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河南省信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测试时间:75分钟卷面总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表为关于尧舜禹时期相关史实的记载。据此推断,该时期()协和万邦《尚书》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左传》当禹之时,天下万国《吕氏春秋》A.呈现邦国林立局面 B.社会形态已出现剧变C.具备早期国家的雏形 D.开始进入到文明时代【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原始部落联盟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中“万邦”“万国”“天下万国”可知,该时期中国大地上呈现邦国林立的局面,故选A项;该时期社会形态没有变化仍是原始社会,排除B项;材料没有阶级对立和国家机器,无法说明作为雏形国家的基本特征已经具备,排除C项;由原始状态进入文明时代早在尧舜禹时期之前,排除D项。故选A项。2.有学者指出:“内服是商朝的本土地区(王畿),由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直接加以治理;外服是指商方之外的政治辖区,由臣属商王的诸侯方国进行统治。”该学者认为殷商内外服制()A.呈内外分治特征 B.初步建立了中央集权制C.是一种职官制度 D.为分裂国家埋下了隐患【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内外服制度下,“内服”和“外服”都是对商王的服侍,商王对内服实行直接统治,对外服实行间接统治,说明学者认为殷商内外服制呈现出内外分治的特征,A项正确;商朝并未建立中央集权制,排除B项;殷商内外服制并不是一种职官制度,排除C项;;殷商内外服制有利于稳定统治,排除D项。故选A项。3.孔子教育学生要掌握六艺:礼(礼节)、乐(音乐)、射(射箭技术)、御(驾驭马车的技术)、书(书法)、数(算法)。六艺体现孔子的教育观()A.注重理论教学 B.为现实服务 C.突出品质修养 D.强调仁与礼【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孔子教育学生要掌握礼(礼节)、乐(音乐)、射(射箭技术)、御(驾驭马车的技术)、书(书法)、数(算法)六艺,目的是增强受教育者各方面的能力素质,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体现教育为现实服务,B项正确;六艺为各种实用技能,而非偏重理论,排除A项;六艺内容丰富,并非只突出道德教育和只强调仁与礼,排除C项、D项。故选B项。4.汉武帝时推行了“禁榷制度”,将盐、铁、酒等关系民生的行业收归国家经营,由政府对重要物资和贸易进行垄断经营。这一举措主要意在()A.削弱地方诸侯国的实力 B.保证百姓生活的稳定C.抑制私营工商业的发展 D.提高政府的财政收入【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时空是:汉代中国。盐、铁、酒等是百姓生活必需的、市场需求量大、有巨大盈利空间的商品,国家对此进行垄断经营,目的是增加政府的收入,D项正确;“禁榷制度”的首要目的是加强经济方面的中央集权,不单单针对诸侯国,不单单为削弱诸侯的经济力量,排除A项;“禁榷制度”主要是封建国家加强经济控制、增加财政收入的举措,而非主要为了保障民生。不允许民间自由从事盐、铁生产和买卖还可能对百姓生活产生不利影响,排除B项;“禁榷制度”主要在盐、铁、酒等关乎经济命脉、有巨大利润的行业实行,有加强经济控制、增加财政收入的特殊用意,并非在所有工商业行业实行,并非主要为抑制私营工商业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5.唐代字书、小学、韵书等是科举考试的初级读物。据史料记载,唐末女子吴彩鸾“以小楷书《唐韵》,一部市五千钱,为糊口计”。据此可知,唐代()A.科举文化推动图书贸易发展 B.楷书成为民问最流行字体C.手抄是主要的图书复制方式 D.政府鼓励抄书以养家糊口【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科举考试初级读物的韵书被手抄后卖到市场,体现了科举文化推动图书贸易的发展,A项正确;仅凭吴彩鸾用楷书抄写《唐韵》,不能说明楷书成为当时民间最流行的字体,也不能体现手抄是唐代主要的图书复制方式,排除B、C项;材料无法说明吴彩鸾的行为是个人行为还是政府鼓励的结果,排除D项。故选A项。6.北宋诗人在李邴《咏宋代泉州海外交通贸易》中写道:“苍官影里三洲路,涨海声中万国商”。该诗的描绘,反映了宋代()A.外贸税收成为国库重要来源 B.海外贸易非常繁荣C.泉州是当时最大的外贸港口 D.抑商政策开始动摇【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中国)。诗人描绘了宋代泉州桅帆如云,商贾云集的繁华商贸景象,这是一种经济繁荣,反映了宋代海外贸易发达,B项正确;A项是宋代政府重视海外贸易的原因,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A项;C项中“最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D项不符合史实,重农抑商政策并未动摇,排除D项。故选B项。7.朱熹认为,圣人人格虽高而难为,但并不是不可达到,“人皆可以为尧舜”,只要经过自身学习以获取知识和加强道德修养就都可以得到实现。这说明朱熹()A.号召人人平等的思想 B.强调知识和道德的作用C.反对传统的等级观念 D.明确主张追求解放个性【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南宋时期。根据材料可知,朱熹认为的圣人是以孔孟精神为道德标准的楷模,认为人人只要通过学习获取知识和加强道德修养都可以成为圣人,说明朱熹强调知识和道德的作用,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人人平等的思想,强调知识和道德作用,排除A项;朱熹并不反对传统的等级观念,排除C项;朱熹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具有束缚人性自由的特征,排除D项。故选B项。8.元朝各行省的财赋支用权在成宗以后被规定在一千锭以下;司法方面,行省不得擅行诛杀;各地军队布置、调动始终由朝廷直接掌握。据此可知,元朝()A.地方有较大独立性 B.行省权力受到中央制约C.重视对地方的监督 D.专制皇权得到空前加强【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元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一千锭以下”“不得擅行诛杀”“始终由朝廷直接掌握”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行省的权利收到中央政府的制约,独立性较小,B项正确;行省制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地方的独立性较小,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元朝重视地方监督的相关信息,无法得出相关结论,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央集权的加强,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专制皇权得到空前加强,排除D项。故选B项。9.明末思想家李贽说:“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其思想主旨是A.维护封建伦理道德B.发展经世致用之学C.主张理性独立思考D.抨击君主专制统治【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依据材料“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可知李贽反对以孔子的观点为判断标准,反对盲从孔子,主张每个人独立思考,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依据所学可知,李贽反对正统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强调人的正当欲望,反对封建伦理道德;B选项错误,经世致用之学要求关注社会现实,面对社会矛盾,并用所学解决社会问题,以求达到国治民安的效果,材料中并未体现;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李贽反对以孔子的言论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并未体现他抨击君主专制。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10.鸦片战争后,在列强的要求下清朝设立管理五口通商事务“五口通商大臣”。起初由两广总督兼任,以后转由两江总督负责。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廷官僚体系的变化更加明显。一批现代化的官僚机构——总税务司、总理衙门等陆续成立。这种转变反映了近代中国()A.中央机构的半殖民地化 B.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C.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 D.被迫实行全面对外开放【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鸦片战争后在列强要求下,设立“五口通商大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官僚体系变化显得更加明显,由此可知,随着列强侵略的加深,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加深,深深地烙在官僚机构的变化中,C项正确;选项混淆了概念,这是管理五口通商事务的,非中央机构,排除A项;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在《辛丑条约》签订后,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近代中国被迫实行全面对外开放的结论,与题意无关,也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1.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以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形式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等民用工业;甲午战后,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清末“新政”期间,允许自由发展实业,奖励兴办工商企业,鼓励组织商会团体。该变化反映出()A.清政府逐渐放弃抑商政策 B.资本主义的发展已无障碍C.旧中国力行重商主义政策 D.民族工业的春天已经来临【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晚清中国。根据材料分析可知,清政府对待工商业的政策从允许官商合办民用工业,到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再到允许自由发展实业,逐渐放宽限制,反映其逐渐放弃了传统的抑商政策,A项正确;晚清时期资本主义发展面临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的重重阻碍,而非已无障碍,排除B项; 重商主义通常指的是16至17世纪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一种经济理论或经济体系,清政府坚持维护封建统治,并未力行重商主义,排除C项;民族工业的春天是在清政府灭亡后的民国初年,排除D项。故选A项。12.清政府宣战诏书下至各地方时,邮政大臣盛宣怀下令各地电信局将诏书扣押,只给各地督抚观看,并且电告各地督抚,不要服从此命令;两广总督李鸿章闻此讯,覆电朝廷:“此乱命也,粤不奉诏”,认为“乱民不可用、邪术不可信、兵衅不可开”。这一时局出现在()A.鸦片战争时期 B.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晚清中国。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南方各省督抚拒绝接受清廷与各国开战的诏命,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材料“乱民、邪术”指的是义和团运动,“兵衅不可开”“不奉诏”指的是南方各省督抚拒绝接受清廷与各国开展的诏命,所以这一时局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时期,D项正确;鸦片战争时期未发生地方督抚无视朝廷宣战诏命的情况,排除A项;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清政府的对外战争主要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当时未发生地方督抚无视朝廷宣战诏命的情况,排除B项;辛亥革命1911年爆发,李鸿章1901年过世,排除C项。故选D项。13.中国历史上的王朝更迭屡见不鲜,短或数年、数十年,长或数百年,周而复始,均是王朝易姓而已。辛亥革命所终结的,不仅仅是一个王朝,更是一个漫长的时代。材料旨在说明辛亥革命()A.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B.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C.开创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D.颠覆了君主专制的统治【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1年(中国)。材料信息反映的是王朝更替是易姓变革,辛亥革命与王朝更替比较,颠覆了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统治,D项正确;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封建君主制统治,没有推翻中国的封建制度,也与“辛亥革命所终结的,不仅仅是一个王朝,更是一个漫长的时代”冲突,排除A项;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封建君主制统治,没有推翻中国的封建制度,中国的社会转型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辛亥革命是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14.抗日战争时期,由于云南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在滇军队不断增加,中央军驻滇人数最多时为60万人,盟国美军也达2万多人。当时,内地的机关、公教人员、学生、平民也大量迁入,使云南人口骤然猛增。材料意在说明()A.抗日战争进入到了最艰难的相持阶段 B.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C.云南各族人民为抗战作出了巨大贡献 D.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得到空前增强【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聚集在云南的大量军队和其他人员表明云南地区是抗日战争的重要战略基地,为抗战作出了巨大贡献,C项正确;材料没有明确的时间信息,不能断定进入到相持阶段,排除A项;云南地区总体上属于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材料未体现的作用,排除B项;仅凭云南聚集大量军队、人员,不能得出民族意识觉醒、民族凝聚力增强,排除D项。故选C项。15.如图为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载的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的报纸截图,该报道被称为当时我国早稻大丰收中放射出的大批高产“卫星”中的“冠军”。据此分析,该报道()A.激发了国人的生产积极性 B.违背了客观的经济规律C.反映了农业丰收后的喜悦 D.说明我国已解决了温饱【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1958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1958年”正处于“大跃进”期间,“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卫星”“冠军”都带有引号,说明数据带有明显的浮夸虚假成份,违背了客观的经济规律,B项正确;“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明显是虚假的,最终损害农民的利益,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农业丰收后的喜悦信息,排除C项;选项不符合史实,我国解决温饱问题是在20世纪80年代,排除D项。故选B项。16.在某次会议中讲道:“面对全球性挑战,各国应该加强对话,交流学习最佳实践,取长补短,在相互借鉴中实现共同发展,惠及全体人民。同时,要倡导和而不同,允许各国寻找最适合本国国情的应对之策。”该讲话()A.展示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B.有利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C.倡导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D.体现了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当代中国和世界。在讲话中主张加强各国间的对话交流和相互学习,应对全球性挑战,实现共同发展,体现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有利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B项正确;“负责任大国形象”体现在不同场合不同侧面,仅凭某一个主张不足以得出“负责任大国”,排除A项;“应对全球性挑战”“各国加强交流学习”主要属于全球治理。中国倡导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但材料主旨并非“公正合理”,排除C项;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但材料主旨不是“中国自己广交朋友”,而是“中国倡导各国间友好合作”,排除D项。故选B项。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20世纪初年中国社会历史条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新式教育和留学运动的蓬勃兴起,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思想的广泛传播,拒俄、拒法及反美等规模浩大的新式政治运动的出现,充分表明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力量登上政治舞台。这成为君主立宪思想兴起的社会基础。辛癸年间(1901-1903)几乎所有的进步报刊都揭露列强侵华的罪行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抨击封建专制,鼓吹开民智、兴民权,如《新民丛报》《中外日报》《大公报》《外交报》《广益丛报》等。1904年清政府下诏开放党禁。立宪团体比肩而起,据不完全统计,从1906—1908年以预备立宪为目标而成的社会团体就有51个。之后,请开国会的折呈连篇而上,进京请愿的人们川流不息,君主立宪思想得以蓬勃发展。——摘编自郭汉民《中国近代思想与思潮》(1)根据材料,概括君主立宪思想兴起的条件。(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君主立宪思想发展过程呈现的特点并分析其历史意义。【答案】(1)条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新式教育和留学运动的蓬勃兴起;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广泛传播;拒俄、拒法及反美等规模浩大的新式政治运动。(任答三点即可)(2)特点:以救亡图存为目的;重视舆论宣传;重视成立社团。(任答两点即可)意义:政治上,具有爱国性和进步性,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经济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思想上,启迪民智,打击了封建守旧思想,有利于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推动了民众的思想解放。【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中国。条件方面,“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新式教育和留学运动的蓬勃兴起,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思想的广泛传播”可得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和新式教育和留学运动的蓬勃兴起;“几乎所有的进步报刊都揭露列强侵华的罪行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抨击封建专制,鼓吹开民智、兴民权,如《新民丛报》《中外日报》《大公报》《外交报》《广益丛报》等。”可得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广泛传播;“ 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思想的广泛传播,拒俄、拒法及反美等规模浩大的新式政治运动的”可得出拒俄、拒法及反美等规模浩大的新式政治运动的出现。【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中国。在特点方面,根据所学知识,结合这一时期的时代背景,首先这一时期的君主立宪思想宣传以救亡图存为目的。“辛癸年间(1901-1903)几乎所有的进步报刊都揭露列强侵华的罪行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抨击封建专制,鼓吹开民智、兴民权”可得出重视舆论宣传;“1904年清政府下诏开放党禁。立宪团体比肩而起,”可得出重视成立社团。在影响方面,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政治层面,推动民主化,经济层面,对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思想上的启迪民智几个层面进行分析。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1912年开始,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逐年上升,资本额不断扩大。从1912—1919年,共设厂472个,资本额9478万元,平均每年设59个,资本1185万元。这期间的民族工业,如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增资,约有资本13亿元,8年超过过去的50年,这标志着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已成为中国社会经济中一个独立的经济成分,而且,开始起着推动社会前进的作用。——摘编自张天毅《中国民族工业出现“黄金时代”的根本原因》材料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标志着系统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1954年7月,“初教5”飞机试飞成功;1956年7月,载重量为4吨的“解放”牌卡车试制成功;1956年9月,国产B2-34中型坦克发动机问世;1957年10月,武汉长江大桥落成通车典礼举行,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公路铁路两用桥……到1957年底,“一五”计划各项指标大都超额完成。一大批现代工业骨干部门建立起来,我国工业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实现了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摘编自张翼董蓓《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化建设扬帆起航》(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12—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工业化建设的特点,并分析这一成就的意义。【答案】(1)原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鼓励民间兴办实业;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北洋军阀政府较为宽松的经济政策;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无暇东顾。(任答三点即可)(2)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改造与建设并举(或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任答两点即可)意义:经济上,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政治上,使社会主义制度得到了有力的经济支撑;国防上,为增强国防力量和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了条件。(任答两点即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12—1919年中国。原因:结合所学从国内、国外两方面,政治、经济、社会等侧面分析,可得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条件。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鼓励民间兴办实业。北洋军阀政府较为宽松的经济政策。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与此同时,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特别是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有力推动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特点:据材料“飞机试飞成功”“‘解放’牌卡车试制成功”“中型坦克发动机问世”得出优先发展重工业;结合所学,“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同时进行了三大改造,得出改造与建设并举(或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结合所学,“一五”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我国注重结合国情出发,实事求是;结合所学,“一五”计划的实施主要是靠中国自身的力量,同时得到了苏联的帮助,体现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意义:从经济、政治、国防等方面分析。据材料“我国工业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实现了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并结合所学得出经济上,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结合所学得出政治上,使社会主义制度得到了有力的经济支撑;据材料“飞机试飞成功”“中型坦克发动机问世”得出国防上,为增强国防力量和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了条件。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努力,我国的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已经顺利完成,各项社会改革也取得巨大成效,促进了社会秩序的安定和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广大人民的组织程度和政治思想觉悟有了很大提高。为了贯彻、实施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就提到党和国家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了。——摘编自吴本详《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材料二1953年1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作出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并成立以毛泽东为主席的宪法起草委员会。中共中央在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起草工作后提出宪法草案初稿,1954年3月交宪法起草委员会讨论通过,然后在北京和全国各大城市组织各方面代表人物8000多人进行了两个多月的讨论。根据讨论意见修改而成宪法草案,于6月14日公布,交全国人民讨论。又经过两个多月时间,约有1亿5000万人参加讨论。根据全国讨论中提出的修改和补充意见,宪法起草委员会对草案再次修改并经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最后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讨论于9月20日通过。——摘编自王桧林郭大钧《中国现代史(1949—2002)》(第三版)(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条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过程的特点,并分析其颁布的意义。【答案】(1)条件:国民经济的恢复,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人民政权的巩固;社会秩序的稳定;广大民众政治觉悟的提高。(任意两点即可)(2)特点:准备时间长,集思广益;采取国家领导和群众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制定的严肃性和群众性。(任意两点即可)意义:为我国民主法治建设奠定了法律基础;巩固了我国民主革命成果,为全国人民指明了发展道路;加快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步伐,有利于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提高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任意三点即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条件:据材料“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已经顺利完成”得出国民经济的恢复,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据材料“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得出人民政权的巩固;据材料“促进了社会秩序的安定”得出社会秩序的稳定;据材料“广大人民的组织程度和政治思想觉悟有了很大提高”得出广大民众政治觉悟的提高。【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特点:据材料“经过一年多时间起草工作”“进行了两个多月的讨论”“又经过两个多月时间”得出准备时间长;据材料“宪法起草委员会讨论通过”“交全国人民讨论”得出采取国家领导和群众讨论相结合的方法,集思广益;据材料“提出宪法草案初稿”“交宪法起草委员会讨论通过”“组织各方面代表人物8000多人进行了两个多月的讨论。根据讨论意见修改”“交全国人民讨论”“再次修改并经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讨论于9月20日通过”得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经过多次讨论修改,注重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体现制定的严肃性和群众性。意义:结合所学,从对民主政治建设、对向社会主义过渡、对社会主义建设等方面分析。结合所学,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规定了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起来,为我国民主法治建设奠定了法律基础;结合所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政治制度、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巩固了我国民主革命成果,为全国人民指明了发展道路,加快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步伐,有利于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结合所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通过时,正值“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期间,提高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历史上的中国不仅包括中原王朝,而且包括中原王朝以外的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和政权。中国早在秦汉时期就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此后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变化,在清朝完成统一后,疆域和民族大体确定,在这个疆域内居住与活动的民族,都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因此少数民族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组成部分。尽管历史上各民族之间有战有和,也曾出现过统一和分裂的局面,但各民族之间,还是互相吸收、互相依存、逐步接近,共同缔造和发展了统一多民族的伟大祖国,促进了中国的发展。——摘编自徐杰舜《中国民族关系发展大趋势论》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答案】示例一观点:中国历史(中华民族)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阐述:春秋时期,中原各国自称“华夏”,与相邻的戎狄蛮夷频繁往来与联系中,这些民族产生华夏认同观念;战国时期,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西汉设西域都护府,加强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加强;东汉、魏、晋时期以来,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氐、羌、鲜卑等逐渐南迁;5世纪时,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统一北方,魏孝文帝进行改革,推行汉化政策,促进民族交融;唐朝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大大加快,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发展;清除地方割据势力,平定边疆地区叛乱,加强对边疆的有效控制,促进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综上所述,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国历史。示例二观点:民族交融是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主流。阐述:中国历史从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部落开始,结成炎黄部落联盟,被后世尊为华夏始祖;春秋战国时期,华夏认同,形成民族融合的高峰;东汉、魏、晋时期以来,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民族交融高峰,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推行汉化政策,促进民族交融;宋元时期,各民族政权之间既有战争又有议和,民族矛盾尖锐,但“和”是主流,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边疆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速,形成新的民族;明清时期,加强边疆地区的管理,反对外来侵略,民族凝聚力增强,中国版图奠定。综上所述,民族交往和交融成为中国历史发展主流。【解析】本题为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少数民族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组成部分”可得出论题:中国历史(中华民族)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可从“各民族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的角度,结合中国古代汉族王朝和少数民族王朝的历史贡献、中国古代民族交往和边疆治理相关史实进行论述。具体而言包括:春秋时期戎狄蛮夷产生华夏认同观念;战国时期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西汉设西域都护府,加强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东汉、魏晋时期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北魏统一北方,孝文帝进行汉化改革;唐朝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清朝加强对边疆的有效控制。最后作总结: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国历史。据材料“尽管历史上各民族之间有战有和,……但各民族之间,还是互相吸收、互相依存、逐步接近”可得出论题:民族交融是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主流。可结合中国古代民族交往交融相关史实进行论述。具体而言:传说中炎帝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春秋战国时期形成民族融合的高峰;东汉、魏晋时期以来,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促进民族交融;宋元时期,各民族政权之间“和”是主流,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明清时期加强边疆地区的管理,反对外来侵略,民族凝聚力增强。最后作总结:民族交往和交融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河南省信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测试时间:75分钟卷面总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表为关于尧舜禹时期相关史实的记载。据此推断,该时期()协和万邦《尚书》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左传》当禹之时,天下万国《吕氏春秋》A.呈现邦国林立局面 B.社会形态已出现剧变C.具备早期国家的雏形 D.开始进入到文明时代【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原始部落联盟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中“万邦”“万国”“天下万国”可知,该时期中国大地上呈现邦国林立的局面,故选A项;该时期社会形态没有变化仍是原始社会,排除B项;材料没有阶级对立和国家机器,无法说明作为雏形国家的基本特征已经具备,排除C项;由原始状态进入文明时代早在尧舜禹时期之前,排除D项。故选A项。2.有学者指出:“内服是商朝的本土地区(王畿),由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直接加以治理;外服是指商方之外的政治辖区,由臣属商王的诸侯方国进行统治。”该学者认为殷商内外服制()A.呈内外分治特征 B.初步建立了中央集权制C.是一种职官制度 D.为分裂国家埋下了隐患【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内外服制度下,“内服”和“外服”都是对商王的服侍,商王对内服实行直接统治,对外服实行间接统治,说明学者认为殷商内外服制呈现出内外分治的特征,A项正确;商朝并未建立中央集权制,排除B项;殷商内外服制并不是一种职官制度,排除C项;;殷商内外服制有利于稳定统治,排除D项。故选A项。3.孔子教育学生要掌握六艺:礼(礼节)、乐(音乐)、射(射箭技术)、御(驾驭马车的技术)、书(书法)、数(算法)。六艺体现孔子的教育观()A.注重理论教学 B.为现实服务 C.突出品质修养 D.强调仁与礼【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孔子教育学生要掌握礼(礼节)、乐(音乐)、射(射箭技术)、御(驾驭马车的技术)、书(书法)、数(算法)六艺,目的是增强受教育者各方面的能力素质,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体现教育为现实服务,B项正确;六艺为各种实用技能,而非偏重理论,排除A项;六艺内容丰富,并非只突出道德教育和只强调仁与礼,排除C项、D项。故选B项。4.汉武帝时推行了“禁榷制度”,将盐、铁、酒等关系民生的行业收归国家经营,由政府对重要物资和贸易进行垄断经营。这一举措主要意在()A.削弱地方诸侯国的实力 B.保证百姓生活的稳定C.抑制私营工商业的发展 D.提高政府的财政收入【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时空是:汉代中国。盐、铁、酒等是百姓生活必需的、市场需求量大、有巨大盈利空间的商品,国家对此进行垄断经营,目的是增加政府的收入,D项正确;“禁榷制度”的首要目的是加强经济方面的中央集权,不单单针对诸侯国,不单单为削弱诸侯的经济力量,排除A项;“禁榷制度”主要是封建国家加强经济控制、增加财政收入的举措,而非主要为了保障民生。不允许民间自由从事盐、铁生产和买卖还可能对百姓生活产生不利影响,排除B项;“禁榷制度”主要在盐、铁、酒等关乎经济命脉、有巨大利润的行业实行,有加强经济控制、增加财政收入的特殊用意,并非在所有工商业行业实行,并非主要为抑制私营工商业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5.唐代字书、小学、韵书等是科举考试的初级读物。据史料记载,唐末女子吴彩鸾“以小楷书《唐韵》,一部市五千钱,为糊口计”。据此可知,唐代()A.科举文化推动图书贸易发展 B.楷书成为民问最流行字体C.手抄是主要的图书复制方式 D.政府鼓励抄书以养家糊口【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科举考试初级读物的韵书被手抄后卖到市场,体现了科举文化推动图书贸易的发展,A项正确;仅凭吴彩鸾用楷书抄写《唐韵》,不能说明楷书成为当时民间最流行的字体,也不能体现手抄是唐代主要的图书复制方式,排除B、C项;材料无法说明吴彩鸾的行为是个人行为还是政府鼓励的结果,排除D项。故选A项。6.北宋诗人在李邴《咏宋代泉州海外交通贸易》中写道:“苍官影里三洲路,涨海声中万国商”。该诗的描绘,反映了宋代()A.外贸税收成为国库重要来源 B.海外贸易非常繁荣C.泉州是当时最大的外贸港口 D.抑商政策开始动摇【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中国)。诗人描绘了宋代泉州桅帆如云,商贾云集的繁华商贸景象,这是一种经济繁荣,反映了宋代海外贸易发达,B项正确;A项是宋代政府重视海外贸易的原因,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A项;C项中“最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D项不符合史实,重农抑商政策并未动摇,排除D项。故选B项。7.朱熹认为,圣人人格虽高而难为,但并不是不可达到,“人皆可以为尧舜”,只要经过自身学习以获取知识和加强道德修养就都可以得到实现。这说明朱熹()A.号召人人平等的思想 B.强调知识和道德的作用C.反对传统的等级观念 D.明确主张追求解放个性【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南宋时期。根据材料可知,朱熹认为的圣人是以孔孟精神为道德标准的楷模,认为人人只要通过学习获取知识和加强道德修养都可以成为圣人,说明朱熹强调知识和道德的作用,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人人平等的思想,强调知识和道德作用,排除A项;朱熹并不反对传统的等级观念,排除C项;朱熹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具有束缚人性自由的特征,排除D项。故选B项。8.元朝各行省的财赋支用权在成宗以后被规定在一千锭以下;司法方面,行省不得擅行诛杀;各地军队布置、调动始终由朝廷直接掌握。据此可知,元朝()A.地方有较大独立性 B.行省权力受到中央制约C.重视对地方的监督 D.专制皇权得到空前加强【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元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一千锭以下”“不得擅行诛杀”“始终由朝廷直接掌握”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行省的权利收到中央政府的制约,独立性较小,B项正确;行省制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地方的独立性较小,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元朝重视地方监督的相关信息,无法得出相关结论,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央集权的加强,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专制皇权得到空前加强,排除D项。故选B项。9.明末思想家李贽说:“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其思想主旨是A.维护封建伦理道德B.发展经世致用之学C.主张理性独立思考D.抨击君主专制统治【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依据材料“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可知李贽反对以孔子的观点为判断标准,反对盲从孔子,主张每个人独立思考,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依据所学可知,李贽反对正统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强调人的正当欲望,反对封建伦理道德;B选项错误,经世致用之学要求关注社会现实,面对社会矛盾,并用所学解决社会问题,以求达到国治民安的效果,材料中并未体现;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李贽反对以孔子的言论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并未体现他抨击君主专制。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10.鸦片战争后,在列强的要求下清朝设立管理五口通商事务“五口通商大臣”。起初由两广总督兼任,以后转由两江总督负责。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廷官僚体系的变化更加明显。一批现代化的官僚机构——总税务司、总理衙门等陆续成立。这种转变反映了近代中国()A.中央机构的半殖民地化 B.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C.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 D.被迫实行全面对外开放【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鸦片战争后在列强要求下,设立“五口通商大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官僚体系变化显得更加明显,由此可知,随着列强侵略的加深,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加深,深深地烙在官僚机构的变化中,C项正确;选项混淆了概念,这是管理五口通商事务的,非中央机构,排除A项;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在《辛丑条约》签订后,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近代中国被迫实行全面对外开放的结论,与题意无关,也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1.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以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形式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等民用工业;甲午战后,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清末“新政”期间,允许自由发展实业,奖励兴办工商企业,鼓励组织商会团体。该变化反映出()A.清政府逐渐放弃抑商政策 B.资本主义的发展已无障碍C.旧中国力行重商主义政策 D.民族工业的春天已经来临【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晚清中国。根据材料分析可知,清政府对待工商业的政策从允许官商合办民用工业,到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再到允许自由发展实业,逐渐放宽限制,反映其逐渐放弃了传统的抑商政策,A项正确;晚清时期资本主义发展面临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的重重阻碍,而非已无障碍,排除B项; 重商主义通常指的是16至17世纪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一种经济理论或经济体系,清政府坚持维护封建统治,并未力行重商主义,排除C项;民族工业的春天是在清政府灭亡后的民国初年,排除D项。故选A项。12.清政府宣战诏书下至各地方时,邮政大臣盛宣怀下令各地电信局将诏书扣押,只给各地督抚观看,并且电告各地督抚,不要服从此命令;两广总督李鸿章闻此讯,覆电朝廷:“此乱命也,粤不奉诏”,认为“乱民不可用、邪术不可信、兵衅不可开”。这一时局出现在()A.鸦片战争时期 B.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晚清中国。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南方各省督抚拒绝接受清廷与各国开战的诏命,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材料“乱民、邪术”指的是义和团运动,“兵衅不可开”“不奉诏”指的是南方各省督抚拒绝接受清廷与各国开展的诏命,所以这一时局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时期,D项正确;鸦片战争时期未发生地方督抚无视朝廷宣战诏命的情况,排除A项;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清政府的对外战争主要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当时未发生地方督抚无视朝廷宣战诏命的情况,排除B项;辛亥革命1911年爆发,李鸿章1901年过世,排除C项。故选D项。13.中国历史上的王朝更迭屡见不鲜,短或数年、数十年,长或数百年,周而复始,均是王朝易姓而已。辛亥革命所终结的,不仅仅是一个王朝,更是一个漫长的时代。材料旨在说明辛亥革命()A.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B.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C.开创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D.颠覆了君主专制的统治【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1年(中国)。材料信息反映的是王朝更替是易姓变革,辛亥革命与王朝更替比较,颠覆了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统治,D项正确;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封建君主制统治,没有推翻中国的封建制度,也与“辛亥革命所终结的,不仅仅是一个王朝,更是一个漫长的时代”冲突,排除A项;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封建君主制统治,没有推翻中国的封建制度,中国的社会转型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辛亥革命是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14.抗日战争时期,由于云南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在滇军队不断增加,中央军驻滇人数最多时为60万人,盟国美军也达2万多人。当时,内地的机关、公教人员、学生、平民也大量迁入,使云南人口骤然猛增。材料意在说明()A.抗日战争进入到了最艰难的相持阶段 B.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C.云南各族人民为抗战作出了巨大贡献 D.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得到空前增强【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聚集在云南的大量军队和其他人员表明云南地区是抗日战争的重要战略基地,为抗战作出了巨大贡献,C项正确;材料没有明确的时间信息,不能断定进入到相持阶段,排除A项;云南地区总体上属于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材料未体现的作用,排除B项;仅凭云南聚集大量军队、人员,不能得出民族意识觉醒、民族凝聚力增强,排除D项。故选C项。15.如图为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载的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的报纸截图,该报道被称为当时我国早稻大丰收中放射出的大批高产“卫星”中的“冠军”。据此分析,该报道()A.激发了国人的生产积极性 B.违背了客观的经济规律C.反映了农业丰收后的喜悦 D.说明我国已解决了温饱【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1958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1958年”正处于“大跃进”期间,“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卫星”“冠军”都带有引号,说明数据带有明显的浮夸虚假成份,违背了客观的经济规律,B项正确;“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明显是虚假的,最终损害农民的利益,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农业丰收后的喜悦信息,排除C项;选项不符合史实,我国解决温饱问题是在20世纪80年代,排除D项。故选B项。16.在某次会议中讲道:“面对全球性挑战,各国应该加强对话,交流学习最佳实践,取长补短,在相互借鉴中实现共同发展,惠及全体人民。同时,要倡导和而不同,允许各国寻找最适合本国国情的应对之策。”该讲话()A.展示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B.有利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C.倡导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D.体现了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当代中国和世界。在讲话中主张加强各国间的对话交流和相互学习,应对全球性挑战,实现共同发展,体现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有利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B项正确;“负责任大国形象”体现在不同场合不同侧面,仅凭某一个主张不足以得出“负责任大国”,排除A项;“应对全球性挑战”“各国加强交流学习”主要属于全球治理。中国倡导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但材料主旨并非“公正合理”,排除C项;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但材料主旨不是“中国自己广交朋友”,而是“中国倡导各国间友好合作”,排除D项。故选B项。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20世纪初年中国社会历史条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新式教育和留学运动的蓬勃兴起,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思想的广泛传播,拒俄、拒法及反美等规模浩大的新式政治运动的出现,充分表明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力量登上政治舞台。这成为君主立宪思想兴起的社会基础。辛癸年间(1901-1903)几乎所有的进步报刊都揭露列强侵华的罪行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抨击封建专制,鼓吹开民智、兴民权,如《新民丛报》《中外日报》《大公报》《外交报》《广益丛报》等。1904年清政府下诏开放党禁。立宪团体比肩而起,据不完全统计,从1906—1908年以预备立宪为目标而成的社会团体就有51个。之后,请开国会的折呈连篇而上,进京请愿的人们川流不息,君主立宪思想得以蓬勃发展。——摘编自郭汉民《中国近代思想与思潮》(1)根据材料,概括君主立宪思想兴起的条件。(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君主立宪思想发展过程呈现的特点并分析其历史意义。【答案】(1)条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新式教育和留学运动的蓬勃兴起;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广泛传播;拒俄、拒法及反美等规模浩大的新式政治运动。(任答三点即可)(2)特点:以救亡图存为目的;重视舆论宣传;重视成立社团。(任答两点即可)意义:政治上,具有爱国性和进步性,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经济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思想上,启迪民智,打击了封建守旧思想,有利于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推动了民众的思想解放。【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中国。条件方面,“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新式教育和留学运动的蓬勃兴起,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思想的广泛传播”可得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和新式教育和留学运动的蓬勃兴起;“几乎所有的进步报刊都揭露列强侵华的罪行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抨击封建专制,鼓吹开民智、兴民权,如《新民丛报》《中外日报》《大公报》《外交报》《广益丛报》等。”可得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广泛传播;“ 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思想的广泛传播,拒俄、拒法及反美等规模浩大的新式政治运动的”可得出拒俄、拒法及反美等规模浩大的新式政治运动的出现。【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中国。在特点方面,根据所学知识,结合这一时期的时代背景,首先这一时期的君主立宪思想宣传以救亡图存为目的。“辛癸年间(1901-1903)几乎所有的进步报刊都揭露列强侵华的罪行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抨击封建专制,鼓吹开民智、兴民权”可得出重视舆论宣传;“1904年清政府下诏开放党禁。立宪团体比肩而起,”可得出重视成立社团。在影响方面,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政治层面,推动民主化,经济层面,对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思想上的启迪民智几个层面进行分析。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1912年开始,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逐年上升,资本额不断扩大。从1912—1919年,共设厂472个,资本额9478万元,平均每年设59个,资本1185万元。这期间的民族工业,如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增资,约有资本13亿元,8年超过过去的50年,这标志着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已成为中国社会经济中一个独立的经济成分,而且,开始起着推动社会前进的作用。——摘编自张天毅《中国民族工业出现“黄金时代”的根本原因》材料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标志着系统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1954年7月,“初教5”飞机试飞成功;1956年7月,载重量为4吨的“解放”牌卡车试制成功;1956年9月,国产B2-34中型坦克发动机问世;1957年10月,武汉长江大桥落成通车典礼举行,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公路铁路两用桥……到1957年底,“一五”计划各项指标大都超额完成。一大批现代工业骨干部门建立起来,我国工业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实现了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摘编自张翼董蓓《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化建设扬帆起航》(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12—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工业化建设的特点,并分析这一成就的意义。【答案】(1)原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鼓励民间兴办实业;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北洋军阀政府较为宽松的经济政策;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无暇东顾。(任答三点即可)(2)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改造与建设并举(或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任答两点即可)意义:经济上,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政治上,使社会主义制度得到了有力的经济支撑;国防上,为增强国防力量和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了条件。(任答两点即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12—1919年中国。原因:结合所学从国内、国外两方面,政治、经济、社会等侧面分析,可得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条件。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鼓励民间兴办实业。北洋军阀政府较为宽松的经济政策。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与此同时,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特别是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有力推动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特点:据材料“飞机试飞成功”“‘解放’牌卡车试制成功”“中型坦克发动机问世”得出优先发展重工业;结合所学,“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同时进行了三大改造,得出改造与建设并举(或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结合所学,“一五”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我国注重结合国情出发,实事求是;结合所学,“一五”计划的实施主要是靠中国自身的力量,同时得到了苏联的帮助,体现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意义:从经济、政治、国防等方面分析。据材料“我国工业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实现了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并结合所学得出经济上,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结合所学得出政治上,使社会主义制度得到了有力的经济支撑;据材料“飞机试飞成功”“中型坦克发动机问世”得出国防上,为增强国防力量和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了条件。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努力,我国的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已经顺利完成,各项社会改革也取得巨大成效,促进了社会秩序的安定和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广大人民的组织程度和政治思想觉悟有了很大提高。为了贯彻、实施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就提到党和国家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了。——摘编自吴本详《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材料二1953年1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作出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并成立以毛泽东为主席的宪法起草委员会。中共中央在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起草工作后提出宪法草案初稿,1954年3月交宪法起草委员会讨论通过,然后在北京和全国各大城市组织各方面代表人物8000多人进行了两个多月的讨论。根据讨论意见修改而成宪法草案,于6月14日公布,交全国人民讨论。又经过两个多月时间,约有1亿5000万人参加讨论。根据全国讨论中提出的修改和补充意见,宪法起草委员会对草案再次修改并经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最后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讨论于9月20日通过。——摘编自王桧林郭大钧《中国现代史(1949—2002)》(第三版)(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条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过程的特点,并分析其颁布的意义。【答案】(1)条件:国民经济的恢复,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人民政权的巩固;社会秩序的稳定;广大民众政治觉悟的提高。(任意两点即可)(2)特点:准备时间长,集思广益;采取国家领导和群众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制定的严肃性和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北医药学院《生物医药伦理与药事管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房屋建筑防水分包合同
- 自贡四川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招聘针灸推拿技师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绵阳2024年四川省绵阳第一中学第三批招聘教师3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玉溪云南玉溪市江川区医共体招聘编制外人员6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技术支持咨询服务合同5篇
- 2025年文物收藏品鉴定与转让服务合同3篇
- 沈阳2025年中共沈阳市委党校招聘高层次人才16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专业全新橱柜安装工程合同范本(2024年版)
- 2025年度租赁合同(含机器设备、房产、汽车等)2篇
- GB/T 12914-2008纸和纸板抗张强度的测定
- GB/T 1185-2006光学零件表面疵病
- ps6000自动化系统用户操作及问题处理培训
- 家庭教养方式问卷(含评分标准)
-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课件(完整版)
- 线缆包覆挤塑模设计和原理
- TSG ZF001-2006 安全阀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蜘蛛开店》
- 锅炉升降平台管理
- 200m3╱h净化水处理站设计方案
- 个体化健康教育记录表格模板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