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学探究《药品是否变质的探究》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NaOH溶液忘记盖瓶盖。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甲、乙两同学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猜想】该溶液是否变质,溶液中溶质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1:该溶液没有变质,溶液中溶质只有NaOH;
猜想2:该溶液部分变质,溶液中溶质有NaOH和Na2CO3;
猜想3:该溶液全部变质,溶液中溶质只有。
【查阅资料】Na2CO3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实验探究】
(1)甲同学取样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得出结论:猜想3错误。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2)乙同学另取样滴加稀盐酸,有产生,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乙同学得出结论:该溶液中含碳酸钠。
【实验启示】氢氧化钠溶液露置在空气中会发生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2、一瓶长时间放置NaOH固体,某学习小组对其变质的情况进行实验探究。
(1)对其是否变质作出三个猜想(填化学式):
猜想1:没有变质,即全部是;
猜想2:部分变质,即既有,又有;
猜想3:全部变质,即全部是;
(2)小红取部分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再滴加无色酚酞,发现溶液变红色,她认为NaOH样品没有变质。你(同意、不同意)小红的结论,理由是。
(3)为探究该样品是否变质,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一起探究:
取部分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再滴加稀盐酸,
①若无气泡产生,则说明该样品(已经变质、没有变质);
②若有产生,则说明该样品已经变质;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为进一步探究该样品变质的程度,某同学设计如下方案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或化学方程式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滴加足量的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
;过一段时间,取上层清液,
滴加;若溶液;该样品部分变质;若溶液;该样品全部变质;反思:上述实验中能否用Ca(OH)2溶液代替CaCl2溶液?为什么?。3、实验室有一瓶长期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该固体的变质情况选行探究。
【提出问题】该瓶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变质情况如何?
【查阅料】①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容易变质但不会转化为
NaHCO3;②CaCl2溶液呈中性。
【提出猜想】猜想Ⅰ:固体未变质;猜想Ⅱ;固体部分变质;
以上猜想是否严谨,并说明理由。
【进行实验】小丽同学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足量水溶解,再向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由此她得出猜想Ⅰ正确,但其他同学很快予以否定,理由是。
为了进一步得出结论,组内其他三位同学分别取小丽实验后的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小红小美小沙实验操作加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加入过量氯化钙液加入过量稀盐酸【实验结论】
(1)小红、小美的实验中都观察到有,于是他们都得出想Ⅱ正确;
(2)老师指出,仅凭小红的实验操作和现象无法确定猜想Ⅱ成立,理由是。
(3)根据小美的实验结论推测小沙的实验现象为。
【拓展提升】如何测定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经过讨论,小组同学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按照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可通过测量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计算出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二氧化碳密度已知)。在实验中,若没有加入植物油,测定的结果会(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4、过氧化钠(Na2O2)可用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实验室有一瓶放置较长时间的过氧化钠样品,某研究小组对其成分和性质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过氧化钠能与空气中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
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CO2=2Na2CO3+O2
【提出问题】过氧化钠是否变质?
【提出猜想】猜想一:。
猜想二:过氧化钠部分变质;
猜想三:过氧化钠全部变质。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取部分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在试管口插入带火星木条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
。猜想三不成立取少量①中溶液于另一试管中,滴加足量,振荡有气泡生成猜想二成立【反思评价】
(1)请写出实验②中产生气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小华同学想通过实验,进一步确定部分变质的过氧化钠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于是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取少量①中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静置,向上层清液中加入少量;溶液变红,证明部分变质的过氧化钠中含有氢氧化钠。
(3)小明同学认为,小华同学的实验仍无法确定原固体样品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理由是。5、如图是实验室制备CO2,并验证CO2性质的实验装置图,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②。
(2)在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操作时,当关闭活塞M和N,向仪器②中注水,观察到的现象,说明装置不漏气。
(3)关闭活塞N,打开活塞M,向仪器②中加入稀盐酸,装置B处的现象是:,当观察到C处的石灰水变浑浊时,证明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则C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4)关闭活塞M,打开活塞N.用A、D、E、F制取纯净干燥的CO2气体,装置D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氯化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装置E中盛装,用于出去CO2气体中的水分;当观察到,说明F中已收满二氧化碳气体。
(5)若关闭活塞M,打开活塞N.实验室要制取干燥的氧气用A、D、E、F、G中,不需选用的装置是(填编号),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6)久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会与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某兴趣小组同学为了验证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进行了如下表的实验。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验证实验:设计实验实验现象结论为检验是否变质,取少量固体加水溶解后,滴入足量稀盐酸;
已变质为进一步探究是氢氧化钠否全部变质,另取少量固体加水溶解后,加入过量的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完全反应后过滤,往滤液中滴加酚酞,现象是则氢氧化钠部分变质。6、化学实验室常取用氢氧化钠溶液,当多次揭开其瓶盖后,同学们猜想该试剂可能变质了,在征得老师同意后,开展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1】该瓶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了呢?
【实验探究1】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
滴加足量稀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一定变质了该步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提出问题2】该瓶氢氧化钠溶液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呢?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氯化钠溶液均呈中性,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实验探究2】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CaCl2溶液,并不断振荡。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a2CO3②。溶液变为红色说明原溶液中一定还含有NaOH【反思与评价】
(1)在上述【实验探究2】中,甲提出可用氢氧化钙溶液代替氯化钙溶液,你认为该方案(填“可行”或“不可行”),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若将【实验探究2】中加入的酚酞溶液换为某盐溶液,会产生与②中不同的实验现象,但也可得出与②中相同的结论。写出一种符合条件的盐的化学式。7、亚硫酸钠(Na2SO3)在生活、生产上有广泛的用途,亚硫酸钠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为硫酸钠(Na2SO4)而变质。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一瓶久置的亚硫酸钠展开探究。
【查阅资料】①Na2SO3、BaSO3能与酸反应产生SO2气体;
②Na2SO3、Na2SO4均能与BaCl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I.定性探究:探究该瓶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作出猜想】
猜想一:没有变质,成分是Na2SO3;
猜想二:部分变质,成分是Na2SO3和Na2SO4;
猜想三:。
【进行实验】甲同学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得出猜想一成立。
(1)有同学认为该方案不合理,理由是。
(2)请设计实验证明猜想二成立(简述实验步聚和实验现象)。
(3)亚硫酸钠在空气变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II.定量探究:乙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测定Na2S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夹持装置已省略)。实验步骤如下:
①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在分液漏斗中放入50g样品,圆底烧瓶中放足量稀硫酸;
②关闭K3,打开K1和K2,缓缓鼓入一定量的N2;
③实验前称量C装置的质量;
④关闭K1和K2,打开K3,并将分液漏斗中样品全部注入到圆底烧瓶;
⑤打开活塞K1,缓缓鼓入一定量的N2;
⑥再次称量C装置的质量发现比反应前增重3.2g。
(4)D装置的作用为。
(5)通过计算求得样品中Na2SO3的质量为6.3g,则样品中Na2SO3的质量分数为。
(6)若没有进行第⑤步操作,则测得样品中Na2SO3的质量分数比实际的(填“偏小”或”偏大”)。8、干燥剂“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容易变质。某研究
小组对一只干燥管里的碱石灰样品的成分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Ⅰ:没有变质,只含有氧化钙和氢氧化钠;
猜想Ⅱ:已经变质,可能情况未知;
猜想Ⅲ:完全变质,且只含有碳酸钙和碳酸钠;
【实验探究】
(1)取样品,加入几滴清水,试管外壁不发烫;
(2)取样品,加入足量清水和几滴酚酞溶液,充分搅拌并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红色滤
液;
【分析过程】
根据实验(1)说明猜想(填“Ⅰ”、“Ⅱ”或“Ⅲ”)不成立。根据实
验(2)甲同学认为猜想Ⅲ成立,乙同学不同意,他认为碱石灰样品中不一定含有碳酸钙,可能含有氢氧化钙,他的理由是(请写化学方程式)。
为进一步确定猜想,他们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实验方案实验现象分析①取红色滤液,通入一定
量的
CO2
气体若产生滤液中含有
Ca(OH)2②取红色滤液,加入过量的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仍然呈红色滤液中含有
若产生白色沉淀,溶液呈无色滤液中只含
Na2CO3【实验结论】甲、乙同学完成设计的实验方案后,证明了猜想Ⅱ成立。【实验反思】根据上述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A.过滤后得到的红色滤液中的溶质只有
3
种可能的组合
B.表格中的方案①,若通入的
CO2
适量,溶液可能由红色变成无色
C.实验证明了原碱石灰样品中一定不含
CaCO3
D.根据实验可知,碱石灰样品的变质情况有
2
种可能性参考答案1、解:【猜想假设】
猜想1:该溶液没有变质,溶液中溶质只有NaOH;
猜想2:该溶液部分变质,溶液中溶质有NaOH和Na2CO3;
猜想3:该溶液全部变质,溶液中溶质只有Na2CO3。
故填:Na2CO3。
【实验探究】
(1)甲同学取样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得出结论:猜想3错误。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故填: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2)乙同学另取样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是因为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故填:气泡;Na2CO3+2HCl=2NaCl+H2O+CO2↑。
【实验启示】
氢氧化钠溶液露置在空气中会发生变质,是因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故填:2NaOH+CO2═Na2CO3+H2O。2、解:(1)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时,由于时间的关系,可能是部分变质,也可能是全部变质,如果保存好可能不变质;故填:NaOH;NaOH、Na2CO3;Na2CO3;
(2)无论氢氧化钠是否变质,酚酞试液都会变成红色,因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水溶液都呈碱性;故填:不同意;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水溶液都呈碱性,都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3)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水和氯化钠,若无气泡产生,则说明该样品没有变质,若有气泡产生,说明该溶液中含有碳酸钠,也说明已经变质,其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故填:没有变质;气泡;Na2CO3+2HCl═2NaCl+H2O+CO2↑;
(4)先加入氯化钙等溶液可以证明碳酸钠的存在又可以除去碳酸钠产生白色沉淀,防止对氢氧化钠的检验产生干扰;再向上层清液中加入酚酞看是否变色,从而证明是否含有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无法验证原样品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
故填:CaCl2+Na2CO3=2NaCl+CaCO3↓;无色酚酞溶液;变成红色;不变红;不能,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无法验证原样品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3、解:【提出猜想】长期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可能有三种情况:一是没有变质,二是部分变质,三是全部变质,所以以上猜想不严谨;故填:不严谨,氢氧化钠也可能全部变质;
【进行实验】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也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成红色,所以小丽同学的看法是错误的;故填: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也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成红色;
【实验结论】(1)氢氧化钙、氯化钙均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还会生成氢氧化钠,若猜想Ⅱ正确,证明既有碳酸钠,又有氢氧化钠,所以观察到的现象是有白色沉淀产生,溶液显红色;故填:白色沉淀产生,溶液显红色;
(2)因为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还会生成氢氧化钠,会对原溶液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的检验造成干扰,所以仅凭小红的实验操作和现象无法确定猜想Ⅱ成立,故填: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还会生成氢氧化钠,会对原溶液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的检验造成干扰;
(3)若氢氧化钠部分变质,即既有氢氧化钠,又有碳酸钠,在加入过量稀盐酸时,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无明显变化,然后再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会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溶液由碱性慢慢变成中性、酸性,所以溶液的颜色由红色慢慢变成无色;故填:刚开始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产生气泡,且溶液由红色慢慢变成无色;
【拓展提升】在实验中,若没有加入植物油,部分二氧化碳气体会溶于水中,造成收集到的二氧化碳偏少,则根据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计算出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会偏小;故填:偏小。4、解:【提出猜想】
猜想一:过氧化钠没有变质;
猜想二:过氧化钠部分变质;
猜想三:过氧化钠全部变质。
故填:过氧化钠没有变质。
【实验探究】
①取部分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在试管口插入带火星木条,固体溶解,产生气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因为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了氧气;
取少量①中溶液于另一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振荡,产生气泡,是因为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实验过程如下所示: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取部分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在试管口插入带火星木条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猜想三不成立②取少量①中溶液于另一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振荡有气泡生成猜想二成立【反思评价】
(1)实验②中产生气泡,是因为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
故填:Na2CO3+2HCl═2NaCl+H2O+CO2↑。
(2)取少量①中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静置,向上层清液中加入少量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证明部分变质的过氧化钠中含有氢氧化钠。
故填:酚酞试液。
(3)小明同学认为,小华同学的实验仍无法确定原固体样品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理由是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
故填: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5、答案为:
(1)长颈漏斗;
(2)长颈漏斗中液面不下降;
(3)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溶液变红;Ca(OH)2+CO2═H2O+CaCO3↓;
(4)NaHCO3+HCl=NaCl+H2O+CO2↑;浓硫酸溶液;G装置中矮的蜡烛熄灭说明F中已收满二氧化碳气体;
(5)D和G;2H2O22H2O+O2↑;
(6)过量的氯化钙溶液;Na2CO3+BaCl2=2NaCl+BaCO3↓;溶液变红色。6、解:【实验探究1】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所以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根离子,因此加入盐酸必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方程式为:2HCl+Na2CO3═2NaCl+H2O+CO2↑;
【实验探究2】①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因碳酸钠与氯化钙能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现象是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碳酸钠;
②取步骤①试管中的少量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溶液显碱性,因溶液中碳酸钠已被氯化钙完全消耗,所以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钠;
【实验结论】由以上的分析可知氢氧化钠溶液中既含氢氧化钠又含碳酸钠,因此是部分变质;
【反思与评价】(1)如用氢氧化钙溶液代替氯化钙溶液是不行的,因为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钠,这样无法确定(2)步骤的实验结论,得不出氢氧化钠部分变质的结论;反应的方程式是:Ca(OH)2+Na2CO3═CaCO3↓+2NaOH;
(2)氢氧化钠可以与硫酸铜、硫酸铁等反应产生蓝色或红褐色的沉淀等,因此还可以选择CuSO4或Fe2(SO4)3等。
故答为:【实验探究1】有气泡生成;2HCl+Na2CO3═2NaCl+H2O+CO2↑;
【实验探究2】①生成了白色沉淀;②取步骤①试管中的少量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
【实验结论】部分变质;
【反思与评价】(1)不可行,Ca(OH)2+Na2CO3═CaCO3↓+2NaOH;(2)CuSO4或Fe2(SO4)3等。7、解:【作出猜想】
根据信息“亚硫酸钠在空气中易氧化成硫酸钠”可知白色粉末可能只有Na2SO3,或只有Na2SO4,或是Na2SO3与Na2SO4的混合物,故答案为:完全变质,成分是Na2SO4;
【进行实验】
(1)有同学认为该方案不合理,理由是:含有Na2SO3和Na2SO4的溶液也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
(2)先除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房屋买卖合同上诉状样本
- 承包合同书范本
- 购销合同的签订注意事项解析
- 保安服务终止合同概述
- 居间科技咨询合同
- 劳动合同补充协议范本写作指南
- 投资合同风险规避
- 计件工劳动合同的违约权益
- 墙体涂装油漆分包合同模板
- 环保设备安装及运营维护合同
- 集团公司工会换届选举大会上发言稿
- 高考物理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试题经典
-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蒙牛
- 甲醇制烯烃催化剂SAPO34分子筛的合成与改性
- 《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比较阅读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 2024届高考写作指导:跟着《人民日报》学写作+
- 2024贵州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高清版)TDT 1063-2021 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规程
- 2024年中国银行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智慧考场建设方案
- T-SZRCA 007-2023 机器人特种线缆专用铜箔丝材料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