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期末模拟试卷(审定版)_第1页
2019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期末模拟试卷(审定版)_第2页
2019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期末模拟试卷(审定版)_第3页
2019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期末模拟试卷(审定版)_第4页
2019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期末模拟试卷(审定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期末模拟试卷(审定版)(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1、提纯含少量NaCl杂质的KNO3,部分实验过程如下,相关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KNO3的溶解度不变B.①→②,溶液中KNO3的质量分数不变C.②→③,溶液中KNO3的质量减小D.③中上层清液的溶质只有NaCl2、属于溶液的是A.蒸馏水 B.矿泉水 C.泥沙水 D.油水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木炭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B.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C.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D.等质量的粉末状、块状石灰石分别与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反应4、下列四个图像分别对应不同实验过程,其中不正确的是A.分别向等质量且足量的Mg片和Zn片中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B.室温下,往等体积水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NH4NO3、NaOH,搅拌溶解C.煅烧石灰石D.往20°C饱和NaCl溶液中加入NaCl固体,充分搅拌5、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如图。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依据溶解度曲线可知,a的溶解度大于bB.增加溶质都可将a、b的不饱和溶液转化成饱和溶液C.b中含有少量a,最好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取bD.P点表示该温度下,a、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6、下图为甲、乙(均不含结晶水)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如图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将t1℃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升温到t2℃,均变成不饱和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B.t1℃等质量的甲、乙溶液蒸发等质量的水,甲析出的晶体比乙多C.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以用蒸发溶剂的方法获得较纯净的甲D.t2℃等质量的甲、乙的溶液降低温度到t1℃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可能相等7、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不正确的是序号物质鉴别方法ANH3和N2闻气味B蔗糖、面粉取样,加水溶解,观察现象C过氧化氢溶液、蒸馏水加入少量二氧化锰,观察现象D木炭粉、四氧化三铁观察颜色A.A B.B C.C D.D8、水是生活中常见的重要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必须:溶剂一定是水B.生活常识:油锅着火用水来扑灭C.人体必需:水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D.实验认识:电解水说明了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外界因素有___________。2、用下图装置完成“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粗盐提纯实验中的操作顺序为______(填序号),以及称量精盐并计算产率。(2)操作③中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______。(3)操作③中,当观察到蒸发皿内出现______时,停止加热,让余热蒸干剩余液体。3、根据所给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温度/°C010203040溶解度氯化钠/g35.735.83636.336.6碳酸钠/g6101836.550(1)如图中表示Na2CO3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____(填“A”或“B”),10℃时将3.5gNaCl加入1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是_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2)m点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3)t2℃时将40g固体A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4)若Na2CO3中混有少量的NaCl,提纯Na2CO3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4、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1)从A.钛合金B.洗涤剂C.湿毛巾D.稀有气体E。煤F。金刚石中选择一种适当的物质,将字母序号填在横线上。①可用___________切割大理石;②可用___________制得焦炭;③可用___________捂口鼻逃离火场;④可用___________制造电光源;⑤可用___________除衣服上的油污;⑥可用___________制造人造骨骼。(2)根据下列信息回答:①喝了汽水会打嗝,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___________有关;②做好垃圾分类,为绿色发展作贡献。下列可回收垃圾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_____。A.塑料瓶B.旧报纸C.铝制易拉罐5、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图中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2)A、B、C三种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小的是___________。(3)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4)把A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___(任写一条)。三、计算题(每小题4分,共计36分)1、某注射用药液的配制方法如下:①把1.0g药品溶于水配制成4.0mL溶液a;②取0.1mL溶液a,加水稀释至1.0mL,得溶液b;③取0.1mL溶液b,加水稀释至1.0mL,得溶液c;④取0.2mL溶液c,加水稀释至1.0mL,得溶液d。由于在整个配制过程中药液很稀,其密度可近似看做lg/cm3。试求:(1)最终得到的药液(溶液d)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1.0g该药品可配制溶液d的体积是多少?2、为测定一瓶久置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实验操作如图1所示,电子天平示数如图2所示。请计算:(1)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2)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3、小路向容器中加入85g过氧化氢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分解产生气体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每68份质量的过氧化氢完全分解可产生36份质量的水和32份质量的氧气。(1)最终产生氧气的总质量为_______g。(2)求原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质量分数是指混合物中某种物质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比)。4、为了测定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取石灰石12.5g加入盛有100g稀盐酸的烧杯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假设杂质不反应,也不溶解)。烧杯内物质的质量变为108.1g,计算:(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Cl-35.5Ca-40)(1)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2)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5、向80g15%的NaNO3溶液中加入28gNaNO3固体后,发现有8gNaNO3未溶解,则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解题过程)6、某浓盐酸瓶上的标签如表所示,则:浓盐酸(HCI)500mL浓度(质量分数)36%密度1.2g/cm3(1)该瓶浓盐酸的质量为______克。(2)取100mL该浓盐酸与500mL水均匀混合,所得稀盐酸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精确到0.01%)(3)欲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3.6%的稀盐酸,需该浓盐酸质量为多少克?7、在80g质量分数为15%溶液里加入20g水或20g溶质(全部溶解),计算这两种方法制成的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8、某合金可能由铜与镁、锌中的一种组成,现欲测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取该合金样品30g放入烧杯中,然后将200g硫酸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平均分四次依次加入该烧杯中,每次均充分反应。实验数据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合金中金属(用R表示)与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2)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求解第二次产生氢气质量(x)的比例式_________。(3)该合金由铜与_________两种金属组成。(4)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5)欲将上述合金样品中的铜转化为铜盐,可将上述最终混合物过滤,将滤渣、洗涤、烘干,然后在空气中加热,充分反应,可得到氧化铜的质量为_______,再经过某些反应就制得铜盐。9、在花卉市场上经常见到用营养液培育观赏植物。你会用无土栽培花卉吗?有一种无土栽培花卉的营养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6%,它的成分含有磷酸铵和硝酸钾,且这两种溶质的质量比为1:3。(1)营养液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______(填“会”或“不会”)出现浑浊现象,原因是______。(2)500g营养液中含硝酸钾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3)欲将上述500g营养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增至1.5%,需要蒸发掉多少g的水?(设蒸发过程中无晶体析出)(写出计算过程)四、实验探究(每小题5分,共计20分)1、学习小组在学习“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题时,探究了二氧化碳气体的收集方法。(查阅资料)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所得溶液pH约为5.6。(提出问题)二氧化碳能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实验设计与操作)在通常状况下,测定二氧化碳溶于水所得溶液的pH,判断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体积)。(1)甲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2)实验时,需先将如图甲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其操作是:开启弹簧夹K1、关闭弹簧夹K2,打开活塞,滴加稀盐酸至空气排尽。检验空气已排尽的方法是______。(3)关闭K1,打开K2、K3。待丙装置中收集半瓶气体时,关闭活塞K2和K3,充分振荡丙装置。然后用pH计测得如下数据:物质丙装置中溶液丁装置中溶液pH5.606.50分析可知,在丙和丁装置中所溶解二氧化碳的体积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丙和丁装置中溶液的总体积。(4)实验中,若没有乙装置,则测出的溶液pH会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结论与反思)(5)由实验结果分析,你认为二氧化碳______(填“能”或“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收集时能减少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的措施是______(写一点即可)。(6)学习小组另取2.5g大理石粉末,逐滴加入7.3%的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时,共消耗了20g7.3%的稀盐酸,则该大理石粉末的纯度为______(杂质不与盐酸反应)。2、为了研究物质的溶解现象,进行如下探究活动。探究I:将足量的碳酸钠、氯化钠和硝酸钾三种物质分别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过程的温度变化如下图所示。探究II:实验①②③现象固体溶解,形成紫红色溶液固体溶解,形成紫红色溶液固体几乎不溶解探究III:探究过程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探究I中,溶解过程放出热量的物质是__________。(2)对探究II中实验现象进行分析,需要做的对比是________。分析得出的结论之一是__________。(3)探究III中,所得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通过该探究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4)在上述探究的基础上,同学们想通过探究,比较食盐和氯化铵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小,探究方案应该是__________。3、碳酸氢钠(NaHCO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碳酸氢钠的性质进行探究。(查阅资料)①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如下:温度10℃20℃30℃40℃溶解度8.1g9.6g11.1g12.7g②碳酸氢钠固体在潮湿的空气中久置或受热分解均生成Na2CO3、H2O和CO2。(实验探究)探究1:NaHCO3溶液与盐酸反应的热效应室温下(20℃),边搅拌边向盛有0.5gNaHCO3固体的烧杯中加入10mL水,测得温度为18.5℃;恢复至室温后,向烧杯中加入过量10mL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20℃),搅拌,测得温度为20.8℃。(1)实验中配制的NaHCO3溶液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饱和溶液。(2)由上述实验可知:NaHCO3固体溶于水___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有同学认为由上述实验得出NaHCO3溶液与盐酸反应放热的结论并不可靠,理由是___________。探究2:NaHCO3溶液与CaCl2溶液的反应。分别向10mL0.5%和5%NaHCO3溶液中滴加10%的CaCl2溶液,发现均有白色浑浊出现,通过传感器测得CO2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3)由上图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4)该条件下,NaHCO3溶液和CaC1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探究3:久置的NaHCO3样品中NaHCO3含量的测定:将一瓶在潮湿空气中久置的NaHCO3样品(假设只有NaHCO3和Na2CO3)混合均匀后,称取19.0g混合物,加热至恒重,称其质量为15.9g。(5)①计算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至0.01%)________。②若上述测定过程中未加热至恒重,则测得NaHCO3的质量分数将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4、设计实验、动手操作、观察现象、记录信息、提炼证据、进行推理、形成结论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1)学习化学概念“饱和溶液”——实验“KNO3溶于水”(实验用品)KNO3(研磨处理)、水、玻璃棒、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烧杯等。(实验探究)在室温20℃下,向小烧杯中加入20mL水,按下表中设计的操作步骤进行实验。实验序号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推理实验结论I加入2gKNO3,搅拌全部溶解不一定形成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水中不能无限制地溶解溶质Ⅱ再加入5gKN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