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复习之文言文阅读含答案_第1页
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复习之文言文阅读含答案_第2页
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复习之文言文阅读含答案_第3页
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复习之文言文阅读含答案_第4页
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复习之文言文阅读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复习之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共49题;共709分)

1.(2020・绍兴)文言文阅读

世人无贤不肖,皆言"忍"。若真能忍,则其取祸必少,败事必寡。

昔里中一富儿素悭,亦能从事于忍。遇仇家欲嫁祸,乃贿一乞丐,于元旦托乞,故出言詈①之,富儿

不为动;己复詈其妻子,富儿不胜忿,持梃挞之,一击而毙,为仇家所持,竟坐②偿。此知从事于忍,至

于难忍,而卒不能忍者也。

刘忠宣公里居,舟行水畔,一人方帽青衫,呼公名大骂,若为不闻也者。其人骂至五里作,倦而

返。不逾月,一主政以公差热行,前一人复骂主事,如骂刘公者;主政日:“何物怪人?横逆至此。”命挟

③之二十,不数日死。及死,乃知其宗室而病心④者,主政竟坐偿。人乃问忠宣曰:"公何以知此人宗室

而不与较耶?"公曰:"余备位卿贰⑤,彼知我而故詈之非有所恃何以及此余故不问。"此烛⑥患于未

来,而能忍人之所不能忍者也。

吁,世之言忍者,能以刘公为法⑦,必能寡过。

(选自江盈科《雪涛小说》,有删改)

【注释】①詈(ID:骂。②坐:犯罪。③扶(chi):笞,鞭打。④病心:指患心痛之疾。⑤备位卿贰:

备位,指任职,古时居官的自谦之词。卿贰,即二品、三品的京官。⑥烛:洞察。①法:规范,准则,

模范。此处指学习的糖样。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①昔里中一富儿素悭________②其人骂至五里氏

③一主政以公差热行④必能寡过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彼知我而故詈之非有所恃何以及此余故不问

(3)翻译文言文时,将句子中的省略成分补充完整,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请在横线上写出

省略的内容。

遇仇家欲嫁祸,乃贿一乞丐,于元旦托乞,(丐)故出言詈之,富儿不为动。

(4)“以刘公为法,必能寡过”,因为刘公的“忍”,是智慧的"忍”,请比较刘公与富儿(或主政)的表现,

分析刘公的智慧。

2.(2020•杭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范式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少游太学,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

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先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

日:"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①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生连。"母曰:"若然,当为尔

酝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式仕为郡功曾②。后元伯寝疾笃,临尽,叹日:"痕不见吾死友!”寻而卒。式忽梦见元伯呼曰:"巨

卿,吾以某日死,当以尔时葬,永归黄象。子未我忘,岂③能相及?”式恍然觉寤,悲叹泣下,具告太守,

请往旁丧。太守虽心不信而难违其情,许之。式使服朋友之服,投其葬日,驰往赴之。式未及到,而丧

已发引,既至妨④,将宝⑤,而柩⑥不肯进。其母抚之曰:"元伯,岂有望邪?"遂停柩移时,乃见

有素车白马,号哭而来。其母望之曰:"是必范巨卿也。"巨卿既至,叩丧言曰:"行矣元伯!死生路异,

永从此辞。"会葬者千人,咸为挥涕。式因执绷而引,柩于是乃前。式遂留止冢次,为修坟树,然后乃

去。

(节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注释】①审:确实。②功曹:官名。③岂:大概,或许。④蚌ku布g:墓穴。⑤雯bimn:落葬下棺。③

柩汕:棺材。

(1)下面是某同学对加点词含义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共克期日一一查词典,从"能够""约定"等义项中判断"克"为"约定"

B.具以白母一一联想到"表白""告白"中的"白",推断其义为"告诉"。

C.必不豪连一一联系上下文"巨卿信土"和母亲的话语,推测其义为"违背"。

D.狼不见吾死友一一回忆"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推知"恨"义为"悔恨"。

(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元伯坚守两年之期,范式千里赴约,二人均是信义之人。

B.范式驰往奔丧,为元伯守墓种树,不愧为元伯的"死友"。

C.张母“望之"就断定来者是范式,侧面衬托范张情谊之深。

D.文末"会葬者"落泪,是因为众人都对元伯病逝极度悲痛。

(3)阅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回答①②题。

式恍然觉寤,悲叹泣下,具告太守,请往奔丧,太守虽心不信而难违其情,许之。

①范式"具告太守"的内容是什么?

②太守为什么会"许之"?

(4)你如何看待第二段故事情节的传奇色彩?请结合相关内容回答。

3.(202。温州)阅读下面次材料,探究古典意象"雨打芭蕉"的内涵。

材料一

听蕉记【明】沈周

夫蕉者,叶大而虚,承雨有声。雨之疾徐、疏密,响应不忒①。然蕉曷②尝有声,声假雨也。雨不

集,则蕉亦默默静植;蕉不虚,雨亦不能使为之声:蕉雨固相能③也。蕉静也,雨动也,动静戛摩④而成

声,声与耳又能相入也。迨⑤若匝匝『番涌⑥,剥剥滂滂,索索渐渐,床床浪浪,如僧讽堂,如渔鸣

榔⑦,如珠倾,如马骤⑧,得而象之,又属听者之妙矣。

长洲胡日之种蕉于庭,以伺雨,号"听蕉",于是乎有所得于动静之机者欤?

(选自《石田先生文钞》)

【注释】①不忒(te):没有差别。②曷:疑问代词。何,什么。③相能:相互配合,关系和睦。④戛

摩:击撞摩擦。⑤迨:等到。⑥匝匝涌涌(ze):象声词。⑦鸣榔:渔人敲击船舷发出声音,用以惊

鱼,使入网中。⑧骐:奔驰。

?、0材料三,

金奇但有栋地.即宜种水.蒸耗的人而免子

俗,与竹同功.

(选自李渝《闲情偶寄力

X蕉之为物.于暗日和风轻加收月无不宜•而

尤尤于雨淅沥堂阶,声响互芥,孤客闻而兴思•出人

为之好抱矣.

(选自梁清标(燕林书屋图小序》)

A、

(1)♦阅读材料一,探析声美。

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下划线词。

文言词句方法解释

余雨有声

字源推测法:甲骨文

声梅雨也参考成语法:狐偷虎威

则蕉亦默默静殖课内迁移法:亭亭净值《爱莲说》)

以梅雨查阅词典法:①窥探,探望;②等

待,守候;③服侍,照料。(《古代(填序号)

汉语词典》)

(2)蕉和雨的"相能"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3)《听蕉记》是如何用文字表现雨打芭蕉的声音美?结合画线句,加以分析。

(4)♦阅读材料二,体会情思。

你如何感受到《夜雨有作》中诗人的深重愁绪?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5)♦阅读三则材料,探因溯源。

根据以上材料,概括“雨打芭蕉"深受古人喜爱的原因。

(6)♦根据探究过程,得出结论。

概述你对"雨打芭蕉”这一古典意象的理解。

4.(2020•宁波)请你参与"亭亭皆有情•探寻亭文化”阅读活动,完成问题。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庙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

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妙赏亭

【明】祁彪佳

寓山之胜不能以寓山收盖缘身在山中也。子瞻于匡庐道之矣。此亭不唯①于山,故能尽有山。几叠楼

台,嵌入苍崖翠壁,时有云气往来缥缈,掖②层霄而上.仰面贪看,恍然置身天际,若并不知有亭也。倏

然回目,乃在一水中。激石穿林,泠泠传响,非但可以乐饥,且涤十年尘土肠胃。夫置屿于池,置亭于

屿,如大海一江③然。而众妙都④焉,安得不动高人之欣赏乎!

(选自祁彪佳《寓山注》)

【注释】①嘴:同"昵",亲近。这里指挨近,靠拢。②掖:搀扶,挟持。③讴:水中气泡。④都:汇

聚。

(1)【亭之址・有讲究】

根据文意,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寓山之胜不能以寓山收盖缘功在山中也。

(2)阅读【甲】【乙】两文,按要求答题。

①解释【甲】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信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临

②请从【乙】文中找出直接写妙赏亭建造位置的句子。

(3)【亭之景•有情味】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②此亭不嘴于山,故能尽有山。

(4)【亭之名•有因由】

祁彪佳为什么把亭命名为“妙赏亭"?根据【乙】文中的画线句,简要回答。

(5)【探究成果】

请你补全“亭亭皆有情•探寻亭文化”活动收获卡«

活动收获卡

亭不仅是实用之物,还承载着丰

富的文化内涵。

亭,虽由人作,宛自天工。亭的

选址,依山傍水;亭的环境,美不胜

收。观赏者眼中有景,情由心生,寓

情于名。欧阳修自问自答,道出亭

名,体现了他①的心态;

祁彪佳名亭为“妙赏",感叹"安得不

动高人之欣赏乎",流露出他

②的心情。

不知不觉中,亭成了古人怡情寄

趣的载体。

5.(2020・金华・丽水)文言文阅读

辨白檀树

(五代)王仁裕

剑门之左峭岩间有大树,生于石缝之中,大可双围,枝干纯白,皆传曰白檀树。其下常有巨虺①,

蟠而护之,民不敢采伐。又施岩之半,有志公和尚影,路人过者,皆西向擎拳顶礼,若亲面其如来。

王仁裕癸未岁入蜀,至其岩下,注目观之,以质向来传说。

时值睛朗,溪谷洗冰,遂勒辔移时②望之。其白檀,乃一白括树也。夹路溪谷之间此类甚多安有檀

香蛇绕之事?又西瞻志公影,盖岩间有圆柏一株,即其笠首也;两面有上下石缝,限③之为身形;斜其缝

者,即袈家之文也,上有苔解斑驳,即山水之莪④文也。方审其非白檀,志公不留影于此,明矣。乃知人

之误传者何限哉!

(选自《玉堂闲话》)

【注释】①虺(hui):一种毒蛇。②移时:一段时间。③限:限制,限定。文末的"限"指界限、边界。

④森(cul)文:像鸟兽细毛一样的花纹。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释义相同的一组是()

A.大可薮围果得于薮里外

B.又由岩之半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C.路人过者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D.溪谷洗获吴广以为森

(2)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两处)

夹路溪谷之间此类甚多安有檀香蛇绕之事

(3)阅读第三段文字,完成下表。

志公影真相

志公戴着斗笠的头①________

志公身体的形状圆柏两边上下走向的石缝

②________斜向的石缝、斑驳的苔碎

(4)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不能直接照应文题中"辨"的一项是()

A.注目观之,以庙向来传说

B.遂勒辔移时量之

C.又西麻志公影

D.志公不由影于此

(5)联系《穿井得一人》中的传闻,赏析下面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表达效果。

方知人之误传者何限我!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日:“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

“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日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

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6.(2020•湖州)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跋李庄简公①家书

[南宋)陆游

李丈②参政罢政归乡里时,某③年二十矣。时时来访先君,剧④谈终日,每言秦氏必日咸阳⑤愤切慨慷

形于色辞。一日平旦来,共饭,谓先君曰:"闻赵相⑥过岭,悲忧出涕。仆不然,谪命下,青鞋布袜行

矣。岂能作儿女态耶?"方言此时,目如炬,声如钟,其英伟刚毅之气,使人兴起。

后四十年,偶读公家书,虽徙海表⑦,气不少衰。丁宁训戒之语,皆足垂范百世,犹想见其青鞋布

袜时也。

淳熙戊申五月己未,笠泽陆某题。

(选自《渭南文集》)

【注释】①李庄简公:即李光,抗金领袖之一。宋高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参知政事。因坚持抗金和反对秦

桧"盗弄国权,怀奸误国”而罢官。后道秦桧党羽陷害,远贬琼州。死后,赐谥庄简。②丈:对长辈的尊

称。李丈,指李光。③某:自称的谦辞。下面的"仆"也是自称的谦辞。④剧:激烈,热烈。⑤咸阳:此

处用来影射秦桧。⑥赵相:赵鼎,宋高宗时两度为相。因反对秦桧和议,被贬崖县。⑦海表:指海南

岛。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闻赵相过岭,悲忧出痛

②青鞋布袜行矣,亶能作儿女态耶

③星徙海表,气不少衰

(2)用"/”给文中画线的文字断句。(限断三处)

每言秦氏必曰咸阳愤切慨慷形于色辞。

(3)上文是如何表现李光的"英伟刚毅之气”的?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4)请你根据上文和相关注释,推断李光"丁宁训戒"的内容,并结合陆游的诗词简述陆游受到的影响。

7.(2020•台州)文言文阅读

【甲】

宾王,义乌人。七岁能赋诗。武后时,数上疏言事,得罪贬临海丞,鞅鞅不得志,弃官去。徐敬业起

兵欲反正,往投之,署为府扇。为敬业作檄①传天下,暴斥武后罪。后见读之,矍然②曰:"谁为之?"或

以宾王对,后曰:"宰相安得失此人!"敬业败,宾王亡命,不知所之。

(节选自《唐才子传》)

【乙】

唐考工员外郎宋之间③以事累贬黜,后放还,至江南。游灵隐寺,夜月极明,长廊行吟,且为诗日:

"鹫岭郁岩崂,龙宫锁寂寥。"第一联搜奇覃思④,终不如意。有老僧点长命灯,坐大禅床,问曰:"少

年夜久不寐思而吟讽甚苦何耶?"之问答日:"弟子业诗,适遇欲题此寺,而兴思不窟。"僧日:"试吟上

联。”即吟与之。再三吟讽,亩曰:"何不云: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之间愕然,讶其遒丽。又续终篇

日:"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夸I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待入天台路,看

余度石桥。"僧所赠句,乃为一篇之警策。迟明⑤更访之,则不复见矣。寺僧有知者曰:"此骆宾王也。"

(节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①檄:古代官府用于征召或声讨的文章。②矍然:吃惊的样子。③宋之间:初唐时期诗人。④

覃思:深思。⑤迟明:黎明,

(1)理解文言字词的方法有多种。根据提示解释加下划线词。

联系课文。

序号释义课文

①或以宾王对________今或闻无罪(《陈涉世家》)

②再三吟讽,HFI_______因往晓之(《杞人忧天》)

查阅字典。

"属”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有以下几种常见义项,请根据上下文选出下列两个"属"

的正确义项,将序号填入横线处。

«②加、托.

③zhil劝请.逆清।④shO”要t

L⑤加江属.密属;⑥W京属.舄于.

A<.署为府窟

B.而兴思不虐

(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少年夜久不寐思而吟讽甚苦何耶?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及败亡命,不知所之。

(4)楹联"山月常明,应知诗杰丞临:湖波乍涌,恍见文澜动则天”提到了甲文所叙述的哪两件事?请用自

己的语言概括。

(5)两文为了表现骆宾王的才华,都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试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

析。

8.(2020•嘉兴•舟山)班委推荐你与小舟组队参加学校"学经典古文,悟文人情怀"阅读素养展示活动。以下

是阅读材料之一,请你认真阅读,与小舟一起完成下列任务。

跋傅给事帖①

绍兴初,某甫成童,亲见当时士大夫相与言及国事,或裂眦嚼齿,或流涕痛哭。人人自朝以杀身翊戴②

王室,虽丑裔③方张,视之蔑如④也。幸能使虏消沮⑤退缩,自遣行人请盟。翁秦丞相桧用事,掠以为

功,变恢复为和戎⑥,非食诸公初意矣。志士仁人抱愤入地者可胜数哉!今观傅给事与吕尚书遗帖,

死者可作,吾谁与归!嘉定二年七月癸丑陆某谨识。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作者南宋陆游)

【注释】①傅给5)事:指傅松卿,南宋主战派代表人物。②翊(yl)戴:辅佐拥护。③丑裔:对金人

的蔑称。④蔑如:浅薄不足道。⑤消沮(ju):失败,⑥和戌:这里是对敌屈服的意思。

(1)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期②卒③会④复

(2)小舟找到了对本文的评论文字"描叙简洁传神,议论旗帜鲜明,抒情爱憎分明",但他还是一知半解,

请你结合原文,帮助他赏析下列句子的精妙之处。

①亲见当时士大夫相与言及国事,或裂眦嚼齿,或流涕痛哭。

②志士仁人抱愤入地者可胜数哉!

(3)小舟有个疑问:文中"死者可作,吾谁与归",和《岳阳楼记》中“微斯人,吾谁与归”这个句子类似,

两者表达的情感一样吗?请你结合作品为他解惑。

9.(2020•重庆B)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

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崛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

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略无面处②至于夏水囊陵

③沿曲阻绝④虽乘泰御风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下列对本文内容和写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展现了三峡独具特色的山水美景,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赞叹之情。

B.文中"或王命急宣......不以疾也"一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回环曲折的特点。

C.第③段从俯视、仰视的角度描绘出三峡春冬之时清幽秀美的景象。

D.本文语言凝练生动,句式骈散结合,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4)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请说出“链接材料”与选文第④段分别表现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链接材料】

谶海①大如马,瞿塘②不可下;潮漱大如牛,瞿塘不可留;潮漱大如襟③,瞿塘不可触……

(节选自《乐府诗集》)

【注释】①(^(yan)®(yu))瞿塘峡口的一个巨大礁石,枯水期露出水面时如牛马般高大。②(瞿(qd)

塘)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③(噗(fd))古代男子束发用的头巾。

10.(2020•重庆A)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

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

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

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

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

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又何而焉②小大之狭

③神弗泡也④望其旗做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②彼竭我盈,故克之。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鲁庄公看重衣食、祭祀等因素对战争胜负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其人格的卑鄙。

B.曹刿对人心向背的重视,对进攻和追击时机的把握,都表现出他的深谋远虑。

C.文中的对话描写很精彩,人物语言极具个性,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

D.本文紧扣"论战",详写战前准备和战后论述,略写战争过程,材料剪裁得当。

(4)曹刿与"链接材料"中的烛之武在强敌入侵时,表现出不同的救国态度和精神品质。请结合选文和“链

接材料",作简要分析。

【链接材料】

晋、秦围郑①。郑文公②使烛之武③见秦君,武辞焉。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

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遂许之。

【注释】①晋、秦、关都是春秋时期的诸侯国。②郑文公:郑国君。③烛之武:郑国养马官,有谋

略。

11.(2020•遂宁)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縻稍之供,父母年有裘葛之遗(wei),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

《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

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

人之过哉?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坤,对坐

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己。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

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节选自《清朝艺苑》)

【注释】①卒林:即顾炎武。②亭障:边塞岗亭、堡垒。③坤:酒家的代称。

(1)用"/"给乙文划线语句断句,划两处。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②手不释书

③岂他人之过哉

④以一•骡二马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②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

(4)结合甲、乙两文,说说你受到怎样的启发。

12.(2020•南充)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甲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

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

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

乎?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

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范仲淹《岳阳楼记》节选)

乙文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

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①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②无所不

快;而况乎灌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

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

乌③睹其为快也哉!

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苏辙《黄州快哉亭记》节选)

【注释】①会计:是指征收钱谷,管理财务行政等事务。②蓬户瓮牖:蓬户,用蓬草编门;瓮牖,用破

瓮做窗。③乌;哪里。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扁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托

B.臧斯人,吾谁与归微:如果没有

C.穷耳目之胜以自盅适:至I」、往

D.百会计之余功窃:偷得,这里指"利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九重修岳阳楼力不知有汉

B.览物之情无丝竹之乱耳

C.不以谪为患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D.而况乎灌长江之清流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作者开篇即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肯定了好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期间的政

绩。

B.乙文以"江"字先行,运用铺陈的手法,描绘出一个阔大雄伟的背景,使得小巧玲珑的亭台与之形成

鲜明的对照。

C.甲乙两文都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融叙事、写景、议论、抒情于一体,都体现出了旷达的人生态

度。

D.乙文把张梦得与骚人思士面对同样景色的态度作了对比,从中可以看出他的快乐与甲文中的"乐"内涵

是一致的。

(4)翻译下列句子。

①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②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

13.(2020•成都)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问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鳗。鳏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宇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走怪者也。《谐》

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拉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

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

物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

足,才美不外完,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锭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真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怒而飞怒:振奋,此指用力鼓动翅膀

B.患怪者也志:志向

C.才美不外见见:同"现",表现

D.密之不以其道策:用马鞭驱赶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海运则将徙宇南冥安陵君因使唐雎使宇秦

B.去以六月息者也不以物喜

C.而伯乐不常有温故而知新

D.箕真无马邪帝感箕夜

(3)需文中而交行字翻自定俞的二病意j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A.天空辽远,是它真正的景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B.天空辽远,难道是它真正的景色?难道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

C.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D.天色湛蓝,难道是它真正的颜色?难道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

(4)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两文同写动物,形象迥异。甲文描绘了硕大无比、志存高远的"大鹏",乙文刻画了不遇伯乐、屈辱而

死的"千里马"。

B.两文借物抒怀,情感有别。甲文借"大鹏"迁往南海展现了作者的恐惧,乙文以"千里马"遭受屈辱表达

了作者的愤懑不平。

C.两文语言精当,各具特色。甲文使用"三千里""九万里"等词,用语夸张,想象雄奇;乙文.连用"不"

字,言简意赅,引人深思。

D.两文皆为经典,价值各异。甲文的"鳗鹏”超越现实,富有浪漫色彩,影响深远;乙文论说"伯乐"与"千

里马"之关系,极具现实意义。

14.(2020•成都)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重修杜工部草堂记

[明]杨廷和

成都草堂,唐杜工部旧居之地也。堂屡废矣,辄新之者,重其人也。今日之举,则巡抚都御史钟公蕃

倡其议。既成,成都府同知吴君廷举以书与图来扇予记之。

盖翘然而起,信于官道者为门。门之后为祠,祠后为书院。引水为流,桥其上,以通往来。于其前门

焉,榜曰"浣花深处,进于是,则草堂也。堂之左右,亦各为屋,缭以周垣。其东为池,引桥下之水注其

中,菱莲交加,鱼鸟上下相乐也。名花时果,杂植垣内。其外则树以相、柳,象子美之旧也。经始于弘

治庚申之春,落成于其年之秋,财不费而功侈,民不劳而事集。

夫世森子美者,概以为诗人。愚以为诗道极于子美,而子美重于人者,不独诗也。唐文章之上千百

人,而祠于后者,仅可指数。子美之草堂,人皆知之,是独以其诗哉?蜀自先秦以来,数千年间,通祭祀

者才数人。若秦之李冰,汉之文翁、孔明,皆以功德流远。而子美徒以羁旅困穷之人,轩然与之并,

是诚不独以其诗也。盖子美之为人,孝友忠信,大节俱备,读其诗,考其素履,一一可见。志其墓者,

不过称之为文先生耳。於乎!此何足以知子美哉?不知于当时,而知于后世,一世之短,百世之长,子美之

名若草堂,虽与天壤俱存可也。今日诸公之举,尊贤厉俗,其于风教岂曰小补之哉!

(选自《天启新修成都府志》卷四十三,有删节)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以书与图来扇予记之属:通"嘱",嘱托

B.临于官道者为门临:靠近

C.夫世森子美者称:称赞

D.轩然与之舁并:合并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其外则树以相、柳,象子美之旧也。

②唐文章之士千百人,而祠于后者,仅可指数。

(3)草堂屡废屡修,是因后世"重其人",作者认为杜甫有哪些值得推重之处?并就其中作者强调的一点,

举出一例初中所学的杜甫诗句加以说明。

15.(2020•聊城)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连至承天寺寻张怀

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存交横,盖行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

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东坡先生与黄门公①南迁②,相遇于梧、藤③间。道旁有鬻④汤饼者,共买食之。输⑤恶不可食.

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曰:"九三郎,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秦少游闻之,曰:“此先

生'饮酒日饮湿⑥'而己。”

(选自陆游《老学庵笔记》

【注释】①黄门公:指苏辙,下文中的"九三郎"也是对苏辙的称谓。②南迁:贬谪到南方。③梧、藤:梧

州、藤州。④鬻(yi):卖。⑤辘(印):同""粗"。⑥饮湿:指润湿嘴巴。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

③共买爸之④饮酒后饮湿

(2)翻译句子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芳交横。

②黄门置箸面叹,东坡已尽之矣。

(3)对[甲][乙]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中"亦"和"相与"点出两人相似的遭遇和心境。

B.[乙]文描写了被贬后的艰难生活。大笑"看似写乐,实则写人物的苦闷。

C.[甲]文以第一人称写寻友赏月的悠闲。[乙]文以第三人称叙述故事,"徐"和"大笑"准确传神地写出了

人物的风采。

D.[甲H乙]两文都采用记叙和描写的方式来写被贬后的生活,最后都以议论结尾。

(4)如果你是东坡先生在[乙]文的情境中,会对九三郎说什么?

16.(2020•新疆)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工之侨①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

之,曰:"弗古。"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嶷②焉。一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

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日:"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

(选自《古文百篇译释续编》)

【注】①工之侨,古代的音乐家。②薪:通"款",即款识,器物上刻写的文字。

(1)对文中画线句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B.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C.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D.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2)琴的美感在于声音,而不在于古今。工之侨借献琴批判了现实中的现象。(答案8个字以

内)

17.(2020•新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

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

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熹

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成,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

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低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

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痢;山肴野藏,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

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己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

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

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意趣,情趣

B.云归而岩穴欣暝:昏暗

C.6相提携低偻:指老人

D.泉香而酒前洌:冷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3)对此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先介绍醉翁亭之所在,引出人和事;接着由写景到写人,最后再到写"乐"。脉络清晰,层次分

明。

B.本文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第③段的用意不在写宴会之盛。而在展现人民的安居乐业。

C.文章结尾处写了“乐”的几种情境。依次是禽鸟之乐、太守之乐、游人之乐,并且层层递进,点明主

旨。

D.文章语言简洁流畅,委婉有致。开篇“环滁皆山也"五个字写尽滁州环山的特点,举重若轻,令人叹

服。

18.(2020•黔西南)阅读古文,回答问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

物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

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

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

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

看之。主簿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世说新语》)【注释】徐孺子,名稚,东汉豫章南昌人,是当时的名士,为人高洁。廨:官署。式:

通"轼〃,车前横木,文中是扶着轼的意思。

(1)解释加点的词。

①才美不外兄

②策之不以其造

③登车揽甯

④吾之礼席

(2)翻译下面的句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同样是面对人才,【甲】【乙】两文的情感态度有什么不同?

(4)甘为"常马",也不期待"太守”的赏识,你能否接受?坦诚地谈谈自己的想法。

19.(2020•广州)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

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毂弓

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日:"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日:‘军中闻将军令,不闻

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

“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虎

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上自勇军为其盘骨

B.军士吏盛甲将军身版坚执锐

C.壁门士吏谓从房车骑曰窟予作文以记之

D.使人称谕长跪而谕之曰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的句子。

①已而之细柳军。

②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3)下列对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交代了汉文帝劳军的背景。匈奴大规模侵入边境,汉王朝在霸上、棘门、细柳三处驻扎军

队,此时的边境地区正处于战备状态。

B.周亚夫是一位治军严明、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真将军"。细柳营官兵均严格遵守军令,周亚夫见

到皇帝没有跪拜,而是以军礼参见。

C.汉文帝是一位开明、识大体的国君。虽然在细柳营处处受到约束,不得不听命于手下将军,内心颇

为不满,但他仍然对周亚夫大加称赞。

D.文章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在霸上及棘门的军营,汉文帝长驱直入;而到了细柳营,入营受到阻碍,

在营中只能慢行: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20.(2020•广州)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镶①。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所

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杀之。广廉、得

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②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之蒋兵,

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第四十九》)

[注]①镰:箭头。②二千石:汉代官员的俸禄等级。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广亦竟射杀之②广之溷兵

(2)根据文段,简要概括李广是怎样的一个人。

21.(2020•广东)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富贵不能淫

景春日:"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候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

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妻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成武不能屈。此之谓

大丈夫。"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岂不破大丈夫哉/臣确知不如徐公美

B.不得意/寻向所志

C.此之谓大丈夫/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D.威武不能屈/狠自枉屈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一怒而诸候惧,安居而天下熄。

②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3)结合选文,概括孟子心目中"大丈夫"的标准。

22.(2020•广东)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孔)祯,高宗时为苏州长史。曹王明为刺史,祯每进谏。明日:

“寡人天子之弟,岂失于为王哉!"祯曰:"恩龙不可恃,大壬不奉行国命恐今之荣位非大王所保独不

见淮南之事乎?"明不悦,明左右有侵暴下人者,祯捕而杖杀之。明后果坐法,迁于黔中,谓人曰:"吾愧

不用孔长史言,以及于此!"

(选自《旧唐书•文苑传》)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循法度(遵照)

B.恩龙不可恃(倚仗)

C.被捕而杖杀之(用杖)

D.以及于此(比得上)

(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大王不奉行国命恐今之荣位非大王所保独不见淮南之事乎

(3)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孔祯是个怎样的人。

23.(2020•陕西)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郑和,云南人。成祖欲关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①通使西洋。蒋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

人,多赍②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

帆,首达占城③,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五年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帝大悦,离

赏有差。十年复命和等往使,至苏门答剌。十四年冬,满剌加等十九国遣使朝贡。

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丸三十余国。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

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节选自《明史:郑和传》》

【注释】侪(chai):同辈。②赍:携带。③占城:仿越南南部。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成祖欲关中国富强

②意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

③帝大悦,嘉赏有差

④所历丸三十余国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以次遍历诸番国"中"以"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B.策之不仅其道

C.全石以为底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

(4)请写出选文中能从侧面印证郑和下西洋是"盛事"的两个句子。

24.(2020•齐齐哈尔)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琳I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垠,为屿,为雄,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

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

疾趋,度石下罅②,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④如虹,忽卷掣折⑤而

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欹⑥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节选自《观第五泄①记》)

【注释】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今浙江境内。②罅:缝隙,裂隙。③掉:摇动。

④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⑤掣折:转折。⑥欹:斜靠。

(1)请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①悄怆幽鹿邃:②而犹不忍去去: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3)请划分下面语句的朗读节奏,划两处。

游人坐欹岩下望

(4)甲、乙两文写水,突出了水的不同特点,其中甲文突出了水的,乙文突出了水的

(分别用文中的一个字回答)。两文在写作手法上都运用了。

(5)请比较甲、乙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25.(2020•哈尔滨)阅读《陋宝铭》,完成下面小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读笑

有地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眩。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

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鸿:②形:

(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

(3)从原文中找到并写出描写陋室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

26.(2020•安徽)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

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