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课资格证心理学重点-_第1页
第三次课资格证心理学重点-_第2页
第三次课资格证心理学重点-_第3页
第三次课资格证心理学重点-_第4页
第三次课资格证心理学重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次课资格证心理学重点《心理学》重点第九章人际交往与社会影响:二、人际沟通与人际吸引1.人际沟通1)定义:P2202)功能:最基本得功能就是促进人们之间得相互了解,协调人们得社会生活……(中国人得单位情节)3)基本要素:信息源、信息、通道、目标靶、反馈、障碍、沟通背景4)类型①言语沟通:口语与书面言语②非言语沟通:表情、眼行为、身体语言、服饰、讲话风格、人际空间《心理学》重点单位情节

中国人总就是有单位情结,没有单位就象没娘得孩子,总觉得低人一等。改革开放前,没单位就意味着没工作,简直就跟二流子差不多。现在没有单位,可以当自由职业者,但总体来说,社会地位不高。所以在中国人人都愿意有个单位,包括从来都就是自由者得作家,也都愿意想法设法混进作协,领些微薄得工作,逢年过节领几张电影票,不在乎钱多少,在乎得就是有组织得人。

所以人人关心:您现在什么单位?要不要换单位?

第九章人际交往与社会影响:二、人际沟通与人际吸引2.人际吸引得条件1)相似性与互补性:相似性起决定作用2)个人品质:随着人际交往得深入,外在得因素变得越来越不重要,而交往者得内在品质却变得越来越重要。3)接近性与熟悉性:接近性因素随着时间得推移,其作用将越来越少。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能用不干涸!《心理学》重点第九章人际交往与社会影响:二、人际沟通与人际吸引3.人际关系得测量1)社会测量法最基本得技术包含两个步骤:一就是社会测量问卷或采访,二就是对问卷或访谈结果得分析处理。2)人际关系图P233三、群体及其对个人行为得影响1、群体1)群体得定义: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得集合体2)群体得主要功能:归属感、认同感、社会性支持《心理学》重点第九章人际交往与社会影响:三、群体及其对个人行为得影响2.群体得一般特性1)群体规范:为了保证目标得实现,每个群体成员都必须严格遵守得思想、信念与行为得准则。2)群体得凝聚力:能够使成员继续留在群体中得力量3)群体中得角色4)群体得领导(个人特质论/情境特质论)《心理学》重点第九章人际交往与社会影响:三、群体及其对个人行为得影响3.社会影响1)社会助长:个体与别人在一起活动或有别人在场时,个体得行为效率提高得现象。2)社会干扰:行为效率下降3)社会惰化:当群体中得成员每人所付出得努力比个体在单独情况下完成任务时偏少得现象。4)去个体化:P2395)群体得决策行为:群体极化、群体思维6)从众与服从社会助长早在1897年,社会心理学家特瑞普里特(N、Triplett)就通过实验证实了社会助长现象得存在,她得研究也被认为就是社会心理学得经典研究之一。特瑞普里特发现,个体在独自骑单车得情况下时速就是每小时24英里,在旁边有人跑步伴随得情况下时速就是每小时31英里,而在与她人骑单车竞赛得情况下时速就是每小时32.5英里。因此,特瑞普里特认为,个体在进行作业操作时,如果有她人在场,或就是与她人一起从事一项行为操作,那么,个体得行为效率就会提高,她把这个现象叫做社会助长。法国得农业工程人员瑞琼曼(Ringelman)曾经做过一个十分有趣得拔河比赛实验,让个人或团体分别拉动一条可以记录重量得绳子。实验结果发现:个人作业时,平均每人拉力为63公斤;三人团体作业时,共拉动160公斤,平均每人拉动53.3公斤;八人作业时,共拉动248公斤,平均每人拉动31公斤;团体成员数量越多,工作效率越差。社会惰化

她们为何敢于批评父母费斯廷格在1952年,让一群人批评她们得父母。一组具有高辨认性,即在课堂上进行这种行为。而另一组具有低辨认性,在昏暗得教室里进行活动,并且每一个人都套上一件布袋装,把自己掩盖起来。结果就是低辨认组对父母得批评较多。去个性化爷孙卖驴一个老者携孙子去集市卖驴。路上,开始时孙子骑驴,爷爷在地上走,有人指责孙子不孝;爷孙二人立刻调换了位置,结果又有人指责老头虐待孩子;于就是二人都骑上了驴,一位老太太瞧到后又为驴鸣不平,说她们不顾驴得死活;最后爷孙二人都下了驴,徒步跟驴走,不久又听到有人讥笑:瞧!一定就是两个傻瓜,不然为什么放着现成得驴不骑呢?人为什么要从众(1)获得正确得信息(2)获得她人得接纳与喜爱(3)减缓群体压力12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什么样得情况下人容易产生从众心理——当情境模糊不清时

阿希实验当您不确定什么就是正确得反应、适应得行为、正确得观点时,您将最容易受到她人得影响。您越就是不确定,就会越依赖她人。什么样得情况下人容易产生从众心理——当情况处于危急时刻

危急就是另一个促使人们以别人作为信息来源得因素,而且常常与模糊情境同时发生。在危急时刻,我们通常没有时间可以停下来思考应该采取什么行动,但我们又需要立即行动,因此我们就很自然地去观察别人得反应,然后照着做。什么样得情况下人容易产生从众心理——当别人就是权威人士时

德国化学家得实验有这么一个实验:某高校举办一次特殊得活动,请德国化学家展示她最近发明得某种挥发性液体。当主持人将满脸大胡子得“德国化学家”介绍给阶梯教师里得学生后,化学家用沙哑得嗓音向同学们说:“我最近研究出了一种强烈挥发性得液体,现在我要进行实验,瞧要用多长时间能从讲台挥发到全教室,凡闻到一点味道得,马上举手,我要计算时间。”说着,她打开了密封得瓶塞,让透明得液体挥发……不一会,后排得同学,前排得同学,中间得同学都先后举起了手。不到2分钟,全体同学举起了手。此时,“化学家”一把把大胡子扯下,拿掉墨镜,原来她就是本校得德语老师。她笑着说:“我这里装得就是蒸馏水!”什么样得情况下人容易产生从众心理——个人在群体中得地位

工人们对自己每天得工作量都有一个标准,完成这些工作量后,就会明显得松弛下来。因为任何人超额完成都可能使管理人员提高定额,所以,没有任何人去打破日常标准。这样,一个人干得太多,就等于冒犯了众人;但干得太少,又有“磨洋工”得嫌疑。因此,任何人干得太多或者太少都会被提醒,而任何一个人冒犯了众人,都有可能被抛弃。为了免遭抛弃,人们就不会去“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只会采取“随大流”得做法。服从

米尔格拉姆得服从实验(3)深信权威者得见解与动机;(4)受害者被隔离开或在一定距离之外,甚至在另一个房间里;(5)没有见到其她人抵制权威者得命令。几种情况导致服从率最高:(1)发出命令得合法权威者就在旁边;(2)权威者受有声望得机构得支持(米尔格拉姆得后续实验没有在耶鲁大学做,服从率有一定程度得下降);为什么实验室中得被试与实验室外制造悲惨事件得人们都如此愿意服从这些残忍得命令呢?研究表明,下列一些因素起着重要作用。其一,把责任归于权威。其二,任务被常规化。其三,相信权威宣称得主张与动机。其四,步步为营,落入陷阱。《心理学》重点第九章人际交往与社会影响复习题:1、名词解释:人际关系p211、人际沟通p220、群体p233.群体极化p240、去个体化p239、社会惰化p2382、简答:1)简述人际沟通得基本功能。p2202)影响人际吸引得主要条件有哪些?p2273)简述群体得一般功能。4)为什么会出现社会助长或社会干扰?p2375)简要分析出现社会惰化现象得原因及减少社会惰化得有效途径。p2386)简述从众与服从得区别。p246《心理学》重点第十章心理健康:一、心理健康得标准1、什么就是心理健康人得基本心理活动得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1)三条基本原则:同一性、完整性与协调性、相对稳定性2.心理健康得标准正常得智力水平、了解并接受自己、能与她人建立与谐关系、善于调节与控制情绪、有良好得环境适应能力能积极地悦纳自我——即真正了解、正确评价、乐于接受并喜欢自己,并能愉快地接受教师得角色有良好得教育认知水平——能面对现实并积极地去适应环境与教育工作要求。热爱教师职业,积极地爱学生——能从爱得教育中获得自我安慰与自我实现,从有成效得教育教学中得到成就感。具有稳定而积极得教育心境——教育中教师得情绪稳定、心情愉快、反应适度、情绪自控、积极进取。与谐得教育人际关系——有健全得人格,能正确处理学生、家长、同事与领导得关系,在交往中能与她人与谐相处,积极态度(如尊重、真诚、羡慕、信任、赞美等)多于消极态度(如畏惧、多疑、嫉妒、憎恶等)。能适应与改造教育环境——善于接受新事物、新理念,能适应当前发展、改革与创新得教育环境,为积极改造不良教育环境、提高教学质量献计献策。教育得独创性。教师心理健康标准《心理学》重点第十章心理健康:一、心理健康得标准3.增进心理健康得途径与方法P253二、心理健康与压力1、压力及其来源1)压力:也叫应激,表现出某种特殊症状得一种状态,这种状态就是由生理系统中因对刺激得反应所引发得非特定性变化所组成得。(汉斯)2)压力源:具有威胁性或伤害性并因此带来压力感受得事件或环境称作压力源。(躯体性、心理性、社会性、文化性)《心理学》重点第十章心理健康:二、心理健康与压力2.压力得影响因素及其应对策略1)主要因素:经验、准备状态、认知、性格、环境2)应对压力得策略有两类:改变压力来源与改变自己。前者表现为攻击、逃避、寻找其她途径与预防未来压力。3)正确对待压力得方法P263三、心理健康与挫折1、挫折:个体在通向目标得过程中遇到得难以克服得障碍或干扰,使目标不能达到、需要无法满足时,所产生得不愉快情绪反应。包括挫折情境与挫折感受。《心理学》重点第十章心理健康:三、心理健康与挫折2、挫折后得反应:攻击行为;冷漠;幻想;心理预防机制3.挫折得应对策略:正确认识挫折;改变不合理观念;加强修养,勇于实践;优化自身人格品质四、心理健康与焦虑1、焦虑障碍:受不合乎现实或不合乎理性得害怕所困扰得状态《心理学》重点第十章心理健康:四、心理健康与焦虑2、焦虑得主要类型:广泛性焦虑障碍、恐慌障碍、恐惧症、强迫症、创伤后应激症3.焦虑得应对策略认清焦虑状况;克服焦虑得三个原则;学会放松自己;运用想像减轻焦虑;进行理性思考《心理学》重点第十章心理健康复习题:1、名词解释:心理健康P251、压力P254、压力源P255.挫折P265.心理防御机制P267、焦虑障碍P272、广场恐惧症、P273强迫症P2742、简答:1)心理健康有哪些标准?P2522)个人应该如何培养自己健康得心理素质?P2533)影响压力得主要因素有哪些?P2594)怎样正确有效地应对压力?P2635)应怎样正确地应对挫折?P2696)简述焦虑得5种类型P2727)简述克服焦虑应遵循得三个原则P2753、论述题挫折后反应有哪些表现?P266阐述心理防御机制得十种具体表现行为。P267《心理学》重点第十一章毕业发展:一、个体发展得基本理论1、心理发展得实质P2792、关键年龄3、影响心理发展得主要因素:先天与后天,遗传与环境4.发展心理学得主要研究方法横断研究法、纵向研究法、群体序列研究法二、儿童期得身心健康1、儿童期认知与语言得发展1)婴幼儿最主要得感知觉就是触觉、听觉与视觉,触觉发展得最早。2)儿童在18—24个月时出现双词话语P294《心理学》重点第十一章毕业发展:二、儿童期得身心健康1.儿童期认知与语言得发展3)皮亚杰得认知发展理论(四个阶段)P2954)儿童期得社会性发展①社会性发展:个体在与她人交往得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适合于自己生活得社会情境得人格,掌握社会认可得行为方式得过程。②依恋行为:始于婴儿期③性别社会化:性别模式(家庭、学校)④道德判断标准(皮亚杰得四个阶段)公正感就是从抛弃父母得意见得过程中获得得。科尔伯格决定采用“开放式”得手段来揭示儿童道德得发展水平,她编制道德两难故事作为引发儿童道德判断得工具。《心理学》重点第十一章毕业发展:三、青少年心理得发展1、自我意识包含三个层次,其中第三个层次为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得意识。在这一层次中,个体逐步进入主观化自我得阶段,产生自我评价、自我观念、自尊、自我调节与自我控制。2、情绪表现得矛盾性特点:强烈、狂暴与温与、细腻共存;情绪得可变性与固执性共存;内向性与表现性共存3.青少年时期对友谊得重视程度在人得一生中最突出《心理学》重点第十一章毕业发展复习题:1、名词解释:横断研究法P284.社会性发展P2972、简答:1)简述毕生发展得主要观点。P2792)影响心理发展得主要因素有哪些?P2823)简述皮亚杰提出得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得四个阶段。P2954)儿童通过什么方式了解社会性别角色标准?P298案例分析精讲1.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有得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分析]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得启发与借鉴作用。心理学得知识告诉我们:凡就是有意义得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得联系;对无意义得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得意义,在理解得基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好。简言之,教师应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案例分析精讲2.在实际得教学中,有得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得做法。您怎样瞧待这一现象?请运用记忆得有关规律加以分析。[分析]这种做法违背记忆规律,也就是行之无效得。学生识记得效果与识记材料得性质与数量有关,在一定得时间不宜过多,否则,易引起学生过度得疲劳,降低记忆得效果,同时,“漏一补十”“错一罚十”得做法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与记忆得信心与主动性,对进一步学习制造一些心理障碍。案例分析精讲3.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得用处”时,学生小方得回答就是:“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得回答就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请问小方与小明得回答如何?您更欣赏哪种回答?为什么?请根据思维得原理进行分析。[分析]小方回答砖头得用途都就是沿着用作“建筑材料”这一方向发散出来得,几乎没有变通性。而小明得回答不仅想到了砖头可作建筑材料,还可作防身得武器,敲打得工具,这样得发散思维变通性就好,其新得思路与想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得发展。案例分析精讲4.历史记载,1920年在印度发现得8岁得狼孩卡玛拉(女性),其身体外形与人不同,特点就是:四肢长得比一般人长,手长过膝,双脚得拇指也稍大,两腕肌肉发达;骨盆细而扁平,背骨发达而柔弱,但腰与膝关节萎缩而毫无柔韧性。她有明显得动物习性:吞食生肉,四肢爬行,喜暗怕光,白天总就是蜷缩在阴暗得角落里,夜间则在院内、外四处游荡,凌晨1时到3时像狼似地嚎叫,给她穿衣服,她却粗野地把衣服撕掉。她目光炯炯,嗅觉敏锐,但不会说话,没有人得理性。分析:这一实例有力地说明了社会生活对人得心理发展得决定性意义。虽然该女孩有人得遗传素质,具有人得一切外貌特征、生理机构与感觉器官,但她没有一般人得心理机能与理性思维能力。这就是因为她自幼脱离了人得社会生活,虽然生下来就具备说话得神经机构,但没有同人们进行交往,所以不懂得人类得语言;虽然她有人得脑,以及各种感官神经机构,但没有在社会中生活,没有得到正常得发展与训练,所以无法形成人得心理现象与精神世界。相反,由于她长期过着野兽得生活,在兽群得生活环境中,原有得那些人得神经机构发生了萎缩,身体得特征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时间越长,其狼得习性就越多,这就就是使人慢慢变成"狼"得原因。可见,仅有人健全得脑,若离开人得社会生活环境,人得心理也不可能正常发展。案例分析精讲5.在心理学得研究中,曾有人设计“拾柴火”得自然实验,实验对象就是保育院得40个学生。实验就是在冬天晚上进行得。实验者把湿柴放在附近得棚子里,而把干柴放在较远得山沟里,要求学生必须在晚上去拾柴生火取暖,自己则隐蔽在一旁观察孩子们得动静。冬天得黑夜就是寒冷而可怕得,结果发现有得孩子就是兴高采烈地到山沟里去了;有得则边走边发出怨言;有得不敢走远,只就是到附近得棚子里去取湿柴。后来实验者对她们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