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河南省新乡市中考语文四模试卷_第1页
2024年河南省新乡市中考语文四模试卷_第2页
2024年河南省新乡市中考语文四模试卷_第3页
2024年河南省新乡市中考语文四模试卷_第4页
2024年河南省新乡市中考语文四模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年河南省新乡市中考语文四模试卷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1.(4分)班级开展“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主题研学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华夏溯源•寻文明之脉】同学们整理了一段关于研学主预理解的语段,请阅读后按提示进行完善。一部河南史,半部华夏史。河南是华夏文明的发xiáng地,五千年文化___。行走河南,可以读懂河南名山怎样肩并三山五岳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江河大川如何携手孕育了中华民族。行走河南,___于历史建筑文化遗产,可以读懂中华文化何以博大精深,瑰丽辉煌。行走河南,解读中华文明绵yán繁盛的深远奥秘,可以读懂中华民族把责任担当___进史册,激励我们踔厉奋发,笃行不息,去追寻属于中华民族的“诗和远方”。(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字注音及根据拼音写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详jǐ廷chuōB.祥jǐ延chuōC.祥jí延zhuōD.详jí廷zhuō(2)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源源不绝徜徉篆刻B.源源不绝徘徊镌刻C.源远流长徜徉镌刻D.源远流长徘徊篆刻2.(8分)【家国天下•品诗词之韵】作为此次主题活动的主持人,小文借用古诗文撰写了下面的开场白,请你补充完整。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家”是古诗文中的一个重要意象,乡愁也是古诗文中永恒的主题之一。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夕阳西下,①”由景生情,抒发远离家乡的游子孤寂愁苦之情和思乡之情;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②,③”借“勒石燕然”的典故抒发了词人既渴望杀敌报国又思乡念亲的复杂感情。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文人墨客的家国情怀,同样光耀千古。北朝民歌《木兰诗》中以“④,从此替爷征”体现了木兰为家为国、替父从军的决心;诸葛亮《出师表》中以“⑤,⑥”表达了自己临危受命的责任担当;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以“⑦,⑧”体现了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这些至真至深的情感深植人心,始终激励着我们砥砺前行!3.(3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书是桥梁,让人思接千里;书是翅膀,让人心游万仞。含英咀华,浸润书香。精神面貌也会透着文化的气息,闪耀不一样的气质。①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有益于开阔眼界,提升格局②走进《红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作品的文学情境,点燃拼搏奉献的生命烈火③细览《史记》《资治通鉴》等古代典籍,获得“可以知兴替”的历史镜鉴④翻阅《论语》《孟子》《礼记》等国学经典,感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博大精深⑤最是书香能致远,书海中深蕴着灼热的理想信仰、炽烈的家国情怀⑥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A.①⑥⑤③②④ B.⑥⑤①④③② C.⑥①⑤④③② D.⑥⑤①②③④4.(8分)【研学探究•感鹰城之韵】为了解平顶山市的文化底蕴,班级进行了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1)同学们搜集到几则平顶山市文旅宣传口号,请你选择最喜欢的一则并简述理由。A.诗画山水,醉美鹰城B.平顶山,一个“豫”味无穷的地方C.三苏文韵透山水,汝窑名瓷耀古今(2)请根据班级发布的周日研学行程安排及相关材料,提取核心信息,简要向家长说明本次研学安排及意义。周日行程安排8:00学校篮球场集合8:30﹣9:30乘车前往中原解放纪念馆10:00﹣11:30参观中原解放纪念馆12:00﹣13:00团队用餐13:30﹣14:30乘车前往汝州青瓷博物馆15:00﹣17:00参观汝州青瓷博物馆17:00﹣18:00结束行程,返回学校温馨提示1.统一穿校服。2.携带身份证。3.可提前关注“汝州青瓷博物馆”公众号,了解场馆情况。【相关材料】中原解放纪念馆是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红色教育基地。展厅以“千里跃进,逐鹿中原”为主题,收藏了683件与解放战争时期有关的文献资料、图片、实物等各类文物,对中原解放历史和红色革命精神进行集中展示,展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理想和信念、情怀与担当。汝窑天青,雅冠天下,汝瓷烧制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汝州青瓷博物馆是河南省第一家以青瓷为主的专题性博物馆,是平顶山市研学旅行基地。馆内藏品丰富,窑口涵盖广泛,有汝窑、张公巷窑、钧窑、定窑、邢窑等,展现了各时期的青瓷雅韵。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5.(16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芝加哥奇遇①我觉得,那应该算是一次奇遇。②那天,去芝加哥交响大厅听芝加哥交响乐团的海顿大提琴音乐会,在芝加哥大学前的海德公园那站赶公共汽车,紧赶慢赶,还是眼瞅着车门旁若无人般“砰”的一声关上,车屁股冒出一股白烟跑走了。只好等下一辆,心里多少有些懊恼。就在这时候,慢悠悠地走过来一位老太太,满头银发,身板挺括,精神矍铄。我没有想到,下面是音乐会演出之前,老天特意为我加演的一支序曲。我应该庆幸没有赶上那辆车,否则,将和这位奇人失之交臂,便也没有了这次奇遇。③等车的只有我和老太太。闲来无事,便和老太太聊起天,偏巧老太太也是爱说的人,我们便聊天打发漫长的等车时间。老太太是德国人,开始和丈夫在爱沙尼亚工作,二战之后,爱沙尼亚被苏联占领,一直到1952年,才有机会离开那里,和丈夫来到美国。丈夫研究生物学,在芝加哥大学当教授,后来又当了系主任。老太太便落地生根一般,一直住在芝加哥,再没有动窝。④一边听着,心里一边暗暗算着,老太太得有多大年纪了?从来芝加哥到现在就已经过去了58年,再加上在爱沙尼亚工作的时间,起码有80多岁了。可看老太太的样子,哪里像呀。我们这里80多岁的老太太,好多哪还敢再挤公共汽车?尽管一般不问外国女人的年龄,我心里的疑问还是忍不住问出了口。老太太的回答,让我叹为观止,老天!她竟然整整90岁了,这简直有点儿像是老树成精了。⑤她看出来我的惊讶,连说她是1920年生人,天真地证明着自己,绝对没有错。我忙说没想到您的身体保养得这样好。她笑着摆摆手说,不是保养,是常常听音乐会的结果。⑥原来,我们是同道,都是去听芝加哥交响乐团的海顿大提琴音乐会。一下子,涌出同是天涯爱乐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觉。心里一个劲儿地想,这个世界上还有几个90岁的老太太,能够有如此兴致,身板如此硬朗,大老远挤公共汽车去听一场音乐会?不敢说是绝无仅有的奇迹,也实在是难得一遇的奇遇。⑦车一直没有来,让我们多了一些交谈的机会。老太太说:“我一生中最大的爱好就是音乐,芝加哥交响乐团是陪伴我半个世纪的朋友,从库贝利克到索尔蒂到巴伦博依姆,几任指挥走马灯一样轮换,我对乐团却葵花向阳一般始终如一,每年在它的演出季里挑选自己钟爱的音乐会,挤公共汽车去听,这是我这些年的坚持。”听到这里,我对她肃然起敬,无论什么事情,能够坚持这么长时间,就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了。许多经历,一次两次,也许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但坚持下来,放在人生的长河里,能随着时间一直流淌至今,即使穿不起一串珍珠,也穿起了属于自己最珍贵的记忆。尤其到了老太太这样的年纪,人和人之间显现出来的差别,不在于地位、房产或儿孙的荣耀,除了身体,最主要的就是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回忆,这是一笔无人企及的最大财富。⑧不过,老太太也有属于自己的遗憾,那就是丈夫的工作忙,这辈子没有陪她听过一次音乐会。如今,丈夫早已经先她而去,她依然坚持自己一个人去听音乐会。她对我说,丈夫虽然没法陪她听音乐会,但一直都特别高兴她去听音乐会,每一次去听完音乐会回到家里的时候,丈夫总会听她讲讲音乐会的情景,便也和她一起分享了美妙的音乐,这些成了最难忘的时光。本来说好的,丈夫要陪她听一次音乐会的,票都提前订好了,丈夫却住进了医院,再也没有起来。⑨“是莫扎特。”老太太没有告诉我是哪年的事情,只告诉我听的是莫扎特的音乐,话音里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哀伤,核桃皮一样皱纹覆盖的眼睛里闪着亮光,那里面也许更多的是回忆和怀念吧。我猜想,在没有丈夫的日子里,听音乐会不仅成为老太太爱乐的一种习惯,也成为她和丈夫相会的一种方式。⑩车来了,我要搀扶她,她却很硬朗地一个人上了车。这一晚的音乐会,是我听过的音乐会中最奇特的一次。因为有了老太太奇特年龄和奇特经历的加入,就像在乐谱里加入了奇特的配器,在乐队里加入了奇特的乐器一样,让海顿的大提琴多了一层与众不同的韵味。那低沉的大提琴,多么像是一位饱经沧桑却又保持一腔幽怀的老人。(选自《齐鲁晚报》,作者:肖复兴。有删改)(1)阅读文章,梳理老太太的人生经历,根据如图提示,把空缺处填写完整。①②③④(2)文章的开头“我觉得,那应该算是一次奇遇”在写作上给你怎样的启发?(3)文章第⑦段是如何表现老太太对音乐的执著与热爱的?请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个角度简要分析。(4)请结合全文探究文章最后一段对表现主题的作用。6.(12分)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问题。文本一学历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①“学历不但是敲门砖,也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2023年3月,一句“失意书生”的独白登上热搜,引来大量年轻人的共情。甚至有人说“不想从事学历门槛低的工作”,因为这些工作会让他们觉得自己这么多年书都白读了。②我们不禁思考:学历真的是束缚年轻人发展的“长衫”吗?读书真的是白读的吗?③回想十多年来的寒窗苦读,有谁不希望踏出校门便可春风得意、年少有为呢?这种现实带来的焦虑自然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将找不到合适工作的“锅”甩给学历,实则是“读书无用论”的巧妙变装。④学历是我们用多年的读书学习换来的。在我看来,依靠知识积累获得的学历绝非束缚年轻人发展的“长衫”,读书绝不是白读的。⑤学历里藏着我们学过的知识,学历是我们通过知识积累获得的一份尊严与底气,这份尊严与底气让我们在面对人生时多了一份笃定。读书学习获得学历,就是在不断夯筑基础、提升自我,从而把人生的“方向盘”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获得一份人生的尊严与底气。“时代楷模”张桂梅帮助2000多名女孩上了大学,这些孩子靠读书走出了大山,她们因为学习、因为学历而获得了一份尊严与底气,这份尊严与底气甚至可以改变命运。反观那些当年高考时交白卷看不到学历重要性的学生,有人延续着贫苦的生活,有人因发财梦而锒铛入狱,他们中的大多数很难找寻到生活的尊严与底气,后悔也早已无济于事。学历与学习到的知识并不是医治生活困境的万能药水,但是它们却是我们深藏心中的一份尊严与底气,它们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我们一份力量,让我们在面对生活的挑战时多了一份信心,多了一些改变命运的机会。⑥读书学习获得学历,除了可以充实自我,让自我获得一份尊严与底气,也助力个体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贡献。作为年轻人,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学历不是“学利”。有人觉得,一旦失去该有的利,学历就一文不值,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对真正的读书人而言,学历不仅是利,还是经历,更是大义。读书学习,获取学历,藏着一种“达则兼济天下”的大义。⑦读书获取学历,可以丰富我们的灵魂,提升我们的能力,扩大我们的格局,让我们以书本知识为起点,去看更广阔的世界。所以,学历从来都不是束缚年轻人发展的“长衫”,我们读过的书从来都不会白读,它们会带我们去更远的远方,寻更美的梦。(有删改)文本二①“985高校”硕士研究生陈玉秀毕业前夕面临众多的就业选择,综合考虑后,她毅然选择“回家”,接手父母的种业公司。她生动实践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重要论断,用自己的学识带领公司的科研团队努力钻研,经过几年不懈的努力,团队结出了累累科研硕果,仅2021年公司就有三个玉米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公司还创造了当地历史上的多个重磅第一,成为当地历史上首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首家“专精特新企业”,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建立当地历史上首家“科学家工作室”,研发的新成果得到了百姓和代理商的高度认可。陈玉秀也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回乡创业优秀典范。她认为,如果能把自家的种业公司发展壮大,会带动帮助不少人。②而同为“985高校”硕士毕业生的陈涛则显得不那么如意。他毕业后在北京工作,先后做过记者、公关,然而难逃失业,失业半年后,他靠着一段送外卖的视频火了。他说,失业后他也投过不少简历,但投递的简历全部石沉大海,为了维持生计他只能送外卖。刚开始送外卖的时候,会有一点儿落差感,但现在,自己从送外卖的工作中体会到了满足感和获得感。(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本一的标题点出了文本的论题,也借助“孔乙己”这一文学形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B.文本一第②段的疑问句起到推进论证的作用,将论述推进到对“读书无用论”的批驳上。C.文本一第⑤段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使得论述有理有据、鲜明突出。D.根据文本一的观点,文本二中的“985高校”硕士毕业生陈涛已经脱下了“孔乙己的长衫”。(2)文本一第④﹣⑦段是如何围绕中心论点进行论述的?请简要分析。(3)文本二陈玉秀的事例能否拿来作为文本一第⑥段的论据?请结合两个文本谈谈你的看法。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7.(11分)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完成问题。范仲淹生平及作品集录范仲淹(989年一1052年),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一)【勤勉求学】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范仲淹辞母求学。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①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馕②粥不充,日昃③始食。遂大通六经④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选自朱熹《宋名臣言行录》有删改)(二)【治堰泰州】天禧五年(1021年),范仲淹调任泰州西溪(今东台西溪)盐仓监。通州、楚州沿海,旧有捍海堰,东距大海,北接盐城。始自唐黜陟使⑤李承实所建,遮护民田,屏蔽盐灶,其功甚大。历时既久,颓圮⑥不存。范仲淹为泰州西溪盐官日,风潮泛溢,渰没⑦田产,毁坏亭灶,有请于朝。调四万余夫修筑,三旬毕工。遂使海濒⑧沮洳⑨泻卤之地化为良田民得奠居⑩至今赖之。(选自《宋史•卷九十七•志第五十》有删改)(三)【任职苏州】景祐元年(1034年),为治理水患,范仲淹常亲临苏常江边察看水情。《江上渔者》作于此间。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四)【戍边西北】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在此期间作《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五)【贬谪邓州】庆历六年(1046年),范仲淹因支持“庆历新政”,被贬河南邓州。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六)【病逝徐州】皇祐四年(1052年),范仲淹在徐州病逝。【注】①适:这里指改嫁。②馕粥:稠粥。③日昃:太阳偏西。④六经:这里指儒家经典。⑤黜陟使:唐朝官职名。⑥颓圮:圮pǐ。倒塌。⑦涗没:yān,淹没。⑧海濒:海滨。⑨沮洳:jùrù,低湿之地。⑩奠居:定居,安居。(1)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三处。遂使海濒沮洳泻卤之地化为良田民得奠居至今赖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3)材料(五)中画线句子“微斯人,吾谁与归”这句话有什么言外之意?(4)探究上述材料中范仲淹的思想情怀,并简析这种思想情怀是否因其人生经历而有所改变。请你写出探究结果,并简析过程。8.(4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下面诗句与本诗尾联表达的情感最接近的一项是A.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B.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C.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D.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秋瑾《满江红》)(2)有人说本诗颔联的“悠悠”与范仲淹《渔家傲》中“羌管悠悠霜满地”中的“悠悠”有异曲同工之妙,你赞同这个说法吗?请说明理由。四、名著阅读(共4分)9.(4分)学校文学社计划发行一期以“名著中的年俗”为主题的专刊。请参考下面示例,从备选名著中任选一部,结合其相关情节,说说选编理由。(不少于50字)备选:《红岩》——贴春联《朝花夕拾》——吃福橘年俗:《水浒传》——元宵赏灯理由:元宵节时,清风镇寨上家家门前搭起灯棚,悬挂花灯,锣鼓喧天,热闹至极。元宵赏灯的年俗可见宋朝民间百姓欢庆元宵佳节的喜气洋洋。10.“高光时刻”可以理解为人处于巅峰状态的那一瞬间。从《西游记》《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海底两万里》中选择一个人物形象,叙述这一形象的高光时刻。(要求:写出具体“时刻”,叙述相关内容,概括形象的特征或精神品质,100字左右)五、作文(共50分)11.(50分)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题作文。康德说,人有三种快乐:第一种快乐,是因为它给你直接的好处,这是物质上、生理上的快乐。第二种快乐,是你因为做了正确的事情而感到快乐,这是道德上的快乐。第三种快乐,是它既没有给你好处,也可能不涉及道德,比如你半夜听到风吹着落叶掉下来,感到舒服,感到一种说不出来的心灵上的快乐。(1)你有没有过心灵上的快乐呢?请以“心灵深处的快乐”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2)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要求:①观点明确,有理有据。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024年河南省新乡市中考语文四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1.(4分)班级开展“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主题研学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华夏溯源•寻文明之脉】同学们整理了一段关于研学主预理解的语段,请阅读后按提示进行完善。一部河南史,半部华夏史。河南是华夏文明的发xiáng地,五千年文化___。行走河南,可以读懂河南名山怎样肩并三山五岳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江河大川如何携手孕育了中华民族。行走河南,___于历史建筑文化遗产,可以读懂中华文化何以博大精深,瑰丽辉煌。行走河南,解读中华文明绵yán繁盛的深远奥秘,可以读懂中华民族把责任担当___进史册,激励我们踔厉奋发,笃行不息,去追寻属于中华民族的“诗和远方”。(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字注音及根据拼音写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BA.详jǐ廷chuōB.祥jǐ延chuōC.祥jí延zhuōD.详jí廷zhuō(2)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CA.源源不绝徜徉篆刻B.源源不绝徘徊镌刻C.源远流长徜徉镌刻D.源远流长徘徊篆刻【解答】答案:(1)B(2)C2.(8分)【家国天下•品诗词之韵】作为此次主题活动的主持人,小文借用古诗文撰写了下面的开场白,请你补充完整。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家”是古诗文中的一个重要意象,乡愁也是古诗文中永恒的主题之一。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夕阳西下,①断肠人在天涯”由景生情,抒发远离家乡的游子孤寂愁苦之情和思乡之情;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②浊酒一杯家万里,③燕然未勒归无计”借“勒石燕然”的典故抒发了词人既渴望杀敌报国又思乡念亲的复杂感情。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文人墨客的家国情怀,同样光耀千古。北朝民歌《木兰诗》中以“④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体现了木兰为家为国、替父从军的决心;诸葛亮《出师表》中以“⑤受任于败军之际,⑥奉命于危难之间”表达了自己临危受命的责任担当;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以“⑦安得广厦千万间,⑧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体现了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这些至真至深的情感深植人心,始终激励着我们砥砺前行!【解答】答案:①断肠人在天涯②浊酒一杯家万里③燕然未勒归无计④愿为市鞍马(注意“鞍”的书写)⑤受任于败军之际⑥奉命于危难之间⑦安得广厦千万间⑧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3.(3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书是桥梁,让人思接千里;书是翅膀,让人心游万仞。含英咀华,浸润书香。精神面貌也会透着文化的气息,闪耀不一样的气质。①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有益于开阔眼界,提升格局②走进《红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作品的文学情境,点燃拼搏奉献的生命烈火③细览《史记》《资治通鉴》等古代典籍,获得“可以知兴替”的历史镜鉴④翻阅《论语》《孟子》《礼记》等国学经典,感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博大精深⑤最是书香能致远,书海中深蕴着灼热的理想信仰、炽烈的家国情怀⑥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A.①⑥⑤③②④ B.⑥⑤①④③② C.⑥①⑤④③② D.⑥⑤①②③④【解答】由“翻阅《论语》《孟子》《礼记》等国学经典,感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博大精深”可知这是关于阅读的,所以“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放在首位;接着应该是具体阐述读书的好处,所以接下来应该用第①句“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有益于开阔眼界,提升格局”;第⑤句“最是书香能致远”进一步阐释读书的好处;接着由④“翻阅《论语》《孟子》《礼记》等国学经典”,接着按照时间顺序,第③句“细览《史记》《资治通鉴》等古代典籍”,第②句“走进《红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作品的文学情境”放在最后。所以正确的顺序:⑥①⑤④③②。故选:C。4.(8分)【研学探究•感鹰城之韵】为了解平顶山市的文化底蕴,班级进行了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1)同学们搜集到几则平顶山市文旅宣传口号,请你选择最喜欢的一则并简述理由。A.诗画山水,醉美鹰城B.平顶山,一个“豫”味无穷的地方C.三苏文韵透山水,汝窑名瓷耀古今(2)请根据班级发布的周日研学行程安排及相关材料,提取核心信息,简要向家长说明本次研学安排及意义。周日行程安排8:00学校篮球场集合8:30﹣9:30乘车前往中原解放纪念馆10:00﹣11:30参观中原解放纪念馆12:00﹣13:00团队用餐13:30﹣14:30乘车前往汝州青瓷博物馆15:00﹣17:00参观汝州青瓷博物馆17:00﹣18:00结束行程,返回学校温馨提示1.统一穿校服。2.携带身份证。3.可提前关注“汝州青瓷博物馆”公众号,了解场馆情况。【相关材料】中原解放纪念馆是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红色教育基地。展厅以“千里跃进,逐鹿中原”为主题,收藏了683件与解放战争时期有关的文献资料、图片、实物等各类文物,对中原解放历史和红色革命精神进行集中展示,展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理想和信念、情怀与担当。汝窑天青,雅冠天下,汝瓷烧制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汝州青瓷博物馆是河南省第一家以青瓷为主的专题性博物馆,是平顶山市研学旅行基地。馆内藏品丰富,窑口涵盖广泛,有汝窑、张公巷窑、钧窑、定窑、邢窑等,展现了各时期的青瓷雅韵。【解答】答案:(1)示例一:我喜欢A句,因为简洁凝练,“醉”与“最”谐音,“醉美”既表达陶醉于平顶山如诗如画的秀美山水,也是高度赞美平顶山风景“最美”。示例二:我喜欢B句,因为“豫”是河南的简称,“豫味无穷”化用成语“余味无穷”,点明了平顶山所属的省份,也表达出平顶山独特的魅力令人回味无穷。(2)示例:各位家长,我们学校于本周日到中原解放纪念馆和汝州青瓷博物馆研学,上午八点在学校篮球场集合,中午集中就餐,下午六点左右回来,要求穿校服,带身份证。这次研学不仅能让我们了解中原解放历史和红色革命精神,感受老一辈革命家的理想、信念、情怀和担当,而且可以了解汝瓷烧制技艺,欣赏青瓷雅韵,相信我们会不虚此行的!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5.(16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芝加哥奇遇①我觉得,那应该算是一次奇遇。②那天,去芝加哥交响大厅听芝加哥交响乐团的海顿大提琴音乐会,在芝加哥大学前的海德公园那站赶公共汽车,紧赶慢赶,还是眼瞅着车门旁若无人般“砰”的一声关上,车屁股冒出一股白烟跑走了。只好等下一辆,心里多少有些懊恼。就在这时候,慢悠悠地走过来一位老太太,满头银发,身板挺括,精神矍铄。我没有想到,下面是音乐会演出之前,老天特意为我加演的一支序曲。我应该庆幸没有赶上那辆车,否则,将和这位奇人失之交臂,便也没有了这次奇遇。③等车的只有我和老太太。闲来无事,便和老太太聊起天,偏巧老太太也是爱说的人,我们便聊天打发漫长的等车时间。老太太是德国人,开始和丈夫在爱沙尼亚工作,二战之后,爱沙尼亚被苏联占领,一直到1952年,才有机会离开那里,和丈夫来到美国。丈夫研究生物学,在芝加哥大学当教授,后来又当了系主任。老太太便落地生根一般,一直住在芝加哥,再没有动窝。④一边听着,心里一边暗暗算着,老太太得有多大年纪了?从来芝加哥到现在就已经过去了58年,再加上在爱沙尼亚工作的时间,起码有80多岁了。可看老太太的样子,哪里像呀。我们这里80多岁的老太太,好多哪还敢再挤公共汽车?尽管一般不问外国女人的年龄,我心里的疑问还是忍不住问出了口。老太太的回答,让我叹为观止,老天!她竟然整整90岁了,这简直有点儿像是老树成精了。⑤她看出来我的惊讶,连说她是1920年生人,天真地证明着自己,绝对没有错。我忙说没想到您的身体保养得这样好。她笑着摆摆手说,不是保养,是常常听音乐会的结果。⑥原来,我们是同道,都是去听芝加哥交响乐团的海顿大提琴音乐会。一下子,涌出同是天涯爱乐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觉。心里一个劲儿地想,这个世界上还有几个90岁的老太太,能够有如此兴致,身板如此硬朗,大老远挤公共汽车去听一场音乐会?不敢说是绝无仅有的奇迹,也实在是难得一遇的奇遇。⑦车一直没有来,让我们多了一些交谈的机会。老太太说:“我一生中最大的爱好就是音乐,芝加哥交响乐团是陪伴我半个世纪的朋友,从库贝利克到索尔蒂到巴伦博依姆,几任指挥走马灯一样轮换,我对乐团却葵花向阳一般始终如一,每年在它的演出季里挑选自己钟爱的音乐会,挤公共汽车去听,这是我这些年的坚持。”听到这里,我对她肃然起敬,无论什么事情,能够坚持这么长时间,就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了。许多经历,一次两次,也许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但坚持下来,放在人生的长河里,能随着时间一直流淌至今,即使穿不起一串珍珠,也穿起了属于自己最珍贵的记忆。尤其到了老太太这样的年纪,人和人之间显现出来的差别,不在于地位、房产或儿孙的荣耀,除了身体,最主要的就是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回忆,这是一笔无人企及的最大财富。⑧不过,老太太也有属于自己的遗憾,那就是丈夫的工作忙,这辈子没有陪她听过一次音乐会。如今,丈夫早已经先她而去,她依然坚持自己一个人去听音乐会。她对我说,丈夫虽然没法陪她听音乐会,但一直都特别高兴她去听音乐会,每一次去听完音乐会回到家里的时候,丈夫总会听她讲讲音乐会的情景,便也和她一起分享了美妙的音乐,这些成了最难忘的时光。本来说好的,丈夫要陪她听一次音乐会的,票都提前订好了,丈夫却住进了医院,再也没有起来。⑨“是莫扎特。”老太太没有告诉我是哪年的事情,只告诉我听的是莫扎特的音乐,话音里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哀伤,核桃皮一样皱纹覆盖的眼睛里闪着亮光,那里面也许更多的是回忆和怀念吧。我猜想,在没有丈夫的日子里,听音乐会不仅成为老太太爱乐的一种习惯,也成为她和丈夫相会的一种方式。⑩车来了,我要搀扶她,她却很硬朗地一个人上了车。这一晚的音乐会,是我听过的音乐会中最奇特的一次。因为有了老太太奇特年龄和奇特经历的加入,就像在乐谱里加入了奇特的配器,在乐队里加入了奇特的乐器一样,让海顿的大提琴多了一层与众不同的韵味。那低沉的大提琴,多么像是一位饱经沧桑却又保持一腔幽怀的老人。(选自《齐鲁晚报》,作者:肖复兴。有删改)(1)阅读文章,梳理老太太的人生经历,根据如图提示,把空缺处填写完整。①和丈夫在爱沙尼亚工作②老太太在芝加哥生活③老太太独自一人听音乐会④2011年(2)文章的开头“我觉得,那应该算是一次奇遇”在写作上给你怎样的启发?(3)文章第⑦段是如何表现老太太对音乐的执著与热爱的?请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个角度简要分析。(4)请结合全文探究文章最后一段对表现主题的作用。【解答】(1)本题考查情节的梳理和概括。①结合“老太太是德国人,开始和丈夫在爱沙尼亚工作,二战之后,爱沙尼亚被苏联占领”内容可知,和丈夫在爱沙尼亚工作。②结合“一直到1952年,才有机会离开那里,和丈夫来到美国。丈夫研究生物学,在芝加哥大学当教授,后来又当了系主任。老太太便落地生根一般,一直住在芝加哥,再没有动窝”句可知,老太太在芝加哥生活。③结合“如今,丈夫早已经先她而去,她依然坚持自己一个人去听音乐会。她对我说,丈夫虽然没法陪她听音乐会,但一直都特别高兴她去听音乐会,每一次去听完音乐会回到家里的时候,丈夫总会听她讲讲音乐会的情景,便也和她一起分享了美妙的音乐,这些成了最难忘的时光”句可知,老太太独自一人听音乐会。④结合“一直到1952年,才有机会离开那里,和丈夫来到美国。丈夫研究生物学,在芝加哥大学当教授,后来又当了系主任。老太太便落地生根一般,一直住在芝加哥,再没有动窝。从来芝加哥到现在就已经过去了58年”句可知,2011年。(2)本题考查文章开头的理解。本文开头的“我觉得,那应该算是一次奇遇”直接点题,既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结合“车来了,我要搀扶她,她却很硬朗地一个人上了车。这一晚的音乐会,是我听过的音乐会中最奇特的一次。因为有了老太太奇特年龄和奇特经历的加入,就像在乐谱里加入了奇特的配器,在乐队里加入了奇特的乐器一样,让海顿的大提琴多了一层与众不同的韵味。那低沉的大提琴,多么像是一位饱经沧桑却又保持一腔幽怀的老人”内容可知,又引出下文“奇遇”的记叙。在结构上,它与文章标题、结尾相呼应。(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正面描写是指直接对人物进行描绘,而侧面描写则是通过其他人物或环境来烘托所要描写的对象。正面描写:文章第⑦段中,老太太自己说的话“我一生中最大的爱好就是音乐,芝加哥交响乐团是陪伴我半个世纪的朋友,从库贝利克到索尔蒂到巴伦博依姆,几任指挥走马灯一样轮换,我对乐团却葵花向阳一般始终如一,每年在它的演出季里挑选自己钟爱的音乐会,挤公共汽车去听,这是我这些年的坚持”直接表达了她对音乐的热爱和执着。侧面烘托:文章通过“我”的内心感受来侧面烘托老太太对音乐的热爱,如“听到这里,我对她肃然起敬,无论什么事情,能够坚持这么长时间,就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了”。此外,老太太尽管年事已高,却仍然坚持挤公共汽车去听音乐会,这也是对她热爱音乐的侧面烘托。综上所述,第⑦段通过老太太自己的语言和“我”的内心感受,正面表现了她对音乐的热爱和执着,同时通过她坚持挤公共汽车去听音乐会的事实,侧面烘托了她的这份热爱。(4)本题考查结尾段的作用的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表现主题方面的作用通常有: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抒发情感等。最后一段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老太太比作“饱经沧桑却又保持一腔幽怀的老人”,形象地表现了她尽管经历了许多磨难,但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音乐的执着。这样的描述不仅总结了老太太的个人经历,也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即无论年龄多大,只要有爱,就有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同时,通过老太太坚持去听音乐会这一行为,文章传递了一个人即使在孤独中,也能通过坚持自己的爱好来丰富生活,拥有属于自己的回忆和财富的信息。最后,这段描述还抒发了“我”对老太太的敬意和感慨,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答案:(1)①和丈夫在爱沙尼亚工作②老太太在芝加哥生活③老太太独自一人听音乐会④2010年(2)文章开头直接点题,既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又引出下文“奇遇”的记叙。(3)正面描写: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直接表现老太太对音乐的热爱。例如,老太太说:“我一生中最大的爱好就是音乐,芝加哥交响乐团是陪伴我半个世纪的朋友”“丈夫虽然没法陪她听音乐会,但一直都特别高兴她去听音乐会,每一次去听完音乐会回到家里的时候,丈夫总会听她讲讲音乐会的情景,便也和她一起分享了美妙的音乐,这些成了最难忘的时光”等。侧面烘托:通过我的心理描写,间接表现老太太的可爱可敬。例如,文中说“听到这里,我对她肃然起敬,无论什么事情,能够坚持这么长时间,就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了”。(4)最后一段通过描写老太太独自一人坚强地上下车以及“我”想象中的老太太听音乐会的样子,表现了音乐给孤独老太太带来的精神慰藉;同时,音乐会因老太太的加入而变得不同寻常,这最后一次的“奇遇”让我感悟到:尽管人生充满了悲伤和遗憾,但只要心中有爱,有美好的回忆,人生就有意义。在结构上,最后一段与文章标题、开头相呼应。6.(12分)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问题。文本一学历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①“学历不但是敲门砖,也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2023年3月,一句“失意书生”的独白登上热搜,引来大量年轻人的共情。甚至有人说“不想从事学历门槛低的工作”,因为这些工作会让他们觉得自己这么多年书都白读了。②我们不禁思考:学历真的是束缚年轻人发展的“长衫”吗?读书真的是白读的吗?③回想十多年来的寒窗苦读,有谁不希望踏出校门便可春风得意、年少有为呢?这种现实带来的焦虑自然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将找不到合适工作的“锅”甩给学历,实则是“读书无用论”的巧妙变装。④学历是我们用多年的读书学习换来的。在我看来,依靠知识积累获得的学历绝非束缚年轻人发展的“长衫”,读书绝不是白读的。⑤学历里藏着我们学过的知识,学历是我们通过知识积累获得的一份尊严与底气,这份尊严与底气让我们在面对人生时多了一份笃定。读书学习获得学历,就是在不断夯筑基础、提升自我,从而把人生的“方向盘”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获得一份人生的尊严与底气。“时代楷模”张桂梅帮助2000多名女孩上了大学,这些孩子靠读书走出了大山,她们因为学习、因为学历而获得了一份尊严与底气,这份尊严与底气甚至可以改变命运。反观那些当年高考时交白卷看不到学历重要性的学生,有人延续着贫苦的生活,有人因发财梦而锒铛入狱,他们中的大多数很难找寻到生活的尊严与底气,后悔也早已无济于事。学历与学习到的知识并不是医治生活困境的万能药水,但是它们却是我们深藏心中的一份尊严与底气,它们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我们一份力量,让我们在面对生活的挑战时多了一份信心,多了一些改变命运的机会。⑥读书学习获得学历,除了可以充实自我,让自我获得一份尊严与底气,也助力个体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贡献。作为年轻人,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学历不是“学利”。有人觉得,一旦失去该有的利,学历就一文不值,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对真正的读书人而言,学历不仅是利,还是经历,更是大义。读书学习,获取学历,藏着一种“达则兼济天下”的大义。⑦读书获取学历,可以丰富我们的灵魂,提升我们的能力,扩大我们的格局,让我们以书本知识为起点,去看更广阔的世界。所以,学历从来都不是束缚年轻人发展的“长衫”,我们读过的书从来都不会白读,它们会带我们去更远的远方,寻更美的梦。(有删改)文本二①“985高校”硕士研究生陈玉秀毕业前夕面临众多的就业选择,综合考虑后,她毅然选择“回家”,接手父母的种业公司。她生动实践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重要论断,用自己的学识带领公司的科研团队努力钻研,经过几年不懈的努力,团队结出了累累科研硕果,仅2021年公司就有三个玉米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公司还创造了当地历史上的多个重磅第一,成为当地历史上首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首家“专精特新企业”,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建立当地历史上首家“科学家工作室”,研发的新成果得到了百姓和代理商的高度认可。陈玉秀也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回乡创业优秀典范。她认为,如果能把自家的种业公司发展壮大,会带动帮助不少人。②而同为“985高校”硕士毕业生的陈涛则显得不那么如意。他毕业后在北京工作,先后做过记者、公关,然而难逃失业,失业半年后,他靠着一段送外卖的视频火了。他说,失业后他也投过不少简历,但投递的简历全部石沉大海,为了维持生计他只能送外卖。刚开始送外卖的时候,会有一点儿落差感,但现在,自己从送外卖的工作中体会到了满足感和获得感。(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文本一的标题点出了文本的论题,也借助“孔乙己”这一文学形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B.文本一第②段的疑问句起到推进论证的作用,将论述推进到对“读书无用论”的批驳上。C.文本一第⑤段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使得论述有理有据、鲜明突出。D.根据文本一的观点,文本二中的“985高校”硕士毕业生陈涛已经脱下了“孔乙己的长衫”。(2)文本一第④﹣⑦段是如何围绕中心论点进行论述的?请简要分析。(3)文本二陈玉秀的事例能否拿来作为文本一第⑥段的论据?请结合两个文本谈谈你的看法。【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BC.正确。D.有误,“文本二中的‘985高校’硕士毕业生陈涛已经脱下了‘孔乙己的长衫’”错误,结合文本二内容“而同为‘985高校’硕士毕业生的陈涛则显得不那么如意。他毕业后在北京工作,先后做过记者、公关,然而难逃失业,失业半年后,他靠着一段送外卖的视频火了”分析,陈涛并没有脱下“孔乙己的长衫”。故选:D。(2)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结合文本一第④﹣⑦段内容分析,第④段作者亮明自己的观点“依靠知识积累获得的学历绝非束缚年轻人发展的‘长衫’,读书绝不是白读的”,接着第⑤段论述“学历里藏着我们学过的知识,学历是我们通过知识积累获得的一份尊严与底气,这份尊严与底气让我们在面对人生时多了一份笃定”,第⑥段论述“读书学习获得学历,除了可以充实自我,让自我获得一份尊严与底气,也助力个体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贡献”,第⑦段论述“读书获取学历,可以丰富我们的灵魂,提升我们的能力,扩大我们的格局,让我们以书本知识为起点,去看更广阔的世界”,可见这几段是围绕“学历不是束缚年轻人发展的‘长衫’,读书绝不是白读的”这一中心论点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论述的。(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本题“文本二陈玉秀的事例能否拿来作为文本一第⑥段的论据?请结合两个文本谈谈你的看法”,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题中文本一第⑥段观点是“对真正的读书人而言,学历不仅是利,还是经历,更是大义。读书学习,获取学历,藏着一种‘达则兼济天下’的大义”,结合文本二陈玉秀的事例分析,陈玉秀“用自己的学识带领公司的科研团队努力钻研,经过几年不懈的努力,团队结出了累累科研硕果,仅2021年公司就有三个玉米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公司还创造了当地历史上的多个重磅第一,成为当地历史上首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首家‘专精特新企业’,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建立当地历史上首家‘科学家工作室’,研发的新成果得到了百姓和代理商的高度认可。陈玉秀也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回乡创业优秀典范”,可见陈玉秀用她所学到的知识带领团队进行科研,创造了当地的多个第一,带领团队走向成功,实现了“达则兼济天下”的大义,因此她的例子可以作为文本一第⑥段的论据。答案:(1)D(2)第④﹣⑦段围绕中心论点“学历不是束缚年轻人发展的‘长衫’,读书绝不是白读的”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论述:第⑤段论述学历藏着知识、尊严与底气,让我们在面对人生时多了一份笃定;第⑥段论述读书学习获得学历,可以助力个体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贡献;第⑦段论述读书获取学历,可以丰富我们的灵魂,提升我们的能力,扩大我们的格局。(3)可以。文本二陈玉秀的事例可以作为文本一第⑥段的论据。陈玉秀用她所学到的知识带领团队进行科研,创造了当地的多个第一,带领团队走向成功,实现了“达则兼济天下”的大义。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7.(11分)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完成问题。范仲淹生平及作品集录范仲淹(989年一1052年),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一)【勤勉求学】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范仲淹辞母求学。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①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馕②粥不充,日昃③始食。遂大通六经④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选自朱熹《宋名臣言行录》有删改)(二)【治堰泰州】天禧五年(1021年),范仲淹调任泰州西溪(今东台西溪)盐仓监。通州、楚州沿海,旧有捍海堰,东距大海,北接盐城。始自唐黜陟使⑤李承实所建,遮护民田,屏蔽盐灶,其功甚大。历时既久,颓圮⑥不存。范仲淹为泰州西溪盐官日,风潮泛溢,渰没⑦田产,毁坏亭灶,有请于朝。调四万余夫修筑,三旬毕工。遂使海濒⑧沮洳⑨泻卤之地化为良田民得奠居⑩至今赖之。(选自《宋史•卷九十七•志第五十》有删改)(三)【任职苏州】景祐元年(1034年),为治理水患,范仲淹常亲临苏常江边察看水情。《江上渔者》作于此间。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四)【戍边西北】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在此期间作《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五)【贬谪邓州】庆历六年(1046年),范仲淹因支持“庆历新政”,被贬河南邓州。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六)【病逝徐州】皇祐四年(1052年),范仲淹在徐州病逝。【注】①适:这里指改嫁。②馕粥:稠粥。③日昃:太阳偏西。④六经:这里指儒家经典。⑤黜陟使:唐朝官职名。⑥颓圮:圮pǐ。倒塌。⑦涗没:yān,淹没。⑧海濒:海滨。⑨沮洳:jùrù,低湿之地。⑩奠居:定居,安居。(1)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三处。遂使海濒沮洳泻卤之地化为良田民得奠居至今赖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3)材料(五)中画线句子“微斯人,吾谁与归”这句话有什么言外之意?(4)探究上述材料中范仲淹的思想情怀,并简析这种思想情怀是否因其人生经历而有所改变。请你写出探究结果,并简析过程。【解答】(1)本题考查断句。句意:这样,原本荒凉的海滨盐碱地变成了良田,民众得以安居乐业,至今仍受益于此。故可断为:遂使海濒沮洳泻卤之地/化为良田/民得奠居/至今赖之。(2)本题考查翻译。重点字:求,探求;或,或许。句意: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3)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理解。“微斯人,吾谁与归”这句话意思是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将与谁同归?“斯人”指的是“古仁人”,所以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愿意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同时也包含作者对滕子京的劝慰之意,希望好友滕子京能够具有古仁人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4)本题考查阅读的拓展能力。范仲淹的思想情怀体现在他的诗句和散文中,无论是《渔家傲•秋思》中的忧国忧民之情,还是《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都表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这种情怀并没有因为他的人生经历而改变,相反,无论是他在政治上的成就还是在文学上的创作,都深深地打下了他忧国忧民、奋发向前的烙印。无论是在青年时期的刻苦求学,还是在政治生涯中的治理水患、戍边西北,甚至是在贬谪邓州时期的反思,范仲淹始终保持着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这种情怀是他一生的信仰和追求。答案:(1)遂使海濒沮洳泻卤之地/化为良田/民得奠居/至今赖之(2)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3)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愿意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希望好友滕子京能够具有古仁人志存高远,包含作者对滕子京的劝慰之意。(4)材料体现出范仲淹天下国家情怀。这种情怀是范仲淹毕生的价值追求,不因其人生经历而改变。范仲淹年少时,家境不顺,但刻苦求学并慨然有志于天下。在泰州任职时,修堤捍海,护佑百姓;在苏州任职时,对江涛中的渔者心生同情。在戍守西北之时,渴望燕然勒功,杀敌报国,满怀忧国之情。被贬邓州之时,追慕古仁人思想,彰显其“先忧后乐”的政治追求。8.(4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下面诗句与本诗尾联表达的情感最接近的一项是CA.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B.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C.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D.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秋瑾《满江红》)(2)有人说本诗颔联的“悠悠”与范仲淹《渔家傲》中“羌管悠悠霜满地”中的“悠悠”有异曲同工之妙,你赞同这个说法吗?请说明理由。【解答】(1)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首联通过传说,引出黄鹤楼,让人感到一种历史的沧桑和虚无感。颔联承接首联,进一步强调黄鹤不再归来,白云悠悠飘荡,抒发了诗人岁月不再、世事无常的感慨。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在日暮时分,诗人望着江上烟波,顿生思乡之愁。首联和颔联更多的是对历史和世事的感慨,尾联则着重抒发了浓烈的思乡之情。A.《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城阙壮观的长安面对离别,诗人并未表现出过多的哀伤,而是以乐观豪迈的语气与友人共勉,在豪语中又饱含着对友人的体贴和对友谊的珍视。B.“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表达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C.“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表达思乡之情;D《满江红•小住京华》通过层层表述,曲折地反映了革命者参加革命前的复杂矛盾的心情。故选:C。(2)本题考查炼字。“白云千载空悠悠”中“空”字用得妙。“空”有“徒然,白白地”之意,强调了时间的漫长和空间的空旷。“悠悠”描写黄鹤一去不复返,唯有悠悠白云千百年来徒然地飘荡着,营造出一种孤寂、苍凉的氛围,抒发了诗人世事茫茫的感慨和惆怅之情。范仲淹《渔家傲》中“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深夜里传来了抑扬的羌笛声,大地上铺满了秋霜。耳闻目睹的都给人以凄清、悲凉之感。如果深夜里安然熟睡,是听不到、也看不到的。这就逗出了下句:“人不寐”,补叙上句,表明自己彻夜未眠,徘徊于庭。“将军白发征夫泪”,由自己而及征夫,总收全词。将军或者说词人通宵不眠,发为之白的原因,很明显是“燕然未勒归无计”造成的,征夫落泪也是出于同样原因。他们和将军的思想感情是一致的:既希望取得伟大胜利,而战局长期没有进展,又难免思念家乡,妻子儿女魂牵梦绕。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他们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将军与征夫的矛盾情绪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委婉地传达出来,情调苍凉而悲壮。答案:(1)C(2)《黄鹤楼》中,“悠悠”写出了白云的飘荡无定,给人一种世事变幻、岁月难再的怅惘之感。《渔家傲》中“羌管悠悠霜满地”中的“悠悠”是形容音乐声音飘忽不定。词人写到这里,很自然地把自己的苦闷和士兵的痛苦联系起来,用“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作结束,表现了国家贫弱时代将帅和士兵们的共同悲哀。译文: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四、名著阅读(共4分)9.(4分)学校文学社计划发行一期以“名著中的年俗”为主题的专刊。请参考下面示例,从备选名著中任选一部,结合其相关情节,说说选编理由。(不少于50字)备选:《红岩》——贴春联《朝花夕拾》——吃福橘年俗:《水浒传》——元宵赏灯理由:元宵节时,清风镇寨上家家门前搭起灯棚,悬挂花灯,锣鼓喧天,热闹至极。元宵赏灯的年俗可见宋朝民间百姓欢庆元宵佳节的喜气洋洋。【解答】本题考查名著情节和常识。可从两个备选项中选择其一,结合名著内容与年俗的内涵进行解说,言之有理即可。示例:我选择的年俗是“《朝花夕拾》——吃福橘”。吃福橘的寓意是传统民间习俗,在大年初一吃福橘寓有团圆、如意、幸福等祝愿。福橘寓意吉祥,福橘代表了吉祥如意,寄托了长妈妈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和希冀生活得更好。答案:示例一:我选择的年俗是“《红岩》——贴春联”。理由:春节,身陷牢狱的革命者们在门口贴用草纸连接起来做成的春联。贴春联的年俗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乐观精神,也寄托着他们对美好新世界终将到来的坚定信念。示例二:我选择的年俗是“《朝花夕拾》——吃福橘”。理由:除夕当天,长妈妈将福橘放在“我”的床头,嘱咐“我”第二天醒来说吉利的话。吃福橘、说祝语的年俗寄托了人们招福纳吉的美好愿望,表现了长妈妈的淳朴与善良。10.“高光时刻”可以理解为人处于巅峰状态的那一瞬间。从《西游记》《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海底两万里》中选择一个人物形象,叙述这一形象的高光时刻。(要求:写出具体“时刻”,叙述相关内容,概括形象的特征或精神品质,100字左右)【解答】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和情节的把握。从《西游记》《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海底两万里》中选择一个人物形象,叙述他的高光时刻。注意100字左右。示例:孙悟空因偷吃蟠桃、搅闹王母蟠桃会,盗食老君金丹,逃离天宫。玉帝派天兵捉拿,众神助战。后经刀砍斧剁、火烧雷击、炼丹炉的锻炼,毫发无损,炼就“火眼金睛”,大闹天宫。终被如来压在“五行山”下。表现了孙悟空桀骜不驯,敢于反抗。答案:示例一:《西游记》中孙悟空的“高光时刻”是大闹天宫。孙悟空偷吃蟠桃,毁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又偷吃了太上老君的金丹后返回花果山,玉帝派李天王率天兵捉拿,最后还是玉帝下令请来如来佛祖,如来佛祖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