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湖南省岳阳市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2025学年湖南省岳阳市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2025学年湖南省岳阳市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2025学年湖南省岳阳市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2025学年湖南省岳阳市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湖南省岳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中晚期的五祀卫鼎、散氏盘、师永孟等青铜器,均有土地交换转让的铭文,其中一些还涉及了土地赔偿案件的审理程序。这反映当时()A.土地私有制已确立 B.司法判决依据明晰C.井田制度出现松动 D.宗法分封体系崩溃【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中晚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西周中晚期的青铜器上出现了土地交换转让的铭文,还涉及了土地赔偿案件的审理程序,说明当时存在土地交换和转让的现象,井田制之下土地国有、不准买卖与转让的情况有所松动,C项正确。据材料及所学,此时出现了土地私有现象,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是在春秋时期,排除A项。据材料,司法审理存在一定的程序,但代表依据明细,排除B项;据所学,宗法分封体系的崩溃应是春秋战国时期,且材料与宗法分封制度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2.早期中国纪时,殷商以纪日为主,周代普遍纪月日,西周中期确立王年、月、日记载体例。春秋时期,诸侯撰写国史采用本国王位纪年。上述变化说明()A.旧的政治秩序已不复存在 B.政治寓意在纪年中得到体现C.史书编写风格进一步显现 D.农业发展推动纪时体系调整【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时期(中国)。据材料“西周中期确立王年、月、日记载体例”可知,周代的纪年方式反映了王权的加强,据材料“。春秋时期,诸侯撰写国史采用本国王位纪年”可知,春秋时期的纪年方式反映了诸侯王的实力上升,所以整体来看,政治寓意在纪年中得到体现,B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虽然春秋时期,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但此时期尚未完全瓦解,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纪年方式,没有涉及史书的编写风格,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政治变革对纪年体系的调整,而非农业发展对纪年体系的调整,排除D项。故选B项。3.读“《睡虎地秦墓竹简》中具体事项行文时限表(部分)”,该表反映秦朝()原文行文事由上报截止时间出处都官输大内,内受买(卖)之,尽七月而蹙(毕)处理国有金属器物七月《金布律》雨为氵封〈澍〉,及诱(秀)粟……尽八月□□之庄稼生长情况八月《田律》稻后禾孰(熟)……到十月牒书数农作物产量收成十月《仓律》A.实行严刑峻法维系统治 B.用法律保障行政管理效率C.逐步完善地方治理体系 D.推行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依据图信息可知,秦朝在行政管理中,对各项事务都有严格的时间规定。这种严格的时间规定,体现了秦朝用法律来保障行政管理的效率,确保各项事务能够按时、有序地进行处理,B项正确;表格中并未直接体现出严刑峻法的相关内容,排除A项;表格主要强调的是具体事务的时间规定,而非地方治理体系的完善过程,排除C项;表格中没有关于重农抑商政策的直接表述,排除D项。故选B项。4.西汉初年,政府崇尚“无为而治”,默许民间自行铸造钱币。文景时期,部分诸侯王靠铸钱聚敛起的财富成为其发动叛乱的倚仗,一些宠臣也借助国家矿山铸钱敛财,富逾王侯。这可用于说明()A.货币铸造业技术门槛偏低 B.休养生息有助于改善民生C.货币发行权关系国家安危 D.财政危机推动了币制改革【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西汉初年,民间自行铸造钱币和部分诸侯王、宠臣靠铸钱聚敛起的财富,严重扰乱经济秩序和威胁中央集权,表明货币发行权关系国家安危,C项正确;材料强调货币发行权关系国家安危,未涉及货币铸造业技术门槛情况,排除A项;休养生息的确有助于改善民生,但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B项;材料强调货币发行权关系国家安危,未体现西汉政府出现财政危机,排除D项。故选C项。5.魏晋时期,北方门第有郡姓、国姓之分,郡姓为汉族。下图是魏晋时中原大族郡姓分布图,对此理解准确是()魏晋时中原大族郡姓分布图A.郡姓世族支撑着北方政权 B.华夏内涵扩大有社会基础C.郡姓世族与南方政权绝裂 D.郡姓世族与国姓矛盾尖锐【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根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期,中原大族郡姓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在地方举足轻重,成为北方政权的支柱,A项正确;华夏文明的的核心内涵包括其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和平性,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仅从材料中的中原大族郡姓分布来看,无法得出郡姓世族与南方政权决裂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信息未涉及郡姓世族与国姓之间的矛盾,排除D项。故选A项。6.《唐律疏议》规定,在女方知道男方真实情况后,如接受聘礼答应婚约,悔婚须受杖刑六十,婚约仍有效,“若更许他人者,杖一百;已成者,徒一年半”。这一规定()A.体现刑中显德理念 B.旨在强化基层教化C.反映出礼入刑思想 D.回应男女平等诉求【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这一规定涉及男女婚姻关系,在悔婚的情况下许接受刑罚,其目的在于维护封建伦理关系,反映出礼入刑思想,C项正确;材料规定反映了出礼入刑思想,未体现刑中显德理念,排除A项;这一规定涉及男女婚姻关系,不符合基层教化,排除B项;封建社会中男女地位并不平等,排除D项。故选C项。7.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玄奘“誓游西方以问所惑”,历时17年,游历天竺130国。后晋《旧唐书·玄奘传》里,玄奘“往游西域,辩博出群,所在必为讲释论难,蕃人远近咸尊伏之”。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玄奘被塑造为一心求法,历经磨难,最终修成正果的高僧。这反映了()A.文学作品与史传记载差异巨大 B.唐代典籍中玄奘形象更真实C.文学作品完全颠覆了历史真相 D.玄奘形象是层累建构的结果【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玄奘“誓游西方以问所惑”,历时17年,游历天竺130国”“后晋《旧唐书·玄奘传》玄奘所在必为讲释论难,蕃人远近咸尊伏之”“明代小说玄奘被塑造为一心求法,历经磨难,最终修成正果的高僧”可知,随着历史的发展,玄奘的事迹越发的具体鲜明,玄奘的形象在历史的演进中被不断地塑造,D项正确;材料主旨强调的是玄奘的形象在历史的发展中被不断的塑造,文学作品与史传记载的差异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材料主旨强调的是玄奘的形象在历史的发展中被不断的塑造,无法得出唐代记载的玄奘的形象更真实,排除B项;材料信息没有提及文学作品对历史的颠覆,无法得出文学作品颠覆了历史真相,排除C项。故选D项。8.有学者指出,澶渊之盟后,东亚体系呈现两极平等的面貌(见图)。据图可推知()A.宋的朝贡国大多是军事征服的结果B.西夏是游离于双元朝贡之外的割据政权C.辽的朝贡国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地区D.高丽朝贡关系受到东亚政治格局的影响【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高丽是宋朝有实无名的朝贡国,是辽朝有名无实的朝贡国,体现了宋辽对高丽的不同影响,其朝贡关系受到东亚政治格局的影响,D项正确;宋的朝贡国大多不是军事征服的结果,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西夏属于少数民族政权,并不是割据政权,排除B项;辽朝朝贡包括女真、回鹘、铁骊、高丽等,“辽的朝贡国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地区”不符合材料,排除C项。故选D项。9.北宋画家范宽长期居于终南山、太华山,观察物象的变化“对景造意”,被后人评价为“与山传神”。他的《溪山行旅图》(如图)主体部分为巍峨高耸的山体,高山仰止,壮气夺人;山顶丛林茂盛,山谷深处一瀑如线,飞流百丈;山峰下巨岩突兀,林木挺直。该画作彰显出()A.逃避现实的“清谈” B.国破家亡的历史悲凉C.士大夫的家国情怀 D.自我内省的精神追求【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中国)。根据材料“北宋画家范宽长期居于终南山、太华山,观察物象的变化‘对景造意’,被后人评价为‘与山传神’”,说明该画作彰显出自我内省的精神追求,D项正确;范宽画作构图严谨而完整,崇山雄厚,巨石突兀,树林繁茂,画面丰满宽远,气势逼人,充分表现出了秦陇间的自然景象,并没有体现逃避现实,排除A项;结合材料时空信息和作者的生平可知,作者并没有经历过国破家亡,排除B项;范宽是宋代著名的“北派”山水画大师并不是士大夫,排除C项。故选D项。10.蒙古例是清廷为外藩蒙古制定的特别法。随着内地民众大量进入蒙地,“封禁”政策下蒙古人、汉人相对隔离的生活状态逐渐被打破。清廷在嘉庆朝重印了《蒙古律例》,强调因俗而治,后期日渐与《大清律例》走向交融。此举()A.显示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B.解决了边疆司法审判的急需C.旨在推动边疆与内地的一体化 D.奠定了近代中国法治的基础【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材料中,清政府能够根据外藩蒙古的地方变化,调整蒙古例并日渐与《大清律例》走向交融,其做法显示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中《蒙古律例》仅是有助于解决边疆司法审判的急需,“解决了”夸大其程度,排除B项;由材料“强调因俗而治”,可见材料中的做法并非要推动边疆与内地的发展一体化,排除C项;《蒙古律例》《大清律例》都是中国古代法律,与近代中国的法治有着本质的区别,排除D项。故选A项。11.清代蒲松龄的《农桑经》指出:“山地得力在堰(水平梯田的田埂),缺处宜早修,水口宜急塞,或加填叠,一则不致冲决,二则雨水落淤,名为‘天下粪’。”蒲氏关于“堰”的描述,体现了()A.山地垦殖理论的创新 B.山地农业灌溉问题有效解决C.农业精耕细作的特征 D.政府对山地垦殖的高度重视【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代(中国)。据题干可知,堰是水平梯田的田埂,其功能是用于管理田地的灌溉,这属于农业精耕细作的的特征,C项正确;材料阐述的是堰的功能,而非山地垦殖的理论,排除A项;材料阐述的是如何去发挥堰的功能,没有体现有效解决,排除B项;材料阐述的是堰的功能,未涉及政府的态度,排除D项。故选C项。12.19世纪70年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经费主要由朝廷向各省摊派,称为“协饷”。自行征收和管理厘金的东南省份是摊派重点,拖欠协饷的省份事后被朝廷勒令偿还左宗棠为筹饷银而举借的国内外贷款。这说明()A.财政支持决定了西征成败 B.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同时并存C.清政府财政收入大幅减少 D.东南省份与中央的矛盾被激化【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自行征收和管理厘金的东南省份是摊派重点,拖欠协饷的省份事后被朝廷勒令偿还左宗棠的国内外贷款”可知地方省份可以自行征收和管理厘金体现了中央财政权下移的趋势,同时中央政府勒令拖欠协饷的省份事后偿还左宗棠的国内外贷款体现了中央集权的权威,B项正确;西征的成败取决于战争性质、战争策略、武器装备、领导者才能和人民群众的支持等多项因素,排除A项;清政府通过摊派的方式解决军饷是因为财政支出过于庞大,而不是财政收入大幅度减少,排除C项;东南互保时期(1900年)东南省份与中央矛盾激化,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3.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B.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C.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 D.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答案】D【解析】由时间“1898”及内容可知本题考查的是戊戌变法,由材料“滑稽剧”可知部分西方人对慈禧太后干预变法持讽刺态度,侧面反映了部分洋人对变法的赞同,D选项符合题意。维新派主张的君主立宪缺乏广泛群众基础,A选项排除。清政府进行排外活动的力度是加强还是削弱,材料无法体现,B选项排除。一份报纸的一篇报道不足以揣测列强有干预中国内政的意图,C选项排除。14.1905年,京师大学堂鉴于英德美日诸国均“以体育为法,而养成国民气节”,特举办第一次运动会,希望造就“临事不辞职、事君不惜死”之人才。该运动会反映了()A.师夷长技的自强精神 B.近代学制的完善C.新旧并存的救亡思想 D.革命道路的探索【答案】C【解析】材料“京师大学堂鉴于英德美日诸国均‘以体育为法,而养成国民气节’”反映了该运动会受到西方国家影响,希望通过体育养成国民气节,与救亡图存相结合;材料“希望造就‘临事不辞职、事君不惜死’之人才”体现了通过运动会培养忠君爱国的人才;由此可见,该运动会反映了新旧并存的救亡思想,C项正确;“师夷长技以自强”是洋务运动时期的口号,此时洋务运动已经破产,排除A项;材料无法看出近代学制的完善,排除B项;材料信息与革命道路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5.辛亥革命时期,浙江掀起了兴办女学的高潮,省内女子学堂不断涌现,覆盖范围逐渐扩大,从沿海城市杭州、宁波、温州扩展到绍兴、嘉兴、丽水等地区。除较为偏远的山区地带(金华、衢州),其他各地均已出现国人自办的女子学堂,且数量众多。这一现象()A.有助于当时社会风气的转变 B.改变了传统社会对女性的歧视C.开启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先河 D.使浙江女子教育走在中国前列【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辛亥革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浙江地区女子学堂的不断涌现且数量众多,有助于推动男女平等就学,有利于女性文化素养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进步,从而推动社会风气的转变,A项正确;女学的涌现,女性文化素养的提高,并不能说明“改变了传统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排除B项;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先河,排除C项;材料强调辛亥革命后中国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无法说明“浙江女子教育走在中国前列”,排除D项。故选A项。16.下图为1912年7月14日刊登在《申报》文艺副刊《自由谈》上的一幅漫画,其配文为“今之所谓政党者”。这()A.反映了民国初年当权者沉迷党争 B.揭示了北洋军阀割据下的政党乱象C.说明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D.表明大众传媒主导着当时社会舆论【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漫画通过夸张的手法,讽刺了当时所谓“政党”实际上沉迷于党派斗争,而非真正致力于国家建设或民主政治的推进。这反映出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混乱与无序,A项正确;北洋军阀割据下的政党乱象是在1916年袁世凯死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漫画实际上揭示的是民主共和理念在实践中被扭曲,不是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排除C项;虽然《申报》等媒体在当时有重要影响力,但“主导”一词过于绝对,且与漫画主题关联不大,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题22分,18题18分,19题1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前期,郑和下西洋的船队阵容极为庞大,“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航迹遍及亚、非30余国。明英宗后,官方再无远洋活动。明后期的海军以沙船、哨船等小型船只为主。明末,荷兰东印度公司企图以武力迫使明朝政府放弃海禁政策和承诺自由贸易,派遣战船入侵中国沿海。1633年,明军约150艘战船在福建金门岛料罗湾口,与荷兰及附属舰队约60艘战舰激战,获得胜利。——据《中国军事通史》等材料二中法战争后,清政府确定了优先建设北洋海军的方针。到1888年,清廷共买进大小舰船数十艘,另有少量自建舰船。1888年12月,北洋海军正式成军,此后海军建设趋缓。清政府仍未能跳出以守为战的传统海防思维,重点防守大陆沿岸。甲午战争后,清朝海军在舰船数量、装备质量和军队素质等方面,被日本全面超越。——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材料三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提出,要“有计划地逐步地建设支强大的海军”,这支海军能“保卫沿海沿江”。1979年,邓小平提出要建立“顶用”“精”“真正现代化”的海军。21世纪以来,我国已先后派出多批海军舰艇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一批新型驱逐舰、护卫舰、登陆舰等陆续入列,2019年,我国自主设计、自主配套、自主建造的第一艘航母山东舰入列。中国海军已经建成海陆空潜、岸基海基相结合、多兵种合成的海上综合作战体系。——摘编自彭克慧《新中国海洋战略发展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的海上实力。(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海军实力从晚清到现代的变化。(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中国海军实力的主要因素。【答案】(1)明朝前期:①海军阵容庞大,实力雄厚;②拥有较强的远洋航行能力;明朝后期:③海军实力出现衰退;④总体实力仍在世界上名列前茅。(2)①舰船数量大幅增加;②舰船类型不断丰富;③海军由建设趋缓到发展速度快;④由大陆防守转向远,洋护航;⑤由国外引进为主转为自主设计为主;⑥由单一海军作战到构建海上综合作战体系。(3)国家对海军力量发展重视;②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③科技发展与创新的内在驱动。【解析】(1)明朝前期:根据“郑和下西洋的船队阵容极为庞大”得出海军阵容庞大,实力雄厚;根据“航迹遍及亚、非30余国”得出拥有较强的远洋航行能力;明朝后期:根据“明后期的海军以沙船、哨船等小型船只为主”得出海军实力出现衰退;根据“1633年,明军约150艘战船在福建金门岛料罗湾口,与荷兰及附属舰队约60艘战舰激战,获得胜利。”得出总体实力仍在世界上名列前茅。(2)根据“到1888年,清廷共买进大小舰船数十艘,另有少量自建舰船。”并结合所学可得出舰船数量大幅增加;②舰船类型不断丰富;根据所学可得出海军由建设趋缓到发展速度快;根据“21世纪以来,我国已先后派出多批海军舰艇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得出由大陆防守转向远,洋护航;根据“2019年,我国自主设计、自主配套、自主建造的第一艘航母山东舰入列”得出由国外引进为主转为自主设计为主;根据“中国海军已经建成海陆空潜、岸基海基相结合、多兵种合成的海上综合作战体系。”得出由单一海军作战到构建海上综合作战体系。(3)综合材料和所学可得出国家对海军力量发展的重视、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科技发展与创新的内在驱动。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摘自马全宝、李宇嘉《北京中轴线的历史变迁与空间特征》材料二部分晚清士人日记细致、生动地记录了北京中轴线上的社会发展情况。重要典礼活动时为太子少保的邓华熙在日记中记述了同治八年(1869)在天安门外侯拣选云南广南府官员的经历。商业与娱乐文人粟奉之记录了光绪十五年(1889)自己与友人逛永定门外南顶庙会,看赛马表演的场面:“都俗自初五日至十五日为会,于永定门外六里之兰汀,香车骏马,络绎衢路。”国家祭祀活动时任工部要职的孙宝暄记录了光绪十九年(1893)冬至圜丘祭天的场面:“仰视坛凡三成:最上则皇天上帝,旁祀列圣配位。皆布幄,灯烛青荧,遂登而遍观其祭品,乃下。”新式交通郑孝胥记载,庚子后,正阳门外建了东西两个火车站“京津路原在永定门设栈,自联军入始移近前门外。”1907年唐烜记述:“薄暮出城,拟访敬轩、佩卿一谈,至正阳门外桥边,车马拥挤……至大栅栏口又改淀东口,进粮食店街,颇畅行,比至南口,则洋车布满,几无插足地。”——摘编自顾军、王峰帅《从清人日记追寻北京中轴线的历史记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至清北京中轴线的演变趋势并分析其影响因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晚清士人日记中的北京中轴线,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答案】(1)演变趋势:中轴线不断向南、向北延伸;重要建筑逐渐增加。

影响因素:政治因素(如皇权的加强、国家的统一等);经济因素(如城市的发展、商业的繁荣等);文化因素(如传统建筑理念、礼制的影响等)。(2)示例:《晚清北京中轴线:社会变迁的缩影》

阐述:晚清时期,北京中轴线见证了社会的诸多变迁。在重要典礼活动方面,如邓华熙日记中记述的同治八年在天安门外候拣选官员的经历,反映了当时的选官制度和官场秩序。商业与娱乐活动也在中轴线上展现出繁荣的景象,菜奉之记录的光绪十五年永定门外南顶庙会的赛马表演,体现了民间娱乐活动的丰富多彩。国家祭祀活动如孙宝记录的光绪十九年冬至圜丘祭天的场面,展示了传统祭祀仪式的庄重和对天地神灵的敬畏。此外,新式交通的出现也改变了中轴线的面貌,郑孝胥和唐烜的日记中提到的正阳门外火车站的建立和车马拥挤的情景,反映了近代交通的发展对城市生活的影响。总之,晚清士人日记中的北京中轴线是当时社会变迁的一个缩影,它见证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为我们了解晚清社会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解析】【小问1】本题是对比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元朝至清朝时期(中国)。第一小问趋势:由材料“元大都中轴线模式图、明初北京中轴线模式图、明末至清北京中轴线模式图”可得出中轴线不断向南、向北延伸;重要建筑逐渐增加。第二小问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说明,例如:政治因素(如皇权的加强、国家的统一等);经济因素(如城市的发展、商业的繁荣等);文化因素(如传统建筑理念、礼制的影响等)。【小问2】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晚清时期(中国)。设问是围绕晚清士人日记中的北京中轴线,写一则历史短文。首先,根据材料“部分晚清士人日记细致、生动地记录了北京中轴线上的社会发展情况。”及所学可得出示例:《晚清北京中轴线:社会变迁的缩影》。其次,由材料“重要典礼活动”及所学可知,在重要典礼活动方面,如邓华熙日记中记述的同治八年在天安门外候拣选官员的经历,反映了当时的选官制度和官场秩序。由材料“商业与娱乐”及所学可知,商业与娱乐活动也在中轴线上展现出繁荣的景象,菜奉之记录的光绪十五年永定门外南顶庙会的赛马表演,体现了民间娱乐活动的丰富多彩。由材料“国家祭祀活动”及所学可知,国家祭祀活动如孙宝记录的光绪十九年冬至圜丘祭天的场面,展示了传统祭祀仪式的庄重和对天地神灵的敬畏。由材料“新式交通”及所学可知,新式交通的出现也改变了中轴线的面貌,郑孝胥和唐烜的日记中提到的正阳门外火车站的建立和车马拥挤的情景,反映了近代交通的发展对城市生活的影响。最后,总结升华,明确主旨,晚清士人日记中的北京中轴线是当时社会变迁的一个缩影,它见证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为我们了解晚清社会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表为1867~1894年中外贸易统计表(单位:千海关两)类别年份进口总值进口商品比重(%)出口总值出口商品比重(%)鸦片棉布、棉纱铁、锡、火柴、煤、糖、煤油茶叶生丝棉花、牛皮羊毛等18678128.8631.335804156.0431.4412.5218701232.3028.586672052.6933.6713.6418758426.8231.347133248.2231.2520.5318804929.4333.087080445.5326.6627.811885~188910272227.4834.7037.828348436.9823.5739.451890~189414193221.1034.9843.9210708327.2924.0948.62——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对比表中进出口商品的相关数据,提取一项数据并说明其反映的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对该历史现象进行阐述。(要求:提取信息准确,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答案】示例:数据:1867——1894年,中国主要商品出口总值总体呈不断增加趋势。历史现象: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阐释:19世纪60年代后,通商口岸增多,外国侵略者直接控制中国海关,外商大量收购我国农产品,其中以丝、茶为主。他们操纵着丝、茶市场,使中国丝、茶服从于国际市场的需要,这使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一方面,加速了农业生产的商品化,瓦解着中国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是造成中国贫困和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本题相对开放,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如从材料“1867~1894年中外贸易统计表”可知,1867——1894年,中国主要商品出口总值总体呈不断增加趋势,因此可以提炼出历史现象为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关于阐释可从近代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原因、表现、对中国带来的影响等角度进行进行分析,最后进行归纳总结。若其它角度言之成理也可。湖南省岳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中晚期的五祀卫鼎、散氏盘、师永孟等青铜器,均有土地交换转让的铭文,其中一些还涉及了土地赔偿案件的审理程序。这反映当时()A.土地私有制已确立 B.司法判决依据明晰C.井田制度出现松动 D.宗法分封体系崩溃【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中晚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西周中晚期的青铜器上出现了土地交换转让的铭文,还涉及了土地赔偿案件的审理程序,说明当时存在土地交换和转让的现象,井田制之下土地国有、不准买卖与转让的情况有所松动,C项正确。据材料及所学,此时出现了土地私有现象,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是在春秋时期,排除A项。据材料,司法审理存在一定的程序,但代表依据明细,排除B项;据所学,宗法分封体系的崩溃应是春秋战国时期,且材料与宗法分封制度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2.早期中国纪时,殷商以纪日为主,周代普遍纪月日,西周中期确立王年、月、日记载体例。春秋时期,诸侯撰写国史采用本国王位纪年。上述变化说明()A.旧的政治秩序已不复存在 B.政治寓意在纪年中得到体现C.史书编写风格进一步显现 D.农业发展推动纪时体系调整【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时期(中国)。据材料“西周中期确立王年、月、日记载体例”可知,周代的纪年方式反映了王权的加强,据材料“。春秋时期,诸侯撰写国史采用本国王位纪年”可知,春秋时期的纪年方式反映了诸侯王的实力上升,所以整体来看,政治寓意在纪年中得到体现,B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虽然春秋时期,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但此时期尚未完全瓦解,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纪年方式,没有涉及史书的编写风格,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政治变革对纪年体系的调整,而非农业发展对纪年体系的调整,排除D项。故选B项。3.读“《睡虎地秦墓竹简》中具体事项行文时限表(部分)”,该表反映秦朝()原文行文事由上报截止时间出处都官输大内,内受买(卖)之,尽七月而蹙(毕)处理国有金属器物七月《金布律》雨为氵封〈澍〉,及诱(秀)粟……尽八月□□之庄稼生长情况八月《田律》稻后禾孰(熟)……到十月牒书数农作物产量收成十月《仓律》A.实行严刑峻法维系统治 B.用法律保障行政管理效率C.逐步完善地方治理体系 D.推行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依据图信息可知,秦朝在行政管理中,对各项事务都有严格的时间规定。这种严格的时间规定,体现了秦朝用法律来保障行政管理的效率,确保各项事务能够按时、有序地进行处理,B项正确;表格中并未直接体现出严刑峻法的相关内容,排除A项;表格主要强调的是具体事务的时间规定,而非地方治理体系的完善过程,排除C项;表格中没有关于重农抑商政策的直接表述,排除D项。故选B项。4.西汉初年,政府崇尚“无为而治”,默许民间自行铸造钱币。文景时期,部分诸侯王靠铸钱聚敛起的财富成为其发动叛乱的倚仗,一些宠臣也借助国家矿山铸钱敛财,富逾王侯。这可用于说明()A.货币铸造业技术门槛偏低 B.休养生息有助于改善民生C.货币发行权关系国家安危 D.财政危机推动了币制改革【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西汉初年,民间自行铸造钱币和部分诸侯王、宠臣靠铸钱聚敛起的财富,严重扰乱经济秩序和威胁中央集权,表明货币发行权关系国家安危,C项正确;材料强调货币发行权关系国家安危,未涉及货币铸造业技术门槛情况,排除A项;休养生息的确有助于改善民生,但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B项;材料强调货币发行权关系国家安危,未体现西汉政府出现财政危机,排除D项。故选C项。5.魏晋时期,北方门第有郡姓、国姓之分,郡姓为汉族。下图是魏晋时中原大族郡姓分布图,对此理解准确是()魏晋时中原大族郡姓分布图A.郡姓世族支撑着北方政权 B.华夏内涵扩大有社会基础C.郡姓世族与南方政权绝裂 D.郡姓世族与国姓矛盾尖锐【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根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期,中原大族郡姓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在地方举足轻重,成为北方政权的支柱,A项正确;华夏文明的的核心内涵包括其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和平性,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仅从材料中的中原大族郡姓分布来看,无法得出郡姓世族与南方政权决裂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信息未涉及郡姓世族与国姓之间的矛盾,排除D项。故选A项。6.《唐律疏议》规定,在女方知道男方真实情况后,如接受聘礼答应婚约,悔婚须受杖刑六十,婚约仍有效,“若更许他人者,杖一百;已成者,徒一年半”。这一规定()A.体现刑中显德理念 B.旨在强化基层教化C.反映出礼入刑思想 D.回应男女平等诉求【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这一规定涉及男女婚姻关系,在悔婚的情况下许接受刑罚,其目的在于维护封建伦理关系,反映出礼入刑思想,C项正确;材料规定反映了出礼入刑思想,未体现刑中显德理念,排除A项;这一规定涉及男女婚姻关系,不符合基层教化,排除B项;封建社会中男女地位并不平等,排除D项。故选C项。7.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玄奘“誓游西方以问所惑”,历时17年,游历天竺130国。后晋《旧唐书·玄奘传》里,玄奘“往游西域,辩博出群,所在必为讲释论难,蕃人远近咸尊伏之”。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玄奘被塑造为一心求法,历经磨难,最终修成正果的高僧。这反映了()A.文学作品与史传记载差异巨大 B.唐代典籍中玄奘形象更真实C.文学作品完全颠覆了历史真相 D.玄奘形象是层累建构的结果【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玄奘“誓游西方以问所惑”,历时17年,游历天竺130国”“后晋《旧唐书·玄奘传》玄奘所在必为讲释论难,蕃人远近咸尊伏之”“明代小说玄奘被塑造为一心求法,历经磨难,最终修成正果的高僧”可知,随着历史的发展,玄奘的事迹越发的具体鲜明,玄奘的形象在历史的演进中被不断地塑造,D项正确;材料主旨强调的是玄奘的形象在历史的发展中被不断的塑造,文学作品与史传记载的差异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材料主旨强调的是玄奘的形象在历史的发展中被不断的塑造,无法得出唐代记载的玄奘的形象更真实,排除B项;材料信息没有提及文学作品对历史的颠覆,无法得出文学作品颠覆了历史真相,排除C项。故选D项。8.有学者指出,澶渊之盟后,东亚体系呈现两极平等的面貌(见图)。据图可推知()A.宋的朝贡国大多是军事征服的结果B.西夏是游离于双元朝贡之外的割据政权C.辽的朝贡国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地区D.高丽朝贡关系受到东亚政治格局的影响【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高丽是宋朝有实无名的朝贡国,是辽朝有名无实的朝贡国,体现了宋辽对高丽的不同影响,其朝贡关系受到东亚政治格局的影响,D项正确;宋的朝贡国大多不是军事征服的结果,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西夏属于少数民族政权,并不是割据政权,排除B项;辽朝朝贡包括女真、回鹘、铁骊、高丽等,“辽的朝贡国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地区”不符合材料,排除C项。故选D项。9.北宋画家范宽长期居于终南山、太华山,观察物象的变化“对景造意”,被后人评价为“与山传神”。他的《溪山行旅图》(如图)主体部分为巍峨高耸的山体,高山仰止,壮气夺人;山顶丛林茂盛,山谷深处一瀑如线,飞流百丈;山峰下巨岩突兀,林木挺直。该画作彰显出()A.逃避现实的“清谈” B.国破家亡的历史悲凉C.士大夫的家国情怀 D.自我内省的精神追求【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中国)。根据材料“北宋画家范宽长期居于终南山、太华山,观察物象的变化‘对景造意’,被后人评价为‘与山传神’”,说明该画作彰显出自我内省的精神追求,D项正确;范宽画作构图严谨而完整,崇山雄厚,巨石突兀,树林繁茂,画面丰满宽远,气势逼人,充分表现出了秦陇间的自然景象,并没有体现逃避现实,排除A项;结合材料时空信息和作者的生平可知,作者并没有经历过国破家亡,排除B项;范宽是宋代著名的“北派”山水画大师并不是士大夫,排除C项。故选D项。10.蒙古例是清廷为外藩蒙古制定的特别法。随着内地民众大量进入蒙地,“封禁”政策下蒙古人、汉人相对隔离的生活状态逐渐被打破。清廷在嘉庆朝重印了《蒙古律例》,强调因俗而治,后期日渐与《大清律例》走向交融。此举()A.显示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B.解决了边疆司法审判的急需C.旨在推动边疆与内地的一体化 D.奠定了近代中国法治的基础【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材料中,清政府能够根据外藩蒙古的地方变化,调整蒙古例并日渐与《大清律例》走向交融,其做法显示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中《蒙古律例》仅是有助于解决边疆司法审判的急需,“解决了”夸大其程度,排除B项;由材料“强调因俗而治”,可见材料中的做法并非要推动边疆与内地的发展一体化,排除C项;《蒙古律例》《大清律例》都是中国古代法律,与近代中国的法治有着本质的区别,排除D项。故选A项。11.清代蒲松龄的《农桑经》指出:“山地得力在堰(水平梯田的田埂),缺处宜早修,水口宜急塞,或加填叠,一则不致冲决,二则雨水落淤,名为‘天下粪’。”蒲氏关于“堰”的描述,体现了()A.山地垦殖理论的创新 B.山地农业灌溉问题有效解决C.农业精耕细作的特征 D.政府对山地垦殖的高度重视【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代(中国)。据题干可知,堰是水平梯田的田埂,其功能是用于管理田地的灌溉,这属于农业精耕细作的的特征,C项正确;材料阐述的是堰的功能,而非山地垦殖的理论,排除A项;材料阐述的是如何去发挥堰的功能,没有体现有效解决,排除B项;材料阐述的是堰的功能,未涉及政府的态度,排除D项。故选C项。12.19世纪70年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经费主要由朝廷向各省摊派,称为“协饷”。自行征收和管理厘金的东南省份是摊派重点,拖欠协饷的省份事后被朝廷勒令偿还左宗棠为筹饷银而举借的国内外贷款。这说明()A.财政支持决定了西征成败 B.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同时并存C.清政府财政收入大幅减少 D.东南省份与中央的矛盾被激化【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自行征收和管理厘金的东南省份是摊派重点,拖欠协饷的省份事后被朝廷勒令偿还左宗棠的国内外贷款”可知地方省份可以自行征收和管理厘金体现了中央财政权下移的趋势,同时中央政府勒令拖欠协饷的省份事后偿还左宗棠的国内外贷款体现了中央集权的权威,B项正确;西征的成败取决于战争性质、战争策略、武器装备、领导者才能和人民群众的支持等多项因素,排除A项;清政府通过摊派的方式解决军饷是因为财政支出过于庞大,而不是财政收入大幅度减少,排除C项;东南互保时期(1900年)东南省份与中央矛盾激化,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3.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B.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C.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 D.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答案】D【解析】由时间“1898”及内容可知本题考查的是戊戌变法,由材料“滑稽剧”可知部分西方人对慈禧太后干预变法持讽刺态度,侧面反映了部分洋人对变法的赞同,D选项符合题意。维新派主张的君主立宪缺乏广泛群众基础,A选项排除。清政府进行排外活动的力度是加强还是削弱,材料无法体现,B选项排除。一份报纸的一篇报道不足以揣测列强有干预中国内政的意图,C选项排除。14.1905年,京师大学堂鉴于英德美日诸国均“以体育为法,而养成国民气节”,特举办第一次运动会,希望造就“临事不辞职、事君不惜死”之人才。该运动会反映了()A.师夷长技的自强精神 B.近代学制的完善C.新旧并存的救亡思想 D.革命道路的探索【答案】C【解析】材料“京师大学堂鉴于英德美日诸国均‘以体育为法,而养成国民气节’”反映了该运动会受到西方国家影响,希望通过体育养成国民气节,与救亡图存相结合;材料“希望造就‘临事不辞职、事君不惜死’之人才”体现了通过运动会培养忠君爱国的人才;由此可见,该运动会反映了新旧并存的救亡思想,C项正确;“师夷长技以自强”是洋务运动时期的口号,此时洋务运动已经破产,排除A项;材料无法看出近代学制的完善,排除B项;材料信息与革命道路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5.辛亥革命时期,浙江掀起了兴办女学的高潮,省内女子学堂不断涌现,覆盖范围逐渐扩大,从沿海城市杭州、宁波、温州扩展到绍兴、嘉兴、丽水等地区。除较为偏远的山区地带(金华、衢州),其他各地均已出现国人自办的女子学堂,且数量众多。这一现象()A.有助于当时社会风气的转变 B.改变了传统社会对女性的歧视C.开启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先河 D.使浙江女子教育走在中国前列【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辛亥革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浙江地区女子学堂的不断涌现且数量众多,有助于推动男女平等就学,有利于女性文化素养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进步,从而推动社会风气的转变,A项正确;女学的涌现,女性文化素养的提高,并不能说明“改变了传统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排除B项;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先河,排除C项;材料强调辛亥革命后中国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无法说明“浙江女子教育走在中国前列”,排除D项。故选A项。16.下图为1912年7月14日刊登在《申报》文艺副刊《自由谈》上的一幅漫画,其配文为“今之所谓政党者”。这()A.反映了民国初年当权者沉迷党争 B.揭示了北洋军阀割据下的政党乱象C.说明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D.表明大众传媒主导着当时社会舆论【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漫画通过夸张的手法,讽刺了当时所谓“政党”实际上沉迷于党派斗争,而非真正致力于国家建设或民主政治的推进。这反映出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混乱与无序,A项正确;北洋军阀割据下的政党乱象是在1916年袁世凯死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漫画实际上揭示的是民主共和理念在实践中被扭曲,不是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排除C项;虽然《申报》等媒体在当时有重要影响力,但“主导”一词过于绝对,且与漫画主题关联不大,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题22分,18题18分,19题1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前期,郑和下西洋的船队阵容极为庞大,“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航迹遍及亚、非30余国。明英宗后,官方再无远洋活动。明后期的海军以沙船、哨船等小型船只为主。明末,荷兰东印度公司企图以武力迫使明朝政府放弃海禁政策和承诺自由贸易,派遣战船入侵中国沿海。1633年,明军约150艘战船在福建金门岛料罗湾口,与荷兰及附属舰队约60艘战舰激战,获得胜利。——据《中国军事通史》等材料二中法战争后,清政府确定了优先建设北洋海军的方针。到1888年,清廷共买进大小舰船数十艘,另有少量自建舰船。1888年12月,北洋海军正式成军,此后海军建设趋缓。清政府仍未能跳出以守为战的传统海防思维,重点防守大陆沿岸。甲午战争后,清朝海军在舰船数量、装备质量和军队素质等方面,被日本全面超越。——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材料三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提出,要“有计划地逐步地建设支强大的海军”,这支海军能“保卫沿海沿江”。1979年,邓小平提出要建立“顶用”“精”“真正现代化”的海军。21世纪以来,我国已先后派出多批海军舰艇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一批新型驱逐舰、护卫舰、登陆舰等陆续入列,2019年,我国自主设计、自主配套、自主建造的第一艘航母山东舰入列。中国海军已经建成海陆空潜、岸基海基相结合、多兵种合成的海上综合作战体系。——摘编自彭克慧《新中国海洋战略发展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的海上实力。(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海军实力从晚清到现代的变化。(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中国海军实力的主要因素。【答案】(1)明朝前期:①海军阵容庞大,实力雄厚;②拥有较强的远洋航行能力;明朝后期:③海军实力出现衰退;④总体实力仍在世界上名列前茅。(2)①舰船数量大幅增加;②舰船类型不断丰富;③海军由建设趋缓到发展速度快;④由大陆防守转向远,洋护航;⑤由国外引进为主转为自主设计为主;⑥由单一海军作战到构建海上综合作战体系。(3)国家对海军力量发展重视;②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③科技发展与创新的内在驱动。【解析】(1)明朝前期:根据“郑和下西洋的船队阵容极为庞大”得出海军阵容庞大,实力雄厚;根据“航迹遍及亚、非30余国”得出拥有较强的远洋航行能力;明朝后期:根据“明后期的海军以沙船、哨船等小型船只为主”得出海军实力出现衰退;根据“1633年,明军约150艘战船在福建金门岛料罗湾口,与荷兰及附属舰队约60艘战舰激战,获得胜利。”得出总体实力仍在世界上名列前茅。(2)根据“到1888年,清廷共买进大小舰船数十艘,另有少量自建舰船。”并结合所学可得出舰船数量大幅增加;②舰船类型不断丰富;根据所学可得出海军由建设趋缓到发展速度快;根据“21世纪以来,我国已先后派出多批海军舰艇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得出由大陆防守转向远,洋护航;根据“2019年,我国自主设计、自主配套、自主建造的第一艘航母山东舰入列”得出由国外引进为主转为自主设计为主;根据“中国海军已经建成海陆空潜、岸基海基相结合、多兵种合成的海上综合作战体系。”得出由单一海军作战到构建海上综合作战体系。(3)综合材料和所学可得出国家对海军力量发展的重视、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科技发展与创新的内在驱动。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摘自马全宝、李宇嘉《北京中轴线的历史变迁与空间特征》材料二部分晚清士人日记细致、生动地记录了北京中轴线上的社会发展情况。重要典礼活动时为太子少保的邓华熙在日记中记述了同治八年(1869)在天安门外侯拣选云南广南府官员的经历。商业与娱乐文人粟奉之记录了光绪十五年(1889)自己与友人逛永定门外南顶庙会,看赛马表演的场面:“都俗自初五日至十五日为会,于永定门外六里之兰汀,香车骏马,络绎衢路。”国家祭祀活动时任工部要职的孙宝暄记录了光绪十九年(1893)冬至圜丘祭天的场面:“仰视坛凡三成:最上则皇天上帝,旁祀列圣配位。皆布幄,灯烛青荧,遂登而遍观其祭品,乃下。”新式交通郑孝胥记载,庚子后,正阳门外建了东西两个火车站“京津路原在永定门设栈,自联军入始移近前门外。”1907年唐烜记述:“薄暮出城,拟访敬轩、佩卿一谈,至正阳门外桥边,车马拥挤……至大栅栏口又改淀东口,进粮食店街,颇畅行,比至南口,则洋车布满,几无插足地。”——摘编自顾军、王峰帅《从清人日记追寻北京中轴线的历史记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至清北京中轴线的演变趋势并分析其影响因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晚清士人日记中的北京中轴线,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自拟标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