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陈情表》《项脊轩志》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9.《陈情表》《项脊轩志》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9.《陈情表》《项脊轩志》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9.《陈情表》《项脊轩志》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9.《陈情表》《项脊轩志》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至情至性·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第9课陈情表*项脊轩志篇目一陈情表(第1段)臣密言:臣以险衅(

),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

)母志。祖母刘愍(

)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

)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

)兄弟,门衰祚薄(

),艰难祸患,指命运不好。险,坎坷。衅,祸患忧患凶丧之事强行改变怜惜孤独的样子少。这里是“没有”的意思福分浅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

]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

)疾病,常在床蓐(

),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请概括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嗣期,穿一年孝服的亲族。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这都指关系比较近的亲属孤单无依靠地独自生活安慰缠绕草垫子停止侍奉而离开(祖母)叙述自己的遭遇和家庭的困境。(第2段)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请概括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至这里指承受恩泽清明的教化经考察后予以推举主事的人辞谢尚书省的属官谦辞,辱

头落地,指不惜性命急切严厉有意拖延,怠慢上命病重许可形容进退两难的窘状叙述朝廷多次征召的经过以及自己进退两难的处境。(第3段)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请概括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老,旧臣怜惜养育郎官的衙署名誉与节操提拔、擢升优厚犹疑不决的样子这里指非分的愿望太阳快要落山。这里比喻人的寿命即将终了。薄,迫近气息微弱、将要断气的样子垂危相互进一步阐明辞不就职的原因。(第4段)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

),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愍(

)愚诚,听(

)臣微志,庶(

)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

),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

)以闻。请概括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酸悲苦照察、审辨怜恤任从。这里指应许希望活着应当杀身报效朝廷死后也当结草报恩上表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点明全文主旨。二、基础梳理(一)请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__”同“__”,____________2.零丁孤苦

“____”同“____”,____________3.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闵悯指可忧患的事零丁伶仃指孤独的样子有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动词,经历动词,走路动词,遵行动词,怜悯动词,看重、推崇动词,怜恤

副词,最动词,到达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介词,表被动副词,亲自名词,亲戚

名词,太阳名词,日子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动词,承担动词,应当

动词,迫近形容词,浅薄介词,因为介词,凭介词,用连词,来介词,比介词,对、向(三)请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红色)词的活用情况。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2.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4.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5.臣具以表闻(

)6.保卒余年(

)7.谨拜表以闻(

)名词作状语,向上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名词作状语,在外名词作状语,在家里使动用法,使上闻、报告使动用法,使……保全使动用法,使上闻、报告8.夙遭闵凶(

)9.猥以微贱(

)10.凡在故老(

)11.愿陛下矜愍愚诚(

)12.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13.臣少多疾病(

)14.且臣少仕伪朝(

)15.历职郎署(

)16.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形容词作名词,忧患凶丧之事形容词作名词,卑微低贱的身份形容词作名词,元老,旧臣形容词作名词,诚意、衷情形容词作动词,远离名词作动词,生病名词作动词,做官名词作动词,任职动词作名词,指是否出来做官之事(四)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红色)词的古义。1.九岁不行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不可以。2.举臣秀才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读书人的通称。不会走路。这里形容柔弱。汉代所设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推举优秀人才。3.除①臣洗马②①古义:______今义:不包括在内。②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给马洗身子。4.臣欲奉诏奔驰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车、马等)很快地跑。授官。即太子洗马,太子的侍从官。奔走效劳,这里指赴京就职。5.臣之辛苦古义:__________今义:身心劳苦;客套话,用于求人做事。6.则告诉不许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说给人,使人知道。辛酸悲苦。申诉(苦衷)。7.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古义:____________今义:(数量)少;(人或事物)不重要。自己的私情。8.至于①成立②①古义:________今义:动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介词,表示另提一事。②古义:__________今义:(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理论、意见)有根据,站得住。一直到。成人自立。9.急于星火古义:______今义:微小的火。流星。(五)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并翻译。1.而刘夙婴疾病。()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祖母刘氏早已被疾病缠身。被动句,“婴”语意上表被动状语后置句,状语“于星火”置于形容词“急”之后州官登门催赶,比流星的坠落还要急。3.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臣少仕伪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宾语前置句,宾语“是”置于介词“以”之前因此,我的一点私心是不愿放弃对祖母的奉养而远远地离开她。省略句,“仕”与“伪朝”之间省略了介词“于”我年轻时在伪朝做过官。5.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状语后置句,状语“于陛下”置于动词“尽节”之后(这样看来,)我对陛下尽忠的日子还长。

李密从小父丧母嫁,伶仃孤苦;祖母含辛茹苦,促其成才。他一度沦为亡国之奴,归家供养祖母终老。后来他被举荐,屡被征召;祖母却日薄西山,朝不虑夕。尽忠还是尽孝,李密进退维谷。侍奉新君,焉知福祸,且远离祖母,情何以堪?辞命尽孝,报养祖母,却逆君意,横祸将至。李密思量再三,婉转陈词,恳请皇帝准许他先尽孝后尽忠。[适用角度]孝亲情美德感恩1.名句识记(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孟子》)[名句翻译]敬爱自己的长辈,进而也敬爱别人的长辈;爱抚自己的孩子,进而也爱抚别人的孩子:(这样)天下就可以在掌心中随意转动(要统一它就很容易了)。[适用角度]尊老爱幼爱的传承(2)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

(《名贤集》)[名句翻译]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孝顺的儿女;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显现忠心的臣子。[适用角度]忠与孝处世态度(教师用书独具)(1)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论语·里仁》)[名句翻译]父母的年纪不能不知道,一方面因其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因其年迈而有所担忧。[适用角度]子欲养而亲不待重亲情、讲孝道(2)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

(《礼记》)[名句翻译]作为孝子赡养父母,就要做到让他们心情愉快,喜乐无忧,做事不可以违背他们的意愿,顺其心意。[适用角度]赡养父母为孝之道《陈情表》是封建社会标榜的“孝”的典范,作者李密通过这篇文章,让晋武帝最后被自己的孝心感动,从而达成了自己对祖母尽孝的心愿。奉养父母,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唱妇随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崇尚的家庭伦理准则,是人们应该信守的道义原则。2.主题阅读孝(1)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百善孝为先。父母,是我们人生中的第一位导师,“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父母对我们的付出是博大而不求回报的,带给我们欢乐、感动与成长。不管风霜雨雪、世事百变,站在我们身后无条件支持、鼓励我们的,永远都是父母。孟子也曾说: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孝顺父母,人子之本为。(2)《孟子·梁惠王上》中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脍炙人口的名句是教育我们要孝老近亲,从小对父母亲人要百般孝顺和爱护。道教师祖吴猛为父不受蚊虫叮咬之苦,恣蚊饱血传为佳话;古代孝儿朱寿昌为寻母放弃高官厚禄,独自踏上寻亲路。今有励志孝子刘孝祥“背着疯娘”上大学,走出大山改变命运的典范;也有一级狱警王春来12年照顾瘫痪父母的动人事迹。感恩父母,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让父母感受到我们内心深处的拳拳孝心。(教师用书独具)看看养育我们的父母,青丝变白首。我们应牢记的,依旧是亲情的温度,手机构建的微信语音,抵不过归家的促膝长谈;外卖食物的丰盛,抵不过亲自洗手做羹汤的温暖。华附高中生设计的“养老卫星城”方案,正击中了这个痛点。科技的进步使奉养老人更便捷,不是为马基雅维利主义找条件,而是希望亲情的传承有其助力会更深远与温暖。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期功:古代丧服的名称。期,服丧一年。功,按关系亲疏分大功和小功,大功服丧9个月,小功服丧5个月。亦用以指五服之内的宗亲。2.死当结草结草:《左传·宣公十五年》记载了一个故事,晋大夫魏武子临死时,嘱咐他儿子魏颗把他的爱妾杀了殉葬,魏颗没有照办而把她嫁出去了。后来魏颗与秦将杜回作战,看见一个老人结草,把杜回绊倒,杜回因此被擒。魏颗夜间梦见这个老人,自称是那个再嫁之妾的父亲,特来报恩的。后世遂用“结草”代指报恩。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论语·学而》)[明理知义]

当他父亲活着时,要看他本人的志向;他父亲去世以后,就要考察他本人的具体行为了。如果他长期坚持父亲生前那些正确原则,就可以说是尽孝了。[成长启示]

当父母在世的时候我们能尽孝,当父母离世后,我们依然可以尽孝。父母生前的居所,我们可以继续住下去

缅怀他们。父母喜欢的家具陈设,可以继续使用。父母生前资助的亲友,可以继续资助。父母生前的朋友来家里,必像我父母在世时一样对待他们。凡与父母有关的,我对其必有与和父母一样的感情。双亲在世时,我们能尽孝,不在了,不也一样尽孝吗?其实并没有什么分别。(教师用书独具)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明理知义]

君子为人必须要致力于完善根本,根本建立起来,道德就会随之而产生。而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就是人的根本。[成长启示]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追求物质财富和地位,却忽视了自身品格和道德修养的培养。然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的思想告诉我们,只有把修身养性作为首要任务,才能达到真正的成功和幸福。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抚养成人。后李密以对祖母孝敬甚笃而名扬于乡里。师从当时著名学者谯周,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氏传》。初仕蜀汉,为郎中和尚书郎。蜀汉亡,晋武帝召之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供养而力辞。祖母去世后,方出任太子洗马,迁汉中太守。后免官,卒于家中。263年,魏灭蜀汉。265年,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元帝曹奂,建立西晋王朝。晋武帝初年,为安抚蜀汉士族,也为吸引吴地(今江苏一带)的士族倾心于晋,晋武帝对两地旧臣采取笼络收买政策,征召他们到京城洛阳任职,李密便是被征召的旧臣之一。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奉养为由,辞不赴命,又深恐晋武帝怀疑自己是怀念旧朝,于是写了这篇《陈情表》。晋武帝阅后,非但不强求李密来任职,反而赐他赡养祖母的费用和两个奴婢。[情境活动]

(教师用书独具)面对西晋王朝的多次征召,李密为什么一再陈情,辞不就职?有人说是由于忠于蜀汉,不愿为西晋效劳;有人说是由于司马氏政局未稳,故采取观望态度。根据所学知识及上述资料介绍,你认为李密不应诏出仕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我认为李密是看重名节。他不肯应诏出仕,固然带有留恋蜀汉的因素,但主要是由于看重名节。蜀国新亡,自己就马上到晋国去当官,于情于理皆不可为。何况司马氏集团是通过阴谋和屠杀建立的西晋政权,名声败坏;爱惜名节的李密,不肯应诏出仕就理所当然了。1.表表,古代臣下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书。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专门议论朝政的文章叫作“疏”;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这类文章又统称为“表”。“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2.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1)关于任职授官的:任、授、除、拜、封(爵位)、赠(追封已故者)、征、辟、荐、举(布衣做官)等。(2)关于提升职务的:擢(由低级到高级)、进(较高职务追加)、起复(恢复原职务)、超迁等。(3)关于降级免职的:罢、免、解(因非严重过失而解除职务)、贬、谪(因过失而降级)、革、褫(撤职查办)、开缺(奉命或自请解除职务)、致仕(带职退休)、左迁(降级使用)等。(4)关于调动职务的:移、调、徙、补(由候补而正式上任)等。(5)关于兼职的:领(以本官兼较低官职)、摄(暂时兼任比本官高的职务)、权(临时代职)等。1.根据你对内容的理解,补充空缺部分。文中作者反复申述自己的不幸遭遇、祖母的养育之恩以及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实情,陈述自己对朝廷感恩戴德的心情,说明自己________的原因,提出终养祖母的请求。全文围绕“__”字凄切婉转地表明了自己的心意。不能奉诏孝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2.找出文本中对应部分,将图示中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身世孤苦悲凉祖孙情深似海孝治天下尽忠日长活动一赏析文章的语言1.作为一篇向皇帝进呈的表文,《陈情表》语言表达切合身份,恭敬而得体。作者在用词上是如何做到委婉含蓄、恭敬得体的?(见教材P76“学习提示”第1、4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陈情表》所面对的是晋武帝这个特殊人物,所写的又是他最为敏感的问题。文中作者用了一些委婉之词,比如不说“父死”,而说“慈父见背”,不说“母亲改嫁”,而说“舅夺母志”。②作为前朝旧臣,作者对司马氏集团陈情时,以典雅谦恭的语言、恳切真挚的语气,多方面表明自己的心迹,如“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猥以微贱”“犬马怖惧”“谨拜表以闻”等,特别是到结尾处以“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为誓,使忠君之情溢于言表,展现在晋武帝面前的俨然是一个活脱脱的忠臣形象。活动二体会文章的情与理2.《陈情表》全文情真意切,不加渲染而自能动人。李密写本文的目的是“陈情”,但文中的“情”比较复杂。试结合课文分析,作者共写了几种感情?(见教材P76“学习提示”第1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交错出现了三种感情:处境狼狈的忧惧之情,对晋武帝恩遇的忠敬之情,对祖母的孝顺之情。如奉诏奔驰,则是不顾相依为命的祖母;如顺私情,陈述苦衷又不被允许。况且李密作为蜀汉旧臣,如果坚持不服从新朝天子的命令,便容易被怀疑为坚守名节,蔑视当朝,恐怕要被视为心怀不满、图谋复辟的贼子贰臣。因此在爽快明言之后,李密便语带感激地表达以“我”“亡国贱俘,至微至陋”的身份,承皇帝“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的待遇,“岂敢盘桓,有所希冀”的忧惧之情,理在情中。3.作者是怎样以“孝”道贯串全文的?(见教材P76“学习提示”第1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陈情表》中,李密并没有把孝情一泄到底,而是用理性对感情加以节制,使它在不同的层次、不同的前提下出现。第一段先写自己与祖母刘氏的特殊关系和特殊命运,抒发对祖母的孝情,“臣侍汤药,未曾废离”。如果把这种孝情继续写下去会有许多话要说,如对祖母的感激、对祖母的怜惜等等。但作者却就此止笔,转而写自己蒙受国恩而不能上报的矛盾心情,写自己的狼狈处境。第二段表白自己感恩戴德,很想走马上任,“奉诏奔驰”。但是因为“刘病日笃”,这就从另一方面反衬了他孝情的深厚,因为孝情深厚,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所以才有“实为狼狈”的处境。前面抒发的孝情被节制以后,又在另一个前提下出现了。第三段作者转写自己“不矜名节”,并非“有所希冀”,之所以不应诏做官,是因为“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在排除了晋武帝的怀疑这个前提之下,再抒发对祖母刘氏的孝情,就显得更真实,更深切,更动人。第四段明确提出“愿乞终养”,表示要先尽孝后尽忠,以期感动晋武帝达到陈情目的。4.作者在陈述时,既以情感人,又以理服人。请结合每个段落的情和理两条线索完成下面的表格。(见教材P76“学习提示”第1段)段落情理第1段亲情①第2段②优礼有加→进退两难第3段恩情孝情③第4段④尽忠日长,尽孝日短→先尽孝后尽忠夙遭闵凶→未曾废离恩情以孝治天下→不矜名节→更相为命忠情私情篇目二*项脊轩志一、文意理解(第1段)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渗漏四周围绕院子砌上墙抵挡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

),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请概括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亮的样子栏杆美俯仰,这里指安居、休息长啸歌吟静静地独自端坐农历每月十五树影摇动的样子叙写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变化。(第2段)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在此以前等到分灶做饭,意思是分家到处都是越过厨房不久后去世的祖母去世的母亲爱护。这里是“对待”的意思内室这里‘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请概括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偏指一方,她很像等到关闭瞻视回顾叙写项脊轩的变迁,回忆母亲和祖母的往事。(第3段)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请概括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上窗户恐怕,可能叙写自己闭门苦读的情景及小轩多次遭火未焚的事情。(第4段)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请概括段意:__________________写字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形制,规制回忆亡妻生前的事。(第5段)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请概括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伞盖借庭树写对亡妻的怀念之情。二、基础梳理(一)请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而母立于兹

“__”同“__”,____而尔你的

副词,稍微副词,逐渐动词,挪置动词,放弃,丢下动词,离开动词,除掉,去掉

连词,表顺承连词,表修饰代词,同“尔”,你的连词,表修饰名词,原来,从前名词,原因,缘故名词,旧的、原来的知识(三)请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红色)词的活用情况。1.雨泽下注(

)2.使不上漏(

)3.前辟四窗(

)4.垣墙周庭(

)5.乳二世(

)6.执此以朝(

)7.庭中通南北为一(

)名词作状语,向下名词作状语,从上面名词作状语,在阁子北面名词作动词,砌上垣墙名词作动词,喂奶、哺育名词作动词,上朝数词作名词,一体(四)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红色)词的古义。1.室仅方丈古义:__________今义:寺院的住持。2.往往而是古义:______今义:表示根据以往的经验,某种情况在一定条件下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一丈见方。到处。3.三五之夜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表示数目不多,约数。指农历每月十五。(五)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并翻译。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妪,先大母婢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鸡栖于厅。()译文:________________判断句,“也”表判断项脊轩,(是)原来南边藏物的小房间。判断句,“也”表判断这个老婆婆,是我去世的祖母的婢女。状语后置句,鸡栖于厅,即“鸡于厅栖”鸡在厅堂里栖息。4.其制稍异于前。()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5.而母立于兹。()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余自束发读书轩中。()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状语后置句,异于前,即“于前异”形制与过去稍有不同。状语后置句,立于兹,即“于兹立”你的母亲(曾经)站在这儿。状语后置句,读书轩中,即“轩中读书”我从成童起就在轩内读书。7.以当南日。()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语未毕,余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轩凡四遭火,得不焚。()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省略句用(北墙)对着南边射来的日光(使其反照室内)。省略句(老婆婆)话还没有说完,我就哭起来。被动句,“得不焚”包含被动项脊轩一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烧毁。

项脊轩这间书房,悲喜交集,回响着先妣“儿寒乎?欲食乎”的问讯,见证着先大母“他日汝当用之”的期许与鞭策,萦绕着与妻子夫唱妇随、琴瑟和谐的甜美。小小项脊轩,浓浓情韵长。全文表达了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适用角度]亲情睹物思人情随事迁1.名句识记(1)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吁!可悲也已。

(归有光)[名句翻译]回想当时情形,不知不觉已经十年了。唉,真可悲啊![适用角度]时间流逝蹉跎人生(2)文章,天地之元气。得之者,其气直与天地同流。

(归有光)[名句翻译]文章是天地之间的元气,获得它的人,文气便和天地之气一同流传。[适用角度]灵感大自然的馈赠(教师用书独具)(1)自古设官职,事事有本原。所以置守令,无非惠元元。

(归有光)[名句翻译]自古以来,朝廷设置官职都是有根据的,设置那些地方官员做什么呢?无非是要让老百姓得到实惠。[适用角度]国家制度以民为本(2)天下之事,因循则无一事可为,奋然为之,亦未必难。

(归有光)[名句翻译]世上的事情,因循守旧就没有什么事可以做了;大胆努力去做,也未必就困难。[适用角度]因循守旧开拓创新归有光《项脊轩志》中刻骨铭心的亲情、爱情记忆,历经数百年,人们仍然能感受到作者的真诚。凝聚亲情,才会有幸福的家庭;凝聚友谊,才会有温馨的集体;凝聚爱心,才会有和谐的社会;凝聚智慧和力量,才能够战胜困难,实现理想。2.主题阅读亲情(1)曾经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陶艳波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并不是因为抚养孩子成人伟大,而是因为花时间去陪孩子。他的儿子从小就是耳聋,没有一个学校愿意收留他。但陶艳波为了让儿子在学校不受歧视,她陪读了整整十八年,从小学到大学,几乎与儿子的水平学历相等。她学习手语,在学校听完老师讲课后,回家亲自教给儿子,遇到不懂的就跟在老师后面问,为的是让孩子学得更好。如今,儿子也成才了,这不仅仅是靠她的努力得来的,更多的是她耗费大量的时间去陪伴孩子的结果。她能够以身作则,为那些为人父母者树立了好榜样,因此才伟大。(2)“时光时光慢些吧,不要再让你变老了……”起初听到这首《父亲》时,我认为它不过是用来营利的“感情牌”罢了。但如今随着年岁的增长,我渐渐多了一些感悟。从前,总是桀骜不驯的我,留给父母的,总是一张冷漠的、倔强的脸。少年意气带给他们的,往往是一次又一次的顶撞与伤害。而他们呢?只是默默地背过身擦干眼泪,转过头,还是一张明媚笑脸。如今,我长大了,在外求学的路上总是充满艰辛。有时候,打给父母一个电话,听到他们熟悉的嗓音,就会有一种神奇的力量穿越时空的阻隔,直抵内心。(教师用书独具)(1)记忆里,我的童年全是你的身影。父母在外工作,你带我慢慢长大。你膝下子孙满堂,我出生时,你已年过七旬。你颤巍巍的把小小的我抱在怀中,布满皱纹的脸上笑容洋溢。当我含糊不清的喊出“奶奶”的时候,你浑浊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炎热的夏夜,你坐在院子里的摇椅中,轻摇着手中的蒲扇,我爬到你的怀里,听你给我讲着那些老掉牙的故事。月光洒落在我们身上,你满眼宠溺地望着怀中的我,多想时间就此停留,我不长大,你也别老。(2)曾几何时,你的背佝偻的严重,在你头上找不出一根黑头发。年逾八十,身体一天比一天差,整天跟药打交道。升高中后,陪你的时间越来越少,但是每天回家时,你总会在门口等我,偶尔变戏法似的掏出你留给我的美食,有时是邻居送你的水果,有时甚至是儿女孝敬你的营养品……你总是舍不得吃,把你认为最好的都留给我。我已经是一个十六岁的大姑娘了,但每晚还是硬要跟你睡在一起,握着你干柴般的手安然入睡,即使黑夜无边,我也浑然不惧。因为我知道,你是我永远的保护神!(3)青石板路的尽头,外婆的家,那里有外婆的桃花。每年春天,总是花香四溢。外婆常坐在桃树下,剥新笋,择蔬菜,洗碗盏,再取出自家腌制的腊味,配以时蔬、鲜鱼、土鸡,经过一上午的煎炒炖煮,炊烟袅袅,回旋缭绕。儿时的我抵挡不住这钻鼻的香味,总是顺手偷吃两口刚出锅的美味。外婆瞧见了,便怜爱地笑骂道:“哪里来的小馋猫!”我顽皮地“喵”一声,便溜到桃树下独自玩耍。那微烫的美食,是您的温度,暖红了我儿时的脸。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轩:有窗的廊子或小屋子。旧时多用为书斋名或茶馆、饭馆等的字号。2.顷之,持一象笏至象笏:象牙制的手板。古代品级较高的官员朝见君主时执笏,供指画和记事。笏多以象牙、玉制成。3.吾妻归宁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诗经·小雅·蓼莪》)[明理知义]

父母生养我,太劳累辛苦了![成长启示]这句话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无以回报的。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很多,他们的辛劳和付出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我们应该珍惜父母的养育之恩,时刻怀有一颗感恩的心,用实际行动去回报他们。(教师用书独具)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论语·学而》)[明理知义]

谨慎地对待父母的丧事,恭敬地祭祀远代祖先,就能使民心归向淳厚了。[成长启示]曾子对于慎终和追远的重视,是在于对死的敬畏和对过往的崇敬。因为生死是相对的,没有生就没有死,没有死也就无所谓生。而人从过往的历史中可以获得借鉴,也就是古可以鉴今。历史有传承的作用,忘记历史的人也必将被历史所忘记。归有光(1507—1571),字熙甫,号震川,昆山(今属江苏)人,后徙居嘉定(今属上海),世称震川先生,明代散文家。归有光9岁能属文,后以同邑人魏校为师,诵经史,习古文。嘉靖十九年(1540)中举人。其后20余年,8次会试不第。嘉靖四十四年(1565)始中进士,授长兴知县。后官至南京太仆寺丞,留任内阁制敕房,参与撰写《世宗实录》。归有光与王慎中、唐顺之、茅坤等推崇“唐宋八大家”古文的既成传统,自觉提倡唐宋古文,被称为“唐宋派”。归有光所作散文朴素简洁,善于叙事,很受时人推崇。主要作品:《项脊轩志》《先妣事略》《寒花葬志》等。有《震川先生集》传世。[名家评说]儒术岂虚谈,水利书成,功在三江宜血食;经师偏晚达,篇家论定,狂如七子也心降。——林则徐归家家族曾经一时兴旺,但是归有光的祖父和父亲都没有功名,做了一辈子平民百姓。归有光的母亲二十五岁时就丢下三子两女与世长辞,父亲是个穷县学生,家境急遽败落。也许就是这种困境,迫使年幼的归有光过早地懂得了人间忧难,开始奋发攻读。他追忆祖宗的荣耀,直面现实的惨淡,他不甘心家道中落,急切希望通过自己一人博取功名从而光宗耀祖,重振门庭。归有光久试不第,在家乡备受嘲讽与冷遇,使得他更加珍视家人的感情,但家族终究还是分崩离析。在这种隐痛之下,归有光创作了这篇散文。《项脊轩志》分两次写成。前三段写于明世宗嘉靖三年(1524),当时归有光17岁,他通过对所居项脊轩的变化和几件小事的描述,表达了对家人的怀念之情。在经历了结婚、妻死、不遇等人生变故后,作者于明世宗嘉靖十八年(1539),又为这篇散文增添了补记。[情境活动]

(教师用书独具)归有光名扬海内,连恃才倨傲的徐文长(徐渭)对归有光也肃然起敬。一日,状元出身的礼部侍郎诸大绶,回乡招请徐文长聚会。可是,从黄昏一直等到深夜,徐文长才迟迟而来。问其缘由,说“避雨士人家,见壁间悬归有光文,今之欧阳子也。回翔雒诵,不能舍去,是以迟耳”。诸大绶命仆人取那轴归有光的文章来,张灯快读,相对叹赏,至于达旦。明代科举场上舞弊之风甚盛,有宗师和大官僚的提携是仕进的重要捷径。归有光却绝不从旁门邪道跻身仕途。乡试中举时的宗师张治对归有光十分欣赏,他惋惜之余,曾几次“欲以旧谊招致之”,然归有光“卒守正不一往”。穆宗宠幸的宦官慕归有光之名,几次让归有光进京私谒自己,都被归有光断然拒绝。从上面两段文字中,你可以看出归有光是怎样的一个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略志“志”,为记事的书或文章,如地方志、墓志、《三国志》等。和“志”文体形式比较接近的还有“记”“书”等。“记”,即记载事物的书籍和文章,如《醉翁亭记》。又为古时公文的一种,如奏记、笺记等。“书”,即信函,如手书、家书,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等。据《史记·礼书》司马贞索隐,“书”又为“五经六籍总名”。1.根据你对内容的理解,补充空缺部分。本文借______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表达了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____、____和____的深切怀念,真切感人。项脊轩母亲祖母妻子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2.找出文本中对应部分,将图示中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可悲回忆祖母悼念亡妻活动一体会作者的情感1.《项脊轩志》所写不过一间小屋,所记无非一些身边琐事和日常话语,却饱含深情。文章围绕“喜”和“悲”展开,志物怀人,悼亡念存,很能打动人心。梳理全文,分析这两种情感是如何互为衬托、彼此交织的,完成下表。(见教材P76“学习提示”第2段)线索内容、情感原因喜一喜:修缮后,“不上漏”“室始洞然”场景方面:由无法居住的“百年老屋”变成了理想的书斋;人物方面:④二喜:①三喜:“偃仰啸歌,冥然兀坐”“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四喜:②五喜:③线索内容、情感原因悲一悲:诸父异爨,庭中多门墙⑧二悲:⑤三悲:⑥四悲:⑦五悲:妻子所种之树,现已亭亭如盖,但物在人亡[答案]

①兰桂竹木增胜②“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③夫妻欢乐(补记)

④想到了温柔慈爱的母亲和祖母,举案齐眉的爱妻⑤祖母对自己的厚望到现在还没实现⑥轩四遭火⑦妻死室坏而不修⑧家中变故,生活每况愈下;功业未就,“读书久不效”;世事难料,生死无常;睹物思人,物是人非活动二鉴赏文章的细节描写2.文章在对诸父、先妣、祖母、亡妻的追忆中,有很多细节。细节可以与人、事、物、情相关。请选择其中的细节,探究其描写的妙处,完成下表。(见教材P76“学习提示”第2段)事件细节妙处家庭“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异爨、多门、狗、鸡、篱、墙①慈母“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②祖母阖门持笏、三句话③妻子问古事学书、归宁妹语、枇杷树④[答案]

①场景描写,写出了家庭的分裂衰败,亲情隔阂淡漠,表达了作者的痛惜悲伤②侧面、语言、动作描写,体现了母亲的慈爱善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之情③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祖母对孙儿的疼爱、期待、勉励之情,表达了作者的自责愧疚④动作、语言、景物描写,表现了夫妻的情深恩爱,幸福美满研读《陈情表》和《项脊轩志》,从主旨内容和文体特色两个角度比较探究这两篇文章之间的异同之处,合作讨论后完成下表。

主旨内容文体特色同都体现了中国人对亲人、家庭、家族的重视①

主旨内容文体特色异②《陈情表》是“表”,其叙事、说理总以实现具体目的为旨归,且是写给皇帝的奏表,仅仅靠孝心、孝道去感动对方显然是不够的;《项脊轩志》是“志”,是作者自抒情意之文,可以随性落笔,写景、写人、记言,不求感人而自有动人之处[答案]

①都以情感人②《陈情表》体现的是感人至深的孝道;《项脊轩志》体现的是对家庭、家族的珍视状语后置句的翻译[从教材中学]本课中有几个比较典型的状语后置句式,如《陈情表》“急于星火”中“于星火”后置,正常语序为“于星火急”。《项脊轩志》中“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中“于庭”后置,正常语序为“又于庭杂植兰桂竹木”。[到高考中去]高考对状语后置句的考查,主要体现在文言句子的翻译中,有时体现在实词题中,甚至在断句题或文意理解题与判断题中都有所体现。在此,我们重点探讨文言句子中状语后置句的翻译方法。1.掌握状语后置句常见类型:类型例句有标志后置用“于”字构成介宾短语后置①月出于东山之上。(《赤壁赋》)②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用“以”字构成介宾短语后置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类型例句有标志后置用“乎”字构成介宾短语后置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无标志后置狗吠深巷中。[《归园田居》(其一)]2.翻译方法:分析句子结构,调整状语到动词前。[迁移应用]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王悦,字众喜,京兆蓝田人也。太祖初定关、陇,悦率募乡里从军,屡有战功。大统四年(538),东魏将侯景攻围洛阳,太祖赴援。悦又率乡里千余人,从军至洛阳。及战,悦所部尽力,斩获居多。十三年,侯景据河南来附,仍请兵为援。太祖先遣韦法保帅众助之。悦言于太祖曰:“侯景之于高欢,始则笃乡党之情,末乃定君臣之契。位居上将,职重台司,论其分义,有同鱼水。(1)今欢始死,景便离贰,背德于高氏,岂肯尽节于朝廷。(2)今若益之以势,援之以兵,恐朝廷贻笑将来也。”太祖纳之,乃遣赵士宪追法保,而景寻叛。(节选自《周书·王悦传》,有删改)译文:(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1)“背德于高氏”,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高氏背德”;“岂肯尽节于朝廷”,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岂肯于朝廷尽节”。(2)“今若益之以势”,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今若以势益之”;“援之以兵”,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以兵援之”。如今高欢刚刚死去,侯景就离心怀有异志,对高氏背叛恩德,怎么愿意对朝廷尽节。现今如果增加他的势力,用军队去援助他,恐怕朝廷也会被后人笑话。【参考译文】王悦,字众喜,是京兆蓝田人。周太祖刚刚平定关中和陇地,王悦就率领招募的同乡随军出征,多次建立战功。大统四年(538),东魏将领侯景围攻洛阳,周太祖前去救援。王悦又率领同乡一千多人,跟随军队到达洛阳。等到开战时,王悦所统率的部属全力作战,斩杀俘获的敌人占多数。大统十三年(547),侯景占据河南前来归附,仍请求派军队作为援助。周太祖先派遣韦法保率领军队援助他。王悦向周太祖进言说:“侯景对于高欢,开始时就有深厚的同乡之情,最后又确定了君王和臣子之间的志趣相合。官位居于上将,职位重在台司,论及他们的情义,就如同鱼和水一样。如今高欢刚刚死去,侯景就离心怀有异志,对高氏背叛恩德,怎么愿意对朝廷尽节。现今如果增加他的势力,用军队去援助他,恐怕朝廷也会被后人笑话。”周太祖采纳了王悦的建议,于是派遣赵士宪追回韦法保,而侯景不久之后果然发动了叛乱。(教师用书独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澹台子羽,君子之容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行不称其貌。宰予之辞,雅而文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智不充其辩。故孔子曰:“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故以仲尼之智而有失实之声。今之新辩滥乎宰予,而世主之听眩乎仲尼,为悦其言,因任其身,则焉得无失乎!观容服,听辞言,仲尼不能以必士;试之官职,课其功伐,则庸人不疑于愚智。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迁官袭级,则官职大而愈治。夫爵禄大而官职治,王之道也。(选自《韩非子·显学》,有删改)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