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旅游文化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旅游文化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旅游文化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旅游文化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旅游文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课程中文名旅游文化学课程英文名TourismCulture双语授课□是否课程代码28112040课程学分2总学时数32课程类别□通识教育课程□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综合实践课程□教师教育课程课程性质必修□选修□其他课程形态□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社会实践□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考核方式闭卷□开卷□课程论文□课程作品□汇报展示□报告课堂表现阶段性测试平时作业□其他(可多选)开课学院管理学院开课系(教研室)旅游管理系面向专业旅游管理开课学期第2学期先修课程无后续课程《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选用教材谢春山.《旅游文化学》[M].北京:高等出版社,2017年2月.参考书目1.沈祖祥主编.《旅游文化学》[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年.2.喻学才主编.《旅游文化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7年.课程资源无课程简介《旅游文化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旨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旅游文化的特点、联系以及发展规律,深入挖掘旅游文化的内涵,揭示旅游文化的理论机制,改进旅游产业的发展战略的理论课程。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事业观和良好的职业意识。初步培养学生从宏观尺度认识旅游对国家、区域及产业结构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学术研究的初步认识。该课程要求学生重视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专业理念,重视专业实践,关注一线动态。二、课程目标表1课程目标序号具体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学生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梳理正确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这小点可放在综合素养中,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富有地方情结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这部分重点从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方面凝练这小点可放在综合素养中,这部分重点从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方面凝练课程目标2系统掌握旅游文化学基础知识,使学生初步具备运用旅游文化学知识,从历史发展视角,审视旅游文化利用和挖掘现象的能力;初步具备从旅游者、旅游监管者、旅游从业者、旅游研究者、旅游地居民等不同角度,分析解释旅游文化现象中的诸多问题的能力。课程目标3学生具备初步的旅游文化思维,掌握研究旅游文化的研究方法和应用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阐释和解决旅游文化实践上的相关现象,能够用专业的眼光审视旅游行业企业文化挖掘的向度和内容真谛。课程目标4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旅游职业理想与职业信念;具有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心态;具备人文底蕴与科学素养,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理论分析与评价旅游文化现象和旅游文化活动,不断进行自我完善。表2-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目标毕业要求1:1.思想政治素质[H]1.1:遵纪守法,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具有爱国主义的崇高情感。课程目标11.2: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和社会责任感。毕业要求2:基础素质[M]2.1具有良好的文化基础和人文修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敬业精神;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高尚的审美情操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课程目标2毕业要求3:3.核心素养[H]3.2具备广博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审美素养;能够运用旅游文化的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的问题。课程目标2-4毕业要求4:4.专业知识[M]4.1系统掌握旅游文化学基础知识,使学生初步具备运用旅游文化学知识,从历史发展视角,审视旅游文化利用和挖掘现象的能力课程目标3-44.2初步具备从旅游者、旅游监管者、旅游从业者、旅游研究者、旅游地居民等不同角度,分析解释旅游文化现象中的诸多问题的能力。毕业要求8:8.社会适应[H]7.3具有独立思考和终生学习的能力;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课程目标4毕业要求9:9.职业素养[M]5.1及时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能够不断学习最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对旅游产业涉及的问题进行探。课程目标1-4三、课程学习内容与方法(一)理论学习内容及要求表3-1课程目标、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对应关系序号课程模块学习内容学习任务课程目标学习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学时1旅游文化的本质1.旅游文化的学科属性深刻把握旅游文化的本质内涵课程目标1、2、3、4重点:1.旅游文化的内涵2.旅游文化的结构3.旅游文化的特点难点:4.旅游文化的结构5.旅游文化的特点讲授法:引导学生理解文化--旅游文化--旅游文化的结构特征。62.旅游文化的本质内涵3.旅游文化的结构4.旅游文化的特征2旅游文化的环境与效应1.自然环境对旅游文化的影响与效应书面作业:分析自然环境对旅游文化的影响及如何应用课程目标1、2重点:1.自然环境对旅游文化的影响与效应2.社会对旅游文化的影响与效应3.经济对旅游文化的影响与效应难点:4.文化环境对旅游文化的影响与效应5.政治环境对旅游文化的影响与效应1.讲授法:能够引导学生了分析不同环境对旅游文化影响2.研讨法:能够促进学生掌握旅游文化的影响因素42.经济对旅游文化的影响与效应3.社会对旅游文化的影响与效应4.政治对旅游文化的影响与效应3旅游文化的主体1.旅游文化的创造者课前预习课内练习:不同旅游主体在旅游文化创造中的作用课程目标1、2、4重点:1.旅游文化的创造主体2.旅游文化创造者的构成难点:3.旅游文化创造的心理4.旅游文化创造的行为讲授法:能够引导学生了解旅游文化创造者及其创造的心理情感过程42.旅游文化的主体构成3.旅游文化的创造心理和行为4旅游文化的历史进程1.旅游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小组作业:探索旅游文化的未来发展课程目标1、2、3、4重点:1.旅游文化的产生条件2.中西方旅游文化的历史进程3.旅游文化的发展未来难点:旅游文化的产生条件5.中西方旅游文化的历史进程1.讲授法:能够引导学生了旅游文化产生条件和历程。2.翻转课堂法:探索旅游文化发展未来42.旅游文化的发展未来课程目标1、2、3、45中西方传统旅游文化的差异1.中国传统旅游文化个人作业:教师布置作业,使学生通过作业的练习掌握中国传统旅游文化。课程目标1、2、3、4重点:1.中国传统旅游文化2.中国传统旅游礼俗难点:4.西方传统旅游文化5.中国传统旅游文化1.讲授法:能够引导学生掌握中西方旅游文化的差异。2.案例分析法:分析中西方旅游文化的差异。62.中国传统旅游礼俗3.西方传统旅游文化6旅游文化对产品开发应用与实践1.旅游文化与资源利用与实践小组作业:案例分析旅游文化与产品开发与实践课程目标1、2、3、4重点:1.旅游文化与资源利用与实践难点:2.旅游文化与产品开发与实践讲授法:使学生对旅游文化与产品开发与实践有较为详细的了解42.旅游文化与产品开发与实践四、课程考核(一)考核内容与考核方式表4-1课程目标、考核内容与考核方式对应关系课程目标考核内容所属学习模块/项目考核占比考核方式课程目标12341.旅游文化的本质120%期中考试、期末闭卷考试2.旅游文化的特征课程目标12341.旅游文化的社会环境及效应220%平时作业、期中考试、期末闭卷考试2.旅游文化的政治环境及效应3.旅游文化的经济环境及效应4.旅游文化的自然环境及效应课程目标1241.旅游文化的创造者320%平时作业、期中考试、期末闭卷考试2.旅游文化的主体构成3.旅游文化的创造的心理行为课程目标12341.旅游文化的产生条件410%平时作业、期末闭卷考试2.旅游文化的发展未来课程目标12341.中国传统旅游文化与礼俗510%平时作业、期末闭卷考试2.西方传统文化与礼俗课程目标12341.旅游文化与资源利用与实践620%期末闭卷考试2.旅游文化与产品开发与实践表4-2课程目标与考核方式矩阵关系课程目标考核方式考核占比期末考试成绩比例60%完成作业成绩比例20%课堂表现成绩比例10%课堂考勤成绩比例10%课程目标110%10%10%30%12×%课程目标240%40%40%30%39×%课程目标330%40%40%30%33×%课程目标420%10%10%10%16×%备注:以上考核方式类型及占比均为示例,需确保每一列占比总和为100%。(二)成绩评定1.平时成绩评定(40%)(1)课堂表现(10%):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发言与提问情况,来评价学生相关的能力。(2)作业完成情况(20%):围绕课程的学习目标进行作业的设计。如让学生简述对知识的认识,考核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情况,帮助学生将定义转化为自己的理解。总计3次作业。(3)课堂考勤(10%):每次旷课扣3分,旷课达到3次以上者为0分。3.期末成绩评定(60%)期末考核主要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操作程序和具体方法的理解与运用等。方式为闭卷考试等。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概念、操作程序,运用具体方法解决相关问题。4.总成绩评定总成绩由平时考核成绩、期中考核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构成。平时成绩主要由学生的出勤及课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