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自考教材浓缩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4/16/17/wKhkGWdBaySAYA0gAAH0LExSK1U813.jpg)
![2021年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自考教材浓缩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4/16/17/wKhkGWdBaySAYA0gAAH0LExSK1U8132.jpg)
![2021年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自考教材浓缩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4/16/17/wKhkGWdBaySAYA0gAAH0LExSK1U8133.jpg)
![2021年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自考教材浓缩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4/16/17/wKhkGWdBaySAYA0gAAH0LExSK1U8134.jpg)
![2021年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自考教材浓缩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4/16/17/wKhkGWdBaySAYA0gAAH0LExSK1U813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环境与环境问题
一、环境、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概念:
(-)环境:包括自然因素、社会和经济等因素
1、环境科学中环境,指人群周边境况及其中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总体。既包括自然因素,又涉及社会和经济因
素.
2、立法上普通将环境范畴拟定在以人类为中心环境运用行为范畴之内,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使用了“人类环境”概念。
3、当前各国环境立法给环境下定义办法涉及三类:
①概括式,例1991年保加利亚《环保法》、1987年前箭牙《环境基本法》;
②列举式,例1969年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3、1993年日本《环境基本法》
③概括加列举式,例中华人民共和国1989年《环保法》环境定义:
【简答】国内环保法给环境下定义及其理解:
环境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各种天然和通过人工改造自然因素总体,涉及大气、7以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
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都市和乡村等。
该定义包括3方面含义:①环境范畴限定在对人类生存与发展有影响自然因素范畴内,不涉及社会、经济等因素;②自然
因素涉及各种天然环境要素与自然资源,也涉及通过人工改造环境:③历史遗迹与自然状态也属于环境范畴。
(二)自然资源:大多已涉及在环境概念中
1.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纲要》定义:在二定技术统济条件"一自然界史对人类有用二切物质和在量都称为
自然及源,涉及土地、森林、草原和荒漠、物和、陆地水资源、河流、湖泊和水库、沼泽和海涂、海洋矿产资源、大气及区域
性自然环境与资源等。
例:自然资源是在一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自然界中可以被人类运用:物质和能量。
2、国内宪法和物权法对自然资源规定:
宪法9条,国家保障自然资源合理运用,保护贵重动植物。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破坏自然资源。
宪法还对自然资源权属做了规定,物权法做了细化。依照物权法规定,①矿藏、水流、海域属于国家所有。②都市;土地属
于国家所有:③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都市郊区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法律没有规定那些,属于集体所有。④森林、山
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属于国家所有,但法律(最高立法机关颁布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除外。
例:单选题:国内宪法第10条规定,都市土池属于国冢所有,那农村和郊区土地除有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以外,属于--一
所有?【只也许国家所有、集体所有】农户只也许有承包经营权,类似一种使用权。
案例:次省人大常委会通过《气候资源探测和保护条例》规定:气候资源,指能为人类活动所运用风力风能、太阳能、降
水和人气成分等构成气候环境自然资源。气候资源为国家所有。你以为该条例关于气候资源属于国家所有规定与否合理、合法?
答:①自然资源概念:荏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自然界中对入类苟用工切物质和能量都称为自然资源,涉及土地、森林、
草原和荒漠、物种、陆地水资源、河流、湖泊和水库、沼泽和海涂、海洋矿产资源、大句及区域性自然环境与资源等。气候资
源属于自然资源范畴。
②自然资源权属规定,只能由宪法及最高立法机关颁布法律作规定,某省人大常委会不是适格制定主体。
③宪法和物权法对自然资源权属规定中并未规定气候资源属下国家所有。某省人大常委会不能规定气候资源归国家所有。
④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破坏自然资源。因而,可勉励、保障对风能、太阳能等气候资源合理运用。
(三)生态系统:
一定期间和空间内,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以及生物U生物之间互相作用,彼此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互换,形成不可分
割自然整体。它不但涉及生物群落,还涉及环境条件,在一定范畴内共同构成了一种动态平衡系统。
与环境概念不是,生态系统以整个地球上生物及其环境等客观存在为中心,而不是以人类为中心;环境着重于以人类为中心。
生态系统在构造上涉及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考、无生命物质四大某些,构成生态系统各个要素与环境要素基本重叠。
宪法26.1:国家保护和改进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她公害。“生态环境”本意是生态系统,包括环境、自然资源。
例:所谓生态系统是指自然界里具备一定构造和功能综合体系,它由什么构成?C
A,生物环境和空间环境共同构成(忽视了生物群体自身)B.生物群体按照自然规律构成(忽视了生物群体与生存环境互相作用)
C.生物群体和一定空间环境共同构成(完整,涉及生物群体、空间环境)D.生物群体和非生物群体构成(忽视了环境要素)
例:构成生态系统除了生产者、消费者之外,尚有A,分解者、B.无生命物质、C.单细胞藻类、D.有生命物质,ABCD
(四)环保、自然资源保护与生态保护关系:
环保和生态保护外延较大,目是实质性协调人类环境运用行为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关系。自然资源保护外延较小,目是维持人类
对自然资源持续运用,间接实现自然保护目。
二、环境问题成因及对策
<-)简述环境问题概念与分类:
1.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使环境条件发生不利于人类变化,以致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给人类带来灾害现象”
2.依照环境问题产生因素不同,分为:由自然因素引起自然灾害,称为第一环境问题或原生环境问题;人为因素引起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称为第二环
境问题或次生环境问题”
3.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控制是第二环境问题.依照第二环曳问题详细体现形式,又可分为环境污染问题和生态破坏问题.
这两个问飕是立法要应对爱点问眩.
(二)环境问题演变:
依照当代环境问题演变历程,分为地区环境问题时期、国际环境问题时期、全球环境问题时期一:个阶段。当前处在全球环境问题时期。
1.地区环境问题时期(18世纪后一20世纪60年代):20世纪五六卜年代,以环境污染为突出体现环世问题花人要工业国家发展到了顶峰”对策上重要采
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办法,法律对策上垂脚采用对污染受宙者进行事后救济损害补偿办法。
2.国际环境问题时期(20世纪於80年代):环境问题国际化
3.全球环境问题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全球环境真河母大特性在于环境问题累积性、渐进性,无法归咎于特定国家或主体。
(三)环境问题成因:
1.市场失灵:市场不能对的预计和分派环境资源,导致商品和劳务价格不能完全反映其环境成本。体当前:
(1)环境成本外部化:产品消耗环境成本由她人承担而她人并未通过市场得到补偿;
(2)对生态系统估值不当:环境资源直接使用价值容易量化,但资源存在不能出侑那某些用途被忽视,从而导致资源被过度运用。如:热带雨林能出售,
它对流域保护被忽视。
(3)产权界定不清。任何人都可以去开发,导致过度开发。
2.政策失误:经济决策过程中未能充分考虑经济活动也许带来不良环境影响。
3.科学不拟定性
4、国际贸易影响
(四)环境问题对策:
发挥各学科优势,将各学科环保思想有机统一起来:①以经济手段推动市场对环境价值结识,并以成本效益分析办法来判断环
境政策效果;②以行政手段履行环境管理政策;③以法律手段规范人类行为,保障经济、行政办法有效实行;④以科学技术进
步为基本,提高自然资源和能量运用效率,减少污染物产生。
20世纪80年代后来,整合型环保理念基本形成,即“可持续发展工1992年联合国里约环境与发展大会,“可持续发展”成为
环保领域国家行动及国际合伙核心词。
第二节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产生和发展
一、外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产生与发展
各国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历史沿革,可分为:都市环境污染控制立法时期、生活环境与自然保护立法并重时期、整合型环境与
资源保护立法时期三个阶段。
1、都市环境污染控制立法时期(18世纪中叶一20世纪初叶)
外国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最早追溯至中世纪此前欧洲,当前欧洲最早环境法律是英国国王爱德华一世在13颁布禁止在伦敦使
用露天燃煤炉具条例。19世纪后来,都市化进程使生活环境卫生成为当时环保立法重要控制对象。
除了污染控制立法之外,各国国内和国际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目重要是保护经济性自然资源,如森林、渔业资源等。1930
年,罗马尼亚通过了世界上首部保护自然遗迹法律。
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开始分化为自然资源和污染防治两某些。
2、生活环境与自然保护立法并重时期(20世纪初叶至20世纪60年代):立法范畴扩大,专门立法迅速
3、整合型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时期(20世纪70年代后来)
从201t纪70年代至80年代,注重完善控制区域污染环境立法,同步将自然保护立法从自然资源开发运用立法中独立出来;修
改老式刑法和民法,适应保护环境需要:
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从注重对污案末端控制转变到对资源运用全过程管理:完善解决国际环境问题国际立法;注重国
内与国际环境立法协调。
20世纪90年代后来,重点是应对全球环境问题立法,在全球环保理念下修改国内环境法。
在欧洲,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各国制定了作为环境基本法《环保法》或《联邦污染控制法》,20世纪90年代确立了环境
基本法地位,以环境基本法为首环保法体系基本建立。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产生和发展
1、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分为两个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古代封建社会立法;辛亥革命之后至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立
法。
2、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是国内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产生时期。
1972年国内派团出席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不但是世界环保里程碑,也是国内环保转折点。
吧?3一里?一国务隗百元第二次全国环保会议,将环保提上国家管理议事H程。1974年成立环保领导小组,标志着国家级环保行
政机构在国内诞生。
1979年9月,《环保法(试行)》颁布,是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关于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她公害综合性法律,
标志羞国内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色系开娟建立。
(2)1979年《环保法(试行)》颁布实行到1989年《环保法》修改,是国内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发展时期。
国内环保法律体系初步形成。
(3)1989年至1999年修改颁布《海洋环保法,是国内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改革完善时期。
198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修改后《环保法讥全国人不不大于1993年设立了环保委员会,由国家立法机关全面统筹和合理安排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
和执法监督工作.
1997年修改《刑法》专门规定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4)从修改颁布《大气污染防治法》至今,是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强化时期。
“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增进经济社会和人全面发展。
全国人大通过“十一五”规划初次将“筹划”改成“规划”,初次将与环保和节约资源与能源关于指标确立为约束性指标。
介于法学和环境科学之间交叉学科。重要是法学学科。
第二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理论(重要)
第一节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念
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定义与特性:【简答=定义+内涵+此外】
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定义:是指以保护和改进环境、防止和治理人为环境侵害为目,调节人类环境与资源运用关系(也叫环境
运用关系)法律规范总称。【考法:概念中重要地方空出来】
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由国家制定和承认,并以国家强制力保障执行法律规范总称,其内容是以保护和改进环境、防治污染和其她公害、合理开发运
用与(b),A.提福人类生活水平B.保护自然资源C.保护生态环境D.保护生态资源可持续运用
内涵: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调节对象:人类在从事环境运用行为中形成环境运用关系。环境运用行为指人类为满足生存和发展需要故意
识地获取环境要素或从环境要素中谋取利益行为。
②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目:保护和改进人类赖以生存环境与资源,防止和治理人为环境破坏。
③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范畴:直接确立合理开发运用和保护环境与资源行为准则法律规范、其她部门法中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律规范。
此外,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要控制是可事前预见人为因素导致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其她防止事前不可预见、不能克服和不能避
免自然灾害规范,不属于此法范畴。
2、环流与资源保护法特性--社会性、政策性、科学技术性、综合性【简答】
一本法不同于其她法律部门内在本质体现形式
(1)社会性,也称公益性,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区别于其她法最重要特性。社会性特性由两个因素决定:①环境要素具备公共
产品属性,要么属于公共所有,要么不属于任何人所有;②破坏与维护环境受害或获益群体具备广泛性。
社会性不否认阶级性和民族性。
(2)政策性:根源于国家和政府对环境公共产品和环境公共利益自觉保护,重要体当前三个方面:
①政策法律化和法律政策化:②需要依照环境质量变化频繁修改:③其执行受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影响。
(3)科学技术性:重要体当前三个方面:①其制定须遵循生态平衡等自然规律:②其内容以环境科学、生态科学为基本:③其
实行依托环境原则、环境监测等科技手段。
(4)综合性: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公法与私法融合:②是程序法与实体法融合:③是国内法与国际法融合。
3、目:
基本直接目:协调人与环境关系,保护和改进环境(各国基本一致)
最后「:目一元论:保护人类健康或环境优先
目:元论:不但保护人类健康,还要增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20世纪90年代后,各国(涉及国内)最后目:可持续发展[国内当前环保法最后目就是可持续发展】
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与其她法律关系:
老式法律部门对救济环境侵害时,属于事后救济、个案救济、分散救济。环保法着重于事前防止、事中控制、整体解决。
1、环,呆法与民法关系:
联系:①环保法浮现前,环境污染问题重要靠民事侵权救济机制。当前,民事救济机制对污染受害人救济、环境损害补偿仍有
重要意义。②民法中关于民事权利规定是环境污染受害人谋求救济根据。③民法物权制度、相邻权制度对自然环境要素保护、
公众环境权益维护也有一定作用。
区别:①民法对环保属于私法保护,环境法更多运用公法手段对环保:②民法对环保属于事后救济,环境法保护涉及事前、事
中、事后三个阶段,更侧重事前防止。③民法对环境受害者救济是个案救济,环境法对污染防止和治理更倾向于对环境整体保
护。
2、环或法与经济法:环境法立法目(保护环境与人体健康)、价值追求(可持续发展)、内容体系(污染防治与自然保护)
3、环游法与宪法、行政法:
宪法是国家主线大法,是环境法制定依照。环境法不得与宪法相违背。
行政法是国家干预之法,环境法是政府干预手段在环保领域体现并且法制化成果。国内将环保法最核心某些“污染防治”作为
行政法构成某些。
区别:①立法目不同,环境法以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增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立法宗旨;行政法以规范行政行为、控制行
政权滥用为宗旨。②运用手段不同,行政手段只是环境法使用一种手段,不是所有,环境法还运用经济、科技、法律等手段。
反过来,环保只是政府干预一种方面,而非所有。③专业性不同,环境问题是国内、全球问题,远超行政法范畴。
4、环篁法与刑法:用刑罚手段保护环境是各国共同做法,但用刑罚保护环境只是解决问题一种手段。
5、环就法与国际法:环境法与国际法结合点是国际环境法,国际环境法是国际法研究对象,也是环境法研究对象。
第二节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体系
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体系^念:涉及渊源体系和立法体系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体系涉及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渊源体系和立法体系。在国内,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渊源涉及国内法渊源与
国际法渊源.
环境法渊源体系:指环境法外在体现形式【本书重要注重渊源体系】
国内法渊源:宪法中环境法律规范、环保专门法律、其她法律环保条款、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与规章、司法
解释等。
国际法渊源:国家环境公约、公约、协定、议定书【多选】
环境法立法体系: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国内立法机关,不涉及国际,也不涉及司法解释。
例:国内现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由下列某些构成(MCE)注:环境原购是某些法中详细内容,而不是法律体系构成
A.宪法中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规范B,环境与资源保护基不法C.琢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规D,环境原期E,其她部门法中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规范
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体系内容:
1、宪法中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规范
宪法关于环境与保护规定是国内环保立法基本根据。
宪法26:国家保护和改进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她公害。国家组织和勉励植树造林,保护林木。
宪法9:国家保障自然资源合理运用,保护贵重动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破坏自然资源。
宪法10:一切使用土地组织和个人必要合理运用土地。
2、环保专门法律【记名称】
环境与资源保护专门法律,重要指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综合性法律和单行法律。【多选】
<1)综合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
1979年《环保法(试行)》,1989年修订颁布《环保法讥《环保法》是国内最重要一部综合性环保法律。
例:国内环保基本法是(B)A.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环保法
(2)污染防治法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重要构成某些
海洋环保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清洁生产增
进法、循环经济增进法。
(3)自然资源法律:从侧重经济价值,转向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并重:从侧重开发运用,转向开发运用与保护并重
水法、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土地管理法、矿产管理法、节约能源法、海域使用管理法、可再生能源法
(4)自然保护法律:将对自然生态环保作为唯一价值:野生动物保护法、海岛保护法、刍然保护区条例。
对比:自然资源法律具备多元价值目的:对自然资源保护,对自然资源开发运用。
3、其她法律中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条款:
(1)民事法律中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条款:■
物权法: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自然资源用益物权、环境相邻关系
侵权责任法:环境污染侵权责任
民事诉讼法。:对环境公益诉讼等公益诉讼做了原则性规定
(2)行政法律中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条款:也是环保法律体系重要构成某些
行政允许法、行政惩罚法、行政强制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
(3)刑事法律中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条款:■刑法规定“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4)其她:公司法、证券法中关于条款
4、环流与资源保护行政法规:效力仅低于宪法和法律
根据《立法法》,有下列情形之一,可以制定环境与资源保护行政法规:①为执行环保法律规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规事项:②宪法
89规定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事项。
建设项目环保管理条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解决管理条例、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放射性物品运送安全监督管
理条例.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公共机构节能条例
5、环或与资源保护部门规章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加暂行办法、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环境行政惩罚办法、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管理规定、电磁
辐射环保管理办法、环境信访办法
6、环流与资源保护地方性法规与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和政府
案例:国内行政诉讼法41条规定,以为详细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公民、法人或其她纨织,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最高法院《关于执行〈行政诉讼
沏若干问国解释》12条规定,与详细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公民、法人或其她组织对该行为不服,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货阳市增进生态文明建设条例》23.2规定:检察机关、环保公益组织为了环境公共利益,可以依照法律对涉及环境资源详细行政行为和行政不作为提
起诉讼:规定关于行政机关馥行有助于保护环境防止污染行政管理职责.
问:你以为该理定与否合法、合理?为什么?
答:不合法,贵阳市条例缩小了提行政诉讼主体检畸,费阳市条例效力低于行政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是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制定,屈于基本法,贵阳市规
定风于她方规卓。因而,不合法。
不合理,为保护环境,应赋予更多主体提行政诉讼权利。
7、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司法解释:法律体系重要构成某些
最高法《关于审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详细应用法律若干问题解释》、最高检《关于失职侵权犯罪案件备案原则规定》
8、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效国际环境公约和公约
第三节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全书重点)
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概念:【简答=概念+特性】
1、环曳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是指受法律调节环境运用行为主体间发生具备权利义务内容环境运用关系。
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特性:
①具备多重牵连性质:存在不同运用行为各种主体同步从某些环境要素及其功能与效益上获益现象。
②以人类平等运用环境权利和义务为重要内容
③是结合并体现自然生态规律人类意志
案例:A公司超标播放大气污染物,致使工厂附近农民B种植果树大量死亡.B向本地环保部门C投诉,规定查处A.C经调查后对A超标排污行为进行
惩罚。同步,B还向A提出索曲,并祈求C对补偿金额进行调解。问:NWQ法律关系?
答:AB之间是平等民事主体间侵权法律关系:AC间是行政法律关系.
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主体及其权利义务【每个字都理解、记忆,出大题、难题】
例:在国内环境与资源保护主体有哪些?企事业单位、环保区队、公民、国家和国家机关
(一)公众及其环境权益【必定成一种考点】
1、公众概念:公众涉及公民(自然人)和山公关构成各种团队。
普通状况下国家会通过立法赋予公民(自然人)优美环境下有权、决策参加权、与之相应民事和行政诉讼祈求权。
环保组织也称非政府环境组织,由公民依法自发成立以环保为目社会团队。
2、国内公众环境权益与环保义务
公众环境权益理论源于西方国家法学界倡导环境权论,环境权是人类享有在健康舒服环境中生存权利。环境权概念浮现源于政
府不当开发决策和公司不当开发运用环境行为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成果。
美国‘公共信托论”和日本“环境支配权论”对环境权理论贡献最大。
国内规定公众“环境权益”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首见于《环境影响评价法讥
■公众环境权益:既是公民基本权利中与享有优美环境有关、非独占性权利和利益集合,也是公民对其正常生活和工作环境享
有不受她人干扰和侵害权利与利益。
■公众环境权益内容:【简答、多选、案例】【阐述=权利+义务】
(1)优美舒服环境享有权。涉及生理享有、精神和心理享有。详细而言,优美舒服环境享有权涉及清洁空气权、清洁水权、安
宁权、采光权、通风权、瞭望权、观赏权、静稳权、在优美舒服环境下工作或休息权利。
(2)开发运用环境决策与行为知悉权。即对也许导致不良环境影响政府开发与环境决策行为、企事业单位开发运用环境行为
等,公众有理解和知悉权利。【针对两个主体:政府、开发者:针对两种行为:政府开发与环境决策行为、开发者开发运用行为】
例:《循环经济增进法》规定,公民有权理解政府发展循环经济信息并提出意见和建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除行政机
关依法公开政府环境信息外,公众有权依照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向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申请获取有关政府环境信
息。
(3)开发运用环境决策建言权。对象:政府、公司
例:《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公众就规划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提出意见和建议,有被政府审批或批复机关考虑,并
获得有关阐明权利。
(4)监督开发运用环境行为及其检举和控告权,
监督权:公众有权第开发运用环境与资源公司实行监督。对象:开发者。例:&清洁生产增进法》规定,公众有权监督公司实行清洁生产
状况。列入污染严重公司名单公司,应发布重要污染物扑放状况,接受公众监督。
检举控告权:以举报、揭发方式向环保部门报告环境违法行为。d循环经济增进法》规定公民有权举报挥霍资源、破坏环境行为;《水污染防
治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污染损害水环境行为进行检举。
(5)环境权益侵害救济祈求权。
①环境公益诉讼:20世纪70年代源于美国公民诉讼,宗旨不是通过诉讼维护专属于原告利益,而是通过私人诉讼保护因私人
或政府违法行为而受损环境公共利益。【针对环境公共利益,对既有诉讼主体原告资格扩大解释】
②环境公益诉讼不是独立诉讼领域,而是与原告资格认定有关诉讼方式和手段。
环境行政公益诉讼:被诉对象是也许侵害环境公益行政机关或公权力机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被诉对象姥个人公司或其她组织。
③诉讼主体:法律规定机关和关于组织,排除了个人。可以提起环境公益诉讼“机关”重要涉及检察机关、环保部门:”关于组
织”民政登记社会团队、民办非公司单位。仅有《海洋环保法》规定,由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部门行使补偿祈求权。
④新《环保法》(424通过)58条:对环境污染、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行为,依法在设区市级以上政府民政部门登记
且专门从事环保公益活动持续五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社会组织,可以向法院提起环境公益诉讼。
案例:以来,昆明某公司在排污管网及污水防治设施未建成时容许养殖户进入生态后牧社区从事生猪养瞪,导致村民饮用水源污染.8月,昆明市环保
局向昆明中院提起诉讼,规定及时停止污染环境,补偿原有治理费用和签定费用432万元。昆明中院一审刎决被告支忖。被告不假、上诉,云南省高陵
二审维持原判.问:由环保部门提起公益诉讼做法与否合理、合法?
答:①修改后《民事诉讼法》规定,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坏公共利益行为,法律翅定机关和关于组织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赋予
法律规定机关和关于组织以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其中,“机关”涉及行使环境与资源保护监督管理权行政机关.因此,环保局是法律趣定有环境
公益诉讼原告资格主体,由它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合法。
②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功能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环保部门作为行使环境与资源保护监督管理权行政机关,在熊力知识各方面都便于维护公共利益,
因而由它提起公益诉讼是合理.
(二)公民环保义务:世界环境日是6月5日.
1、关怀和保护环境普通义务。涉及寻常生产生活中减少自身行为对环境负荷义务,如倡导节约减少挥霍。
2、忍受一定限度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镂别义务,
忍受义务是横平环境运用关系法律选取,是来自法律规定,只要法律不禁止某个干扰行为存在,公民就应当忍受。德国将该义
务分为:①公民有容忍第三人为环保作为义务;②公民有容忍第三人为法律所容许环境污染义务。
与忍受义务有关问题:
①政府在规划审批环境运用行为时负有使该行为尽量不对相邻人产生妨害或带来危害风除注意义务。
②按照受益者承担原则,开发者应当依法向政府支付环境费,用于治理和恢复。公民在容忍同步有权监督环境费收支和使用。
③当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干扰和妨害超过常人忍受限度,构成权利滥用,受害人可以祈求消除危险、排除妨害。
④科技发展证明某种污染物虽然达标排放,也也许因“小剂量、长时期”接触而导致人体健康受害,政府有义务适时修订污染
物排放原则。公民有权利敦促政府适时修订环境原则。
(三)公司及其开发运用环境权利和义务
1、公司开发运用环境普通权利与义务【涉及(1)(2)】
开发运用环境行为特性:单向性和破坏性。开发运用环境资源公司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中重要处在受制被动地位.
污染防护一一污染者治理、开发者养护--自然资源保护
(1)开发运用自然资源权利与义务:对自然资源开发运用和恢复更新应当符合自然规律。开发运用自然资源权利还应受到环境
与资源保护法律限制。例如,开发运用者有义务合理开发运用自然资源、承担对自然资源养护费任、恰当考虑自然资源开发运用对环境不良影响。
(2)幺用环境容量排污权利与义务(排污权)
排污权,是行政机关依法赋予排污者依照法律规定污染物排放原则向环境排放污染物权利,不是宪法基本权利。
当导致环境污染侵害时.,虽然主观无过错或排污行为符合行政法规和排放原则,也有义务依法向受害者承担相应消除危险、排
除妨害或补偿损失责任。【无过错责任】
2、公司环境社会责任:【案例分析】■
(1)公司环境责任:指公司违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上强制性规定所应承担不利法律后果.【法定责任】
公司环境社会责任:指文行开发运用环境行为公司对社会及其她公众承担除强制性法律规范外环保义务。【非强制】
(2)公司环境社会责任两个特性:①责任主体:实行开发运用行为公司,她们是社会群体一某些;②责任来源:不是法律强制
性规范,而是源于道义责任。
(3)公司环境社会责任履行:分两个层次。第一种层次(须为)是公司对环境立法关于强制性规范遵守,这是公司最基本义务
和社会对公司最基本规定:第二个层次(可为)是公司自主地承担环境社会责任。
<4)公司履行环境社会责任体现:
①通过环境质量体系认证或获得绿色标签认定。“国际原则化组织”简称ISO。
②履行清洁生产。履行清洁生产方式,一方面是改进三产工艺,提高资源运用率和回收率;另一方面是改进排污设施,减少污染物排放数量,减少或
避免公司在运营过程中对生态环境导致不利影响。是公司利己性和利她性良好结合。
③积极对外宣示公司环保守则。例如向上游公司提供绿色供应原则书
案例:A是世界知名运动品牌公司,B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结织公司,重要业务是为A代工生产运动版,为减少成本,B在生产中始终超标排污,污染环境。
A始终知情,但由于B做法减少了A采购成本,A始终保持沉默.B超标揖污事情被曝光后,公众以为4也应承担责任。A以为,B是独立法人,其环境
违法行为与A无关。问:A与否应当对B环境违法行为承担责任?
答:B是独立法人,依法独立承担法律责任,同步B作为社会一份子,违法公司对社会义务,还应承担公司环境社会责任。A不对B违法行为承担法律
贡任,也是A从B行为中获利了.A作为社会一份子,负有对环保承担社会责任义务。
(四)政府及其主管部门监管职能
环保不限于对公司行为直接控制或间接诱导,还需要政府通过制定相应环境政策来贯彻,通过设立相应环保管理机关来主管和
协调。
1、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政府环境与资源保护职能
(1)对环境与资源保护和管理既是对国家财产保护,也是对公众环境权益保护。公众环境权益重要建立在环境资源国家所有制
基本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环保行政职能具备两方面意义:对国家所有环境与资源财产保护:对公众环境权益保护。
(2)环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项基本国策。国家基本国策有4个:筹划生育、环保、耕地保护和节约资源。
(3)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和谐型社会是政府重要目的。国家“十二五”规划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和谐型社会作为加快转
变经济发展方式重要着力点。
(4)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将来长远大计。十八大,将生态文明融入经济文化政治建设等各方面。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保行政管理体制■环保部门统•监督管理与其她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管理体制。
专门机关,统一监督管理:①国务院环保部:②县级以上政府环保部门
其她机关,分工负责:①环境污染防治:②自然环保
国务院、县级以上政府
统一:超务院环保行政主管都门.(环保部),统•监督管理全国环保工作;
县级以上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本耦区坯保工作
分工:Y国家与环保有关部门,依法对环境污染防治实行监督管理海洋、港务监杼、渔政渔港监督,军队环保部门及各蝮公安/交通/帙道/民航
县级以上政府土地、矿产、林业、农业、水利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资源保护实行监督管理。
主体:①国务院及县级以上政府:②国务院环保部门及县级以上政府环保部门;③国务院其她关于部门及县级以上与环保关于主管部门
行使环保行政职权专门行政机关有3类:①政府:少数法律直接授权政府管理环保事务:②国务院环保部门(环保部),对环保
实行统一监督管理:③国务院与环保关于主管部门,对环保实行分工负责监督管理。
地方各级政府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责,采用办法改进环境质量。
(1)专门对环保实行统一监督管理机关。国家环保总局升格为环保部。
(2)其她对环保实行分工负责监督管理机关:两类:【两件事:环境污染防治、自然资源保护】
环境污染防治分工负责机关:国家海洋局、港务监督机关、渔政渔港监督机关、军队环保部门、公安/交通/铁道/民航
自然环保分工负责机关:土地管理机关、矿产浚源管理机关、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水利行政主管部门。
其她主体:国家发改委、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公安部
3、政府实行环境与资源保护管理手段:【做大题准备,重点】
(1)行使环境与资源保护行政管理权【重中之重】
国内环保,涉及污染防治、自然资源保护两大某些。行使环境与资源保护行政权力主体涉及各级政府、各级政府主管部门,依
照法律法规授权行使。
国内环境与资源保护行政权力涉及:【简答/多选】
①开发运用环境资源决策权;
②开发运用环境资源允许权(审批权),赋予申请人实行开发运用环境权利或资格。允许是本来主体不适格,授权允许后在允许
范畴内可为。
③开发运用环境与资源监督管理权。【多选题】依照国内环保法律规定,实行水环境管理权限有:环保部门、水行政主管部门、
海洋主管部门,分别对环境、水环境质量、海洋环境监测享有管理权限。
④规章制定权、行政强制权、行政惩罚权【新环保法强化行政强制权、行政惩罚权】
※四种状况加强行政惩罚力度:
A.增长环境主管部门查封、扣押权
新环保法25条:企事业单位和其她生产经营者违背法律法规规定排放污柒物,导致或也许导致产企污染,县级以上政府环保部门和其位负有环境监督
管理职能部门,可以查封、扣押导致污染物排放设施、设备,【普通排污行为,普通排污责任】
解释:违法排污(未拿到排污允许证、拿到排污允许证但行使权力不当):导致或也许导致(体现防止为主原则):行使行政强制权主体:县级以上环保
部门及其她有权部门。
B.加大了环境行政惩罚力度:按日计罚
新环保法59条:企事业单位和其她生产经营者违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惩罚,被贵令改正,拒不改正,依法作出惩罚决定行政机关可以自贡令整治之
日次日起,按照原惩罚数额按日持续惩罚.同步,罚款惩罚依照关于法律法规按照防治污染设施运营成本、违法行为导致直接损失、或违法所得等因素
拟定规定执行。
C.拟定了超标排污违法性
新环保法60条:企事业单位和其她生产经营者超过污染物排放原则或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污染物,县级以上政府环保主管部门才以贡
令其采用限制生产、停产整治等办法:情节严重,报经有批准权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普通排污责任+特别排污责任(限期治理)】
D,增长治安惩罚规定
63条:对严重环境违法行为,且尚不构成犯罪,主管人员和其她负责人员,移送公安机关予以行政拘留,
行政强制办法:
国内环保法规定,对既存环境与资源保护违法现象(如在暂时占用草原上修建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可以依法强制执行(拆
除)办法。
当事人不服行政惩罚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不断止行政惩罚决定执行。当事人逾期不中请复议、不提起行政诉讼,又
不履行惩罚决定,由作出惩罚决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派四种状况规定了行政拘留办法:
A.对严重环境违法行为且尚不构成犯罪,主管人员和其她负责人员移送公安机关予以行政拘留。
B.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就擅自开工污染项目,对其负责人予以行政拘留。
C.对于偷排、暗排公司,对其负责人及有关负责人予以行政拘留。
D.对于隐报、瞒报或篡改排污数据公司负责人予以行政拘留。
(2)代表国家对环境与资源损害行使民事索赔权
《海洋环保法》91.2:对破坏海洋生态、海洋水产资源、海洋保护区,给国家导致重大损失,由依照本法规定行使海洋环境监
督管理权部门代表国家对责任者提出损害补偿规定。
生态损害补偿范畴:①清除环境污染和采用减轻损害等防止办法费用:②生态服务功能损失(涉及环境容量损失);③修复受损
生态及由此产生调查研究、制定修复技术方案等合理费用;④受损生态无法修复,重建代替生态功能合理费用:⑤为拟定生态
损害性质、限度而支出监测、评估及专业征询、法律服务合理费用;⑥其她必要合理费用。
三、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客体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客体:人类环境运用行为、环境耍索及其性状
1、环或运用行为:主体是人(自然人、法人、组织);行为在主观上为了满足人生存与发展需要;行为成果是获取环境要素或
从环境要素中谋取利益。
依照环境运用行为不同目,将环境运用行为分为本能运用行为,,开发运用.行为两大类。【多选】
(1)本能运用行为:为了基本生存需要而本能孟用环境要素及其产生生态效益【单选,逆向】
(2)开发运用行为:行为人以谋取环境容量与自然资源经济利益为目,向环境排放废弃物质与能量或开发自然资源等运用和变
化环境活动。【单选,逆向】
依照开发运用行为方式,将其分为环境容量运用行为(相应于污染防治)、自然资源运用行为(相应于自然资源保护)两类。
环境容量运用行为:指经行政机关允许特定主体为牟取经济利益而运用环境容量向环境排放污染物或抛弃废物行为。
自然费源运用行为:指经行政机关允许特定主体为牟取经济利益从环境要素中获取利益行为。如伐木、狩猎、养殖放牧等。
2、客观现实物质财富、非物质财富与环境功能
客观现实物顺财富,是权利人可以主张、应当受到法律保护环境要素及其自然性状,涉及大气、水、海洋、土地、矿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
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都市和乡村等自然物.
客观现实非物旗财富,也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客体,重要体当前一定环境效应、生态功能等。具备环境效能非物质财富既可以主观感受如碧海蓝
天,也可以被动接受如呼吸清新空气.
空气可以成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客体。
第三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全书最重要)
第一节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概述
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概述【阐述拟定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重要根据=1+3]
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指可以反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本质、体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精神、贯穿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始
终,并能指引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执法和司法法律规范。【单选,概念内容指是什么?】
2、确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意义:①反映一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精神和本质:②弥补法律规定局限性:③指引环境与资
源保护立法。
3、拟定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重要根据:①基本原则应当具备法律规范特性;②环境与资源保护法H不能等同于环境与资
源保护法基本原则:③必要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特有原则;④应当贯穿整个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范中;⑤应当内容明确、具备
可操作性。
4个基本原则:经济社会发展与环保相协调原则、防止原则、受益者承担原则、公众参加原则。【多选】
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制度概述
1、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制度:指按照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目和基本原则确立、详细体现并普遍合用于环境与资源保护各个领域
法律规范总称。
环境与资源保护特别制度:指在各单项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中为实现立法目而确立具备领域性、针对性和特殊性法律规苑总称.
2、拟定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制度所根据原理:【多选】
①详细体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②详细反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共通性和本质性法律办法。③根据基本国情和社会经
济发展水平,逐渐完善。
工类基本制度:环境原则制度、环境与资源保护规划制度、环境费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治理恢复与补救制度【多选】
三、综合性环保法与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关系
1、综合性环保法:也称环境基本法,指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在一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体系内处在最高位阶,对立法行政司
法及法律合用品有指引地位法律。
2、国内现行《环保法》内容、地位和作用【简答/阐述】
地位:《环保法》在立法法上不是基本法,但在学界视为国内环境基本法,具备最高位阶,是环境领域牵头法。
内容:总则、环境监督管理、保护和改进环境、防治环境污染和其她公害、信息公开和公众参加、法律责任、附则,共7章。
【书上是6章】
作用;①率先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保事业纳入法治轨道,明确了国家环保基本方针、基本任务和基本政策。
②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体系完善和发展奠定了挤出。
③确立了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与其她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管理环保新政体制;
④增法了全民法律意识和环境意识提高,推动了其她部门法在修订时纳入与环保关于条款。
1979年《环保法(试行)》确立了“将环保纳入筹划统筹安排”、“防止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谁污染,谁治理”等茹本原则,确立了环境
原则、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步、排污收贽、限期治理等基本制度.
3、《环保法》与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关系:
(1)环保法与基本原则关系:
修改《环保法》所有明确了基本原则,新法确立四项原则:①保护优先;②防止为主、综合治理;③公众参加;④损害担
责(受益者承担)。
(2)环保法与基本制度关系:
(1)《环保法》初步确立和完善了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制度:
【选取】从防止环境运用行为也许带来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思路出发,《环保法》在班本制度设计上一方面确立了环境原则制度、环境与资源保护规划制
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然后,从治理既有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实际出发,确立了排污收费制度及其她白然保护准用性规范:战后,从救济也许存在环
境侵害及防治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出发,确立了限期治理制度、突发环境事件解决制度、环境侵宙民事贡任制度。
(2)《环保法》确立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制度,为单项环保法确立特别制度奠定了基本。
此外,基本制度并非一成不变,有些环境与资源保护特别制度还可上升为基本制度,它们也需要通过修订《环保法》方式予以
实现。
第二节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
新法确立基本原则5条:环保坚持保护优先、防止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加、损害担责原则。
一、经济社会发展与环保相协调原则:(简称协调发展原则)【简答、阐述】
(一)经济社会发展与环保相协调原则概述【阐述含义=1+2]
1、经济社会发展与环保相协调原则(简称协调发展原则):指经济社会发展要充分考虑环境与资源承载力,使环境和资源既能
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目的需要,又可以使环境资源保持在满足当代人和后裔人时恰当环境质量规定水平上,从而使经济社会发展
与环保互相增进,共同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统一。
2、协调发展原则内涵:
①协调发展是指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环保在发展过程中统一协调。只有解决好环境与发展关系,人类社会才也许在保证生存
环境基本上,维续进步繁华。
②协调发展实质是注重环境与资源保护,不能为了经济发展而牺牲环境利益。片面强调经济发展,特别是过度追求短期经济利
益,最后会制约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因而必要注重环境与资源保护。
③协调发展目的是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1992年里约会议通过《里约宣言》确立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即“既满足当代人需
要,又不对后裔人满足其需要能力构成危害发展”。可持续发展核心涉及两个方面,即发展与限制。无论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
华人民共和国家,都要通过发展实现社会进步,因而发展是首要。但这种发展必要是可持续,即对老式发展模式和发展速度加
以恰当限制,经济发展必要考虑环境、资源、能源承载力。协调发展原则从经济建设与环保之间利益平衡角度摸索实现可持续
发展道路,既体现了可持续发展关于发展与限制本质与内涵,又比较详细并具备较强可实行性,是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特色解
决环境与发展关系法律原则.【阐述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关系】
案颂八县生态环境卜分优越,具备较好旅游资源和野生生物资源开发前素.但是,为增进本地经济发展,县政府决定将一片湿地填埋后建设一种工业
园区,口愿通过发展工业提高本地财政收入并增长就业机会。问:县政府决定与否是蚊佳选取?
答:协调发展内涵有三点.湿地是生态资源,填埋后对本地生态环境会导致损害,工业园区可以增进经济发展,但是会带来工业污染.经济、社会、环
境协调发展,可以充分运用环境优势,开发旅游资源,犍长就业,提高本胞收入:开发生态资源,谋取经济发展.
3、协一凋发展原则形成:
协调发展原则形成与对经济发展和环保关系争论密切有关。关于经济发展与环保关系,有三种不同理论,即:经济发展优先论、
环保优先论、协调发展论。
“经济发展优先论”主张,为了经济发展而“先污染后治理”:“环保优先论”以为,经济指数式发展会给环境资源带来难以承
受压力,并在某个时间达到极限,经济陷入劫难性崩溃,因而必要停止增长,保护环境,并将环保置于优先地位。”协调发展论”
是对经济发展优先论和环保优先论折中,只有恰当解决好经济发展与环保关系,让两者平衡、协调发展,社会才干进步和繁华。
经济与环保协调发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必然选取。牺牲其中任何一种利益而换取另一种利益,都也许导致利益失衡、社会发展
停滞或环境代价过大。
4、关于协调发展原则法律规定:
国内《环保法》:国家制定环保规划必要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筹划,国家采用有助于环保经济、技术政策和办法,使经济社
会发展与环保相协调。
国务院《关于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强环保决定》明确指出“经济社会发展必要与环保相协调”。
5、协调发展原则意义;
将协调发展原则作为国内环保法一项基本原则,对于国内经济、社会、环境发展具备三方面意义:
①对的解决了经济发展与环保关系。协调发展是从事物之间横向联系角度提出了解决发展与环境之间矛盾对策,可持续发展则
从纵向、长远角度提出了解决发展与环境之间才盾对策。因而,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在本质上是完全一致。既要注重横向利
益平衡,也要注重纵向可持续发展。
②有助于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协调发展原则强调环境资源承载力对经济发展制约,强调对•资源节约与环保,
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备积极意义。
③有助于实现社会长期繁华与发展。协调发展原则规定在经济利益与环境利益之间谋求平衡,实质上规定为人们提供健康适当
生存环境。
(二)实行协调发展原则制度办法【多选/简答】
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实现经济发展与环保一体化决策
2、三同步制度,保障经济建设与环保同步进行:建设项目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产
3、循环经济制度,将经济发展建立在环境承载力基本上
4、清洁生产制度,实现经济发展与环保双嬴
5、清洁能源制度,解决环境对经济制约
6、绿色GDP核算等经济政策,增进和保障协调发展原则实现
二、防止原则:(环境损害防止原则)
(一)防止原则概述【阐述含义=1+2]
1、防止原则:也称环境损害防止原则,指针对一切也许影响环境活动和行为,事先采用经济、技术、法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第三版)》 课件 项目八 无线局域网的组建
- 二零二五年度矿山工程资料员劳动合同3篇
- 第二单元第2课时 100以内数的大小教学课件-一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备课(青岛版·2024秋)
-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教学课件-【知识精研】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 《时尚北京》杂志2024年第9期
- 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的进展课件
- 《数据图模板》课件
- 《记王忠肃公翱事》课件
- (高清版)DB37∕T 3006-2017 金针菇菌渣蔬菜(茄果类·番茄)集约化育苗技术规程
- 《百变所以美丽》课件
- 大学课程中的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教育-第1篇
- 企业人员测评理论与方法
- 图形创意(高职艺术设计类)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PM2.5)自动监测手工比对核查技术规范
- Jane-Eyre简爱英文课件
- (小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钟表》课件
- 2022年营口市大学生专考专招考试真题及答案
- 医院信息科考核内容标准细则
- 12j912-2常用设备用房
- 《统计学》完整袁卫-贾俊平课件
- DTⅡ型固定式带式输送机设计选型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