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中医基础理论(10分)
第一节: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特点(高频考点1分)
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两个基本特点
1.整体观念(指导思想)
概念所谓整体,即是指事物的统一性和完整性。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
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
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病理上则是相互影响的;与自然界
相互关联。
这种内外环境的统一性和机体自身整体性的思想,称之为整体观念。
整体观念的内容:
(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把六腑、五体、五官、九窍、
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通过精、气、血、津液的作用,来完成人体
统一协调的功能活动。
(2)人与自然界的统一,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
(3)人与社会人文环境的整体统一,人类具有社会属性。
2.辨证论治(第二个基本特点)
四诊:收集症状和体征
辨证:用辨证方法归纳分析一一辨证
治疗:根据辨证结果进行治疗——论治
症,指疾病的外在表现,即症状和体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等等
证,能够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中医治疗以辨证为本。(风湿、
风热)头痛、感冒等等
证从①疾病的原因;②病变的部位;③疾病的性质;④邪正关系来揭示病症变化的本质。
病,是机体在一定情况下对于外界有害因素作用的一种反应,具有特定的症状和体征。感冒、
中风、消渴病等等
(2)辨证与论治的关系
辨证是论治的前提和依据
1)辨病与辨证的关系中医临床认识和治疗疾病,以辨证为基础。
2)“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所表现出证侯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异病同治是指几种不同的疾病,出现同样的证侯,采用同一种方法治疗
第一节考点总结:
1、中医学的两个基本特点: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2、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辨证论治以辩证为基础;
3、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举例;
4、三个名词解释的举例:症、证、病。
第二节:阴阳学说
考点要求:
1.掌握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2.了解阴阳学说在中医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应用。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的最初涵义是很朴素的(太阳照得到与否)寒暖,上下、左右、内外,动和静等;
二、阴阳的相互关系(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高频考点:
1.对立制约: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
2.互根互用:阳根于阴,阴根于阳,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
3.消长平衡:(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量变
4.相互转化:质变物极必反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阳阴
上下
部位表里
背胸
气血津液血、津液
脏腑六腑五脏
心阳心阴
经络外侧内侧
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1、阴阳偏盛:
阳盛则热,阳胜则阴病,阴盛则寒,阴胜则阳病。热、寒都为实证(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ll
2、阴阳偏衰:
阴/阳一方不能制约对方,使对方相对亢盛。热。寒为虚症(阴病治阳,阳病治阴)
3、阴阳互损,阴阳两虚
阳阴
色泽鲜明晦暗
声息高亢宏亮低微无力
症状热、燥、动寒、润、静
脉象数、浮、大、洪、滑迟、沉、小、细、涩
病变部位表、外、上里、内、下
其它......
八纲辨证表、实、热里、虚、寒
用于疾病的防治
1、指导养生防病——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2、确定治疗原则
治则病机治法内经
阳胜则热
实则泻之一热者寒之阳病治阳
(实热)
阴阳偏胜损其有余
阴胜则寒
实则泻之一寒者热之阴病治阴
(实寒)
阴虚则热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水:阴;制:制
阳病治阴
(虚热)约滋阴壮水抑制阳亢火盛)
阴阳偏衰补其不足
阳虚则寒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火属阳;消:消
阴病治阳
(虚寒)除扶阳益火之法消退阴盛)
阴阳两虚阴阳双补
归纳药4勿性能
四气例子五味升降浮沉举例
泻下、清热、利尿、重镇安神、
阴寒凉黄苓、桅子酸、苦、咸沉降
潜阳熄风、消导积滞、降逆收敛
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
阳温热附子、干姜辛、甘、淡升浮
开窍
第二节考点总结:
1、阴阳的概念及关系
2、阴阳偏胜偏衰的治疗原则
第三节五行学说
考点要求:掌握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了解五行学说在中医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应用
一、五行与五行学说(重点)
五行的特性: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
(重点掌握五行本身的特性及引申的意义)
木的特性:古人称“木日曲直”。“曲直”,是指树木的生长形态,为枝干曲直,向上向外
周舒展。引申为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
火的特性:古人称“火曰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引申为具有温
热、升腾作用的事物
土的特性:古人称“土爰稼嵇”。“稼木啬”,是指土有播种和收获农作物的作用。引申为具
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的事物
金的特性:古人称“金日从革”。“从革”,是指“变革”的意思。引申为具有清洁、肃降、
收敛等作用的事物。
水的特性:古人称“水日润下”。“润下”,是指水具有滋润和向下的特性。引申为具有寒
凉、滋润、向下运行的事物
二、五行的生克乘侮
(1)五行的相生相克生理状态
(2)五行的相乘相侮病理状态
五行相生,促进、助长和资生的作用,由于五行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
相生次序:木1火T土一金T水母子关系
五行相克,相互抑制和制约的联系。木T土T水一火T金所胜、所不胜
五行相乘,以强凌弱的意思。
五行相侮,就是反克。
所胜指的是相克关系,例如:金克木,木即为金的所胜。
所不胜指的是反克制,例如:金克木,金即为木的所不胜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药学的应用
(-)归属人体组织结构,反映内外环境统一
1.解释人体的组织结构2.说明人体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1.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2.说明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
说明五脏之间生理上的相互联系、资生、制约
自然界人体
五
五五情五
五味五色五化五气五方五季行六腑五声五官五液
脏体志华
酸青生风东春木肝月旦筋怒呼目泪爪
苦赤长暑南夏火心小肠脉喜笑舌汗面
甘黄化湿中长夏±脾胃肉思歌□涎唇
辛白收燥西秋金肺大肠皮悲苦鼻涕毛
耳
咸黑藏寒北冬水肾膀胱骨恐呻唾发
二阴
(三)说明脏腑疾病的发病和传变规律
1、疾病的发生
2、疾病的传变
(1)相生关系的传变(母子相及)
①母病及子肾精不足T肝血不足T肝肾精血不足
②子病及母(子盗母气)心火旺引动肝火T心肝火旺
(2)相克关系的病理传变(相乘相侮)
①相乘肝病传脾(木旺乘土、土虚木乘)T肝脾不和
②相侮肝病传肺(木侮金)1肝火犯肺
(四)指导五脏系统疾病的治疗
1、控制疾病的传变(生克乘侮)
2、确定治则与方法
原理治则治法
滋水涵木(肾阴虚T肝阴不足,肝阳偏亢)
补母和泄子
培土生金(脾胃虚弱-肺气虚)
相生规律虚则补其母:
益火补土法(温肾阳-健脾阳)
实则泻其子
肝旺泻心法(清心火1降肝火)
抑木扶土法(调理肝脾法)
培土制水法(温运脾阳T治疗肾虚水泛)
相克规律“抑强”、“扶弱”
佐金平木法(泻肝清肺法)
泻南补北法(泻心火以滋肾水)又称滋阴降火法
第四节藏象(五脏)(重点)
高频考点:
五行五藏六腑五味情志五官
木月干月旦酸怒目
火心小肠苦喜舌
±脾胃甘思□
金肺大肠辛悲鼻
水肾膀胱咸恐耳
考点要求:
1、掌握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
2、熟悉脏腑之间的关系、五官、五体、五华的功能及与脏腑的关系。
一、五脏的生理功能重点——心、肝、脾、沛、肾(心包)
心肺脾肝肾
主气,司呼吸;主疏泄(调节气机.调主藏精,主人体的身长
维持各个脏器的位置
生理主血脉,主藏神,主宣发肃降畅情志.促进消化,促发育与生殖,主水,主
主运化,主升举,主
功能神之居,血止主,脉之宗通调水道;进气血运行.促进津液纳气(呼多吸少,维持
统血
朝百脉,主治节。代谢),主藏血呼吸的深度)
生髓主骨、
在体合脉,指心具有促进在体合肉,在体合筋,
齿为骨之余、
血液的生成、推动和调控在体合皮,开窍于鼻,开窍于口,开窍于目,
外在开窍于耳和二阴,
全身血液运行的作用在液为涕,其华在毛,在液为涎,在液为泪,
联系在液为唾,
开窍于舌;在液为汗;在志为悲其华为唇,其华在爪,
其华在发,
其华在面;在志为喜在志为思在志为怒。
在志为恐和惊。
肺喜润恶燥,与秋气相主升;主动;喜条达恶
特性与夏气相通应脾喜燥恶湿“封藏之本”
通应抑郁
“君主之官”、“华盖”"仓麋之官"'“将军之官”、“先天之本”、
别称“生之本”、“娇脏"、“气之本”“后天之本”、“罢极之本”、“水脏”、
“五脏六腑之大主”“相傅之官”“气血生化之源”“刚脏”“封藏之本”
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足太阴脾经,与足阳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
经络
肠经互为表里大肠经互为表里明胃经相表里胆经相表里胱经。
呼浊,吸清
有推动血液的作用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
外达于皮毛,下输于肾腰为肾之府,脏腑阴阳
对血液的生成有一定作统摄、控制血液防止出雪。肝为血海,
排汗液,肃清呼吸道异之本
用体阴用阳
物
肺朝百脉的意义:一是气体交换,二是肺气助心行血
肺主治节:治理和调节呼吸运动、全身气机、气血的运行、水液代谢
二、五脏之间的关系
心(生理关系)肺(生理关系)脾(生理关系)肝(生理关系)
气和血的关系-心主血与肺主
肺
气,心主行血与肺主呼吸
血液的生成和运行气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代谢方面。表现在消化和血液的生成贮藏
脾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两方面。
血液和精神情志的依存与协
月千气机的协调(肝火犯肺)
同
一是心阴心阳与肾阴肾阳之
表现在先后天相互资助
间的依存关系津液代谢和呼吸运动两方面。精血互生和阴液相通两方面。
肾和水液代谢方面。
二是心血与肾精之间的依存“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精血同源”、“肝肾同源”
“脾阳根于肾阳”
关系。(精血互生)
三、五脏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
(1)心为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
(2)肺为魄之处、气之主。
(3)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脾在体合肌肉,主四肢
(4)肝为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
中医“五轮学说”把眼睛各部分与五藏相属
黑睛为风轮,属肝;两眦血络为血轮,属心;上下眼睑为肉轮,属脾;
白睛为气轮,属肺;瞳孔为水轮,属肾
(5)肾为先天之本,藏志,理队为肾之腑
五脏情志形体液华窍备注
月干怒月力泪爪目爪为筋之余,罢极之本,目又称为“精明"
心喜脉汗面舌汗血同源,汗为心之液,舌为心之苗
脾思肉涎唇□治痿独取阳明
月市悲皮涕毛鼻汗孔为气门,肺在窍于鼻,喉为肺之门户
肾恐骨唾发耳肾者作强之官,齿为骨之余,发为血之余
第四节藏象(六腑)
一、六腑的生理功能
1、六腑——多为中空有腔的脏器,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总称。
2、共同生理功能:
受盛和传化水谷
3、共同生理特点:
生理功能生理特性含义别称
“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胆既为六腑之一为空腔器官,与肝相表里故为之腑之一“中精之府”、
胆贮藏与排泄胆汁也属奇恒之腑之一内藏精汁,不直接受纳水谷故为奇恒之“清净之府”、
胆主决断府之一"中清之府"
主受纳水谷主通降;人以胃气为本“太仓”
胃主腐熟水谷以降为和有胃气则生,无胃“水谷之海”、
喜润恶燥气则死水谷气血之海”
“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小肠主液重吸收为接受经胃初步消化的饮食物之容器;
主受盛和化物将饮食物分为水谷精微和食物残渣,吸
小肠
泌别清浊、主液收水谷精微,输送食物残渣向大肠
“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大肠主津
大肠
传导糟粕,排泄大便
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膀胱的开合有度依赖于肾气的推动和固
膀胱则能出矣摄作用调节
贮存尿液排泄尿液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上焦如雾:雾——形容水谷精气轻清而弥漫的状态。主要指心肺输布气血,象雾
出焉“■露一样均匀的敷布全身。
通行诸气,总司人体的气机中焦如泄:混——是对水谷被消化时状态的描述。主要指脾胃消化饮食,吸收精
三焦
和气化微,蒸化津液的作用。
疏通水道,运行水液下焦如渎:渎一沟渠水道之意是对肾、膀胱、大肠、小肠,渗泄水液,泌
别清浊,排泄二便作用的概括。
(-)胆
1)贮存胆汁:胆汁生成于肝而贮藏于胆,其味苦、色黄绿、又称“精汁”
2)排泄胆汁:受肝主疏泄的直接控制和调节,在肝的调控下,胆汁及时排泄于肠道,维持正常
的消化功能。
(六)三焦
三焦各部划分及生理特点
上焦——横膈以上的部位,包括心肺等。
中焦——横膈以下至脐的部位,包括脾胃、肝胆等
下焦一一脐以下的部位,包括肾、膀胱、大肠、小肠等。
二、奇恒之腑
(1)奇恒之腑所包括的组织器官
即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这六个器官组织,虽名为腑,但其功能有异于上述的六腑,其功能特点是不与水谷直接接触,
而是一类相对密闭的组织器官。同时,这类组织器官还具有类似于五脏贮藏精气的作用。正是由
于其似脏非脏,似腑非腑,因而称之为“奇恒之腑”。下面主要介绍奇恒之腑中的脑和女子胞。
(2)脑的生理功能及与五脏的关系
脑是人体的生命活动中枢,能主宰和调节特人体的生理活动。人的思维、意识和情志活动以及记
忆力等都由脑的功能活动所主管,故有“脑为元神之府”
与心、肝、肾的关系密切,尤以肾为最。因为心主神志,虽然五脏皆藏神,但都是在心的统
领下而发挥作用的。“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肝主疏泄,又主谋虑,调
节精神情志:肾藏精,精生髓,髓聚于脑,故脑的生理与肾的关系尤为密切。
(3)女子胞的生理功能及影响其功能的生理因素
女子胞,主持月经和孕育胎儿
女子胞:1、与肾和冲脉、任脉的关系最为密切。2、女子胞与心,脾,肝三脏的关系也很密
切。“女子以肝为先天”
三、五脏与六腑的关系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它是由脏腑、经络等许多组织器官所构成的。各脏腑、组织、
器官生理上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和相互为用,并通过经络为联系通道,各脏腑组织之间相互传递
各种信息,进行着调节和控制,气血津液环流于周身上下,形成了一个非常协调和统一的整体。
五脏与六腑的关系:
(1)心与小肠的主要生理关系:心经有热可出现口舌糜烂。若心经移热于小肠,则可兼见小便
短赤,尿道涩痛等症。
(2)肺与大肠的主要生理关系:若肺气肃降,则大肠气机得以通畅,以发挥其传导功能。反之,
若大肠保持其传导通畅,则肺气才能清肃下降。
(3)脾与胃的主要生理关系:重点
在特性上,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脾主升,胃主降。
在生理功能上,胃为水谷之海,主消化;脾为胃行其津液,主运化。
表现在三个方面:纳运协调,升降相应,燥湿相济
(4)肝与胆的主要生理关系:胆汁来源于肝,若肝的疏泄失常,会影响到胆汁的正常排泄。反
之,胆汁的排泄失常,又会影响到肝。故肝胆症候往往同时并见,如黄疽、胁痛、口苦、眩晕等。
(5)肾与膀胱的主要生理关系:在生理上一为水脏,一为水腑,共同维持水液代谢的平衡(以
肾为主)。膀胱的贮尿和排尿功能,均依赖于肾的气化。肾阳蒸化,使水液下渗膀胱,膀胱又借
肾阳的作用,通过自身的功能而排泄小便。在病理上,肾阳不足,可影响膀肮功能减弱而出现小
便频数或遗尿;膀肮湿热,又可影响肾脏而出现腰痛、尿血等。
第五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考点要求:
1.掌握气、血的生成、运行、功能。2.掌握津液的生成、功能、输布与排泄过程。
3.熟悉精、气、血、津液的概念。4.熟悉气的分类及与血的关系。
一、气
1.气的概念构成自然界一切事物最基本的物质,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基础,也是人体生
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1)气的生成(重点):气是由父母先天之精气,饮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以及从自然界吸入的
清气所组合而成。
先天之精气,依赖于肾藏精气的生理功能,才能充分发挥先天精气的生理作用;
水谷之精气,依赖于脾胃的运化功能,才能从饮食水谷中化生;
自然界的清气,则依赖于肺的呼吸功能,才能吸人人体。
先天——源于父母之精气。
后天——水谷精气+自然之清气
先天禀赋(肾)先天的精气先天之气(元气)肾为生气之根
后天饮食(脾)水谷之精气脾胃为生气之源
后天之气(宗气)
自然环境(肺)自然界的清气肺为气之主
(2)气的分类与分布(重点)
气的分类:元气、宗气、营气、卫气
名称定义生成分布功能
1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
•又称“原气"、"真气”根于肾,通过三焦而
肾精化成2激发和推动各个脏腑、经络等
元气•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流行于全身,内至脏
后天之精充养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
•是人体生命活动原动力腑,外达肌肤媵理
1上走息道以行呼吸,
•积于胸中之气
肺-清气聚集于胸中,2贯注心脉以行气血;3与人
•后天的根本之气
脾胃-水谷精微贯注于心肺之脉。体的视、听、言、动有关
•称作“气海”,又称“膻中”
运行于全身血脉之1、营养人体
营气脉内之气,营阴,又称“荣气”脾胃-水谷精气
中,循环而周流全身2、化生血液
1保卫肌表,防御外邪
运行于皮肤、分肉之
2温养全身(脏腑、肌肉、皮毛)
卫气脉外之气,卫阳脾胃-水谷精气间,布散于全身内外
3调控媵理,汗液排泄,维持体
上下
温恒定
脏腑之气、经络之气、邪气(致病的物质)、水气(体内不正常的水液)、四气
(3)气的功能5大功能
1.推动作用:推动和促进着人体的生长发育,激发着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
2.温煦作用:人的体温恒定,主要靠气的温煦和调节。
3.防御作用:气能卫护肌表,防御外邪之入侵。
4.固摄作用:固摄,就是控制,统摄的意思。
5.气化作用:“气化”,即体内各种物质的化生和相互转化。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精,气,血,
津液之间的相互化生。
(4)气的运行(了解)
气的运动,称作“气机”。气的运动形式,虽然有多种多样,但升、降、出、入,则是其最
基本的形式。人体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都是气升降出入的场所。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是人
生命活动的根本,不仅推动和激发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而且只有在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
生理活动中,方能得到具体体现。
二、血
1.血的概念:血,是脉管中流动的红色液体,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由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微所化生。由于血液仅存于脉管之中,所以称“脉为血之府”。血由心所
主,藏于肝,统于脾。
2.血的生成:血,主要由营气、津液和肾藏之精化生而成。营气和津液,都来源于所摄入的饮
食物,经脾和胃的消化吸收而生成水谷精微,所以说脾和胃是气血生化之源。
3.血的运行:血液循行于脉管之中,流布于全身,运行不息,以供给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营
养需要。
心主血脉——心气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
肺朝百脉——肺气宣发肃降,调节气机
肝主疏通——调节血量。维持血液循环及流量的平衡
肝藏血——防止血溢脉外
脾主统血——控制血在脉中运行,防止血溢脉外
温度:喜温而恶寒
血脉:脉为血之府
4.血的功能:血液的主要功能是对全身的营养和滋润作用。营气和津液是血液的主要成分。血
液在脉中循行,内至脏腑,外达皮肉筋骨,运行不息,对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起着充分的营养和
滋润作用,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5.气与血的关系:
气的功能以推动、温煦为主,血的功能以营养、滋润为主。
1、气能生血:血虚的病人补气
2、气能行血:血瘀行气。
3、气能统血:临床上就会出现各种出血病证,被称为“气不摄血”。
4、血为气母:血是气的载体,同时也是气的营养来源。(血能载气、血能生气、血能养气)临
床上血虚会使气的营养无源,导致气亦虚;血脱则使气无所依附,从而气也随之而脱。在治疗
大出血时,往往采用益气固脱之法。
三、津液
1.津液的概念:津液,是体内各种正常水液的总称。(重点)
名称来源(共同点)性质分布作用
津来源于饮物,清稀,流动性大皮肤、肌肉、孔窍、血脉滋润
液且相互化生稠厚,流动性小骨节、脏腑、脑、髓濡润
2.津液的生成:津液来源于饮食,通过脾、胃、小肠和大肠消化吸收饮食中的水分和营养而生
成的。(了解)
3.津液的代谢:津液的代谢就是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的过程
津液的生成:脾胃运化、小肠主液,大肠主津
津液的输布:脾气散精,肺主宣降,肾主津液,肝主疏泄,三焦决渎
津液的排泄:汗液,呼气,尿,粪(大肠传话糟粕)
津液的输布与代谢:肺,脾,肾
4.津液的功能:津液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三个方面:
(1)滋润和濡养作用一般认为,布散于体表皮毛肌肤,输注于孔窍的津液,如泪、涕、唾、
液等,能滋润眼、鼻、口等孔窍,进入体内滋润和濡养脏腑的多为津,起着滋润作用,流入于关
节的能滑利关节,渗入于骨又能充养和濡润骨髓与脑髓的多为液。
(2)化生血液津液不仅流行敷布于脉外,而且能进入脉内,化生血液,成为血液的组成部分。
(3)运输代谢如经皮肤汗孔排出的汗,经肾与膀胱排出的尿,其中除大量的水分外,就包含
有许多代谢废物。
本节考点总结:
气、血、津液的生成、运行、功能
气和血的关系r气能生血
气能行血
I气能摄血
、血能载气、血能生气、血能养气
c气能生津
气和津液的关系\气能行津
、气能摄津、津能载气
血和津液的关系:精血同源
第六节经络
经络1了解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规律。
2了解经络的生理功能。
主要内容:经络学说概述、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经络的生理功能和应用
经络系统的组成
「十二经脉
厂经脉«奇经八脉
、十二经别
「十五别络(大络)
7络脉X浮络
1孙络
十二经筋
〃外连Y
1连属部分一
一十二皮部
-内属五脏六腑
了解内容
一、经络系统的组成
1、经络系统,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
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系统,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脉的组成经脉主要有正经、奇经和经别三类。
(1)正经共有十二条,分为手足三阴经和手足三阳经,合称“十二经脉”,是人体气血运行的
主要通道。
(2)奇经共有八条,即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合称“奇
经八脉”。
(3)经别
2、络脉的组成络脉是经脉的分支,其循行部位较经脉为浅。络脉有别络、浮络和孙络之分。
3、连属部分的组成经筋和皮部,是十二经脉与筋肉和体表的连属部分,并与经脉、络脉有着紧
密的联系。
二、十二经脉
考试重点:十二条经络的名称与分布
1.走向和交接规律奇经、经别和络脉等都是以十二经脉为主体,彼此联系,相互配合而发挥
作用的。
十二经脉即
阴经阳经
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
手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
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
足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
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
因此十二经脉的名称,即是结合了阴阳、手足及脏腑等三方面要素。
所以十二经脉对于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五行顺序:
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肾(水)心包
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
名词解释:厥阴少阴太阴阴气的程度越来越大(厥:将要消失的意思)
少阳太阳阳明阳气的程度越来越大(阳明:阳气最盛的意思)
2.分布规律
重点:三阳经: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后;三阴经: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内踝
上八寸以下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前中后
上肢手阳明经(外)手少阳经(外)手太阳经(外)
手太阴经(内)手厥阴经手少阴经(内)
下肢足阳明(外)足少阳(外)足太阳(外)
足太阴脾经(内)足厥阴肝经(内)足少阴肾经
(内踝8寸以上)(内踝8寸以上)
3.流注次序
手太阴肺经一手阳明大肠经一足阳明胃经一足太阴脾经一手少阴心经一手太阳小肠经一足太阳
膀胱经一足少阴肾经一手厥阴心包经一手少阳三焦经一足少阳胆经一足厥阴肝经
帮助记忆(重要)
十二经脉流注顺序
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
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蠢经足阳,胃经
_____季三黄赢喜一二二—"全标月关后套
C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
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纭
三、奇经八脉
督脉、任脉、冲脉、带脉的基本功能(重点)
(1)督脉的基本功能
①调节阳经的气血督脉行于背部的正中,背为阳,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阳经及阳维脉交会,故
对全身之阳经起到调节作用,能总督一身阳经之经气,故又称其为“阳脉之海”。
②与脑、髓和肾的功能有关督脉循行于脊里,并从脊里分出属肾,后上行入颅络脑。肾能藏精
生髓,脑为髓海,故督脉与脑、髓和肾的功能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
(2)任脉的基本功能
①调节阴经气血任脉循行于腹面正中线,其脉多次与足三阴经及阴维脉交会,能总任阴经之
间的相互联系,对阴经气血起着调节作用。故又称之为“阴脉之海”。
②主持妊养胞胎由于任脉起于胞中,能调节月经,促进女子生殖功能,与妇女妊娠有关,故
日“任主胞胎”,为生养之本。
(3)冲脉的基本功能
①调节十二经气血冲脉上行于头,下至于足,贯串全身,通受十二经之气血,为总领诸经气
血之要冲。故又称其为“十二经脉之海”。
②冲为血海冲脉起于胞中,有促进生殖之功能,“血海”。
(4)带脉的基本功能
①约束纵行诸经带脉是人体内惟一横行的经脉,节脉气,使之通畅。并同妇女的月经有着密
切的联系,故又称其为其环腰一周,能约束全身纵行各条经脉。
②主司妇女的带下妇女的带下与带脉的功能正常与否有密切关系。
四、经络的生理功能
1.沟通联络作用
2.运输气血作用
3.感应传导作用经络感传现象,是指刺激体表穴位时,人体会产生某些酸、麻、胀、重等
感觉,并可沿经脉的循行路线而传导放散。中医学称之为“得气”或“气至”。
4.调节平衡作用当人体发生疾病时,出现气血不和或阴阳偏盛偏衰等证候,即可运用针灸
等治疗方法以激发经络的调节作用,针刺有关经络的穴位,则可对各脏腑功能产生调整作用
本节考点总结:
1、经络系统的组成2、十二经脉的名称
3、奇经八脉的基本功能4、经络的生理功能
第七节体质
一、体质的形成与分类
1、体质的形成:体质由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的差异性所构成
1)先天因素2)后天因素
2、体质的分类
1)阴阳平和质与发病
2)偏阳质与发病
3)偏阴质与发病
二、影响体质的因素:
1、先天禀赋:
a、父母生殖之精的质量
b、父母血缘关系所赋予的遗传性
c、父母生育的年龄
d、体内孕育过程中的养胎
e、妊娠期的疾病
2、年龄因素:a小儿;b成年人;c老年人
3、性别差异:
男子以肾为先天,病多在气分,多伤精耗气;
女子以肝为先天,以血为用,病多在血分,多伤血;(经、带、胎、产、乳)
考点:下面主要介绍阴阳平和质、偏阳质、偏阴质三种体质类型。
1)阴阳平和质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脏腑功能状态强健壮实为主要特征的一
种体质状态。又称为“平和质”。
2)偏阳质偏阳质是指具有偏于亢奋、偏热、多动等特性的体质类型。这一类型的人,多见
形体偏瘦,但较结实。面色多略偏红或微苍黑,或呈油性皮肤。性格外向,喜动,易急躁,自制
力较差。发病:易感风、暑、热、燥等阳邪
3)偏阴质偏阴质是指具有偏于不足、偏寒、喜静等特性的体质类型。发病:易感寒、湿等
阴邪
三、体质学说的应用
1)指导养生防病阴盛体质宜温忌寒,阳盛体质宜凉忌热
2)指导辨证治疗
如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四年度物流服务合同的服务标准与质量保证
- 续保押金合同范例
- 二零二四年度大连保险合同详细描述
- 租房中介费合同完整版样本
- 2024年度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与运营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物业管理服务合同标的明细及服务范围4篇
- 2024地下管线探测与测绘合同
- 二零二四年版权许可使用合同范本
- 玉米收购购销合同模板
- 呈贡租机械合同模板
- 文艺复兴史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2022年广西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英语学科参考试题
- 四年级人自然社会第10课 苏东坡与西子湖 优秀教学课件
- 医疗文书规范管理制度
- 2018年上半年全市中小学部分学科德育优质课评选结果
- 【阅读训练】Unit 8 Read a story 阅读理解活动(五上)
- 低压开关柜预防性试验报告
- 学科分析:中等职业教育“康养休闲旅游服务”专业学科分析
- 光栅的衍射实验报告光栅的衍射实验报告八篇
-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时间》知识点汇总+练习题
- 2023年江苏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