其日后的社会适应性,成人对幼儿的评价及对待幼儿观点意见的态度对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尊重幼儿意见,要求幼儿教师“蹲下来”与幼儿对话。4.教育和保护相结合原则教育和保护相结合原则,即成人应尽最大努力维护幼儿的合法权益,同时应该培养幼儿作为权利主体的权利行使意识和能力。保护幼儿,不仅要让其免受伤害,更需要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让其变得强大。教育是一种保护,是一种更为积极的保护。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幼儿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幼儿身心协调发展,帮助幼儿树立权利意识,增强幼儿抵御外界侵害的能力。幼儿的主要生活场所是家庭和托幼机构,父母和教师成为侵犯幼儿权利的主体,家庭暴力和幼儿园虐童事件时有发生。幼儿作为天然的弱势群体,需要成人给予特殊的保护。我国为推动幼儿权益保护的法制化和规范化,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在不同的法律法规中散落一些相关幼儿保护条款。(二)我国幼儿权利的法律保障1.家庭保护2.托幼机构保护3.社会保护4.网络保护5.政府保护6.司法保护1.家庭保护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以婚姻为基础或以收养关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家庭不仅具有繁衍后代的功能,还有养育、保护后代的职责。家庭保护是指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保护。家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保护是幼儿保护的重要环节,对幼儿成长影响重大。家庭对幼儿权利的保护体现为两个极端,要么过度保护,要么保护不及,甚至侵犯儿童权利。家庭对幼儿权利的侵犯主要包括性侵害、出卖、遗弃、虐待和暴力伤害等。2014年12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若干问题的意见》,对上述家庭中侵犯儿童权利的行为做了规定。《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章明确规定了家庭中父母及其他监护人保护未成年人的责任和义务,包括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照顾未成年人的日常生活、保管未成年人的财产和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正确履行监护职责,抚养教育未成年人,在物质经济上给予支持。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歧视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和其他任何残害婴儿的行为。尊重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对有关未成年人的事情需尊重未成年人的意见等。《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将幼儿分为0—3岁、4—6岁两个阶段,分别根据各年龄阶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规定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在身心健康、习惯的养成、认知和能力的发展等方面做了比较细致的规定,确保幼儿能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成长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规定:“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以文明的方式进行家庭教育,依法履行监护和教育职责,不得实施家庭暴力”。幼儿生活于家庭之中、成长于家庭之中,家庭对幼儿的生命权、健康权和发展权的保护负有特殊的责任。幼儿是家庭的一员,其对家庭生活的参与权因其参与能力的不足而常被忽略,幼儿权利的家庭保护不应忽视幼儿参与权。2.托幼机构保护托幼机构保护是指托儿所、幼儿园依法对幼儿实施保护,主要包括幼儿健康权、游戏权和学习权的保护。为使幼儿身心健康,快乐地成长,卫生部(现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下同)颁布的《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从生活制度,婴幼儿的饮食,体格锻炼制度,健康检查制度,卫生消毒及隔离制度,预防疾病制度,安全制度,卫生保健登记、统计制度,家长联系制度等方面做了细致的规定。为了使托儿所、幼儿园的建筑设计能满足安全、卫生和使用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经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和国家教委审查批准,颁布了《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该设计规范对基地的选择和总平面设计、建筑设计、建筑设备等方面做了规定,确保幼儿的生活环境优美,远离污染,并且有足够的活动、游戏空间,服务设施、安全设备齐全。为提高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水平,预防和减少疾病发生,保障儿童身心健康,2010年国家卫生部和教育部联合发布《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为了贯彻落实《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确保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质量有实质性的提高,2012年卫生部还印发了《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明确规定托幼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及相关机构的卫生保健工作职责,规定卫生保健工作的内容与要求,并设立托幼机构招生前卫生评价标准。《幼儿园工作规程》(2016)在幼儿园的安全、卫生保健、园舍和设备等方面也做了规定,其落脚点在于幼儿的身心健康。总的来说,我国相关托幼机构的规定尤其注重对幼儿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的保护。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首要需要是生理需要,其次是安全需要。除家庭以外,托幼机构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满足幼儿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为幼儿提供安全健康的饮食和适宜的生活环境,保障幼儿的生命权和健康权,托幼机构义不容辞。托幼机构对家庭有更明确的教育目标和内容,《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了幼儿园中幼儿保育与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在第五章“幼儿园的教育”中,要求幼儿园教育应当贯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的原则,并且规定“幼儿园应当将游戏作为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园应当因地制宜创设游戏条件,包括丰富游戏材料的提供、游戏时间的保障、游戏的指导等,体现对幼儿游戏权的重视和保护。幼儿园的教育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幼儿园应当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保证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自由探索和发现。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而非被迫接受教育,这是对幼儿学习权的保护。3.社会保护社会保护,即社会各相关部门和个人作为保护主体以适合自身的形式和措施,从各个方面对幼儿实施保护。幼儿的生活领域以家庭和托幼机构居多,但是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也是必要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章规定,社会要创建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环境,保障未成年人的健康和安全,保护未成年人的各项权利,根据需要设立救助场所。据此,幼儿的社会保护包括以下内容:规范管理各种场所,不得在幼儿园周边设立不恰当的场所;对幼儿免费或者优惠开放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动物园、公园等场所;生产、销售用于幼儿的食品、药品、玩具、用具和游乐设施等,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当幼儿园、托儿所和公共场所发生突发事件时,应当优先救护未成年人,遵循未成年人优先的原则;整个社会应当树立尊重幼儿的良好风尚,尊重幼儿的人格尊严;对一部分由于种种原因脱离了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幼儿,政府及其民政部门有责任设立儿童福利机构等对幼儿实施救助。《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中“儿童与环境”部分对上述内容也做了规定。相较成人,幼儿跟社会的直接接触很少,但家庭或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