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综合卷_第1页
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综合卷_第2页
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综合卷_第3页
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综合卷_第4页
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综合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综合卷)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分数________说明:本试题卷共21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3上·陕西·高二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校考期中)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非等位基因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B.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C.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基因,其相应性状表现与性别无关D.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中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但表现伴性遗传的特点[答案]B.[解析]A、非等位基因除了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也位于同源染色体上,A错误;B、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正确;C、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基因,其相应性状表现与性别有关,C错误;D、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中表现伴性遗传的特点,仍然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D错误。故选B。2.(2023上·黑龙江·高三校联考期中)某动物的部分细胞分裂图如下,部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所有细胞都含有同源染色体B.细胞甲的子细胞可能进行减数分裂C.细胞乙产生卵细胞的基因型为D或dD.细胞丁分裂直接产生4种类型子细胞[答案]B.[解析]A、图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A错误;B、图甲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若图甲细胞为卵原细胞,则其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可能进行减数分裂,B正确;C、图乙为初级卵母细胞,其分裂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的基因型为DD,其进一步分裂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为D,C错误;D、细胞丁处于减数分裂I前期(发生了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片段互换),细胞丁分裂产生2个子细胞,因此有2种类型,D错误。故选B。3.(2024上·江苏泰州·高二统考学业考试)下图表示某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处于减数分裂的有①②④⑤B.细胞②为次级精母细胞C.细胞④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但有姐妹染色单体D.细胞⑤所进行的细胞分裂最多可形成8条染色体[答案]C.[解析]A、根据图中染色体行为可知,图中处于减数分裂的有②(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④(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⑤(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而①、③细胞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分别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和后期,A错误;B、细胞②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其细胞中表现为均等分裂,因而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也可能是第一极体,B错误;C、细胞④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但有姐妹染色单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C正确;D、细胞⑤所进行的细胞分裂为减数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最多可形成4条染色体,D错误。故选C。4.(2023上·浙江·高三浙江省富阳中学校联考期中)下列甲、乙图分别是基因型为AaBb的某二倍体生物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和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对数变化的相关模式图。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图甲中细胞④是极体,该图中同时出现B、b的原因是交叉互换B.图甲中细胞①处于图乙的AB段,图甲中处于图乙HI阶段的是③④C.图乙中AB段与EG段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对数相同,细胞内遗传信息也相同D.使用某药物专一性地抑制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则细胞的分裂将停留在图乙中CD段[答案]C.[解析]A、图甲中②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为初级卵母细胞;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又因为细胞质均等分裂,所以细胞④是极体;观察甲图的④中染色体颜色变化,可知图中同时出现B、b的原因是交叉互换,A正确;B、分析乙图:虚线之前表示有丝分裂过程,虚线之后表示减数分裂,细胞①两对同源染色体,处于图乙的AB段,细胞③④均无同源染色体,处于图乙HI阶段,B正确;C、分析乙图:虚线之前表示有丝分裂过程,虚线之后表示减数分裂;细胞内遗传信息包括细胞核和细胞质遗传信息,AB段与EG段细胞细胞核遗传信息相同,细胞质信息不一定相同,C错误;D、使用某药物专一性地抑制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则染色体加倍后细胞分裂不能继续进行,停留在图乙中CD段,D正确。故选C。5.(2023上·山东济宁·高三统考期中)图1表示细胞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和核DNA的数量关系,图2表示细胞分裂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数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1若表示有丝分裂,则发生的时间顺序可能是c→b→a→cB.图1中a时期与图2中②之后时期对应,非同源染色体可能自由组合C.图2中O到①时期细胞中主要完成DNA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D.图2中①到②之间对应时期可以为减数分裂I和减数分裂Ⅱ的前期和中期[答案]B.[解析]A、分析图1,a中染色体数和核DNA数都是4n,所以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中染色体数:核DNA数=2n:4n,所以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c中染色体数:核DNA数=2n:2n,所以处于有丝分裂末期和有丝分裂间期中的G1期,故有丝分裂发生的时间顺序是c→b→a→c,A正确;B、图1的a中染色体数和核DNA数都是4n,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图2中②时期着丝粒(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消失,说明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分裂Ⅱ的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Ⅰ的后期,B错误;C、图2中0到①时期为有丝分裂间期,每条染色体上DNA数由1变为2,所以此期细胞中主要完成DNA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C正确;D、图2中①到②之间,每条染色体上DNA数都为2,对应时期可以为减数分裂I和减数分裂Ⅱ的前期和中期,D正确。故选B。6.(2023上·吉林白城·高三校考期中)遗传学家萨顿在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现了染色体和基因的关系,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就在染色体上”的推论,下列哪项不是他提出该推论的证据()A.在体细胞中基因和染色体都是成对存在的,而在配子中都是单个存在的B.动植物细胞的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所有基因都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在配子的形成和受精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都能保持一定的完整性和独立性D.在减数分裂I后期,非同源染色体和非等位基因都可以表现为自由组合[答案]B.[解析]ACD、萨顿在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时发现:在体细胞中基因和染色体都是成对存在的,而在配子中都是单个存在的;在配子的形成和受精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都能保持一定的完整性和独立性;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在减数分裂I后期,非同源染色体和非等位基因都可以表现为自由组合。基于此发现,他提出了“基因就在染色体上”的推论,因此,A、C、D不符合题意;B、动植物细胞的核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质基因位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所有核基因都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符合题意。故选B。7.(2023下·天津河西·高一统考期中)下图为一只果蝇的两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朱红眼基因cn、暗栗色眼基因cl不是一对等位基因B.在减数分裂Ⅱ后期,基因cn、cl、v、w不可能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C.在有丝分裂中期,X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D.该果蝇产生配子时,基因v和w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答案]B.[解析]A、因为朱红眼基因cn和暗栗色眼基因cl位于一条常染色体上,属于非等位基因,A正确;B、在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则图中的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可能分别移向同一级,进入不同的细胞中,当该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时,基因cn、cl、v、w则可能会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B错误;C、在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的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C正确;D、基因v和w属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遗传时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即该果蝇产生配子时,基因v和w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正确。故选B。8.(2023·河北保定·河北安国中学校联考三模)下图1、2分别表示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和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的部分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这两个实验都用到了假说—演绎法B.进行图2测交实验并得到了相同的实验结果,不能完全验证“控制果蝇红白眼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C.图2表示摩尔根设计果蝇红白眼测交实验并预测实验结果,属于假说—演绎法中的演绎推理步骤D.图1表示孟德尔利用提出的假说解释分离比为9:3:3:1的实验现象,即说明假说符合事实[答案]D.[解析]A、孟德尔以豌豆为实验材料,运用假说—演绎法得出两大遗传定律,即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A正确;B、分析图2测交实验可知,测交后代在雌雄个体间的性状分离比相同,都是1:1;假如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测交后代在雌雄个体间的性状分离比相同,都是1:1,如果位于X染色体上,测交后代在雌雄个体间的性状分离比也相同,都是1:1,因此该实验不能证明摩尔根提出的“控制颜色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的假说,B正确;C、假说—演绎法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摩尔根设计果蝇红白眼测交实验并预测实验结果,属于假说—演绎法中的演绎推理步骤,C正确;D、假说—演绎法需要根据假说内容进行演绎推理,推出预测的结果,再通过实验来检验,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测相符,就可以认为假说正确,反之,则可以认为假说是错误的。图1是利用假说解释已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还没有利用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和实验验证,所以不能说明假说符合事实,D错误。故选D。9.(2023上·河南·高三唐河县第一高级中学校联考阶段练习)已知黑猩猩(XY型)的体细胞中有24对同源染色体。下列有关黑猩猩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黑猩猩的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后,产生的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4条B.黑猩猩的次级卵母细胞中一般不含同源染色体,可能含有1个或2个染色体组C.某黑猩猩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是其母本减数分裂Ⅰ或减数分裂Ⅱ异常所致D.受精时精卵随机结合,受精卵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卵细胞,一半来自精子[答案]C.[解析]A、黑猩猩的体细胞中有24对同源染色体,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后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的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4条,A正确;B、黑猩猩的次级卵母细胞是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后进入两个子细胞中形成的,因此其中一般不含同源染色体,可能含有1个或2个染色体组,即次级卵细胞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中期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会有两个染色体组,B正确;C、某黑猩猩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可能是由异常的卵细胞XX和正常的精子结合产生的,也可能是正常的卵细胞和异常的精子结合后产生的,则异常卵细胞的出现是由于其母本减数分裂Ⅰ或减数分裂Ⅱ异常所致,而异常的精子是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X和Y进入到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导致的,C错误;D、受精时精卵随机结合,受精卵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卵细胞,一半来自精子,而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主要来自卵细胞,D正确。故选C。10.(2024上·云南大理·高二统考期末)甲病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如图为某家系的遗传系谱图,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该病的致病基因一定位于X染色体上B.该家系中Ⅰ代2号一定是致病基因携带者C.该家系中Ⅱ代2号是致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一定为1/2D.Ⅱ代1号与表型正常的女性婚配,所生子女一定不患甲病[答案]B.[解析]A、由图中Ⅱ1患病,但其父母没有患病可知,该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也可能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A错误;B、不论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还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Ⅱ1一定有来自Ⅰ2的致病基因,Ⅰ2表现正常,所以Ⅰ2一定是致病基因携带者,B正确;C、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AA表示),则Ⅱ代2号的双亲的基因型都为Aa,则Ⅱ2致病基因携带者(Aa)的概率为2/3,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Ⅱ代2号的双亲的基因型分别为XAXa、XAY,则Ⅱ2致病基因携带者(XAXa)的概率为1/2,C错误;D、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Ⅱ1基因型为aa,与表型正常的女性(A)婚配,所生子女可能患甲病。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Ⅱ1基因型为XaY,与表型正常的女性(XAX)婚配,所生子女也有可能患甲病,D错误。故选B。11.(2023上·江苏南京·高三校联考期中)口面指综合征是一种X染色体上的单基因遗传病,如图为某家族部分系谱图,其中已故男女的基因型及表型均未知。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该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B.去世的Ⅱ8可能表现正常也可能患病C.Ⅱ6、Ⅱ7和Ⅲ11的基因型不完全相同D.Ⅲ10和Ⅲ11生下患病女孩的概率为1/4[答案]C.[解析]A、由题干可知,口面指综合征是一种X染色体上的单基因遗传病,Ⅱ6患病,但Ⅲ9,Ⅲ10表现正常不患病,说明该病不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因此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正确;B、Ⅲ11患病基因型为XAX,Ⅲ12表现正常基因型为XaY,Ⅱ7患病基因型为XAXa,因此Ⅲ11的致病基因XA可能来自Ⅱ7,也可能来自Ⅱ8,若来自Ⅱ7则Ⅱ8不患病,若来自Ⅱ8则Ⅱ8患病,B正确;C、Ⅱ6患病,但Ⅲ9、Ⅲ10表现正常,则Ⅱ6基因型为XAXa,同理可知Ⅱ7、Ⅲ11基因型也为XAXa,故三人基因型相同,C错误;D、Ⅲ10基因型为XaY和Ⅲ11基因型为XAXa,因此两人生下患病女孩的概率为1/2×1/2=1/4,D正确。故选C。12.(2023上·福建宁德·高三校联考期中)某蝶类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其体表黑斑与白斑是一对相对性状,黑斑(A)对白斑(a)为显性,且基因不在Z与W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现有如下四种该蝶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甲乙丙丁黑斑(♀)黑斑(♂)白斑(♀)白斑(♂)A.若基因A、a在Z染色体上,则甲与其他个体杂交后代中雄性蝶类都表现为黑斑B.若基因A、a在Z染色体上,则群体中雌性白斑个体数少于雄性白斑个体数C.若要验证基因A、a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z染色体上,应将乙与丙杂交D.若基因A、a在常染色体上,A基因显性纯合致死,则甲与乙杂交的子代中黑斑∶白斑=1∶1[答案]A.[解析]A、若基因A、a在Z染色体上,则甲的基因型为ZAW,则甲与其他个体杂交,后代雄性蝶类基因型为ZAZ,均表现为黑斑,A正确;B、若基因A、a在Z染色体上,则群体中雌性白斑基因型为ZaW,雄性白斑基因型为ZaZa,雌性个体有一个a基因就为白班,故群体中雌性白斑个体数多于雄性白斑个体数,B错误;C、基因位于常染色体则正反交实验结果一致,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则正反交实验结果可能不一致,故若验证基因A、a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Z染色体上,应将甲与丁,乙与丙分别杂交,若杂交实验结果一致则位于常染色体上,若不一致则位于Z染色体上,C错误;D、若基因A、a在常染色体上,则甲和乙的基因型均为A_,A基因显性纯合致死,则甲与乙基因型均为Aa,它们杂交的子代中黑斑:白斑=2:1,D错误。故选A。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的选项中,有一个或有一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3.(2023下·江苏宿迁·高一统考期末)下列有关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遗传因子在体细胞内成对存在”属于假说内容B.“F1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相等”属于演绎内容C.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方法也是假说一演绎法D.孟德尔在检验假说阶段进行的实验是F1的自交[答案]AC.[解析]A、假说的内容包括: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故“遗传因子在体细胞内成对存在”属于假说内容,A正确;B、F1产生的雌雄配子数目一般不等,雄配子数要多于雌配子数,B错误;C、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方法也是假说一演绎法,其一般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C正确;D、孟德尔在检验假说阶段进行的实验是F1的测交,D错误。故选AC。14.(2023上·河北·高三石家庄一中校联考期中)减数分裂Ⅰ时,若同源染色体异常联会,则异常联会的同源染色体会进入1个或2个子细胞。减数分裂Ⅱ时,若有同源染色体,则该对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其上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其他染色体正常分离;若无同源染色体,则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某个果蝇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Ⅰ时,Ⅱ号染色体上基因A、a所在非姐妹染色单体片段发生交换,并因异常联会两条Ⅱ号染色体进入了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关于该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不考虑其他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3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B.减数分裂Ⅱ后期,次级精母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分别为6、8C.在减数分裂Ⅰ和减数分裂Ⅱ中均会发生基因A、a的分离D.该精原细胞会产生基因型为AA、Aa、aa的3种精子[答案]AB.[解析]A、果蝇的体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初级精母细胞中有3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A正确;B、由题意可知,含两条Ⅱ号染色体的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Ⅱ后期时,Ⅱ号同源染色体分离,其上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而其他染色体上的姐妹染色单体正常分离,故此时该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为8条,而不含Ⅱ号染色体的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Ⅱ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故含有6条染色体,B正确;C、根据题意可知,在减数分裂Ⅰ过程中两条Ⅱ号染色体因异常联会进入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不会发生基因A、a的分离,C错误;D、该精原细胞会产生基因型为Aa、不含基因A和a的两种精子,D错误。故选AB。15.(2023上·安徽亳州·高三蒙城第一中学校联考期中)如图为二倍体雄性田鼠(2n=54)体内某细胞正常分裂时相关物质或数量结构数量变化曲线的一部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纵坐标为减数分裂染色体组数目,a=1时,I中可能不存在同源染色体B.若纵坐标为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a=54时,I时期着丝粒数目是54C.若纵坐标为减数分裂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a=1时,Ⅱ中可以发生基因重组D.若纵坐标为有丝分裂核DNA分子数,则Ⅱ时期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答案]BCD.[解析]A、若纵坐标为减数分裂染色体组数目,a=1时,Ⅰ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可能不存在同源染色体,A正确;B、若该图表示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的变化,a=54条时,Ⅱ为有丝分裂末期,Ⅰ为有丝分裂后期,此时染色体数与着丝粒数相等为2a=108,B错误;C、若该图表示减数分裂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的变化,因1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复制前)或2个DNA分子(复制后),因此当a=1时,数量为2a时Ⅰ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或中期,而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分裂,C错误;D、若纵坐标为有丝分裂核DNA分子数,则Ⅱ时期细胞经过细胞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最终和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等,细胞内有同源染色体,D错误。故选BCD。16.(2023上·黑龙江哈尔滨·高三校考期中)甲为人类性染色体的扫描电镜图,乙为人类性染色体的模式图。结合两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总是与性别相关联B.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Y染色体总是比X染色体短小C.位于Ⅱ同源区中的基因在遗传时,后代男女性状表现均一致D.正常情况下,位于I、Ⅲ非同源区中的基因,在体细胞中可能有其等位基因[答案]BCD.[解析]A、只要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其遗传便与性别相关联,A正确;B、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有些生物如果蝇,X染色体比Y染色体短小,B错误;C、位于Ⅱ同源区的基因在遗传时,后代男女性状并不总是一致,如XaXa与XaYA的后代女性为隐性性状,男性为显性性状,C错误;D、正常情况下,位于Ⅰ非同源区中的基因,在女性的体细胞中可能有等位基因,而Y染色体只存在男性中,故在Y染色体的Ⅲ非同源区中的基因,在男性体细胞中不可能有其等位基因,D错误。故选BCD。三、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60分,每题12分)17.(2023上·黑龙江双鸭山·高三校考期中)一同学对某动物精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绘制了图1中三幅细胞分裂示意图(仅示部分染色体);图2中的细胞类型是依据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数的数量关系而划分的。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细胞甲的名称是,其分裂结束形成的子细胞名称是。图2中类型b的细胞对应图1中的细胞有。(2)图2中类型c的细胞含个染色体组,可能含有对同源染色体。(3)着丝粒分裂导致图2中一种细胞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细胞类型,其转变的具体情况有、(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表示)。(4)下表数据为科研人员实验测得体外培养的某种动物细胞的细胞周期各阶段时间。若在细胞的培养液中加入DNA合成抑制剂,处于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再至少培养小时,则其余细胞都将被抑制在G1/S交界处(视作G1期)然后去除抑制剂,更换新鲜培养液培养,时间要求长于小时,但不得超过小时,再加入DNA合成抑制剂,则全部细胞都将被阻断在G1/S期交界处,实现细胞周期同步。周期G1SG2M合计时长(h)1394.52.529[答案](1)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乙和丙(2)2/两0或n(3)b→ad→c(4)S20920[解析](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中的甲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中期的细胞,该细胞取自某动物精巢,故图1中细胞甲的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其分裂结束形成的子细胞名称是精细胞。图2的5种细胞类型中,b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或者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对应图1中的细胞有乙(减数分裂Ⅰ前期)和丙(有丝分裂中期)。(2)图2中c可以是体细胞也可以是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的细胞,故类型c的细胞含2个染色体组,可能含有n(对应体细胞)或0(对应减数分裂Ⅱ后期)对同源染色体。(3)着丝粒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分裂Ⅱ后期,图2的5种细胞类型中,a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或者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c可以是体细胞也可以是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的细胞,d为减数分裂Ⅱ的前期或中期细胞,e细胞为精细胞,故着丝粒分裂导致图2中一种细胞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细胞类型,其转变的具体情况有b→a、d→c。(4)DNA合成抑制剂的作用是抑制DNA的复制,故若在细胞的培养液中加入DNA合成抑制剂,处于S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而其他时期的细胞不影响,若要将其余细胞都将被抑制在G1/S交界处(视作G1期),意味着需要使得S/G2期的细胞能到达G1/S处,即再至少培养G2+M+G1小时,共4.5+2.5+13=20小时,然后去除抑制剂,更换新鲜培养液培养,时间要求长于S时期即9小时(保证S期的细胞都能进入下一个时期),但不得短于G2+M+G1即20小时,再加入DNA合成抑制剂,则全部细胞都将被阻断在G1/S期交界处,实现细胞周期同步。18.(2023上·黑龙江绥化·高三校考期末)果蝇有4对染色体(Ⅰ~Ⅳ号,其中Ⅰ号为性染色体)。纯合体野生型果蝇表现为灰体、长翅、直刚毛,从该野生型群体中分别得到了甲、乙、丙三种单基因隐性突变的纯合体果蝇,其特点如表所示。表现型表现型特征基因型基因所在染色体甲黑檀体体呈乌木色、黑亮eeⅢ乙黑体体呈深黑色bbⅡ丙残翅翅退化,部分残留vgvgⅡ某小组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探究性状的遗传规律,回答下列问题:(1)用乙果蝇与丙果蝇杂交,F1的表现型是。(2)用甲果蝇与乙果蝇杂交,F1的基因型为,F1雌雄交配得到的F2中果蝇体色性状(填“会”或“不会”)发生分离。(3)该小组又从乙果蝇种群中得到一只表现型为焦刚毛、黑体的雄蝇,与一只直刚毛灰体雌蝇杂交后,子一代雌雄交配得到的子二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直刚毛灰体♀∶直刚毛黑体♀∶直刚毛灰体♂∶直刚毛黑体♂∶焦刚毛灰体♂∶焦刚毛黑体♂=6∶2∶3∶1∶3∶1,则雌雄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控制刚毛性状的基因用A/a表示)。F2所有果蝇自由交配,后代雌性果蝇中,黑身直毛所占比例为。[答案](1)灰体长翅(2)EeBbVgVg会(3)BBXAXA、bbXaY7/32[解析](1)丙果蝇的基因型为EEBBvgvg,乙果蝇的基因型为EEbbVgVg,两者杂交产生的后代基因型为EEBbVgvg,表现型为灰体长翅。(2)用甲果蝇eeBBVgVg与乙果蝇EEbbVgVg杂交,F1基因型为EeBbVgVg,其中控制体色的基因型为EeBb,表现型为灰体。因E和e、B和b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Ⅲ号、Ⅱ号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能进行自由组合,所以F1雌雄交配得到的F2中,果蝇体色性状会发生分离。(3)子二代雄果蝇和雌果蝇中直刚毛:焦刚毛的比值为,雄性中直刚毛∶焦刚毛=(3+1)∶(3+1)=1∶1;雌性中直刚毛∶焦刚毛=8∶0=1∶0;两者后代的分离比不相同,说明A、a位于X染色体上,由于伴性遗传具有交叉遗传的特点,后代雌果蝇全是直毛,说明直刚毛性状为显性性状,子一代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AY,后代雄果蝇直刚毛∶焦刚毛=1∶1,说明子一代雌果蝇是杂合子XAXa,亲本基因型是XAXA、XaY,黑体与灰体这一相对性状,雌果蝇与雄果蝇的比例相同,都是灰体∶黑体=3∶1,因此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子一代基因型是Bb,亲本基因型是BB、bb,考虑2对相对性状,直刚毛灰体雌蝇的基因型是BBXAXA,焦刚毛黑体的雄蝇的基因型是bbXaY。F1的基因型为BbXAXa和BbXAY,就B/b而言,F2为1/4BB、1/2Bb、1/4bb,F2所有果蝇自由交配,产生的配子为1/2B和1/2b,子代黑身bb为1/2×1/2=1/4。就XA/Xa而言,F2为1/4XAXA、1/4XAXa、1/4XAY、1/4XaY,产生的雌配子为3/4XA、1/4Xa,雄配子为1/4XA、1/4Xa、1/2Y,自由交配产生的雌性果蝇中表现为直毛的占7/8,故F2所有果蝇自由交配,后代雌性果蝇中,黑身直毛所占比例为1/4×7/8=7/32。19.(2024·四川绵阳·统考一模)金鱼是由野生鲫鱼进化而来的,是最早起源于中国的观赏鱼品种。金鱼的鳞片有珍珠鳞和普通鳞,尾鳍形状有单尾鳍和双尾鳍。已知珍珠鳞(D)对普通鳞(d)为显性,单尾鳍(E)对双尾鳍(e)为显性,两对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现将能稳定遗传的珍珠鳞单尾鳍金鱼与普通鳞双尾鳍金鱼杂交得到F1,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获得F2。F2中普通鳞单尾鳍3/16。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通过分析可知控制金鱼鳞片和尾鳍形状的两对基因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得出该结论的依据是。F2珍珠鳞双尾鳍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2)现有一珍珠鳞单尾鳍雄性个体(甲),让甲和多只基因型为ddee的雌性个体杂交,如果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珍珠鳞单尾鳍∶普通鳞单尾鳍=1∶1,则甲的基因型为。(3)在培育观赏鱼的过程中,偶然发现一只雄鱼性逆转为雌鱼(性别改变,染色体组成未改变)。某研究员提出染色体为YY的金鱼是雄性且可存活,请设计杂交实验判断该说法是否正确,写出实验思路。若该说法正确,预期的实验结果是:。[答案](1)F1的基因型为DdEe,且F2中普通鳞单尾鳍(ddE_)占3/16,说明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1/3(2)DdEE(3)让该鱼与正常的雄鱼交配,统计后代金鱼的性别比例子代中雄性:雌性=3:1[解析](1)亲代是稳定遗传的珍珠鳞单尾鳍金鱼(DDEE)与普通鳞双尾鳍金鱼(ddee),F1的基因型为DdEe,且F2中普通鳞单尾鳍(ddE_)占3/16,说明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即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F1随机交配产生F2,F2珍珠鳞双尾鳍的基因型为D_ee,比例为3/16,而纯合子DDee的比例为1/16,因此F2珍珠鳞双尾鳍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3。(2)甲的基因型可能为DDEE、DDEe、DdEE、DdEe,测定其基因型可采用测交方法,即让该珍珠鳞单尾鳍雄性个体甲与多只基因型为ddee的雌性个体杂交,观察后代的表型及比例。如果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珍珠鳞单尾鳍:普通鳞单尾鳍=1:1,则甲的基因型为DdEE。(3)性逆转雌鱼性染色组成仍为XY,让该鱼与正常的雄鱼(XY)交配,如果YY可以存活,则子代中XX:XY:YY=1:2:1,因此F1中雄性:雌性=3:1。20.(2023下·广西玉林·高一统考期末)萨顿提出“染色体可能是基因的载体”的假说,摩尔根起初对此假说持怀疑态度,他和同事设计果蝇杂交实验对此进行研究,杂交实验如图7所示,图8是果蝇的染色体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果蝇的性别决定属于型,家养的鸡的性别决定属于型。(2)从以上杂交实验的结果可以看出,隐性性状是。(3)根据实验判断,果蝇的眼色遗传是否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填“遵循”或“不遵循”)。请写出判断的理由:(4)根据上述果蝇杂交实验现象,摩尔根等人提出控制眼色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摩尔根等人通过测交等方法力图验证他们提出的假设,下面的实验图解是他们完成的测交实验之一:

①该测交实验并不能充分验证其假设,其原因是。②为充分验证其假设,请你设计一个测交方案,并用遗传图解写出该过程(要求:需写出配子,控制眼色的等位基因用B、b表示)。[答案](1)XYZW(2)白眼(3)遵循杂种子一代相互交配的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为3∶1(4)控制眼色的基因无论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只位于X染色体上,测交实验结果都相同

[解析](1)性别决定有XY型和ZW型,果蝇的性别决定属于XY型,家养的鸡的性别决定属于ZW型。(2)由遗传图解分析可知,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杂交,F1的表现型无论雌雄都是红眼,即红眼为显性性状,白眼为隐性性状。(3)亲本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杂交,F1的表现型无论雌雄都是红眼,而杂种子一代自由交配的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为3:1,说明果蝇的眼色遗传是否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4)①测交实验可知,测交后代在雌雄个体间的性状分离比相同,都是1:1;假如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测交后代在雌雄个体间的性状分离比相同,都是1:1,如果位于X染色体上,测交后代在雌雄个体间的性状分离比也相同,都是1:1,因此该实验不能证明摩尔根提出的“控制眼色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的假说。②为了充分验证摩尔根提出的“控制眼色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的假说,应该选择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进行测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XbXb、XBY,测交后代的基因型为XBXb(红眼雌果蝇)、XbY(白眼雄果蝇),且比例都1:1。遗传图解为:21.(2023上·江苏淮安·高三马坝高中校考期中)果蝇的截翅和正常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星眼和正常眼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均不位于X染色体与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现有一群正常眼雄果蝇和星眼正常翅雌果蝇杂交,所有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