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26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材料一:讲好中国故事本质上是一种跨文化传播,国家间的语言障碍、经验障碍等一定程度上堵塞了中国故事的传播渠道,造成传播路径不畅。将本土表达与精准送达相结合,是拓展中国故事传播路径的有效手段。本土表达就是在了解国际受众思维方式、接受习惯和理解框架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适时适地地调整传播路径,通过采取针对不同国家的本土化表达,构建起中国故事的国内外对话体系,增强传播的针对性。一方面,要深入目标传播国的文化背景,准确把握其接受特点,以寻求中国故事传播的突破点,为调整传播路径做好准备;另一方面,针对国别差异,用目标国听得懂、易理解的故事话语和表达方式讲好中国故事,让双方在互通的基础上开展互动交流。精准送达就是运用以数据为核心的算法技术,将中国故事融入高效的传播载体和平台,分析受众的个性需要、喜好和习惯,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实施定向推送和个性化传播,以提高讲好中国故事的精准度。一方面,要开发运用国内外受众使用率高、表现力强的载体,以高效的载体助推中国故事的精准送达;另一方面,用适宜的表达方式推送故事内容,以个性推送实现精准送达,满足个体的差异性需求。(摘编自吴倩倩、张一《讲好中国故事:展现大国精彩的三大着力点》)材料二:随着媒体融合发展不断深入,其对我国国家软实力建设,特别是国际传播能力的提升作用日益显现。内容融合是媒体融合中最直观的层面。在国际传播中,媒体可以利用自身特点,对内容进行充分挖掘,从多角度满足国际受众的分众化需求。与此同时,还可以改变以往单一媒体、单一形态的传播局限,利用新技术加强与国际公众的互动,增加趣味性。同时,充分利用新技术实现传播交互,提升国际舆论场的活跃度。在新技术助力下,国际传播不再是传统的单向传播,能实现与受众的互动。国际受众在接触网上信息时,拥有跟帖、留言等表达的机会,可获得更多的参与度和体验感,这能增强国际舆论场上相关议题的活跃度。在国际传播中,不仅需要有优秀的作品和丰富的内容,还需要有完善的信息传播载体或渠道,才能将我们精心烹饪的“精神大餐”送达国际公众手中。多样化的终端连接增加了国际传播的途径。这些终端设备能适用于多样化的情景,发挥其独特作用,各司其职又融为一体。国际受众在不同的生活场景,甚至是碎片化的时间里,也都全天候、全方位地被纳入国际传播的网络。在此意义上,渠道融合极大增加了我国国际传播的空间和规模。平台融合是渠道融合的升级阶段,一个成熟的平台往往运营多个渠道。在国际传播中,可以建设自己的平台“造船出海”,也可与成熟的平台合作“借船出海”,通过吸引多种传播主体的广泛参与,进行模式创新,将中国的故事和声音传得更远更深。当前,要加强国际传播,除了传统的官方对外媒体,还要强调其他行为主体的积极作用,如政府部门、高校、企业、非政府组织、公众等。平台融合为多元主体参与、形成矩阵化传播提供了可能。如CGTN(中国国际电视台)不仅自建平台,还在全球十多个社交平台上运营了20多个官方账号,其在脸书上的账号拥有7000多万粉丝。当今,“西强我弱”的国际传播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改变,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在媒体融合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这种“传播逆差”拥有不断缩小的可能,中国面临赢得国际传播战略主动的历史机遇。未来,我国的国际传播体系必然与媒体融合的大势相适应,无论在内容、渠道和平台方面,我们的国际传播能力都拥有极大的提升潜能。(摘编自张明新、文子玉《媒体融合促进我国国际传播的功能探析》)材料三:讲好中国故事,在当前西方话语霸权语境下,必须寻求并获得在国际场域的传播力。要想国际社会了解和接受我们,就要主动把我们的想法说清楚,让真实的声音先入为主。中国故事内容上丰富多彩,但在精神内涵和价值立场上,我们必须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充满自信地向世界介绍中华文明为世界带来的丰富历史智慧和历史贡献;必须围绕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向世界讲好中国人民砥砺奋进、自强不息建设新中国的故事,讲好中国坚持和平发展,与世界各国合作共赢的故事。如果说中国故事是中国话语、中国立场的形象化表述,那么,修辞手法就是对中国故事表述系统的加工和装饰。修辞手法包括语言修辞和视觉修辞。语言修辞强调使用语言符号及对比、隐喻、象征等修辞策略,以讲述真实感人的个案、生动有趣的故事等。视觉修辞则是用图像化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要求必须了解目标受众的视觉文化心理。运用视觉修辞,不能停留在一些表层的文化符号输出上,而应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价值内嵌于视觉图像中,以有效的视觉修辞策略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声音。在跨文化传播实践中,情感认同往往是达成意义认同的有效手段,当我们被一个故事感动时,往往也就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故事所承载的价值观。中国故事的对外传播,必须能够塑造唤起国外受众情感认同的叙事语境。一方面,要了解他人的独特经历,并设身处地地体会和理解他人的思想和感受;另一方面,要寻求在特定议题上的共同见解,秉持“求同存异”的精神,寻找中外共同的情感认同点。当然,中国故事的对外传播,不能为讲故事而讲故事,而是要经由故事引人入“道”。入“道”就是经由中国故事的对外传播,向世界提供全球公共事务和公共议题的中国方案、中国价值、中国智慧。(摘编自连子强《中国故事对外传播叙事的体系性规定》)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本土表达需要针对我国现实,寻找与不同文化间的契合点,进而开展互动交流。B.精准送达主要针对个体受众,既离不开高效的载体,又要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C.单一媒体不能够表现一个好故事的诸多要素,因而需要借助全媒体、融媒体等。D.文化符号借助修辞手法输出,就能让外国人“听得懂、听得进”中国故事。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真实客观、积极主动地对外传播中国故事是对抗西方话语霸权的有力手段之一。B.我们要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围绕新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讲好中国故事。C.增进理解、寻求共识,能唤起国外受众的情感认同,提升我国对外话语感召力。D.情感认同常是达成意义认同的有效手段,也是中国故事对外传播的最终落脚点。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2分)A.中国日报网推出系列视频,在主流社交媒体平台上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需求的公众推出分众化账号,实现精准传播。B.“这里是海南”系列活动聘请多位掌握多种语言的运营人员与不同国家的粉丝进行线上互动,及时回复各国粉丝的提问。C.“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题影像展,善用隐喻、映衬、双关等修辞叙事,设计出了“一带一路”动漫、吉祥物、表情包等。D.中国国际电视台在移动客户端上精心打造了聚合新闻、社交、直播、视频等多渠道的平台,吸引了海外数百万用户的参与。4.请依据三则材料中的观点,对下列国际传播案例进行简要点评。(6分)动画片《雪人奇缘》在全球46个国家上映。影片中雪人大毛的冒险之旅途经千峰竞秀的黄山、波光潋滟的千岛湖、临江危坐的乐山大佛……让海外观众足不出户游遍大美中华;片中大毛对家的渴盼与期待,奶奶的操心与唠叨,伙伴们的团结与勇气,都让观众倍感温暖。(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小巷深深胡玲老街的清晨,阳光穿过古榕树的枝叶,照在地上明晃晃的,像撒了一地碎玻璃。她披着一身阳光,提着一份肠粉和一杯豆浆,钻进路边的小巷。幽深狭小的长巷生长着许多寂静挺拔的古榕树,葱茏的绿意中,掩映着一间沧桑的老屋。她用钥匙打开斑驳的木门,鱼儿般闪进屋内。里屋卧室,老太太躺在床上安详熟睡。她静坐在一旁的椅子上,看着老太太,像母亲凝望着熟睡的婴孩。窗外,古榕树上的鸟儿突然唱起歌儿。在清脆欢快的鸟鸣声中,老太太缓缓睁开双眼,看到她,脸上的皱纹如柔波舒展,轻声说:“来了?”“来了。”她答道,起身给老太太披上外套。她给老太太梳头,一头银发梳得光亮整齐,在脑后绾起一个高高的发髻。她打来热水,把老太太的脸擦拭干净,拿起镜子对着老太太照,笑道:“看,多好看多精神啊。”望着老太太,她有点晃神,仿佛一下子穿越回到四十年前。那年,她刚满12岁。初夏的一天,她和堂姐挑着荔枝进城卖。天没亮就出发,走了几个小时,终于从乡下来到老街。布满破洞的布鞋里,她的双脚磨破了皮,但城里的一切都令她感到新鲜,使她忘却了辛苦和疲惫。她像刘姥姥闯进大观园,这里看那里瞧。老街很热闹,各种小店林立,来往的行人像潮水一样,不时有人骑着自行车从街道快速驶过,留下“叮叮当当”的铃声。她们坐在街边,面前竹筐里的荔枝新鲜水灵,很快被人们一抢而空。数了数卖荔枝的钱,有3块多——她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多的钱,小心翼翼地把钱装进上衣口袋里。堂姐去买日用品,让她在原地等。她挑着空竹筐站在那里,古榕树吹来的风伴随着诱人的香气朝她扑来。一个上午水米未进,她已饿得饥肠辘辘,那香气像一双充满魔力的手,用力牵扯着她向前走,走到一家名为“明月”的肠粉店门口。店里的录音机飘出清甜的歌声:“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好像花儿开在春风里……”门口,一对夫妻麻利地忙活着,男人蒸肠粉、磨豆浆,女人将肠粉和豆浆端给店里的食客。女人身穿米色衬衫,乌亮的头发在脑后绾成一个高高的发髻,像一朵朴素纯净的小花,摇曳在秋野里。门前,一个与她年龄相仿的小姑娘坐在古榕树的绿荫下,认真地写着作业。她眼巴巴地朝店里张望,口水不受控制地往外冒。她从口袋里掏出钱,犹豫了一下,又放回去。家里穷,一家人都指望着这些钱,她一分钱也舍不得用。她感到有缕目光朝她而来,抬头,女人朝她一笑。那笑,让她想到初春穿过柳枝的阳光。女人走过来抓起她的小手,把她拉进店里,推到桌子边坐下。她惊慌起身要离开,女人把她按在座位上。“小姑娘,我请你吃肠粉喝豆浆。”女人的声音像山里的清泉一样轻柔。她的脸一红,坐着没动,她太饿了,这一刻,没什么比热气腾腾的食物更具吸引力了。女人将一盘肠粉和一碗豆浆端到她面前,晶莹剔透的肠粉裹着鸡蛋和肉末,乳白色的豆浆闪耀着牛奶般的光泽。她拿起筷子大口吃起来,丝毫不顾忌任何形象。女人温柔地看着她吃,笑道:“肠粉配豆浆,吃了满嘴香。”软嫩的肠粉入口,鲜美的酱汁缠绕在唇齿间,配上一口散发着浓郁豆香的豆浆,那美味简直无法用语言形容。热乎乎的食物入肚,她的身体仿佛注入了神奇的力量,浑身舒坦,活力满满。女人似乎想到什么,快步走出去,一溜烟钻进旁边的小巷。很快,女人拿着一双布鞋走进来。那是一双崭新的手工布鞋,针脚细密,千层底,黑色灯芯绒鞋面,鞋头绣着两只翩翩起舞的紫蝴蝶。女人蹲下身,脱掉她脚上布满破洞的旧布鞋,套上新布鞋。鞋不大不小,仿佛为她定做的一般。看着她脚上的鞋,女人露出满意的笑,说:“这是给我女儿做的新鞋子,你穿吧,我再给她做。”新布鞋柔软舒适,穿在脚上,她感觉一脚便踏进了春天的绿茵里。几年后,她考上城里的高中,每次经过老街,都会特意绕到明月肠粉店门口,偷偷朝里面看几眼,但她从未进去过。对于一个来自山村的学生来说,进小吃店吃东西是奢侈的。后来,她参加工作了,只要来老街,都会走进明月肠粉店,点一份肠粉和豆浆享用。女人从没认出她来,毕竟,女人每天要面对那么多的食客,而她,只是众多食客中的一个。……时光飞驰,她见证着岁月将女人的青丝涂染得一片雪白,看着岁月在女人脸上雕刻出一道道深深的纹路。去年,她去老街时,发现明月肠粉店已经变为奶茶店。向周围人打听,得知女人的丈夫前段时间去世了,女人把店转了出去。女人去女儿工作的大城市生活了一段时间,不习惯,又回来了,独自在老屋生活。她打听到女人的住址,走进深深的小巷,敲响女人的家门。门开了,老太太看着她,问:“你是?”看着老太太,泪雾迷蒙了她的双眼。她没说话,从包里拿出一双旧布鞋,黑色的灯芯绒鞋面已发白,鞋头的蝴蝶也褪色脱线了。看着那双布鞋,老太太身子一震,浑浊的眸子里突然闪起了光。从此,她经常来老街看老太太,老太太便把家里的一把钥匙给了她。她扶着老太太坐下,将肠粉和豆浆端到她面前,笑着说:“肠粉配豆浆,吃了满嘴香。”她打开手机音乐,歌声传来:“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好像花儿开在春风里……”老太太停下手里的筷子,徐徐望向窗外那深深的小巷。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在老街卖完荔枝后,“她”饿得饥肠辘辘,却舍不得用卖荔枝的钱买吃的,因为她家里很穷,家里人都指望着这些钱。B.女人将“她”拉进店里后,不仅请“她”吃肠粉喝豆浆,还将自己给女儿做的新布鞋拿出来,并亲手给她换上。C.“女人从没认出她来”,既说明女人每天面对众多食客,无法记住每一个食客,也说明“女人”记忆力在下降。D.丈夫去世后,女人将肠粉店转了出去,并去了女儿那里,但她不适应大城市的生活,最后又回到了老街。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小说善于通过动作描写刻画人物,如女人让“她”吃肠粉时“抓”“拉”“按”等动作,让人印象深刻。B.小说从“她”来到老太太居住的小屋写起,顺势转入对过去的回忆,最后又回到眼前,内容圆合。C.小说中女人两次提到了“肠粉配豆浆,吃了满嘴香”,所起的作用相同,都展现了女人善良的品质。D.小说中多次出现的小巷,不仅照应了小说的标题,也见证了“女人”与“她”之间的爱心传递。7.请简要分析小说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体现的人物心理。(4分)8.“散文化”是这篇小说的主要特色,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2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材料一:李及字幼幾,郑州人也。举进士,寇准荐其才,擢知兴化军。迁枢密直学士,出知杭州。于时内侍江德元居中用事,其弟德明奉使过杭,及待之薄。僚佐惊曰:“江使者兄弟,荣枯大臣如反掌耳。今公不加礼待之,公虽不求福,独不畏其为祸乎?”及曰:“待之如是足矣。”既而德明谓僚佐曰:“李公春秋高,何不求闲郡以自处,而居杭繁剧之地邪?”僚佐走语及曰:“果然,江使者之言可惧也。”及笑曰:“及老矣,诚得闲郡以自逸,庸何伤?”既而德明亦不能伤也,时人重其操守。及资性清介治尚简严喜慰荐下吏而乐道人之善。忌杭风俗轻靡,未尝事宴游。在杭未尝市物,惟置白乐天一集而已。(节选自《东都事略·李及传》)材料二:曹玮久在秦州,累章求代。上问王旦谁可代玮者,旦荐枢密直学士李及,上即以及知秦州。众议皆谓及虽谨厚有行,非守边之臣,不足以继玮。杨亿以众言告旦,不答。及至秦州,将吏心亦轻之。会有屯驻禁军白昼夺妇人银钗于市中,吏执以闻。及方坐观书,召之使前,略加诘问,其人服罪。及不复下吏,亟命斩之,观书如故。将吏皆惊。不日,声誉达于京师。亿闻之,复见旦,具道其事,谓旦曰:“向者相公初用及,外廷之议谓及不胜其任,及今材器乃如此,信乎相公知人之明也!”旦笑曰:“外廷之议,何其易得也。夫以禁军戍边,白昼为盗于市,主将斩之,事之常也,乌足以为异政乎?旦之用及者,其意非为此也。夫以曹玮知秦州七年,羌人慑服,边境之事,玮处之已尽其宜矣。使他人往,必矜其聪明,多所变置,败坏玮之成绩。旦所以用及者,但以及重厚,必能谨守玮之规模而已矣。”改左司郎中、枢密直学士,以右谏议大夫召还,勾当三班院,再迁尚书工部侍郎,历知杭州、郓州、应天、河南府,召拜御史中丞。卒,年七十。特赠礼部尚书,谥恭惠。(节选自《说苑·敬慎》,有删减)9.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及资性A清介B治尚C简严D喜慰荐E下吏F而乐G道H人之善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出,文中指京官调到地方任职。京官到地方任职实际上是因为犯事而被贬官。B.荣枯,指使人穷达,与《小石潭记》中“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寒”用法相同。C.相公,在文中是对宰相的尊称。汉魏以来拜相者必封公,故有此称呼。D.矜,文中意思为夸耀、自夸,与成语“自矜功伐”中的“矜”含义相同。1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李及是郑州人,曾参加进士科考试,寇准因为他有才能推荐过他;他在多地任要职,去世后获得殊荣。B.李及任杭州知州时,对过杭使臣江德明未厚礼相待,僚佐提醒他不要因此引来祸端,但李及不以为意。C.李及担任秦州知州时,禁军轻视他是文人,因此在集市公然抢劫,李及果断处置了他,由此立下威信。D.王旦认为李及不会像其他人一样自恃聪明,大加变革,败坏曹玮的功绩,故推荐李及做曹玮的接班人。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及老矣,诚得闲郡以自逸,庸何伤?(4分)(2)旦所以用及者,但以及重厚,必能谨守玮之规模而已矣。(4分)13.材料二中众人认为李及“谨厚有行”,请依据材料一分析李及这一特点。(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和王中丞闻琴(南北朝)谢朓凉风吹月露,圆景动清阴。蕙风入怀抱,闻君此夜琴。萧瑟满林听,轻鸣响涧音。无为澹容与①,蹉跎江海心。【注】=1\*GB3①容与:徘徊,踌躇不进。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一、二句写月夜景物,以动衬静,从触觉、视觉等角度渲染清凉感和宁静感。B.诗歌第三句的“蕙风入怀”从嗅觉感受入笔,写出了诗人的愉悦感与陶醉感。C.五、六句运用了侧面描写,琴音令人产生林泉幽胜的美好联想,极富画面美。D.与《琵琶行》不同,这首诗重在描摹环境,渲染气氛,传达听者的主观感受。15.本诗境界可用一“清”字概括,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清”的表现。(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结,一吐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点明全诗主旨。(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轻松从容大败曹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荀子在《劝学》中认为君子能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在《师说》中认为愚人更加愚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三、课内基础知识(本题共8小题,16分)1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越陌度阡(南北向的田间小路)虚室有余闲(空闲)B.秧根未牢莳未匝(周、圈)迷花倚石忽已暝(昏暗)C.惟觉时之枕席(醒)艰难苦恨繁霜鬓(苦难)D.最难将息(休息)元嘉草草(轻率)1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木直中绳(合乎)②虽有槁暴(晒)③吾尝跂而望矣(踮起脚后跟)④而致千里(送别)⑤今之众人(许多人)⑥圣人无常师(固定的)⑦则耻师焉,惑矣(疑惑)⑧而绝江河(断)⑨声非加疾也(劲疾)⑩而闻者彰(清楚)A.①④⑤⑥⑧⑩B.②③④⑦⑨⑩C.①②③⑥⑨⑩D.②③⑤⑥⑦⑧1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全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A.暮去朝来颜色故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性本爱丘山老大嫁做商人妇C.其贤不及孔子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D.古之学者必有师不如登高之博见也20.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枉用相存用心一也B.蟹六跪而二螯惑而不从师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不必贤于弟子D.位卑则足羞金就砺则利2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2分)A.明明如月,何时可掇采采芣苢,薄言掇之B.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对镜贴花黄C.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山顶千门次第开D.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2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1\*GB3①羽扇纶巾=2\*GB3②乌鹊南飞=3\*GB3③栗深林兮惊层巅=4\*GB3④非能水也=5\*GB3⑤小学而大遗=6\*GB3⑥吾师道也=7\*GB3⑦是故圣益圣,愚益愚=8\*GB3⑧不耻相师=9\*GB3⑨上食埃土=10\*GB3⑩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A.=1\*GB3①=2\*GB3②/=3\*GB3③/=4\*GB3④=6\*GB3⑥/=5\*GB3⑤=7\*GB3⑦=8\*GB3⑧=10\*GB3⑩=9\*GB3⑨B.=1\*GB3①=2\*GB3②=9\*GB3⑨/=3\*GB3③/=4\*GB3④=6\*GB3⑥=10\*GB3⑩/=5\*GB3⑤=7\*GB3⑦/=8\*GB3⑧C.=1\*GB3①=4\*GB3④/=2\*GB3②=9\*GB3⑨/=3\*GB3③=5\*GB3⑤=7\*GB3⑦/=6\*GB3⑥=8\*GB3⑧=10\*GB3⑩D.=1\*GB3①=4\*GB3④=6\*GB3⑥/=2\*GB3②=9\*GB3⑨/=3\*GB3③/=5\*GB3⑤=7\*GB3⑦/=8\*GB3⑧=10\*GB3⑩23.下列各项中,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1\*GB3①何以解忧=2\*GB3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3\*GB3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4\*GB3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5\*GB3⑤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6\*GB3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7\*GB3⑦使快弹数曲=8\*GB3⑧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9\*GB3⑨英雄无觅,孙仲谋处=10\*GB3⑩不拘于时A.=1\*GB3①=9\*GB3⑨/=2\*GB3②=5\*GB3⑤/=3\*GB3③=6\*GB3⑥=10\*GB3⑩/=4\*GB3④=8\*GB3⑧/=7\*GB3⑦B.=1\*GB3①=5\*GB3⑤=9\*GB3⑨/=2\*GB3②/=3\*GB3③=6\*GB3⑥/=4\*GB3④=8\*GB3⑧/=7\*GB3⑦/=10\*GB3⑩C.=1\*GB3①=5\*GB3⑤=9\*GB3⑨/=2\*GB3②/=3\*GB3③=6\*GB3⑥=10\*GB3⑩/=4\*GB3④=7\*GB3⑦/=8\*GB3⑧D.=1\*GB3①=9\*GB3⑨/=2\*GB3②=5\*GB3⑤/=3\*GB3③=6\*GB3⑥/=4\*GB3④=7\*GB3⑦/=8\*GB3⑧/=10\*GB3⑩24.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六艺”除指《诗》《书》《礼》《易》《春秋》《论语》六种经书外,也可指儒家所说的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B.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子》是其代表作,大部分为其自著,其余是其弟子记录的荀子言论和思想观点。C.《诗经》,又称《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D.《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由东汉许慎编著的中国第一部系统的分析汉字字形结构的字书,也是世界最古的字书之一。四、语言文字运用(16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作为一部历史人文纪录片,《大运河之歌》通过实地走访,使现实与历史在故事发生地“相遇”。“现场实景+白描动画”的手法,不仅体现了视听语言的创新,更体现了对大运河活态世界文化遗产的深层认识,真正实现了创作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欣欣向荣的今日运河,是活的历史,更是不断发展的中华文明的生动写照。作为“国家相册”,纪录片有传承文化、传播文明的重要使命。近年来,一大批题材各异、形态不同的优秀纪录片,生动深入地讲述着中华文明故事,深受广大观众好评。这些优秀纪录片虽然千姿百态,却拥有一个显著的共性,即深挖“新”与“常”,于新处见常,于常处出新,以守正创新呈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字”从遇见你》单集5分钟,每集聚焦一个汉字,节奏明快,以说唱、动画等方式讲述汉字的独特性、延续性;《如果国宝会说话》基于对一件件文物细致独到的观察,让文物“自我表达”,讲述中华文明故事;《书简阅中国》通过30封古人书信,联通古人与现代人的共同情感,纸短情长;《鲜生史》通过鲁迅、苏轼、曹雪芹、白居易与美食的渊源,展示美食里的中国……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是纪录片创作的无穷宝藏。坚持守正创新,纪录片在讲好中华文明故事方面,拥有无限可能,令人期待。25.下列各项中省略号用法与文中相同的一项是()(2分)A.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