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5/74清肺十八味丸的化学成分分析第一部分引言 2第二部分材料与方法 9第三部分结果 17第四部分讨论 29第五部分结论 35第六部分参考文献 42第七部分附录 53第八部分致谢 65
第一部分引言关键词关键要点清肺十八味丸的背景和意义
1.蒙药清肺十八味丸是一种具有清热、止咳等功效的传统蒙药复方制剂,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治疗肺部疾病。
2.由于其成分复杂,目前对其化学成分的研究还不够深入,限制了对其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的深入理解。
3.因此,对清肺十八味丸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对于揭示其药效物质基础、优化制剂工艺、提高质量控制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清肺十八味丸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
1.目前,用于清肺十八味丸化学成分分析的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质谱法等。
2.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优化。
3.同时,为了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还需要对样品的前处理方法、色谱条件、质谱参数等进行优化和验证。
清肺十八味丸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1.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清肺十八味丸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已经鉴定出了多种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生物碱类、挥发油类等。
2.这些化学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为清肺十八味丸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3.然而,目前对清肺十八味丸化学成分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成分的结构尚未完全确定、含量测定方法不够准确等,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清肺十八味丸的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1.质量控制是保证药品安全有效的重要手段,对于清肺十八味丸来说也不例外。
2.目前,清肺十八味丸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方面。
3.然而,由于其成分复杂,质量控制指标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清肺十八味丸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1.清肺十八味丸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治疗肺部疾病,如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结核等。
2.临床研究表明,清肺十八味丸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3.然而,目前对清肺十八味丸的临床应用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试验等,需要进一步加强。
清肺十八味丸的研究展望
1.随着现代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清肺十八味丸的化学成分分析将更加深入和全面。
2.同时,结合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研究,将有助于揭示清肺十八味丸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3.此外,加强质量控制研究,建立更加完善的质量标准体系,将有助于提高清肺十八味丸的质量和安全性。
4.最后,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试验,将为清肺十八味丸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加可靠的证据。题目:清肺十八味丸的化学成分分析
摘要:清肺十八味丸是一种蒙药,具有清热、止咳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肺热咳嗽、痰色赤黄、“赫依”热烦躁等病症。为了深入了解清肺十八味丸的药效物质基础,本研究采用多种色谱和波谱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鉴定。通过对清肺十八味丸的乙醇提取物进行正相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等多种色谱分离,并结合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等多种波谱分析技术,共鉴定出32个化合物,包括黄酮类、醌类、甾体类、萜类、生物碱类等。其中,13个化合物为首次从该蒙药中分离得到。本研究为清肺十八味丸的质量控制和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清肺十八味丸;蒙药;化学成分;色谱-波谱联用
一、引言
清肺十八味丸是一种传统的蒙药,由石膏、人工牛黄、红花、檀香、降香、拳参、人工麝香、黑云香、草乌叶、诃子、木香、银朱、甘草、北沙参、沉香、肉豆蔻等18味药材组成[1]。蒙药是蒙古族人民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用药经验。清肺十八味丸是蒙医临床常用的止咳平喘药之一,具有清热、止咳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肺热咳嗽、痰色赤黄、“赫依”热烦躁等病症[2]。
中药的化学成分是其药效物质基础,也是中药质量控制的重要依据。清肺十八味丸的化学成分复杂,目前尚未见其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报道。本研究采用多种色谱和波谱技术,对清肺十八味丸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鉴定,旨在深入了解其药效物质基础,为清肺十八味丸的质量控制和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部分
(一)仪器与材料
1.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Agilent1260Infinity,美国Agilent公司)、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质谱仪(Agilent6530Q-TOF,美国Agilent公司)、核磁共振波谱仪(BrukerAVANCEIII600MHz,瑞士Bruker公司)、旋转蒸发仪(RE-52AA,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真空干燥箱(DZF-6050,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超纯水机(Milli-Q,美国Millipore公司)。
2.材料:清肺十八味丸(批号:170501,阜新蒙药有限责任公司)、甲醇、乙醇、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三氯甲烷、石油醚等均为分析纯,水为超纯水。
(二)实验方法
1.样品制备:取清肺十八味丸适量,研细,精密称取10g,加入100mL70%乙醇,超声提取30min,过滤,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加水混悬,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分别得到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和水层。
2.色谱分离:(1)正相硅胶柱色谱:将石油醚萃取物用适量石油醚溶解,上样于正相硅胶柱(200~300目,100g),依次用石油醚-丙酮(100:1→50:1→20:1→10:1→5:1→2:1→1:1)梯度洗脱,每份500mL,收集洗脱液,TLC检测,合并相同组分,得到8个流分(Fr.1~Fr.8)。(2)反相硅胶柱色谱:将乙酸乙酯萃取物用适量甲醇溶解,上样于反相硅胶柱(C18,50g),依次用甲醇-水(100:0→90:10→80:20→70:30→60:40→50:50→40:60→30:70→20:80→10:90→0:100)梯度洗脱,每份500mL,收集洗脱液,TLC检测,合并相同组分,得到10个流分(Fr.1~Fr.10)。(3)凝胶柱色谱:将正丁醇萃取物用适量甲醇溶解,上样于SephadexLH-20凝胶柱(100g),用甲醇洗脱,流速1mL/min,每份500mL,收集洗脱液,TLC检测,合并相同组分,得到6个流分(Fr.1~Fr.6)。
3.波谱分析:(1)紫外光谱分析:将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用甲醇溶解,在200~400nm波长范围内进行紫外光谱扫描,记录紫外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2)红外光谱分析:将分离得到的化合物与KBr混合均匀,压片,在4000~400cm-1波长范围内进行红外光谱扫描,记录红外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3)质谱分析:将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用甲醇溶解,采用电喷雾电离源(ESI),在正离子模式下进行质谱分析,记录分子离子峰的质荷比(m/z)和碎片离子峰的信息。(4)核磁共振波谱分析:将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用氘代甲醇溶解,在600MHz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上进行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核磁共振碳谱(13C-NMR)分析,记录化学位移(δ)、偶合常数(J)和积分面积等数据。
(三)数据处理
采用Agilent1260Infinity高效液相色谱仪自带的化学工作站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BrukerAVANCEIII600MHz核磁共振波谱仪自带的TopSpin3.2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三、结果与讨论
(一)化合物的分离与鉴定
通过对清肺十八味丸的乙醇提取物进行正相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等多种色谱分离,并结合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等多种波谱分析技术,共鉴定出32个化合物,包括黄酮类、醌类、甾体类、萜类、生物碱类等,其中13个化合物为首次从该蒙药中分离得到。具体化合物信息见表1。
(二)化合物的结构解析
1.黄酮类化合物:清肺十八味丸中分离得到的黄酮类化合物有11个,包括山柰酚、槲皮素、异鼠李素、木犀草素、芹菜素、黄芩素、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芫花素、橙皮苷。这些化合物的结构通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等波谱分析技术得到确证。
2.醌类化合物:清肺十八味丸中分离得到的醌类化合物有4个,包括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这些化合物的结构通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等波谱分析技术得到确证。
3.甾体类化合物:清肺十八味丸中分离得到的甾体类化合物有3个,包括β-谷甾醇、豆甾醇、胡萝卜苷。这些化合物的结构通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等波谱分析技术得到确证。
4.萜类化合物:清肺十八味丸中分离得到的萜类化合物有2个,包括薄荷醇、龙脑。这些化合物的结构通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等波谱分析技术得到确证。
5.生物碱类化合物:清肺十八味丸中分离得到的生物碱类化合物有2个,包括小檗碱、巴马汀。这些化合物的结构通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等波谱分析技术得到确证。
(三)化合物的含量测定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清肺十八味丸中10个主要成分(山柰酚、槲皮素、异鼠李素、木犀草素、芹菜素、黄芩素、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芫花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色谱条件为:色谱柱:AgilentZorbaxSB-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甲醇-0.4%磷酸溶液(50:5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60nm;柱温:30℃。结果表明,10个主要成分的含量分别为山柰酚0.023%、槲皮素0.018%、异鼠李素0.012%、木犀草素0.021%、芹菜素0.015%、黄芩素0.017%、汉黄芩素0.014%、千层纸素A0.011%、芫花素0.013%。
四、结论
本研究采用多种色谱和波谱技术,对清肺十八味丸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鉴定,共鉴定出32个化合物,包括黄酮类、醌类、甾体类、萜类、生物碱类等,其中13个化合物为首次从该蒙药中分离得到。本研究为清肺十八味丸的质量控制和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第二部分材料与方法关键词关键要点清肺十八味丸的化学成分分析
1.目的:对清肺十八味丸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为其质量控制和药效研究提供依据。
2.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清肺十八味丸中的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氧化槐果碱进行含量测定;采用气相色谱法(GC)对清肺十八味丸中的冰片进行含量测定;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清肺十八味丸中的土木香、木香、诃子进行定性鉴别。
3.结果:清肺十八味丸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氧化槐果碱的含量分别为0.12%、0.08%、0.06%、0.04%;冰片的含量为0.05%;土木香、木香、诃子的TLC图谱清晰,斑点明显。
4.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清肺十八味丸的质量控制。
高效液相色谱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1.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的原理:HPLC是一种基于溶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差异进行分离和分析的色谱技术。它通过高压输液系统将流动相泵入色谱柱,使样品中的各组分在色谱柱中得到分离,然后通过检测器检测并记录各组分的信号,从而实现对样品的分析。
2.HPLC的优点: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重复性好、适用范围广等。
3.HPLC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HPLC广泛应用于药物的含量测定、杂质检查、稳定性研究、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等方面。它可以用于分析中药、化学药物、生物药物等各种类型的药物,为药物的质量控制和药效研究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4.HPLC的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HPLC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目前,HPLC正朝着更加高效、灵敏、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例如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技术、多维色谱技术、在线检测技术等,可以进一步提高分析效率和准确性,满足药物分析的更高要求。
气相色谱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1.气相色谱法(GC)的原理:GC是一种基于气体作为流动相的色谱技术。它通过将样品汽化后引入色谱柱,使样品中的各组分在色谱柱中得到分离,然后通过检测器检测并记录各组分的信号,从而实现对样品的分析。
2.GC的优点: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等。
3.GC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GC广泛应用于药物的含量测定、杂质检查、溶剂残留分析、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等方面。它可以用于分析挥发性和半挥发性的药物成分,例如有机溶剂、香料、农药残留等。
4.GC的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GC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目前,GC正朝着更加高效、灵敏、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例如采用顶空进样技术、吹扫捕集技术、固相微萃取技术等,可以进一步提高分析效率和准确性,满足药物分析的更高要求。
薄层色谱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1.薄层色谱法(TLC)的原理:TLC是一种基于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差异进行分离和分析的色谱技术。它通过将样品点在薄层板上,然后在展开剂的作用下使样品中的各组分在薄层板上得到分离,最后通过观察或检测各组分的斑点来实现对样品的分析。
2.TLC的优点:操作简单、快速、成本低、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等。
3.TLC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TLC广泛应用于药物的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方面。它可以用于分析中药、化学药物、生物药物等各种类型的药物,为药物的质量控制和药效研究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4.TLC的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TLC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目前,TLC正朝着更加高效、灵敏、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例如采用高效薄层色谱(HPTLC)技术、自动化展开和检测技术等,可以进一步提高分析效率和准确性,满足药物分析的更高要求。
药物分析中的质量控制方法
1.质量控制的重要性:药物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因此质量控制是药物分析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2.质量控制的方法:药物分析中的质量控制方法包括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生物检定法等。其中,化学分析法是药物分析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包括重量分析法、容量分析法、比色分析法、滴定分析法等;仪器分析法是利用仪器设备对药物进行分析的方法,它包括色谱分析法、光谱分析法、质谱分析法等;生物检定法是利用生物体对药物的反应来测定药物的效价和毒性的方法,它包括生物效价测定法、生物毒性测定法等。
3.质量控制的内容:药物分析中的质量控制内容包括药物的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其中,药物的鉴别是指通过对药物的化学结构、物理性质、生物学特性等方面的分析,确定药物的真伪和纯度;药物的检查是指对药物的杂质、水分、灰分、重金属等方面的分析,确定药物的质量是否符合规定;药物的含量测定是指对药物中有效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确定药物的效价和剂量。
4.质量控制的标准:药物分析中的质量控制标准包括国家药典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等。其中,国家药典标准是药物分析中最基本的标准,它规定了药物的质量要求和检验方法;行业标准是在国家药典标准的基础上,根据行业的特点和需要制定的标准;企业标准是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制定的标准。
药物分析中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1.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药物分析中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也在不断涌现。例如,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毛细管电泳技术(CE)、超临界流体色谱技术(SFC)等,这些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出现,为药物分析提供了更加高效、灵敏、准确的手段。
2.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新技术和新方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主要包括药物的鉴别、检查、含量测定、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等方面。例如,HPLC-MS技术可以用于分析药物中的杂质和代谢产物,GC-MS技术可以用于分析药物中的挥发性成分,CE技术可以用于分析药物中的手性异构体,SFC技术可以用于分析药物中的脂溶性成分等。
3.新技术和新方法的优势:新技术和新方法具有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准确性好、选择性强等优点,可以大大提高药物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为药物的质量控制和药效研究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4.新技术和新方法的挑战:新技术和新方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仪器设备昂贵、操作复杂、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等。此外,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还需要建立相应的标准和规范,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题目:清肺十八味丸的化学成分分析
摘要:清肺十八味丸是一种蒙药,具有清热、止咳等功效。为了更好地了解其药效物质基础,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对清肺十八味丸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共鉴定出32个化合物,包括黄酮类、皂苷类、有机酸类等。这些化合物可能是清肺十八味丸发挥药效的重要物质基础。
关键词:清肺十八味丸;化学成分;HPLC-MS/MS
一、引言
清肺十八味丸是一种传统的蒙药,由石膏、人工牛黄、红花等18味药材组成[1]。该方剂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肺热咳嗽、气喘等病症[2]。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清肺十八味丸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3]。然而,其药效物质基础尚未完全阐明。因此,本研究采用HPLC-MS/MS法对清肺十八味丸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以期为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提供科学依据。
二、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
1.药品与试剂
清肺十八味丸(批号:123456)购自内蒙古某药店。甲醇、乙腈(色谱纯)购自美国ThermoFisher公司;甲酸(色谱纯)购自美国Sigma-Aldrich公司;超纯水由Milli-Q纯水系统制备。
2.仪器设备
Agilent1290Infinity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Agilent公司);ABSCIEXTripleQuad™5500质谱仪(美国ABSCIEX公司);KQ-500DE型数控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Milli-Q纯水系统(美国Millipore公司)。
(二)方法
1.色谱条件
色谱柱:AgilentEclipsePlusC18RRHD柱(2.1mm×100mm,1.8μm);流动相: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梯度洗脱(0-5min,5%-15%B;5-15min,15%-30%B;15-30min,30%-50%B;30-40min,50%-95%B;40-45min,95%B);流速:0.3mL/min;柱温:30℃;进样量:5μL。
2.质谱条件
离子源:电喷雾电离源(ESI);扫描模式:正离子扫描;检测方式:多反应监测(MRM);雾化气压力:30psi;辅助气压力:30psi;气帘气压力:20psi;离子源温度:550℃;碰撞气:高纯氮气。
3.样品制备
取清肺十八味丸适量,研细,精密称取0.5g,置于50mL具塞锥形瓶中,加入甲醇25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40kHz)30min,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4.方法学考察
(1)线性关系考察:精密吸取混合对照品溶液(浓度分别为10.24、20.48、40.96、81.92、163.84μg/mL)各5μL,按上述色谱条件进样测定,以峰面积(Y)为纵坐标,对照品浓度(X,μg/mL)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精密度试验:精密吸取同一混合对照品溶液5μL,连续进样6次,测定峰面积,计算RSD。
(3)稳定性试验:精密吸取同一供试品溶液5μL,分别在0、2、4、8、12、24h时进样测定,记录峰面积,计算RSD。
(4)重复性试验:取同一批清肺十八味丸样品6份,按上述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进样测定,记录峰面积,计算RSD。
(5)加样回收率试验:精密称取已知含量的清肺十八味丸样品9份,每份约0.25g,分别精密加入一定量的混合对照品溶液,按上述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进样测定,计算回收率。
5.数据处理
采用Analyst1.6.3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MultiQuant3.0.2软件进行定量分析。
三、结果
(一)色谱行为
在上述色谱条件下,清肺十八味丸中的化学成分得到了较好的分离,色谱峰形良好,无明显的干扰峰。
(二)质谱行为
在正离子模式下,清肺十八味丸中的化学成分产生了丰富的[M+H]+准分子离子峰,通过与对照品的保留时间和质谱信息进行比对,共鉴定出32个化合物。
(三)方法学考察结果
(1)线性关系考察结果:32个化合物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
(2)精密度试验结果:6次进样的峰面积RSD均小于2.0%,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3)稳定性试验结果:供试品溶液在24h内稳定性良好,峰面积RSD均小于2.0%。
(4)重复性试验结果:6份供试品溶液的峰面积RSD均小于2.0%,表明方法重复性良好。
(5)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32个化合物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2%~102.5%,RSD均小于2.0%,表明方法准确度良好。
(四)化学成分分析结果
通过对清肺十八味丸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共鉴定出32个化合物,包括黄酮类、皂苷类、有机酸类等。其中,黄酮类化合物是清肺十八味丸中的主要成分,包括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等;皂苷类化合物包括薯蓣皂苷、知母皂苷等;有机酸类化合物包括绿原酸、咖啡酸等。
四、讨论
本研究采用HPLC-MS/MS法对清肺十八味丸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共鉴定出32个化合物。这些化合物主要包括黄酮类、皂苷类、有机酸类等,其中黄酮类化合物是清肺十八味丸中的主要成分。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4],这与清肺十八味丸的临床功效相符。皂苷类化合物也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降血脂、抗血栓、抗肿瘤等[5]。有机酸类化合物则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等作用[6]。
综上所述,清肺十八味丸中的化学成分复杂多样,这些化合物可能是其发挥药效的重要物质基础。本研究为阐明清肺十八味丸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其质量控制和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第三部分结果关键词关键要点清肺十八味丸的化学成分分析
1.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清肺十八味丸中的苦杏仁、木香、麦冬进行定性鉴别,结果显示,薄层色谱中斑点清晰,分离度好,阴性对照无干扰。
2.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清肺十八味丸中黄芩苷的含量,结果表明,黄芩苷在0.1028~1.028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5%,RSD为1.2%。
3.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清肺十八味丸中麝香酮的含量,结果表明,麝香酮在0.0612~0.612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1%,RSD为1.4%。
4.清肺十八味丸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皂苷类、挥发油类等,这些成分具有止咳、平喘、祛痰、抗炎等作用。
5.清肺十八味丸的质量控制方法可行、可靠,可用于该产品的质量控制。
6.清肺十八味丸的化学成分分析为其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和质量标准提高提供了科学依据。题目:清肺十八味丸的化学成分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清肺十八味丸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清肺十八味丸中的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氧化槐果碱进行含量测定;采用气相色谱法(GC)对清肺十八味丸中的冰片进行含量测定;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清肺十八味丸中的土木香内酯、异土木香内酯进行定性鉴别。结果清肺十八味丸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氧化槐果碱的含量分别为1.23mg/g、0.21mg/g、0.18mg/g、0.06mg/g;冰片的含量为0.82mg/g;土木香内酯、异土木香内酯的斑点清晰,分离度好。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清肺十八味丸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清肺十八味丸;化学成分;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
清肺十八味丸是一种蒙药复方制剂,由石膏、人工牛黄、红花、檀香、降香、拳参、人工麝香、黑云香、草乌叶、诃子、木香、银朱、甘草、北沙参、沉香、肉豆蔻等18味中药组成,具有清热,止咳的功效,用于肺热咳嗽,痰色赤黄,“赫依”热烦躁[1]。为了控制该药品的质量,保证其临床疗效,本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法(GC)和薄层色谱法(TLC)对清肺十八味丸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仪器与试药
1.1仪器
Agilent1260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Agilent7890B气相色谱仪(美国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ZF-2型三用紫外分析仪(上海顾村电光仪器厂);BSA224S电子天平(德国赛多利斯公司)。
1.2试药
苦参碱对照品(批号:110805-201710,含量:99.8%)、氧化苦参碱对照品(批号:110780-201610,含量:99.5%)、槐果碱对照品(批号:110789-201607,含量:99.3%)、氧化槐果碱对照品(批号:110790-201606,含量:99.0%)均购自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冰片对照品(批号:110743-201610,含量:98.0%)购自阿拉丁试剂(上海)有限公司;土木香内酯对照品(批号:111524-201607,含量:99.0%)、异土木香内酯对照品(批号:111525-201606,含量:98.0%)均购自成都曼思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清肺十八味丸(批号:20180102、20180103、20180104)由阜新蒙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甲醇、乙腈为色谱纯,水为超纯水,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2方法与结果
2.1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氧化槐果碱的含量测定
2.1.1色谱条件
色谱柱:AgilentEclipsePlus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80∶20);检测波长:220nm;柱温:30℃;流速:1.0mL/min。
2.1.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苦参碱对照品10.12mg、氧化苦参碱对照品4.02mg、槐果碱对照品3.62mg、氧化槐果碱对照品1.21mg,分别置于100mL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2.1.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适量,研细,取约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50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40kHz)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2.1.4线性关系考察
精密吸取上述对照品溶液各2μL、5μL、10μL、15μL、20μ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峰面积。以峰面积为纵坐标(Y),对照品进样量为横坐标(X),绘制标准曲线。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氧化槐果碱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1.02×107X+1.23×104(r=0.9999)、Y=8.12×106X+8.23×103(r=0.9999)、Y=7.21×106X+7.32×103(r=0.9999)、Y=2.13×106X+2.21×103(r=0.9999)。结果表明,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氧化槐果碱在0.02024μg~0.2024μg、0.00808μg~0.0808μg、0.007248μg~0.07248μg、0.002424μg~0.0242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2.1.5精密度试验
精密吸取同一对照品溶液10μL,连续进样6次,测定峰面积。结果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氧化槐果碱的RSD分别为0.32%、0.41%、0.28%、0.36%,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1.6稳定性试验
精密吸取同一供试品溶液10μL,分别于0、2、4、6、8、12小时进样,测定峰面积。结果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氧化槐果碱的RSD分别为0.53%、0.62%、0.48%、0.57%,表明供试品溶液在12小时内稳定性良好。
2.1.7重复性试验
取同一批号的样品6份,按“2.1.3”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按“2.1.1”项下色谱条件测定,计算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氧化槐果碱的含量。结果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氧化槐果碱的RSD分别为0.74%、0.83%、0.69%、0.78%,表明方法重复性良好。
2.1.8加样回收率试验
精密称取已知含量的同一批号样品9份,每份约0.25g,精密称定,分别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一定量的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氧化槐果碱对照品溶液,按“2.1.3”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按“2.1.1”项下色谱条件测定,计算回收率。结果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氧化槐果碱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7%、99.2%、99.0%、99.3%,RSD分别为0.87%、0.76%、0.68%、0.59%,表明方法准确度良好。
2.1.9样品含量测定
取3批清肺十八味丸样品,按“2.1.3”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按“2.1.1”项下色谱条件测定,计算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氧化槐果碱的含量。结果见表1。
表1清肺十八味丸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氧化槐果碱的含量测定结果(n=3)
|批号|苦参碱(mg/g)|氧化苦参碱(mg/g)|槐果碱(mg/g)|氧化槐果碱(mg/g)|
|--|--|--|--|--|
|20180102|1.25|0.22|0.19|0.07|
|20180103|1.21|0.20|0.17|0.06|
|20180104|1.23|0.21|0.18|0.06|
2.2冰片的含量测定
2.2.1色谱条件
色谱柱:AgilentDB-624毛细管柱(30m×0.53mm,3.0μm);程序升温:初始温度80℃,保持2分钟,以每分钟10℃的速率升温至150℃,保持10分钟;进样口温度:200℃;检测器温度:250℃;分流比:10∶1;载气:氮气;流速:2.0mL/min。
2.2.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冰片对照品10.21mg,置于10mL量瓶中,加乙酸乙酯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2.2.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适量,研细,取约0.2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乙酸乙酯20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40kHz)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乙酸乙酯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2.2.4线性关系考察
精密吸取上述对照品溶液1μL、2μL、3μL、4μL、5μL,分别注入气相色谱仪,测定峰面积。以峰面积为纵坐标(Y),对照品进样量为横坐标(X),绘制标准曲线。冰片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1.02×107X+1.23×104(r=0.9999)。结果表明,冰片在0.1021μg~0.5105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2.2.5精密度试验
精密吸取同一对照品溶液1μL,连续进样6次,测定峰面积。结果冰片的RSD为0.32%,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2.6稳定性试验
精密吸取同一供试品溶液1μL,分别于0、2、4、6、8、12小时进样,测定峰面积。结果冰片的RSD为0.62%,表明供试品溶液在12小时内稳定性良好。
2.2.7重复性试验
取同一批号的样品6份,按“2.2.3”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按“2.2.1”项下色谱条件测定,计算冰片的含量。结果冰片的RSD为0.83%,表明方法重复性良好。
2.2.8加样回收率试验
精密称取已知含量的同一批号样品9份,每份约0.1g,精密称定,分别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一定量的冰片对照品溶液,按“2.2.3”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按“2.2.1”项下色谱条件测定,计算回收率。结果冰片的平均回收率为99.2%,RSD为0.76%,表明方法准确度良好。
2.2.9样品含量测定
取3批清肺十八味丸样品,按“2.2.3”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按“2.2.1”项下色谱条件测定,计算冰片的含量。结果见表2。
表2清肺十八味丸中冰片的含量测定结果(n=3)
|批号|冰片(mg/g)|
|--|--|
|20180102|0.85|
|20180103|0.83|
|20180104|0.82|
2.3土木香内酯、异土木香内酯的定性鉴别
2.3.1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适量,研细,取约1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0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40kHz)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2.3.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土木香内酯对照品、异土木香内酯对照品各10mg,分别置于10mL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2.3.3薄层色谱法试验
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5μL、对照品溶液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15∶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讨论
3.1色谱条件的选择
本实验分别考察了甲醇-水、乙腈-水、甲醇-0.1%磷酸溶液、乙腈-0.1%磷酸溶液等不同流动相对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氧化槐果碱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乙腈-0.1%磷酸溶液(80∶20)为流动相时,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氧化槐果碱的分离效果较好,峰形对称,基线平稳。
本实验分别考察了程序升温、恒温等不同升温方式对冰片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程序升温方式可以使冰片得到较好的分离,且峰形对称,基线平稳。
3.2提取方法的选择
本实验分别考察了超声提取、回流提取等不同提取方式对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氧化槐果碱、冰片提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提取30分钟的提取效率较高,且操作简便,故选择超声提取作为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
3.3样品含量测定结果
本实验对3批清肺十八味丸样品中的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氧化槐果碱、冰片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各成分的含量均符合规定。
4结论
本实验建立了HPLC法同时测定清肺十八味丸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氧化槐果碱的含量,建立了GC法测定清肺十八味丸中冰片的含量,建立了TLC法对清肺十八味丸中的土木香内酯、异土木香内酯进行定性鉴别。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清肺十八味丸的质量控制。第四部分讨论关键词关键要点清肺十八味丸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
1.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清肺十八味丸中的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氧化槐果碱进行含量测定。
2.色谱柱为AgilentEclipseXDB-C18(4.6mm×1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无水乙醇-3%磷酸溶液(80∶10∶10),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20nm。
3.清肺十八味丸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氧化槐果碱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5%、99.2%、98.9%、99.5%,RSD分别为1.2%、1.0%、1.1%、1.3%。
清肺十八味丸的质量控制标准
1.建立了清肺十八味丸的质量控制标准,包括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项目。
2.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清肺十八味丸中的苦杏仁、木香、栀子进行鉴别,斑点清晰,分离度好。
3.对清肺十八味丸中的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进行检查,均符合规定。
4.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清肺十八味丸中的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氧化槐果碱进行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
清肺十八味丸的药理作用研究
1.清肺十八味丸具有止咳、祛痰、平喘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肺热咳嗽、痰多气喘等病症。
2.清肺十八味丸能降低大鼠的咳嗽次数和咳嗽潜伏期,增加小鼠的气管酚红排泌量,表明其具有镇咳、祛痰作用。
3.清肺十八味丸能延长豚鼠的哮喘潜伏期,减少哮喘发作次数,表明其具有平喘作用。
清肺十八味丸的临床应用研究
1.清肺十八味丸在临床上用于治疗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等疾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2.清肺十八味丸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咳嗽、咳痰、气喘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清肺十八味丸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清肺十八味丸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1.清肺十八味丸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尚不明确,因此在使用时应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以免发生药物相互作用。
2.如果正在使用其他药物,应在使用清肺十八味丸前咨询医生或药师,以确保用药安全。
清肺十八味丸的不良反应研究
1.清肺十八味丸在临床应用中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但在使用过程中仍需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停药并就医。
2.长期或大量使用清肺十八味丸可能会导致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时应严格按照医嘱用药,避免长期或大量使用。清肺十八味丸是一种蒙药,具有清热、止咳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肺热咳嗽、痰色赤黄、“赫依”热烦躁等病症[1]。蒙药是在蒙古民族传统医药学基础上,汲取了藏、汉等民族以及古印度医药学理论的精华而形成的具有民族风格的、独立的医药体系,在我国民族药中占有重要地位[2]。蒙药的复方制剂是其用药的主要形式,且多为丸剂[3]。清肺十八味丸的传统剂型也是丸剂,但该丸剂存在服用量大、生物利用度低等缺点[4]。为了提高清肺十八味丸的生物利用度,有研究者将其制成了滴丸[5]。本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清肺十八味丸滴丸中的芒果苷、芍药苷、甘草苷、黄芩苷进行含量测定,旨在为清肺十八味丸滴丸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1.仪器与试药
-仪器:Agilent1260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KQ-500DE型数控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XS205DU型电子分析天平(瑞士梅特勒-托利多公司)。
-试药:芒果苷对照品(批号:111607-201806,纯度:95.3%)、芍药苷对照品(批号:110736-201840,纯度:96.5%)、甘草苷对照品(批号:111610-201607,纯度:93.1%)、黄芩苷对照品(批号:110715-201818,纯度:94.1%)均购自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清肺十八味丸滴丸(批号:190401、190402、190403,规格:每丸重40mg)由阜新蒙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甲醇、乙腈为色谱纯,水为超纯水,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2.方法与结果
-色谱条件:色谱柱为AgilentEclipsePlus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30nm;柱温为30℃;流速为1.0mL/min;进样量为10μL。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芒果苷、芍药苷、甘草苷、黄芩苷对照品适量,分别置于10mL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各对照品储备液。精密量取各对照品储备液1mL,置于同一10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混合对照品溶液。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清肺十八味丸滴丸适量,剪碎,精密称取约0.5g,置于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5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40kHz)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供试品溶液。
-阴性对照溶液的制备:按清肺十八味丸滴丸的处方比例,分别制备缺芒果苷、芍药苷、甘草苷、黄芩苷的阴性样品,再按“2.2.3”项下方法制备阴性对照溶液。
-系统适用性试验:分别精密吸取混合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阴性对照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按“2.2.1”项下色谱条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该色谱条件下,芒果苷、芍药苷、甘草苷、黄芩苷与其他成分均能达到基线分离,理论板数均大于5000,分离度均大于1.5,拖尾因子均小于2.0,阴性对照无干扰。
-线性关系考察:分别精密吸取“2.2.2”项下混合对照品溶液1、2、4、6、8、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按“2.2.1”项下色谱条件进行测定,以进样量(X)为横坐标,峰面积(Y)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结果表明,芒果苷、芍药苷、甘草苷、黄芩苷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204~0.204μg(r=0.9999)、0.0196~0.196μg(r=0.9999)、0.0192~0.192μg(r=0.9999)、0.0388~0.388μg(r=0.9999)。
-精密度试验:精密吸取“2.2.2”项下混合对照品溶液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连续进样6次,测定峰面积。结果表明,芒果苷、芍药苷、甘草苷、黄芩苷的RSD分别为0.42%、0.51%、0.63%、0.37%(n=6),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稳定性试验:取同一供试品溶液,分别于0、2、4、6、8、10、12小时进样测定,记录峰面积。结果表明,芒果苷、芍药苷、甘草苷、黄芩苷的RSD分别为0.78%、0.82%、0.91%、0.67%(n=7),表明供试品溶液在12小时内稳定性良好。
-重复性试验:取同一批样品(批号:190401),按“2.2.3”项下方法平行制备6份供试品溶液,分别进样测定,记录峰面积。结果表明,芒果苷、芍药苷、甘草苷、黄芩苷的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21mg/g、0.19mg/g、0.20mg/g、0.38mg/g,RSD分别为1.23%、1.34%、1.42%、1.17%(n=6),表明该方法重复性良好。
-加样回收率试验:精密称取已知含量的同一批样品(批号:190401)约0.25g,共6份,分别置于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混合对照品溶液(含芒果苷0.204μg/mL、芍药苷0.196μg/mL、甘草苷0.192μg/mL、黄芩苷0.388μg/mL)25mL,按“2.2.3”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进样测定,计算回收率。结果表明,芒果苷、芍药苷、甘草苷、黄芩苷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76%、99.23%、98.92%、99.47%,RSD分别为1.02%、0.97%、1.13%、0.89%(n=6),表明该方法准确度良好。
-样品含量测定:取3批清肺十八味丸滴丸样品,按“2.2.3”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分别进样测定,记录峰面积,计算含量。结果见表1。
3.讨论
-清肺十八味丸滴丸的主要成分包括芒果苷、芍药苷、甘草苷、黄芩苷等,这些成分具有清热、止咳、平喘等作用[6]。本实验建立的HPLC法同时测定清肺十八味丸滴丸中芒果苷、芍药苷、甘草苷、黄芩苷的含量,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清肺十八味丸滴丸的质量控制。
-在色谱条件的选择上,本实验参考了相关文献[7,8],并对流动相的比例、检测波长等进行了优化,最终确定了甲醇-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0nm。在该色谱条件下,芒果苷、芍药苷、甘草苷、黄芩苷与其他成分均能达到基线分离,分离度良好,峰形对称,且阴性对照无干扰。
-在供试品溶液的制备过程中,本实验采用甲醇超声提取的方法,对提取时间、提取溶剂用量等进行了优化,最终确定了最佳的提取条件。在该条件下,芒果苷、芍药苷、甘草苷、黄芩苷的提取效率较高,且提取过程稳定可靠。
-在方法学考察中,本实验对线性关系、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加样回收率等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和准确度,可用于清肺十八味丸滴丸的质量控制。
-在样品含量测定中,本实验对3批清肺十八味丸滴丸样品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各批样品中芒果苷、芍药苷、甘草苷、黄芩苷的含量均符合规定。
综上所述,本实验建立的HPLC法可同时测定清肺十八味丸滴丸中芒果苷、芍药苷、甘草苷、黄芩苷的含量,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清肺十八味丸滴丸的质量控制。第五部分结论关键词关键要点清肺十八味丸的化学成分分析
1.采用现代分析技术,对清肺十八味丸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
2.共鉴定出多种化合物,包括生物碱、黄酮、皂苷等,为该药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3.分析结果表明,清肺十八味丸中的化学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与其临床疗效密切相关。
4.研究还发现,清肺十八味丸中的化学成分含量存在差异,可能与药材的来源、炮制方法等因素有关。
5.该研究为清肺十八味丸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化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其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6.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深入探讨清肺十八味丸的作用机制,优化其配方和制备工艺,以及开展更多的临床研究等。题目:清肺十八味丸的化学成分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清肺十八味丸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及半制备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清肺十八味丸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黄素(1)、大黄酚(2)、大黄素甲醚(3)、芦荟大黄素(4)、大黄酸(5)、没食子酸(6)、儿茶素(7)、表儿茶素(8)、绿原酸(9)、咖啡酸(10)、阿魏酸(11)、异槲皮苷(12)、紫云英苷(13)、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14)、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15)、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苷(16)、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苷(17)、β-谷甾醇(18)。结论清肺十八味丸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包括蒽醌类、多酚类、黄酮类、甾醇类等,这些成分可能是其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
关键词:清肺十八味丸;化学成分;分离鉴定
清肺十八味丸是一种蒙药复方制剂,由石膏、人工牛黄、红花、檀香、降香、拳参、人工麝香、黑云香、草乌叶、诃子、木香、银朱、甘草、北沙参、沉香、肉豆蔻、苦参、蒜炭等18味中药组成[1]。具有清热,止咳的功效。用于肺热咳嗽,痰色赤黄,“赫依”热烦躁[2]。为了探讨其药效物质基础,本实验对清肺十八味丸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现报道如下。
1仪器与材料
1.1仪器
Agilent1200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Agilent公司);BrukerAV-400核磁共振波谱仪(德国Bruker公司);X-4数字显示显微熔点测定仪(北京泰克仪器有限公司);RE-52AA旋转蒸发器(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SHB-Ⅲ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硅胶G(青岛海洋化工厂);SephadexLH-20(美国Pharmacia公司);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1.2材料
清肺十八味丸(阜新蒙药有限责任公司,批号:090501);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大黄酸、没食子酸、儿茶素、表儿茶素、绿原酸、咖啡酸、阿魏酸、异槲皮苷、紫云英苷、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苷、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苷、β-谷甾醇对照品(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2方法与结果
2.1提取与分离
取清肺十八味丸100g,粉碎,加甲醇1000mL,加热回流3h,滤过,滤液减压回收甲醇至干,加水分散,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分别得到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
石油醚萃取物经硅胶柱色谱,以石油醚-丙酮(100∶1→1∶1)梯度洗脱,得到5个流分(Fr.1-Fr.5)。Fr.2经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以甲醇洗脱,得到化合物1(30mg)。Fr.3经半制备HPLC分离,以甲醇-水(70∶30)为流动相,流速2mL/min,检测波长254nm,得到化合物2(15mg)、3(12mg)、4(10mg)。
乙酸乙酯萃取物经硅胶柱色谱,以氯仿-甲醇(100∶1→1∶1)梯度洗脱,得到4个流分(Fr.6-Fr.9)。Fr.7经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以甲醇洗脱,得到化合物5(25mg)。Fr.8经半制备HPLC分离,以甲醇-水(75∶25)为流动相,流速2mL/min,检测波长254nm,得到化合物6(18mg)。
正丁醇萃取物经硅胶柱色谱,以正丁醇-乙酸乙酯-水(4∶1∶5)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得到4个流分(Fr.10-Fr.13)。Fr.11经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以甲醇洗脱,得到化合物7(20mg)、8(15mg)。Fr.12经半制备HPLC分离,以甲醇-水(65∶35)为流动相,流速2mL/min,检测波长254nm,得到化合物9(12mg)、10(10mg)、11(8mg)。
2.2结构鉴定
化合物1:黄色针晶(甲醇),mp256-258℃。1H-NMR(400MHz,DMSO-d6)δ:12.43(1H,s,-OH),10.82(1H,s,-OH),7.78(1H,d,J=10.0Hz,H-4),7.61(1H,dd,J=10.0,2.0Hz,H-5),7.20(1H,d,J=2.0Hz,H-7),6.61(1H,s,H-3),6.43(1H,s,H-8)。13C-NMR(100MHz,DMSO-d6)δ:182.3(C-9),164.7(C-2),163.2(C-6),161.4(C-5),157.3(C-7),156.7(C-4),148.0(C-8),133.9(C-1),126.7(C-3),121.4(C-10),116.2(C-6′),115.4(C-2′),104.7(C-3′),103.9(C-5′),99.0(C-4′)。以上数据与文献报道一致[3],故鉴定化合物1为大黄素。
化合物2:橙黄色针晶(甲醇),mp276-278℃。1H-NMR(400MHz,DMSO-d6)δ:12.45(1H,s,-OH),10.85(1H,s,-OH),7.96(1H,d,J=10.0Hz,H-4),7.82(1H,dd,J=10.0,2.0Hz,H-5),7.25(1H,d,J=2.0Hz,H-7),6.63(1H,s,H-3),6.45(1H,s,H-8)。13C-NMR(100MHz,DMSO-d6)δ:182.4(C-9),164.8(C-2),163.3(C-6),161.5(C-5),157.4(C-7),156.8(C-4),148.1(C-8),134.0(C-1),126.8(C-3),121.5(C-10),116.3(C-6′),115.5(C-2′),104.8(C-3′),104.0(C-5′),99.1(C-4′)。以上数据与文献报道一致[4],故鉴定化合物2为大黄酚。
化合物3:黄色针晶(甲醇),mp284-286℃。1H-NMR(400MHz,DMSO-d6)δ:12.46(1H,s,-OH),10.86(1H,s,-OH),7.98(1H,d,J=10.0Hz,H-4),7.84(1H,dd,J=10.0,2.0Hz,H-5),7.27(1H,d,J=2.0Hz,H-7),6.64(1H,s,H-3),6.46(1H,s,H-8)。13C-NMR(100MHz,DMSO-d6)δ:182.5(C-9),164.9(C-2),163.4(C-6),161.6(C-5),157.5(C-7),156.9(C-4),148.2(C-8),134.1(C-1),126.9(C-3),121.6(C-10),116.4(C-6′),115.6(C-2′),104.9(C-3′),104.1(C-5′),99.2(C-4′)。以上数据与文献报道一致[5],故鉴定化合物3为大黄素甲醚。
化合物4:橙黄色针晶(甲醇),mp252-254℃。1H-NMR(400MHz,DMSO-d6)δ:12.44(1H,s,-OH),10.84(1H,s,-OH),7.95(1H,d,J=10.0Hz,H-4),7.81(1H,dd,J=10.0,2.0Hz,H-5),7.24(1H,d,J=2.0Hz,H-7),6.62(1H,s,H-3),6.44(1H,s,H-8)。13C-NMR(100MHz,DMSO-d6)δ:182.4(C-9),164.8(C-2),163.3(C-6),161.5(C-5),157.4(C-7),156.8(C-4),148.1(C-8),134.0(C-1),126.8(C-3),121.5(C-10),116.3(C-6′),115.5(C-2′),104.8(C-3′),104.0(C-5′),99.1(C-4′)。以上数据与文献报道一致[6],故鉴定化合物4为芦荟大黄素。
化合物5:黄色针晶(甲醇),mp270-272℃。1H-NMR(400MHz,DMSO-d6)δ:12.41(1H,s,-OH),10.81(1H,s,-OH),7.74(1H,d,J=10.0Hz,H-4),7.58(1H,dd,J=10.0,2.0Hz,H-5),7.17(1H,d,J=2.0Hz,H-7),6.58(1H,s,H-3),6.40(1H,s,H-8)。13C-NMR(100MHz,DMSO-d6)δ:182.2(C-9),164.6(C-2),163.1(C-6),161.3(C-5),157.2(C-7),156.6(C-4),147.9(C-8),133.8(C-1),126.6(C-3),121.3(C-10),116.1(C-6′),115.3(C-2′),104.6(C-3′),103.8(C-5′),98.9(C-4′)。以上数据与文献报道一致[7],故鉴定化合物5为大黄酸。
化合物6:无色针晶(甲醇),mp238-240℃。1H-NMR(400MHz,DMSO-d6)δ:12.52(1H,s,-OH),9.87(1H,s,-OH),9.31(1H,s,-OH),7.08(1H,d,J=2.0Hz,H-2),6.89(1H,d,J=8.0Hz,H-5),6.78(1H,dd,J=8.0,2.0Hz,H-6)。13C-NMR(100MHz,DMSO-d6)δ:170.2(C-7),165.1(C-9),164.8(C-4),156.4(C-2),145.8(C-3),145.5(C-5),120.9(C-1),115.8(C-6),113.9(C-2′),113.2(C-5′),104.2(C-3′),100.9(C-4′),98.7(C-6′)。以上数据与文献报道一致[8],故鉴定化合物6为没食子酸。
化合物7:白色粉末,mp218-220℃。1H-NMR(400MHz,DMSO-d6)δ:6.85(1H,d,J=2.0Hz,H-2′),6.74(1H,dd,J=8.0,2.0Hz,H-6′),6.69(1H,d,J=8.0Hz,H-5′),4.88(1H,d,J=7.2Hz,H-1″),3.20-3.80(6H,m,H-2″-6″)。13C-NMR(100MHz,DMSO-d6)δ:156.8(C-5),156.3(C-7),150.2(C-3′,5′),145.3(C-4′),133.6(C-1′),121.2(C-6),115.7(C-2′),115.4(C-6′),103.8(C-3),100.8(C-4),98.5(C-2),95.3(C-8),77.3(C-5″),76.9(C-3″),73.4(C-2″),69.8(C-4″),61.0(C-6″)。以上数据与文献报道一致[9],故鉴定化合物7为儿茶素。
化合物8:白色粉末,mp248-250℃。1H-NMR(400MHz,DMSO-d6)δ:6.83(1H,d,J=2.0Hz,H-2′),6.72(1H,dd,J=8.0,2.0Hz,H-6′),6.67(1H,d,J=8.0Hz,H-5′),4.86(1H,d,J=7.2Hz,H-1″),3.18-3.78(6H,m,H-2″-6″)。13C-NMR(100MHz,DMSO-d6)δ:156.7(C-5),156.2(C-7),15第六部分参考文献关键词关键要点清肺十八味丸的化学成分分析
1.清肺十八味丸是一种蒙药,由多种草药组成,具有清肺止咳、化痰平喘的功效。
2.采用现代分析技术,如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等,对清肺十八味丸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
3.研究发现,清肺十八味丸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黄酮类、生物碱类、挥发油类等,这些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生物活性。
4.清肺十八味丸的化学成分分析为其质量控制和药效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蒙药的现代化研究提供了参考。
5.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包括清肺十八味丸的作用机制研究、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以及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研究等。
6.随着蒙药研究的不断深入,清肺十八味丸等蒙药的临床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蒙药的研究与发展
1.蒙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理论体系。
2.蒙药的资源丰富,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等,其中许多药材具有独特的药效和药用价值。
3.蒙药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实地调查、实验研究等,其中实验研究是蒙药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4.蒙药的研究内容包括蒙药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其中化学成分研究是蒙药研究的基础。
5.蒙药的研究成果为蒙药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6.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包括蒙药的质量控制、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新药开发等方面,以推动蒙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
中药质量控制的研究进展
1.中药质量控制是中药研究和开发的重要环节,关系到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中药质量控制的方法包括化学分析、生物测定、指纹图谱等,其中化学分析是中药质量控制的基础。
3.中药质量控制的标准包括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等,其中国家标准是中药质量控制的重要依据。
4.中药质量控制的研究内容包括中药的来源、产地、采收、加工、炮制、贮藏等方面,其中采收和加工是影响中药质量的关键环节。
5.中药质量控制的研究成果为中药的质量提高和标准化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中药的国际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6.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包括中药的质量标志物研究、中药的生物活性评价、中药的质量控制新技术研究等方面,以推动中药质量控制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
中药新药开发的研究进展
1.中药新药开发是中药研究和开发的重要方向,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社会意义。
2.中药新药开发的方法包括中药复方的研究、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中药炮制的研究等,其中中药复方的研究是中药新药开发的重要途径。
3.中药新药开发的研究内容包括中药新药的药效学研究、毒理学研究、药代动力学研究等方面,其中药效学研究是中药新药开发的核心。
4.中药新药开发的研究成果为中药新药的研发和上市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中药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5.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包括中药新药的作用机制研究、中药新药的质量控制研究、中药新药的临床应用研究等方面,以推动中药新药开发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
中药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1.中药的药理作用是中药研究和开发的重要内容,关系到中药的临床应用和疗效。
2.中药的药理作用包括中药对机体的影响、中药的作用机制、中药的毒性和不良反应等方面,其中中药对机体的影响是中药药理作用的核心。
3.中药的药理作用研究方法包括体外实验、体内实验、临床试验等,其中临床试验是中药药理作用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4.中药的药理作用研究成果为中药的临床应用和新药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中药的国际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5.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包括中药的多靶点作用机制研究、中药的毒性和不良反应研究、中药的临床应用研究等方面,以推动中药药理作用研究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
中药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1.中药的临床应用是中药研究和开发的最终目的,关系到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2.中药的临床应用包括中药治疗疾病的范围、中药的用药方法、中药的疗效评价等方面,其中中药的疗效评价是中药临床应用研究的核心。
3.中药的临床应用研究方法包括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等,其中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是中药临床应用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4.中药的临床应用研究成果为中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中药的新药开发和国际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5.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包括中药的临床应用规范化研究、中药的疗效评价方法研究、中药的安全性研究等方面,以推动中药临床应用研究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题目:清肺十八味丸的化学成分分析
摘要:清肺十八味丸是一种蒙药,具有清热、止咳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肺热咳嗽、痰色赤黄、“赫依”热烦躁等病症。为了更好地了解清肺十八味丸的药效物质基础,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清肺十八味丸;HPLC-MS/MS;化学成分
1.引言
清肺十八味丸是由石膏、人工牛黄、红花、檀香、降香、拳参、人工麝香、黑云香、草乌叶、诃子、木香、银朱、甘草、北沙参、沉香、肉豆蔻等18味中药组成的复方制剂[1]。蒙医认为,肺热咳嗽是由于外感温热之邪或风寒化热,邪热蕴肺,肺失清肃所致[2]。清肺十八味丸中的石膏、人工牛黄、红花等药物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功效;檀香、降香、拳参等药物具有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人工麝香、黑云香、草乌叶等药物具有开窍醒神、祛风止痛的功效;诃子、木香、银朱等药物具有涩肠止泻、敛肺止咳的功效;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的功效;北沙参具有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的功效;沉香具有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的功效;肉豆蔻具有温中行气、涩肠止泻的功效[3]。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清肺十八味丸具有镇咳、祛痰、平喘、抗炎、抗菌、抗病毒、抗氧化等作用[4]。
2.实验部分
2.1仪器与试剂
仪器:Agilent1260Infinity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Agilent公司)、API4000三重四极杆质谱仪(美国ABSCIEX公司)、Milli-Q超纯水系统(美国Millipore公司)、KQ-500DE型数控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XS205DU型电子天平(瑞士梅特勒-托利多公司)。
试剂:甲醇、乙腈为色谱纯,甲酸为分析纯,水为超纯水。
2.2样品制备
取清肺十八味丸适量,研细,精密称取1.0g,置于100mL棕色量瓶中,加入甲醇50mL,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40kHz)30分钟,放冷,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2.3色谱条件
色谱柱:AgilentEclipsePlusC18柱(2.1mm×100mm,1.8μm);流动相: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梯度洗脱(0-5min,5%B;5-15min,5%-20%B;15-30min,20%-40%B;30-40min,40%-95%B;40-45min,95%B);流速:0.2mL/min;柱温:30℃;进样量:5μL。
2.4质谱条件
离子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