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行动方案范文
行动方案范文1。全民健康科技行动方案为了全面贯彻《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
术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中有关医药健康科技的工作部
署,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促进人民健康、促进经济发展、
促进社会和谐,科技部、卫生部、中宣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教育部、国
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质量监督
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
中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14个部门联合开展全民健康科技行
动。
一、指导思想
全民健康科技行动是一项以人民健康为目标,以科技研究开
发、推广应用为手段,科技人员、医务人员、公众共同参与的综
合性科技活动。全民健康科技行动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人为本,
以自主创新为突破口,以科技计划为依托,以科技成果的集成创
新、推广应用为重点,加速健康科技工作重心前移、重点下移,
大幅度提高人民健康科技素质,促进人民健康,促进经济发展,
促进社会和谐。
全民健康科技行动的宗旨是。科学生活、健康快乐。紧紧围
绕人民健康对科技的需求,集成、调动国内外一切可以应用的科
技要素,为人民健康服务。大力支持广大科技人员、医务人员的
创新活动,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动亿万民众学习健康科学
知识,掌握健康科技技能,建立科学生活方式,逐步形成学健康
知识、用健康技术、促健康快乐的良好氛围。
通过实施全民健康科技行动,加速推动我国医药健康科技工
作的思路和重点实现四个转变。
一是工作重心前移。从注重疾病诊、治向防、诊、治技术全
面发展方向的转变;二是工作重点下移。从注重面向大城市大医
院的科学研究向包括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在内的全社
会医疗卫生方向的转变;三是从注重人体自身疾病与健康的研究
向环境、社会、心理与人体综合交互作用的研究方向的转变;四
是加速医药健康科技研究工作从跟踪向自主创新的转变。
二、行动目标
全民健康科技行动的总体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目标,大幅度提高医药健康科技创新能力,
大幅度提高健康科技推广与应用的力度,提高公众健康科技素质。
加速我国成为医药科技强国、医药产业大国,促进人民健康,促
进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紧紧围绕我国医药健康领域的重大问题,调动全国有关高校、
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单位的力量,加强医药健康科技成果的系统集
成,显著提升我国医药健康领域科技的整体水平,加大科技成果
的推广与示范,切实提高公众健康科技素质,形成多部门、全社
会共同推进医药健康科技创新发展和广泛应用医药健康科技知
识的局面,科技惠民、防病治病、强身健体。
XX期间,重点推动10个具体行动,主要目标是:研发100〜
150项疾病诊断技术和产品,推广应用300〜500项先进、实用
的技术与产品,力争使3亿左右人口受益,全民健康科技知识与
应用能力明显提高。10个具体行动的主要目标是:
开展疾病防治科技行动,研发100―150项疾病诊断技术和
产品,研究并推广50〜80项疗效确切的疾病治疗方案。
开展药品安全科技行动,初步建立从实验室到病人的全过程
药品安全技术体系,促进全民药品安全水平明显提高。
开展食品安全科技行动,初步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
技术体系,促进全民食品安全水平显著提高。
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科技综合示范科技行动,建立健
全20〜30个综合性科技示范基地,为约100万人建立个人健康
管理信息档案和健康指导方案。
开展公众健康知识普及科技行动,推广普及300〜500项先
进、实用技术,受益人数达到3亿人左右。
开展人口安全科技行动,研究并推广30〜40种优生、优育、
节育等关键技术。
开展新药创制,大药改进科技行动,研发30〜50个新药,
对20〜30个市场份额大的药物进行技术改进,构筑50个左右的
药物研发平台。
开展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科技行动,筛选100项中医药适
宜技术,提出10种以上重大疑难杂症的综合治疗方案;建立15〜
20个中药药材种植基地和产业基地;研制2〜3个I类中药新药。
开展医疗器械国产化科技行动,创制10〜15种具有自主知
识产权的医疗器械,进入国内外市场,培育10个以上可持续自
主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
开展全民健身科技行动,研究提出针对不同人群的健身方案,
并在示范区逐步推广应用,为全民健身提供科技支撑。
三、重点任务
紧紧围绕人民对健康科技的需求,结合xx医药健康领域科
技工作已有部署,按照各部门的职能,各地方的实际,分工合作,
联合推进,重点实施疾病防治等十大科技行动。
(―)疾病防治科技行动
1、行动目标
研发推广一批疾病防、诊、治的关键技术,提出一批治疗方
案和治疗方法,大幅度提高疾病的防、诊、治科技水平。具体目
标为:
研发100〜150项疾病诊断技术和产品;
研究推广50〜80项疗效确切的疾病治疗方案;
切实提高重大疾病和重大传染病等疾病的诊断水平和防治
能力。
2、行动内容
(1)重大疾病防、诊、治技术综合研究与应用
重点开展心脑肺血管、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早期检测、诊断、
预防、综合控制、综合治疗及诊治技术规范化研究。为实现每年
平均降低心脑肺血管疾病死亡率2%提供技术支撑;解决10余项
心脑肺血管疾病防治临床关键技术问题,降低我国心脑肺血管疾
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制定10余项为权威性专业学会认可、采纳
或推广的心脑肺血管疾病临床治疗方案,获得10〜15个有自主
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力争制定肝癌、胃癌有效的预防干预方案
2〜3项,为相应肿瘤发病率下降幅度达到10%以上提供技术支
撑;提出切实可行的子宫颈癌、食管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和鼻
咽癌的筛查及早诊早治方案5〜6项,获得肺癌、胰腺癌早期发
现的新技术方法2〜3项,早期癌的诊断率显著提高;形成符合国
情的乳腺癌、肺癌、肝癌及胃癌的综合治疗方案4〜5项,使患
者的5年生存率显著提高。
开发糖尿病的诊治新技术,制定规范化的诊疗方案。建立起
可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转移实施的II型糖尿病发病控制方
案与措施模式,使被干预人群中糖尿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提高50%
以上,发病率下降15%;建立可实施的II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
临床干预控制管理方案与效果评价标准,使被干预对象大血管并
发症发病率下降,医药费用减少10%。
(2)重大和突发传染病防、诊、治技术综合研究与应用
深入研究重大和突发传染病的流行规律、防控技术和诊治技
术,建立并完善突发传染病的预警预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技
术系统,建立适宜推广应用的技术方法和处理程序,研发针对重
大和突发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的产品,研究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我
国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及操作技术规范和检查监测技术标准,
加强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开展心理评估与心理干预研究,
特别是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公众心理干预,通过上述一系列的
科技行动,为有效降低重大和突发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
高我国防治重大和突发传染病的能力提供科技支撑。为实现艾滋
病的传播得到有效控制,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控制在150万以内
的目标提供技术支撑;为实现全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控制在
7%以内,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1%以下的目标
提供关键技术;为结核病得到有效控制提供关键技术;疫苗、诊断
试剂、治疗药物研发水平上新台阶,传染病预防、诊断能力大幅
提高,建立较完善的预警预报体系,为全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
和完善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3)老年疾病防、诊、治技术综合研究与应用
重点开展轻度认知障碍诊断标准的研究,骨质疏松症的综合
干预研究,保障老年人视力、听力功能的临床研究,以及前列腺
增生症及其合并症合理化治疗方案研究。建立骨质疏松性骨折危
险因素的不同干预方案与实施措施,为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下
降1〜5%提供技术支撑;建立听觉退行性疾病综合诊断方法、规
范化防治方案和疗效评价系统,为老年性耳聋的早期检出率提高
5〜10%提供技术支撑,为治疗后听力功能改善率提高5〜10%提
供先进适用技术,提早对老年人常见相关疾病的早期认识;干预、
延缓疾病的发生、发展,降低老年疾病及其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
规范老年疾病诊疗程序,保存老年人重大器官功能,提高生活质
量,降低医疗费用。
(4)职业病、地方病防、诊、治技术综合研究与应用
在职业病方面重点开展急性职业中毒救治关键技术研究,重
金属和有机溶剂对工人健康损害的生物监测和预防控制技术研
究,放射诊疗中职业危害控制关键技术与风险评价研究,慢性累
积性职业伤害的工效学控制技术研究等。在地方病方面重点开展
我国地方性种中毒防控技术研究,适宜我国不同地区的防治碘缺
乏病技术方案研究,包虫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饮茶型氟中毒危
害及防治技术研究等。通过上述研究与关键技术的突破,为降低
职业病、地方病发生,保障职业人群健康,保护我国的劳动力资
源等提供科技支撑。
(5)常见病、多发病防、诊、治技术综合研究与应用
重点开展骨关节炎、功能性胃肠病、消化性溃疡等常见病、
多发病的防、诊、治新技术研究,制定规范化的诊疗方案,提出
我国骨关节炎临床阶梯治疗的优化规范治疗模式方案及临床应
用效果评价方法;为部分常见病发病率下降10〜20%,控制率达
15%,病死率下降3〜5%,治愈率提高到40%提供技术支撑;建立
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常见疾病规范化的诊疗策略,形成10〜
12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规范并应用于临床,提高
常见病整体临床诊治水平。
(6)精神疾病防治和心理疾患干预技术研究与应用
针对我国高发的重大精神疾病、行为障碍以及抑郁、焦虑、
心理创伤、职业心理压力等心理疾患,开展各种常见心理问题的
评估、筛查、预警和干预研究,提高精神疾患早期识别技术水平,
防治心理疾患,促进社会和谐。
(7)环境与健康研究
重点开展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研究、气候变化对人体健
康影响研究、环境与健康监测、预警、评估及控制技术研究、环
境危险因素干预研究,攻克一批环境污染物监测、预警、处置关
键技术,控制有害环境因素及其健康影响,减少环境污染,维护
公众健康。
(二)药品安全科技行动
1、行动目标
建立从实验室到病人的全过程药品安全技术体系,大幅度提
高药品安全水平。具体目标为:
建立常见重要药品安全标准和毒性中药材及中成药质量控
制标准;
解决当前药品安全的一些重大与急迫的技术瓶颈问题;
研究我国gcp及gmp修订的可行性;
大幅度提高药品安全科技水平,推动药品研发、生产、流通、
应用等全过程科技水平的提升,促进全民安全用药水平的提高。
2、行动内容
(1)药品安全技术标准研究与应用
打造行之有效的药品安全技术标准体系,包括常见重要药品
安全标准研究和毒性中药材及中成药质量控制标准提高的研究,
并进行推广和应用。
(2)药品临床前安全评价研究与应用
开展药品临床前安全评价研究与应用,大幅度提高我国药品
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技术水平与国际信誉度,包括常用西药(抗
生素)与中药注射剂联合用药的毒性研究,中药及生物技术药安
全性评价新模型、新方法研究,以及glp技术规范研究。
(3)事关药品安全的药物临床研究与应用
研究提出我国gcp修订的技术草案供政府决策参考,加强药
物临床试验关键技术研究,为gcp规范和技术标准的修订与完善
提供科技支撑。
(4)药品生产规范研究与应用
研究gmp修订的可行性和其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加强gmp
监管检查关键技术研究,推动我国药品生产规范的升级,为gmp
规范和技术标准的修订与完善提供科技支撑。
(5)药品安全监测研究与应用
进一步健全药品上市后监管的科技体系,为建立国家药品安
全预警及快速反应体系提供技术支撑,研究针对药品非标准添加、
非法添加物及中药中有害物质残留的快速检测技术。
(6)药品安全使用的临床方案研究与应用
重点开展临床药理学研究,切实降低临床使用中药品不良反
应事件的发生,开展重要与常见药物不良反应抢救与治疗手段研
究和应用工作。
(7)中药注射剂安全性评价研究与应用
开展包括原、辅料和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研究和基于安全性
的工艺优化研究,以及致敏原及有害物质筛选、限量标准、检测
方法及脱除方法研究。
(三)食品安全科技行动
1、行动目标
提高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技术水平,为保障食品安全提
供全过程技术服务。具体目标为:
解决食品安全的一些重大与急迫的技术瓶颈问题;
建立食品安全监控预警及全程控制技术体系;
加强宣传普及食品安全科技知识;
实现食品安全保障从被动应付型向主动保障型的战略转变。
2、行动内容
(1)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建立和完善我国食品病原微生物风险评估、农药残留和兽药
残留评估、化学污染物(含生物毒素)评估、新资源及新工艺食
品风险评估等5类危害的风险评估技术;开展我国重要食品微生
物、农药、重金属、添加剂等安全标准基础数据研究,并制定相
关标准、规范与技术措施;开展食源性微生物基因分型识别、食
品安全突发事件溯源、细菌耐药性监测及食品非标准添加、非法
添加物及有害物质残留等相关检测技术、试剂及重要标准物质研
究与应用。
(2)食品安全监控预警及全程控制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
开展食物中毒诊断与处理技术、食品溯源与危害物溯源技术、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预警技术研究,建立国家食品安全溯源及预
警监控网络体系;开展食品安全数据库、信息共享技术及其技术
发展预测研究;开展上述技术的综合应用。
(3)食品安全科技知识推广与普及
普及保障食品安全的基本科技知识,提高公众对食品生产、
流通、使用等各个环节的科学认识,提高安全意识;系统集成实
用有效的食品安全检测和监测技术,向百姓推荐介绍,提高公众
对食品安全的自我判断能力。
(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科技综合示范科技行动
1、行动目标
研发并推广一批适宜农村和社区的医疗器具,构建国人个人
健康管理信息系统(蓝卡工程),建设乡镇、社区科技综合示范
卫生服务机构,大幅度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科技水平。
具体目标为:
研发推广20〜30项适宜农村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仪器、
设备、器械、试剂;
构建和应用适宜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国人个人健康管
理信息系统(蓝卡工程),为约100万人建立个人健康管理信息
档案和健康指导方案;
完善适合我国不同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标准;
培训一批乡镇和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完善与健全乡镇和社区卫生
服务机构科技服务网络;
根据区域特点,选择20〜30个乡镇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进行健康科技成果的推广和示范。
2、行动内容
(1)适宜农村和社区的医疗器具研发与应用
开发一批适宜农村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小型、可移动的检
验、检查、治疗设备及与适宜技术配套的试剂、器械、仪器;选
择适合地方需求、社会效益突出的适宜技术进行推广应用,建立
适宜技术信息网络。
(2)国人个人健康管理信息系统(蓝卡工程)构建与应用
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攻克一批国人个人健康管理信息
系统建设的关键技术,初步建立国人个人健康信息系统的概念模
型、信息模型和功能模型,包括涵盖国人六大系统健康指标体系
和数据库、七类重大疾病或状态预警指标体系和数据库、健康状
态评估模型和疾病预警模型、健康信息存储卡等,为普及现代健
康管理理念、实践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及改善重大疾病的预防和诊
疗现况提供技术支撑。
(3)乡镇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科技资源配置研究与应用
研究我国不同地区乡镇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模式及科技
资源配置需求,建立适宜乡镇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示范模式,
明确其硬件设施、科室设置、床位数量、人员配备、药品储备和
医疗仪器设备配置等相关标准,对全国的乡镇和社区卫生服务机
构起示范和带动作用。
(4)乡镇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才培养机制研究与应用
通过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如短期脱产、函授等形式培训乡
镇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人员,培养一批素质过硬的全科医
生队伍,使广大基层医务工作者一专多能,适应于基层医疗卫生
服务需求。
(5)乡镇和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研究与示范
针对农村居民居住比较分散、城市社区居民居住集中等不同
特点,从实际出发,对乡镇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做出统筹规划,
研究和示范乡镇和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6)乡镇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科技综合示范
根据区域特点,选择20〜30个乡镇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进行健康科技成果的推广和示范。
(五)公众健康知识普及科技行动
1、行动目标
针对全民健康科技需求,筛选医疗卫生保健等科技知识,通
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讲座等方式向公众普及健康知识,
定期开展健康科技高峰论坛,建立全民健康知识网络平台,提升
健康意识,促进科学生活。具体目标为:
筛选300〜500项医疗卫生保健等健康知识,通过有针对性
的多种形式的传播,到20xx年,目标人群的覆盖率达到80%;目
标人群的知识知晓率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30%,目标人群的行为
形成率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15%;
定期举办健康科技高峰论坛,将其办成一个品牌论坛。
2、行动内容
(1)健康基本知识、理念及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普及(包括
人体正常健康指标及临床检查指标相关知识普及);
(2)重大疾病预防知识普及;
(3)常见病、多发病预防知识和安全用药知识普及;
(4)重大灾难性事件公众逃生、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普
及;
(5)食品安全及平衡膳食、合理营养知识普及;
(6)避孕节育、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及妇幼保健知识普及;
(7)常用药品安全和合理用药知识普及;
(8)适量运动相关知识普及;
(9)特定人群的健康知识和技能普及(流动人口、儿童青
少年、农村贫困地区居民、牧民、易发洪涝灾害地区居民);
(10)结合世界艾滋病日等宣传教育日,开展公众健康普及
宣传活动;
(11)在民族地区使用汉语和民族语言、文字普及健康基本
知识;
(12)健康科技高峰论坛;
(13)建立全民健康知识网络平台。
(六)人口安全科技行动
1、行动目标
开展环境与人口关系的研究,研究并推广计划生育、优生优
育等人口安全关键技术,控制人口数量,降低出生缺陷发生,进
一步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的死亡率,提高群众生殖健康水平。具
体目标为:
明确3〜5种重大出生缺陷的发生机理;
研发10〜15种出生缺陷的筛查、诊断和治疗新技术;
开发5种长效和短效避孕新药物、新器具,1〜3种绝育新
技术、新方法,1〜3种人工流产新技术、新方法;
综合评价5〜8种常用避孕节育技术方法。
2、行动内容
(1)节育新技术和新方法研究与应用
重点开展新型宫内节育器、高清晰宫腔操作可视系统、非堵
塞性男性绝育技术、女性绝育新技术、长效埋植避孕剂、外用避
孕新药、低剂量口服避孕药、阴道避孕环的研究;开展透皮避孕
贴膜、人工流产新技术、男性免疫避孕制剂以及避孕节育手术并
发症防治技术等研究;开展避孕节育技术方法的综合评价、应用
规范和大规模的人群队列推广示范研究;开展避孕节育技术方法
应用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监测和评估研究。
(2)重大出生缺陷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
重点开展胚胎早期发育的调控、重要组织器官发育、人类生
殖控制的分子机理、遗传性精神神经系统出生缺陷和先心病等出
生缺陷的致畸致病分子机制研究;开展遗传病的致病基因研究;开
展干细胞治疗、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等出生缺陷新型诊断和治疗
技术研究;开展重大出生缺陷主要环境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
以临床为基础的现有综合防治技术干预效果的评价、以人口和计
划生育网络为基础的出生缺陷人群监测与综合干预模式等研究;
建立全国性的遗传病诊断高技术平台,为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提
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七)新药创制,大药改进科技行动
1、行动目标
大幅度提高药物创新能力,加速我国成为医药科技强国,医
药产业大国。具体目标为:
研发创新药物30〜50个;
选择20〜30个市场份额大的药物进行技术改进;
构筑5〜10个创新药物研发的大平台,建立或完善一批临床
前专业性单元技术平台、30〜40个药物临床评价研究平台;
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培育一批依靠创新引领、具备国际竞
争优势的龙头企业。
2、行动内容
(1)新药研制及推广
围绕高发病率、高病死率的肿瘤瘤谱,研制出包括化学药、
生物药和中药在内的各种抗肿瘤药物;针对高血压病、心脏病、
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研制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
根据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特点和机理,研发防治神经退行性疾
病作用机制不同的新药;研发药物顺应性好的胰岛素类新剂型、
新制剂和具有新型作用机理的降糖药物;寻找抗抑郁药的作用靶
点,获得治疗抑郁症的新药;研发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抗
体、重组蛋白及小分子多肽药物;研究抗耐药菌新药、抗结核杆
菌(包括耐药菌)新药以及抗真菌感染的新药;研发结构新颖、
作用强、对病毒耐药有效的核昔类似物及针对hbv核壳蛋白的抑
制剂,以及抗艾滋病和禽流感的新型药物。
(2)大药改造及应用
选择现有8〜10个具有知识产权的新药产品进行研究和技
术改造,培育4〜5个市场大品种;选择5〜8个临床效果可靠、
市场需求量大的生物技术药物品种,开展关键技术的研究,降低
生产成本,培育出2〜3个大品种;选择5〜8种作用显著、市场
需求大、我国急需的品种,突破关键技术,形成2〜3个药物大
品种。
(3)新药研发平台建设
建立5-10个按地区布局的综合性创新药物研发大平台;建
立8〜10个比较系统的药物筛选平台;建立和完善15〜20个抗心
脑血管疾病、抗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的药物药效学评价技术平台;
建立和完善8〜10个药物代谢动力学技术平台;建立和完善10〜
15个药物安全评价技术平台;强化和完善30〜40个药物临床评
价研究技术平台;建立和完善8〜10个生物技术新药中试放大及
分离纯化技术平台;建立和完善4〜5个生物技术药物质量标准和
质量控制技术平台;建立2〜3个国家新药研发信息与策略平台;
建立4〜5个释药系统技术平台。
(4)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
针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战略需求,选择优势企业,
组建一批产学研战略联盟,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新型药物研发基地,
抢占生物医药产业的战略制高点。
(5)打造医药企业航母
通过兼并重组,打造医药企业航母,加快医药行业结构的战
略性调整,加大现有产业资源的整合,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
型医药集团,力争打造千亿元的医药企业。
(6)建设创新孵化基地
以企业投入为主,逐步建成装备先进、技术完善、功能配套
的创新药物孵化基地,切实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使企业成为集
成创新的组织者,促进规范化的推动者。
(7)建设科技工程中心
建设一批以政府为主导,以创新、产业化方针为指引,具有
明确创新目标的工程中心,探索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新途径,促进
科技体制改革,培养一流的工程技术人才,建设一流的工程化实
验条件。
(8)加强gmp国际互认
立足于国际竞争战略,培养一批国际化的技术和管理人才,
迅速提高我国gmp的实施水平,树立先进管理理念,促进制药
工业发展,促进管理、技术的创新和gmp国际互认,加快与国
际接轨的步伐。
(八)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科技行动
1、行动目标
实施《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和《中医
药国际合作纲要》,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保持并加强中
医药科技世界领先地位。具体目标为:
筛选100项中医药适宜技术,提出10种以上重大疑难杂症
的综合治疗方案,推进中医三名三进工程;
建立健全中医药标准规范;
完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和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建立15〜20个中药药材种植基地和产业基地,推进中药三
名三保工程;
研制2〜3个I类中药新药,开发出一批疗效显著的中成药;
加强民族医药的继承与创新;
建立健全中医药国际联合研究院,促进中医药的国际化。
2、行动内容
(1)推进中医三名三进工程
根据不同地区的疾病谱、百姓的中医药接受度等情况,筛选
100项农村和社区适宜的中医药技术,加强推广应用;提出10种
以上重大疑难杂症的综合治疗方案,向社会推出一批疗效显著的
中成药;推进培养名医、创建名科、建设名院和中医药服务进农
村、进社区、进家庭的三名三进工程。
(2)建立健全中医药标准规范
完成中医药标准规范体系的构建,制订一批符合中医药特点
的中医药基础标准和规范,构建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医药评价和
市场准入标准,最终形成国际认可的中医药标准规范体系。
(3)完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和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核心,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符合中医
药特色的、与人民群众需求相适应的中医药服务网络,不断提高
中医药在医疗、保健和预防疾病方面的服务能力。
(4)推进中药三名三保工程
开展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与中药材资源可持续发
展利用研究;开展区域性道地中药材种植、生产技术体系和共性
加工技术的研究,建立15〜20个中药药材种植基地和产业基地;
建设区域性中药创新研发平台,开发并推广2〜3个I类中药;
建设中药研发信息网络共享平台,构建中药产业区域研究与产业
化发展联盟;大力推进生产名药、创办名店、建设名厂和保证中
药材、中药饮片与炮制、中药产品与制剂质量的三名三保工程。
(5)加强民族医药的继承与创新,建立中医药国际科技合
作网络
加强民族医药的继承与创新,构建1〜2个研发平台,建设
1〜2个开放式民族医药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1〜2个民族药临
床评价研究平台,建设民族药物种植、养殖产业基地,保护珍稀
民族药药材资源;建立健全中医药国际联合研究院,促进中医药
的国际化,促进中医药文化的全球传播。
(九)医疗器械国产化科技行动
1、行动目标
创制新型、适用医疗器械,加速提高医疗器械国产化。具体
目标为:
突破对行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关键技术20〜30项;
开发高技术核心部件15〜20个;
创制10〜15个自主创新产品进入国内外市场;
建立关键技术与核心部件研发基地,培育10个以上可持续
自主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
2、行动内容
(1)数字化医学影像诊断设备和系统研制与应用
开展多层螺旋ct扫描装置、高性能中场永磁型磁共振成像
系统、直接数字x线机等一批尖端数字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的研制,
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可在中国广大基层医院推广应用的
新产品。
(2)人体功能状态监测分析技术与装置研制与应用
研制、推广1〜2种可靠性高的低负荷传感器系统及其相应
生理信号检测处理技术装置,初步建立可评价应激、疲劳等人体
功能状态辨识的指标体系。
(3)新型急救设备研制与应用
开展呼吸机、自动除颤器关键技术和关键部件的攻关,获得
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备在中国广大基层医院推广应用和适
用于家庭及各类现场的急救、治疗新产品。
(4)外科手术装置研制与应用
重点对数字化虚拟人体技术进行攻关,力争在相关新产品、
系统的开发方面实现突破,并使之与国际同类技术发展保持同步,
满足国内临床及现场医疗、救治领域的需求,并带动相关产业发
展。
(5)临床检验和分析技术及仪器研制与应用
开发具有高精度、高速度、高稳定性和可重复性好的自动生
化分析技术及其它临床检验产品,应用于临床早期、快速、以及
便于现场应用的检测技术等。
(6)医学信息系统研制与应用
发展适用于城乡、社区医疗卫生保健服务、救援医疗、医院
等实际应用的技术系统,如远程医疗和远程监护技术、社区卫生
保健与服务的信息系统、救援医疗信息系统、数字化全病区医学
信息监测和控制系统等。
(7)心脑血管介入诊疗器具材料研制与应用
重点发展心脑血管介入诊疗器具,优先开发防止再狭窄的血
管内支架和外周血管介入诊疗器具;制造介入器械的关键生物材
料如导管材料、支架材料、栓塞材料等。
(十)全民健身科技行动
1、行动目标
攻克一批关键技术,研究提出不同人群的健身方案,为全民
健身提供科技支撑。具体目标为:
攻克体质测量和评价、运动风险评估等一批关键技术;
开展运动健身器材智能化、中国传统健身的理论与方法等方
面的研究;
建立全民健身信息系统,为建立全民健身科学指导和服务体
系提供科技支撑。
2、行动内容
(1)体质测量和评价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开展不同年龄人群肥胖、心肺功能、肌肉力量等评价指标和
测量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重点开展针对成年人和老年人心理状态、
适应能力的评价指标和测量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2)运动风险评估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重点研究运动不足和运动过量的危害,以及筛查运动过程中
的健康危险因素,为建立我国不同年龄人群运动健身中健康风险
预警体系,为国民运动健身的科学性和安全性提供技术支撑。
(3)中国国民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能量消耗模型建立与应
用
针对我国大众日常活动、体力活动特征,以及体育锻炼方式
的特点,重点开展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能量消耗的测量、评价等
研究与应用。
4)中国国民运动健身科学指导和效果评价关键技术研究与
应用
结合我国大众健身的现状,开展国民运动健身科学指导和健
身效果评价关键技术的研究,为最终构建全民运动健身科学指导
服务体系提供技术支撑。
(5)运动健身器材智能化研究与应用
开展我国大众健身器材智能化的研究,解决健身器材与适宜
运动处方的配合问题,重点解决运动健身器材的运动负荷确定和
运动过程控制系统的研究与生产技术,提高我国大众健身器材的
科技含量。
(6)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质综合评价体系研究与应用
开展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质综合评价体系的研究,全面评价我
国儿童青少年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的生长发育水平,身体和
社会适应能力以及体质的综合水平,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运动健身
指导系统。
(7)中华健身术增进人体健康水平研究与应用
发掘和整理中国传统健身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其增强人体健
康的机理和机制,将传统健身思想与现代健身理念相结合,提高
传统健身方法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8)全民健身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
开展全民健身信息系统建设环境需求的调查研究,建立全民
健身信息服务应用框架体系;集成我国全民健身各类信息,建立
全民健身数据库和信息处理系统;整合全民健身研究成果,提供
全民健身信息服务。
四、实施措施
(一)多部门配合,联合实施
全民健康的提高既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也是重大的战略问题,
涉及到生活、生产、生态等多个层面,涉及到医疗、人口、质检
等多个部门。行动计划的实施将采取多部门联合行动的方式,统
一规划,分工负责,实施上相互配合,联合行动,共同把全民健
康的推进落到实处。
(二)全社会行动,共同推进
全民健康科技行动将力争调动全社会的力量,紧密结合广大
公众的健康需求,关键技术研究和研究成果的应用推广并重,研
究人员、临床人员、疾控人员、生产人员、管理人员等共同行动,
与有关媒体及协会组织良性互动,共同推进全民健康。
(三)整合计划资源,落实科技行动的重点任务
按照行动确定的重点任务,整合国家科技重大专项、863计
划、97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等计划,联合部
门行业专项计划,加强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以及应用开发的协调
发展,推进行动计划关键研究任务的落实。
(四)产学研结合,加速医药产品的研发和推广
加强产学研相结合,积极推进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与医药企
业的有机结合和优势互补,加快以企业为核心的新药开发体系的
形成,加速医药技术产品研究开发及成果转化,为全民健康科技
行动的顺利实施提供产品保障。
行动方案范文2。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万家企业
是指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以上以及有关部门指定的
年综合能源消费量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单位。初步统
计,20xx年全国共有17000家左右。万家企业能源消费量占全
国能源消费总量的60%以上,是节能工作的重点对象。抓好万家
企业节能管理工作,是实现xx单位gdp能耗降低16%、单位gdp
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约束性指标的重要支撑和保证。根据《中
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
《XX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国家组织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
碳行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万家企业范围
纳入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的企业均为独立核算的重点用
能单位,包括:
(一)20xx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工业
企业;
(二)20xx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客运、
货运企业和沿海、内河港口企业;或拥有600辆及以上车辆的客
运、货运企业,货物吞吐量5千万吨以上的沿海、内河港口企业;
(三)20xx年综合能源消费量5千吨标准煤及以上的宾馆、
饭店、商贸企业、学校,或营业面积8万平方米及以上的宾馆饭
店、5万平方米及以上的商贸企业、在校生人数1万人及以上的
学校。
万家企业具体名单由各地区节能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
据以上条件确定并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发展改革委汇总后
对外公布。为保持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的连续性,原则上XX
期间不对万家企业名单作大的调整。万家企业破产、兼并、改组
改制以及生产规模变化和能源消耗发生较大变化,或按照产业政
策需要关闭的,由各地省级节能主管部门自行调整并报国家发展
改革委备案。XX期间新增重点用能单位要按照本实施方案的要求
开展相关工作。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法强化政府对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
监管,推动万家企业加强节能管理,建立健全节能激励约束机制,
加快节能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实
现XX节能目标做出重要贡献。
(二)基本原则
1、企业为主,政府引导。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以企业为
主体,政府相关部门通过指导、扶持、激励、监管等措施,组织
实施。
2、统筹协调,属地管理。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万家企业节
能行动的指导协调,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协同推进。地方节能主
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做好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的实施工作。
中央企业接受所在地区节能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的监管,严格执
行有关规定。
3、多措并举,务求实效。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和必
要的行政手段,强化责任考核,落实奖惩机制,推动万家企业采
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节能管理,推广先进节能技术,不断提高
能源利用效率,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节能效果。
(三)主要目标
万家企业节能管理水平显著提升,长效节能机制基本形成,
能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主要产品(工作量)单位能耗达到国
内同行业先进水平,部分企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XX期间,万家
企业实现节约能源2.5亿吨标准煤。
万家企业节能工作要求
(一)加强节能工作组织领导。万家企业要成立由企业主要
负责人挂帅的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节能管理机构。设立
专门的能源管理岗位,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加强对能源管理负
责人和相关人员的培训I。开展能源管理师试点地区企业的能源管
理负责人须具有节能主管部门认可的能源管理师资格。
(二)强化节能目标责任制。万家企业要建立和强化节能目
标责任制,将本企业的节能目标和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
的车间、班组和岗位。要将节能目标的完成情况纳入员工业绩考
核范畴,加强监督,一级抓一级,逐级考核,落实奖惩。万家企
业xx年度节能目标完成进度不得低于时间进度。
(三)建立能源管理体系。万家企业要按照《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gb/t23331),建立健全能源管理体系,逐步形成自觉贯
彻节能法律法规与政策标准,主动采用先进节能管理方法与技术,
实施能源利用全过程管理,注重节能文化建设的企业节能管理机
制,做到工作持续改进、管理持续优化、能效持续提高。
(四)加强能源计量统计工作。万家企业要按照《用能单位
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167)的要求,配备合理的
能源计量器具,努力实现能源计量数据在线采集、实时监测。要
创造条件建立能源管控中心,采用自动化、信息化技术和集约化
管理模式,对企业的能源生产、输送、分配、使用各环节进行集
中监控管理。建立健全能源消费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定期开展
能耗数据分析。要按照节能主管部门的要求,安排专人负责填报
并按时上报能源利用状况报告。
(五)开展能源审计和编制节能规划。万家企业要按照《企
业能源审计技术通则》(gb/tl7166)的要求,开展能源审计,分
析现状,查找问题,挖掘节能潜力,提出切实可行的节能措施。
在能源审计的基础上,编制企业xx节能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各企业要在本实施方案下发的半年内,将能源审计报告报送地方
节能主管部门审核,审核未通过的,应在告知后的3个月内进行
修改或补充,并重新提交。
(六)加大节能技术改造力度。万家企业每年都要安排专门
资金用于节能技术进步等工作。要加强节能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应用,积极采用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中推荐的技术、产品
和工艺,促进企业生产工艺优化和产品结构升级。要加快实施能
量系统优化、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燃煤锅炉(窑炉)
改造、高效换热器、节约替代石油等重点节能工程。要积极开展
与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的合作,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节能
改造。
(七)加快淘汰落后用能设备和生产工艺。万家企业要依照
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政府规划要求,按期淘汰落后产能,不得
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设备和生产工艺。要加快老旧电机更新
改造,积极使用国家重点推广的高效节能电机。交通运输企业要
加快淘汰老旧汽车、船舶和黄标车,调整运力结构。
(八)开展能效达标对标工作。万家企业主要工业产品单耗
应达到国家限额标准,有地方能耗限额标准的,要达到地方标准。
客货运输企业要严格执行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要学习
同行业能效水平先进单位的节能管理经验和做法,积极开展能效
对标活动,制定详细的能效对标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充分挖掘
企业节能潜力,促进企业节能工作上水平、上台阶。集团企业要
组织各下属企业开展能效竞赛活动。
(九)建立健全节能激励约束机制。万家企业要建立和完善
节能奖惩制度,将节能任务完成情况与干部职工工作绩效相挂钩,
并作为企业内部评先评优的重要指标。安排一定的节能奖励资金,
对在节能管理、节能发明创造、节能挖潜降耗等工作中取得优秀
成绩的集体和个人给予奖励,对浪费能源或完不成节能目标的集
体和个人给予惩罚。
(十)开展节能宣传与培训。万家企业要提高资源忧患意识
和节约意识,积极参与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加强节约型文化建设,
增强员工节能的社会责任感。要组织开展经常性的节能宣传与培
训,定期对能源计量、统计、管理和设备操作人员、车船驾驶人
员等开展节能培训I,主要耗能设备操作人员未经培训不得上岗。
宾馆饭店、商贸企业要加强对消费者的节能宣传,学校要把节能
教育、环境教育纳入素质教育体系,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
样的节能教育、环境教育宣传活动。
相关部门工作职责
(一)国家发展改革委加强统筹协调,综合考虑万家企业区
域分布、能源消费量、节能潜力等因素,将万家企业节能目标分
解落实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会同有关部门指导、监督各地
区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将万家企业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和
节能措施落实情况纳入省级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考核评价体系。每
年汇总并公布各地区万家企业节能目标考核结果,主要公告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万家企业节能目标考核总体情况,中央企业节能
目标完成情况、未完成年度节能目标的企业名单,并将考核结果
抄送国资委、银监会等有关部门。推动建立万家企业能源利用状
况在线监测系统,会同国家统计局,编制发布万家企业能源利用
状况报告。研究建立万家企业节能量交易制度,开展相关试点工
作。
(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节能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指导和
统筹推进本地区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会同相关部门将国家下
达的本地区万家企业节能目标分解落实到企业,做好监督、考核
工作。督促万家企业建立健全能源管理体系、落实能源审计和能
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强化对万家企业的节能监察。每年3月底
之前,完成本地区万家企业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公告考核结果,
并于4月底前将考核结果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
(三)工业和信息化、教育、交通运输、住房和城乡建设、
商务、能源主管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加强行业指导,强化行业
监管,督促行动方案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发展改革、财政部门要加大预算内投资和节能专项资金、减
排专项资金对万家企业节能工作的支持力度,强化财政资金的引
导作用。
质检部门要依据《能源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用能单位能源
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督管理办法》
和相关节能技术规范等要求,加强对万家企业能源计量器具及高
耗能特种设备的配备、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节能监管。
统计部门要做好万家企业节能统计工作,及时向节能主管部
门通报企业相关数据。
国务院国资委要将中央企业节能目标完成情况纳入企业业
绩考核范围,作为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评价考核的重要
内容,建立完善问责制度,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
励。地方国资委要相应加强对地方国有企业的节能考核,落实奖
惩机制。
银监会要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
原则,加大对万家企业节能项目的信贷支持,在企业信用评级、
信贷准入和退出管理中充分考虑企业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对节能
严重不达标且整改不力的企业,严格控制贷款投放。
(四)各级节能监察机构要加大节能监察力度,依法对万家
企业节能管理制度落实情况、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与审查
情况、能耗限额标准执行情况、淘汰落后设备情况、节能规划落
实情况等开展专项监察,依法查处违法用能行为。
(五)节能中心等服务机构要配合节能主管部门,落实实施
方案。传播推广先进节能技术,组织开展节能培训,指导万家企
业定期填报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完善节能管理制度、开展能源审
计、编制节能规划。
(六)有关行业协会要跟踪研究国内、国际先进能效水平和
节能技术,指导企业开展能效对标工作,为企业节能管理、技术
开发和节能改造提供咨询和培训。
保障措施
(一)健全节能法规和标准体系。修订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
理办法、能效标识管理办法、节能产品认证管理办法以及建筑节
能标准和设计规范等部门规章。加快制(修)订高耗能行业单位
产品能耗限额、产品能效等强制性国家标准,提高准入门槛。完
善机动车燃油消耗量限值标准。鼓励地方依法制定更加严格的节
能地方标准。
(二)加强节能监督检查。组织对万家企业执行节能法律法
规和节能标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对未
按要求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依法吊销排污许可证、生产许可证
和安全生产许可证;对违规使用明令淘汰用能设备的企业,限期
淘汰,未按期淘汰的,依法责令其停产整顿。对能源消耗超过国
家和地区规定的单位产品能耗(电耗)限额标准的企业和产品,
实行惩罚性电价,并公开通报,限期整改。对未设立能源管理岗
位、聘任能源管理负责人,未按规定报送能源利用状况报告或报
告内容不实的单位,按照节能法相关规定对其进行处罚。
(三)加大节能财税金融政策支持。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和
中央财政节能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加快节能重点工程实施。国
有资本经营预算要继续支持企业实施节能项目。落实国家支持节
能所得税、增值税等优惠政策,积极推进资源税费改革。加大各
类金融机构对节能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适合
节能项目特点的信贷管理模式。引导各类社会资金、国际援助资
金增加对节能领域的投入。建立银行绿色评级制度,将绿色信贷
成效与银行机构高管人员履职、机构准入、业务发展相挂钩。
(四)建立健全企业节能目标奖惩机制。探索建立重点耗能
企业节能量交易机制。对在节能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
行表彰奖励。对未完成年度节能目标责任的万家企业,由地方节
能主管部门对其强制开展能源审计,责令限期整改,并通过新闻
媒体进行曝光,金融机构要对其实施限制性贷款政策。对未完成
节能目标的中央和地方国有企业,要在经营业绩考核中实行降级
降分处理,并与企业负责人薪酬紧密挂钩。
(五)加强节能能力建设。建立健全节能管理、监察、服务
三位一体的节能管理体系,加强政府节能管理能力建设,完善机
构,充实人员。加强节能监察机构能力建设,明确基本条件及要
求,建立和完善覆盖全国的省、市、县三级节能监察体系。配备
监测和检测设备,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执法能力。建立企业能源
计量数据在线采集、实时监测系统。
(六)强化新闻宣传和舆论监督。新闻媒体要积极宣传节能
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报道万家企业节能行动的先进典型、先进经
验、先进技术,普及节能知识和方法,曝光和揭露浪费能源的反
面典型,公布未完成节能目标的万家企业名单,追踪报道节能整
改情况。
行动方案范文3:绿色建筑行动方案
(-)切实抓好新建建筑节能工作。
1.科学做好城乡建设规划。在城镇新区建设、旧城更新和棚
户区改造中,以绿色、节能、环保为指导思想,建立包括绿色建
筑比例、生态环保、公共交通、可再生能源利用、土地集约利用、
再生水利用、废弃物回收利用等内容的指标体系,将其纳入总体
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并落实到
具体项目。做好城乡建设规划与区域能源规划的衔接,优化能源
的系统集成利用。建设用地要优先利用城乡废弃地,积极开发利
用地下空间。积极引导建设绿色生态城区,推进绿色建筑规模化
发展。
2.大力促进城镇绿色建筑发展。政府投资的国家机关、学校、
医院、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等建筑,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
省会城市的保障性住房,以及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机
场、车站、宾馆、饭店、商场、写字楼等大型公共建筑,自20xx
年起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积极引导商业房地产开发项目执行
绿色建筑标准,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绿色住宅小区。切实推
进绿色工业建筑建设。发展改革、财政、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要
修订工程预算和建设标准,各省级人民政府要制定绿色建筑工程
定额和造价标准。严格落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制度,
强化对大型公共建筑项目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情况的审查。强化绿
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加强对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的监管。
3.积极推进绿色农房建设。各级住房城乡建设、农业等部门
要加强农村村庄建设整体规划管理,制定村镇绿色生态发展指导
意见,编制农村住宅绿色建设和改造推广图集、村镇绿色建筑技
术指南,免费提供技术服务。大力推广太阳能热利用、围护结构
保温隔热、省柴节煤灶、节能炕等农房节能技术;切实推进生物
质能利用,发展大中型沼气,加强运行管理和维护服务。科学引
导农房执行建筑节能标准。
4.严格落实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严把
规划设计关口,加强建筑设计方案规划审查和施工图审查,城镇
建筑设计阶段要100%达到节能标准要求。加强施工阶段监管和
稽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切实提高节能标准执行率。严格建
筑节能专项验收,对达不到强制性标准要求的建筑,不得出具竣
工验收合格报告,不允许投入使用并强制进行整改。鼓励有条件
的地区执行更高能效水平的建筑节能标准。
(二)大力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1.加快实施节能暖房工程。以围护结构、供热计量、管网热
平衡改造为重点,大力推进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
及节能改造,XX期间完成改造4亿平方米以上,鼓励有条件的地
区超额完成任务。
2.积极推动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开展大型公共建筑和公共机
构办公建筑空调、采暖、通风、照明、热水等用能系统的节能改
造,提高用能效率和管理水平。鼓励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进行
改造,对项目按节能量予以奖励。推进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
市示范,继续推行节约型高等学校建设。xx期间,完成公共建筑
改造6000万平方米,公共机构办公建筑改造6000万平方米。
3.开展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试点。以
建筑门窗、外遮阳、自然通风等为重点,在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
地区进行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试点,探索适宜的改造模式和技术路
线。xx期间,完成改造5000万平方米以上。
4.创新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机制。做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的调查和统计工作,制定具体改造规划。在旧城区综合改造、城
市市容整治、既有建筑抗震加固中,有条件的地区要同步开展节
能改造。制定改造方案要充分听取有关各方面的意见,保障社会
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在条件许可并征得业主同意的
前提下,研究采用加层改造、扩容改造等方式进行节能改造。坚
持以人为本,切实减少扰民,积极推行工业化和标准化施工。住
房城乡建设部门要严格落实工程建设责任制,严把规划、设计、
施工、材料等关口,确保工程安全、质量和效益。节能改造工程
完工后,应进行建筑能效测评,对达不到要求的不得通过竣工验
收。加强宣传,充分调动居民对节能改造的积极性。
(三)开展城镇供热系统改造。
实施北方采暖地区城镇供热系统节能改造,提高热源效率和
管网保温性能,优化系统调节能力,改善管网热平衡。撤并低能
效、高污染的供热燃煤小锅炉,因地制宜地推广热电联产、高效
锅炉、工业废热利用等供热技术。推广吸收式热泵和吸收式换热
技术,提高集中供热管网的输送能力。开展城市老旧供热管网系
统改造,减少管网热损失,降低循环水泵电耗。
(四)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
积极推动太阳能、浅层地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
中的应用。太阳能资源适宜地区应在20xx年前出台太阳能光热
建筑一体化的强制性推广政策及技术标准,普及太阳能热水利用,
积极推进被动式太阳能采暖。研究完善建筑光伏发电上网政策,
加快微电网技术研发和工程示范,稳步推进太阳能光伏在建筑上
的应用。合理开发浅层地热能。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研究确
定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适宜推广地区名单。开展可再生能
源建筑应用地区示范,推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集中连片推广,
到20xx年末,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25亿平方米,示范
地区建筑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占建筑能耗总量的比例达到10%以
上。
(五)加强公共建筑节能管理。
加强公共建筑能耗统计、能源审计和能耗公示工作,推行能
耗分项计量和实时监控,推进公共建筑节能、节水监管平台建设。
建立完善的公共机构能源审计、能效公示和能耗定额管理制度,
加强能耗监测和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加强监管平台建设统筹协调,
实现监测数据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对新建、改扩建的国家机关
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要进行能源利用效率测评和标识。研
究建立公共建筑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组织开展商场、宾馆、
学校、医院等行业的能效水平对标活动。实施大型公共建筑能耗
(电耗)限额管理,对超限额用能(用电)的,实行惩罚性价格。
公共建筑业主和所有权人要切实加强用能管理,严格执行公共建
筑空调温度控制标准。研究开展公共建筑节能量交易试点。
(六)加快绿色建筑相关技术研发推广。
科技部门要研究设立绿色建筑科技发展专项,加快绿色建筑
共性和关键技术研发,重点攻克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
建筑应用、节水与水资源综合利用、绿色建材、废弃物资源化、
环境质量控制、提高建筑物耐久性等方面的技术,加强绿色建筑
技术标准规范研究,开展绿色建筑技术的集成示范。依托高等院
校、科研机构等,加快绿色建筑工程技术中心建设。发展改革、
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编制绿色建筑重点技术推广目录,因地制宜
推广自然采光、自然通风、遮阳、高效空调、热泵、雨水收集、
规模化中水利用、隔音等成熟技术,加快普及高效节能照明产品、
风机、水泵、热水器、办公设备、家用电器及节水器具等。
(七)大力发展绿色建材。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和资源禀赋,大力
发展安全耐久、节能环保、施工便利的绿色建材。加快发展防火
隔热性能好的建筑保温体系和材料,积极发展烧结空心制品、加
气混凝土制品、多功能复合一体化墙体材料、一体化屋面、低辐
射镀膜玻璃、断桥隔热门窗、遮阳系统等建材。引导高性能混凝
土、高强钢的发展利用,到20xx年末,标准抗压强度60兆帕以
上混凝土用量达到总用量的10%,屈服强度400兆帕以上热轧带
肋钢筋用量达到总用量的45%。大力发展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
深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城市城区限制使用粘土制品,县城禁止
使用实心粘土砖。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工业和信息化、质
检部门要研究建立绿色建材认证制度,编制绿色建材产品目录,
引导规范市场消费。质检、住房城乡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要
加强建材生产、流通和使用环节的质量监管和稽查,杜绝性能不
达标的建材进入市场。积极支持绿色建材产业发展,组织开展绿
色建材产业化示范。
(八)推动建筑工业化。
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要加快建立促进建筑工业化的设计、施
工、部品生产等环节的标准体系,推动结构件、部品、部件的标
准化,丰富标准件的种类,提高通用性和可置换性。推广适合工
业化生产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钢结构等建筑体系,加快发展建
设工程的预制和装配技术,提高建筑工业化技术集成水平。支持
集设计、生产、施工于一体的工业化基地建设,开展工业化建筑
示范试点。积极推行住宅全装修,鼓励新建住宅一次装修到位或
菜单式装修,促进个性化装修和产业化装修相统一。
(九)严格建筑拆除管理程序。
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稳定性。城市人民
政府以及建筑的所有者和使用者要加强建筑维护管理,对符合城
市规划和工程建设标准、在正常使用寿命内的建筑,除基本的公
共利益需要外,不得随意拆除。拆除大型公共建筑的,要按有关
程序提前向社会公示征求意见,接受社会监督。住房城乡建设部
门要研究完善建筑拆除的相关管理制度,探索实行建筑报废拆除
审核制度。对违规拆除行为,要依法依规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
责任。
(十)推进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落实建筑废弃物处理责任制,按照谁产生、谁负责的原则进
行建筑废弃物的收集、运输和处理。住房城乡建设、发展改革、
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四年度出租车行业品牌推广协议
- 2024年度项目合作与投资合同模板
- 程序员2024年度团队协作协议
- 保密协议完整版
- 二零二四年度LED显示屏生产设备采购合同
- 2024年度电力传输合同标的:新建跨区域电力线路工程设计与施工
- 北京市二零二四年度广告代理合同
- 2024年度购物中心品牌特许经营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工程款结算与审计合同3篇
- 二零二四年度旅游业务合作与代理合同
- 动物模型课件
- is620p系列伺服用户手册-v0.2综合版
- “说优点、讲不足”主题班会
- 健康体检知情同意书-2
- 幼儿园《小壁虎借尾巴》课件
- 血透腹透优缺点课件
-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7.2 认识几分之一丨苏教版 (共28张PPT)
- 内分泌性高血压规范化诊断和治疗
- 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实验报告
- (精选word)高支模安全监理巡视检查记录表
- 一年级下册美术课件-第7课 美丽的鸟|冀美版 (共15张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