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医执业药师讲义_第1页
2021中医执业药师讲义_第2页
2021中医执业药师讲义_第3页
2021中医执业药师讲义_第4页
2021中医执业药师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础不好…

记忆力不好

没有时间…

能不能直接给我重点?

方剂学占多大的比例?

方剂学都考什么?

方剂学怎么背?

「歌

趣味记2

方剂对比

剂主治

配伍意义

运用

/已忆

明确

目标

高分过

自律性

/己忆

第一单元总论

细目一方剂与治法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治法是在长期临床积累了方药运用经验的基础上,在对人体生理病理等理论认识不断丰富、完善过

程中逐步总结而成,是后于方药形成的一种理论0

治法是指导遣药组方的原则,方剂则是体现治法的主要手段,故云”方从法出,法随证立”。方剂

与治法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为用,密不可分的,具体表现为“以法组方”“以法遣方”“以法类方”“以

法释方”等四方面,而这四方面又可以简单概括为“以法统方”。

常用治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1.汗法汗法主要治疗外感六淫之邪所致的表证。

2.吐法通过涌吐的方法,使停留在咽喉、血藏胃腕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类治法。

易伤胃气,故体虚气弱、妇人新产、孕妇等均应慎用。

3.下法通过泻下、荡涤、攻逐等方法,使停留于胃肠的宿食、燥屎、冷积、瘀血、结痰、停水等

从下窍而出,以祛邪除病的一类治法。

4.和法和法是通过和解或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

的一类治法。适用于邪犯少阳、肝脾不和、肠胃不和、气血营卫失和等证。和法分类较多,主要有和解

少阳、调和肝脾、调和寒热等。

5.温法通过温里祛寒的方法,以治疗里寒证的一类治法。里寒证有部位浅深、程度轻重的差别,

故温法又有温中祛寒、【可阳救逆和温经散寒的区别。

6.清法通过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等方法,以清除里热之邪的一类治法。适用于里热证、火证、

热毒证,以及虚热证。

7.消法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驱虫等方法,使气、血、痰、食、水、虫等有形之

邪渐消缓散的一类治法。

8.补法通过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以治疗各种虚弱证候的一类治法。

细目二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方剂的组成原则

方剂的组成方法有君臣佐使配伍、气味配伍、升降开阖配伍等。

君臣佐使配伍:

1.君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是方中不可或缺,且药力居首的药物。

2.甲药有两种氤义。

①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

②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3.佐药有三种意义。

(1)佐助药:协助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

(2)佐制药: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

(3)反佐药:病重邪甚时,可能拒药时,配伍与君药性质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4.使药有两种意义。

(1)引经药:用以引领方中诸药至病所或特定部位的药物。

(2)调和药:用以调和方中诸药的药物。

方剂的变化形式:

1.药味加减的变化

这种变化主要用于临床选用成方,其目的是使之更加适合变化了的病情需要。针对某一具体成方之

药味加减的变化,是指在君药不变的前提下,加减方中其他药物,以适应一些次要兼证的需要。一般有

两种情况:一是佐使药的加减,二是臣药的加减。

2.药量增减的变化药物的用量直接决定药力的大小。当方剂的药物组成相同,而用量不相同时:

会发生药力变化,其结果可以是单纯的方剂药力大小的改变,也可以导致药物配伍关系及君臣佐使的相

应变化,从而改变方剂的功用和主治证候。

组成药物

方名功用病机主治证候

君臣佐使

大便秘结,潮热谄语,腕

小承气汤大黄枳实厚朴泻热通便阳明腑实

腹痞满

四两三枚.两

厚朴三物汤厚朴枳实大黄行气通便气滞便秘腕腹满痛不减,大便秘结

八两五枚四两

注:上述方剂用量,是汉代原书用量。

3.剂型更换的变化方剂的剂型较多,不同剂型各有特点。同一方剂,尽管用药及其剂量完全相同,

但剂型不同,其作用亦有异,但这种差异往往只是表现在药力人小和峻缓的区别上,在主治病证上也多

有轻重缓急之分别。

细目三剂型

汤剂

汤剂的特点:吸收快,能迅速发挥药效;而且可以根据病情需要进行加减,能照顾每个患者或具

体病变的不同阶段,因而多适用于病证较重或病情不稳定患者。但汤剂也有不足之处,如服用量大、某

药物的有效成分不易煎出或易挥发散失、不适宜大规模生产、不利于患者携带。

丸剂

丸剂的特点:吸收较慢,药效持久,节省药材,便于患者服用与携带。丸剂适于慢性、虚弱性疾

病。但也有丸剂药性比较峻猛者,多为芳香类药物与剧毒药物,不宜作汤剂煎服,如安宫牛黄丸、舟车

丸等。常用的丸剂有:水丸、蜜丸、糊丸、浓缩丸等。

1.蜜丸

蜜丸是将药物细粉用炼制的蜂蜜为黏合剂而制成的丸剂。蜜丸性质柔润,作用缓和持久,并有补益

和矫味作用,常用于治疗慢性虚弱性疾病,需要长期服用。

2.水丸

也称水泛丸,是将药物细粉用水(冷开水或蒸储水)或酒、醋、蜜水、药汁等为黏合剂制成的小丸。

水丸易于崩解,溶散快,吸收起效快,易于吞服,适用于多种疾病。

3.糊丸

糊丸是将药物细粉用米糊、面糊、曲糊等为黏合剂制成的小丸。糊丸黏合力强,质地坚硬,崩解与

溶散迟缓,内服可延长药效、减轻剧毒药的不良反应和对胃肠道的刺激。

4.浓缩丸

浓缩丸是将药物或方中部分药物煎汁浓缩成膏,并与其他药物细粉混合干燥粉碎后,再用水或蜂蜜

或药汁制成丸剂。浓缩丸体积小,有效成分高,服用剂量小,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散剂

散剂的特点:吸收较快,且制作简便,节约药材,便于服用和携带。

散剂有内服和外用两种。

(1)内服散剂分为两种

①研成细粉,以温开水冲服,量小者亦可直接吞服。这类散剂吸收快,便于携带与服用。

②制成粗末,以水煎取汁服用,称为煮散,这类散剂实际类似汤剂。

(2)外用散剂为极细粉末,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对创面刺激小,可外敷、掺撒疮面或患病部位。

亦有作点眼、吹喉等用。

膏剂

育剂是将药物用水或植物油煎熬去渣而制成的剂型,有内服和外用两种。

1.内服膏剂又分煎膏剂、流浸膏剂和浸膏剂。

2.外用膏剂分软音剂和硬膏剂

(1)煎膏又称冒滋,是将药物加水反复煎煮,去渣浓缩后,加炼蜜或炼糖制成的半液体剂型。煎

膏体积小、含量高、便于服用、口味甜美、有滋润补益作用,一般多用于慢性虚弱性患者,有利于较长

时间用药。

(2)软音又称药膏,是将药物细粉与适宜的基质制成具有适当黏稠度的半固体外用制剂。其中用

乳剂型基质的,亦称乳膏剂,多用于皮肤、黏膜或疮面。软膏具有一定的黏稠性,外涂后渐渐软化或熔

化,因而药物慢慢吸收,持久发挥疗效,适用于外科疮疡用肿、烧烫伤等。

(3)硬膏又称膏药,古称薄贴。是以植物油将药物煎至一定程度后去渣,再煎至滴水成珠,加入

黄丹等搅匀、冷却制成的硬膏。用时加温摊涂在布或纸上,软化后贴于患处或穴位上,可用于治疗局部

疾病和全身性疾病,如疮疡肿毒、跌打损伤、风湿痹证,以及腰痛、腹痛等。

下列选项中不是汤剂的特点的是

A.吸收快

B.便于随证加减

C.药效快

D.方便携带

E.适用于病证较重或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I•正确答案JD

下列各项,不属于“佐药”功用范畴的是

A.配合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

B.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

C.针对某些次要症状发挥治疗作用

D.制约君、臣药的峻烈之性

E.针对主病起主要治疗作用

『正确答案JE

第二单元解表剂

概述

1.适用范围适用于表证。凡风寒初起或温病初起,以及麻疹、疮疡、水肿、痢疾等病初起时,见

恶寒、发热、身痛、无汗或有汗、苔薄白、脉浮等表证者,均可使用解表剂治疗。

2.应用注意事项

(1)由于表证有寒热之异,患者体质有强弱之别,故应酌情选用不同类型的解表剂。

(2)解表剂多以辛散轻扬药物为主组方,不宜久煎,以免药性耗散,作用减弱。

(3)解表剂一般宜温服,服后应避风寒,或增衣被,或辅之以粥,以助汗出。

(4)饮食方面,应注意禁食生冷油腻,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和药效的发挥。

(5)表里同病者,一般应先解表,后治里:若表里并重,则当表里双解;若外邪已入于里,或麻

疹已透,或疮疡已溃等,则不宜继续使用解表剂。

辛温解表

麻黄汤(《伤寒论》)

【组成】麻黄三两桂枝二两杏仁七十个炙甘草一两

【方歌】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趣味记忆】干妈贵姓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配伍意义】

本方证为外感风寒,营卫郁滞,肺气失宣所致。

君一一麻黄开滕发汗,祛在表之风寒:官肺平喘,开郁闭之肺气。

臣一一桂枝解肌发表,通达营卫。

佐---杏仁降利肺气,以止咳喘。

佐使一一甘草调和药性,既能助麻、杏之宜降,又能缓麻、桂之峻烈,使汗出不至过猛而耗伤正气。

【配伍特点】

麻桂相须,开胺畅营;麻杏相使,宣降相宜。

【运用】

辨证要点:本方是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为辨证

要点。

加减变化:若喘急胸闷、咳嗽痰多、表证不甚者,去桂枝,加苏子、半夏以化痰止咳平喘;若鼻塞

流涕重者,加苍耳子、辛夷以宜通鼻窍;若夹湿邪而兼见骨节酸痛,加苍术、慈饮仁以祛风除湿;兼里

热之烦躁、口干,酌加石膏、黄苓以清泻郁热。

使用注意:本方为辛温发汗之峻剂,故《伤寒论》对“鹭”、“逆塞”、“叟塞”、“亡血家”,

以及外感表虚自汗、血虚而脉兼“尺中迟”、误下而见“身重心悸”等,虽有表寒证,亦皆禁用。麻黄

汤药味虽少,但发汗力强,不可过服,否则,汗出过多必伤人正气。

桂枝汤(《伤寒论》)

【组成】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方歌】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

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此为功。

【趣味记忆】桂枝要炒姜枣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恶风发热,汗出头痛,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

【配伍意义】

本方证是因表虚,媵理不固,外感风寒,营卫失和所致。

君一一桂枝:助卫阳,通经络,解肌发表,祛在表之风邪

臣一一芍药:益阴敛营,敛固外泄之营阴

佐----生姜:助桂枝辛散表邪,又兼和胃止呕

大枣:既能益气补中,又可滋脾生津。

佐使一一炙甘草:调和药性,合桂枝辛甘化阳以实卫,合芍药酸甘化阴以和营,功兼佐使之用。

桂枝与芍药用量相等(1:D,寓意有三:

一为针对营卫失调病机,体现营卫同治,治邪扶正,邪正兼顾之意;

二为相辅相成,桂枝得芍药相助则汗出有源,芍药得桂枝相助则滋而能化;

三为相制相成,散中有收,汗中寓补。

桂枝与芍药配伍是本方外可解肌发表,内可调和营卫、调和阴阳的基本结构。

服法:药后配合啜热稀粥,是借水谷之气以充养胃气,滋生汗源,不但酿汗,更可使外邪速去而不

致复感。

【配伍特点】

辛散与酸收相配,散中有收,汗不伤正;助阳与益阴同用,阴阳兼顾,营卫并调。

【运用】

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的基础方,又是调和营卫、调和阴阳治法的代表方。临床应

用以恶风,发热,汗出,脉浮缓为辨证要点。

加减变化:恶风寒较甚者,宜加防风、荆芥、淡豆豉疏散风寒;体质素虚者,可加黄英益气,以扶

正祛邪;兼见咳喘者,宜加杏仁、苏子、桔梗宣肺止咳平喘。

使用注意:凡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者禁用。服药期间禁食生冷、黏腻、酒肉、臭恶等物。

小青龙汤(《伤寒论》)

【组成】麻黄三两芍药三两细辛三两干姜三两炙甘草三两桂枝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

【方歌】小青龙汤桂芍麻,干姜辛夏草味佳。

外束风寒内停饮,散寒化饮效堪夸。

【趣味记忆】少将甘心为妈下跪

【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里饮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多而稀,或痰饮咳喘,不得平卧,或

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配伍意义】

本方主治外感风寒,寒饮内停之证。

君一一麻黄、桂枝:发汗散寒以解表邪,且麻黄又能宣发肺气而平喘咳,桂枝又能化气行水以利于

里饮之化。

臣一一干姜、细辛:温肺化饮,兼助麻黄、桂枝以解表祛邪。

佐一一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和营养血,此二药与辛散之品相配伍,散收并用,既可增强止咳平喘

之功,又可制约诸药辛散温燥太过之弊。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

佐使一一炙甘草:益气和中,又能调和辛散酸收之品。

【配伍特点】

辛散与酸收相配,散中有收:温化与敛肺相伍,开中有合。

大青龙汤(《伤寒论》)*

【组成】麻黄六两桂枝二两炙甘草二两杏仁四十枚石杏如鸡子大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方歌】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襄。

伤寒无汗兼烦躁,发汗清热次方良。

【巧记】麻黄汤膏姜枣

【功用】发汗解表,兼清里热。

【主治】外感风寒,兼有郁热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烦躁,口渴,脉浮紧。

【配伍意义】本方病证是因外感寒邪郁闭肌膜,卫阳郁滞不得宣泄,郁而生热所致。

君一一麻黄用量为麻黄汤中的一倍,以辛温发汗解表,兼宣肺平喘。

臣一一桂枝发汗解表,温通经脉;石膏其性虽辛寒,但用量较小,既可助麻黄解肌开阳郁,又可清

阳郁之烦躁。

佐一一杏仁肃降肺气;生姜解散表寒。

便一一大枣、炙甘草。一是和中气以滋汗源,二是缓解麻、桂峻烈之性.三星调和麻、杏宣降之性,

四是调和麻、石寒温之性。

九味羌活汤(录自《此事难知》)

【组成】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出苴、白芷、生地、黄苓、甘草

【方歌】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尊。

黄苍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趣味记忆】防止秦琼草地藏,细心九味羌活汤

[功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

舌苔白或微黄,脉浮。

【配伍意义】

病机: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所致。

君一一羌活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止痹痛。

臣一一防风风药之润剂,祛风除湿,散寒止痛;苍术发汗祛湿,为祛太阴寒湿的主要药物。

佐一一细辛、白芷、川茸祛风散寒,宣痹止痛;生地、黄苓清泄里热,并防诸辛温燥烈之品伤津。

使一一甘草:调和诸药。

分经论治:羌活一太阳、苍术一太阴、白芷一阳明、细辛一少阴、川莒一少阳、厥阴、黄苓一少阳

止嗽散(《医学心悟》)*

【组成】桔梗、荆芥、紫荒、百部、白前各二斤、甘草十二两、陈皮一斤

【趣味记忆】陈康借钱百草园

【功用】宣肺利气,疏风止咳。

【主治】风邪犯肺之咳嗽证。咳嗽咽痒,略痰不爽,或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

【配伍意义】外感风邪表证,经服解表宣肺药后,外邪十去八九,但肺气仍失宣降,咳嗽不止。

方以紫苑、百部二药为君,味甘苦而温,入肺经,止咳化痰,对于新久咳嗽都能使用。

桔梗为臣,苦辛性平,善于开宣肺气;白前亦为臣药,辛甘性平,长于降气化痰。两者相伍,一宣

一降,以复肺气之宣降,增强君药止咳化痰之力。

佐以荆芥,辛而微温,疏风解表,以祛在表之余邪;陈皮理气化痰。

佐使甘草调和诸药,合桔梗又有利咽止咳之功。全方药量轻微,温润和平,不寒不热,共奏宜利肺

气,疏风止咳之效。

辛凉解表

银翘散(《温病条辨》)

【组成】连翘一两银花一两苦桔梗六钱薄荷六钱竹叶四钱生甘草五钱芥穗四钱淡豆豉五钱牛芳子六

钱维苇根

【方歌】银翘散主上焦医,竹叶荆牛薄荷豉,

甘桔芦根凉解法,温病初起此方宜。

【趣味】猪吃金,牛喝银,草根更俏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证候】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

白或薄黄,脉浮数。

【配伍意义】

本方所治温病初起之风热表证;因外感风热,邪在卫分,卫气被郁,开阖失司,肺气失宣所致。

君一一银花、连翘:气味芳香,能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又可辟秽化浊,在透散卫分表邪的同时・,

兼顾了温热病邪易蕴而成毒及多夹秽浊之气的特点。

臣一一薄荷、牛一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且可解毒利咽;荆芥穗、淡豆豉辛而微温,解表散邪,

此两者虽属辛温,但辛而不烈,温而不燥,配入辛凉解表方中,增强辛散透表之力;芦根、竹叶清热生

津;桔梗开宣肺气。

佐使一一生甘草:既口r调和药性,护胃安中,又合桔梗利咽止咳。

本方所用药物均系轻清之品,用法强调“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体现“治上焦如羽,非轻

不举”的原则。

配伍特点:辛凉与辛温相伍,主以辛凉;疏散与清解相配,疏清兼顾。

桑菊饮(《温病条辨》)

【组成】桑叶二钱五分菊花一钱杏仁二钱连翘一钱五分薄荷八分苦桔梗二钱生甘草八分八根二钱

【方歌】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

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趣味记忆】荷叶杏花,草根更俏。

【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风温初起,邪客肺络证。但咳,身热不甚,口微渴,脉浮数。

【配伍意义】本方证为温热病邪从口鼻而入,邪犯肺络,肺失清肃所致。

君一一桑叶甘苦性凉,疏散上焦风热,且善走肺络,能清宣肺热而止咳嗽;菊花辛甘性寒,疏散风

热,清利头目而肃肺。

臣一一薄荷辛凉,疏散风热,以助君药解表之力;杏仁苦降,肃降肺气:桔梗半散,开宣肺气,与

杏仁相合,一宣一降,以复肺脏宣降而能止咳,是宣降肺气的常用组合。

佐一一连翘透邪解毒;芦根清热生津。

使一一甘草调和诸药。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论》)

【组成】麻黄四两杏仁五十个炙甘草二两石膏半斤

【功用】辛凉疏表,清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身热不解,咳逆气急,甚则是腹,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

或薄黄,脉浮而数。

【配伍意义】

本方证是风寒表邪不解,郁而化热入里;或风热袭表,表邪不解入里所致。

方中以麻黄、石膏为君。麻黄辛温,开宣肺气以平喘,开膜解表以散邪;石膏辛甘大寒,清泄肺热

以生津,辛散解肌以透邪;二药相配,一辛温,一辛寒,一宣肺一清肺,且俱能透邪于外,相反之中寓

有相辅之意,消除致病之因,调理肺的宣发功能:且麻黄得石膏则宣肺平喘而不助热,石膏得麻黄则清

解胆热而不凉遏,又是相制为用。由于本方石膏用量倍于麻黄,仍不失为辛凉之剂。

以杏仁为臣药,味苦,降利肺气,平喘咳;杏仁与麻黄相配,则宣降相因;与石膏相伍,则清肃协

同。佐使炙甘草,益气和中;与石膏相配又能生津止渴,并能调和于寒热宣降之间。四药合用,解表清

肺以清为主,宣降肺气以宣为主,共奏辛凉疏表,清肺平喘之功。

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

【组成】柴胡、干葛、羌活、白芷、芍药、桔梗、生姜、大枣、甘草、黄苓、石膏

【方歌】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

苓芍桔草姜枣芷,羌言解表清热良。

【趣味记忆】姜大哥拾柴草,秦姐抢白芍。

【功用】解肌清热。

【主治】外感风寒,郁而化热证。恶寒渐轻,身热增盛,无汗头痛,目疼鼻干,心烦不眠,咽干耳

篁,眼眶痛,舌苔薄黄,脉浮微洪。

扶正解表

败毒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羌活、独活、川可、柴胡、前胡、枳壳、桔梗、茯苓、人参、甘草各三十两(生姜、薄

荷)

【方歌】人参败毒草苓茸,羌独柴前枳桔同。

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冒有奇功。

【趣味记忆】独身生活事幸福,何止钱财少

【功用】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主治证候】气虚外感风寒湿证。憎寒壮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痛,无汗,鼻塞声重,咳嗽有痰,

胸膈痞满,舌淡苔白,脉浮而按之无力C

【配伍意义】本方证是因患者正气素虚,复感风寒湿邪,卫阳被遏,肺气不宣所致。

君一一羌活、独活,发散风寒,散湿止痛。

臣一一川茸行气活血,并能祛风;柴胡解肌透邪,并能行气。

佐一一桔梗宣肺利膈,枳壳理气宽也前胡化痰止咳,茯苓渗湿消痰。人参用以益气扶正,i则助

正气以鼓邪外出,并寓防邪人里之义;二则令全方散中有补,不致耗伤真元。综观全方,邪正兼顾,祛

邪为主,共奏散寒祛湿、益气解表之功。

佐使一一生姜、薄荷为引以助解表之力;甘草调和药性,兼以益气和中。

参苏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药物】人参、紫苏叶、干葛、橘红、半夏、前胡、迭至、桔梗、枳壳、木香、甘草各半两(生

姜、枣)

【方歌】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其,

葛根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功用】益气解表,理气化痰。

【主治】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湿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咳嗽痰白,胸脱满闷,倦怠

无力,气短懒言,苔白脉弱。

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

麻黄汤银翘散败毒散

桂枝汤桑菊饮

小青龙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大青龙汤参苏饮

九味羌活汤柴葛解肌汤

止嗽散

药物组成中不同时含有麻黄、杏仁的方剂是

A.定喘汤

B.小青龙汤

C.大青龙汤

D.麻黄汤

E.麻杏甘石汤

『正确答案」B

治疗外感风寒湿邪之表证,应首选

A.麻黄汤

B.小青龙汤

C.大秦无汤

D.羌活胜湿汤

E.九味羌活汤

『正确答案』E

属于桑菊饮功用的是

A.消食导滞

B.行气化滞

C.宣肺止咳

D.燥湿和胃

E.消痞除瘤

『正确答案」C

IW

针灸学考点分布(60分):

疾病的主穴与配穴装每个疾病的主穴都有助记方式(理解+趣记)

笔试49病;技能18病辨证配穴(总结)

腌穴定位(2-3)笔试179穴;技能90穴+骨度分寸法

喻穴主治(2-3)1近治;2远治;3归经;4特定穴属性;5特殊作用。

特定穴(2-3)井荥输经合,原络郑,八会穴,八脉交会穴,下合穴。

1针提插捻转的补泻方法;异常情况处理:腌穴操作。

其它操作(2-3)

2灸法;拔罐;头针

针灸学怎么考我们?

某女,32岁,膝关节肌肉酸痛重着,伴肿胀,肌肤麻木不仁,阴雨天加重,苔白腻,脉濡缓。治

疗除主穴外,加取

A.曲池、尺泽

B.曲池、大椎

C.血海、膈俞

D.肾俞、关元

E.足三里、阴陵泉

『正确答案JE

[答案解析』痹证,主穴取阿是与局部经穴。此案肌肉酸痛重着,伴肿胀麻木,为着痹。属风邪与

湿邪作祟。祛湿必用阴陵泉(此点就能做出选择)。足三里在膝关节附近,有就近取穴之意。另外

足三里为胃之下合穴,健脾胃化水湿,从源头消除湿邪。A皆在肘部。B泻热,用于热痹。C活血

以治风,用于行痹。D鼓舞阳气,用于痛痹。

患者,女,30岁。晨起后发现右侧项背牵拉疼痛,头向右侧倾斜,颈项活动受限,针灸治疗除局

部取穴外,还可用

A.督脉、肝经穴

B.手太阳、足少阳经穴

C.膀胱经、肝经穴

D.胆经、肝经穴

E.肝经、膀胱经穴

F正确答案JBo

『答案解析』落枕治法:疏经活络,调和气血。

取局部阿是穴和手太阳、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天柱卮溪悬钟外苣宣阿是穴——天后选老公

前发际至后发际的骨度分寸是

A.13寸

B.12寸

C.9寸

D.6寸

E.5寸

1正确答案JB

『答案解析』前发际至后发际正中的骨度分寸是12寸

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的腌穴是

A.肾俞

B.肺俞

C.膈俞

D.命门

E.志室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肾俞位于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为肾之背俞穴;注意不是风门穴,风门位于

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B.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C.膈俞: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D.命门:第二腰椎棘突下,属督脉

E.志室: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第二侧线上)

心包经的五脸穴中的合穴是

A.内关

B.间使

C.曲泽

D.曲池

E.少海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J中宫陵间曲:曲泽穴

A.内关:心包经络穴,八脉通阴维脉

B.间使:心包经经穴

C.曲泽:心包经合穴

D.曲池:手阳明大肠经合穴

E.少海:手少阴心经合穴(冲府神灵少)

隔蒜灸适用于治疗的病证是

A.寒性呕吐腹痛

B.疮疡久溃不敛

C.哮喘

D.疮疡初起

E.小儿脐风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隔蒜灸多用于爆痈、肺瘠、初起肿疡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瘢痕灸母喘、肺跨、擦疡等慢性疾病

温胃止呕,散寒止因寒而致的呕吐、腹痛,以及风寒生姜降逆止呕,散寒止

隔姜灸

痛痹痛痛

大蒜解毒杀虫,消肿止

隔蒜灸清热解毒,杀虫肺痛、爆痈、肿疡初起

隔盐灸回阳、救逆、固脱伤寒阴证或吐泻并作,中风脱证盐入肾

隔附子饼命门火衰之阳痿、早泄、疮疡久溃附子温补肾阳,散寒止

温补肾阳

灸个数痛

针灸学核心考点

第一单元经络系统

1经络系统组

经脉+络脉

[名称,2分布,3属络表里关系4.与脏腑器官的联络,5.循行与交接,6气

2.十二经脉

血循环流注

3.奇经八脉1循行,2作用

4.十五络脉1分布,2作用

5.十二经别1分布,2作用

6.十二经筋1分布,2作用

7.十二皮部1分布,2作用

第二单元经络的作用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一联系脏腑,沟通内外;二运行气血,协调阴阳;

经络的作用

三抗御病邪,反映病侯;四传导感应,调整虚实。

・诊断方面:如头痛的归经;

经络的临床应用

二治疗方面:1指导针灸选穴(四总穴);2指导药物归经。

第三单元胸穴分类

十四经有固定的名称和位置,归属十四经。

穴2006年把经外奇穴印堂归入督脉,经穴总数达362个。

不属十四经,但有固定名称和位置

奇穴

如百劳穴治爆痈、四缝穴治小儿疳积等。

乂称大应穴、不定穴。以压痛点取穴。这类穴既无具体名称,乂无固定位置,多位十

阿是穴

病变附近,也可在与病变距离较远处。

第四单元胸穴的主治特点与规律

腌穴的主治特点

眼区的睛明、承泣、四白、球后各穴,均能治眼病;耳区的听宫、听会、

醺瑜穴所在,

翳风、耳门诸穴,均能治疗耳病;胃部的中脱、建里、梁门等穴,均能治

作用主治所在

疗胃病

远洎经脉所过,合谷穴,不仅能治上肢病证,而且能治颈部和头面部病证等(四总穴都是

作用主治所及远治)

特殊双向调节天枢龙双向调节大便;内走穴双向调节心速

作用经验效穴大推退热,至阴矫正胎位

腌穴的主治规律

1.分经主治规律:所属脏腑+经脉所过二主治所及

2.分部主治规律:腌穴所在==主治所及

一杷握以上两个原则,帮助记忆各个穴位的功能主治(再考虑其特定穴位性质,再加上特

殊主治,就是全部)

第五单元特定穴

分为五输穴、原穴、络穴、那穴、下合穴、背俞穴、菱宏、八会穴、八脉交会穴和交会穴等10类

五输穴:十二经脉位于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下穴,称为井、荥、输、经、合。

所出为

井穴多位于手足之端,喻作水的源头井主心下满

所谓为

多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喻作水流尚微,萦迂未成大流荥主身热

所建为输主体重节

多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喻作水流由小而大,由浅注深

所互为经主喘咳寒

丝一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喻作水流变大a

所入为合主逆气而

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喻作江水入海(经气由此深入会合脏腑)

合1

五输穴与五行穴:《灵枢・本输》:阴井木,阳井金,

名称井(木)荥(火)输(土)经(金)合(水)趣记(注意顺序)

手太阴肺少鱼怨水渠,沼泽——找客观的人就

2商鱼际太遇经塞尺里

经是废物

手厥阴心中宫陵间曲中宫在山陵间弯弯曲

史冲劳富大箧回使西泽

包经曲的才能找到

手少阴心

少注少度柱门县道2海冲府神灵少——公主神明

井荥输经介

名称趣记

(木)(火)(±)(金)(水)

足太阴牌

障白大都衣白直丘阻陵泉(烟)瘾大太伤阴一-阴不制阳脾气大

足厥阴肝大型冲锋枪(谐曲)--冲锋的是将军,肝为将

大敦任间太祖中射西泉

经军之官

足少阴肾

涌星拉谷太溪复溜阴我全然太复古——复古太过分,过甚

阳经五输穴及五行属性表(注意阳井金)

井荥输经合趣记

名称

(金)(水)(木)(火)(±)(注意顺序)

手阳明大商人有二三间门脸搞养殖,养蛆--与大肠排泄

直阳三间三间阻溪座池

肠经构关

手少阳三去冲液口中遭支辿天井关门猪狗惊关门声,猪叫声,狗叫声,三

焦焦经种叫声,三叫(三焦)

名称井(金)荥(水)输(木)经(火)合(土)趣味记法(注意顺序)

手太阳小肠经支泽蓟谷后送阻谷小海少钱夕阳小

足阳明胃经历电内庭陷谷解遑足三里队内先洗礼

名称井(金)荥(水)输(木)经(火)合(土)趣记(注意顺序)

足下临浮灵

足少阳胆经星窍阴住溪足强泣阳逋阳箧泉

一胆子大

足太阳膀胱经至里足递谷更骨昆仑委史阴通数昆俾

五输穴的应用: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云:“病在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

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合。”

《难经.六十八难》:“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综合近代临床的应用情况,井穴多用于急救(中风闭证用之),荥穴多用于治疗热证(胃火用内

庭,肝火用行间,胆热用侠溪),输穴多用于治疗关节疼痛,经穴治疗作用不典型,合穴多用于治疗相

关脏腑病证。

手太阴肺经的输土穴是

A.少商

B.鱼际

C.太渊

D.列缺

E.孔最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肺经五输穴:少鱼短渠泽——井荥翅经合

A.少商:井穴

B.鱼际:荥穴

C.太翘

D.列缺:络穴,八脉交会通任脉

E.孔最:那穴

手少阳三焦经的合穴是

A.天池

B.曲池

C.天井

D.肩井

E.阳池

r正确答案jc

『答案解析』手少阳三焦经:井荥输经合一一关门猪狗惊

A.天池:心包经(乳头旁开一寸)

B.曲池:大肠经合穴

C.天井

D.肩井:胆经

E.阳池:三焦经原穴

第六单元胸穴的定位方法

骨度分寸定位法

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简便取穴法

第七单元到第二十一单元:十二正经,任督二脉的循行路线,以及脸穴定位与胸穴主治,另有19

个经外奇穴(共179,技能考90穴)

考试出题点无非几个方面:

1.考脸穴位置

2.考腌穴主治(主治是有规律可循的)

3.考经脉循行路线

4.考经脉的主治范围

5.结合井、荥、输、经、合、原、络、那等考察

手太阴肺经、腌穴

一、经脉循行

肺经:起于中焦,一下络大肠一再上行循行胃口一过膈,入肺一走肺系(气管,喉咙)一横行走云

门,中府一走上肢内侧的前侧(太阴在前)一到拇指端少商穴(整体为从胸走手)

分支:在手腕后分出,沿着食指桃侧走向其表里经大肠经

手太口・经■行EI

手太阴肺经的主治概要

主治范围具体表现原理分析

胸,肺,咽等与肺脏有关之病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咯血,胸痛对应肺脏,故治肺系疾病

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肩背痛,肘臂挛痛,手腕痛经络所行主治所及

1.中府肺募穴手足太阴经交会穴

【定位】在胸部,横平第1肋间隙,锁骨下窝外侧,前正中线旁开。。

【主治】

①咳嗽、胸痛、肺胀满、胸中烦闷、气喘等胸肺病——属肺经,所以治肺病

②肩臂痛(腌穴所在主治所及)

【操作】直刺0.8T.2寸,或点刺出血

【定位】在肘区,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楼侧缘凹陷中

【主治】

①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咯血等肺系病证一-属肺经,自然治肺病

②肘臂挛痛(腌穴所在,主治所及)

③4、儿馀风、急性腹痛、吐泻等急症

------位置类似之委中曲泽亦治急性吐泻

【操作】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

3.孔最郑穴

【定位】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7寸,尺泽与太渊连线上(尺泽距太渊12寸)

【孔最穴主治】

①咳嗽、气喘、咯血、鼻®II、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属肺经治肺病)

②肘臂挛痛(就近原则)

③痔疮出血(孔,联系肛门)一一孔最为阴经之郑穴,主血证,又肺与大肠表里,故治痔血

【操作】直刺0.5〜1.0寸。

4.列缺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任脉,四总穴

【定位】在前臂,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5寸,拇短伸肌腱和拇长展肌腱之间,拇长展肌腱沟的凹陷

中。

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平宜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楼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列缺穴主治】

1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

2外感头痛、项强、齿痛、口喉等头面五官疾患(头项寻列缺)

3手腕痛。

【操作】向肘部斜刺0.5〜0.8寸。

5.太渊输穴;原穴;八会穴之脉会

【定位】在腕前区,楼骨茎突与舟状骨之间,拇长展肌腱尺侧凹陷中一-即脉诊之寸口处。

【主治】

①咳嗽、气喘、咳血、喉痹等肺系疾患

-----------属肺经,自然治肺病

②无脉症(八会之脉会,故治疗无脉症)

③胸痛、缺盆中痛、腕臂痛

[操作]避开槎动脉,直刺0.3〜0.5寸

6.鱼际荥穴

【定位】在手外侧,第1掌骨槎侧中点赤白肉际处

【鱼际穴主治】

①咳嗽、气喘、咳血、失音、喉痹、咽干等肺系病证

②外感发热、掌中热

③小儿疳积(特殊治疗作用一-联系四缝)

【操作】直剌0.5〜0.8寸

7.少商井穴

【定位】在手指,拇指末节梗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

【主治】

1咳嗽、气喘、咽喉肿痛、鼻咳等肺系实热证

2中暑、发热

3昏迷,癫狂

4指肿,麻木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放血。

.7/

/1•—少两穴

位置(近治)特定穴特殊主治循经主治脏腑主治

平第1肋间隙,锁骨下窝外

府募穴

侧,前正中线旁开6寸

尺急性吐泻、急

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肌腱税侧

泽隹性腹痛、小儿

缘凹陷中

穴惊风

腕掌侧远端横纹上7寸,尺泽

最里痔座

与太渊连线上

列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5寸,拇络穴,八肺经循行路线的对应肺,肺出现的

缺短仲肌腱和拇K展肌腱之间,脉交会头项寻列缺问题(肩背痛、肘问题(咳喘、咽痛、

穴拇长展肌腱沟的凹陷中。穴臂痛、腕痛)咯血、胸痛)

M一槎骨茎突与舟状骨之间,拇长输穴,原

K无脉证

1展肌腱尺侧凹陷中。穴,脉会

第一掌骨桃侧中点赤白肉际小儿疳积、

际荥穴

处学中热

拇指末节税侧,指甲根角侧上

商泄热、急救

方0.1寸as

与实践技能重叠部分

亳针刺法:1进针方法:2行针手法:

第二十二单元

3针刺补泻;4针刺异常情况处理

灸法:1直接灸(瘢痕灸、无瘢痕灸)

第二十三单元

2间接灸(隔姜灸,隔盐灸,隔附子饼灸等)

第二十四单元拔罐法(留罐、闪罐、走罐等)

第二十五单元其它针法(电针、三棱针、皮肤针、火针、等)

第二十六单元头针、耳针

第二十七单元针灸治疗总论(理解)

针灸治疗原则1.补虚泻实;2.清热温寒;3.治病求本;4.三因制宜

针灸治疗作用1.疏通经络;2.调和阴阳;3.扶正祛邪

1.近部选穴;2.远部选穴;

选穴原则

3.辨证选穴;4.对症选穴

一按部配穴:1.远近配穴法;2.上下配穴法;

针灸处方

3.前后配穴法;4.左右配穴法;

配穴方法

二按经配穴:1.本经配穴法;2.表里经配穴法

3.同名经配穴法

一、选穴原则:包括近音B选穴、远部选穴、辨证选穴、对症选穴。

原则原理分析举例

近部选腌穴所在,主治眼病取睛明、耳病取听宫、鼻病取迎香、胃痛取中

穴所及脱、膝痛取膝眼

通常以肘膝关节以下的穴位为主。

针对病变部位确

如胃痛选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

远部选经络所在,主治

腰背痛选足太阳膀胱经的委中,

穴所及

上牙痛选足阳明胃经的内庭,

下牙痛选手阳明大肠经的合谷

辨证选证候所见肾阴不足导致的虚热选肾俞、太溪

穴对应选穴心肾不交导致的失眠选心俞、肾俞

针对证候和症状发热取大椎,痰多取丰隆,

确立对症选经验效穴哮喘取定喘,虫证取百虫窝,

穴(有总结)落枕取外劳宫,腰痛取腰痛点,

面瘫取牵正,目赤取耳尖

对症选穴-----经验效穴总结:

少乳少泽胆蛔症迎香

高血压曲池奔豚气期门、公孙、涌泉

外感有汗或无汗o疳积鱼际

汗证,津液输布复溜咽喉肿痛少商

止呕内关牙痛合谷

心绞痛内关抽搐、神昏合谷,太冲(开四关)

整三阴交滞产(孕忌)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

痛纶十七椎舌强不语通里

治疣支正支沟是便秘效穴双向调节大便天枢

辨证配穴总结:(模块化)

祛风带风字的穴位,祛外风,息闪风气血虚脾俞,自俞,足三里,气海,血海

风寒风池,风门,合谷,列缺阴虚太溪,三阴交,骨俞

风热曲池,大推,外关阳虚肾俞,命门,关元

痰湿丰隆,阴陵泉,中皖里热井穴,荥穴,曲池,大椎

痰热丰隆,曲池,大椎,或荥主身热寒湿证命门,腰阳关

肝阳太冲,太溪

血瘀血海,膈腌,三阴交,内关,合谷

气滞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