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昆明师范专科学校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请在答题卡指定位置按规定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一律无效。3.本试卷分第l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国新石器时代发现的文化遗存有1万多处,且分布广泛。距今5000多年,位于北方辽河上游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是()A.良渚文化 B.仰韶文化 C.红山文化 D.河姆渡文化【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红山文化发源于东北地区西南部,起始于五六千年前,属于位于北方辽河上游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C项正确;良渚文化属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文化,不符合材料,排除A项;仰韶文化是指黄河中游地区一种重要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不符合材料,排除B项;河姆渡遗址是中国南方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约7000年,不符合材料,排除D项。故选C项。2.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主要思想与言论大多见于弟子记录编写的《论语》一书。下列观点属于孔子思想的是()A.“为政以德” B.“道法自然” C.“兼爱”“非攻” D.“国不法古”【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中国)。据本题材料“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孔子主张“为政以德”,通过以身作则的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A项正确;据所学,“道法自然”是老子的主张,排除B项;据所学,“兼爱”“非攻”是墨子的主张,排除C项;据所学,“国不法古”是法家代表商鞅的主张,认为治理国家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只要有利于国家,就不必要效仿古法,排除D项。故选A项。3.词是我国古代一种文学体裁,句子长短不等,配乐歌唱,根据乐谱分为不同词牌,各有固定格式。这种文学体裁进入鼎盛时期是在()A.唐朝 B.元朝 C.宋朝 D.明朝【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据本题材料“词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学体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词是唐朝后期出现,到宋朝进入鼎盛时期,C项正确;据所学,唐朝诗歌创作进入高峰,唐后期出现新诗体——词,排除A项;据所学,元朝文学的主要成就是曲,排除B项;据所学,明朝小说和戏曲取得重要成就,排除D项。故选C项。4.明朝后期,几部重要科技著作相继问世,分别系统记载了中国古代医药学、农学、工艺学的相关知识。其中有关中国古代医药学的著作是()A.《农政全书》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梦溪笔谈》【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明朝后期(中国)。据材料“明朝后期,几部重要科技著作相继问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珍在继承和总结明代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结合作者长期并广泛地向药农、民间医生、猎人、渔人等劳动人民学习与采访所积累的大量药物学知识,共参考各类典籍八百余种,经过长期的刻苦实践和钻研,历时数十年而编成的一部药物学巨著,B项正确;《农政全书》是明代徐光启创作的农书,与医药学不符,排除A项;《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与医药学无关,排除C项;《梦溪笔谈》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科学家沈括撰写的一部有关历史、艺文、科学等各种知识的笔记体著作,是一部有国际影响的中国古代科技典籍,排除D项。故选B项。5.19世纪初,英国从中国大量输入茶叶和生丝,而销往中国市场的棉纺织品有限,对华贸易出现逆差,英国便借助鸦片走私寻求贸易平衡。这说明了()A.鸦片战争只是贸易争端 B.中国工业生产实力较强C.英国棉纺织品质量低劣 D.英国蓄谋抢占中国市场【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初(中国)。根据材料“对华贸易出现逆差,英国便借助鸦片走私寻求贸易平衡”可知,英国企图通过鸦片贸易扭转贸易逆差,获取暴利,进而抢占中国市场,D项正确;鸦片战争属于侵略战争,不只是贸易争端,排除A项;19世纪初中国还未开始工业化,排除B项;材料强调鸦片贸易,与英国棉纺织品质量无关,且英国棉纺织品销量有限并不是因为质量低劣,排除C项。故选D项。6.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天朝”体制遭到冲击,形成了近代不对等的中外关系。图中①处应填的条约是A.《天津条约》 B.《南京条约》 C.《望厦条约》 D.《瑗珲条约》【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①处是1842年,这一年签订了《南京条约》,B项正确;《天津条约》签订于1856年,排除A项;《望厦条约》签订于1844年,排除C项;《瑷珲条约》签订于1858年,排除D项。故选B项。7.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运动,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裂缝,拉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该运动是A.洋务运动 B.清末新政 C.预备立宪 D.五四运动【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兴起了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开办了一批军用和民用企业,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A项正确;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时间是在20世纪,且口号不是“自强”“求富”,排除BC项;五四运动的时间是1919年,排除D项。故选A项。8.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提出“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为基本原则的土地制度,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社会纲领。这一纲领是A.《海国图志》 B.《天朝田亩制度》C.《资政新篇》 D.《钦定宪法大纲》【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其核心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因此B项正确;《海国图志》是魏源的作品,排除A项;《资政新篇》的核心是发展资本主义,排除C项;《钦定宪法大纲》与清末的封建政府改革有关,排除。故选B项。9.1911年春,革命党人林觉民在绝笔《与妻书》中写到:“……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随后毅然投入广州黄花岗起义。这反映出当时一些先进知识分子()A.意识到工农革命的意义 B.是辛亥革命成功的保障C.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 D.走上了维新变法的道路【答案】C【解析】根据“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可知,虽然当时形势恶劣,但为了给天下人谋幸福,林觉民依然投身黄花岗起义,这体现了革命党人的担当精神和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林觉民的使命感,1911年还没有兴起工农革命,排除A项;仅有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并不足以保障辛亥革命的成功,排除B项;林觉民走上的是革命道路,而不是维新变法道路,排除D项。故选C项。10.1912年3月11日,由临时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这一规定体现的原则是A.权力制衡 B.自由平等 C.三权分立 D.人民主权【答案】D【解析】根据“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可以看出,体现的是人民主权原则,D项正确;ABC项与材料中“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这一主旨信息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11.“四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足灭;放足鞋兴,菱鞋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与材料描述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正向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1年后的中国。依据材料概况可知:题干涉及剪辫、放足、实行鞠躬礼等内容,可知这是社会习俗的变迁,是受辛亥革命影响,从社会风俗方面学习西方,反对封建制度,D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的反封建运动,具有一定的阶级局限性,尚未涉及到社会风俗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中所描述的剪发、放足和礼仪改革不是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排除B项;义和团运动是反对外来侵略的农民起义,口号是“扶清灭洋”,具有排外色彩,排除C项。故选D项。12.档案馆中的资料蕴含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图为云南省档案馆展出的“护国公债”图片,通过该图片可以了解A.国民革命 B.南昌起义 C.护国运动 D.二次革命【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15年末袁世凯复辟帝制,为了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蔡锷、李烈钧、唐继尧等在云南宣布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所以根据“云南”、“护国”可知与护国运动有关,C项正确;国民革命于1924年在广州开始,排除A项;南昌起义爆发于江西南昌,排除B项;二次革命和云南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3.史学家费正清撰文;“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暑假放假)里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湖上的一艘游船中继续讨论。”材料中所说的会议是A.遵义会议 B.中共二大 C.八七会议 D.中共一大【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暑假放假)里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湖上的一艘游船中继续讨论”及所学知识可得,这正是1921年召开的中共一大,D项正确;1935年长征过程中召开了挽救党命运的一次会议,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922年召开的中共二大,明确规定民主革命纲领,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八七会议,会议批判和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14.1919年5月,北京大学等高校学生代表集中在北大会堂,听取著名爱国记者邵飘萍关于巴黎和会山东问题交涉失败的情况分析。这直接推动了A.新文化运动兴起 B.五四运动爆发 C.成立 D.北伐战争兴起【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B项正确;ACD项都不是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排除ACD项。故选B项。15.1922年7月,中共二大制定的党的最低纲领明确指出: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表明,()A.否定走苏俄的革命道路 B.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C.决定与国民党进行合作 D.主张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2年(中国)。根据材料“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共二大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在民主革命阶段,要打倒列强除军阀,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要走哪条革命道路的内容,排除A项;1923年中共三大上,决定与国民党进行合作,排除C项;1927年八七会议上,中共主张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排除D项。故选B项。16.1927年8月1日凌晨,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和刘伯承等领导下发动了武装斗争,创建了人民军队。据此可知,这是A.武昌起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红军长征【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革命军队建军的开始,B项正确;武昌起义是在1911年,排除A项;秋收起义是在1927年9月,排除C项;红军长征是在1934年至1936年,排除D项。故选B项。17.如图是1937年日军发动的一次事变示意图,据此可知,当时发生的是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华北事变 D.八一三事变【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937年”“宛平城、卢沟桥、日军进攻”和所学知识可知,该事件是七七事变,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B项正确;九一八事变发生在东北,排除A项;华北事变发生于1935年,排除C项;八一三事变发生于上海,排除D项。故选B项。18.2014年2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国家公祭日。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七七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台儿庄战役 D.南京大屠杀【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2月13日设立为国家公祭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超过30万人遇难,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国家公祭日,即南京大屠杀公祭日,D项正确;七七事变发生在1937年7月7日,标志着全民侵华的开始,也是全面抗日的开始,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开始,是局部抗战的开始,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台儿庄战役是抗日战争以来获得的最大的一次胜利,而题干所述为南京大屠杀,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19.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某次战役中,八路军参战部队达到100多个团,约20万人,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多次,毙伤日伪军2万多人,取得了重大胜利。该战役是()A.百团大战 B.太原会战 C.武汉会战 D.淞沪会战【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根据所学,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图谋以“囚笼政策”消灭敌后抗日根据地。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以破袭日军华北交通线为主要目标,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进攻作战。随着战役的展开,八路军参战部队达到105个团,约20余万人,称为“百团大战”,A项正确;太原会战、武汉会战、淞沪会战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组织的大会战,排除B项、C项、D项。故选A项。20.1947~1952年我国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1950年6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中明确规定:“承认一切土地所有者自由经营、买卖及出租土地的权利。”这些措施()A.推动了双百方针顺利实施 B.有利于一五计划完成C.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D.促进了土地改革实施【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0年(中国)。根据材料“1950年6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以法令的形式将土地改革确立下来,促进了土地改革的实施,D项正确;1956年推出双百方针,排除A项;1953年开始一五计划,排除B项;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排除C项。故选D项。21.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社会主义改造预算总支出中,58.2%投入工业建设,19.2%投入交通、邮政和电讯业,7.6%投入农业、林业和水利业,7.2%投入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材料表明,新中国建国初期A.合理调整工商业 B.较为重视工业建设C.优先发展轻工业 D.注重农业经济发展【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58.2%投入工业建设,19.2%投入交通、邮政和电讯业,7.6%投入农业、林业和水利业,7.2%投入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可以看出,新中国初期对工业建设投入最大,这说明比较重视工业建设,B项正确;A项是建国初期恢复发展国民经济的举措,而且材料不仅仅涉及工商业,排除A项;一五计划的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而非轻工业,排除C项;从材料可以看出农业、林业和水利业等投入较低,说明新中国初期重点不是农业经济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22.1958年,在总路线的指导下,中国人民掀起了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潮,但由于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出现了严重经济困难。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经验不足 B.苏联撕毁援助协议C.自然灾害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在左倾错误的影响下,中国大地兴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灾难,因此D项正确;ABC项是影响因素之一,但是并非是主要原因,排除。故选D项。23.1954年4月,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了某次国际会议,在这次会议中印度支那问题由于中国做出的努力得以政治解决,树立了新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形象。这次会议是()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波茨坦会议 D.开罗会议【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4年(中国)。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4月,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了日内瓦国际会议,在这次会议中印度支那问题由于中国做出的努力得以政治解决,树立了新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形象,A项正确;万隆会议于1955年4月18日至4月24日,是部分亚洲和非洲的第三世界国家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国际会议,排除B项;波茨坦会议是1945年,苏、美、英三国在柏林近郊波茨坦举行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来的第三次首脑会议,排除C项;开罗会议是1943年11月23日至26日,由中国、英国、美国在埃及开罗召开,商讨反攻日本的战略及战后国际局势的安排等,排除D项。故选A项。24.1955年4月,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上的补充发言中说;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的目的“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由此可知,这次会议是A.日内瓦会议 B.中印两国代表会谈 C.万隆会议 D.中美建交谈判会议【答案】C【解析】材料所涉及的是万隆会议,会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了会议的圆满成功,C项正确;A项是在1954年,B项是1953年,D项是70年代,排除ABD项。故选C项。25.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无数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如“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等,受到党和国家的褒扬。这反映了我国A.弘扬艰苦奋斗精神 B.提升劳动者的素质C.推动教育事业发展 D.打开中国外交局面【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他们身上的艰苦奋斗精神值得学习,A项正确;材料信息不涉及劳动者素质,排除B项;材料与教育发展无关,排除C项;材料与外交局面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26.下列图片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成就,其中不属于70年代的是A. B.C. D.【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在2001年,不属于中国70年代的外交,D项符合题意,D项正确;A项是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属于中国70年代外交成就,排除A项;B项是1972年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正常化,属于中国70年代外交成就,排除B项;C项是1972年中日建交,属于中国70年代外交成就,排除C项。故选D项。27.1992年,我国公有制经济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增长较快,国家直接管理的农业、工业、外贸等出口产品计划指标减少1/3,其中指令性计划指标减少近一半。这表明我国A.市场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增强 B.总体上已经达到了小康水平C.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D.实现了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答案】A【解析】据题意可知,国家直接管理的农业、工业、外贸等出口产品计划指标减少1/3,这是增加了市场的比重,说明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增强,A项正确;此时我国尚未实现小康以及与世界经济的全面接轨,排除BD项;“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A项。28.1978——2013年,全世界GDP(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徘徊在4%左右,而同一时期我国GDP年平均增长率超过9%。我国在这一时期GDP年平均增长率相对较高的主要原因是()A.两极格局的结束 B.经济区域化的影响C.三大改造的完成 D.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8——2013年(中国)。根据材料“1978——2013年,全世界GDP(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徘徊在4%左右,而同一时期我国GDP年平均增长率超过9%。”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经济发展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世界经济的增长的平均速度,D项正确;两极格局的结束、经济区域化的影响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但非主要原因,排除A项和B项;三大改造的完成在1956年底,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29.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除向非洲国家提供大量经援贷款外,还与非洲国家开展了广泛的经济技术合作。1974~1980年,中国先后与45个非洲国家签订了100多项经济技术合作协定。这表明我国致力于与非洲人民一起A.建立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 B.改善非洲的经济治理机制C.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均衡发展 D.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向非洲国家提供大量经援贷款、非洲国家开展了广泛的济技术合作、100多项经济技术合作协定”可知,中国为非洲国家提供帮助和合作,有利于非洲国家和中国的经济发展,有利于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D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成立,排除A项;B项表述片面,中国和非洲进行经济合作也有利于中国经济治理机制的改善,排除B项;有利于促进发展中国家发展,均衡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30.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成为时代之问。下列应对措施最合理的是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召开不结盟首脑会议C.追求自保并转嫁危机 D.成立世界性贸易组织【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新冠疫情在全球大流行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心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全世界国家和人民应该加强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全球问题提供智慧和方案,A项正确;B项只是涉及到第三世界国家,不能应对新冠疫情在全球大流行的问题,排除B项;经济全球化趋势下,追求自保并转嫁危机不能解决新冠疫情在全球大流行的问题,只会加剧疫情的传播,排除C项;世界性贸易组织主要涉及的是自由贸易问题,不能应对新冠疫情在全球大流行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小题12分,第32小题14分,第33小题14分,共40分)31.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巨的历史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跑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摘自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1)材料一涉及的机构是什么?该机构的设置产生了什么影响?(2)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部宪法的性质是什么?(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初期确立了哪三大政治制度?(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趋势的认识。【答案】(1)机构:军机处影响: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或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言之成理酌情给分)【解析】(1)从材料一中“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可知,这一机构是指清雍正时期设置的军机处,军机处设置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皇权加强,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2)依据材料“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宪法;依据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3)依据材料“人民行使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可知,我国实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之一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除此之外,还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共同构成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基本内容。(4)材料一说明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材料二说明中华民国成立后实行的民主政治,材料三说明新中国成立的实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的权利,据此可知,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趋势是由专制制度逐渐走向民主政治,从人治到法治。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主要少了两件东西∶独立和民主。却多了两件东西∶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由于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中国革命主力军的农民的斗争是在的领导下,这样中国革命有在农村首先胜利的可能。——摘编自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等材料二1953—1957年,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建设投资中,工业是重点,占58.2%,这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这期间,苏联援建的156个大中型建设项目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这些建设为后来的经济发展奠定了新的物质基础。——摘编自郭笑文《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等材料三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指出,14年前(即1978年)我们开始了一场新的革命。当前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摘编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和开创的革命道路。(2)根据材料二,概括一五计划期间中国经济建设的特点及历史意义。(3)材料三中“新的革命”和“新经济体制”分别指什么?【答案】(1)民主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中共开创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2)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受苏联的援助。历史意义: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基础。(3)新的革命:改革开放;新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析】(1)民主革命任务:根据“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得出是反帝反封建;中共开创的道路:1927年10月,毛泽东在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陈毅与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两军会师后,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2)特点:根据“1953—1957年,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建设投资中,工业是重点,占58.2%,这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得出优先发展重工业;根据“1953—1957年,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建设投资中,工业是重点,占58.2%,这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得出受苏联的援助。历史意义:根据所学可得出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基础。(3)新的革命:根据“即1978年”得出是改革开放;新经济体制:根据“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指出”“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可得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足迹材料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征途中,在如图所示各地留下了光辉的足迹。根据材料并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以“足迹”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答案】瑞金:第一个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苏区(强调政权)遵义:遵义会议纠正了王明等人的左倾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在中国革命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从幼年走向成熟延安:抗日革命根据地,中共七大西柏坡:七届二中全会,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北平:政治协商会议,新中国筹建,开国大典等【解析】可从图片中看出,其足迹包括江西瑞金、贵州遵义、陕西延安等地,因此可选择其中一些地点进行概括说明。如瑞金:第一个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苏区。遵义:遵义会议纠正了王明等人的左倾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在中国革命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从幼年走向成熟等。主要是分析概括这些地方所发生了重大事件,并分析其影响。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昆明师范专科学校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请在答题卡指定位置按规定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一律无效。3.本试卷分第l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国新石器时代发现的文化遗存有1万多处,且分布广泛。距今5000多年,位于北方辽河上游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是()A.良渚文化 B.仰韶文化 C.红山文化 D.河姆渡文化【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红山文化发源于东北地区西南部,起始于五六千年前,属于位于北方辽河上游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C项正确;良渚文化属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文化,不符合材料,排除A项;仰韶文化是指黄河中游地区一种重要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不符合材料,排除B项;河姆渡遗址是中国南方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约7000年,不符合材料,排除D项。故选C项。2.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主要思想与言论大多见于弟子记录编写的《论语》一书。下列观点属于孔子思想的是()A.“为政以德” B.“道法自然” C.“兼爱”“非攻” D.“国不法古”【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中国)。据本题材料“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孔子主张“为政以德”,通过以身作则的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A项正确;据所学,“道法自然”是老子的主张,排除B项;据所学,“兼爱”“非攻”是墨子的主张,排除C项;据所学,“国不法古”是法家代表商鞅的主张,认为治理国家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只要有利于国家,就不必要效仿古法,排除D项。故选A项。3.词是我国古代一种文学体裁,句子长短不等,配乐歌唱,根据乐谱分为不同词牌,各有固定格式。这种文学体裁进入鼎盛时期是在()A.唐朝 B.元朝 C.宋朝 D.明朝【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据本题材料“词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学体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词是唐朝后期出现,到宋朝进入鼎盛时期,C项正确;据所学,唐朝诗歌创作进入高峰,唐后期出现新诗体——词,排除A项;据所学,元朝文学的主要成就是曲,排除B项;据所学,明朝小说和戏曲取得重要成就,排除D项。故选C项。4.明朝后期,几部重要科技著作相继问世,分别系统记载了中国古代医药学、农学、工艺学的相关知识。其中有关中国古代医药学的著作是()A.《农政全书》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梦溪笔谈》【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明朝后期(中国)。据材料“明朝后期,几部重要科技著作相继问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珍在继承和总结明代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结合作者长期并广泛地向药农、民间医生、猎人、渔人等劳动人民学习与采访所积累的大量药物学知识,共参考各类典籍八百余种,经过长期的刻苦实践和钻研,历时数十年而编成的一部药物学巨著,B项正确;《农政全书》是明代徐光启创作的农书,与医药学不符,排除A项;《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与医药学无关,排除C项;《梦溪笔谈》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科学家沈括撰写的一部有关历史、艺文、科学等各种知识的笔记体著作,是一部有国际影响的中国古代科技典籍,排除D项。故选B项。5.19世纪初,英国从中国大量输入茶叶和生丝,而销往中国市场的棉纺织品有限,对华贸易出现逆差,英国便借助鸦片走私寻求贸易平衡。这说明了()A.鸦片战争只是贸易争端 B.中国工业生产实力较强C.英国棉纺织品质量低劣 D.英国蓄谋抢占中国市场【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初(中国)。根据材料“对华贸易出现逆差,英国便借助鸦片走私寻求贸易平衡”可知,英国企图通过鸦片贸易扭转贸易逆差,获取暴利,进而抢占中国市场,D项正确;鸦片战争属于侵略战争,不只是贸易争端,排除A项;19世纪初中国还未开始工业化,排除B项;材料强调鸦片贸易,与英国棉纺织品质量无关,且英国棉纺织品销量有限并不是因为质量低劣,排除C项。故选D项。6.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天朝”体制遭到冲击,形成了近代不对等的中外关系。图中①处应填的条约是A.《天津条约》 B.《南京条约》 C.《望厦条约》 D.《瑗珲条约》【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①处是1842年,这一年签订了《南京条约》,B项正确;《天津条约》签订于1856年,排除A项;《望厦条约》签订于1844年,排除C项;《瑷珲条约》签订于1858年,排除D项。故选B项。7.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运动,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裂缝,拉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该运动是A.洋务运动 B.清末新政 C.预备立宪 D.五四运动【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兴起了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开办了一批军用和民用企业,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A项正确;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时间是在20世纪,且口号不是“自强”“求富”,排除BC项;五四运动的时间是1919年,排除D项。故选A项。8.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提出“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为基本原则的土地制度,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社会纲领。这一纲领是A.《海国图志》 B.《天朝田亩制度》C.《资政新篇》 D.《钦定宪法大纲》【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其核心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因此B项正确;《海国图志》是魏源的作品,排除A项;《资政新篇》的核心是发展资本主义,排除C项;《钦定宪法大纲》与清末的封建政府改革有关,排除。故选B项。9.1911年春,革命党人林觉民在绝笔《与妻书》中写到:“……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随后毅然投入广州黄花岗起义。这反映出当时一些先进知识分子()A.意识到工农革命的意义 B.是辛亥革命成功的保障C.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 D.走上了维新变法的道路【答案】C【解析】根据“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可知,虽然当时形势恶劣,但为了给天下人谋幸福,林觉民依然投身黄花岗起义,这体现了革命党人的担当精神和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林觉民的使命感,1911年还没有兴起工农革命,排除A项;仅有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并不足以保障辛亥革命的成功,排除B项;林觉民走上的是革命道路,而不是维新变法道路,排除D项。故选C项。10.1912年3月11日,由临时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这一规定体现的原则是A.权力制衡 B.自由平等 C.三权分立 D.人民主权【答案】D【解析】根据“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可以看出,体现的是人民主权原则,D项正确;ABC项与材料中“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这一主旨信息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11.“四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足灭;放足鞋兴,菱鞋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与材料描述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正向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1年后的中国。依据材料概况可知:题干涉及剪辫、放足、实行鞠躬礼等内容,可知这是社会习俗的变迁,是受辛亥革命影响,从社会风俗方面学习西方,反对封建制度,D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的反封建运动,具有一定的阶级局限性,尚未涉及到社会风俗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中所描述的剪发、放足和礼仪改革不是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排除B项;义和团运动是反对外来侵略的农民起义,口号是“扶清灭洋”,具有排外色彩,排除C项。故选D项。12.档案馆中的资料蕴含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图为云南省档案馆展出的“护国公债”图片,通过该图片可以了解A.国民革命 B.南昌起义 C.护国运动 D.二次革命【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15年末袁世凯复辟帝制,为了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蔡锷、李烈钧、唐继尧等在云南宣布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所以根据“云南”、“护国”可知与护国运动有关,C项正确;国民革命于1924年在广州开始,排除A项;南昌起义爆发于江西南昌,排除B项;二次革命和云南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3.史学家费正清撰文;“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暑假放假)里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湖上的一艘游船中继续讨论。”材料中所说的会议是A.遵义会议 B.中共二大 C.八七会议 D.中共一大【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暑假放假)里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湖上的一艘游船中继续讨论”及所学知识可得,这正是1921年召开的中共一大,D项正确;1935年长征过程中召开了挽救党命运的一次会议,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922年召开的中共二大,明确规定民主革命纲领,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八七会议,会议批判和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14.1919年5月,北京大学等高校学生代表集中在北大会堂,听取著名爱国记者邵飘萍关于巴黎和会山东问题交涉失败的情况分析。这直接推动了A.新文化运动兴起 B.五四运动爆发 C.成立 D.北伐战争兴起【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B项正确;ACD项都不是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排除ACD项。故选B项。15.1922年7月,中共二大制定的党的最低纲领明确指出: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表明,()A.否定走苏俄的革命道路 B.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C.决定与国民党进行合作 D.主张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2年(中国)。根据材料“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共二大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在民主革命阶段,要打倒列强除军阀,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要走哪条革命道路的内容,排除A项;1923年中共三大上,决定与国民党进行合作,排除C项;1927年八七会议上,中共主张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排除D项。故选B项。16.1927年8月1日凌晨,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和刘伯承等领导下发动了武装斗争,创建了人民军队。据此可知,这是A.武昌起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红军长征【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革命军队建军的开始,B项正确;武昌起义是在1911年,排除A项;秋收起义是在1927年9月,排除C项;红军长征是在1934年至1936年,排除D项。故选B项。17.如图是1937年日军发动的一次事变示意图,据此可知,当时发生的是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华北事变 D.八一三事变【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937年”“宛平城、卢沟桥、日军进攻”和所学知识可知,该事件是七七事变,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B项正确;九一八事变发生在东北,排除A项;华北事变发生于1935年,排除C项;八一三事变发生于上海,排除D项。故选B项。18.2014年2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国家公祭日。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七七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台儿庄战役 D.南京大屠杀【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2月13日设立为国家公祭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超过30万人遇难,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国家公祭日,即南京大屠杀公祭日,D项正确;七七事变发生在1937年7月7日,标志着全民侵华的开始,也是全面抗日的开始,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开始,是局部抗战的开始,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台儿庄战役是抗日战争以来获得的最大的一次胜利,而题干所述为南京大屠杀,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19.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某次战役中,八路军参战部队达到100多个团,约20万人,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多次,毙伤日伪军2万多人,取得了重大胜利。该战役是()A.百团大战 B.太原会战 C.武汉会战 D.淞沪会战【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根据所学,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图谋以“囚笼政策”消灭敌后抗日根据地。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以破袭日军华北交通线为主要目标,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进攻作战。随着战役的展开,八路军参战部队达到105个团,约20余万人,称为“百团大战”,A项正确;太原会战、武汉会战、淞沪会战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组织的大会战,排除B项、C项、D项。故选A项。20.1947~1952年我国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1950年6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中明确规定:“承认一切土地所有者自由经营、买卖及出租土地的权利。”这些措施()A.推动了双百方针顺利实施 B.有利于一五计划完成C.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D.促进了土地改革实施【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0年(中国)。根据材料“1950年6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以法令的形式将土地改革确立下来,促进了土地改革的实施,D项正确;1956年推出双百方针,排除A项;1953年开始一五计划,排除B项;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排除C项。故选D项。21.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社会主义改造预算总支出中,58.2%投入工业建设,19.2%投入交通、邮政和电讯业,7.6%投入农业、林业和水利业,7.2%投入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材料表明,新中国建国初期A.合理调整工商业 B.较为重视工业建设C.优先发展轻工业 D.注重农业经济发展【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58.2%投入工业建设,19.2%投入交通、邮政和电讯业,7.6%投入农业、林业和水利业,7.2%投入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可以看出,新中国初期对工业建设投入最大,这说明比较重视工业建设,B项正确;A项是建国初期恢复发展国民经济的举措,而且材料不仅仅涉及工商业,排除A项;一五计划的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而非轻工业,排除C项;从材料可以看出农业、林业和水利业等投入较低,说明新中国初期重点不是农业经济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22.1958年,在总路线的指导下,中国人民掀起了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潮,但由于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出现了严重经济困难。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经验不足 B.苏联撕毁援助协议C.自然灾害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在左倾错误的影响下,中国大地兴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灾难,因此D项正确;ABC项是影响因素之一,但是并非是主要原因,排除。故选D项。23.1954年4月,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了某次国际会议,在这次会议中印度支那问题由于中国做出的努力得以政治解决,树立了新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形象。这次会议是()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波茨坦会议 D.开罗会议【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4年(中国)。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4月,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了日内瓦国际会议,在这次会议中印度支那问题由于中国做出的努力得以政治解决,树立了新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形象,A项正确;万隆会议于1955年4月18日至4月24日,是部分亚洲和非洲的第三世界国家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国际会议,排除B项;波茨坦会议是1945年,苏、美、英三国在柏林近郊波茨坦举行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来的第三次首脑会议,排除C项;开罗会议是1943年11月23日至26日,由中国、英国、美国在埃及开罗召开,商讨反攻日本的战略及战后国际局势的安排等,排除D项。故选A项。24.1955年4月,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上的补充发言中说;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的目的“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由此可知,这次会议是A.日内瓦会议 B.中印两国代表会谈 C.万隆会议 D.中美建交谈判会议【答案】C【解析】材料所涉及的是万隆会议,会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了会议的圆满成功,C项正确;A项是在1954年,B项是1953年,D项是70年代,排除ABD项。故选C项。25.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无数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如“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等,受到党和国家的褒扬。这反映了我国A.弘扬艰苦奋斗精神 B.提升劳动者的素质C.推动教育事业发展 D.打开中国外交局面【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他们身上的艰苦奋斗精神值得学习,A项正确;材料信息不涉及劳动者素质,排除B项;材料与教育发展无关,排除C项;材料与外交局面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26.下列图片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成就,其中不属于70年代的是A. B.C. D.【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在2001年,不属于中国70年代的外交,D项符合题意,D项正确;A项是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属于中国70年代外交成就,排除A项;B项是1972年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正常化,属于中国70年代外交成就,排除B项;C项是1972年中日建交,属于中国70年代外交成就,排除C项。故选D项。27.1992年,我国公有制经济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增长较快,国家直接管理的农业、工业、外贸等出口产品计划指标减少1/3,其中指令性计划指标减少近一半。这表明我国A.市场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增强 B.总体上已经达到了小康水平C.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D.实现了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答案】A【解析】据题意可知,国家直接管理的农业、工业、外贸等出口产品计划指标减少1/3,这是增加了市场的比重,说明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增强,A项正确;此时我国尚未实现小康以及与世界经济的全面接轨,排除BD项;“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A项。28.1978——2013年,全世界GDP(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徘徊在4%左右,而同一时期我国GDP年平均增长率超过9%。我国在这一时期GDP年平均增长率相对较高的主要原因是()A.两极格局的结束 B.经济区域化的影响C.三大改造的完成 D.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8——2013年(中国)。根据材料“1978——2013年,全世界GDP(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徘徊在4%左右,而同一时期我国GDP年平均增长率超过9%。”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经济发展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世界经济的增长的平均速度,D项正确;两极格局的结束、经济区域化的影响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但非主要原因,排除A项和B项;三大改造的完成在1956年底,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29.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除向非洲国家提供大量经援贷款外,还与非洲国家开展了广泛的经济技术合作。1974~1980年,中国先后与45个非洲国家签订了100多项经济技术合作协定。这表明我国致力于与非洲人民一起A.建立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 B.改善非洲的经济治理机制C.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均衡发展 D.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向非洲国家提供大量经援贷款、非洲国家开展了广泛的济技术合作、100多项经济技术合作协定”可知,中国为非洲国家提供帮助和合作,有利于非洲国家和中国的经济发展,有利于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D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成立,排除A项;B项表述片面,中国和非洲进行经济合作也有利于中国经济治理机制的改善,排除B项;有利于促进发展中国家发展,均衡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30.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成为时代之问。下列应对措施最合理的是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召开不结盟首脑会议C.追求自保并转嫁危机 D.成立世界性贸易组织【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新冠疫情在全球大流行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心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全世界国家和人民应该加强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全球问题提供智慧和方案,A项正确;B项只是涉及到第三世界国家,不能应对新冠疫情在全球大流行的问题,排除B项;经济全球化趋势下,追求自保并转嫁危机不能解决新冠疫情在全球大流行的问题,只会加剧疫情的传播,排除C项;世界性贸易组织主要涉及的是自由贸易问题,不能应对新冠疫情在全球大流行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小题12分,第32小题14分,第33小题14分,共40分)31.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巨的历史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跑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摘自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脱位病人的中医护理
- 色釉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年产xx指甲钳项目建议书
- 新建高速中央报警接收机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 新建不锈钢足球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 年产xx分配器项目建议书
- 2023年SDH光纤传输系统资金筹措计划书
- 小儿急性白血病护理
- 大班美术活动教案:线描画
- 大班幼儿体育教案:转身接物
- 数据质量管理办法(2023年版)
- 《疯狂动物城》全本台词中英文对照
- 小学科学实验目录1-6年级新教科版
- 考研政治毛中特万能答题模板
- 机电设备维修技术课程标准
- 2023年普法(学法用法)考试试卷题库二
-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
- 一例创伤性肠破裂臀部开放性损伤的疑难病例讨论
- 砌筑脚手架施工方案(有计算)
- 《意大利的民俗》课件
- 《法理学》课件(第三章:法的价值-正义与利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