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2024学年江苏省苏州市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第一篇章初识•寸积铢累1.(16分)为了对“自强不息”精神有更多的了解,小苏制作了一张阅读积累卡,请帮他完善卡片内容。“自强不息”主题阅读积累卡资料摘录一“君子自励犹如天体之运行不息,不得一曝十寒,不应见利而进,知难而退,而应恪(A.kèB.gé)守重自胜、摈私欲、尚果毅之美德,不屈不挠(A.náoB.ráo),见义勇为,不避艰险,自强不息;同时,君子待人接物应度量宽厚,如大地之博,无所不载,责己严,责人轻,气度雍容。日后能以博大之襟怀,jí()取新文明,改良我社会,促进我政治,以宽厚的道德,为社会之表率,作中流之砥柱,担负起历史重任。为此当崇德修学,勉为真君子。”梁启超的这段演讲不仅深深激励了清华学子,更激励了无数后人前pū()后继地为社会的革新进步而奋斗。(选自梁启超《清华演讲稿》,有删改)资料摘录二苏州小伙陆鸿,幼时因病导致脑瘫。身体残疾的他中专毕业后却到处找不到工作。父亲病重逝世、家庭困顿,使得他下定决心自主创业。他靠着自强拼搏,将生意从开照相馆、做电子相册加工,逐渐发展到拥有35位员工的实体相册加工厂。他不仅自己挑起了养家的重担,还为21位残疾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在陆鸿的带领下,工厂2022年的营业额达到了近1400万。如今,他的工厂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残疾人扶贫创业基地。2023年3月,陆鸿获评“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素材源自网络)配图设计(1)卡片中有两个易读错的字,请选出它们的正确读音。①恪(A.kèB.gé)守②不屈不挠(A.náoB.ráo)(2)卡片中有两处空缺,请根据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①jí取②前pū后继(3)卡片中画线的句子是一个复句,对它的类型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并列复句B.递进复句C.选择复句D.转折复句(4)请为陆鸿的故事选择一个小标题,并说明理由。A.中国的“阿甘”B.人生贵自强C.中国厂长,扒着悬崖的逆袭(5)小苏被陆鸿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想要对他进行一次采访。小苏围绕“社会责任”这一主题设计了几个采访问题。你认为哪个问题不太契合主题需要删掉A.工厂里现在有二十多位残疾员工了,招收第一位残疾员工时您是怎么想的?B.身体残疾对工作肯定会有一定影响的,您为什么坚持要招残疾员工,还招这么多?C.您获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之后,家里人是什么反应?(6)小苏和陆鸿约定在1月23日上午10点进行采访。22日小苏给他发短信,再次确定采访事宜。短信中有两处内容需要修改,请你提出修改意见。陆鸿,您好。我是小苏。之前跟您联系过,1月23日上午10点,我将莅临您的工厂对您进行“社会责任”主题采访。请问见面的时间是否有变化?①改为②改为(7)从《艾青诗选》中选择一个意象,作为“自强不息”主题阅读卡的配图,你会选择哪一个呢?请结合具体篇目说说理由。备选意象:太阳、礁石、土地……第二篇章鉴史•探访先贤“自强不息”精神弥散在古朴的书卷里,凝聚在点点文墨中。让我们随着小苏一起翻开古卷,在先贤身上感悟他们胸中的山河大野和心中的黎民苍生。探究一:寻找范仲淹2.(18分)阅读回答问题。(一)他的自白答梅圣俞灵乌赋①范仲淹危言②迁谪向江湖,放意云山道岂孤③。忠信平生心自许,吉凶何卹④赋灵乌。[注]①景祐三年,范仲淹因针砭时弊,贬知饶州。梅尧臣(梅圣俞)写了一首《灵乌赋》,劝他不要多事,表达对他的担忧。灵鸟:能预言吉凶的乌鸦。②危言:说正直的话。③放意:纵情恣意。道岂孤:一路怎会孤单。④卹(xù):同“恤”,忧虑。(二)文人笔下的他公生二岁而孤。既长,去之南都,入学舍,扫一室,昼夜讲诵。其起居饮食,人所不堪,而公自刻益苦。居五年,大通六经之旨,为文章论说,必本于仁义。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其事上遇人,一以自信,不择利害为趋舍。公为将,务持重,不急近功小利。于延州筑青涧城,垦营田,复承平、永平废寨,熟羌归业者数万户。于庆州,城大顺①,以据要害,又城细腰胡芦,于是明珠、灭臧等大族皆去贼为中国用。自边制久隳,至兵与将常不相识,公始分延州兵为六将,训练齐整,诸路皆用以为法。公之所在,贼不敢犯。公为人外和内刚,乐善泛爱。丧其母时尚贫,终身非宾客食不重肉,临财好施,意豁如也。及退而视其私,妻子仅给衣食。其为政,所至民多立祠画像。其行己临事,自山林处士、里闾田野之人,外至夷狄,莫不知其名字,而乐道其事者甚众。(选自欧阳修《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并序》,有删减)[注]①大顺:城名,即大顺城。下文中“细腰葫芦”也是城名。(三)民间演义中的他不料其年瘟疫转盛,仁宗天子闻知,龙体不安。复会百官,众皆计议。有一大臣越班启奏①。天子看时,乃是参知政事范仲淹。拜罢起居,奏曰:“今天灾盛行,军民涂炭,日夕不能聊生,人遭缧绁之厄。以臣愚意,要禳此灾,可宣天师星夜临朝,就京师禁院修设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②,奏闻上帝,可以禳保民间瘟疫。”仁宗天子准奏。……天师在东京禁院做了七昼夜好事,普施符箓,禳救灾病,瘟疫尽消,军民安泰。(选自《水浒传》第一回,有删改)[注]①越班启奏:指大臣在上朝时走出自己的队列,到最前面启奏。这是违背礼仪的行为,在古代并不常见。②罗天大醮:道士为禳除灾祟而设的规模盛大的道场。(1)阅读第一则材料,完成下列任务。①范仲淹创作这首诗的原因是。②这首诗共四句,其中有两句用的是反问语气。请任选一句,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该句中反问语气词的表达效果。A.放意云山道岂孤。B.吉凶何卹赋灵乌。(2)阅读第二则材料,借助提示的方法,给语句中的加点字作注释。文言字词方法提示释义人所不堪查阅词典法“堪”常用义:①经得起,忍受;②胜任。A不择利害为趋舍前后文推断法上文为“一以自信”(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B城大顺迁移法词性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守:名词用作动词,担任太守。C诸路皆用以为法词意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醉翁亭记》)D(3)根据前两则材料,完善范仲淹的人物档案。姓名:范仲淹少年求学时:读书刻苦,有大节,心怀天下,被贬饶州时:①(请从第一则材料中概括)驻守边塞时:②(请从第二则材料中概括)治边效果:公之所在,贼不敢犯。民间风评:莫不知其名字,而乐道其事者甚众。(意思是:③)(4)《水浒传》里的范仲淹与你心目中的范仲淹形象一致吗?请结合第三则材料以及《岳阳楼记》的相关内容说说你的看法。探究二:探访文人圈3.(8分)走近范仲淹,我们感悟到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精神在很多古仁人身上都有体现。请你根据提示,在横线上填写古诗文名句、作者及出处。“自强不息”内涵古诗文名句作者及出处探究发现坚定自信长风破浪会有时,①。李白《②》通过古诗文积累,我们发现“自强不息”不仅内涵丰富,而且贯穿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心怀家国欲为圣明除弊事,③。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豁达乐观④,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责任担当先天下之忧而忧,⑤。范仲淹《岳阳楼记》励精图治前者呼,后者应,⑥,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欧阳修《醉翁亭记》旷达洒脱人有悲欢离合,⑦,此事古难全。⑧《水调歌头》第三篇章探今・见微知著“自强不息”精神浸润在家国的沧桑沉浮里,流淌在历史的风云变幻中。让我们跟随小苏一起去探究其时代意义。探究一:探寻短剧背后的深意4.(9分)阅读回答问题。材料一:9月,网络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在各网络视频平台一上线就呈火爆状态。短剧主人公是一位由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化身的古风少女。故事描述了她从大英博物馆出逃后的一段漫漫回国路。这一路让许多观众爱过、哭过,尤其是小玉壶对着国内的“同胞”文物,念她捎回的当年被掠走文物的家书的情节,令人印象深刻。《逃出大英博物馆》豆瓣主页逃出大英博物馆(2023)导演:煎饼主演:煎饼/夏天类型:短片/奇幻制片国家/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首播:2023—08—30(中国大陆)集数:3单集片长:6分钟又名:EscapefromtheBritishMuseum豆瓣评分材料二:材料三:短片中出现大量文物镜头,不少网友也围绕“小玉壶是文物吗?”展开讨论。其实,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并不是文物,而是大英博物馆2017年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并收藏展出的现代艺术品。小玉壶的作者,苏州非遗传人俞挺先生说:“朋友告诉我,当时大英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找过来,在交流中提及,中国玉雕手艺失传,尤其是薄胎玉器见不到了。其实,现在恰恰是咱们玉器发展的顶峰时期,朋友就推荐了我的薄胎作品。看了作品图片后,他们决定收藏我的作品。”俞挺告诉记者,“我觉得外国人误会我们没有玉雕手艺,我要把作品展示到国际舞台,传播咱们的传统文化。”(选自《扬子晚报》2023年9月1日)材料四:今年1月以来,国家文物局与外交、海关等部门紧密合作,在我驻英国使馆大力支持下,克服疫情的不利影响,历时10个月,成功将流失英国25年的68件走私文物追索回国。这批文物的回归,为我国政府持续25年的跨国文物追索行动画上圆满句号。(选自“新华视点”微博)(1)阅读“材料一”中的图片,概括《逃出大英博物馆》的“豆瓣评分”情况。(2)根据“材料二”中网友的留言,简述这部网络小短剧火爆的原因。(3)小苏说:材料一是小玉壶“逃回来”的荧幕故事,“材料三”是小玉壶“走出去”的幕后故事。这“一回”“一出”的反转,折射出的是国力变化。对此你有什么想法?请结合上述四则材料内容,在评论区写一则短评。(不少于30字)探究二:探寻故事背后的深情5.(19分)阅读回答问题。马车刘兆亮自打念小学开始,“丁桂香”就一直在我身边。我字写得不工整了,恰好被父亲瞄到,他的话就会像鞭子一样甩过来:“丁桂香的字啊,提笔就手拿把攥,跟印出来的一样,你看看你的……”父亲赶马车帮人运红砖,顺路到镇上的新华书店,帮我买了一本《新华字典》。我觉得字典像块砖头,啃不动,没用过,大半年过去还跟新的一样。父亲又抽过来一“鞭子”:“你看你啊,有福不会享。丁桂香像你这样大,借的字典都被他翻卷了边,跟马跑起来时的马鬃一样乱。”父亲言必称的“丁桂香”,就是他从小学到初中的同桌,家住在东边一个小村。提起他,父亲不仅嘴巴说得热闹,手也不闲着,动辄就指向东方:“就在那儿,不远。”我常在早晨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抬头看,恰好看到一轮太阳冒出来,父亲就补一句:“对,就在那个太阳下面一点点。”其实,那个时候,丁桂香已经不在那个东边的小村,已经远在上海了。我们这两个挨着的村庄,离上海有多远,父亲不知道,他所赶的马车连县城都没去过。父亲说,丁桂香在上海,还在往上升呢,好多年前他已经是“复旦大学博士后面一点点了”。父亲说到“博士后面一点点”时,我感觉像是在说,他马车后面一点点——后面一点点,应该是五梁的马车。他们三五个人、三五匹马,组队一起帮人运红砖。五梁的马走路磨蹭,排最后一位,他也舍不得甩鞭。这种“后面一点点”,也像我的父亲跟丁桂香同桌时的学习状态。父亲常在顶着毒太阳割麦子时,或者说运砖遇到大雨,车轱辘深陷到软泥地里了,他从车上下来跟马一起往前拉车,马鸣出声、他累出汗才拔出轮子时,跟人说,自己原本成绩也不孬,就在丁桂香后面一点点,要不是受穷得凶,他即便考不到上海,至少也能去南京。他说完这些话,总是抹一把脸,那种如释重负的表情,现在想一想,很像他那匹灰马——当父亲卸完了车上的红砖,暂时取下了马套,它便卧在树荫下的草地上,慵懒地揽几口草,慢慢嚼一会儿,再朝天“噗噜噜”打几个响鼻,几星草沫子在空中飞起又落下。等我念到高中,父亲好像不再经常提及丁桂香了。可能那个时期的丁桂香到很远一个镇上读高中,他不熟了。父亲仰面回忆,最后一次跟丁桂香打交道,是他放学路上看到河沟里的鱼吐泡泡,他甩下书包跳河摸鱼,让丁桂香在岸上等鱼。他摸上一条,甩到岸上,再摸到,再甩上来。丁桂香蹲在鱼旁,手指却在泥地上画画戳戳。父亲上岸时,看到他竟然是在列算式,把几条鱼身上的鱼鳞片数给算了出来。讲到这里,父亲跟我强调:“要像丁桂香那样,数学一定要钻进去学。”又过了几年,我考上了一所名气不太大的大学,在南京。父亲很高兴,说:“之前多亏了丁桂香,往后的日子还长,要靠你自己了。”送我到县城坐车前两天,他胳膊窝里夹上一条“淮海”,到了五梁家,说要借他家马车用一下——别人家早就把马车卖掉了,只有五梁还留着。其实,只要到了镇上,花两块钱就有小中巴把你运往县城的大车站。但我父亲执意要用五梁这架马车,送我去县城坐车。五梁的马跟父亲在一条活路上跑了那么多年,大家都相熟了。一路上,五梁的马出现不稳定情绪时,父亲总是把马拽停,下车抓一把草,或捧一把碎豆饼,让马吃一会儿再走。父亲路上跟我说:“丁桂香考到上海去的那年夏天,他家的母马下驹了,下驹子的叫声惊天动地,全村人都听到了,明明很痛苦,然而,听上去像是喜声。下了一对小马驹,一匹母马驹卖给了北乡,另外一匹公驹送给了五梁,五梁是丁桂香的表哥。”原来,父亲借五梁这套老古董马车,还是没脱离开丁桂香。当影影绰绰能看见县城的楼房时,父亲不再说话,突然扬起了马鞭,手臂在空中打了一个旋,“啪”地甩出一记带有回声的响鞭。这记响鞭也一直打在我的心头,让我在南京念完书,却能在大上海找到一份工作。父亲激动得不行,说:“你竟能跟丁桂香在一个城市工作,真好啊!丁桂香马上要变成一个大人物了。”有些事,父亲也是听五梁说的,他也几十年没见过丁桂香了。我帮父亲在网上搜过几次“丁桂香”,查出很多个,都跟上海没半毛钱关系。我让父亲去问五梁。五梁听说丁桂香最近的研究领域跟飞机有关。五梁也是听他表哥丁兰承说的,丁兰承是听在上海打工的弟弟丁荷承说的。我受到后面两个名字的启发,搜“丁桂承”,百度上头条就是,有证件照,复旦大学博士后,国家大飞机传感科研攻关带头人。后面,还有他的电子邮箱。我明白了,“丁桂香”只是在村庄叫开了的小名,他在大上海叫“丁桂承”。我决定给“丁桂香”写一封邮件,约一个时间,去看看他。但我该跟他说什么呢?(选自《小小说选刊》2023年9月28日,有删改)文章结尾,“我”决定约一个时间去看丁桂香,但是不知道“该跟他说什么”。读了这个故事后,小苏提出了以下建议。建议一:聊一聊记忆中的人◎丁桂香(1)丁桂香其事:字写得工整————————专注科学研究(2)丁桂香其人:印象中,丁桂香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请用关键词加以概括。◎父亲(3)沈从文认为小说的语言追求,只用一个字,那就是“贴”。“贴”是指语言符合人物的身份,契合人物的性格、情感,贴近人物的生活认知。请从下列句子中任选一句,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贴”着父亲来进行语言描写的。A.“你看你啊,有福不会享。丁桂香像你这样大,借的字典都被他翻卷了边,跟马跑起来时的马鬃一样乱。”B.丁桂香在上海,还在往上升呢,好多年前他已经是“复旦大学博士后面一点点了”。C.你竟能跟丁桂香在一个城市工作,真好啊!丁桂香马上要变成一个大人物了。◎五梁(4)讲丁桂香的故事时,小苏总觉得五梁似乎是绕不开的人,“我”应该聊一聊他。五梁如“草蛇灰线”,让丁桂香的故事显得摇曳多姿。请仿照《水浒传》中“草蛇灰线法”的运用示例,谈谈五梁在丁桂香故事里的作用。阅读小贴士草蛇灰线法是古典小说的结构技法,指的是反复使用同一词语或特定事物来作暗示或伏笔,形成一条若有若无的线索,贯穿于情节之中。ㅤㅤ示例:“智取生辰纲”中,采用了草蛇灰线法。前后多次写到“瓢”。如:梁山好汉假扮卖枣客用瓢舀酒喝,喝完一桶后,刘唐又用瓢兜了半瓢吃,故意让杨志等人看到,让他们深信酒里没有药。吴用在松林里将药抖在瓢里,假装饶酒喝,趁势将药搅在酒里。“瓢”并非多余,是智取生辰纲的关键所在,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建议二:聊一聊记忆中的事◎马与马车(5)关于故乡的马和马车的回忆,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丁桂香去了上海,而父亲“所赶的马车连县城都没去过”。在对比中写出了父亲的遗憾,也更让人感受到父亲对“我”的期待。B.父亲与他的马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父亲的马卸完红砖暂时在树荫下慵懒地嚼草和打鼻响时的状态,就像父亲听说儿子考上大学后如释重负的样子。C.丁桂香考上大学时,他家母马下驹子的叫声“明明很痛苦,然而,听上去像是喜声。”暗示丁桂香考上大学的过程历经艰辛,最终充满喜悦和希望。D.父亲坚持用与丁桂香有关联的马车送我去县城,暗示父亲期望我能像丁桂香一样,勤奋自励,这一行为饱含了父亲对我的期望。建议三:聊一聊记忆中的情(6)父亲在“我”考上大学后说:“之前多亏了丁桂香,往后的日子还长,要靠你自己了。”小苏有些疑惑:为什么之前能靠丁桂香,往后就不可以了呢?你怎么理解父亲的话?第四篇章观己•且思且行6.(60分)作文。如果选一句话作为“自强不息”的注脚,可以是《论语》里的“不怨天,不尤人”,可以是屈原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可以是梁启超的“少年强则中国强”……不同时代的人都在用他们的勇气、坚韧和热爱,演绎着“自强不息”的故事,传承着“自强不息”的精神。任务一:请从上述注脚中任选一句,结合你的理解,以“自强不息”为话题,写一篇演讲稿。任务二:在你的身边,一定有很多“自强不息”的身影,请用文字记录下与之相关的故事,与同学们分享。要求:①请从以上两个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②题目自拟;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套写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2023-2024学年江苏省苏州市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第一篇章初识•寸积铢累1.(16分)为了对“自强不息”精神有更多的了解,小苏制作了一张阅读积累卡,请帮他完善卡片内容。“自强不息”主题阅读积累卡资料摘录一“君子自励犹如天体之运行不息,不得一曝十寒,不应见利而进,知难而退,而应恪(A.kèB.gé)守重自胜、摈私欲、尚果毅之美德,不屈不挠(A.náoB.ráo),见义勇为,不避艰险,自强不息;同时,君子待人接物应度量宽厚,如大地之博,无所不载,责己严,责人轻,气度雍容。日后能以博大之襟怀,jí()取新文明,改良我社会,促进我政治,以宽厚的道德,为社会之表率,作中流之砥柱,担负起历史重任。为此当崇德修学,勉为真君子。”梁启超的这段演讲不仅深深激励了清华学子,更激励了无数后人前pū()后继地为社会的革新进步而奋斗。(选自梁启超《清华演讲稿》,有删改)资料摘录二苏州小伙陆鸿,幼时因病导致脑瘫。身体残疾的他中专毕业后却到处找不到工作。父亲病重逝世、家庭困顿,使得他下定决心自主创业。他靠着自强拼搏,将生意从开照相馆、做电子相册加工,逐渐发展到拥有35位员工的实体相册加工厂。他不仅自己挑起了养家的重担,还为21位残疾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在陆鸿的带领下,工厂2022年的营业额达到了近1400万。如今,他的工厂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残疾人扶贫创业基地。2023年3月,陆鸿获评“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素材源自网络)配图设计(1)卡片中有两个易读错的字,请选出它们的正确读音。①恪A(A.kèB.gé)守②不屈不挠A(A.náoB.ráo)(2)卡片中有两处空缺,请根据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①jí汲取②前pū仆后继(3)卡片中画线的句子是一个复句,对它的类型判断正确的一项是BA.并列复句B.递进复句C.选择复句D.转折复句(4)请为陆鸿的故事选择一个小标题,并说明理由。A.中国的“阿甘”B.人生贵自强C.中国厂长,扒着悬崖的逆袭(5)小苏被陆鸿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想要对他进行一次采访。小苏围绕“社会责任”这一主题设计了几个采访问题。你认为哪个问题不太契合主题需要删掉CA.工厂里现在有二十多位残疾员工了,招收第一位残疾员工时您是怎么想的?B.身体残疾对工作肯定会有一定影响的,您为什么坚持要招残疾员工,还招这么多?C.您获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之后,家里人是什么反应?(6)小苏和陆鸿约定在1月23日上午10点进行采访。22日小苏给他发短信,再次确定采访事宜。短信中有两处内容需要修改,请你提出修改意见。陆鸿,您好。我是小苏。之前跟您联系过,1月23日上午10点,我将莅临您的工厂对您进行“社会责任”主题采访。请问见面的时间是否有变化?①陆鸿改为陆厂长②莅临改为到(7)从《艾青诗选》中选择一个意象,作为“自强不息”主题阅读卡的配图,你会选择哪一个呢?请结合具体篇目说说理由。备选意象:太阳、礁石、土地……【解答】答案:(1)①A②A(2)①汲②仆(3)B(4)A(5)C(6)陆鸿陆厂长莅临到(7)我会选择礁石。《礁石》表达作者了对礁石般不畏艰难、坚定信仰的人的赞美。礁石敢于面对一切厄运而又顽强不屈的精神符合“自强不息”的主题。第二篇章鉴史•探访先贤“自强不息”精神弥散在古朴的书卷里,凝聚在点点文墨中。让我们随着小苏一起翻开古卷,在先贤身上感悟他们胸中的山河大野和心中的黎民苍生。探究一:寻找范仲淹2.(18分)阅读回答问题。(一)他的自白答梅圣俞灵乌赋①范仲淹危言②迁谪向江湖,放意云山道岂孤③。忠信平生心自许,吉凶何卹④赋灵乌。[注]①景祐三年,范仲淹因针砭时弊,贬知饶州。梅尧臣(梅圣俞)写了一首《灵乌赋》,劝他不要多事,表达对他的担忧。灵鸟:能预言吉凶的乌鸦。②危言:说正直的话。③放意:纵情恣意。道岂孤:一路怎会孤单。④卹(xù):同“恤”,忧虑。(二)文人笔下的他公生二岁而孤。既长,去之南都,入学舍,扫一室,昼夜讲诵。其起居饮食,人所不堪,而公自刻益苦。居五年,大通六经之旨,为文章论说,必本于仁义。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其事上遇人,一以自信,不择利害为趋舍。公为将,务持重,不急近功小利。于延州筑青涧城,垦营田,复承平、永平废寨,熟羌归业者数万户。于庆州,城大顺①,以据要害,又城细腰胡芦,于是明珠、灭臧等大族皆去贼为中国用。自边制久隳,至兵与将常不相识,公始分延州兵为六将,训练齐整,诸路皆用以为法。公之所在,贼不敢犯。公为人外和内刚,乐善泛爱。丧其母时尚贫,终身非宾客食不重肉,临财好施,意豁如也。及退而视其私,妻子仅给衣食。其为政,所至民多立祠画像。其行己临事,自山林处士、里闾田野之人,外至夷狄,莫不知其名字,而乐道其事者甚众。(选自欧阳修《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并序》,有删减)[注]①大顺:城名,即大顺城。下文中“细腰葫芦”也是城名。(三)民间演义中的他不料其年瘟疫转盛,仁宗天子闻知,龙体不安。复会百官,众皆计议。有一大臣越班启奏①。天子看时,乃是参知政事范仲淹。拜罢起居,奏曰:“今天灾盛行,军民涂炭,日夕不能聊生,人遭缧绁之厄。以臣愚意,要禳此灾,可宣天师星夜临朝,就京师禁院修设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②,奏闻上帝,可以禳保民间瘟疫。”仁宗天子准奏。……天师在东京禁院做了七昼夜好事,普施符箓,禳救灾病,瘟疫尽消,军民安泰。(选自《水浒传》第一回,有删改)[注]①越班启奏:指大臣在上朝时走出自己的队列,到最前面启奏。这是违背礼仪的行为,在古代并不常见。②罗天大醮:道士为禳除灾祟而设的规模盛大的道场。(1)阅读第一则材料,完成下列任务。①范仲淹创作这首诗的原因是因为他的好友梅尧臣写了一首《灵乌赋》,劝他不要多事,表达对他的担忧。②这首诗共四句,其中有两句用的是反问语气。请任选一句,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该句中反问语气词的表达效果。A.放意云山道岂孤。B.吉凶何卹赋灵乌。(2)阅读第二则材料,借助提示的方法,给语句中的加点字作注释。文言字词方法提示释义人所不堪查阅词典法“堪”常用义:①经得起,忍受;②胜任。A经得起,忍受。不择利害为趋舍前后文推断法上文为“一以自信”(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B当作,作为。城大顺迁移法词性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守:名词用作动词,担任太守。C名词用作动词,建筑。诸路皆用以为法词意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醉翁亭记》)D各个。(3)根据前两则材料,完善范仲淹的人物档案。姓名:范仲淹少年求学时:读书刻苦,有大节,心怀天下,被贬饶州时:①坚持自己的原则,不因祸福而动心(请从第一则材料中概括)驻守边塞时:②注重持重,不追求小利,善于治理边疆,改善民生。(请从第二则材料中概括)治边效果:公之所在,贼不敢犯。民间风评:莫不知其名字,而乐道其事者甚众。(意思是:③人们都非常敬仰他,愿意传播他的事迹)(4)《水浒传》里的范仲淹与你心目中的范仲淹形象一致吗?请结合第三则材料以及《岳阳楼记》的相关内容说说你的看法。【解答】(1)①本题考查诗歌创作的原因的分析。结合注释“景祐三年,范仲淹因针砭时弊,贬知饶州。梅尧臣(梅圣俞)写了一首《灵乌赋》,劝他不要多事,表达对他的担忧”句可知,范仲淹创作这首诗的原因是因为他的好友梅尧臣写了一首《灵乌赋》,劝他不要多事,表达对他的担忧。再结合题目“答梅圣俞灵乌赋”和诗句内容可知,这是范仲淹对梅尧臣《灵乌赋》的回应,表达了对忠信的信仰,坦然接受命运的善恶,不为荣辱得失所扰,展现出豁达坦然的胸怀。②本题考查诗句朗读的语气的分析。这首诗共四句,其中有两句用的是反问语气。选择B句“吉凶何卹赋灵乌”,句子的意思是:对于吉凶祸福,又何必去担心,以至于要写《灵乌赋》呢?反问语气词“何”的表达效果是强调范仲淹无论遭遇什么吉凶祸福,都无愧于心,表现了他坚守忠信的决心。(2)本题考查词语解释。①句意:别人都是不能忍受的。堪,经得起,忍受。②句意:不因对自己有利或有害而决定取舍。前后文推断法上文为“一以自信”(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由此推出:为:当作,作为。③句意:他修筑了大顺城。城,名词用作动词,建筑。④句意:各路军队都以此为榜样。诸,各个。(3)本题考查人物档案的整理。①结合“危言迁谪向江湖,放意云山道岂孤。忠信平生心自许,吉凶何卹赋灵乌”句的意思:因为说正直的话而被贬谪到了江湖之间,我放纵心意在云山之间,难道会孤单吗?我平生都自认为忠诚可信,对于吉凶祸福,又何必去担心,以至于要写《灵乌赋》呢?由此分析得出:他坚持自己的原则,不因祸福而动心。②结合“于延州筑青涧城,垦营田,复承平、永平废寨,熟羌归业者数万户。于庆州,城大顺,以据要害,又城细腰胡芦,于是明珠、灭臧等大族皆去贼为中国用”句可知,他注重持重,不追求小利,善于治理边疆,改善民生。③本题考查翻译。重点词:莫,没有人;乐,愿意。句意:人们都非常敬仰他,愿意传播他的事迹。(4)本题考查阅读的拓展能力。答案:不一致。《水浒传》里“奏曰:‘今天灾盛行,军民涂炭,日夕不能聊生,人遭缧绁之厄。以臣愚意,要禳此灾,可宣天师星夜临朝,就京师禁院修设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奏闻上帝,可以禳保民间瘟疫。’天师在东京禁院做了七昼夜好事,普施符箓,禳救灾病,瘟疫尽消,军民安泰”句得出:范仲淹是一位迷信、刻板的官员,他建议皇帝举行祭祀活动来消除瘟疫,这与他在《岳阳楼记》中展现出的开明、务实的形象不符。而《岳阳楼记》中的范仲淹是一位有着远大志向、关心国家百姓的官员,他提倡以民为本,注重实际治理,与《水浒传》中的形象相去甚远。答案:(1)①因为他的好友梅尧臣写了一首《灵乌赋》,劝他不要多事,表达对他的担忧。范仲淹于是做此诗回应,表达了对忠信的信仰,坦然接受命运的善恶,不为荣辱得失所扰,展现出豁达坦然的胸怀。②选择B句,“吉凶何卹赋灵乌”,反问语气词“何”的表达效果是强调范仲淹无论遭遇什么吉凶祸福,都无愧于心,表现了他坚守忠信的决心。(2)①经得起,忍受。②当作,作为。③名词用作动词,建筑。④各个。(3)①坚持自己的原则,不因祸福而动心②注重持重,不追求小利,善于治理边疆,改善民生③人们都非常敬仰他,愿意传播他的事迹。(4)不一致。《水浒传》里的范仲淹是一位迷信、刻板的官员,他建议皇帝举行祭祀活动来消除瘟疫,这与他在《岳阳楼记》中展现出的开明、务实的形象不符。而《岳阳楼记》中的范仲淹是一位有着远大志向、关心国家百姓的官员,他提倡以民为本,注重实际治理,与《水浒传》中的形象相去甚远。探究二:探访文人圈3.(8分)走近范仲淹,我们感悟到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精神在很多古仁人身上都有体现。请你根据提示,在横线上填写古诗文名句、作者及出处。“自强不息”内涵古诗文名句作者及出处探究发现坚定自信长风破浪会有时,①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②行路难》通过古诗文积累,我们发现“自强不息”不仅内涵丰富,而且贯穿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心怀家国欲为圣明除弊事,③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豁达乐观④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责任担当先天下之忧而忧,⑤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励精图治前者呼,后者应,⑥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欧阳修《醉翁亭记》旷达洒脱人有悲欢离合,⑦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⑧苏轼《水调歌头》【解答】①直挂云帆济沧海(重点字:济)②行路难③肯将衰朽惜残年④沉舟侧畔千帆过⑤后天下之乐而乐⑥伛偻提携(重点字:伛、偻)⑦月有阴晴圆缺⑧苏轼第三篇章探今・见微知著“自强不息”精神浸润在家国的沧桑沉浮里,流淌在历史的风云变幻中。让我们跟随小苏一起去探究其时代意义。探究一:探寻短剧背后的深意4.(9分)阅读回答问题。材料一:9月,网络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在各网络视频平台一上线就呈火爆状态。短剧主人公是一位由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化身的古风少女。故事描述了她从大英博物馆出逃后的一段漫漫回国路。这一路让许多观众爱过、哭过,尤其是小玉壶对着国内的“同胞”文物,念她捎回的当年被掠走文物的家书的情节,令人印象深刻。《逃出大英博物馆》豆瓣主页逃出大英博物馆(2023)导演:煎饼主演:煎饼/夏天类型:短片/奇幻制片国家/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首播:2023—08—30(中国大陆)集数:3单集片长:6分钟又名:EscapefromtheBritishMuseum豆瓣评分材料二:材料三:短片中出现大量文物镜头,不少网友也围绕“小玉壶是文物吗?”展开讨论。其实,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并不是文物,而是大英博物馆2017年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并收藏展出的现代艺术品。小玉壶的作者,苏州非遗传人俞挺先生说:“朋友告诉我,当时大英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找过来,在交流中提及,中国玉雕手艺失传,尤其是薄胎玉器见不到了。其实,现在恰恰是咱们玉器发展的顶峰时期,朋友就推荐了我的薄胎作品。看了作品图片后,他们决定收藏我的作品。”俞挺告诉记者,“我觉得外国人误会我们没有玉雕手艺,我要把作品展示到国际舞台,传播咱们的传统文化。”(选自《扬子晚报》2023年9月1日)材料四:今年1月以来,国家文物局与外交、海关等部门紧密合作,在我驻英国使馆大力支持下,克服疫情的不利影响,历时10个月,成功将流失英国25年的68件走私文物追索回国。这批文物的回归,为我国政府持续25年的跨国文物追索行动画上圆满句号。(选自“新华视点”微博)(1)阅读“材料一”中的图片,概括《逃出大英博物馆》的“豆瓣评分”情况。(2)根据“材料二”中网友的留言,简述这部网络小短剧火爆的原因。(3)小苏说:材料一是小玉壶“逃回来”的荧幕故事,“材料三”是小玉壶“走出去”的幕后故事。这“一回”“一出”的反转,折射出的是国力变化。对此你有什么想法?请结合上述四则材料内容,在评论区写一则短评。(不少于30字)【解答】(1)本题考查图表分析以及材料信息的提取与概括。从材料一中的图片可以看出,共有26648人参与评价了《逃出大英博物馆》这部短剧,其中有36.5%的观众给出了5星好评,10.3的观众给了1星评价,2星、3星、4星评价分别占5.8%、15.7%和31.7%,综合得分7.6分,观众评价较高。(2)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提取与概括。根据材料二网友豆瓣留言“我很喜欢这个故事的内核,很喜欢这种构思的题材,有意义又有剧情”“立意很好,结尾升华很赞”“小短剧也有大情怀,我们很欣慰的看到,当下中国年轻人对历史和传统的热情,对文化传承和保护的重视”可以概括出《逃出大英博物馆》这部短剧火爆的原因:一方面是该剧题材构思新颖、剧情立意好;另一方面是该剧情怀深刻,表达出当下中国年轻人对历史和传统的热情,对文化传承和保护的重视。(3)本题考查表达态度与看法。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对材料中包含的事实或道理做出自己的评判,并阐述理由即可,例如:那些背井离乡的瑰宝,在颠沛流离中记录着令人唏嘘的故事,也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中国人“落后就要挨打”的沉痛教训。如今中国强起来了,文物主动“走出去”,展示到国际舞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如果文物会说话,如果思念有声音,那句“回家”一定是共同的呼唤。答案:(1)从材料一中的图片可以看出,共有26648人参与评价了《逃出大英博物馆》这部短剧,其中有36.5%的观众给出了5星好评,10.3的观众给了1星评价,2星、3星、4星评价分别占5.8%、15.7%和31.7%,综合得分7.6分,观众评价较高。(2)一方面是该剧题材构思新颖、剧情立意好;另一方面是该剧情怀深刻,表达出当下中国年轻人对历史和传统的热情,对文化传承和保护的重视。(3)那些背井离乡的瑰宝,在颠沛流离中记录着令人唏嘘的故事,也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中国人“落后就要挨打”的沉痛教训。如今中国强起来了,文物主动“走出去”,展示到国际舞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如果文物会说话,如果思念有声音,那句“回家”一定是共同的呼唤。探究二:探寻故事背后的深情5.(19分)阅读回答问题。马车刘兆亮自打念小学开始,“丁桂香”就一直在我身边。我字写得不工整了,恰好被父亲瞄到,他的话就会像鞭子一样甩过来:“丁桂香的字啊,提笔就手拿把攥,跟印出来的一样,你看看你的……”父亲赶马车帮人运红砖,顺路到镇上的新华书店,帮我买了一本《新华字典》。我觉得字典像块砖头,啃不动,没用过,大半年过去还跟新的一样。父亲又抽过来一“鞭子”:“你看你啊,有福不会享。丁桂香像你这样大,借的字典都被他翻卷了边,跟马跑起来时的马鬃一样乱。”父亲言必称的“丁桂香”,就是他从小学到初中的同桌,家住在东边一个小村。提起他,父亲不仅嘴巴说得热闹,手也不闲着,动辄就指向东方:“就在那儿,不远。”我常在早晨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抬头看,恰好看到一轮太阳冒出来,父亲就补一句:“对,就在那个太阳下面一点点。”其实,那个时候,丁桂香已经不在那个东边的小村,已经远在上海了。我们这两个挨着的村庄,离上海有多远,父亲不知道,他所赶的马车连县城都没去过。父亲说,丁桂香在上海,还在往上升呢,好多年前他已经是“复旦大学博士后面一点点了”。父亲说到“博士后面一点点”时,我感觉像是在说,他马车后面一点点——后面一点点,应该是五梁的马车。他们三五个人、三五匹马,组队一起帮人运红砖。五梁的马走路磨蹭,排最后一位,他也舍不得甩鞭。这种“后面一点点”,也像我的父亲跟丁桂香同桌时的学习状态。父亲常在顶着毒太阳割麦子时,或者说运砖遇到大雨,车轱辘深陷到软泥地里了,他从车上下来跟马一起往前拉车,马鸣出声、他累出汗才拔出轮子时,跟人说,自己原本成绩也不孬,就在丁桂香后面一点点,要不是受穷得凶,他即便考不到上海,至少也能去南京。他说完这些话,总是抹一把脸,那种如释重负的表情,现在想一想,很像他那匹灰马——当父亲卸完了车上的红砖,暂时取下了马套,它便卧在树荫下的草地上,慵懒地揽几口草,慢慢嚼一会儿,再朝天“噗噜噜”打几个响鼻,几星草沫子在空中飞起又落下。等我念到高中,父亲好像不再经常提及丁桂香了。可能那个时期的丁桂香到很远一个镇上读高中,他不熟了。父亲仰面回忆,最后一次跟丁桂香打交道,是他放学路上看到河沟里的鱼吐泡泡,他甩下书包跳河摸鱼,让丁桂香在岸上等鱼。他摸上一条,甩到岸上,再摸到,再甩上来。丁桂香蹲在鱼旁,手指却在泥地上画画戳戳。父亲上岸时,看到他竟然是在列算式,把几条鱼身上的鱼鳞片数给算了出来。讲到这里,父亲跟我强调:“要像丁桂香那样,数学一定要钻进去学。”又过了几年,我考上了一所名气不太大的大学,在南京。父亲很高兴,说:“之前多亏了丁桂香,往后的日子还长,要靠你自己了。”送我到县城坐车前两天,他胳膊窝里夹上一条“淮海”,到了五梁家,说要借他家马车用一下——别人家早就把马车卖掉了,只有五梁还留着。其实,只要到了镇上,花两块钱就有小中巴把你运往县城的大车站。但我父亲执意要用五梁这架马车,送我去县城坐车。五梁的马跟父亲在一条活路上跑了那么多年,大家都相熟了。一路上,五梁的马出现不稳定情绪时,父亲总是把马拽停,下车抓一把草,或捧一把碎豆饼,让马吃一会儿再走。父亲路上跟我说:“丁桂香考到上海去的那年夏天,他家的母马下驹了,下驹子的叫声惊天动地,全村人都听到了,明明很痛苦,然而,听上去像是喜声。下了一对小马驹,一匹母马驹卖给了北乡,另外一匹公驹送给了五梁,五梁是丁桂香的表哥。”原来,父亲借五梁这套老古董马车,还是没脱离开丁桂香。当影影绰绰能看见县城的楼房时,父亲不再说话,突然扬起了马鞭,手臂在空中打了一个旋,“啪”地甩出一记带有回声的响鞭。这记响鞭也一直打在我的心头,让我在南京念完书,却能在大上海找到一份工作。父亲激动得不行,说:“你竟能跟丁桂香在一个城市工作,真好啊!丁桂香马上要变成一个大人物了。”有些事,父亲也是听五梁说的,他也几十年没见过丁桂香了。我帮父亲在网上搜过几次“丁桂香”,查出很多个,都跟上海没半毛钱关系。我让父亲去问五梁。五梁听说丁桂香最近的研究领域跟飞机有关。五梁也是听他表哥丁兰承说的,丁兰承是听在上海打工的弟弟丁荷承说的。我受到后面两个名字的启发,搜“丁桂承”,百度上头条就是,有证件照,复旦大学博士后,国家大飞机传感科研攻关带头人。后面,还有他的电子邮箱。我明白了,“丁桂香”只是在村庄叫开了的小名,他在大上海叫“丁桂承”。我决定给“丁桂香”写一封邮件,约一个时间,去看看他。但我该跟他说什么呢?(选自《小小说选刊》2023年9月28日,有删改)文章结尾,“我”决定约一个时间去看丁桂香,但是不知道“该跟他说什么”。读了这个故事后,小苏提出了以下建议。建议一:聊一聊记忆中的人◎丁桂香(1)丁桂香其事:字写得工整——勤翻字典——时刻学数学——考上复旦大学——专注科学研究(2)丁桂香其人:印象中,丁桂香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请用关键词加以概括。◎父亲(3)沈从文认为小说的语言追求,只用一个字,那就是“贴”。“贴”是指语言符合人物的身份,契合人物的性格、情感,贴近人物的生活认知。请从下列句子中任选一句,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贴”着父亲来进行语言描写的。A.“你看你啊,有福不会享。丁桂香像你这样大,借的字典都被他翻卷了边,跟马跑起来时的马鬃一样乱。”B.丁桂香在上海,还在往上升呢,好多年前他已经是“复旦大学博士后面一点点了”。C.你竟能跟丁桂香在一个城市工作,真好啊!丁桂香马上要变成一个大人物了。◎五梁(4)讲丁桂香的故事时,小苏总觉得五梁似乎是绕不开的人,“我”应该聊一聊他。五梁如“草蛇灰线”,让丁桂香的故事显得摇曳多姿。请仿照《水浒传》中“草蛇灰线法”的运用示例,谈谈五梁在丁桂香故事里的作用。阅读小贴士草蛇灰线法是古典小说的结构技法,指的是反复使用同一词语或特定事物来作暗示或伏笔,形成一条若有若无的线索,贯穿于情节之中。ㅤㅤ示例:“智取生辰纲”中,采用了草蛇灰线法。前后多次写到“瓢”。如:梁山好汉假扮卖枣客用瓢舀酒喝,喝完一桶后,刘唐又用瓢兜了半瓢吃,故意让杨志等人看到,让他们深信酒里没有药。吴用在松林里将药抖在瓢里,假装饶酒喝,趁势将药搅在酒里。“瓢”并非多余,是智取生辰纲的关键所在,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建议二:聊一聊记忆中的事◎马与马车(5)关于故乡的马和马车的回忆,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BA.丁桂香去了上海,而父亲“所赶的马车连县城都没去过”。在对比中写出了父亲的遗憾,也更让人感受到父亲对“我”的期待。B.父亲与他的马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父亲的马卸完红砖暂时在树荫下慵懒地嚼草和打鼻响时的状态,就像父亲听说儿子考上大学后如释重负的样子。C.丁桂香考上大学时,他家母马下驹子的叫声“明明很痛苦,然而,听上去像是喜声。”暗示丁桂香考上大学的过程历经艰辛,最终充满喜悦和希望。D.父亲坚持用与丁桂香有关联的马车送我去县城,暗示父亲期望我能像丁桂香一样,勤奋自励,这一行为饱含了父亲对我的期望。建议三:聊一聊记忆中的情(6)父亲在“我”考上大学后说:“之前多亏了丁桂香,往后的日子还长,要靠你自己了。”小苏有些疑惑:为什么之前能靠丁桂香,往后就不可以了呢?你怎么理解父亲的话?【解答】(1)本题考查情节的梳理。结合“丁桂香像你这样大,借的字典都被他翻卷了边,跟马跑起来时的马鬃一样乱”句可知,第二个空为:勤翻字典。结合“丁桂香蹲在鱼旁,手指却在泥地上画画戳戳。父亲上岸时,看到他竟然是在列算式,把几条鱼身上的鱼鳞片数给算了出来。讲到这里,父亲跟我强调:‘要像丁桂香那样,数学一定要钻进去学’”句可知,第二个空为:数学学得好。结合“我受到后面两个名字的启发,搜“丁桂承”,百度上头条就是,有证件照”句可知,第三个空为:考上复旦大学。(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结合“丁桂香的字啊,提笔就手拿把攥,跟印出来的一样,你看看你的……”句可知,丁桂香字写得公正。结合“丁桂香像你这样大,借的字典都被他翻卷了边,跟马跑起来时的马鬃一样乱”句可知,丁桂香很勤奋,常翻字典。结合“丁桂香蹲在鱼旁,手指却在泥地上画画戳戳。父亲上岸时,看到他竟然是在列算式,把几条鱼身上的鱼鳞片数给算了出来。讲到这里,父亲跟我强调:‘要像丁桂香那样,数学一定要钻进去学’”句可知,丁桂香数学学得好。结合“我受到后面两个名字的启发,搜“丁桂承”,百度上头条就是,有证件照,复旦大学博士后,国家大飞机传感科研攻关带头人。后面,还有他的电子邮箱”句可知,丁桂香凭借努力和勤奋考上复旦大学。结合“复旦大学博士后,国家大飞机传感科研攻关带头人”句可知,丁桂香专注科学研究。由此进行总结得出:丁桂香其人:勤奋刻苦、聪明专注、积极进取、励志榜样。(3)本题考查语言的赏析。A.“跟马跑起来时的马鬃一样乱”这个比喻,让人形象地感受到丁桂香字典被翻卷边的程度。文中多次提及父亲“赶马车帮人运红砖”,这里父亲把翻卷边的字典比作乱马鬃,符合父亲赶马车的身份,贴近他的生活认知。B.“博士后面一点点了”是对“博士后”的形象说法,父亲是个朴实的农民,不懂得那些专业名词,误把“博士后”理解为“博士后面一点点”,生动有趣,也体现了父亲对丁桂香的赞赏和对知识的重视。C.作者能够与丁桂香在同一个城市工作了,父亲只用一句朴实的“真好啊”表达了满心的喜悦,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体现了父亲对作者的鼓励和对丁桂香的关心。(4)本题考查人物作用的分析。在文章《马车》中,五梁的角色扮演了多重作用,类似于《水浒传》中“草蛇灰线法”的运用。首先,五梁是丁桂香故事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他不仅是丁桂香的表哥,也是父亲的老朋友,他的存在为丁桂香的故事提供了一个连接点。文章中多次提到五梁,如父亲提到丁桂香在上海时,会说“五梁是丁桂香的表哥”,这样的叙述在文中反复出现,形成了一条线索,让读者对五梁产生了好奇心。其次,五梁的马车成为了父亲送作者去县城的的交通工具,这一情节看似普通,实则蕴含深意。父亲坚持使用五梁的马车,即使有更便捷的方式,这表现了父亲对五梁的信任和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同时,五梁的马车也成为了父亲对丁桂香记忆的一种象征,父亲借五梁的马车送作者去县城,仿佛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作者能够像丁桂香一样,走出村庄,追求更好的生活。再次,五梁在文章中起到了一种见证者的角色。他对丁桂香的记忆,以及他对丁桂香在上海的研究领域有所了解,这些都为父亲对丁桂香的回忆提供了佐证。五梁的存在,让丁桂香的故事显得更加真实可信,也让文章的情节更加丰富多元。最后,五梁的故事并没有结束,他也是一个有梦想的人,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生活变得更好。文章最后提到,五梁的研究领域跟飞机有关,他也是一个复旦大学的博士后,这些都表明五梁也有自己的追求和理想。通过五梁的故事,作者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只要努力去追求,就一定能够实现。综上所述,五梁在丁桂香的故事中起到了连接点、象征、见证者和启示者的角色,他的存在让丁桂香的故事更加丰富。(5)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ACD.正确。B.有误,结合“父亲常在顶着毒太阳割麦子时,或者说运砖遇到大雨,车轱辘深陷到软泥地里了,他从车上下来跟马一起往前拉车,马鸣出声、他累出汗才拔出轮子时,跟人说,自己原本成绩也不孬,就在丁桂香后面一点点,要不是受穷得凶,他即便考不到上海,至少也能去南京。他说完这些话,总是抹一把脸,那种如释重负的表情”句可知,选项“就像父亲听说儿子考上大学后如释重负的样子”句表述错误。故选:B。(6)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之前多亏了丁桂香,往后的日子还长,要靠你自己了”此句的意思是考上大学之前,用“丁桂香”做榜样教育你(我),激励你(我)前进;往后,你(我)与“丁桂香”差不多了,你(我)得自己激励自己前进了。此句写出了父亲为“我”能跟丁桂香在一个城市工作而激动,也写出了“我”能像丁桂香那样出息的自豪。答案:(1)勤翻字典时刻学数学考上复旦大学(2)丁桂香其人:勤奋刻苦、聪明专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水润滑不锈钢轴承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氟化橡塑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榨菜种子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柔性洁面乳液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机械式煤气定时器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无感电容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半导体集成电路电镀挂具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凸出支架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从无到有解读区块链技术的创新与安全优势
- 办公健康管理中医疗大数据的实践应用
- 轮状病毒活疫苗
- 《大学语文》-《梦狼》
- 第十章-幼儿的个性-第一、二节
- JGT266-2011 泡沫混凝土标准规范
- 平安寿险退保 申请书
- 推进中国教育数字化的战略与政策
- 生育服务证办理承诺书
- 江苏省南通市2023-2024年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 地下室顶板预留洞口施工方案标准版
- 不合格品处置记录表(标准版)
- 航天航空科普知识竞赛考试题库及答案(共400多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